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虜正黃旗甲喇額真達爾岱一馬當先,疾馳而走,遠處領兵的圖賴見狀也是一聲高喊,策馬揚鞭,率軍緊隨其後,向著山穀中奔去。
揚古利搖頭苦笑卻又無可奈何,遠遠地眺望著八達嶺方向的狼煙,看著遠處城頭稀稀拉拉的明軍士卒,揚古利知道不能再等,終於下了決定。
當下一夾馬腹,也是跟著馳入穀中。
與此同時,居庸關北關城永勝樓前,崇禎皇帝帶著眾多大臣和總兵,正站立在關城之上,向北遠眺。
很快,那些拖家帶口扶老攜幼的百姓,就出現了眾人的視野之中。
原以為來的是建虜軍隊的崇禎皇帝,心中有些吃驚,知道這是建虜和蒙古騎兵們慣用的伎倆。
他們要驅使這些百姓來衝擊城門。
若守城將帥心狠手辣不開門,還將這些百姓射死在城下,那麽對於城上守軍的士氣就是一種打擊。
若是守城將帥扛不住內心的折磨,打開城門將這些百姓放入,那麽夾雜在這些逃難百姓之中的奸細,就有可能跟著混入城內做內應。
到了這個時候,遠遠地跟在這些難民背後的虜騎,就會趁著機會利用騎兵的速度一擁而上來搶奪城門。
隨著那些哭爹喊娘地跌撞撞的百姓,越來越靠近永勝門新修的甕城,一直在快速盤算著如何抉擇的崇禎皇帝,終於拿定了主意。
“江應詔!傳令外甕城絞起閘門!”
崇禎皇帝此言一出,不光是江應詔大吃一驚,就是跟在身邊一向悲天憫人的徐光啟、文震孟等人朝廷文官大臣們,都是吃了一驚。
“陛下!萬萬不可啊!陛下憐憫百姓,固然是古來仁君之當為,可是此時此刻,陛下一身之安危卻遠遠重於城外萬千之難民啊!”
擔任京營監軍已經快兩年了的狀元公文震孟,如今與兩年多前相比,腦筋自然靈活了許多,不再總是把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教條掛在嘴上天天上書懟皇帝了。
此時此刻,反而跪在皇帝的麵前,請求皇帝將前來躲避的萬千百姓拒之門外了!
文震孟這麽一跪,其他的文官武將們也是唿唿啦啦地在城頭上跪了一地,紛紛說道:
“陛下啊!城外難民魚龍混雜人心難測,此時開門過於危險!一著不慎滿盤皆輸!陛下三思啊!”
包括徐光啟在內的不少文臣武將,都想著:“陛下啊陛下,你可別學你那個祖宗啊,好好地坐鎮守城不好嗎,幹嘛非要不懂裝懂瞎指揮啊!”
聽著身邊這些文官武將這麽說,崇禎皇帝心中不爽,臉色跟著沉了下來,衝著江應詔大聲喝道:“江應詔!朕的旨意你聽還是不聽?!”
已經跪在地上的江應詔當即叩首說道:“臣遵旨!臣馬上傳令!”
江應詔剛剛起身,崇禎皇帝接著又大聲說道:“去傳朕的旨意,不光軍都門要開,朕腳下的這座永勝門也要打開,讓朕的百姓,直入內甕城中躲避,快去傳令!”
軍都門是外甕城的北門,而永勝門則是外甕城與居庸關北關城內甕城之間相互連通的城門。
江應詔見一眾文武大臣根本勸阻不了皇帝,急忙聽命而去。
而其他的文武大臣依然跪在地上喊著:“陛下,使不得啊!萬萬使不得啊!”
而五軍營的副總兵黑雲龍、三千營的總兵王廷臣,以及近衛軍第一鎮的馬世龍,見事已至此,已經不再多說廢話,而是立刻分頭指揮自己的部屬,準備應對可能發生的情況了。
城頭上頓時亂成了一片。
而始終沒有言語的牛聚明眉頭緊皺眼睛轉來轉去,似乎是從剛才皇帝補充著說出來的話語之中,領悟到了什麽東西,又似乎是在猜測皇帝之所以這麽做的目的。
永勝門城頭上的混亂,揚古利等人隔著幾裏遠的距離自然看不見。
不過他們卻看見了軍都門上守關士卒奮力絞起軍都門閘門的手忙腳亂,看到了軍都門兩邊山嶺城牆上那些老弱士卒驚慌失措地拿著弓箭亂射的混亂場麵。
自從策馬進入軍都陘之後,一直都不太放心的揚古利,在是寬時窄的山穀中一路沿途觀察,每當看見兩側山嶺之上的墩堡敵台,他的心中就忐忑不安,可是每當看到那些墩堡敵台之上的守軍,他就又放下了心。
揚古利好幾次都想要出言傳令大軍停步乃至撤退,可是又連著好幾次被山嶺之上慌亂的老弱明軍們的懦弱表現所蒙蔽,就這樣,率軍吊在南逃百姓的身後,轉眼之間走完了十多裏的險峻山道。
就在距離居庸關兩三裏地的距離上,軍都陘中的穀地,因為溫榆河的原因,突然變得開闊起來。
也就在這個時候,揚古利等人跟著逃難的百姓轉過一處山腳,遠遠地看見了居庸關最北的軍都門。
令他們喜出望外的是,城頭的居庸關守軍竟然真的手忙腳亂地打開了城門,正在喝令城門外越來越多的百姓入城。
這可是夢寐以求的天賜良機啊!
達爾岱和圖賴兩人雖然都是直接領兵的將領,但是在決定進退的問題上麵,還是要聽從主將的命令。
此時此刻,兩人看了軍都門上居庸關守軍的慌亂表現,以及前方正在蜂擁而入城的百姓,都是目光炯炯地盯著揚古利。
揚古利當然明白兩人的心意,此時再三地觀察了遠處軍都門上的防守情況,觀察著居庸關左右兩翼城牆和兩邊山嶺上的墩堡敵台。
而居庸關軍都門上的昌平營老軍們,也終於看見了跟在逃難百姓身後的虜騎前鋒,頓時驚叫起來:“韃子來了!韃子來了!”
一時之間,居庸關城頭上的昌平營老軍們驚叫慌亂起來,更有的幹脆丟掉了手中的武器扭頭就跑!
也有一些老卒,在生死攸關的時候,也不再顧忌開門放百姓入城,乃是皇帝的旨意,紛紛開始跑過去,與五軍營可看守軍都門絞盤的士卒爭奪起來,希望能夠趕在韃子騎兵奔來之前及時關上城門。
其中有幾個,更是被奉命率軍把守這一重地堅決執行皇帝命令的黃得功,直接拔刀砍翻在地。
看見了這個情況,揚古利終於下定了決心,對著達爾岱和圖賴兩人說道:
“此關險峻至極!然而我等非冒此險,則不足以破此關城!
“此時三千騎一旦發動,我等接下來就隻有向前向前,再無迴顧之可能!你二人,可有異議!?”
達爾岱聽了這話豪氣頓生,說道:“破了此關,南朝京師就在我等眼前,立此大功,死又如何!我達爾岱甘為先鋒!”
達爾岱說完這話,打馬即走。
圖賴與揚古利也是緊跟其後,嗬斥著麾下的虜騎,朝著前方的人群奔去。
建虜正黃旗下的三千騎精銳,就這樣“義無反顧”地衝向了大敞四開的軍都門,衝向了居庸關,衝向了崇禎皇帝來到居庸關之後才臨時起意給他們布置下的一個陷阱。
隨著軍隊門外轟隆隆的馬蹄聲傳來,擁擠在軍都門外的宣府百姓,更加騷動起來,哭著喊著推著攘著往軍都門內湧去。
被擠倒的,被踩踏的,更是大聲驚叫,亂成了一片。
不過,進得門中的百姓還是占了多數,而且隨著時間的推進,很快就快要擠滿了軍都門內整個甕城。
而此時此刻,永勝樓下的永勝門也終於在堅決執行皇帝旨意的五軍營青年將領劉廷傑的指揮下被打開。
進入到了外甕城中仍然驚魂未定的宣府百姓,看見內城門打開,立刻蜂擁著衝了過來。
到了這個時候,站在永勝門上的崇禎皇帝,甚至都可以清晰地看清那些百姓驚恐萬狀淒淒惶惶的麵容。
揚古利搖頭苦笑卻又無可奈何,遠遠地眺望著八達嶺方向的狼煙,看著遠處城頭稀稀拉拉的明軍士卒,揚古利知道不能再等,終於下了決定。
當下一夾馬腹,也是跟著馳入穀中。
與此同時,居庸關北關城永勝樓前,崇禎皇帝帶著眾多大臣和總兵,正站立在關城之上,向北遠眺。
很快,那些拖家帶口扶老攜幼的百姓,就出現了眾人的視野之中。
原以為來的是建虜軍隊的崇禎皇帝,心中有些吃驚,知道這是建虜和蒙古騎兵們慣用的伎倆。
他們要驅使這些百姓來衝擊城門。
若守城將帥心狠手辣不開門,還將這些百姓射死在城下,那麽對於城上守軍的士氣就是一種打擊。
若是守城將帥扛不住內心的折磨,打開城門將這些百姓放入,那麽夾雜在這些逃難百姓之中的奸細,就有可能跟著混入城內做內應。
到了這個時候,遠遠地跟在這些難民背後的虜騎,就會趁著機會利用騎兵的速度一擁而上來搶奪城門。
隨著那些哭爹喊娘地跌撞撞的百姓,越來越靠近永勝門新修的甕城,一直在快速盤算著如何抉擇的崇禎皇帝,終於拿定了主意。
“江應詔!傳令外甕城絞起閘門!”
崇禎皇帝此言一出,不光是江應詔大吃一驚,就是跟在身邊一向悲天憫人的徐光啟、文震孟等人朝廷文官大臣們,都是吃了一驚。
“陛下!萬萬不可啊!陛下憐憫百姓,固然是古來仁君之當為,可是此時此刻,陛下一身之安危卻遠遠重於城外萬千之難民啊!”
擔任京營監軍已經快兩年了的狀元公文震孟,如今與兩年多前相比,腦筋自然靈活了許多,不再總是把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教條掛在嘴上天天上書懟皇帝了。
此時此刻,反而跪在皇帝的麵前,請求皇帝將前來躲避的萬千百姓拒之門外了!
文震孟這麽一跪,其他的文官武將們也是唿唿啦啦地在城頭上跪了一地,紛紛說道:
“陛下啊!城外難民魚龍混雜人心難測,此時開門過於危險!一著不慎滿盤皆輸!陛下三思啊!”
包括徐光啟在內的不少文臣武將,都想著:“陛下啊陛下,你可別學你那個祖宗啊,好好地坐鎮守城不好嗎,幹嘛非要不懂裝懂瞎指揮啊!”
聽著身邊這些文官武將這麽說,崇禎皇帝心中不爽,臉色跟著沉了下來,衝著江應詔大聲喝道:“江應詔!朕的旨意你聽還是不聽?!”
已經跪在地上的江應詔當即叩首說道:“臣遵旨!臣馬上傳令!”
江應詔剛剛起身,崇禎皇帝接著又大聲說道:“去傳朕的旨意,不光軍都門要開,朕腳下的這座永勝門也要打開,讓朕的百姓,直入內甕城中躲避,快去傳令!”
軍都門是外甕城的北門,而永勝門則是外甕城與居庸關北關城內甕城之間相互連通的城門。
江應詔見一眾文武大臣根本勸阻不了皇帝,急忙聽命而去。
而其他的文武大臣依然跪在地上喊著:“陛下,使不得啊!萬萬使不得啊!”
而五軍營的副總兵黑雲龍、三千營的總兵王廷臣,以及近衛軍第一鎮的馬世龍,見事已至此,已經不再多說廢話,而是立刻分頭指揮自己的部屬,準備應對可能發生的情況了。
城頭上頓時亂成了一片。
而始終沒有言語的牛聚明眉頭緊皺眼睛轉來轉去,似乎是從剛才皇帝補充著說出來的話語之中,領悟到了什麽東西,又似乎是在猜測皇帝之所以這麽做的目的。
永勝門城頭上的混亂,揚古利等人隔著幾裏遠的距離自然看不見。
不過他們卻看見了軍都門上守關士卒奮力絞起軍都門閘門的手忙腳亂,看到了軍都門兩邊山嶺城牆上那些老弱士卒驚慌失措地拿著弓箭亂射的混亂場麵。
自從策馬進入軍都陘之後,一直都不太放心的揚古利,在是寬時窄的山穀中一路沿途觀察,每當看見兩側山嶺之上的墩堡敵台,他的心中就忐忑不安,可是每當看到那些墩堡敵台之上的守軍,他就又放下了心。
揚古利好幾次都想要出言傳令大軍停步乃至撤退,可是又連著好幾次被山嶺之上慌亂的老弱明軍們的懦弱表現所蒙蔽,就這樣,率軍吊在南逃百姓的身後,轉眼之間走完了十多裏的險峻山道。
就在距離居庸關兩三裏地的距離上,軍都陘中的穀地,因為溫榆河的原因,突然變得開闊起來。
也就在這個時候,揚古利等人跟著逃難的百姓轉過一處山腳,遠遠地看見了居庸關最北的軍都門。
令他們喜出望外的是,城頭的居庸關守軍竟然真的手忙腳亂地打開了城門,正在喝令城門外越來越多的百姓入城。
這可是夢寐以求的天賜良機啊!
達爾岱和圖賴兩人雖然都是直接領兵的將領,但是在決定進退的問題上麵,還是要聽從主將的命令。
此時此刻,兩人看了軍都門上居庸關守軍的慌亂表現,以及前方正在蜂擁而入城的百姓,都是目光炯炯地盯著揚古利。
揚古利當然明白兩人的心意,此時再三地觀察了遠處軍都門上的防守情況,觀察著居庸關左右兩翼城牆和兩邊山嶺上的墩堡敵台。
而居庸關軍都門上的昌平營老軍們,也終於看見了跟在逃難百姓身後的虜騎前鋒,頓時驚叫起來:“韃子來了!韃子來了!”
一時之間,居庸關城頭上的昌平營老軍們驚叫慌亂起來,更有的幹脆丟掉了手中的武器扭頭就跑!
也有一些老卒,在生死攸關的時候,也不再顧忌開門放百姓入城,乃是皇帝的旨意,紛紛開始跑過去,與五軍營可看守軍都門絞盤的士卒爭奪起來,希望能夠趕在韃子騎兵奔來之前及時關上城門。
其中有幾個,更是被奉命率軍把守這一重地堅決執行皇帝命令的黃得功,直接拔刀砍翻在地。
看見了這個情況,揚古利終於下定了決心,對著達爾岱和圖賴兩人說道:
“此關險峻至極!然而我等非冒此險,則不足以破此關城!
“此時三千騎一旦發動,我等接下來就隻有向前向前,再無迴顧之可能!你二人,可有異議!?”
達爾岱聽了這話豪氣頓生,說道:“破了此關,南朝京師就在我等眼前,立此大功,死又如何!我達爾岱甘為先鋒!”
達爾岱說完這話,打馬即走。
圖賴與揚古利也是緊跟其後,嗬斥著麾下的虜騎,朝著前方的人群奔去。
建虜正黃旗下的三千騎精銳,就這樣“義無反顧”地衝向了大敞四開的軍都門,衝向了居庸關,衝向了崇禎皇帝來到居庸關之後才臨時起意給他們布置下的一個陷阱。
隨著軍隊門外轟隆隆的馬蹄聲傳來,擁擠在軍都門外的宣府百姓,更加騷動起來,哭著喊著推著攘著往軍都門內湧去。
被擠倒的,被踩踏的,更是大聲驚叫,亂成了一片。
不過,進得門中的百姓還是占了多數,而且隨著時間的推進,很快就快要擠滿了軍都門內整個甕城。
而此時此刻,永勝樓下的永勝門也終於在堅決執行皇帝旨意的五軍營青年將領劉廷傑的指揮下被打開。
進入到了外甕城中仍然驚魂未定的宣府百姓,看見內城門打開,立刻蜂擁著衝了過來。
到了這個時候,站在永勝門上的崇禎皇帝,甚至都可以清晰地看清那些百姓驚恐萬狀淒淒惶惶的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