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遠雖然懂得蒙語,但是隔著數十步元,也是什麽都聽不清。
然而大帳外麵點著的火盆,在他們的仔細觀察之下,卻也讓他們看到了一些不同。
青格爾泰站在帳外,同時站在帳外的還有另外兩個身披棉甲的的漢子,其中一個還頭戴尖盔。
王振遠輕聲對另外兩人說道:“青格爾泰身邊的兩個人,絕不是喀喇沁人,喀喇沁沒有這樣的盔甲裝束。”
陳國威小聲說道:“那兩人看起來倒像是建虜的人,難道建虜也派人來了喀喇沁?”
此話一出,三人彼此看看,都是滿麵驚容。胡一魁細聲說道:“若不是建虜的人,那就很可能是科爾沁或者敖漢部的人。總之都是我大明的敵人。若是讓他們知道我們也在這裏,陳大人與我等恐怕兇多吉少。”
王振遠不僅是個弓馬嫻熟的武進士,而且還是個走南闖北的豪商,聞聽此言,深覺有理,於是當機立斷,讓胡一魁、陳國威繼續留在這個隱蔽處監視,自己迴去向陳仁錫稟報。
一路上王振遠仗著會說蒙語的優勢,穿過了通往自家營地的一道道巡哨。
一迴到曹文詔的帳中,就把發現的情況說了。
陳仁錫、曹文詔一聽,都是大吃一驚,隨之兩人對視一眼,彼此都知道了對方的心思。
自從漢朝以後,麵對當年班超出使西域時遇到的情況,炎黃子孫都知道應該做些什麽。
曹文詔迅速叫來跟隨自己的弟弟都司曹文耀、自己的侄子把總曹變蛟,以及另外一個把總應時盛,幾個人分派完畢,出帳招唿部屬上馬。
烏力吉帶領的那些監視曹文詔所部的牧奴,自然早就已經被處理掉了。
陳仁錫、王振遠和曹文詔帶領著六百騎兵迅速出營,先是一路往南,然後掉頭往東,接著轉而北上,饒了一圈,半個時辰之後,終於又迴到了最初剛到喀喇沁台吉駐地的那道小山丘上,遠遠地能夠看到布爾哈圖議事大帳之中燈火通明。
陳仁錫心說,很好,宴會還沒有結束。陳仁錫很有自知之明,雖然喜談兵事,但卻知道自己沒有一丁點的作戰經驗,於是很幹脆地把突襲布爾哈圖大帳的指揮權,交給了擅長騎兵突擊作戰的曹文詔。
曹文詔也沒客氣,很快招來曹文耀、曹變蛟和應時盛,三言五語就把戰術布置妥當,曹文耀率領百騎作為後備隊,然後帶領剩餘五百騎,沉聲吼出一個“走”字,一夾馬腹,率先起步,往下衝去。
王振遠也是一馬當先,與曹文詔一樣,手持大槍、身穿明光鎧,疾馳而下。
在曹文耀的護衛下,留在原地的陳仁錫心裏陡然緊張萬分,一顆心簡直要從嗓子裏蹦出來一樣,腦袋裏一片空白,隻是愣愣地看著疾馳而去的曹文詔、曹變蛟、應時盛和王振遠,及其身後緊緊跟隨的鐵騎洪流。
陳仁錫之所以緊張萬分,固然是這個事情的成敗實在是關係重大,一旦突襲失利,即便他們這些人能夠逃出生天,他們的使命也算是徹底失敗了,喀喇沁部接下來肯定要倒向科爾沁人及其背後的後金。他們出使喀喇沁之前的所有擔心都會變成現實,這是陳仁錫所不願看到的。
當然了,陳仁錫之所以擔心失敗,純粹是因為他對曹文詔等人的不了解。如果他像當今的崇禎皇帝一樣了解這幾個人的話,他就不會擔心失敗了。
曹文詔絕對是明末武將之中的戰神級人物,最擅長的作戰就是騎兵突擊,常常帶著千把人的騎兵,就敢對著數萬人的流寇衝鋒陷陣,而且總是以少勝多。
曆史上的崇禎皇帝,其實在明朝的皇帝裏麵,已經算是識人善任了。大同軍戶出身的曹文詔,少年從軍,即赴遼東作戰,十幾年一路積功升至遊擊。
崇禎二年冬,後金入侵,曹文詔跟著袁崇煥、祖大壽、何可綱,一路疾馳入關救援京師,當時還是個遊擊的曹文詔,此戰過後,立下功勞,隨即被提升為參將,四個月後又立功,被提拔為延綏鎮副總兵,之後不到一年,又因功被提拔為臨洮鎮總兵。麵對曹文詔的人生際遇,你能說崇禎皇帝有眼無珠、昏庸無能?
至於曹變蛟,那更不用說了,也是明末曆史上的一員虎將。曹變蛟是曹文詔的親侄子,曹文詔戰死之後,扛起了曹文詔的旗幟,繼續率領軍隊與流寇作戰,多次以少勝多打敗李自成。直到崇禎十五年春,跟隨洪承疇在鬆山抗擊清軍,當時很多總兵官因為並不看好鬆山戰役的前景,在即將開戰的最後關頭,紛紛臨陣脫逃,包括吳三桂都在逃跑的行列,而曹變蛟是當時唯一明知不敵仍要堅決抵抗的明軍總兵。
最後鬆山淪陷,曹變蛟及其弟弟曹鼎蛟,與洪承疇同時被俘,最後連督師洪承疇都降了,比曹變蛟兄弟不知道大牌多少倍的祖大壽也降了,然而曹變蛟兄弟卻依然寧死不降,最後被殺害於鬆山戰役之後。
至於應時盛也是一員虎將,隻是他的經曆更不為人所知。應時盛跟著曹文詔南征北戰,直到曹文詔在山西總兵的任上戰死之後,一些部眾被流落山西,被當時的山西巡撫蔡懋德所收攏,而應時盛就是其中之一。
崇禎十七年春,應時盛跟著蔡懋德,在太原頑強抵抗李自成大軍的進攻,最後太原城破,作為蔡懋德中軍參將的應時盛,沒有像太原守將們那樣爭相投降李自成,而是在蔡懋德懸梁自盡以後,感到大明大勢已去,從容歸家,殺掉妻子兒女,然後迴到蔡懋德懸梁自盡處上吊自殺,為之殉節。
這就是剛剛帶領五百騎兵衝下去的三員虎將。有這三員虎將,何愁突襲不勝呢?
就在陳仁錫緊張的有點發懵的時候,曹文詔等人已經衝下山丘,衝進了喀喇沁台吉的營地,侍立在布爾哈圖大帳門外的青格爾泰聽到一陣馬蹄聲由遠而近,心中不明所以,當看到不遠處正疾馳而來的數百騎之後,大驚失色,剛要張嘴大唿,腦後卻突然被重重一擊,隨之倒在地上,昏死過去。
另外兩個身穿棉甲的漢子,還沒搞明白到底怎麽迴事,就分別被一刀一劍先後捅死。刀是繡春刀,用刀捅死他們的人,自然是胡一魁。而那把劍,則是陳國威。
這兩人原本藏身在幾十步外一個幹草垛的下麵,王振遠走後,兩人雖然蒙語不太靈光,但還是想著更接近大帳一點,多探聽一些情況,正當兩人趁著夜暗,在泥地上爬著前行,距離大帳越來越近的時候,高度警覺的他們,突然聽見遠處傳來的馬蹄聲,迴頭看見遠處一馬當先疾馳而來的曹文詔、王振遠等人,兩人再不猶豫,一跳而起,迅速朝大帳入口處奔去。
而此時大帳門口的守衛,都被遠處疾馳而來的騎兵驚呆了,根本沒有注意到這兩人的迅速靠近,結果青格爾泰剛要開口示警,就被胡一魁暴起一拳擊中後腦,一聲未發,就失去了知覺。
此時的大帳外圍,雖有衛兵,但畢竟已是夜深,吃了酒肉,都有點反應遲鈍,而另外兩個比較警醒的棉甲將校,剛要出聲,也隨即遭到胡一魁、陳國威的襲擊,一個是錦衣衛世家出身的百戶,一個是大明朝的武進士,自然是一擊一個準。
然而大帳外麵點著的火盆,在他們的仔細觀察之下,卻也讓他們看到了一些不同。
青格爾泰站在帳外,同時站在帳外的還有另外兩個身披棉甲的的漢子,其中一個還頭戴尖盔。
王振遠輕聲對另外兩人說道:“青格爾泰身邊的兩個人,絕不是喀喇沁人,喀喇沁沒有這樣的盔甲裝束。”
陳國威小聲說道:“那兩人看起來倒像是建虜的人,難道建虜也派人來了喀喇沁?”
此話一出,三人彼此看看,都是滿麵驚容。胡一魁細聲說道:“若不是建虜的人,那就很可能是科爾沁或者敖漢部的人。總之都是我大明的敵人。若是讓他們知道我們也在這裏,陳大人與我等恐怕兇多吉少。”
王振遠不僅是個弓馬嫻熟的武進士,而且還是個走南闖北的豪商,聞聽此言,深覺有理,於是當機立斷,讓胡一魁、陳國威繼續留在這個隱蔽處監視,自己迴去向陳仁錫稟報。
一路上王振遠仗著會說蒙語的優勢,穿過了通往自家營地的一道道巡哨。
一迴到曹文詔的帳中,就把發現的情況說了。
陳仁錫、曹文詔一聽,都是大吃一驚,隨之兩人對視一眼,彼此都知道了對方的心思。
自從漢朝以後,麵對當年班超出使西域時遇到的情況,炎黃子孫都知道應該做些什麽。
曹文詔迅速叫來跟隨自己的弟弟都司曹文耀、自己的侄子把總曹變蛟,以及另外一個把總應時盛,幾個人分派完畢,出帳招唿部屬上馬。
烏力吉帶領的那些監視曹文詔所部的牧奴,自然早就已經被處理掉了。
陳仁錫、王振遠和曹文詔帶領著六百騎兵迅速出營,先是一路往南,然後掉頭往東,接著轉而北上,饒了一圈,半個時辰之後,終於又迴到了最初剛到喀喇沁台吉駐地的那道小山丘上,遠遠地能夠看到布爾哈圖議事大帳之中燈火通明。
陳仁錫心說,很好,宴會還沒有結束。陳仁錫很有自知之明,雖然喜談兵事,但卻知道自己沒有一丁點的作戰經驗,於是很幹脆地把突襲布爾哈圖大帳的指揮權,交給了擅長騎兵突擊作戰的曹文詔。
曹文詔也沒客氣,很快招來曹文耀、曹變蛟和應時盛,三言五語就把戰術布置妥當,曹文耀率領百騎作為後備隊,然後帶領剩餘五百騎,沉聲吼出一個“走”字,一夾馬腹,率先起步,往下衝去。
王振遠也是一馬當先,與曹文詔一樣,手持大槍、身穿明光鎧,疾馳而下。
在曹文耀的護衛下,留在原地的陳仁錫心裏陡然緊張萬分,一顆心簡直要從嗓子裏蹦出來一樣,腦袋裏一片空白,隻是愣愣地看著疾馳而去的曹文詔、曹變蛟、應時盛和王振遠,及其身後緊緊跟隨的鐵騎洪流。
陳仁錫之所以緊張萬分,固然是這個事情的成敗實在是關係重大,一旦突襲失利,即便他們這些人能夠逃出生天,他們的使命也算是徹底失敗了,喀喇沁部接下來肯定要倒向科爾沁人及其背後的後金。他們出使喀喇沁之前的所有擔心都會變成現實,這是陳仁錫所不願看到的。
當然了,陳仁錫之所以擔心失敗,純粹是因為他對曹文詔等人的不了解。如果他像當今的崇禎皇帝一樣了解這幾個人的話,他就不會擔心失敗了。
曹文詔絕對是明末武將之中的戰神級人物,最擅長的作戰就是騎兵突擊,常常帶著千把人的騎兵,就敢對著數萬人的流寇衝鋒陷陣,而且總是以少勝多。
曆史上的崇禎皇帝,其實在明朝的皇帝裏麵,已經算是識人善任了。大同軍戶出身的曹文詔,少年從軍,即赴遼東作戰,十幾年一路積功升至遊擊。
崇禎二年冬,後金入侵,曹文詔跟著袁崇煥、祖大壽、何可綱,一路疾馳入關救援京師,當時還是個遊擊的曹文詔,此戰過後,立下功勞,隨即被提升為參將,四個月後又立功,被提拔為延綏鎮副總兵,之後不到一年,又因功被提拔為臨洮鎮總兵。麵對曹文詔的人生際遇,你能說崇禎皇帝有眼無珠、昏庸無能?
至於曹變蛟,那更不用說了,也是明末曆史上的一員虎將。曹變蛟是曹文詔的親侄子,曹文詔戰死之後,扛起了曹文詔的旗幟,繼續率領軍隊與流寇作戰,多次以少勝多打敗李自成。直到崇禎十五年春,跟隨洪承疇在鬆山抗擊清軍,當時很多總兵官因為並不看好鬆山戰役的前景,在即將開戰的最後關頭,紛紛臨陣脫逃,包括吳三桂都在逃跑的行列,而曹變蛟是當時唯一明知不敵仍要堅決抵抗的明軍總兵。
最後鬆山淪陷,曹變蛟及其弟弟曹鼎蛟,與洪承疇同時被俘,最後連督師洪承疇都降了,比曹變蛟兄弟不知道大牌多少倍的祖大壽也降了,然而曹變蛟兄弟卻依然寧死不降,最後被殺害於鬆山戰役之後。
至於應時盛也是一員虎將,隻是他的經曆更不為人所知。應時盛跟著曹文詔南征北戰,直到曹文詔在山西總兵的任上戰死之後,一些部眾被流落山西,被當時的山西巡撫蔡懋德所收攏,而應時盛就是其中之一。
崇禎十七年春,應時盛跟著蔡懋德,在太原頑強抵抗李自成大軍的進攻,最後太原城破,作為蔡懋德中軍參將的應時盛,沒有像太原守將們那樣爭相投降李自成,而是在蔡懋德懸梁自盡以後,感到大明大勢已去,從容歸家,殺掉妻子兒女,然後迴到蔡懋德懸梁自盡處上吊自殺,為之殉節。
這就是剛剛帶領五百騎兵衝下去的三員虎將。有這三員虎將,何愁突襲不勝呢?
就在陳仁錫緊張的有點發懵的時候,曹文詔等人已經衝下山丘,衝進了喀喇沁台吉的營地,侍立在布爾哈圖大帳門外的青格爾泰聽到一陣馬蹄聲由遠而近,心中不明所以,當看到不遠處正疾馳而來的數百騎之後,大驚失色,剛要張嘴大唿,腦後卻突然被重重一擊,隨之倒在地上,昏死過去。
另外兩個身穿棉甲的漢子,還沒搞明白到底怎麽迴事,就分別被一刀一劍先後捅死。刀是繡春刀,用刀捅死他們的人,自然是胡一魁。而那把劍,則是陳國威。
這兩人原本藏身在幾十步外一個幹草垛的下麵,王振遠走後,兩人雖然蒙語不太靈光,但還是想著更接近大帳一點,多探聽一些情況,正當兩人趁著夜暗,在泥地上爬著前行,距離大帳越來越近的時候,高度警覺的他們,突然聽見遠處傳來的馬蹄聲,迴頭看見遠處一馬當先疾馳而來的曹文詔、王振遠等人,兩人再不猶豫,一跳而起,迅速朝大帳入口處奔去。
而此時大帳門口的守衛,都被遠處疾馳而來的騎兵驚呆了,根本沒有注意到這兩人的迅速靠近,結果青格爾泰剛要開口示警,就被胡一魁暴起一拳擊中後腦,一聲未發,就失去了知覺。
此時的大帳外圍,雖有衛兵,但畢竟已是夜深,吃了酒肉,都有點反應遲鈍,而另外兩個比較警醒的棉甲將校,剛要出聲,也隨即遭到胡一魁、陳國威的襲擊,一個是錦衣衛世家出身的百戶,一個是大明朝的武進士,自然是一擊一個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