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心裏知道曆史上就是朱燮元最終平定了奢安之亂,所以如今這位崇禎皇帝自從重新啟用朱燮元赴西南主持平定奢安之亂的大局以後,就對西南的戰事沒怎麽操過心。
對朱燮元這個人也是完全的信任與一再的放權。
畢竟貴陽到京師距離四千多裏,而且其中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程,都是崎嶇難行的山路,若是事事都向遠在京師的皇帝請示匯報之後才能執行,那麽什麽事情都不用幹了。
所以,早在朱燮元被起複為雲貴總督兼貴州巡撫的時候,崇禎皇帝就曾明發旨意,由其統帥川、滇、黔、桂以及湖廣等地都司衛所、營兵和狼土兵,坐鎮貴陽,專責鎮壓降而複叛的四川永寧土司安撫使奢崇明和貴州水西土司宣慰使安氏叛亂,全權負責處理雲貴川前線的一切軍務。
接下來的大半年內,隻要是朱燮元從貴陽發來的軍報、奏請,崇禎皇帝一律照準施行,並且特別下旨,準其對雲、貴、川、桂、湖廣文官武將土司首領不服調遣者先斬後奏,便宜行事。
這之後,朱燮元的行事,果然雷厲風行了許多。
崇禎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夜,朱燮元以水東宣慰司土司宋嗣殷未經朝廷批準,擅自繼任貴州水東宣慰司宣慰使一職為由,命令貴州總兵官許成名率軍九千,以絕對優勢兵力牛刀殺雞,突襲了位於貴陽城東北二十裏的烏當洪邊寨。
就在水東宋氏的老巢洪邊寨中,擒斬了水東宋嗣殷,並將雲集洪邊寨過年的水東宋氏男丁和十二馬頭首領盡數誅殺,就這樣,一舉將世襲貴州水東宣慰使的宋氏土司世家連根拔除。
事後,還將水東宋氏土司轄內的洪邊十二馬頭地區辟為開州(今貴州開陽),派貴州參政鄭朝棟帶參將劉養坤坐鎮開州,將洪邊宋氏及其轄內十二馬頭大小土司的金銀糧食,抄沒入官充作軍用,並將大片山林土地牛羊牲畜,分配給原本土司財產的仆從和奴隸們。
同時,也將貴陽以南原屬水東宣慰司的另外十二個長官司轄地,直接納入貴陽府治下,讓貴竹、龍裏、程番、韋番等十二部長官司的非宋氏世襲土官們,出兵助戰。
隻此一件事,就讓貴陽前線的平叛形勢一舉扭轉。
這件事情發生後,貴州巡按禦史王應熊隨即上書彈劾朱燮元,說他擅權妄為,如今奢安之亂未平而無故開釁,更在水東宣慰司改土歸流,貴州土司世官或將盡反矣。
崇禎二年二月末,王應熊的彈章送入大內,崇禎皇帝很快下旨褒獎朱燮元、許成名,錄許成名的兒子許盡忠為錦衣衛北鎮撫司百戶。
與此同時,將王應熊革職,勒令其迴鄉讀書,並命崇禎元年恩科進士內閣中書舍人王應華,帶著皇帝密旨前往貴州,接任王應熊貴州巡按禦史一職。
而且,還派出了天策衛副指揮使劉肇基,率領裝備精良的天策衛右掖精銳一千人,護送王應華前去傳旨上任,並留軍前效力。
王應熊這個人,是萬曆四十一年的進士,翰林出身,在曆史上一度官任崇禎朝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南明時期一度官任兵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屬於典型的那種內鬥內行、外鬥外行的官僚,唯一擅長的事情,就是搞黨爭搞窩裏鬥。
周延儒上台前,他與周延儒結黨想入閣,周延儒上台當上首輔後,沒管他,王應熊一怒之下又與溫體仁結黨,連番內鬥,將周延儒搬倒,然後溫體仁當上首輔,而王應熊也順利入閣。
但是入閣之後,王應熊又嫌溫體仁專權跋扈,很快就又糾集了一幫東林黨人,開始搞溫體仁,說溫體仁是閹黨餘孽,然後在朝政上各種杯葛和不配合,直到崇禎八年,因罪觸怒崇禎皇帝而罷官。
不過,此人除了喜歡結黨爭權奪利搞窩裏鬥以外,民族氣節上並沒有什麽汙點。
弘光朝廷覆滅,南都淪陷的時候,恰逢出外督師遵義,在大明土崩瓦解、諸多大臣降清的情況下,一路輾轉南下,沒有降清,永曆元年病死於貴州仁懷。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如今這位崇禎皇帝對這樣的人並沒有痛下狠手,而是給他留了一個體麵,讓他迴家讀書,留著將來以便用在需要他的地方去。
王應華與王應熊雖然隻有一字之差,但是兩人之間並無關聯。
王應熊是重慶巴縣人,而王應華則是廣東東莞人。
王應熊屬於那種渾身是刺、又臭又硬,愛挑是非的人,而王應華則是一個八麵玲瓏、世故圓滑、善於合作的人。
在如今雲貴總督兼貴州巡撫朱燮元的手下,需要的正是善於秉承上意、配合協作的人,而不是誰都不服、喜歡搞窩裏鬥的人。
再者說了,改土歸流是崇禎皇帝已經決意要做的事情,豈能允許剛開個頭就有人反對?
在大明的羈縻州土司管轄地區,搞改土歸流雖然會招致反對,甚至使奢崇明、安邦彥在雲貴川桂湖廣等地土司們中間贏得更多的支持,但是該搞還是得搞,而且不借著這個機會搞,以後還沒有合適的借口搞了呢。
事實上,置府設縣,改土歸流,一直都是大明朝廷的追求,隻要找到機會就會立刻實行。
而且,可以說沒有永樂年間的一次改土歸流,也就沒有貴州省的設立。
這一點,就與水東宋氏有關係了。
明太祖朱元璋驅逐蒙元建立大明王朝的時候,雲貴一帶早已是土司林立,明朝大軍一到,這些土司紛紛歸附。
因為當時逃到塞北的北元勢力依然強大,朱元璋就將征戰的重心放在了北方,在對待西南土司勢力的問題上,基本繼承了元朝的政策,不肯歸附的土司一律鏟平,而歸附的土司在接受了明朝的冊封之後,允許其繼續統治世襲領地。
領地麵積大人口多的土司地區,設立宣慰司,由土司首領出任宣慰使。
稍微小一點的,則設立宣撫司或者安撫司,照例由土司家族首領出任宣撫使或者安撫使。
在宣慰司和安撫司下麵,又設立了數不清的長官司、副長官司。
就這樣,大明建立之初,西南地區的土司家族,除了少數桀驁不馴的家族被鏟除掉之外,多數世襲數百年的少數民族土司家族,都得到了冊封,得以保存了下來。
而貴州這個地方,在明初的時候基本上是被四個龐大的土司家族所控製,分別是思州思南地區的田家,播州的楊家,水東的宋家,水西的安家。
這些土司世家,除了每年照例給朝廷上貢一些朱砂之類的土特產以外,在他們自己的轄區內擁有全權,幾乎相當於是一個獨立王國了。
當時朝廷的勢力深入不到貴州腹地,所以一開始除了設立貴州宣慰司之外,隻設都指揮使司,保證雲貴驛路暢通,並沒有在此設立承宣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基本上等於是將貴州的民政司法事務,全數交給了這些大土司們來治理了。
永樂十年,貴州四大土司之中勢力最強的思州田氏土司首領,趁著朝廷大軍征討安南的一次失利,然後在貴州東北部的思州思南地區發動叛亂,思州宣慰司和思南宣慰司都想趁機擴大自己的地盤。
結果,本來是一家人兩兄弟的思州和思南宣慰司,還沒等朝廷大軍開進,自己就先幹起來了。
早就想對這些土司動手了的永樂皇帝,一點也不客氣,馬上派出首任鎮遠侯顧成率領五萬大軍征討,將這個貴州的最大土司家族,統治思州和思南地區長達八百多年的田氏家族,一舉消滅。
思州田氏土司首領田宗鼎和思南田氏土司首領田琛,全都被弄到了大明京師明正典刑,然後斬首。
所謂的“思播田楊,兩廣岑黃”天下四大土司之首的思州田氏,也就從此煙消雲散。
到了永樂十一年年初,永樂皇帝乘勢廢除了思州宣慰司和思南宣慰司,在思州宣慰司原轄地設立了思州、黎平、新化、石阡四府,在思南宣慰司之地設立了思南、鎮遠、銅仁、烏羅四府。
與此同時,設立了貴州布政使司,並設八府流官,專門管理這八個府的土地百姓,貴州從此作為一個行省正式登上中國曆史的舞台。
而永樂皇帝在這次思州之亂中趁機做下的最狠的一件事,還不是將思州思南兩個宣慰司的田氏嫡脈男子全數殺掉,而是將貴州布政使司的衙門,處心積慮地設在了貴陽。
貴陽的位置,正處在貴州宣慰司的核心位置上,同時也是並領貴州宣慰司宣慰使的水東宋氏與水西安氏的中間位置。
這裏所謂的水東水西,說的是烏江上遊鴨池河以東和以西,鴨池河以東歸,如今貴陽的東麵、南麵和北麵都歸水東宋家,也就是鼎鼎大名的洪邊宋氏管轄。
而鴨池河的西麵,後世的安順、六盤水、黔西、畢節等廣大的崇山峻嶺地帶,就歸安邦彥所屬的水西安氏管轄了。
本來思州田氏作亂,大明朝出兵平滅田氏的時候,播州楊氏、水西安氏、水東宋氏都是出了兵出了力的,而且在燒殺搶掠思州思南地區,斬草除根田氏親族的時候,這三個大土司麾下的苗兵、土兵和彝兵,都是下了狠手,出了大力的。
如今不僅沒有得到思州思南的土地,反而被皇帝在貴陽這個對於播州、水西和水東宣慰司都很重要的戰略要地,插上了一顆釘子,使得三家都很不爽。
不過當時鎮遠顧成的大軍就在貴州,三家土司首領誰也不敢造次。
兼且被埋了一顆釘子吃了個暗虧的水東宋氏,又是三家勢力之中最弱的一個,所以隻能接受了永樂皇帝的決定。
但也正是因為這樣,埋下了後來播州楊氏、水西安氏和水東宋氏的叛亂種子。
對朱燮元這個人也是完全的信任與一再的放權。
畢竟貴陽到京師距離四千多裏,而且其中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程,都是崎嶇難行的山路,若是事事都向遠在京師的皇帝請示匯報之後才能執行,那麽什麽事情都不用幹了。
所以,早在朱燮元被起複為雲貴總督兼貴州巡撫的時候,崇禎皇帝就曾明發旨意,由其統帥川、滇、黔、桂以及湖廣等地都司衛所、營兵和狼土兵,坐鎮貴陽,專責鎮壓降而複叛的四川永寧土司安撫使奢崇明和貴州水西土司宣慰使安氏叛亂,全權負責處理雲貴川前線的一切軍務。
接下來的大半年內,隻要是朱燮元從貴陽發來的軍報、奏請,崇禎皇帝一律照準施行,並且特別下旨,準其對雲、貴、川、桂、湖廣文官武將土司首領不服調遣者先斬後奏,便宜行事。
這之後,朱燮元的行事,果然雷厲風行了許多。
崇禎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夜,朱燮元以水東宣慰司土司宋嗣殷未經朝廷批準,擅自繼任貴州水東宣慰司宣慰使一職為由,命令貴州總兵官許成名率軍九千,以絕對優勢兵力牛刀殺雞,突襲了位於貴陽城東北二十裏的烏當洪邊寨。
就在水東宋氏的老巢洪邊寨中,擒斬了水東宋嗣殷,並將雲集洪邊寨過年的水東宋氏男丁和十二馬頭首領盡數誅殺,就這樣,一舉將世襲貴州水東宣慰使的宋氏土司世家連根拔除。
事後,還將水東宋氏土司轄內的洪邊十二馬頭地區辟為開州(今貴州開陽),派貴州參政鄭朝棟帶參將劉養坤坐鎮開州,將洪邊宋氏及其轄內十二馬頭大小土司的金銀糧食,抄沒入官充作軍用,並將大片山林土地牛羊牲畜,分配給原本土司財產的仆從和奴隸們。
同時,也將貴陽以南原屬水東宣慰司的另外十二個長官司轄地,直接納入貴陽府治下,讓貴竹、龍裏、程番、韋番等十二部長官司的非宋氏世襲土官們,出兵助戰。
隻此一件事,就讓貴陽前線的平叛形勢一舉扭轉。
這件事情發生後,貴州巡按禦史王應熊隨即上書彈劾朱燮元,說他擅權妄為,如今奢安之亂未平而無故開釁,更在水東宣慰司改土歸流,貴州土司世官或將盡反矣。
崇禎二年二月末,王應熊的彈章送入大內,崇禎皇帝很快下旨褒獎朱燮元、許成名,錄許成名的兒子許盡忠為錦衣衛北鎮撫司百戶。
與此同時,將王應熊革職,勒令其迴鄉讀書,並命崇禎元年恩科進士內閣中書舍人王應華,帶著皇帝密旨前往貴州,接任王應熊貴州巡按禦史一職。
而且,還派出了天策衛副指揮使劉肇基,率領裝備精良的天策衛右掖精銳一千人,護送王應華前去傳旨上任,並留軍前效力。
王應熊這個人,是萬曆四十一年的進士,翰林出身,在曆史上一度官任崇禎朝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南明時期一度官任兵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屬於典型的那種內鬥內行、外鬥外行的官僚,唯一擅長的事情,就是搞黨爭搞窩裏鬥。
周延儒上台前,他與周延儒結黨想入閣,周延儒上台當上首輔後,沒管他,王應熊一怒之下又與溫體仁結黨,連番內鬥,將周延儒搬倒,然後溫體仁當上首輔,而王應熊也順利入閣。
但是入閣之後,王應熊又嫌溫體仁專權跋扈,很快就又糾集了一幫東林黨人,開始搞溫體仁,說溫體仁是閹黨餘孽,然後在朝政上各種杯葛和不配合,直到崇禎八年,因罪觸怒崇禎皇帝而罷官。
不過,此人除了喜歡結黨爭權奪利搞窩裏鬥以外,民族氣節上並沒有什麽汙點。
弘光朝廷覆滅,南都淪陷的時候,恰逢出外督師遵義,在大明土崩瓦解、諸多大臣降清的情況下,一路輾轉南下,沒有降清,永曆元年病死於貴州仁懷。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如今這位崇禎皇帝對這樣的人並沒有痛下狠手,而是給他留了一個體麵,讓他迴家讀書,留著將來以便用在需要他的地方去。
王應華與王應熊雖然隻有一字之差,但是兩人之間並無關聯。
王應熊是重慶巴縣人,而王應華則是廣東東莞人。
王應熊屬於那種渾身是刺、又臭又硬,愛挑是非的人,而王應華則是一個八麵玲瓏、世故圓滑、善於合作的人。
在如今雲貴總督兼貴州巡撫朱燮元的手下,需要的正是善於秉承上意、配合協作的人,而不是誰都不服、喜歡搞窩裏鬥的人。
再者說了,改土歸流是崇禎皇帝已經決意要做的事情,豈能允許剛開個頭就有人反對?
在大明的羈縻州土司管轄地區,搞改土歸流雖然會招致反對,甚至使奢崇明、安邦彥在雲貴川桂湖廣等地土司們中間贏得更多的支持,但是該搞還是得搞,而且不借著這個機會搞,以後還沒有合適的借口搞了呢。
事實上,置府設縣,改土歸流,一直都是大明朝廷的追求,隻要找到機會就會立刻實行。
而且,可以說沒有永樂年間的一次改土歸流,也就沒有貴州省的設立。
這一點,就與水東宋氏有關係了。
明太祖朱元璋驅逐蒙元建立大明王朝的時候,雲貴一帶早已是土司林立,明朝大軍一到,這些土司紛紛歸附。
因為當時逃到塞北的北元勢力依然強大,朱元璋就將征戰的重心放在了北方,在對待西南土司勢力的問題上,基本繼承了元朝的政策,不肯歸附的土司一律鏟平,而歸附的土司在接受了明朝的冊封之後,允許其繼續統治世襲領地。
領地麵積大人口多的土司地區,設立宣慰司,由土司首領出任宣慰使。
稍微小一點的,則設立宣撫司或者安撫司,照例由土司家族首領出任宣撫使或者安撫使。
在宣慰司和安撫司下麵,又設立了數不清的長官司、副長官司。
就這樣,大明建立之初,西南地區的土司家族,除了少數桀驁不馴的家族被鏟除掉之外,多數世襲數百年的少數民族土司家族,都得到了冊封,得以保存了下來。
而貴州這個地方,在明初的時候基本上是被四個龐大的土司家族所控製,分別是思州思南地區的田家,播州的楊家,水東的宋家,水西的安家。
這些土司世家,除了每年照例給朝廷上貢一些朱砂之類的土特產以外,在他們自己的轄區內擁有全權,幾乎相當於是一個獨立王國了。
當時朝廷的勢力深入不到貴州腹地,所以一開始除了設立貴州宣慰司之外,隻設都指揮使司,保證雲貴驛路暢通,並沒有在此設立承宣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基本上等於是將貴州的民政司法事務,全數交給了這些大土司們來治理了。
永樂十年,貴州四大土司之中勢力最強的思州田氏土司首領,趁著朝廷大軍征討安南的一次失利,然後在貴州東北部的思州思南地區發動叛亂,思州宣慰司和思南宣慰司都想趁機擴大自己的地盤。
結果,本來是一家人兩兄弟的思州和思南宣慰司,還沒等朝廷大軍開進,自己就先幹起來了。
早就想對這些土司動手了的永樂皇帝,一點也不客氣,馬上派出首任鎮遠侯顧成率領五萬大軍征討,將這個貴州的最大土司家族,統治思州和思南地區長達八百多年的田氏家族,一舉消滅。
思州田氏土司首領田宗鼎和思南田氏土司首領田琛,全都被弄到了大明京師明正典刑,然後斬首。
所謂的“思播田楊,兩廣岑黃”天下四大土司之首的思州田氏,也就從此煙消雲散。
到了永樂十一年年初,永樂皇帝乘勢廢除了思州宣慰司和思南宣慰司,在思州宣慰司原轄地設立了思州、黎平、新化、石阡四府,在思南宣慰司之地設立了思南、鎮遠、銅仁、烏羅四府。
與此同時,設立了貴州布政使司,並設八府流官,專門管理這八個府的土地百姓,貴州從此作為一個行省正式登上中國曆史的舞台。
而永樂皇帝在這次思州之亂中趁機做下的最狠的一件事,還不是將思州思南兩個宣慰司的田氏嫡脈男子全數殺掉,而是將貴州布政使司的衙門,處心積慮地設在了貴陽。
貴陽的位置,正處在貴州宣慰司的核心位置上,同時也是並領貴州宣慰司宣慰使的水東宋氏與水西安氏的中間位置。
這裏所謂的水東水西,說的是烏江上遊鴨池河以東和以西,鴨池河以東歸,如今貴陽的東麵、南麵和北麵都歸水東宋家,也就是鼎鼎大名的洪邊宋氏管轄。
而鴨池河的西麵,後世的安順、六盤水、黔西、畢節等廣大的崇山峻嶺地帶,就歸安邦彥所屬的水西安氏管轄了。
本來思州田氏作亂,大明朝出兵平滅田氏的時候,播州楊氏、水西安氏、水東宋氏都是出了兵出了力的,而且在燒殺搶掠思州思南地區,斬草除根田氏親族的時候,這三個大土司麾下的苗兵、土兵和彝兵,都是下了狠手,出了大力的。
如今不僅沒有得到思州思南的土地,反而被皇帝在貴陽這個對於播州、水西和水東宣慰司都很重要的戰略要地,插上了一顆釘子,使得三家都很不爽。
不過當時鎮遠顧成的大軍就在貴州,三家土司首領誰也不敢造次。
兼且被埋了一顆釘子吃了個暗虧的水東宋氏,又是三家勢力之中最弱的一個,所以隻能接受了永樂皇帝的決定。
但也正是因為這樣,埋下了後來播州楊氏、水西安氏和水東宋氏的叛亂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