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點敦親王看得清清楚楚,能混成親王的人,哪能這點眼力勁兒都沒有。


    如此之人,就算福晉不提醒,他也絕不會原諒的,福晉一提醒,就更不可能原諒了。


    本來阿靈阿也是悄悄上門的,不欲聲張,也是怕被人拒絕了丟人,但十福晉為了提醒敦親王,直接就把這事兒給鬧開了,十福晉的鞭子雖然沒打在阿靈阿身上,但確實是用鞭子把人給攆出來的,還是當著老十的麵。


    這下關係是沒有修複的可能了,阿靈阿走的時候,那叫一個氣急敗壞,讓全京城的人都跟著看了笑話。


    十福晉跟阿靈阿那絕對沒什麽恩怨,跟十福晉有恩怨的是阿靈阿的福晉,也就是老十的舅母。


    早些年老十跟阿靈阿還沒有斷交的時候,這位舅母在老十這裏還有幾分麵子,所以這位老人家不光是給外甥送過侍妾,還在十福晉麵前擺過長輩的架子。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十福晉如此不給阿靈阿麵子,在知情的人看來,這就是在報複當年的事兒了。


    此事十福晉做得實在彪悍,若是先帝還在世,絕不可能!能出現這樣的事情,但是這些年來,溫憲確實是起了一個好頭,對於民間的影響還是些微的,但是對於皇室女子的影響,那可就太明顯了,尤其以皇後的這些妯娌為主。


    理親王福晉,當年可是被康熙親自稱讚過的典範,如今雖然沒揮起鞭子來,但在府裏頭已是說一不二的人了,庶子沒規矩,該罰的就罰,誰也不會例外。


    而且理親王福晉在外邊也照樣有排麵,而且這排麵還是她自個兒給自個兒撐起來的。


    官家福晉們的慈善越做越大,寧楚格幹脆也把額娘拉進來幫忙了,要麽說是先帝親自選出來的太子妃呢,在管理方麵,不光是寧楚格沒法兒比,就是溫憲也沒法兒跟二嫂比。


    妯娌們都已經如此能幹了,皇後也沒閑著,四爺登基以前,她是信佛之人,每日都會抄寫佛經,四爺登基之後,佛經慢慢的皇後已經不抄了,宮裏由她管著,每三年一次的選秀由她操持著,平時的愛好,也從抄佛經變成做模範。


    所謂的‘做模範’,也是響應皇上的要求,跟皇上的步調一致。


    夫唱婦隨,就是如此。


    四爺提倡節儉,並非在衣服首飾上,而是在吃食上,糧食從來都是金貴物,於天下萬民來說,從來就沒夠過。


    他和皇後在這方麵就做出了表率,胤禎也算是表率之一,別看他府裏頭的吃食精致,但很少有剩下的時候,基本上都是吃多少點多少,東西再好,吃進肚子裏去就不能算是浪費了。


    琉璃已經跟戶部做起了生意,朝廷從海外帶過來的貨物,總是還是要往外銷的,商隊雖然是朝廷的,但跟整個大清相比,商隊的人還是少,要想把這些貨物都賣出去,必須得經由中間的!的商人才行。


    大頭的銀子讓朝廷來賺,中間一部分的利潤,也還是有的賺。


    琉璃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而且據她所知,朝廷將來出海不可能隻帶官家的商隊,還是會允許民間商隊進入的,至於誰能擠得進去,一要看人脈,二要看信譽,看跟朝廷做生意時的信譽。


    琉璃做生意向來都不喜歡吃獨食,這迴也一樣,拉著好幾個妯娌一塊兒,反正銀子是花不完的,多幾個人賺也是一樣。


    而在這一年當中,朝廷又組織了兩次出海,一次由敏郡王帶隊,一次由洪石帶隊。


    接連三次的成功,可以說是知情人都吃了一顆定心丸,詳細的航海路線,已經有了合作基礎的外族人,再加上越來越有經驗的航海人,朝廷有關於海外的計劃,越來越宏大,也越來越詳細。


    甚至已經有打算去探索別的未知的地方了,他們現在的航海圖,說到底是從洋大人們的航海路線上來的,走的是前人走過的路,但海外的地域那麽廣闊,總還有前人沒有走過的路,總還有新的世界等待發現。


    這件事最初並非胤禎提出來的,但作為看過世界地圖的人,他絕對支持這一論點。


    好在,四哥並不著急,朝廷製定的計劃,也並沒有要在十幾年幾十年之內一定完成,如此恢弘的計劃,總還是要慢慢來的,不可能隻指望一代人。


    還得要看弘暉他們。


    從雍正元年開始,一直到雍正十年,胤禎做了整整十年的九門提督,終於在第十一年的時候,成功把這個重擔移交給了十哥。


    他隻需要負責統領工部,再兼上一個議政大臣的職位,就可以了。


    相比之前,已經相當於少了一半兒的差事,關鍵是人比較自由了,工部這邊有自己的一套體係,他雖說是統!統領工部,但真需要他處理的事情基本上沒幾件,至於議政大臣,這個職位雖然要緊,但也不用時時刻刻都在京城待命,跟九門提督還是不一樣的。


    雍正十一年,胤禎終於可以帶著福晉和兒子在大清境內四處遊玩了,福晉的生意遍及大清,可以說他們一家三口走到哪兒,都有人安排住處。


    兒子終於從皇家學院結業了,而且是以排名第一的成績結業,本來依著四哥的打算,是直接把弘易安排到豐台大營去,這孩子的誌向跟他年輕的時候差不多,男孩子嘛,基本上都有一個將軍夢。


    但胤禎那邊早就已經許諾過兒子了,等從皇家學院結業之後,一定帶他出去玩玩。


    但事情也巧了,他卸職九門提督,跟兒子從皇家學院結業趕一塊兒去了,這要還隻是去京郊玩一玩,那實在太對不起這樣巧合的緣分。


    必須得請假,胤禎不光跟四哥請了自己的假,還請了兒子的假,至少三個月,最多不超過一年,他們一家三口肯定是會迴來的。


    四爺拿這個弟弟最是沒法子了,磨了沒兩迴,不光是同意了,還順帶給十四布置了個任務,別光顧著玩兒,也看看各地的民生,看看有沒有貪官庸官,一封信寫過來,他就可以直接安排人去當地查。


    本來不服老的太後,也想跟著小兒子一家去的,但這個想法剛有,就被幾個孩子給勸住了。


    出發的時候是春天,胤禎他們決定往北走,先去瞧一瞧盛京,之後再南下。


    已經十五歲的弘易,個頭都已經到阿瑪眉毛處了,就算將來不長個子了,現在的個頭在人群當中也絕對不矮。


    第85章 二更


    弘易的長相大都隨了太後,自然是不差的,比起自家阿瑪,要多幾分精致。


    氣質上跟自家阿瑪也很是不同,沒有那麽隨和,嚴肅冷漠居多,更像四叔和堂兄弘暉,為人處事的態度也像極了這兩位,他跟自家阿瑪最大的相同點還在喜好上。


    兩個人都喜歡射擊,喜歡騎馬打獵,喜歡各種各樣的遊戲。


    此次跟著阿瑪和額娘出京遊玩,弘易確實挺開心的,以後這樣的機會可不多了,看看他的那些堂兄們就知道,一旦入了朝,就很難有什麽假期了。


    自家阿瑪不也是做了整整十年的九門提督,今年這才請下長假來。


    因此,弘易自己總結了一套經驗:能請下假來的時候,就絕不能推脫,該玩兒的玩兒痛快了,以後才不會後悔。


    有天底下最會玩的阿瑪,還有天底下最有錢的額娘,無論是往北走,還是往南走,也不管是去爬山,還是去下河,一路走來,弘易壓根兒就沒受什麽罪。


    額娘要查看自家的生意,阿瑪應四叔的要求,一路上也有留心民生,真正沒什麽負擔,全心全意出來玩兒的也就隻有弘易一個。


    隨筆寫的雜文,隨手畫的畫,都被收錄整齊,就等著迴京之後整理出來,等到將來閑暇的時候也好翻翻看,免得忘了這一路上的美景。


    三月份出發,十一月份歸來,八個月的時間,隻走了兩個方向,一個是向北,一個是向南,在幾處港口那兒也轉了一圈兒,勉強玩個痛快,不等著過年,就不得不迴京了。


    誰讓馬上又是選秀年呢,胤禎這邊,早多少年就已經跟四哥達成了共識,不會再進人了,但是弘易,十五歲的男子,放在後世,不過才是個高中生,但是放到這會兒,就已經到要相看的時候了。


    這是一生當中的大事兒,耽誤不得,就算有額娘和四哥四嫂幫著長眼,胤禎一家也得迴去看看才行,不說挑剔人家姑娘,最起碼這種人生大事上,也得有個重視的態度吧。


    隻有三十四歲的胤禎,翻過年去也在三十五歲,即將要做公公了,哪怕看慣了身邊的兄弟如此,換到自己身上也有些適應不能。


    雖說兒子都已經十五歲了吧,可他自己的心態很是年輕,他處在一個青年人的心態當中,當著額娘和四哥的麵兒,連青年人的心態都維持不了,可以直接迴到少年時期了。


    但是自家兒子都到了可以相看的時候,再過上兩年,!,自己就成公公了,四十歲不到的時候,他可能就已經是祖父了。


    時間是把殺豬刀,胤禎微微有些承受不來,偏偏這事兒又無人傾訴。


    他馬上要做公公了,還是喜歡穿紅衣的福晉自然也是快要做婆婆的人,可福晉適應性比他好多了,一點障礙都沒有,在還沒有迴到京城的時候,就已經在準備給未來兒媳婦買首飾。


    本來以為是‘難夫難妻’的,這下好了,難的隻有他一個,福晉接受良好。


    這事兒跟四哥那就更沒法說了,對著四哥的臉,這樣的心聲他實在吐露不出來,隻能是自個兒默默消化,看著四哥四嫂給他挑兒媳婦。


    選秀現場,胤禎一個鐵帽子王自然是不能去的,就是自家福晉過去瞧過了,宮裏頭不進人,弘暉福晉和側福晉都有了,這次也不過是挑幾個格格,二皇子去年年初的時候剛剛被封為貝勒,也是成了親的人,至於其他的兩個皇子,也都還不到年歲呢。


    此次選秀,最受矚目的還是弘易福晉的人選,一個板上釘釘的鐵帽子王的福晉,甚至比皇子福晉更讓人心動,皇子福晉尚有奪嫡失敗的風險,但是鐵帽子王的福晉可沒有這麽大的風險在。


    誰都知道,勤親王與福晉夫妻恩愛,多年來隻得了這麽一個兒子,萬畝田地一棵獨苗,勤親王府的繼承人就隻有這麽一位。


    想嫁進來的女子很多,就算是不想嫁進來,可隻要是入了宮的秀女,都在選擇的範圍之內。


    跟當初弘暉的時候一樣,胤禎也去問了自家兒子的擇偶標準,然後……就得到了幾乎完全一模一樣的答案。


    行吧,跟他從小玩到大的侄子,還有他親手帶大的親兒子,性格相像也不是那麽難以理解的事情,就是這哥倆的性子都不像他。


    迴到京城之後,弘易就被四哥安排去了豐台大營,一個月也就能見著孩子一次,比上學的時候都困難。


    秀女一輪一輪的篩下去,最終到了定親事的時候,女子的言容德行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還是家世。


    弘易的未來福晉,最終是定了石家的女兒,也就是理親王福晉的娘家,也是十五貝勒福晉的娘家。


    石家雖然是二哥的嶽家,但是打從一開始,就一直被四哥重用,這一家也大都是實幹之人,要不然也不會成為皇阿瑪給二哥精心挑選的嶽家。


    石家的女兒品性一直都是備受認可的,要不然也不會在出了一!一個太子妃之後,又出了一個貝勒福晉,但是這兩年讓圈子裏的人有不同意見的原因還是寧楚格。


    二哥和二嫂的嫡女,四哥下旨親封的郡主,沒有嫁到草原上去撫蒙,但是也沒有嫁到京城的八旗子弟當中,而是選擇了招婿,正兒八經的給自己選了夫婿,也沒有搬到郡主府去住,兩口子就住在理親王府。


    公主嫁人,盡管都有公主府和駙馬府,但隻要感情不是特別差勁的,基本上都會住到男方家中。


    雖說駙馬最初應該算是上門女婿的原型了,但是發展至今,早就已經沒有原來的樣子了,誰家的上門女婿還能納妾的。


    擱在後世,這壓根兒就不算什麽,住在男方家裏,還是住在女方家裏沒那麽多講究,就算真是上門女婿又能怎麽樣,不偷不搶的,既沒違法法律,也沒有違背道德,除了極少數嘴碎的人,基本上沒人會議論這樣的事兒。


    但是放在眼下,哪怕寧楚格是郡主,哪怕寧楚格這些年做的事兒已經不比哪個男子差了,哪怕雙方的父母和皇上都同意,也仍舊讓很多的人看不慣,以至於都影響到了石家女兒的風評。


    胤禎對這樁婚事沒什麽意見,說不上來滿意,也說不上來反對,左右是四哥四嫂挑的,額娘跟福晉也都同意了,家世和品性肯定沒問題,或許有為石家和寧楚格這個侄女兒挽迴名聲的意思,但也並不要緊,他沒覺得寧楚格哪兒做錯了。


    之所以不發表意見的關鍵,還是因為當事人都不說什麽,他這個做公公的,也就更不好說什麽了,又不是要跟他過一輩子。


    送禮也要斟酌再三,既不能財大氣粗,也不能小家子氣,還得表明重視的心意。


    當然,送禮這事兒胤禎並不參與,都是福晉做主,但是與石家人在朝堂上和私底下交往的分寸,還是要由他來拿捏的。


    不過,石家人都很好相處,進退得宜,既不會讓人覺得生疏被怠慢,也不會過於熱情,讓人感覺不適,總之他接觸到的石家人,情商都很高,不是那種會作妖、沒有眼力勁兒的人家。


    第86章 一更


    隨著弘暉、弘易這一代人陸續入朝,胤禎他們作為上一代的人,一個個也都成了前輩,與後輩同朝為官。


    盡管自家兒子去的是豐台大營,胤禎是教育不到的,一個月也就隻有一天能跟兒子相處,但是工部的衙門裏頭,還有侄子可以讓他教一教、帶一帶。


    被四哥安排在工部的侄子有兩個,一個是十三哥家的嫡長子弘昌,另一個是九哥家的嫡長子弘暲。


    十三哥前些年也由郡王升為了親王,兩個親王的嫡長子都被安排進了工部,一則是因為工部這些年的地位在六部當中愈發重要,二則也是因為這兩個孩子合適。


    皇家學院講究因材施教,學習的科目遠比他們在上書房時要多得多,因此也更能夠判斷出將來更適合哪個部門。


    弘昌這孩子勤奮刻苦,也有責任感,小時候能名列前茅,長大了雖然擠不進前三去,但前六名還是可以保證的,在皇家學院那麽多學生當中,已經算是很不錯的了。


    都是自家的侄兒,甚至可以說是他從小看到大的侄兒,都不用打聽,什麽樣的性格,在學院的時候哪科成績更好,這些心裏邊大致都清楚。


    弘昌的性格是沒得說,踏實認真,但是跟前十名的學生相比,弘昌天分不算好,學習靠的大都是笨方法,人家學一個時辰,他要學一個半時辰,很專注的一個人,對自己也有股子狠勁兒。


    這種性格特別適合工部,無論是造船、修路、修水利、生產武器……這些都需要嚴苛認真之人,需要極為自律的人,能夠日複一日的、不厭其煩的按照標準去工作。


    弘昌就很適合工部,不過在安排入工部之前,弘昌已經在吏部待過兩年了,但是沒能待長久,吏部不適合弘昌,所以在兩年後又來了工部,年紀小的時候多做嚐試,也是好事。


    弘暲被選進來不是因為性格,而是因為天分。


    皇阿瑪的兒子裏,確實不乏有驚才豔豔之人,九哥無論如何都是能排得上號的。


    精通幾國外語,擅長!長西學,曾經親自設計過戰車的樣式,而且做生意還很有一套。


    弘暲沒能繼承九哥在語言上的天分,也沒能繼承在做生意上的天分,而是繼承了在西學上的天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十四爺的躺贏人生[清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邈邈一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邈邈一黍並收藏十四爺的躺贏人生[清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