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皇帝的冷眼旁觀和大殿之中的一片沉寂裏,突然從文官的行列中又走出一個人來。
隻見此人上前數步,繞開跪著的一群官員,在賈繼春的一旁鄭重其事地跪下,說道:“臣兵科左都給事中許虞卿有本啟奏!”
許虞卿說完了這話,也不看皇帝,不看眾人,直接說道:“陛下親征之議,究其實,不過再次移駕居庸關而已。臣不知有何不可?!
“居庸關距離京師不過百餘裏,有雄關環繞、雄師駐守,若論固若金湯,比之京師猶有過之!朝議慮其危險,真是妄人之見!”
許虞卿本是東林黨人,此時說出這樣一番話來,不管其他的朝臣驚詫,就連崇禎皇帝都有點疑惑了。
崇禎皇帝在文官行列的隊尾找到了牛聚明,遠遠地看著他,未見任何異常的表現。
牛聚明目前不過是兵部職方司的郎中,照例沒有資格參加如今的建極殿朝會,但是除了職方司郎中的本職,他卻另外有一個名頭,那就是軍機處的參議。
如此一來,也就有了參加建極殿朝會的資格。
崇禎皇帝不知道這個許虞卿是不是牛聚明私下做通了工作,隻是此刻許虞卿的立場雖然出乎意料,卻是站在自己一方,於是也就耐心聽他繼續說下去。
隻聽許虞卿接著說道:“前宋真宗年間,遼主親率大軍破關南下,兵臨澶州,開封城內一夕數驚,朝議皆謂澶州堅城不可恃,皆倡言遷都避敵,唯有寇忠湣公力排眾議,力主真宗親赴澶州坐鎮,以示與敵死戰之決心!
“寇公說,堅城固不可恃,然可恃者惟在人心!其後果然如此,宋真宗親赴澶州,軍心大定,一時之間澶州諸軍皆唿萬歲,聲聞數十裏,氣勢百倍!後方人人皆曰抗戰抗戰,無人再言南遷南遷,而遼主由此亦見中原之有人也,亦知中原人心鞏固,其勢絕難征服也!
“臣觀今日之情景,與當時何其相似也!臣以為,陛下若親征,大同宣府二鎮驚慌失措之軍心必然為之大定,而雁門、居庸以及京師之將士,必為陛下效死命!臣請陛下早下親征之決心!”
“好!說得好!可恃者惟在人心!人心一失,軍心離散,則大局不可測矣!”
聽完許虞卿的話,崇禎皇帝當即手拍禦座,大聲叫好。
這下子,不惟之前被皇帝召見談過話的人明白了皇帝的心意,就是其他不置可否的人,也都明白了皇帝的心意。
新任的軍機處參議陳士奇,這時也走了出來,整理了一番衣冠,在賈繼春、許虞卿的旁邊跪下,說道:
“陛下若能親至居庸關上,中外即皆知陛下矢誌抗敵之決心,天下鹹知所趨赴,而大同宣府二鎮之將士,亦必將死戰而不退也!如此,我大明則可立於不敗之地也!臣請陛下,早赴居庸,以示舉國抗敵,絕不屈服之意!”
陳士奇說完這話,張惟賢身後的五軍都督府幾位新晉勳貴,如寧遠伯李尊祖、新建伯王先通等人,也都紛紛出列,撩袍跪地,一個接著一個朗聲說道:
“臣願追隨陛下,伴駕居庸關,與建州醜虜決一死戰!”
“臣家之子弟素習武藝,陛下若親征,臣願薦之禦前,為陛下牽馬墜鐙、披堅執銳,護衛陛下周全!”
看見這幾個自己提拔起來的五軍都督府裏有職有權的勳貴站出來表態支持自己親征,崇禎皇帝點了點頭,心裏多少有了一絲安慰。
這幾個人在明亡前夕能夠為煤山自縊的崇禎皇帝殉節,果然還是有著幾分血氣,沒有完全腐朽沉淪。
這幾個人說完了話,殿中已經是跪下了一片大臣,崇禎皇帝見大臣之中已經態度鮮明地分成了兩撥,主張皇帝親征的雖然不多,可以說屈指可數,但畢竟提出了親征之議,於是說道:
“朕意已決。建虜之主,上自老奴奴兒哈赤,下迄如今之奴酋黃台吉,但有征伐之事,一律持戈親往,不懼弓馬刀槍。其人雖則醜虜,思來亦常令朕羞愧!”
崇禎皇帝說完這話,還待再說,大理寺卿劉宗周突然出列上前,躬身說道:
“陛下此言差矣!建虜奴酋茹毛飲血生於山林,野人也!陛下大明天子,天潢貴胄,豈可自降身份,自比於奴酋乎!
“至於親征之議,決然斷不可行,陛下天子之尊,離京出外,咫尺即是天涯,英宗皇帝之教訓,不可不慎啊!臣陛下三思!”
劉宗周說完了這話,又有一批官員上前,跪倒在地,齊聲說道:“臣請陛下三思啊!”
對劉宗周話裏話外的意思,如今這位崇禎皇帝很清楚,知道他是擔心皇帝離開了京城,前方親征禦敵的事務且不說辦成怎麽樣,京師後方萬一出了事情,那可就是天大的事情了。
不過這一點,他當然不會不考慮,也不會不預作安排,更不會因為顧慮這些事情就因噎廢食,從此之後一輩子不離開皇宮,不離開京師了。
想到這裏,崇禎皇帝說道:“朕之禦駕親征,不過是移駕居庸關而已!卿等多慮了!”
說完了這個話,崇禎皇帝看著一直以儒學宗師自居的劉宗周,淡淡說道:
“若是天命在大明,天命係於朕,此行必定大敗建虜,而朕亦安然無恙!
“然則若是天命已不在大明,已不再係於朕之一身,即便朕寸步不離此金殿禦座,於國於民又有何益?!”
崇禎皇帝見劉宗周還要再說什麽,當即抬手下壓,製止他再發言,自己接著說道:
“朕非顢頇迂腐之君,雖堅信天命在明,天命在朕,也知道事在人為的道理。
“卿等不是兩年前之卿等,而朕亦非兩年前之少年,我大明更非兩年前之大明!
“天啟七年朕初即位,若是彼時建虜奴酋親率大軍破邊而入,朕也隻能聽之任之,自不會采納親征之議!
“然而此時,卻非彼時也!李邦華率大軍駐太原,孫承宗領雄師屯塞北,而居庸關內又有煥然一新之三大營,朕之身側,更有新編近衛軍二鎮之虎賁!試問天下何處,朕去它不得!?”
這番話說出來,劉宗周瞪大了眼睛,張了張嘴,終究還是沒有再說什麽。
而崇禎皇帝也沒有在給其他人機會,而是徑直說道:“禦駕親征之事,朕意已決,卿等多說無益,還是盡快查漏補缺議定禦敵之策略要緊!”
說完了這話,崇禎皇帝直接對著李國鐠說道:“內閣與軍機處商議的幾條舉措,首輔可以說說了!”
殿中人一聽皇帝這話,知道皇帝與內閣、軍機處甚至是五軍都督府都已經有了默契,也都心下恍然,怪不得李國鐠、徐光啟、張惟賢以及在場的尚書侍郎們誰也不說話。
李國鐠等人之前與皇帝商定的禦敵之策,當然是以皇帝親赴居庸關為前提的,這個問題不解決,這套整個的禦敵之策就沒法說。
此時,皇帝三下兩下地解決了這個最大的問題,其他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接下來,李國鐠將內閣和軍機處的建議一一說出,而殿中眾臣也是各司其職,各負其責,戶部的說錢糧,吏部的說人事,兵部的說軍紀軍令,禮部的說儀仗出行,工部的是裝備輜重,而都督府的則說兵馬調動。
到了中午時分,建極殿的特別朝會終於結束。
除了皇帝禦駕親征之外,議定了這樣一攬子應對之策:
內閣首輔李國鐠、軍機大臣英國公張惟賢,錦衣衛指揮使鞏永固、內臣王承恩等人輔佐皇後周氏,留守京師;
內閣輔臣徐光啟,戶部尚書畢自嚴畢自嚴、工部尚書畢懋康、直隸總督南居益,以及兵部和軍機處相關人等,伴駕前往居庸關。
兵力安排上,除了傳令東江、登萊軍隊大舉精工建虜腹地之外,鹿善繼遼東鎮軍隊牽製大淩河敵軍,孫承宗率領薊鎮、熱河堡軍隊繼續開向多倫諾爾,李邦華率領在山西的軍隊移鎮雁門關,死守寧武關。
同時,傳令京師三大營之神機營、三千營一起趕往居庸關一線。
而身在涿州之近衛軍第二鎮,由新編第二鎮都統製總兵王輔、監軍禦史方孔炤率領,就近移師涿州之西的紫荊關。
身在通州之近衛軍第二鎮,則與皇帝身邊的天策衛一起於近日伴駕前往居庸關。
與此同時,崇禎皇帝還借著這個機會,將北直隸轄內之真定府、順德府、廣平府、大名府,隸屬河南之彰德府,以及此時隸屬山東巡撫的東昌府、黃河以北、運河以西之兗州府部分地區,全部州府衛所軍隊,一律劃歸盧象升麾下。
並且在北直隸總督之下,增設巡撫河北等處地方讚理軍務兼理糧餉一員,由盧象升擔任。
新設河北巡撫歸直隸總督節製,嚴守太行一線其他險關要隘,確保建虜不會從居庸關、紫荊關之外的其他內長城關口闖入北直隸之地。
建極殿的議事結束之後,錦衣衛緹騎四出,數日之內整個北直隸京畿之地開始全麵動員了起來。
隻見此人上前數步,繞開跪著的一群官員,在賈繼春的一旁鄭重其事地跪下,說道:“臣兵科左都給事中許虞卿有本啟奏!”
許虞卿說完了這話,也不看皇帝,不看眾人,直接說道:“陛下親征之議,究其實,不過再次移駕居庸關而已。臣不知有何不可?!
“居庸關距離京師不過百餘裏,有雄關環繞、雄師駐守,若論固若金湯,比之京師猶有過之!朝議慮其危險,真是妄人之見!”
許虞卿本是東林黨人,此時說出這樣一番話來,不管其他的朝臣驚詫,就連崇禎皇帝都有點疑惑了。
崇禎皇帝在文官行列的隊尾找到了牛聚明,遠遠地看著他,未見任何異常的表現。
牛聚明目前不過是兵部職方司的郎中,照例沒有資格參加如今的建極殿朝會,但是除了職方司郎中的本職,他卻另外有一個名頭,那就是軍機處的參議。
如此一來,也就有了參加建極殿朝會的資格。
崇禎皇帝不知道這個許虞卿是不是牛聚明私下做通了工作,隻是此刻許虞卿的立場雖然出乎意料,卻是站在自己一方,於是也就耐心聽他繼續說下去。
隻聽許虞卿接著說道:“前宋真宗年間,遼主親率大軍破關南下,兵臨澶州,開封城內一夕數驚,朝議皆謂澶州堅城不可恃,皆倡言遷都避敵,唯有寇忠湣公力排眾議,力主真宗親赴澶州坐鎮,以示與敵死戰之決心!
“寇公說,堅城固不可恃,然可恃者惟在人心!其後果然如此,宋真宗親赴澶州,軍心大定,一時之間澶州諸軍皆唿萬歲,聲聞數十裏,氣勢百倍!後方人人皆曰抗戰抗戰,無人再言南遷南遷,而遼主由此亦見中原之有人也,亦知中原人心鞏固,其勢絕難征服也!
“臣觀今日之情景,與當時何其相似也!臣以為,陛下若親征,大同宣府二鎮驚慌失措之軍心必然為之大定,而雁門、居庸以及京師之將士,必為陛下效死命!臣請陛下早下親征之決心!”
“好!說得好!可恃者惟在人心!人心一失,軍心離散,則大局不可測矣!”
聽完許虞卿的話,崇禎皇帝當即手拍禦座,大聲叫好。
這下子,不惟之前被皇帝召見談過話的人明白了皇帝的心意,就是其他不置可否的人,也都明白了皇帝的心意。
新任的軍機處參議陳士奇,這時也走了出來,整理了一番衣冠,在賈繼春、許虞卿的旁邊跪下,說道:
“陛下若能親至居庸關上,中外即皆知陛下矢誌抗敵之決心,天下鹹知所趨赴,而大同宣府二鎮之將士,亦必將死戰而不退也!如此,我大明則可立於不敗之地也!臣請陛下,早赴居庸,以示舉國抗敵,絕不屈服之意!”
陳士奇說完這話,張惟賢身後的五軍都督府幾位新晉勳貴,如寧遠伯李尊祖、新建伯王先通等人,也都紛紛出列,撩袍跪地,一個接著一個朗聲說道:
“臣願追隨陛下,伴駕居庸關,與建州醜虜決一死戰!”
“臣家之子弟素習武藝,陛下若親征,臣願薦之禦前,為陛下牽馬墜鐙、披堅執銳,護衛陛下周全!”
看見這幾個自己提拔起來的五軍都督府裏有職有權的勳貴站出來表態支持自己親征,崇禎皇帝點了點頭,心裏多少有了一絲安慰。
這幾個人在明亡前夕能夠為煤山自縊的崇禎皇帝殉節,果然還是有著幾分血氣,沒有完全腐朽沉淪。
這幾個人說完了話,殿中已經是跪下了一片大臣,崇禎皇帝見大臣之中已經態度鮮明地分成了兩撥,主張皇帝親征的雖然不多,可以說屈指可數,但畢竟提出了親征之議,於是說道:
“朕意已決。建虜之主,上自老奴奴兒哈赤,下迄如今之奴酋黃台吉,但有征伐之事,一律持戈親往,不懼弓馬刀槍。其人雖則醜虜,思來亦常令朕羞愧!”
崇禎皇帝說完這話,還待再說,大理寺卿劉宗周突然出列上前,躬身說道:
“陛下此言差矣!建虜奴酋茹毛飲血生於山林,野人也!陛下大明天子,天潢貴胄,豈可自降身份,自比於奴酋乎!
“至於親征之議,決然斷不可行,陛下天子之尊,離京出外,咫尺即是天涯,英宗皇帝之教訓,不可不慎啊!臣陛下三思!”
劉宗周說完了這話,又有一批官員上前,跪倒在地,齊聲說道:“臣請陛下三思啊!”
對劉宗周話裏話外的意思,如今這位崇禎皇帝很清楚,知道他是擔心皇帝離開了京城,前方親征禦敵的事務且不說辦成怎麽樣,京師後方萬一出了事情,那可就是天大的事情了。
不過這一點,他當然不會不考慮,也不會不預作安排,更不會因為顧慮這些事情就因噎廢食,從此之後一輩子不離開皇宮,不離開京師了。
想到這裏,崇禎皇帝說道:“朕之禦駕親征,不過是移駕居庸關而已!卿等多慮了!”
說完了這個話,崇禎皇帝看著一直以儒學宗師自居的劉宗周,淡淡說道:
“若是天命在大明,天命係於朕,此行必定大敗建虜,而朕亦安然無恙!
“然則若是天命已不在大明,已不再係於朕之一身,即便朕寸步不離此金殿禦座,於國於民又有何益?!”
崇禎皇帝見劉宗周還要再說什麽,當即抬手下壓,製止他再發言,自己接著說道:
“朕非顢頇迂腐之君,雖堅信天命在明,天命在朕,也知道事在人為的道理。
“卿等不是兩年前之卿等,而朕亦非兩年前之少年,我大明更非兩年前之大明!
“天啟七年朕初即位,若是彼時建虜奴酋親率大軍破邊而入,朕也隻能聽之任之,自不會采納親征之議!
“然而此時,卻非彼時也!李邦華率大軍駐太原,孫承宗領雄師屯塞北,而居庸關內又有煥然一新之三大營,朕之身側,更有新編近衛軍二鎮之虎賁!試問天下何處,朕去它不得!?”
這番話說出來,劉宗周瞪大了眼睛,張了張嘴,終究還是沒有再說什麽。
而崇禎皇帝也沒有在給其他人機會,而是徑直說道:“禦駕親征之事,朕意已決,卿等多說無益,還是盡快查漏補缺議定禦敵之策略要緊!”
說完了這話,崇禎皇帝直接對著李國鐠說道:“內閣與軍機處商議的幾條舉措,首輔可以說說了!”
殿中人一聽皇帝這話,知道皇帝與內閣、軍機處甚至是五軍都督府都已經有了默契,也都心下恍然,怪不得李國鐠、徐光啟、張惟賢以及在場的尚書侍郎們誰也不說話。
李國鐠等人之前與皇帝商定的禦敵之策,當然是以皇帝親赴居庸關為前提的,這個問題不解決,這套整個的禦敵之策就沒法說。
此時,皇帝三下兩下地解決了這個最大的問題,其他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接下來,李國鐠將內閣和軍機處的建議一一說出,而殿中眾臣也是各司其職,各負其責,戶部的說錢糧,吏部的說人事,兵部的說軍紀軍令,禮部的說儀仗出行,工部的是裝備輜重,而都督府的則說兵馬調動。
到了中午時分,建極殿的特別朝會終於結束。
除了皇帝禦駕親征之外,議定了這樣一攬子應對之策:
內閣首輔李國鐠、軍機大臣英國公張惟賢,錦衣衛指揮使鞏永固、內臣王承恩等人輔佐皇後周氏,留守京師;
內閣輔臣徐光啟,戶部尚書畢自嚴畢自嚴、工部尚書畢懋康、直隸總督南居益,以及兵部和軍機處相關人等,伴駕前往居庸關。
兵力安排上,除了傳令東江、登萊軍隊大舉精工建虜腹地之外,鹿善繼遼東鎮軍隊牽製大淩河敵軍,孫承宗率領薊鎮、熱河堡軍隊繼續開向多倫諾爾,李邦華率領在山西的軍隊移鎮雁門關,死守寧武關。
同時,傳令京師三大營之神機營、三千營一起趕往居庸關一線。
而身在涿州之近衛軍第二鎮,由新編第二鎮都統製總兵王輔、監軍禦史方孔炤率領,就近移師涿州之西的紫荊關。
身在通州之近衛軍第二鎮,則與皇帝身邊的天策衛一起於近日伴駕前往居庸關。
與此同時,崇禎皇帝還借著這個機會,將北直隸轄內之真定府、順德府、廣平府、大名府,隸屬河南之彰德府,以及此時隸屬山東巡撫的東昌府、黃河以北、運河以西之兗州府部分地區,全部州府衛所軍隊,一律劃歸盧象升麾下。
並且在北直隸總督之下,增設巡撫河北等處地方讚理軍務兼理糧餉一員,由盧象升擔任。
新設河北巡撫歸直隸總督節製,嚴守太行一線其他險關要隘,確保建虜不會從居庸關、紫荊關之外的其他內長城關口闖入北直隸之地。
建極殿的議事結束之後,錦衣衛緹騎四出,數日之內整個北直隸京畿之地開始全麵動員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