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十一年,大明朝廷將統治思州思南地區已經長達八百多年的田氏土司一舉滅掉,將思州思南地區改土歸流設立八府之後,貴州的世襲土司領主們老實了一百多年。


    朝廷讓他們上貢納賦就上貢納賦,讓他們出兵打誰,他們就出兵打誰,朝廷也一直找不到借口收拾他們。


    但是到了萬曆年間,繼任播州宣慰司宣慰使的楊應龍,在跟著四川的官軍平定四川鬆潘地區少數民族叛亂的時候,發現四川衛所軍備廢弛,官軍虛弱不堪,根本比不上自己手下的苗兵。


    因此,在平定了鬆潘地區的叛亂之後,楊應龍的野心開始膨脹,不僅開始違製擴建宮殿,擅自雕龍畫鳳,擅自使用太監宦官,而且對於朝廷的征調開始不服從了,該上繳的貢賦也不按期按額上繳了,時不時地還要出兵搶掠周邊一番。


    這種情況當然很快就被報告上去了。


    萬曆皇帝聽了自然十分不爽,但是當時朝廷正準備出兵朝鮮,與侵犯朝鮮的倭寇作戰,所以對於楊應龍比較忍讓克製,楊應龍認罪之後,朝廷隻是處罰了事。


    但是朝廷的忍讓換來的,卻是楊應龍的得寸進尺。


    萬曆二十年,大明朝廷出兵朝鮮,同時征調楊應龍的播州兵赴朝作戰,楊應龍覺得時機到了,於是抗拒不從,並趁機造反。


    大明朝一邊在朝鮮全力與日本人開戰,另一邊則在後方調集大軍與楊應龍麾下的播州壯苗土兵作戰。


    與日本人在朝鮮的戰爭,前後打了八年,而在這八年中,對楊應龍的圍剿也沒有停下來,同樣是打了八年之久。


    當朝鮮的倭亂平定之後,大明官軍主力很快進入西南,楊應龍也迎來了他注定滅亡的命運。


    萬曆二十八年夏,朝廷平倭名將劉綎率軍攻破婁山關,攻入楊應龍的老巢海龍屯,然後大開殺戒,播州宣慰司所轄五司及附叛七姓土司,被殺者兩萬餘人。


    楊應龍本人自殺,其弟楊兆龍、兒子楊朝棟等子弟親族六十九人被押赴大明京師,全部淩遲處死。


    作為萬曆三大征之一的播州之役勝利結束後,大明朝廷順勢在播州搞了改土歸流,將播州楊氏這個在播州這個獨立王國世襲統治作威作福了九百餘年的土司家族,斬草除根。


    從那以後,朝廷將播州宣慰司改為遵義,設立府縣,改土歸流,至此播州或者說遵義,方才正式納入大明朝廷的直接管轄之下。


    大明朝廷平了播州楊氏之後改土歸流,自然令烏江上遊以鴨池河為界的水西安氏和水東宋氏心裏非常的不安。


    不過此時因為朝廷占據了貴陽,正處在水西和水東的中間,這兩家不敢有什麽不軌之舉。


    然而大明朝廷平了播州楊氏,並且在播州宣慰司改土歸流的做法,同樣大大地刺激了與播州緊鄰的四川永寧宣撫司彝族土司首領,即永寧宣撫使奢崇明,自此奢崇明開始生出反明自立之心。


    天啟元年,朝廷官軍又一次大敗於遼東建虜之手,遼東形勢惡化,朝廷緊急抽調西南土司的彝兵和苗兵北上作戰。


    四川石柱土司秦良玉家的土家族白杆兵,立刻奉旨北上,使得朝廷對於永寧宣撫司的奢家失去了有力的牽製。


    同在征調之列的永寧土司奢崇明,在其弟奢崇輝、其子奢寅和女婿樊龍等人的支持下,以北上遼東為名征集大軍,然後迅速北上,攻陷了重慶,並將前來犒師的四川巡撫徐可求以及朝廷派設重慶的大小官員,全數殺死祭旗。


    隨後,奢崇明自號“大梁王”(不清楚大梁王這個稱號到底好在哪兒),正式起兵叛亂,整個西南也隨之大亂。


    奢崇明舉起造反之後,企圖割據四川,所以攻陷重慶之後沒多久,就親率大軍去攻成都,包圍了成都。


    由於此時西南的兵力幾乎抽調一空,所以奢家的彝族兵在四川地麵上所向披靡,很快就拿下幾乎整個川東府縣。


    緊鄰永寧宣撫司奢家地盤的水西安氏,因為與奢家同屬彝族,而且與奢氏世代通婚,世世代代都是甥舅關係,所以很快就跟著一起造反,出兵支援奢家了。


    與水西安氏一河之隔的水東宋氏土司首領,剛剛得到了朝廷冊封襲職的貴州水東宣慰使宋萬化,也瞅準了這個時機,迅速起兵造反,突然包圍了貴陽。


    水東宋氏與水西安氏合兵,前後圍攻貴陽長達十個月之久,使得城中糧盡,人相食。


    而彼時前任貴州巡撫李枟,因為對水西之亂鎮壓不力而遭朝中禦史彈劾,免職離任,但還沒有來得及出城,而新任貴州王三善正在趕來上任的途中,貴陽城中正是群龍無首的時候。


    如果不是水東宋氏土司的官署駐地烏當洪邊寨,就在貴陽城邊上,他們就不會掐算的這麽準。


    十月圍城,貴陽城中成了人間地獄。


    時任貴州總兵官楊愈懋親自揮刀上陣,戰死城外,可見當時戰況之慘烈。


    到最後,除了大明官軍用巨石築成的內城沒有失陷,貴陽內城四邊居住了大量平民百姓的外廓城,全部落入水東宋氏之手。


    宋萬化帶水東土司兵進入外廓城後,大肆屠殺漢人士紳商民百姓。


    等到新任貴州巡撫王三善帶著援軍趕來解圍的時候,貴陽內外城原有的漢人十餘萬戶,僅僅幸存下來五百餘戶。


    永樂以來,貴陽府二百年漢化成果一朝喪盡。


    水東宋氏,從隋唐之際入蠻方平亂,然後趁亂割據以來,曆朝曆代均受冊封,統治水東十二馬頭布依苗仡佬苗長達千年之久。


    說到底,其祖先也是漢人,隻是入蠻則蠻,兼且世代與當地土著通婚,到了明朝的這個時候,早就不再以漢人自居了。


    相反,對於大明朝廷當年借助平定思州田氏之亂,趁機設立布政使司於貴陽,而將原本以貴陽為世襲領地的水東宋氏土司官衙,遷移到了貴陽郊外的烏當洪邊寨,水東宋氏二百年來都沒能忘了這個仇恨。


    因此,再次占據了貴陽外城之後,就把二百年來積攢的怒火,發泄在了貴陽城內外以及周邊的漢民百姓頭上。


    也正因此,天啟三年,大明官軍重新奪迴貴陽周邊地區之後,水東宋氏自然遭到了官軍的報複。


    世襲水東土司還不滿三年的宋萬化,被大明官軍抓住之後,連個投降的機會都沒有,直接被就地斬首。


    貴州巡撫王三善本來想趁機滅了水東宋家的,結果恰逢水西安氏再度率軍十萬來攻貴陽,而王三善率軍兩萬出戰,連戰連勝,一路打過鴨池河,打進了水西安氏的地盤之中,一直打到畢節。


    然而,最後卻因為大軍過於深入群山密林,後方糧草供應不上而功敗垂成。


    撤退途中,官軍因為缺糧而士氣低迷,又連番遭遇居於深山老林之中的土司彝兵不斷圍追堵截而損失慘重,最終大量官軍士卒崩潰,而貴州巡撫王三善也因此死在了亂軍之中。


    這之後,朝廷為了穩定貴陽局勢和水東地區,就保留了水東宋家,沒有將他們改土歸流。


    但是宋萬化之子宋嗣殷率眾投降之後,也因為水東宋氏在貴陽的罪行,遲遲沒有得到朝廷的冊封。


    所有的這些情況,朱燮元都是清楚的。


    奢安之亂爆發的時候,朱燮元時任四川布政使,就是他臨時募兵守住了成都,然後等到朝廷官軍來源,擊敗了奢崇明,俘虜了其弟奢崇輝,將奢崇明、奢寅等人,趕迴了川東永寧山區(後世四川敘永周邊等地)。


    貴州巡撫王三善戰死之後,也是他接替了王三善,將水西安氏打迴了水西老巢,並與雲南、四川等地官軍配合,最終四麵包圍,攻陷了永寧宣撫司。


    打得奢崇明父子隻能逃入水西,依附自己的外甥水西宣慰使安位以及水西宣慰司同知安邦彥,而且最後與安邦彥被迫一同請降。


    若不是因為朱燮元的老母親正巧在這個時候病死,搞得朱燮元隻能迴家奔喪丁憂,那麽奢安之亂早就徹底平定了,根本不會再有後來的降而複叛。


    也正因為了解奢安之亂前後的來龍去脈,並且了解水東宋氏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所以,崇禎元年六月,朱燮元起複之後,以雲貴總督的身份重迴貴陽,瞄準的第一個目標,就是水東宋氏。


    如果說原本在天啟年間,朱燮元沒有皇帝的尚方劍,也就是說,沒有皇帝給予的全權之時,他還不敢不顧風評、放開手腳、大幹快上的話,那麽到了崇禎元年年底,一再接到皇帝密旨授權,讓他便宜行事的時候,他就再也沒有什麽可顧慮的了。


    明朝的貴州水東之地,也就是後世的貴陽周邊地區,是整個貴州的腹心之地,當時在地無三尺平的貴州,算得上是最好的地方了。


    這塊地方,正是平定水西安氏的大後方,若是不把這個地方首先理清蕩平,別說雲集貴陽周邊的平叛大軍糧餉沒有固定的來源,就單說水東宋氏這個不穩定因素的存在,就能讓大軍進軍水西的時候,時有後顧之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日月當空照中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哼哈大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哼哈大王並收藏日月當空照中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