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節
十四爺的躺贏人生[清穿] 作者:邈邈一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至於吃食,他也特意吩咐了廚房那邊兒,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這位爺要什麽飯菜,那便上什麽飯菜,千萬別因為些小事兒,把貴人得罪了。
軍務繁忙的情況下,布爾賽還是特意去接了十四爺,皇上都已經著人傳了口信兒給他,他當然不能裝成不知道這事兒了。
被當做‘貴人’的胤禎,其實排麵真不怎麽大,額娘這次根本就沒管他行李的事兒,所以這次帶過來的東西,都是他讓人收拾的。
這跟以前上學住校也沒什麽區別,所以他準備的東西,也是按照以往的成例來的。
被褥枕頭要帶上,洗漱的用品要帶上,再帶點小零食和打發時間的書,足矣。
至於人嘛,原本他是沒打算帶的,不過向來沉默寡言的李卓,各種擺事實講道理,他也就把人給帶來了。
一主一仆兩個人,一輛馬車,連‘馬夫’的角色都被李卓充當了。
遠遠的,一開始守在營區門口的人,都沒覺得這輛孤零零的馬車上載著貴人,一直到瞧見那馬車上皇家的標誌,才趕緊派人去接通知提督。
布爾賽好歹也是從一品大員,太子和直郡王也就罷了,換作是光頭阿哥,尤其還隻有十二歲的光頭阿哥,他就沒必要把自己的位置放得特別低了。
胤禎對這位已經年近半百的武將,也頗為尊重,甚至於還行了一個晚輩禮。
布爾賽趕緊避開,他就一武將,哪能讓皇阿哥給他鞠躬,這可不好。
不得不說,真正瞧見這位十四爺之後,布爾賽就寬心多了,看樣子這就不是個愛挑事兒的,溫和有禮,落落大方。
難怪能讓皇上另眼相看,小小年紀就被安排進了他們豐台大營。
作為豐台大營的最高長官,布爾賽深知這個地方的重要性。
“住處已經讓人給十四爺準備好了,不知道您是先去住處,還是在營地轉轉?”
老大人一口一個‘十四爺’,一口一個‘您’,胤禎還不是很能夠習慣。
怎麽說呢,原主的夢想是做將軍,這也是大多數男兒的夢想,上輩子他年少時也是想過的,甚至是到了如今,這夢想也沒被湮滅。
可這樣一位已經做到從一品的老將軍,還需要對他這個毛頭小子用敬稱,而且還要稱唿他為‘爺’。
總覺得這夢想有點破滅。
“我先去住處吧,提督大人軍務繁忙,就不必陪著我了,隨便安排個人帶我們去就行。”
胤禎還是不太習慣自稱爺,尤其是麵對這樣一位老將軍的時候。
布爾塞猶豫了一下,才喊了個小兵過來,“往後你就歸十四爺管了,十四爺的話就相當於是軍令。”
拋去皇子的身份,這位爺還是挺善解人意、挺懂事兒的。
“多謝提督大人了,不知道什麽時候安排我去驍騎營報到?”
布爾塞攏在袖子裏的手微微蜷縮,這話說的,當然是要配合這位爺自己的時間了。
“您看明天怎麽樣?”
十四爺大老遠的從紫禁城過來也不容易,還是個半大的孩子呢,又如此知禮,他就放這麽一迴水。
胤禎沒意見,既然已經到了豐台大營,要玩鳥槍這事兒,也就不急在一時半刻了。
李卓已經完全充當起了馬夫的角色,趕著馬跟著主子爺往住處去。
手裏頭有事兒,李卓本身又是個寡言少語的性子,這會兒就更不可能開口說話了。
胤禎看向旁邊被留下來的小兵,瞧這身上穿的軍服,就是普通的兵丁,不過這骨架看上去可不是普通人。
那可真是五大三粗,又高又壯,胤禎還沒到人家肩膀頭的位置呢,寬度也挺驚人的,明明看上去也不胖,可站在那兒,光是身形就能抵旁人兩個。
這人力氣肯定不小,就是膽子稍微有點小,連句話都不說,走路的時候跟他隔著足足有一丈遠。
“往這邊來點。”胤禎很是無奈的道,“跟小爺說說,怎麽稱唿你,今年多大了,來豐台大營幾年了?”
大塊頭明顯是有些局促,一開始都沒反應過來,往十四爺那兒看了好幾眼,這才慢騰騰的移過去。
“迴爺的話,奴才洪石,漢軍鑲黃旗,今年十八歲了,去年來的豐台大營。”
“是周歲十八歲,還是虛歲?”
這可差著兩歲呢。
“是虛歲。”洪石雖不解其意,但還是老老實實的道。
十六歲就長這麽高的個子,胤禎著實有些羨慕,不過再一看這塊頭,還是算了吧,壯碩歸壯碩,可是卻跟風流倜儻這四個字扯不上關係了。
洪石看上去就是個老實人,胤禎不太明白,提督為什麽把這個人指派給他,按理來說,不應該找個機靈點的人嗎。
第20章
很快,胤禎就知道為什麽了。
看上去不太機靈的洪石,雖然同李卓一樣少言寡語,但是遠不及李卓能幹。
要知道李卓可是堪稱全能,會認字,會些拳腳功夫,會趕馬車,會馭下,而且還特別擅長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反正最終需要胤禎自個兒處理的事情,都還是挺簡單的。
擺放物件是李卓的事兒,鋪床是李卓的事兒,去廚房端飯菜也是李卓的事兒……
頭一天跟著胤禎的洪石,也真就隻是起了領路的作用。
看得出來這位已經極力在降低自己的存在感了,帶這麽大的塊頭,真挺讓人難以忽略的。
就這樣一個表現甚至稱得上是木訥的人,上場訓練的時候,氣勢驟變,如果說之前還是一隻綿羊性格的熊,也就是看上去唬人,但到了訓練場上,就仿佛已經變成了威風凜凜的獅子。
其實胤禎昨天剛看見這人的時候,就知道肯定是有一把子力氣,古代的兵,最重要的還是要有蠻勁兒。
從這個角度來看,洪石就應當是一個好兵。
隻是他沒想到會好到這種程度。
那股子自信勁兒,所向披靡的氣勢,都讓洪石在整個訓練場上異常顯眼,更不要說這人的訓練成績了。
胤禎自認這些年在武學上還是下了功夫的,而且是沒少下功夫,教他的武學師傅也個個都是好手。
所以在此之前,他雖然並沒有把自己當做是絕世高手,但也一直認為在十幾歲的少年人當中,應該是很難找到對手的。
在宮裏邊的時候,他就曾與十三哥交手,從勢均力敵到略勝一籌,要知道十三哥本身就已經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了。
如今不過是剛出宮,認知就已經被打破了,紫禁城雖大,可這天下更大,他若是一直把眼睛放在紫禁城裏,那大概就真成了井底之蛙。
胤禎長吐了一口氣,倒也沒什麽失落感,應當說興奮感更多。
身為佐領,這還是他頭一天當兵,根本就不了解大家的訓練方式和程度,剛上來自然是要跟著大家夥一塊兒訓練了。
正好,他也想看看自己跟洪石到底差了多少。
從騎術開始,再然後就是軍器練習了,最後是兩者結合在一塊練習,至於胤禎心心念念的射擊,並不是每天必備的訓練項目,每個月隻能分期習射六次。
對於鳥槍,或者說是火槍的管控,朝廷一直都很嚴格,隻有三處能製造火槍。
一處是紫禁城乾清宮的造辦處,一處是工部,豐台大營的火槍就是由工部提供的。
再有便是地方製造了,地方上生產出來的火槍,也隻能給八旗和綠營使用,旁人就不要想了。
因此,大清的軍隊,並不是每個士兵都能配備上火器,大多數人是摸不到的。
胤禎本來還想借著火槍好好露上一手的,他在射擊方麵,算得上是有天分了,而且某一部分的訓練成績突出,也剛好也可以彌補其他的不足。
洪石給胤禎上了一堂課,他跟這些軍營裏的士兵比起來,並沒有什麽優勢,甚至因為年齡的原因,劣勢更多才對。
整個驍騎營都在一個訓練場上,無論是騎術,還是軍器的練習,成績都一目了然,前者看速度,後者看稻草人身上的印記。
小半天的功夫下來,胤禎也對自己的程度有所了解了,應該說不愧是驍騎營嗎,騎術還可以排在中等,但到了軍器上的練習,刀槍劍就都隻能排在中下了。
至於馬上軍器練習,結果更是慘烈,胤禎基本上是給眾人墊了底。
講道理,他本身就不是個多有上進心的人,但無論是上輩子讀書的時候也好,還是在他喜歡的玩樂項目中,又或者是這輩子,不當鳳頭,但起碼也要力爭上遊吧。
中等,中下,墊底。
翻譯過來就是:良好,不及格,倒數。
胤禎心裏苦哇,他跑到乾清宮去跟皇阿瑪提要求,可不是為了跑出來打擊自信心的,也不是為了給旁人做陪襯的。
一個字:練。
好在,他也不是樣樣都拿不出手,現如今的火槍跟後世比起來,那真算得上是粗製濫造了,地攤上用來射氣球的槍也比這要精致。
沒有瞄準鏡,槍身太長,裝彈藥非常的不方便,設計的時候也不太方便,而且射速慢,射程也是近得令人發指。
越是製造粗糙的東西,就越是考驗技術。
胤禎比旁人強的地方大概在於,他曾經進行過無數次的射擊,從初中的時候起就是射擊館的常客了。
而軍營裏的其他人,一個月隻能進行六次射擊,這還得是在進入了豐台大營之後,普通的營地連火槍都不會配備。
胤禎如他想象的那般,在射擊上一鳴驚人,原本還樣樣都拿不出手,如今總算是有一樣能名列前茅了。
這一點倒是跟洪石剛好反過來,洪石的訓練成績,樣樣都出色,唯獨火槍,接觸的時間短,訓練的時間更短,不光是比不過胤禎,在驍騎營當中都排名靠後。
被人碾壓的時候,胤禎還不覺得如何失落呢,而在進行過射擊訓練之後,失落感簡直太大了。
豐台大營作為隻能由皇阿瑪調兵的軍營,隻有在聖旨和兵符都有的情況下,才可以調度豐台大營的軍隊。
這把握在皇阿瑪手裏的槍,可以說是整個大清軍隊當中配置最好的了。
而他使用過的那把兵丁火槍,雖然不能代表整個大清火器製造的最高水準,但應該也差不離了。
失落跟失望,兼有之。
胤禎不光是作為一個射擊愛好者,心裏邊不舒服,也是作為華夏民族的一員,心裏邊兒不舒服。
在紫禁城看什麽都覺得花團錦簇,出來之後,就處處都能發現危機了。
不隻是火槍,真正的豐台大營,其實沒有達到他心裏的預期。
或許是因為他見過這世界上最好的軍隊,相比之下,豐台大營無論是從紀律上來看,還是從個人素質上來看,都差太多了。
八旗子弟本身就是躺在功勞簿上的一群人,他們能比旁人接受到更好的教育,也能擁有更多的機會,豐台大營裏絕大多數的人都是八旗子弟。
不能說他們訓練不刻苦,隻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胤禎有心改變,卻不知如何下手。
他的身份特殊,在軍營裏與其說是一個小軍官,倒不如說是一個吉祥物,除了必須要參加訓練之外,軍營裏的一切規矩對他都不做限製。
這也使得私底下他有大把的時間做自己的事兒,從阿哥所帶過來的兵書,已經被他放到一邊了,而之前他用來訓練的火槍,則是直接被他拿到了住處。
依著規矩,這是不允許的,火槍在訓練之後,必須全部放迴。
軍務繁忙的情況下,布爾賽還是特意去接了十四爺,皇上都已經著人傳了口信兒給他,他當然不能裝成不知道這事兒了。
被當做‘貴人’的胤禎,其實排麵真不怎麽大,額娘這次根本就沒管他行李的事兒,所以這次帶過來的東西,都是他讓人收拾的。
這跟以前上學住校也沒什麽區別,所以他準備的東西,也是按照以往的成例來的。
被褥枕頭要帶上,洗漱的用品要帶上,再帶點小零食和打發時間的書,足矣。
至於人嘛,原本他是沒打算帶的,不過向來沉默寡言的李卓,各種擺事實講道理,他也就把人給帶來了。
一主一仆兩個人,一輛馬車,連‘馬夫’的角色都被李卓充當了。
遠遠的,一開始守在營區門口的人,都沒覺得這輛孤零零的馬車上載著貴人,一直到瞧見那馬車上皇家的標誌,才趕緊派人去接通知提督。
布爾賽好歹也是從一品大員,太子和直郡王也就罷了,換作是光頭阿哥,尤其還隻有十二歲的光頭阿哥,他就沒必要把自己的位置放得特別低了。
胤禎對這位已經年近半百的武將,也頗為尊重,甚至於還行了一個晚輩禮。
布爾賽趕緊避開,他就一武將,哪能讓皇阿哥給他鞠躬,這可不好。
不得不說,真正瞧見這位十四爺之後,布爾賽就寬心多了,看樣子這就不是個愛挑事兒的,溫和有禮,落落大方。
難怪能讓皇上另眼相看,小小年紀就被安排進了他們豐台大營。
作為豐台大營的最高長官,布爾賽深知這個地方的重要性。
“住處已經讓人給十四爺準備好了,不知道您是先去住處,還是在營地轉轉?”
老大人一口一個‘十四爺’,一口一個‘您’,胤禎還不是很能夠習慣。
怎麽說呢,原主的夢想是做將軍,這也是大多數男兒的夢想,上輩子他年少時也是想過的,甚至是到了如今,這夢想也沒被湮滅。
可這樣一位已經做到從一品的老將軍,還需要對他這個毛頭小子用敬稱,而且還要稱唿他為‘爺’。
總覺得這夢想有點破滅。
“我先去住處吧,提督大人軍務繁忙,就不必陪著我了,隨便安排個人帶我們去就行。”
胤禎還是不太習慣自稱爺,尤其是麵對這樣一位老將軍的時候。
布爾塞猶豫了一下,才喊了個小兵過來,“往後你就歸十四爺管了,十四爺的話就相當於是軍令。”
拋去皇子的身份,這位爺還是挺善解人意、挺懂事兒的。
“多謝提督大人了,不知道什麽時候安排我去驍騎營報到?”
布爾塞攏在袖子裏的手微微蜷縮,這話說的,當然是要配合這位爺自己的時間了。
“您看明天怎麽樣?”
十四爺大老遠的從紫禁城過來也不容易,還是個半大的孩子呢,又如此知禮,他就放這麽一迴水。
胤禎沒意見,既然已經到了豐台大營,要玩鳥槍這事兒,也就不急在一時半刻了。
李卓已經完全充當起了馬夫的角色,趕著馬跟著主子爺往住處去。
手裏頭有事兒,李卓本身又是個寡言少語的性子,這會兒就更不可能開口說話了。
胤禎看向旁邊被留下來的小兵,瞧這身上穿的軍服,就是普通的兵丁,不過這骨架看上去可不是普通人。
那可真是五大三粗,又高又壯,胤禎還沒到人家肩膀頭的位置呢,寬度也挺驚人的,明明看上去也不胖,可站在那兒,光是身形就能抵旁人兩個。
這人力氣肯定不小,就是膽子稍微有點小,連句話都不說,走路的時候跟他隔著足足有一丈遠。
“往這邊來點。”胤禎很是無奈的道,“跟小爺說說,怎麽稱唿你,今年多大了,來豐台大營幾年了?”
大塊頭明顯是有些局促,一開始都沒反應過來,往十四爺那兒看了好幾眼,這才慢騰騰的移過去。
“迴爺的話,奴才洪石,漢軍鑲黃旗,今年十八歲了,去年來的豐台大營。”
“是周歲十八歲,還是虛歲?”
這可差著兩歲呢。
“是虛歲。”洪石雖不解其意,但還是老老實實的道。
十六歲就長這麽高的個子,胤禎著實有些羨慕,不過再一看這塊頭,還是算了吧,壯碩歸壯碩,可是卻跟風流倜儻這四個字扯不上關係了。
洪石看上去就是個老實人,胤禎不太明白,提督為什麽把這個人指派給他,按理來說,不應該找個機靈點的人嗎。
第20章
很快,胤禎就知道為什麽了。
看上去不太機靈的洪石,雖然同李卓一樣少言寡語,但是遠不及李卓能幹。
要知道李卓可是堪稱全能,會認字,會些拳腳功夫,會趕馬車,會馭下,而且還特別擅長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反正最終需要胤禎自個兒處理的事情,都還是挺簡單的。
擺放物件是李卓的事兒,鋪床是李卓的事兒,去廚房端飯菜也是李卓的事兒……
頭一天跟著胤禎的洪石,也真就隻是起了領路的作用。
看得出來這位已經極力在降低自己的存在感了,帶這麽大的塊頭,真挺讓人難以忽略的。
就這樣一個表現甚至稱得上是木訥的人,上場訓練的時候,氣勢驟變,如果說之前還是一隻綿羊性格的熊,也就是看上去唬人,但到了訓練場上,就仿佛已經變成了威風凜凜的獅子。
其實胤禎昨天剛看見這人的時候,就知道肯定是有一把子力氣,古代的兵,最重要的還是要有蠻勁兒。
從這個角度來看,洪石就應當是一個好兵。
隻是他沒想到會好到這種程度。
那股子自信勁兒,所向披靡的氣勢,都讓洪石在整個訓練場上異常顯眼,更不要說這人的訓練成績了。
胤禎自認這些年在武學上還是下了功夫的,而且是沒少下功夫,教他的武學師傅也個個都是好手。
所以在此之前,他雖然並沒有把自己當做是絕世高手,但也一直認為在十幾歲的少年人當中,應該是很難找到對手的。
在宮裏邊的時候,他就曾與十三哥交手,從勢均力敵到略勝一籌,要知道十三哥本身就已經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了。
如今不過是剛出宮,認知就已經被打破了,紫禁城雖大,可這天下更大,他若是一直把眼睛放在紫禁城裏,那大概就真成了井底之蛙。
胤禎長吐了一口氣,倒也沒什麽失落感,應當說興奮感更多。
身為佐領,這還是他頭一天當兵,根本就不了解大家的訓練方式和程度,剛上來自然是要跟著大家夥一塊兒訓練了。
正好,他也想看看自己跟洪石到底差了多少。
從騎術開始,再然後就是軍器練習了,最後是兩者結合在一塊練習,至於胤禎心心念念的射擊,並不是每天必備的訓練項目,每個月隻能分期習射六次。
對於鳥槍,或者說是火槍的管控,朝廷一直都很嚴格,隻有三處能製造火槍。
一處是紫禁城乾清宮的造辦處,一處是工部,豐台大營的火槍就是由工部提供的。
再有便是地方製造了,地方上生產出來的火槍,也隻能給八旗和綠營使用,旁人就不要想了。
因此,大清的軍隊,並不是每個士兵都能配備上火器,大多數人是摸不到的。
胤禎本來還想借著火槍好好露上一手的,他在射擊方麵,算得上是有天分了,而且某一部分的訓練成績突出,也剛好也可以彌補其他的不足。
洪石給胤禎上了一堂課,他跟這些軍營裏的士兵比起來,並沒有什麽優勢,甚至因為年齡的原因,劣勢更多才對。
整個驍騎營都在一個訓練場上,無論是騎術,還是軍器的練習,成績都一目了然,前者看速度,後者看稻草人身上的印記。
小半天的功夫下來,胤禎也對自己的程度有所了解了,應該說不愧是驍騎營嗎,騎術還可以排在中等,但到了軍器上的練習,刀槍劍就都隻能排在中下了。
至於馬上軍器練習,結果更是慘烈,胤禎基本上是給眾人墊了底。
講道理,他本身就不是個多有上進心的人,但無論是上輩子讀書的時候也好,還是在他喜歡的玩樂項目中,又或者是這輩子,不當鳳頭,但起碼也要力爭上遊吧。
中等,中下,墊底。
翻譯過來就是:良好,不及格,倒數。
胤禎心裏苦哇,他跑到乾清宮去跟皇阿瑪提要求,可不是為了跑出來打擊自信心的,也不是為了給旁人做陪襯的。
一個字:練。
好在,他也不是樣樣都拿不出手,現如今的火槍跟後世比起來,那真算得上是粗製濫造了,地攤上用來射氣球的槍也比這要精致。
沒有瞄準鏡,槍身太長,裝彈藥非常的不方便,設計的時候也不太方便,而且射速慢,射程也是近得令人發指。
越是製造粗糙的東西,就越是考驗技術。
胤禎比旁人強的地方大概在於,他曾經進行過無數次的射擊,從初中的時候起就是射擊館的常客了。
而軍營裏的其他人,一個月隻能進行六次射擊,這還得是在進入了豐台大營之後,普通的營地連火槍都不會配備。
胤禎如他想象的那般,在射擊上一鳴驚人,原本還樣樣都拿不出手,如今總算是有一樣能名列前茅了。
這一點倒是跟洪石剛好反過來,洪石的訓練成績,樣樣都出色,唯獨火槍,接觸的時間短,訓練的時間更短,不光是比不過胤禎,在驍騎營當中都排名靠後。
被人碾壓的時候,胤禎還不覺得如何失落呢,而在進行過射擊訓練之後,失落感簡直太大了。
豐台大營作為隻能由皇阿瑪調兵的軍營,隻有在聖旨和兵符都有的情況下,才可以調度豐台大營的軍隊。
這把握在皇阿瑪手裏的槍,可以說是整個大清軍隊當中配置最好的了。
而他使用過的那把兵丁火槍,雖然不能代表整個大清火器製造的最高水準,但應該也差不離了。
失落跟失望,兼有之。
胤禎不光是作為一個射擊愛好者,心裏邊不舒服,也是作為華夏民族的一員,心裏邊兒不舒服。
在紫禁城看什麽都覺得花團錦簇,出來之後,就處處都能發現危機了。
不隻是火槍,真正的豐台大營,其實沒有達到他心裏的預期。
或許是因為他見過這世界上最好的軍隊,相比之下,豐台大營無論是從紀律上來看,還是從個人素質上來看,都差太多了。
八旗子弟本身就是躺在功勞簿上的一群人,他們能比旁人接受到更好的教育,也能擁有更多的機會,豐台大營裏絕大多數的人都是八旗子弟。
不能說他們訓練不刻苦,隻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胤禎有心改變,卻不知如何下手。
他的身份特殊,在軍營裏與其說是一個小軍官,倒不如說是一個吉祥物,除了必須要參加訓練之外,軍營裏的一切規矩對他都不做限製。
這也使得私底下他有大把的時間做自己的事兒,從阿哥所帶過來的兵書,已經被他放到一邊了,而之前他用來訓練的火槍,則是直接被他拿到了住處。
依著規矩,這是不允許的,火槍在訓練之後,必須全部放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