第2節
丫丫是美食家族的小閨女 作者:寶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嘿嘿。”李嬸按住田愛芳的手叫她先別謙虛,道,“你聽我說,說完再想,別急。我說的這戶人家住在我們城區裏頭的大院,房子麵積很大,兩百多平兩層高。人家是這樣子的,他們家小兒子生了場大病後,胃口一直不太好。問他想吃什麽,他說想吃老北平的燒鴨子。”
什麽人家的孩子?張口就要吃首都最有名的燒鴨。龔夏雅眨眨小眼睛想。
“從首都送燒鴨過來肯定不可能的了。送到這邊不好吃的了。隻能是這邊請人給這孩子現做。主要是這孩子還病著,出遠門醫生說顛簸,不合適。”李嬸仔細地解釋著這其中的來龍去脈,“因此,他們想請首都的大廚過來。打聽了一圈京城都市圈,說是你公公做京城菜最出名。但你公公身體不好,沒法出遠門。剛好,你們家住在當地。於是,他們叫人從北平捎來一隻活鴨想讓力偉來做這道菜。”
聽得出來,人家前期的調查工作做了個十足。田愛芳一時沒話說。
之後龔力偉迴到家,田愛芳把今天李嬸介紹的工作和龔力偉提了。
龔力偉聽到人家把原材料都給他送過來了,張大眼睛道:“居然將北平填鴨都給弄過來了。”
“填鴨?”別看田愛芳是龔家的兒媳婦,可說真的,由於這麽多年來自己家工作生活和龔老爺子完全分開,她真不太懂公公做的飲食行業。
“對,填鴨。”麵對媳婦的疑問,龔力偉點點頭解釋。填鴨是北平烤鴨最重要的原材料,可以說,沒有正宗的北平填鴨做食材,根本談不到做北平烤鴨。
“對啊,今天李嬸說燒鴨燒鴨的,我都覺得奇怪了,不是叫做北平烤鴨嗎,怎麽變成燒鴨了?”田愛芳說的自己老半天還搞不清楚北平燒鴨和烤鴨的區別。
龔力偉對媳婦的說法笑了起來,這不怪媳婦,當初媳婦和他不是在老北平認識結婚的,給媳婦慢慢講解著:“烤鴨,那是外麵人的說法,北平燒鴨子才是北平人的正確說法。事實上,正宗的是燒鴨而不是烤鴨。”
原來如此。田愛芳有種恍然大悟感。難怪,李嬸專門拎了隻活鴨來找她老公做菜。
龔力偉迴頭想起,指著媳婦問:“你都搞不清楚燒鴨是烤鴨,後來怎麽知道是指的同一道菜?”
當然不是李嬸說的,畢竟田愛芳那會兒都一乍一愣呢。
田愛芳轉頭對老公努努嘴:“丫丫說的唄。”
爸爸媽媽的眼神望過來,坐在小板凳上的龔夏雅趕緊裝鎮定:可不能被這裏的人察覺她是穿來專門吃東西的小吃貨~
作者有話要說: 迴來開新文了~希望有沒有小天使迴來~
第2章
爸爸媽媽說的話,龔家大兒子八歲的龔夏文都聽見了,抬頭望向對麵的妹妹。
注意到大哥的目光,龔夏雅急忙低下小腦袋。
大哥和二哥不一樣。二哥年紀小一些,可能不懂事。而自己大哥在小學裏雖然隻讀二年級,可已經是學校裏的先進分子,少年先鋒隊小隊長了,學習成績頂呱呱。
龔夏雅不敢在聰明的大哥麵前造次。
“夏武。”
聽大哥突然轉向她身邊的二哥。
龔夏雅悄悄轉過小眼神,才發現自己二哥肚子又餓了,拿著盆子裏要洗的番薯葉子準備放到自己小嘴巴裏嚼。
“你就不怕你肚子裏生蟲子到醫院去嗎?”龔夏文生氣地拽下弟弟的小手。
龔夏武扁扁小唇角:俺怕,可是俺餓啊。
“我去煮飯。”田愛芳見著兒子餓了立馬說,轉身去了廚房淘米。
三孩子繼續蹲在大盆子旁邊幫媽媽洗菜。
龔力偉卷起兩個袖管,走到屋裏角落裏擱著的竹籃。那竹籃正是李嬸今天拎來的,一動不動地擱在原地,田愛芳動都不敢動它一下。因為李嬸說是人家費了老大勁兒從北平千裏迢迢拎過來的,田愛芳怕動了弄壞了,隻能由龔力偉迴來了親自處理。
竹籃上麵的藍色蓋布,一直嚴嚴實實地蓋著裏頭的東西。
三個孩子眺首張望。
“丫丫,過來。”龔力偉在揭開竹籃口上的藍布前,向女兒拍拍手。
龔夏雅走過去,伸出一雙小手給爸爸一個大擁抱。
女兒都是爸爸心裏的小棉襖。龔力偉把女兒抱起來,摸摸女兒的小臉蛋:今天女兒的表現讓他頗為傲氣。
三孩子中,明顯小女兒最有龔家人做廚師的天賦。
“想看嗎?”龔力偉問女兒。
龔夏雅看看那邊的大哥二哥。不止她想看吧。隻是大哥和二哥不知不覺地在吞口水了,和她想看的想法似乎不太一樣。
龔力偉哈哈大笑。
兒子是想吃東西,女兒則是想看美食。做名廚和普通人最不一樣的一點就是,廚師是做飯給人吃的,腦子裏裝的應該是怎麽做菜,普通人滿腦子裏裝的都是吃東西的,才不想這玩意兒怎麽做出來的。
“爸爸給你看。你不用怕。”龔力偉先用手抱緊女兒,給女兒一個安全感,另一隻手再去揭開籃子上麵蓋著的布。
龔夏雅可沒有感覺自己會怕,因為鴨子如果自己能動,早就自己從籃子裏跑出來了。
龔力偉很快發現自己女兒很聰明,自己反而是蠢了一些,笑一笑把女兒放到了地上。
布子揭開後,果然裏頭露出了一隻早被束手束腳的鴨子。
應說,那是一隻好大好肥的鴨子,比他們平常在菜市場看到的鴨子大了一圈。
好動的龔夏武早忍不住跑過來,和妹妹一塊蹲下來看大鴨子。
鴨子被兩雙小眼睛瞅著,嚇得鴨脖子縮成了一截,好像也知道了自己麵對的是拿廚刀的子孫後代。
在兒子女兒觀察原宗的北平填鴨的時候,龔力偉進去廚房幫媳婦切點肉。
今天李嬸過來不止拿了個雞蛋,順便給他們家送了點五花肉。說白了,這些都是先期請龔力偉做菜的錢。
李嬸這般盛情邀請,自然令田愛芳有話對丈夫嘮叨了,一努嘴對龔力偉說:“你什麽時候繼承你爸的廚藝了?他們都說你手藝不輸給你爸,我怎麽沒有聽你自己說過。”
媳婦的不滿聲來源於:丈夫這麽能做飯,結果這麽多年家裏做飯的人反而是媳婦。
龔力偉的手摸住自己的後腦勺憨憨地笑一聲,有些尷尬,坦白道:“那是小時候,自然災害,我們家裏一樣沒東西吃。我們跟著我爸到飯館裏吃殘羹剩飯,看我爸做飯。人家吃剩下的,我爸重新變著花樣弄了給我們吃,看著看多了,可能腦子裏記住了一些學到了一些。”
“你們?”田愛芳聽出了一絲貓膩,問。
“對,我和我哥我弟。”
田愛芳聽明白了,感情是她這老公不想在家裏跟兄弟爭什麽,所以跑出來改行了。
“說不上什麽改行。本來我對做電工也感興趣。”龔力偉澄清道。隻是萬萬沒想到廠裏效益不好,總歸讓他下崗了。這一下崗,導致他需要重操舊業,重新端起老祖宗流傳給龔家子孫的家傳手藝找飯吃了。
聽老公這番解說田愛芳一想可以理解。一個廚子的名聲肯定比不上技術工人好聽。況且廚子當年也不能像如今國家允許自己開戶創業,隻能是給人家打工在人前人後伺候人的。現在不同了,政策放開了。有人光做燒鴨在市場上賣都成了萬元戶。
“要不,我們自己做了到外麵擺個地攤,不信賣不出去。”田愛芳對丈夫是有信心的,因為連外人李嬸都誇她老公。
這正好是龔力偉近些天找工作在外頭跑了一圈後的心得。
想再找個其它單位混口飯吃,需要找關係托人情,而且外頭現在一堆和他一樣下崗的工人都在找工作,他怕是很難和別人競爭。國家現在鼓勵個體戶經營,有政策支持,他何不嚐試往這條路去走。主要是他剛好有這個手藝。
隻是這麽多年沒幹一行,怕是手藝有些生疏了,龔力偉對此有些顧忌。
“試試唄。”田愛芳鼓勵丈夫說,“我和兒子女兒都支持你。丫丫說你做飯最好吃。我之前聽她這麽說還奇怪,她才吃過你幾次做的飯,居然說你做的最好吃。”
媳婦嘴巴裏滿滿的醋意,讓龔力偉笑不攏嘴。話說迴來,他這個女兒是奇特,比如北平燒鴨子是北平烤鴨的事,他壓根沒有教過女兒。媳婦和他人想著是他教的隻有他自己清楚真相。隻能說或許是他女兒生性對美食聰明伶俐,從哪兒聽說後小腦袋給記住了。小女兒很有他們龔家人大廚的風範。
“丫丫她這是捧我,你不是不知道。”龔力偉安慰吃醋的媳婦道。
田愛芳鼻孔裏哼那麽一聲,再和丈夫一塊看到外頭三個孩子。三孩子圍在那隻肥肥的鴨子周圍,仿佛被鴨子吸取了小魂魄兒一樣。
小孩子小,一隻鴨子都能刷新他們的世界。
既然決定了拿李嬸委托的活計來試手,龔力偉接下來兩天全力以赴做北平燒鴨。
北平燒鴨這道名菜遠不止燒一隻鴨子這麽簡單。正宗的北平燒鴨包含了配菜。配菜原材料李嬸沒有送來,龔力偉需要自己找了。
托人找來上好的麵粉,揉麵,擀麵皮,做成荷葉餅。做完主要配菜之一。龔力偉開始費盡心機做最重要的醬料。
燒鴨子最終地道不地道,還得看醬料是不是北平口味。
於是田愛芳和兩個兒子發現龔力偉抱著家裏老三龔夏雅在廚房裏轉,時不時拿筷子蘸著醬料放到丫丫的小嘴巴。
以女兒兩歲半的年紀,說話都說不明白能幫上什麽忙?田愛芳搖搖頭,感覺自己丈夫有點兒抓稻草了。
過了兩日菜品準備好了,龔力偉手拎食盒帶兒子女兒到客戶家裏去。這是客戶方要求的,說是聽說到他有孩子後希望他帶孩子一塊去,可以增添點氣氛。
“夏太太這個小兒子因為生病上不了學,窩在家裏許久了。沒有小朋友來玩,有些寂寞。”李嬸幫著客戶解釋。
龔力偉點點頭,表示可以理解。
前麵是客戶家門口了。和李嬸說的一樣,人家住的是大房子,兩層樓高的小洋房。
李嬸伸手按了下門口的門鈴。
叮咚,好聽的門鈴聲過後,大門咿呀一聲打開,露出一條漂亮的碎花洋裙。見是一個三十歲上的女人站在門口,身材不瘦不胖,後腦勺一發髻插著支綠色發釵,臉上戴著一副輕巧的眼鏡,渾身散發出女高級知識分子的形象。
龔家老大龔夏文率先挺直了小腰杆,有一絲緊張,因為這女人好像他學校裏的老師一般。
“夏太太,這就是龔力偉,龔爺爺正兒八經的兒子。”李嬸強調著沒有找錯人。
對麵的夏太太抿著嘴角像是似笑非笑,那雙眼在龔力偉和後麵那三個孩子臉上掃過去。
龔力偉身材高大,高度有一米八。五官端正,皮膚偏白。據說龔家祖上是東北一帶的,後來才搬到了老北平安家落戶。龔力偉因此繼承了東北那帶漢子的特點。
兩兒子,龔夏文和龔夏武明顯像爸爸一樣,五官都是端端正正的,小英俊,身高在同齡兒童中算是高的了,將來一定像龔力偉一樣高大勇猛。
夏太太稍顯嚴肅的眼神兒落到龔夏雅的小臉蛋上時,手扶到了鼻梁上的眼鏡架,眼睛裏露出了一絲笑意,對著李嬸說:“這個小姑娘是像她媽媽吧。”
田愛芳要去鞋廠上班沒來。李嬸點著頭:“她媽媽是南方人。”
南方女人的秀氣勁兒,如同風中的楊柳依依,水中的詩畫風韻,是道不清說不盡的細細綿綿。
兩歲半的龔夏雅紮著兩條小麻花辮子,小臉蛋水嫩水嫩的像是能掐出水來,烏黑的劉海下一雙水靈靈的雙眼皮眼珠子似靜似動。雖然臉頰有點兒嬰兒肥,可顯然已是流露出了美人胎子的痕跡。
夏太太的腦子裏突然冒出一個詞:西施豆腐。
西施豆腐是江浙的一道傳統名菜。把又嫩又白的豆腐切成小塊兒,放上黃花菜、木耳、肉末,灑上料酒醬料,用肉湯燴煮,出鍋時用葛根粉勾芡。由於可以在末端灑上辣椒粉,所以香辣可口。豆腐混著濃厚的湯汁入嘴,口感更是叫人十足的滿足。
據說這道菜是天下四大美人之一西施所傳。
夏太太不禁莞爾一笑,她這麽一想,感情是把眼前這個小姑娘聯想成小西施了,也足以說明兩歲半龔夏雅的天生麗質。
第3章
夏太太細聲對李嬸說:“要是不嫌棄,我家裏有幾套合適這孩子穿的衣物,沒人穿過。那時候人家送來的,以為我要生的是女兒沒想生了個兒子。”
一聽到對方這話李嬸眯著眼睛笑了。顯而易見,田愛芳一眼看上了龔家這個小閨女。
所有人走進洋房到了食廳。這房子大,讓三個孩子一路看花了眼。龔力偉把食盒擱在了歐式的台麵上,打開頂蓋,裏頭的香氣迎麵撲鼻,不會兒可謂是香溢滿屋。
什麽人家的孩子?張口就要吃首都最有名的燒鴨。龔夏雅眨眨小眼睛想。
“從首都送燒鴨過來肯定不可能的了。送到這邊不好吃的了。隻能是這邊請人給這孩子現做。主要是這孩子還病著,出遠門醫生說顛簸,不合適。”李嬸仔細地解釋著這其中的來龍去脈,“因此,他們想請首都的大廚過來。打聽了一圈京城都市圈,說是你公公做京城菜最出名。但你公公身體不好,沒法出遠門。剛好,你們家住在當地。於是,他們叫人從北平捎來一隻活鴨想讓力偉來做這道菜。”
聽得出來,人家前期的調查工作做了個十足。田愛芳一時沒話說。
之後龔力偉迴到家,田愛芳把今天李嬸介紹的工作和龔力偉提了。
龔力偉聽到人家把原材料都給他送過來了,張大眼睛道:“居然將北平填鴨都給弄過來了。”
“填鴨?”別看田愛芳是龔家的兒媳婦,可說真的,由於這麽多年來自己家工作生活和龔老爺子完全分開,她真不太懂公公做的飲食行業。
“對,填鴨。”麵對媳婦的疑問,龔力偉點點頭解釋。填鴨是北平烤鴨最重要的原材料,可以說,沒有正宗的北平填鴨做食材,根本談不到做北平烤鴨。
“對啊,今天李嬸說燒鴨燒鴨的,我都覺得奇怪了,不是叫做北平烤鴨嗎,怎麽變成燒鴨了?”田愛芳說的自己老半天還搞不清楚北平燒鴨和烤鴨的區別。
龔力偉對媳婦的說法笑了起來,這不怪媳婦,當初媳婦和他不是在老北平認識結婚的,給媳婦慢慢講解著:“烤鴨,那是外麵人的說法,北平燒鴨子才是北平人的正確說法。事實上,正宗的是燒鴨而不是烤鴨。”
原來如此。田愛芳有種恍然大悟感。難怪,李嬸專門拎了隻活鴨來找她老公做菜。
龔力偉迴頭想起,指著媳婦問:“你都搞不清楚燒鴨是烤鴨,後來怎麽知道是指的同一道菜?”
當然不是李嬸說的,畢竟田愛芳那會兒都一乍一愣呢。
田愛芳轉頭對老公努努嘴:“丫丫說的唄。”
爸爸媽媽的眼神望過來,坐在小板凳上的龔夏雅趕緊裝鎮定:可不能被這裏的人察覺她是穿來專門吃東西的小吃貨~
作者有話要說: 迴來開新文了~希望有沒有小天使迴來~
第2章
爸爸媽媽說的話,龔家大兒子八歲的龔夏文都聽見了,抬頭望向對麵的妹妹。
注意到大哥的目光,龔夏雅急忙低下小腦袋。
大哥和二哥不一樣。二哥年紀小一些,可能不懂事。而自己大哥在小學裏雖然隻讀二年級,可已經是學校裏的先進分子,少年先鋒隊小隊長了,學習成績頂呱呱。
龔夏雅不敢在聰明的大哥麵前造次。
“夏武。”
聽大哥突然轉向她身邊的二哥。
龔夏雅悄悄轉過小眼神,才發現自己二哥肚子又餓了,拿著盆子裏要洗的番薯葉子準備放到自己小嘴巴裏嚼。
“你就不怕你肚子裏生蟲子到醫院去嗎?”龔夏文生氣地拽下弟弟的小手。
龔夏武扁扁小唇角:俺怕,可是俺餓啊。
“我去煮飯。”田愛芳見著兒子餓了立馬說,轉身去了廚房淘米。
三孩子繼續蹲在大盆子旁邊幫媽媽洗菜。
龔力偉卷起兩個袖管,走到屋裏角落裏擱著的竹籃。那竹籃正是李嬸今天拎來的,一動不動地擱在原地,田愛芳動都不敢動它一下。因為李嬸說是人家費了老大勁兒從北平千裏迢迢拎過來的,田愛芳怕動了弄壞了,隻能由龔力偉迴來了親自處理。
竹籃上麵的藍色蓋布,一直嚴嚴實實地蓋著裏頭的東西。
三個孩子眺首張望。
“丫丫,過來。”龔力偉在揭開竹籃口上的藍布前,向女兒拍拍手。
龔夏雅走過去,伸出一雙小手給爸爸一個大擁抱。
女兒都是爸爸心裏的小棉襖。龔力偉把女兒抱起來,摸摸女兒的小臉蛋:今天女兒的表現讓他頗為傲氣。
三孩子中,明顯小女兒最有龔家人做廚師的天賦。
“想看嗎?”龔力偉問女兒。
龔夏雅看看那邊的大哥二哥。不止她想看吧。隻是大哥和二哥不知不覺地在吞口水了,和她想看的想法似乎不太一樣。
龔力偉哈哈大笑。
兒子是想吃東西,女兒則是想看美食。做名廚和普通人最不一樣的一點就是,廚師是做飯給人吃的,腦子裏裝的應該是怎麽做菜,普通人滿腦子裏裝的都是吃東西的,才不想這玩意兒怎麽做出來的。
“爸爸給你看。你不用怕。”龔力偉先用手抱緊女兒,給女兒一個安全感,另一隻手再去揭開籃子上麵蓋著的布。
龔夏雅可沒有感覺自己會怕,因為鴨子如果自己能動,早就自己從籃子裏跑出來了。
龔力偉很快發現自己女兒很聰明,自己反而是蠢了一些,笑一笑把女兒放到了地上。
布子揭開後,果然裏頭露出了一隻早被束手束腳的鴨子。
應說,那是一隻好大好肥的鴨子,比他們平常在菜市場看到的鴨子大了一圈。
好動的龔夏武早忍不住跑過來,和妹妹一塊蹲下來看大鴨子。
鴨子被兩雙小眼睛瞅著,嚇得鴨脖子縮成了一截,好像也知道了自己麵對的是拿廚刀的子孫後代。
在兒子女兒觀察原宗的北平填鴨的時候,龔力偉進去廚房幫媳婦切點肉。
今天李嬸過來不止拿了個雞蛋,順便給他們家送了點五花肉。說白了,這些都是先期請龔力偉做菜的錢。
李嬸這般盛情邀請,自然令田愛芳有話對丈夫嘮叨了,一努嘴對龔力偉說:“你什麽時候繼承你爸的廚藝了?他們都說你手藝不輸給你爸,我怎麽沒有聽你自己說過。”
媳婦的不滿聲來源於:丈夫這麽能做飯,結果這麽多年家裏做飯的人反而是媳婦。
龔力偉的手摸住自己的後腦勺憨憨地笑一聲,有些尷尬,坦白道:“那是小時候,自然災害,我們家裏一樣沒東西吃。我們跟著我爸到飯館裏吃殘羹剩飯,看我爸做飯。人家吃剩下的,我爸重新變著花樣弄了給我們吃,看著看多了,可能腦子裏記住了一些學到了一些。”
“你們?”田愛芳聽出了一絲貓膩,問。
“對,我和我哥我弟。”
田愛芳聽明白了,感情是她這老公不想在家裏跟兄弟爭什麽,所以跑出來改行了。
“說不上什麽改行。本來我對做電工也感興趣。”龔力偉澄清道。隻是萬萬沒想到廠裏效益不好,總歸讓他下崗了。這一下崗,導致他需要重操舊業,重新端起老祖宗流傳給龔家子孫的家傳手藝找飯吃了。
聽老公這番解說田愛芳一想可以理解。一個廚子的名聲肯定比不上技術工人好聽。況且廚子當年也不能像如今國家允許自己開戶創業,隻能是給人家打工在人前人後伺候人的。現在不同了,政策放開了。有人光做燒鴨在市場上賣都成了萬元戶。
“要不,我們自己做了到外麵擺個地攤,不信賣不出去。”田愛芳對丈夫是有信心的,因為連外人李嬸都誇她老公。
這正好是龔力偉近些天找工作在外頭跑了一圈後的心得。
想再找個其它單位混口飯吃,需要找關係托人情,而且外頭現在一堆和他一樣下崗的工人都在找工作,他怕是很難和別人競爭。國家現在鼓勵個體戶經營,有政策支持,他何不嚐試往這條路去走。主要是他剛好有這個手藝。
隻是這麽多年沒幹一行,怕是手藝有些生疏了,龔力偉對此有些顧忌。
“試試唄。”田愛芳鼓勵丈夫說,“我和兒子女兒都支持你。丫丫說你做飯最好吃。我之前聽她這麽說還奇怪,她才吃過你幾次做的飯,居然說你做的最好吃。”
媳婦嘴巴裏滿滿的醋意,讓龔力偉笑不攏嘴。話說迴來,他這個女兒是奇特,比如北平燒鴨子是北平烤鴨的事,他壓根沒有教過女兒。媳婦和他人想著是他教的隻有他自己清楚真相。隻能說或許是他女兒生性對美食聰明伶俐,從哪兒聽說後小腦袋給記住了。小女兒很有他們龔家人大廚的風範。
“丫丫她這是捧我,你不是不知道。”龔力偉安慰吃醋的媳婦道。
田愛芳鼻孔裏哼那麽一聲,再和丈夫一塊看到外頭三個孩子。三孩子圍在那隻肥肥的鴨子周圍,仿佛被鴨子吸取了小魂魄兒一樣。
小孩子小,一隻鴨子都能刷新他們的世界。
既然決定了拿李嬸委托的活計來試手,龔力偉接下來兩天全力以赴做北平燒鴨。
北平燒鴨這道名菜遠不止燒一隻鴨子這麽簡單。正宗的北平燒鴨包含了配菜。配菜原材料李嬸沒有送來,龔力偉需要自己找了。
托人找來上好的麵粉,揉麵,擀麵皮,做成荷葉餅。做完主要配菜之一。龔力偉開始費盡心機做最重要的醬料。
燒鴨子最終地道不地道,還得看醬料是不是北平口味。
於是田愛芳和兩個兒子發現龔力偉抱著家裏老三龔夏雅在廚房裏轉,時不時拿筷子蘸著醬料放到丫丫的小嘴巴。
以女兒兩歲半的年紀,說話都說不明白能幫上什麽忙?田愛芳搖搖頭,感覺自己丈夫有點兒抓稻草了。
過了兩日菜品準備好了,龔力偉手拎食盒帶兒子女兒到客戶家裏去。這是客戶方要求的,說是聽說到他有孩子後希望他帶孩子一塊去,可以增添點氣氛。
“夏太太這個小兒子因為生病上不了學,窩在家裏許久了。沒有小朋友來玩,有些寂寞。”李嬸幫著客戶解釋。
龔力偉點點頭,表示可以理解。
前麵是客戶家門口了。和李嬸說的一樣,人家住的是大房子,兩層樓高的小洋房。
李嬸伸手按了下門口的門鈴。
叮咚,好聽的門鈴聲過後,大門咿呀一聲打開,露出一條漂亮的碎花洋裙。見是一個三十歲上的女人站在門口,身材不瘦不胖,後腦勺一發髻插著支綠色發釵,臉上戴著一副輕巧的眼鏡,渾身散發出女高級知識分子的形象。
龔家老大龔夏文率先挺直了小腰杆,有一絲緊張,因為這女人好像他學校裏的老師一般。
“夏太太,這就是龔力偉,龔爺爺正兒八經的兒子。”李嬸強調著沒有找錯人。
對麵的夏太太抿著嘴角像是似笑非笑,那雙眼在龔力偉和後麵那三個孩子臉上掃過去。
龔力偉身材高大,高度有一米八。五官端正,皮膚偏白。據說龔家祖上是東北一帶的,後來才搬到了老北平安家落戶。龔力偉因此繼承了東北那帶漢子的特點。
兩兒子,龔夏文和龔夏武明顯像爸爸一樣,五官都是端端正正的,小英俊,身高在同齡兒童中算是高的了,將來一定像龔力偉一樣高大勇猛。
夏太太稍顯嚴肅的眼神兒落到龔夏雅的小臉蛋上時,手扶到了鼻梁上的眼鏡架,眼睛裏露出了一絲笑意,對著李嬸說:“這個小姑娘是像她媽媽吧。”
田愛芳要去鞋廠上班沒來。李嬸點著頭:“她媽媽是南方人。”
南方女人的秀氣勁兒,如同風中的楊柳依依,水中的詩畫風韻,是道不清說不盡的細細綿綿。
兩歲半的龔夏雅紮著兩條小麻花辮子,小臉蛋水嫩水嫩的像是能掐出水來,烏黑的劉海下一雙水靈靈的雙眼皮眼珠子似靜似動。雖然臉頰有點兒嬰兒肥,可顯然已是流露出了美人胎子的痕跡。
夏太太的腦子裏突然冒出一個詞:西施豆腐。
西施豆腐是江浙的一道傳統名菜。把又嫩又白的豆腐切成小塊兒,放上黃花菜、木耳、肉末,灑上料酒醬料,用肉湯燴煮,出鍋時用葛根粉勾芡。由於可以在末端灑上辣椒粉,所以香辣可口。豆腐混著濃厚的湯汁入嘴,口感更是叫人十足的滿足。
據說這道菜是天下四大美人之一西施所傳。
夏太太不禁莞爾一笑,她這麽一想,感情是把眼前這個小姑娘聯想成小西施了,也足以說明兩歲半龔夏雅的天生麗質。
第3章
夏太太細聲對李嬸說:“要是不嫌棄,我家裏有幾套合適這孩子穿的衣物,沒人穿過。那時候人家送來的,以為我要生的是女兒沒想生了個兒子。”
一聽到對方這話李嬸眯著眼睛笑了。顯而易見,田愛芳一眼看上了龔家這個小閨女。
所有人走進洋房到了食廳。這房子大,讓三個孩子一路看花了眼。龔力偉把食盒擱在了歐式的台麵上,打開頂蓋,裏頭的香氣迎麵撲鼻,不會兒可謂是香溢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