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道德綁架
大唐:躺平的我,被李二偷聽心聲 作者:海的浪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193章道德綁架
這李承乾,就是這樣喜歡另辟蹊徑,想他們所不能想。
而李二肯定是相信李承乾的。
他也的確是想知道這個辦法究竟是什麽。
李承乾或許是因為緊張,或者是心緒過於集中,倒是卻隻想著自己的辦法究竟能不能管用,卻沒有明確的想著那個辦法。
以至於李二也不得而知。
“太子既然想到了辦法,那就說出來讓大家都聽聽吧。”
雖然李二的確是相信李承乾肯定不會信口開河的,卻也隻是順著程咬金的話說,沒有過多的替李承乾解釋。
反正等李承乾的答案出來,這些人自然就知道了李承乾的聰明才智。
李承乾本來不想這個時候說的。
他又不是真的不說了,他都打算告訴李恪了。
但是事實卻不如他的意啊!
既然他們都開口問了,那肯定是由不得他再說自己不知道的了。
畢竟他們會問出口,說出那樣的話,那就說明,這些人應該都聽到了他說的話了。
那他還有什麽好狡辯的呢?
“是。兒臣是想著,孫思邈是一代名醫,既是醫者,自當有慈悲之心,有濟世救人的悲憫。”
“如今襄州大難,若是父皇說明情況,鼓勵天下間懸壺濟世的醫者前往襄州,想必若是真的心懷天下的名醫,自然不願看著百姓受苦而自己偏安一隅。”
“其實民間也不止有孫思邈這一位有本事的醫者。其他人或許沒有那樣的聲名,或許醫術不敵孫思邈,但卻未必沒有自己的長處。”
“若是有醫者為了襄州的百姓,願意前往,說不定,咱們也能夠所一份希望。”
這就是李承乾的想法。
他覺得,孫思邈雖然不喜歡功名利祿,也不喜歡被束縛。
但是卻是一位實力與品德並存的名醫。
為醫者,大多數都是有一顆善良的心的。
醫者,乃是治病救命的。
自然心懷光明。
而且,通過這樣的方式,也許,不僅僅是孫思邈有可能會願意親自到襄州。
還有可能會有其他對於疫病有一定了解或研究的人,也願意出一份力,前往襄州。
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裏。
他們也不能真的全部指望禦醫來想出治療疫病的辦法。
就算是孫思邈,也不過一個人。
人多力量大。
群策群力,才更加的有效率,也更有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李二點點頭。
的確,孫思邈的確不是個見死不救的人。
遇到了傷病之人,他若是有能力,肯定會盡力去救治的。
若是知道了襄州的情況,或許都不用朝廷做什麽鼓勵,他自己就會趕去襄州了。
而且也不能全指望孫思邈一人。
孫思邈醫術的確是一絕,但卻未必真的什麽都能治。
別人或許整體上醫術比不過孫思邈,但卻未必沒有專精的人才,就在某一方麵能夠勝過孫思邈的。
這樣的話,廣撒網就有一定的必要性了。
說不定,就有哪一位對於疫病十分有研究,能夠想到解決辦法呢?
長孫無忌也跟著點點頭:“這的確是個辦法。想來那些醫者,都該有一顆濟世救民之心。如今襄州遭遇疫情,正是需要他們救萬民於水火的時候。”
“更何況,有禦醫帶頭前往。隻要咱們下令,所有前往襄州幫忙的醫者,都能夠得到朝廷軍隊的保護,都能夠有優待,想來那些醫者也願意為百姓出一份力。”
長孫無忌這話,就有點利用這一點,道德綁架的意思了。
不過這也的確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在如今的大唐,名聲應該可以說是很重要的了。
既然擔了盛名,那肯定要對百姓對國家有一定的貢獻。
那些所謂的名醫,有了那樣的名聲,自然要有一定的作為的。
房玄齡和杜如晦對視一眼,而後便先後開口附和。
“對啊!這的確是個好辦法。想來孫思邈那樣的名醫,若是能去襄州自然會趕過去的。就算是為了百姓,他也應該會去的。”
“正是這個道理!”
程咬金一見他們幾個竟是這樣的反應,就算不太懂這個辦法好在哪裏,現在看到這樣的場景,也明白了。
難道這個太子,竟然真的有幾分本事?
能夠想出一個辦法,還真不是胡謅的,還讓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這些人尖子,都主動稱讚!
看來是他看人的眼光不行,有些片麵了。
這太子還真的是有點東西的啊!
程咬金也是個爽快性子,既然自己錯了,那他也不會硬扛著,就是不認。
錯了就是錯了!
過了這一次,他不就知道了太子的厲害了嗎?
“太子殿下聰慧,臣佩服!之前是臣有眼不識泰山了!還望太子不要怪我啊!”
李承乾是有些想怪他揭破了自己,而不是怪他看低自己。
別人看低他那才好!
他就怕別人太看得起他了!
若不是程咬金之前揭破,他可能也不會非得當著眾人的麵說出自己的想法。
他不願意這麽直接說出來。
一是因為這個辦法的確是有用的,他不願意這功勞放在自己的身上,給李恪才是最合適的。
二則是因為,他就是擔心這些人聽了這個辦法之後,換了一種方式來逼迫孫思邈,甚至是天下間有良心有名聲的醫者。
那就是道德綁架。
這些人這麽聰明,隻要聽了自己的想法,自然就能夠開闊思路,聯想到這裏。
他是想著以鼓勵的方式,不要逼迫,讓孫思邈自己選擇。
孫思邈若是放不下襄州的那些百姓,自己願意的話,肯定是能夠去到襄州。
若是他不願意,那自然就可以繼續隱匿江湖。
他是用退一步的方式,讓孫思邈自由選擇。
而不是要憑借著這一點,逼迫孫思邈就範。
但是當著程咬金的麵,他總不可能真的就說,他記恨著呢吧?
無奈之下,李承乾隻得應下:“怎麽會?盧國公何錯之有呢?盧國公也不過是不了解我罷了。這原也算不得什麽的。”
李承乾咬著牙還是笑著表示不在意。
程咬金見李承乾的確不像是勉強的樣子,也就放心了。
這李承乾,就是這樣喜歡另辟蹊徑,想他們所不能想。
而李二肯定是相信李承乾的。
他也的確是想知道這個辦法究竟是什麽。
李承乾或許是因為緊張,或者是心緒過於集中,倒是卻隻想著自己的辦法究竟能不能管用,卻沒有明確的想著那個辦法。
以至於李二也不得而知。
“太子既然想到了辦法,那就說出來讓大家都聽聽吧。”
雖然李二的確是相信李承乾肯定不會信口開河的,卻也隻是順著程咬金的話說,沒有過多的替李承乾解釋。
反正等李承乾的答案出來,這些人自然就知道了李承乾的聰明才智。
李承乾本來不想這個時候說的。
他又不是真的不說了,他都打算告訴李恪了。
但是事實卻不如他的意啊!
既然他們都開口問了,那肯定是由不得他再說自己不知道的了。
畢竟他們會問出口,說出那樣的話,那就說明,這些人應該都聽到了他說的話了。
那他還有什麽好狡辯的呢?
“是。兒臣是想著,孫思邈是一代名醫,既是醫者,自當有慈悲之心,有濟世救人的悲憫。”
“如今襄州大難,若是父皇說明情況,鼓勵天下間懸壺濟世的醫者前往襄州,想必若是真的心懷天下的名醫,自然不願看著百姓受苦而自己偏安一隅。”
“其實民間也不止有孫思邈這一位有本事的醫者。其他人或許沒有那樣的聲名,或許醫術不敵孫思邈,但卻未必沒有自己的長處。”
“若是有醫者為了襄州的百姓,願意前往,說不定,咱們也能夠所一份希望。”
這就是李承乾的想法。
他覺得,孫思邈雖然不喜歡功名利祿,也不喜歡被束縛。
但是卻是一位實力與品德並存的名醫。
為醫者,大多數都是有一顆善良的心的。
醫者,乃是治病救命的。
自然心懷光明。
而且,通過這樣的方式,也許,不僅僅是孫思邈有可能會願意親自到襄州。
還有可能會有其他對於疫病有一定了解或研究的人,也願意出一份力,前往襄州。
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裏。
他們也不能真的全部指望禦醫來想出治療疫病的辦法。
就算是孫思邈,也不過一個人。
人多力量大。
群策群力,才更加的有效率,也更有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李二點點頭。
的確,孫思邈的確不是個見死不救的人。
遇到了傷病之人,他若是有能力,肯定會盡力去救治的。
若是知道了襄州的情況,或許都不用朝廷做什麽鼓勵,他自己就會趕去襄州了。
而且也不能全指望孫思邈一人。
孫思邈醫術的確是一絕,但卻未必真的什麽都能治。
別人或許整體上醫術比不過孫思邈,但卻未必沒有專精的人才,就在某一方麵能夠勝過孫思邈的。
這樣的話,廣撒網就有一定的必要性了。
說不定,就有哪一位對於疫病十分有研究,能夠想到解決辦法呢?
長孫無忌也跟著點點頭:“這的確是個辦法。想來那些醫者,都該有一顆濟世救民之心。如今襄州遭遇疫情,正是需要他們救萬民於水火的時候。”
“更何況,有禦醫帶頭前往。隻要咱們下令,所有前往襄州幫忙的醫者,都能夠得到朝廷軍隊的保護,都能夠有優待,想來那些醫者也願意為百姓出一份力。”
長孫無忌這話,就有點利用這一點,道德綁架的意思了。
不過這也的確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在如今的大唐,名聲應該可以說是很重要的了。
既然擔了盛名,那肯定要對百姓對國家有一定的貢獻。
那些所謂的名醫,有了那樣的名聲,自然要有一定的作為的。
房玄齡和杜如晦對視一眼,而後便先後開口附和。
“對啊!這的確是個好辦法。想來孫思邈那樣的名醫,若是能去襄州自然會趕過去的。就算是為了百姓,他也應該會去的。”
“正是這個道理!”
程咬金一見他們幾個竟是這樣的反應,就算不太懂這個辦法好在哪裏,現在看到這樣的場景,也明白了。
難道這個太子,竟然真的有幾分本事?
能夠想出一個辦法,還真不是胡謅的,還讓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這些人尖子,都主動稱讚!
看來是他看人的眼光不行,有些片麵了。
這太子還真的是有點東西的啊!
程咬金也是個爽快性子,既然自己錯了,那他也不會硬扛著,就是不認。
錯了就是錯了!
過了這一次,他不就知道了太子的厲害了嗎?
“太子殿下聰慧,臣佩服!之前是臣有眼不識泰山了!還望太子不要怪我啊!”
李承乾是有些想怪他揭破了自己,而不是怪他看低自己。
別人看低他那才好!
他就怕別人太看得起他了!
若不是程咬金之前揭破,他可能也不會非得當著眾人的麵說出自己的想法。
他不願意這麽直接說出來。
一是因為這個辦法的確是有用的,他不願意這功勞放在自己的身上,給李恪才是最合適的。
二則是因為,他就是擔心這些人聽了這個辦法之後,換了一種方式來逼迫孫思邈,甚至是天下間有良心有名聲的醫者。
那就是道德綁架。
這些人這麽聰明,隻要聽了自己的想法,自然就能夠開闊思路,聯想到這裏。
他是想著以鼓勵的方式,不要逼迫,讓孫思邈自己選擇。
孫思邈若是放不下襄州的那些百姓,自己願意的話,肯定是能夠去到襄州。
若是他不願意,那自然就可以繼續隱匿江湖。
他是用退一步的方式,讓孫思邈自由選擇。
而不是要憑借著這一點,逼迫孫思邈就範。
但是當著程咬金的麵,他總不可能真的就說,他記恨著呢吧?
無奈之下,李承乾隻得應下:“怎麽會?盧國公何錯之有呢?盧國公也不過是不了解我罷了。這原也算不得什麽的。”
李承乾咬著牙還是笑著表示不在意。
程咬金見李承乾的確不像是勉強的樣子,也就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