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皇阿瑪跟天底下其他普通的阿瑪不一樣,他先是大清的皇帝,再才是你的阿瑪,你不止要把皇上當成阿瑪來敬愛,還要在心裏意識到這是皇上,他管著這天底下所有的事情,是這天底下所有人的阿瑪……”


    德妃已經將左右屏退,但她生性謹慎,說話不留半點兒把柄,即便有人把她的話完完整整的呈給皇上,也不會遭了忌諱。


    胤禎在這方麵的覺悟,是遠遠不及額娘,不及四哥的,她心裏明白額娘說的是對的。


    但人的三觀,並不是一時之間就可以被打碎了重組,他知道皇阿瑪是大清朝的皇帝,但是他對‘皇帝’這個身份本身就沒有特別多的感知,心裏的敬畏比旁人要少。


    胤禎該聽的全聽了,也試著走心了,隻不過這些話難以說到他心眼兒裏頭去,至於後續的成效如何,他自己也無法預測。


    孩子大了,德妃頭一次有一種不知道該如何教的感覺,都是她生下的孩子,明明老四一點就透,但到了小十四這兒,她話都已經說得這麽明白了,這孩子還似懂非懂呢。


    德妃重重地歎了口氣,“你隻要記住行事切莫莽撞,有事情多同你四哥商量,他讓你怎麽做,你就是想不明白,也先按照你四哥說的去做。”


    老四是個外冷內熱的性子,別看時常冷著一張臉,很是不近人情的樣子,可那孩子心裏還是軟的,所以才會在她和孝懿皇後之間這麽為難。


    她跟老四固然心裏頭有疙瘩,老四和老六以前處的也不怎麽樣,但老四跟小十四的兄弟之情沒摻雜別的,小十四近兩年來也願意聽他四哥的。


    有老四看著,十四應當闖不了什麽大禍。


    這話沒毛病,在提前知道未來大致走向的情況下,胤禎傻了才會跟未來皇帝作對,再說,四哥那個人做皇帝好不好,他不知道,但是作為兄長,在他這裏是絕對合格的。


    胤禎出了永和宮,就安排人收拾東西,打算明天一大早,就帶著聖旨去京郊西南部的豐台大營,可惜他現在還不能出宮,否則的話,應當把這事告知四哥一聲才對。


    四貝勒早就已經搬到宮外的貝勒府去了,但阿哥所裏的其他兄弟也還在,從九爺開始一直到小十五,都在阿哥所裏住著呢。


    基本上是剛進阿哥所,胤禎就被哥哥們圍住了,至於小十五,現在成了唯一一位還在上書房讀書的阿哥,等小十六也進上書房讀書,那就是明年的事兒了。


    也是可憐。


    十二哥顯然就是過來湊份子的,站在邊上,既不往前靠,也不說一句話,不知道的還以為是性格內向呢,實際上人家隻是跟他們這些兄弟們內向。


    十哥是最為激動的了,胳膊直接架到他的脖子上,之前去演武場練武都要躲著他的人,現在倒是說起了往日的兄弟情。


    這也難怪,十哥愛武不愛文,豐台大營也是十哥想去的地方。


    九哥笑的像隻狐狸,他的重點明顯不在豐台大營,而是想要問清楚乾清宮裏到底發生了什麽事兒。


    十三哥要比前頭這些哥哥們都穩重,不光把他解救出來了,還招唿著眾人一塊去他院裏坐坐,有什麽想問的、想說的都不必著急,坐下來慢慢聊。


    乾清宮裏的事兒沒必要瞞著,胤禎一五一十的複述了一遍,一丁點兒的水分都沒摻。


    十三爺心思複雜,他萬萬沒想到十四弟能率真至此,那可是皇阿瑪,誰敢直接跑到皇阿瑪麵前去提要求,更讓人覺得驚訝的還是皇阿瑪的態度,居然就這麽應了。


    豐台大營那個地方是苦,但兄弟們哪個是吃不了苦的,皇阿瑪從來都沒有安排過哪個皇阿哥去豐台大營。


    讓人心驚的是皇阿瑪對十四弟的信任。


    “既是皇阿瑪交代的差事,那你就好好辦,別辜負了皇阿瑪的信任。”十三爺沉聲道。


    他是真挺羨慕十四弟的,活得單純率真,如果可以的話,他也不想早早的就站在太子爺身後,誰不想做個純臣,隻是現實由不得他做選擇。


    十爺的心思比較純粹,他從十四這裏找到了條路子,既然朝堂上沒有多餘的位置了,皇阿瑪也不願意把朝中的一些差事交給他,到外邊兒天大地大。


    他不奢求能入豐台大營,去其他的駐軍營地也是可以的嘛,他是皇阿瑪的兒子,皇阿瑪信任他肯定更勝於那些普通的將領。


    不過像十四弟這樣,直來直去的去乾清宮求皇阿瑪,必然是不可取的,倒不如上道折子,把自己的心意表明給皇阿瑪,至於到底安排去哪個駐地,離京城有多遠,皇阿瑪的安排了,反正他是無所謂。


    九爺在意的是皇阿瑪的態度,十四弟在眾兄弟當中有什麽特殊的?


    出身不算貴重,但也不低,年歲尚小,但下邊有十五、十六,十四弟並不能算是皇阿瑪真正的幼子。


    至於在武學上的才能,不是他刻意要抬高十弟,文武放到一塊做對比,十弟是比不過十四弟的,單把武學拎出來,十四弟就未必能比得了十弟。


    十四弟唯一特殊的地方大概在於,從來都沒有選擇派別,不,應當說是還沒來得及選擇派別。


    他和十弟站在了八哥身後,就相當於站在了直郡王那一派,三哥和四哥是隱形的太子黨,十三弟更是旗幟鮮明地站在了太子身後。


    至於五哥、七哥和十二弟,這三個人雖然沒有戰隊,但在眾兄弟裏著實平庸了些。


    跟他一母同胞的五哥,是被太後撫養大的,九歲都沒讀過漢文。


    七哥天生有足疾,十二弟性子孤僻、少言少語,時長時常被人忽略。


    除了這三位以外,十歲以上的兄弟裏頭,隻有十四弟沒站過隊。


    皇阿瑪應該也不喜歡,他們這些兒子參與進黨派之爭吧。


    自己當初怎麽就一股腦的站到了八哥身後,還拉著十弟一起。


    春寒料峭的時節裏,九爺後背上已是密密麻麻的一層汗,他和十弟跟十三弟還是不一樣的,十三弟那是沒得選擇,除非願意跟十二一樣默默無聞。


    但他和十弟,一個是宜妃之子,一個是貴妃之子,後邊又站著郭絡羅氏和鈕鈷祿氏兩大家族,沒到非要站隊的程度。


    他們跟直郡王又不熟,入上書房讀書的時候,直郡王早就已經入朝參政了,跟他們熟的是八哥。


    可他們又不是替八哥爭,直郡王若是真能上位,能給他和十弟記的功勞也很小。


    既然如此,他又何必拉著十弟摻和進去呢,皇阿瑪一直冷著他和十弟,或許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九爺不像胤禎,不知道最終是哪個兄弟登得大位,他心裏邊清楚,不管是誰上位,都不如自己皇阿瑪在上頭待著。


    反正五哥是太後養大的,注定了與大位無緣,他自己也不是個有野心的。


    至於跟他最為親近的十弟,不光是沒那個腦子,在皇上給十弟和蒙古女子賜了婚之後,就意味著十弟已經提前出局了。


    八哥是有那個能力的,隻是出身不好,短板太大,也不可能。


    這樣算算看,跟他最是親近的兄弟都不可能,他何必攪和到其中去,倒還不如日日向佛祖上香,祈禱佛祖保佑皇阿瑪長命百歲。


    胤禎迴去收拾行李的時候,九爺已經拉著十爺要一塊寫佛經了。


    “左右咱們也沒什麽差事,與其攪和的那些事情裏去,倒還不如寫寫佛經,多為皇阿瑪祈福。”九爺很是認真的道。


    就跟話本子裏寫的那樣,他現在仿佛習武之人通了任督二脈,所有的思緒都理通了。


    皇阿瑪現在不給他們安排差事沒關係,他們自己還不能給自己找事情做了,隻要皇阿瑪還在那個位置上呆著,他即便是光頭阿哥,也比那些親王郡王來的尊貴。


    所以太子和直郡王怎麽爭都無所謂,隻要不篡位奪權,那就是被圈在池塘裏的魚,怎麽蹦達都出不來。


    至於八哥,跟十三一樣那是需要去爭的,他不可能攔著八哥的路。


    九爺已經想明白了,奈何跟他最親近的十爺想不明白,他又不信佛,打小也沒抄過幾頁的佛經,就算是討皇阿瑪的喜歡,那也犯不著抄佛經吧。


    他就不信還能抄出花來。


    “今天不忙抄佛經,九哥你先幫我想想給皇阿瑪的折子應當怎麽寫,我就不指望能去豐台大營了,隨便哪個駐地都行。”


    他十爺就不是怕吃苦的主,朝堂上的那些彎彎繞他想不通,皇阿瑪的心思,他更猜不透,軍營那才是適合他呆的地方。


    九爺一臉憐愛地看著自家十弟,不想說什麽‘東施效顰’這樣難聽的話。


    “現在還不是時候,你先陪我抄佛經,咱們做子女的就應當多感念父母之恩。”


    正好,關在房間裏抄佛經,也就有理由打發八哥了,兄弟一場,之前都已經應承人家了,如今他這做法實在有些不講道義。


    十爺最聽的就是他九哥的話了,倒是也沒說什麽,連十四弟都有差事了,他們哥倆閑的要命,抄佛經就抄佛經吧。


    第19章


    胤禎在去豐台大營之前,到底是去見了四哥一麵,不是在宮裏頭,也不是在四貝勒府,而是在戶部衙門。


    要說不愧是未來能當皇帝的人呢,現在就已經有工作狂的趨勢了,在衙門裏待的時間,比在府上待的時間都長。


    不遲到,不早退,這樣的工作作風,在皇子阿哥當中還真是獨樹一幟。


    倒不是說其他人不用功,隻是用功的地方不完全一致,像太子直郡王他們,既是有心於大位,那肯定是忙得很,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用膳的時候可能還想著大事兒呢。


    但他們想的事情就是太多太大了,那是放眼整個朝堂、整個天下,手裏邊兒的差事,當下衙門裏的事務,相比之下,份量就沒那麽重了。


    胤禎倒是覺得,自家四哥就算是未來不當皇帝,也會是個好的臣子,是個能夠名留青史的賢王。


    ‘賢王’四貝勒,早在昨天就知道乾清宮裏的事兒了,當然不是他在乾清宮安排了眼線,而是在胤禎把乾清宮發生的事一五一十說出來之後,該知道的人就都知道了。


    也不知道該說十四弟膽子大,還是該感慨帝王心思莫測,兩個人都沒按常理出牌。


    衙門不是說話的地方,針對昨天的事兒,四貝勒沒說太多,隻是囑咐了十四弟,去了豐台大營,要守規矩,有什麽事兒先書信跟他聯係,別衝動。


    好吧,重點就在‘別衝動’上。


    四哥同額娘的想法是一樣的,也難怪額娘讓他遇事多聽四哥的,這母子倆性子其實還挺相似的,都很能夠給人安全感。


    胤禎現如今心已經飛到豐台大營去了,壓根兒就沒想過,自己要多久迴一次宮,還需不需要入朝參政了。


    四貝勒也沒提醒,皇阿瑪必然是有安排的,隻是他實在想不明白,皇阿瑪為什麽要把十四弟放到豐台大營。


    想不明白的又何止是四貝勒一個人,這邊胤禎歡歡喜喜的走了,那邊兒留下了一大堆的人冥思苦想。


    再說康熙,麵對不按常理出牌的十四,他的想法真沒那麽多,純粹就隻是一個麵對熊孩子的家長。


    雖然沒有被氣得牙癢癢,但這感受是頭一次的,很是新鮮,所以就把人直接扔到豐台大營吃苦去了。


    豐台大營對於八旗子弟來說,那真是苦地方,榮譽跟艱辛是對等的。


    胤禎要去的驍騎營,可以說是最苦的地方了,要練刀槍,要練騎射,要練鳥槍。


    同時,這三樣還得加起來一塊練,騎在馬背上要保證射擊的準確度,保證刀槍劍這些軍器用起來有效果,還得保證這些軍器和火器在馬背上可以隨意調換。


    總之,驍騎營是訓練難度最多最大的營地了。


    胤禎並不是從兵丁做起,一上來就已經是佐領了,正四品的官階,手下管著一百三十多個人。


    一個隻有十二周歲的正四品佐領,這也就是投身帝王之家了,不然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兒。


    在胤禎抵達豐台大營之前,營中的最高官員——提督布爾賽已經收到了來自於聖上的口信。


    在昨日,皇上就派太監往這邊走了一趟,吩咐就一個,十四爺來了豐台大營後沒有特殊待遇,別的佐領如何,十四爺也如何。


    能做到從一品的提督,布爾賽靠的也不光是家世,哪能不明白皇上的意思,十四爺來他們這兒不是為了鍍金的,反正皇上不是讓十四爺來鍍金的,而是來曆練的。


    這意思好懂,該訓練的時候就得訓練,他是不會讓人給十四爺放水的。


    但人家龍子鳳孫,今年才隻有十二歲,往日他幾乎沒聽說過有關於這位十四爺的傳言,壓根兒就無從了解。


    萬一真把這位小爺惹急了,他這個提督也得吃不了兜著走,就算這位小爺做了什麽,皇上也不可能為了他一介臣子去為難兒子的。


    所以訓練他沒打算放水,但旁的事情就不至於像對待士兵一樣苛刻了。


    佐領們都有單獨的屋子住,不必像普通的兵丁一樣與旁人合住。


    但是給這位十四爺準備的住所,那又不一樣了,這位身邊肯定是要帶著內侍的,龍子鳳孫要用的東西也精貴,肯定要從京城捎帶。


    所以光一間屋子還不夠,整整四間,臥房裏還有單獨的耳房,就怕這位爺住不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十四爺的躺贏人生[清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邈邈一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邈邈一黍並收藏十四爺的躺贏人生[清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