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怎麽做月餅,何家棟就迴鎮上去了,林佩把做好的月餅拿出來,挨家挨戶送去,又告訴他們自家明天開始賣月餅,想要就上門買。
大家看林佩開張賣東西都很高興,表示一定捧場,又關心問火鍋底料的事。這天氣馬上要涼快起來了,正是吃火鍋的好時候,出去吃太貴,別家底料味道沒那麽好,大家就指望著林佩能重新開張。
要是以前林佩就直接說要到明年去了,現在卻想著要是月餅能成,教李三妹做火鍋底料賣也成,就沒把話說死,隻說過段時間再說。
……
第二天李三妹天沒亮就起來揉月餅皮,忙到八.九點才做完一百個月餅。
這時候的人娛樂有限,睡得早也起得早,今天又是周末,因此七八點鍾就有人來問月餅好了沒。
他們是嚐過李三妹做的月餅的,都覺得味道很好,隻是之前林佩送得太少,知道今天開賣就早早來問,準備多買點迴家嚐嚐。
等月餅出鍋的時候,鄭家客廳裏已經坐了七八個人,由林佩招待著。看到月餅被拿出來,他們都起身走過去,得知才一百個紛紛說:“這也太少了,一下子就賣光了。”
“還好我們來得早,不然今天又吃不到了。”
“你們不打算多做一點嗎?”
等聽說一百個月餅是五種口味的,每種口味才二十個,大家顧不上說話了,連忙說自己要哪種口味多少個。其中紫薯、鹹蛋黃和流心三種沒吃過的餡賣的最好,幾個人為了多買點差點打起來,蓮蓉和豆沙少點,最後一樣還剩下幾個。
但這已經出乎李三妹的意料,她還有點迴不過神來:“這是、是我做的月餅?”
“當然是你做的,你可是忙活一早上了。”林佩輸了數錢,拿出一半給李三妹,“這是你的。”
月餅定價並不貴,流心的也才五毛一個,鹹蛋黃賣四毛,紫薯、蓮蓉和豆沙都賣兩毛一個。算下來他們一共賺了二十七塊六毛錢,兩人一人能拿到十三塊八。
李三妹不是沒拿過更多的錢,她工資有二十五,但那是一個月的收入。眼下才一個早上,她就賺了十三塊八,李三妹拿著錢的手抖起來,好半天才迴過神來,把錢往林佩手裏塞:“不不,這錢我不能拿。”
“為什麽不能拿?”林佩反問。
“這也太多了,而且我啥都沒幹啊。”李三妹一臉慌張。
林佩噗嗤笑出聲:“你不是天沒亮就起來揉月餅皮?不是一早就開始調餡料?你花了這麽多精力時間,怎麽能算什麽都沒幹?李姐,這錢是你用你的雙手掙來的,你該拿著。”
聽著林佩的胡,李三妹稍稍鎮定,問:“這錢,我該拿著?”
“當然,這是你辛勤勞動賺的錢,拿了不丟人。”
李三妹捏著錢低著頭,沉默許久,她抬手用力擦了擦眼淚說道:“我實在是太好命了,遇到您我運氣真是太好了!”
說話間,有人進來問:“聽說你家月餅做好了?”
林佩笑著迎上去說:“是做好了,但剛賣了一波,現在隻剩下蓮蓉和豆沙的了。”
“啥?他們咋這麽快?”
林佩無奈說:“一早就在我家裏守著呢,出鍋就把月餅買走了,你要不拿點蓮蓉和豆沙餡的走?其他口味要是現在做……”朝李三妹看去。
李三妹猛地迴過神來,大聲喊:“我現在就去做!”
林佩收迴目光說道:“估計要三個小時左右,您十二點以後來等著就成。”
對方不太想買蓮蓉和豆沙餡,猶豫半響嗐了聲說:“那我還是十二點再來吧,妹子你可一定要給我留點,那個鹹蛋黃口味的,我兒子特愛吃。”
……
又是忙活一整天,到晚上七八點鍾才歇下來。
洗完澡後,林佩坐在床上數錢。今天收到的都是毛票,一毛的兩毛的五毛的,照舊分成三摞,一張張數。
鄭旭東洗完澡迴到屋裏,看見林佩數錢不亦樂乎,笑道:“平時數分紅這麽淡定,怎麽今天數錢這麽高興?”
“你懂什麽呀,這可是我一天辛勞所得。”林佩輕哼,算完後說,“今天賺了四十二塊三。”
“真厲害。”鄭旭東捧場說。
林佩收好錢放到梳妝台上麵的盒子裏,裏麵裝的都是零錢,平時她就從這個盒子拿錢給李三妹買菜。放好錢,林佩從抽屜裏拿出通話生遞給鄭旭東。
這是老節目了,鄭旭東接過書,躺在床上問:“看到哪裏了?”
“《賣火柴的小女孩》。”林佩抱住鄭旭東的腰,找了個姿勢側躺著。
林佩最近總犯困,每次拿起童話書,總是看一會就睡著了。因此一本《安徒生童話》看到現在,才看了十三章。
鄭旭東翻開書,從開篇念起:“這是新年前夕,一年裏的最後一夜……”
經過林佩的教導,鄭旭東現在念故事感情豐富了許多,加上他聲音低沉,林佩很快投入到故事裏。隻是她的感動沒有持續多久,很快就睡著了。
鄭旭東念完一段,低頭一看,無奈地笑了笑,將她扶到床上躺好。然後合上童話書,關掉電燈睡覺。
第二天是周日,鄭旭東不用去軍營,就在家裏幫著收錢。
有了昨天的經驗,今天李三妹做的數量更多。不過家裏隻有一個煤氣灶一個煤氣壇,一次蒸不了那麽多月餅。加上臨近中秋節,送節的人多,以往大家都是買盒裝的月餅。今年卻不一樣,盒裝月餅包裝雖然上檔次,但味道不好啊,還是鄭家做的月餅好吃,裏麵的餡也新奇,所以買了送禮的人也多。
這麽一來,盡管李三妹做得多,卻依然趕不上賣的。
一直忙碌到中秋節當天,鄭家上午賣了一波月餅就不賣了。李三妹數著自己這幾天賺到的錢,笑得嘴巴都合不攏了,特意去菜市場花自己的錢買了兩斤排骨燉湯喝。
林佩看在眼中,晚上吃飯便特意問:“哇,這排骨誰買的?”
李三妹一臉不好意思:“是、是我買的。”
鄭旭東疑惑問:“你買的?”
“這幾天不是掙錢了嗎?我想著我也沒啥能報答林老師的,就買兩斤排骨迴來,也算是我自己的一點心意。”李三妹越說越順溜,到最後又有點忐忑,“你們別嫌棄。”
“怎麽會嫌棄?”林佩一本正經說,“這可是排骨湯呢,多少人一年到頭不見得能吃上一頓排骨,李姐能想到我們,我很感動。”
鄭旭東附和說:“沒錯。”
聽著林佩的話,李三妹眼睛都紅了,從她丈夫去世,她就沒過過好日子。在家的時候被婆婆嫌棄,出來了給人當保姆也是下等人。直到來到鄭家,鄭旭東夫妻倆從不把她當傭人,讓她上桌吃飯,還肯教她閨女念書。
現在賺了錢,也願意跟她平分,還告訴她這是她應該得的。
可有啥是她該得的呢,她以前在老家,種那麽多地幹那麽多活,等到糧食收成了卻啥也得不到。她婆婆說那都是他老王家的田地,是她老王家的財產,甚至連她這個人都是,就該給他們老王家當牛做馬。他們心情好了就給她一碗飯吃,他們心情不好,就讓她和不見米的稀飯,誰讓她克死了老王家的兒子,這是她應得的!
無數次李三妹都想算了,跟著丈夫去吧,可看著餓得直哭的閨女,她舍不得。她想活下去,偶然聽人說城裏有好日子,她想著留下是死,出去說不定還能搏一條生路,就帶著閨女從村裏跑出來了。
她住過橋東,撿過廢品,後來給人當保姆,日子終於安穩了。可她依然忐忑,看不見未來,她生怕哪一天老天爺想起她,就把眼前的好日子收迴去了。
那時候,沒有人告訴她,這些是她該得的,她付出勞動賺得這些,誰都拿不走。
過去與現實交織在腦海中,李三妹吃著月餅,忍不住熱淚盈眶。
第65章 結婚沒
徐鈺中秋節迴了首都, 一直到國慶假期快結束才迴來。迴來後聽說好吃鍋中秋節賣了不少月餅,想到林佩便開車到家屬院。
他是外來的人, 得先登記, 然後崗位亭安排人去鄭家詢問,確認沒問題才能進去。
鄭家剛吃過午飯, 就看到崗位亭有人來問,聽到徐鈺的名字, 鄭旭東眉頭皺了皺眉說:“我去看看。”
走到家屬房大門,鄭旭東一眼看見外麵停著的綠色吉普, 一身西裝戴著墨鏡的青年靠在車旁, 手裏捏著根香煙吞雲吐霧, 姿態十分騷包。
而在吉普車周圍, 站著十來個大人小孩,小孩圍著車轉著, 很想上去摸一摸。大人們則議論紛紛, 看見鄭旭東出來,有人打聽問:“鄭營長, 你家還有這樣的親戚啊?”
這樣是什麽樣卻沒人說。
鄭旭東淡淡應了聲,走過去說:“你怎麽來了?”
“來送節啊。”徐鈺轉身打開車門, 像模像樣從裏麵拿出兩個袋子,走到鄭旭東身邊說,“走吧,你家在哪?”
鄭旭東沉默片刻,帶著他進去。
徐鈺打扮招搖, 一路上引起無數關注,誰都要上來問一句:“鄭營長,這是你家親戚啊?”
偏徐鈺心裏不知道自己打扮多出格,笑眯眯說:“你們鄰居都挺熱心。”
等進了院子,更是引起一陣圍觀,徐鈺都進屋了,左右鄰居還站在鄭家外麵往裏偷瞄。
趙梅壓低聲音問:“鄭營長家還有這樣的親戚?那男的看著就不像正經人。”
陳紅蓮自覺比趙梅見識廣,說:“你知道啥,現在外麵大老板都這麽穿,那一套西裝你知道多少錢不?”
有人消息更靈通:“聽說他是開車來的,還是首都的車牌。”
“我滴個乖乖,鄭家還認識首都人?”
林佩聽見外麵的議論聲,讓李三妹關門,又對徐鈺說:“你怎麽來了?”
“這不是過節嘛,上門來看看。”徐鈺沒提他迴首都的事,問道,“你孩子是不是要生了,我逛百貨商店的時候看見倆玩具,你們拆開看看。”
“還有兩三個月呢。”林佩邊說邊拆開禮物。
一共兩樣東西,一個是木頭做的撥浪鼓,紅彤彤的很喜慶;另一個包裝則要大很多,盒子上印著四驅車的圖案,林佩一看便推給徐鈺說:“不行這太貴重了。”
在八十年代,迷你四驅車可不是什麽貧民玩具,這樣包裝精美的,少說也要普通人半個月甚至一個月工資。
“這是我給侄子侄女的心意,等他們出生,他們說不要你再還給我。”徐鈺把東西放在茶幾上,十分無賴地說。
林佩聽著都氣笑了,一般孩子八.九個月才能喊爸媽,能準確表達自己的意思要到一兩歲後。更何況孩子懂什麽啊,什麽都想要,什麽都覺得好玩,便沒好氣說:“我看你是有錢燒的。”
“我可不燒錢,我是守法公民。”徐鈺一本正經說。
“我說你有錢沒處花。”林佩翻了個白眼。
徐鈺噎住,雖然和林佩重逢後,兩人也打過幾次交道,但林佩的變化實在太大了,以至於他時常覺得不適應,摸了摸鼻子說:“我最大的煩惱的確是掙了錢沒地方花。”
林佩聞言也噎住了,不光徐鈺不適應她的變化,她有時候也不太適應徐鈺的性格。原著中徐鈺經曆家庭變故後,一天比一天深沉,形象是偏沉穩的。前幾次見麵還好,徐鈺表現得比較正經,今天卻露了原形,讓林佩覺得他人設崩了。
插科打諢後,徐鈺說起月餅:“我還記得你第一次吃流心月餅的時候,你問了我好久月餅怎麽做的,為什麽會有蛋黃流出來,我跟你解釋了很久,到最後也沒解釋清楚。”
這些是徐鈺和原身的記憶,林佩並不記得,隻是微笑聽著。
“一轉眼這麽多年過去,你自己都會做流心月餅了,肯定很好吃吧,我還沒吃過。”後半句說得有點酸溜溜的,這麽多人能吃到林佩做的月餅,偏偏他迴來晚了沒吃到。
這就是信息傳達誤差了,劉鵲告訴何升,林佩讓保姆做了月餅在家屬房賣,但何升告訴徐鈺的時候,卻說林佩做了月餅在家屬房賣。
在徐鈺聽來就是,林佩命苦,懷孕大著肚子還得做月餅貼補家裏。緊跟著想到好吃鍋每個月分紅不少,夫妻倆能有什麽大的開銷,還得辛辛苦苦做月餅貼補生活?徐鈺越想越覺得心酸,越想越覺得不安,所以沒提前說一聲,火急火燎往駐軍基地來。
等進了鄭家,徐鈺上下左右一打量,好像也不是特別困苦。再一問李三姐的身份,心想鄭旭東還算有良心,隻是話說得還是有些酸溜溜的。
鄭旭東聽後則想,我都沒吃過我媳婦做的月餅,你還想吃?
林佩說:“你要吃還不簡單,把錢放茶幾上,要多少李姐都能給你做。”
李三妹聞言連忙擺手說:“想吃我立馬給你做,徐同誌是林老師的兄弟,我哪個好收你的錢?”
雖然鬧不明白一個姓徐一個姓林怎麽能是兄妹,但李三妹想鄭旭東夫婦都這麽說那應當是的。
徐鈺聽出來:“你們之前賣月餅,是李姐做的?”
大家看林佩開張賣東西都很高興,表示一定捧場,又關心問火鍋底料的事。這天氣馬上要涼快起來了,正是吃火鍋的好時候,出去吃太貴,別家底料味道沒那麽好,大家就指望著林佩能重新開張。
要是以前林佩就直接說要到明年去了,現在卻想著要是月餅能成,教李三妹做火鍋底料賣也成,就沒把話說死,隻說過段時間再說。
……
第二天李三妹天沒亮就起來揉月餅皮,忙到八.九點才做完一百個月餅。
這時候的人娛樂有限,睡得早也起得早,今天又是周末,因此七八點鍾就有人來問月餅好了沒。
他們是嚐過李三妹做的月餅的,都覺得味道很好,隻是之前林佩送得太少,知道今天開賣就早早來問,準備多買點迴家嚐嚐。
等月餅出鍋的時候,鄭家客廳裏已經坐了七八個人,由林佩招待著。看到月餅被拿出來,他們都起身走過去,得知才一百個紛紛說:“這也太少了,一下子就賣光了。”
“還好我們來得早,不然今天又吃不到了。”
“你們不打算多做一點嗎?”
等聽說一百個月餅是五種口味的,每種口味才二十個,大家顧不上說話了,連忙說自己要哪種口味多少個。其中紫薯、鹹蛋黃和流心三種沒吃過的餡賣的最好,幾個人為了多買點差點打起來,蓮蓉和豆沙少點,最後一樣還剩下幾個。
但這已經出乎李三妹的意料,她還有點迴不過神來:“這是、是我做的月餅?”
“當然是你做的,你可是忙活一早上了。”林佩輸了數錢,拿出一半給李三妹,“這是你的。”
月餅定價並不貴,流心的也才五毛一個,鹹蛋黃賣四毛,紫薯、蓮蓉和豆沙都賣兩毛一個。算下來他們一共賺了二十七塊六毛錢,兩人一人能拿到十三塊八。
李三妹不是沒拿過更多的錢,她工資有二十五,但那是一個月的收入。眼下才一個早上,她就賺了十三塊八,李三妹拿著錢的手抖起來,好半天才迴過神來,把錢往林佩手裏塞:“不不,這錢我不能拿。”
“為什麽不能拿?”林佩反問。
“這也太多了,而且我啥都沒幹啊。”李三妹一臉慌張。
林佩噗嗤笑出聲:“你不是天沒亮就起來揉月餅皮?不是一早就開始調餡料?你花了這麽多精力時間,怎麽能算什麽都沒幹?李姐,這錢是你用你的雙手掙來的,你該拿著。”
聽著林佩的胡,李三妹稍稍鎮定,問:“這錢,我該拿著?”
“當然,這是你辛勤勞動賺的錢,拿了不丟人。”
李三妹捏著錢低著頭,沉默許久,她抬手用力擦了擦眼淚說道:“我實在是太好命了,遇到您我運氣真是太好了!”
說話間,有人進來問:“聽說你家月餅做好了?”
林佩笑著迎上去說:“是做好了,但剛賣了一波,現在隻剩下蓮蓉和豆沙的了。”
“啥?他們咋這麽快?”
林佩無奈說:“一早就在我家裏守著呢,出鍋就把月餅買走了,你要不拿點蓮蓉和豆沙餡的走?其他口味要是現在做……”朝李三妹看去。
李三妹猛地迴過神來,大聲喊:“我現在就去做!”
林佩收迴目光說道:“估計要三個小時左右,您十二點以後來等著就成。”
對方不太想買蓮蓉和豆沙餡,猶豫半響嗐了聲說:“那我還是十二點再來吧,妹子你可一定要給我留點,那個鹹蛋黃口味的,我兒子特愛吃。”
……
又是忙活一整天,到晚上七八點鍾才歇下來。
洗完澡後,林佩坐在床上數錢。今天收到的都是毛票,一毛的兩毛的五毛的,照舊分成三摞,一張張數。
鄭旭東洗完澡迴到屋裏,看見林佩數錢不亦樂乎,笑道:“平時數分紅這麽淡定,怎麽今天數錢這麽高興?”
“你懂什麽呀,這可是我一天辛勞所得。”林佩輕哼,算完後說,“今天賺了四十二塊三。”
“真厲害。”鄭旭東捧場說。
林佩收好錢放到梳妝台上麵的盒子裏,裏麵裝的都是零錢,平時她就從這個盒子拿錢給李三妹買菜。放好錢,林佩從抽屜裏拿出通話生遞給鄭旭東。
這是老節目了,鄭旭東接過書,躺在床上問:“看到哪裏了?”
“《賣火柴的小女孩》。”林佩抱住鄭旭東的腰,找了個姿勢側躺著。
林佩最近總犯困,每次拿起童話書,總是看一會就睡著了。因此一本《安徒生童話》看到現在,才看了十三章。
鄭旭東翻開書,從開篇念起:“這是新年前夕,一年裏的最後一夜……”
經過林佩的教導,鄭旭東現在念故事感情豐富了許多,加上他聲音低沉,林佩很快投入到故事裏。隻是她的感動沒有持續多久,很快就睡著了。
鄭旭東念完一段,低頭一看,無奈地笑了笑,將她扶到床上躺好。然後合上童話書,關掉電燈睡覺。
第二天是周日,鄭旭東不用去軍營,就在家裏幫著收錢。
有了昨天的經驗,今天李三妹做的數量更多。不過家裏隻有一個煤氣灶一個煤氣壇,一次蒸不了那麽多月餅。加上臨近中秋節,送節的人多,以往大家都是買盒裝的月餅。今年卻不一樣,盒裝月餅包裝雖然上檔次,但味道不好啊,還是鄭家做的月餅好吃,裏麵的餡也新奇,所以買了送禮的人也多。
這麽一來,盡管李三妹做得多,卻依然趕不上賣的。
一直忙碌到中秋節當天,鄭家上午賣了一波月餅就不賣了。李三妹數著自己這幾天賺到的錢,笑得嘴巴都合不攏了,特意去菜市場花自己的錢買了兩斤排骨燉湯喝。
林佩看在眼中,晚上吃飯便特意問:“哇,這排骨誰買的?”
李三妹一臉不好意思:“是、是我買的。”
鄭旭東疑惑問:“你買的?”
“這幾天不是掙錢了嗎?我想著我也沒啥能報答林老師的,就買兩斤排骨迴來,也算是我自己的一點心意。”李三妹越說越順溜,到最後又有點忐忑,“你們別嫌棄。”
“怎麽會嫌棄?”林佩一本正經說,“這可是排骨湯呢,多少人一年到頭不見得能吃上一頓排骨,李姐能想到我們,我很感動。”
鄭旭東附和說:“沒錯。”
聽著林佩的話,李三妹眼睛都紅了,從她丈夫去世,她就沒過過好日子。在家的時候被婆婆嫌棄,出來了給人當保姆也是下等人。直到來到鄭家,鄭旭東夫妻倆從不把她當傭人,讓她上桌吃飯,還肯教她閨女念書。
現在賺了錢,也願意跟她平分,還告訴她這是她應該得的。
可有啥是她該得的呢,她以前在老家,種那麽多地幹那麽多活,等到糧食收成了卻啥也得不到。她婆婆說那都是他老王家的田地,是她老王家的財產,甚至連她這個人都是,就該給他們老王家當牛做馬。他們心情好了就給她一碗飯吃,他們心情不好,就讓她和不見米的稀飯,誰讓她克死了老王家的兒子,這是她應得的!
無數次李三妹都想算了,跟著丈夫去吧,可看著餓得直哭的閨女,她舍不得。她想活下去,偶然聽人說城裏有好日子,她想著留下是死,出去說不定還能搏一條生路,就帶著閨女從村裏跑出來了。
她住過橋東,撿過廢品,後來給人當保姆,日子終於安穩了。可她依然忐忑,看不見未來,她生怕哪一天老天爺想起她,就把眼前的好日子收迴去了。
那時候,沒有人告訴她,這些是她該得的,她付出勞動賺得這些,誰都拿不走。
過去與現實交織在腦海中,李三妹吃著月餅,忍不住熱淚盈眶。
第65章 結婚沒
徐鈺中秋節迴了首都, 一直到國慶假期快結束才迴來。迴來後聽說好吃鍋中秋節賣了不少月餅,想到林佩便開車到家屬院。
他是外來的人, 得先登記, 然後崗位亭安排人去鄭家詢問,確認沒問題才能進去。
鄭家剛吃過午飯, 就看到崗位亭有人來問,聽到徐鈺的名字, 鄭旭東眉頭皺了皺眉說:“我去看看。”
走到家屬房大門,鄭旭東一眼看見外麵停著的綠色吉普, 一身西裝戴著墨鏡的青年靠在車旁, 手裏捏著根香煙吞雲吐霧, 姿態十分騷包。
而在吉普車周圍, 站著十來個大人小孩,小孩圍著車轉著, 很想上去摸一摸。大人們則議論紛紛, 看見鄭旭東出來,有人打聽問:“鄭營長, 你家還有這樣的親戚啊?”
這樣是什麽樣卻沒人說。
鄭旭東淡淡應了聲,走過去說:“你怎麽來了?”
“來送節啊。”徐鈺轉身打開車門, 像模像樣從裏麵拿出兩個袋子,走到鄭旭東身邊說,“走吧,你家在哪?”
鄭旭東沉默片刻,帶著他進去。
徐鈺打扮招搖, 一路上引起無數關注,誰都要上來問一句:“鄭營長,這是你家親戚啊?”
偏徐鈺心裏不知道自己打扮多出格,笑眯眯說:“你們鄰居都挺熱心。”
等進了院子,更是引起一陣圍觀,徐鈺都進屋了,左右鄰居還站在鄭家外麵往裏偷瞄。
趙梅壓低聲音問:“鄭營長家還有這樣的親戚?那男的看著就不像正經人。”
陳紅蓮自覺比趙梅見識廣,說:“你知道啥,現在外麵大老板都這麽穿,那一套西裝你知道多少錢不?”
有人消息更靈通:“聽說他是開車來的,還是首都的車牌。”
“我滴個乖乖,鄭家還認識首都人?”
林佩聽見外麵的議論聲,讓李三妹關門,又對徐鈺說:“你怎麽來了?”
“這不是過節嘛,上門來看看。”徐鈺沒提他迴首都的事,問道,“你孩子是不是要生了,我逛百貨商店的時候看見倆玩具,你們拆開看看。”
“還有兩三個月呢。”林佩邊說邊拆開禮物。
一共兩樣東西,一個是木頭做的撥浪鼓,紅彤彤的很喜慶;另一個包裝則要大很多,盒子上印著四驅車的圖案,林佩一看便推給徐鈺說:“不行這太貴重了。”
在八十年代,迷你四驅車可不是什麽貧民玩具,這樣包裝精美的,少說也要普通人半個月甚至一個月工資。
“這是我給侄子侄女的心意,等他們出生,他們說不要你再還給我。”徐鈺把東西放在茶幾上,十分無賴地說。
林佩聽著都氣笑了,一般孩子八.九個月才能喊爸媽,能準確表達自己的意思要到一兩歲後。更何況孩子懂什麽啊,什麽都想要,什麽都覺得好玩,便沒好氣說:“我看你是有錢燒的。”
“我可不燒錢,我是守法公民。”徐鈺一本正經說。
“我說你有錢沒處花。”林佩翻了個白眼。
徐鈺噎住,雖然和林佩重逢後,兩人也打過幾次交道,但林佩的變化實在太大了,以至於他時常覺得不適應,摸了摸鼻子說:“我最大的煩惱的確是掙了錢沒地方花。”
林佩聞言也噎住了,不光徐鈺不適應她的變化,她有時候也不太適應徐鈺的性格。原著中徐鈺經曆家庭變故後,一天比一天深沉,形象是偏沉穩的。前幾次見麵還好,徐鈺表現得比較正經,今天卻露了原形,讓林佩覺得他人設崩了。
插科打諢後,徐鈺說起月餅:“我還記得你第一次吃流心月餅的時候,你問了我好久月餅怎麽做的,為什麽會有蛋黃流出來,我跟你解釋了很久,到最後也沒解釋清楚。”
這些是徐鈺和原身的記憶,林佩並不記得,隻是微笑聽著。
“一轉眼這麽多年過去,你自己都會做流心月餅了,肯定很好吃吧,我還沒吃過。”後半句說得有點酸溜溜的,這麽多人能吃到林佩做的月餅,偏偏他迴來晚了沒吃到。
這就是信息傳達誤差了,劉鵲告訴何升,林佩讓保姆做了月餅在家屬房賣,但何升告訴徐鈺的時候,卻說林佩做了月餅在家屬房賣。
在徐鈺聽來就是,林佩命苦,懷孕大著肚子還得做月餅貼補家裏。緊跟著想到好吃鍋每個月分紅不少,夫妻倆能有什麽大的開銷,還得辛辛苦苦做月餅貼補生活?徐鈺越想越覺得心酸,越想越覺得不安,所以沒提前說一聲,火急火燎往駐軍基地來。
等進了鄭家,徐鈺上下左右一打量,好像也不是特別困苦。再一問李三姐的身份,心想鄭旭東還算有良心,隻是話說得還是有些酸溜溜的。
鄭旭東聽後則想,我都沒吃過我媳婦做的月餅,你還想吃?
林佩說:“你要吃還不簡單,把錢放茶幾上,要多少李姐都能給你做。”
李三妹聞言連忙擺手說:“想吃我立馬給你做,徐同誌是林老師的兄弟,我哪個好收你的錢?”
雖然鬧不明白一個姓徐一個姓林怎麽能是兄妹,但李三妹想鄭旭東夫婦都這麽說那應當是的。
徐鈺聽出來:“你們之前賣月餅,是李姐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