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節
論如何刷負秦始皇的好感度 作者:遺忘li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明夷不明白他葫蘆裏裝的什麽藥,隻好實話實說道“說完了。”
有十幾秒時間嬴政沒有說話,望著姬明夷不知在思考什麽。
嬴政漆黑的目光一片幽深,望著姬明夷說道“自從商君變法以來,我大秦絕不會有無功封爵之事,若是僅僅因為侍奉太後就受封爵位,朝堂上下都會群起而攻之,根本無法服眾,嫪毐受封長信侯,是因為他在長安君造反的叛亂中立下戰功。”
明夷沒想到還有這麽一茬背後故事,頓了頓,微笑說道“原來如此,是我太無知……”
“這是天下皆知之事,你為何不知曉?”嬴政毫不猶豫的打斷道。
明夷忍不住伸手摸了摸自己的鼻梁,繼續微笑著說道“我孤陋寡聞。”
“孤陋寡聞?你連朕有一年擺駕在梁山行宮,從山上看見李斯車馬眾多,從而心生不悅都知道。”嬴政淡然的說道。
明夷“……”司馬遷誤我。
“你很奇怪,對朕前世之事有時知曉分明,哪怕隻是一些瑣碎之事,有些事情卻根本不知,雖然這些事情天下皆知。”嬴政說著緊皺眉頭開始思考。
究竟是什麽樣的事情,才會導致這種情況發生?
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姬明夷絕對了解他大概的生平。
明夷聽的忍不住扶起了額頭,擔心他再猜下去,連忙將話題拉迴最初。
“陛下今日為何要這樣做?”明夷問道。
也許是獨自一人將所有事情積累在心裏太過孤單,嬴政居然迴答了。
“你可知李信二十萬大軍攻打楚國,然後被項燕打敗之事。”嬴政低聲說道。
“知曉。”明夷說道。
滅掉韓國趙國魏國以後,秦王打算一鼓作氣滅掉楚國,然後就開始問自家的兩個大將——王翦、李信一道送分(送命)題。
問題:“滅掉楚國需要多少大軍?”
李信:“最多也隻需要二十萬人。”
王翦:“至少也需要六十萬人。”
聽了這個迴答,秦王瞬間就覺得還是李信將軍年輕果敢,而王翦已經老了,膽量不如當年,不堪重用。
於是秦王派李信攻打楚國,而“已經老了”的王翦則因為秦王沒有采納自家意見,怒炒上司魷魚,迴頻陽老家過清閑日子去了。
然後當時是楚國名將的項羽他祖宗項燕出手,將李信的二十萬大軍攆到雞飛狗跳、殺到落荒而逃。
二十萬大軍大半沒有迴來,成為了秦王登基以後少有的巨大敗仗。
消息傳到鹹陽,擁有臉皮厚這個巨大優點的嬴政大為憤怒,為了給秦國楚國的前線戰場收拾局麵,果斷放下麵子,親自乘車跑到頻陽向王翦真誠道歉,邀請他重新出任秦國軍隊的ceo,並且許諾了種種升職加薪的優厚條件,這才讓王翦在“已經老了”的退休情況下重新出山,帶了六十萬大軍滅掉楚國。
綜上所述,李信帶領大軍攻打楚國,這是一場讓秦王麵子裏子全都丟掉的戰役。
談論根本未曾發生、而且也將來未必會發生、可又確確實實發生過的事情感覺實在很奇妙。
一時間他們都感覺有些奇妙。
明夷抱拳在嘴邊輕輕咳嗽一聲,問道“陛下提起,難道這中間有什麽隱情不成?”
“有。”嬴政冷聲說道“昌平君、昌文君和朕後宮那些楚女與楚國暗通款曲,將軍情泄露給楚國項燕。”
食他秦國之祿、享他秦國之爵,卻在關鍵時刻狠狠的捅了秦國一刀。
平日裏享受秦國好處的時候不提,滅楚的時候才假惺惺的想起自己是楚國人,拿著這個理由幹忘恩負義之事,簡直不要臉!
嬴政生平極其厭惡背叛,此事一出,除了公子扶蘇等人是因為自己子嗣而沒有波及,所有還在秦國朝堂上的楚國人都被革職的革職、斬首的斬首。
嬴政還下令史官再不準記載這些楚國人。
明夷瞬間理解其中含義,“所以陛下拒絕華陽太後的楚國女子,是要提早防範了。”
第63章
秋末冬初之時,胡人退兵,蒙驁自上郡邊關迴到鹹陽城。
有這個全力支持秦王的死忠粉迴來,這間接引爆了嬴政與呂不韋之間那岌岌可危的平衡,在蒙氏家族的武力支持下,嬴政終於在朝堂上開始動手。
在一連貶斥調動或者是直接剝奪了數個平日裏親近呂不韋的大臣之後,呂不韋終於坐不住了,開始在鹹陽殿的大朝會上當眾說秦王未曾行冠禮,不得親政。
鹹陽殿上的王座上,一身玄黑色華服的秦王緩緩從座上站起來,向下走過一節節雕饕餮紋的黃銅台階,然後站到了呂不韋麵前。
“寡人為秦王,若不親政處理國家大事,朝堂之事當如何決斷?”嬴政問道。
呂不韋躬身一拜,聲音堅定的說道“臣原本不敢妄言,但是先王駕崩之時,曾親口下令臣與蒙驁、王齮、麃公等諸位將軍共管國事。”
嬴政麵上不動聲色,隻有在看向呂不韋時,漆黑的眼底露出三分難以看懂的情緒,依稀是譏誚。
“那依仲父所見,寡人未曾加冠之前,是不應當再處理秦國國政了?”嬴政平靜問道。
“臣絕無此意,隻是陛下年幼,不似先王能妥善處理朝中政務,不若先從旁學習,幾年之後對朝中政務熟稔於心,再親政也不遲。”呂不韋說道。
周圍幾個平日裏就是呂不韋提拔出的大臣,互相對望幾眼以後,紛紛出列附合丞相的話。
而不讚同此事的人見秦王的主要支持者蒙驁沒有出言反對,也紛紛在旁觀察情況,沒有擅自開口反駁呂不韋,免得丞相心中記恨。
因此一眼望過去,滿朝盡是支持呂不韋的人。
嬴政不愛多話,隻是將開口讚同的人官職姓名記在心裏,然後便負手在身後,等待他們一個個的說完。
數息之後,見沒有大臣在出列,嬴政才緩緩開口道“蒙驁、王齮、麃公等人皆是武將,不通政務,若依仲父所言,豈非秦國國政盡托於丞相之手,若是如此,這秦國究竟是寡人的,還是仲父的!”
不管呂不韋心中是不是這樣想的,至少麵上他不敢表露出來。
這誅心之言一出,呂不韋立馬扣頭在地,“咚咚咚”有力的叩首數下之後,才重新抬頭仰望少年秦王,嘶啞著聲音說道“臣絕無此意啊!”
“陛下恕老臣直言,您生長於趙國,不知秦國之事,年幼就繼承秦王之位,難免不知於如何處理秦國國政……”呂不韋痛心疾首的說道“……臣微賤商人,有幸受到先王賞識和重用,才以微末之身位居秦國高位,心中無一日不感激涕零,隻想竭力報答先王恩德,死也無憾,無時無刻不將先王囑托記在心間,生怕有什麽差池,到了黃泉之後無顏麵對先王!”
“您繼承王位不久,就任由心意而貶斥朝中三公九卿,如此行徑,幾乎與當年太甲無異,如此下去,恐怕秦國朝堂中人心惶惶,無人再盡心做事……”說到一半,見秦王依舊眉目冷漠毫不動容,呂不韋咬了咬牙,在自己大腿上狠狠掐了一把,眼含淚水的向天起誓道“……陛下若是擔心老臣行三家分晉、田氏代齊之事,等到陛下幾年後將政務熟稔於心,不會再有此荒唐行為,老臣自裁便是,如此也算對得起先王重用了!”
這話說的實在太過漂亮,三言兩語就將派係鬥爭說成是秦王因為年幼而所做的肆意妄為之舉,將自己比喻成了伊尹、薑子牙那樣的賢相。
特別是任由心意貶斥朝中重臣那句,三公九卿誰希望自己的榮華爵位隻限於別人任意的一念之間。
如果是正常的、還沒有大權在握的皇帝,看見權臣這麽說,哪怕是心裏再怎麽恨,表麵上也就咬咬牙忍了,為了拉迴人心,同樣演戲的趕緊把人扶起來,表達一番是自己誤會丞相忠心的話來找個台階下。
然而頭鐵的嬴政從不服軟,也從來不在意別人看法目光。
少年秦王任由呂不韋跪在地上,轉身幾步走迴王座,一手支撐著下頜說道“寡人處理政務,自當依照秦國曆年法規而來,那幾個被貶斥的大臣,也是因為他們犯罪以後依律處理罷了,怎麽稱得上隨心所欲,仲父小題大做了。若是有朝一日寡人做出烽火戲諸侯之流的事情,仲父再來跪地叩首的進諫也不遲。”
殿下跪地的呂不韋沒想到秦王這麽不給麵子,頓時進也不是退也不是,半響才自己一個人默默站起來,重新走迴臣子的隊列。
“不過仲父所言也有幾分道理……”嬴政略微思考一下,便甩袖子一揮,傲然下了決斷,“……既然未曾行冠禮就不便處理國政,那將冠禮提前便是,傳令,寡人不日前往雍地加封冠禮。”
呂不韋“……”
三公九卿“……”
半響,負責掌管宗廟禮儀的奉常才弱弱的出言勸解道“陛下,有道是二十而冠,始學禮,提前加冠恐怕不妥。”
嬴政聽得滿臉冷漠。
提前加冠不妥,難道延後就妥當了?他上輩子可是被整整拖了兩年,一直到二十二歲時才加冠親政,甚至還經曆了一場叛亂。
“豈不聞諸侯十二而冠也,既然周文王十二歲而冠,成王十五歲而冠,如此算來,寡人也已經到了年紀。”嬴政平靜說道。
奉常“……”
奉常想說那根本不是正統的禮法,然而剛一抬頭就剛好對上了少年秦王平靜而深邃的目光,心頭一跳,把所有的話又全都咽了下去。
消息傳到時,明夷聽著一陣無語。
“陛下是對……晚了兩年舉行冠禮多在意?這次非要提前舉行冠禮。”明夷挑眉說道。
“吃你的飧食便是。”嬴政說道“你為何總是要來吃寡人的膳食?”
明夷手中的著幾乎微不可查覺得在半空中停頓一下。
“唔……”明夷慢慢笑著說道“……太宰給陛下準備的膳食自然比我那裏好,自然要來吃。”
嬴政開始低頭看鄭國呈上來的河渠開鑿進程。
明夷突然用手中的著敲了敲一個青銅食器,說道“說起來,陛下可知道如今鹹陽庶民中是如何評價陛下的?”
自幼在死對頭的趙國長大,迴國剛剛繼承王位後,就立刻殺了一大堆大臣,還大量征發民夫去開鑿河渠,再加上某些有心人的特意造謠,這個年輕秦王的名聲已經達到了一個相當爛的地步。
鹹陽中的庶民們和低級小吏,甚至很多大臣普遍認為這個秦王年紀不大卻事兒挺多,政務上也沒什麽建樹,傲慢自負不聽臣子勸,還格外喜歡任性妄為,實在不如曆代秦王多矣。
嬴政不知道,但是能猜得到。
“不過區區虛名,有何可在意?”嬴政嗤笑一聲說道。
上輩子這輩子,嬴政從來都沒有將平民百姓和那些虛名放在眼裏。
“不過陛下再去雍地舉行冠禮,就不怕一切重演,又發生叛亂兵變。”明夷笑問道。
“嫪毐還在趙姬宮中。”嬴政不以為意的說道。
那個上輩子權傾秦國、甚至可以與呂不韋分庭抗禮的長信侯嫪毐現在還頂著一個宦官的名頭,待在趙姬宮裏努力討好著一國太後。
這消息不僅傳入了明夷的耳朵裏,也迅速的傳入到了後宮的其他大佬裏,比如華陽太後和趙姬太後,甚至隱形人一樣的夏太後都有所耳聞。
趙姬太後為此憂心忡忡。
畢竟當初就是呂不韋扶持嬴政上位的,如今她兒子還沒有掌握大權,就這麽對呂不韋,萬一兩個人的爭執間接影響到秦王和她的地位怎麽辦?
趙姬很想當麵去勸一勸嬴政,不過被他懟了那麽多次,也不想再自討冷臉了,而是在嫪毐的提議下采取迂迴戰術。
趙姬邀請明夷來她宮中做客。
宦官將人帶到以後,趙姬居高臨下端詳這個迷住了她兒子、甚至讓秦王拒絕了華陽太後提出的娶楚國公主和納楚女入後宮的少女,不明白嬴政究竟看上了她哪裏。
身邊侍奉的嫪毐輕輕咳嗽一聲,趙姬迴過神來,命明夷坐下,開始要她去勸和秦王一二,不要再去雍地加封冠禮,暫時和呂丞相服個軟,否則再這樣作對下去,對秦王沒好處。
嬴政怎麽可能聽得進別人意見!
如果聽得進,將來也不會把反對他的公子扶蘇直接打發到河套修長城了。
明夷絲毫不想參與到這件事情裏麵去,隻好開口道“陛下都已經當著滿朝三公九卿說出此言,如果再收迴豈不是威信全無,況且不過提前加封冠禮罷了,陛下心中素來有決斷,太後不如放寬心。”
明夷自認已經說得足夠婉轉了,但這還是惹毛了趙姬太後。
趙姬本就看明夷不怎麽順眼,此時聽她連勸說一下都沒有就直接拒絕,頓時心頭一怒。
嬴政是她子嗣又是秦王,這樣正麵反抗她也就罷了,眼前這少女又算什麽,也敢如此忤逆她大秦太後!
有十幾秒時間嬴政沒有說話,望著姬明夷不知在思考什麽。
嬴政漆黑的目光一片幽深,望著姬明夷說道“自從商君變法以來,我大秦絕不會有無功封爵之事,若是僅僅因為侍奉太後就受封爵位,朝堂上下都會群起而攻之,根本無法服眾,嫪毐受封長信侯,是因為他在長安君造反的叛亂中立下戰功。”
明夷沒想到還有這麽一茬背後故事,頓了頓,微笑說道“原來如此,是我太無知……”
“這是天下皆知之事,你為何不知曉?”嬴政毫不猶豫的打斷道。
明夷忍不住伸手摸了摸自己的鼻梁,繼續微笑著說道“我孤陋寡聞。”
“孤陋寡聞?你連朕有一年擺駕在梁山行宮,從山上看見李斯車馬眾多,從而心生不悅都知道。”嬴政淡然的說道。
明夷“……”司馬遷誤我。
“你很奇怪,對朕前世之事有時知曉分明,哪怕隻是一些瑣碎之事,有些事情卻根本不知,雖然這些事情天下皆知。”嬴政說著緊皺眉頭開始思考。
究竟是什麽樣的事情,才會導致這種情況發生?
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姬明夷絕對了解他大概的生平。
明夷聽的忍不住扶起了額頭,擔心他再猜下去,連忙將話題拉迴最初。
“陛下今日為何要這樣做?”明夷問道。
也許是獨自一人將所有事情積累在心裏太過孤單,嬴政居然迴答了。
“你可知李信二十萬大軍攻打楚國,然後被項燕打敗之事。”嬴政低聲說道。
“知曉。”明夷說道。
滅掉韓國趙國魏國以後,秦王打算一鼓作氣滅掉楚國,然後就開始問自家的兩個大將——王翦、李信一道送分(送命)題。
問題:“滅掉楚國需要多少大軍?”
李信:“最多也隻需要二十萬人。”
王翦:“至少也需要六十萬人。”
聽了這個迴答,秦王瞬間就覺得還是李信將軍年輕果敢,而王翦已經老了,膽量不如當年,不堪重用。
於是秦王派李信攻打楚國,而“已經老了”的王翦則因為秦王沒有采納自家意見,怒炒上司魷魚,迴頻陽老家過清閑日子去了。
然後當時是楚國名將的項羽他祖宗項燕出手,將李信的二十萬大軍攆到雞飛狗跳、殺到落荒而逃。
二十萬大軍大半沒有迴來,成為了秦王登基以後少有的巨大敗仗。
消息傳到鹹陽,擁有臉皮厚這個巨大優點的嬴政大為憤怒,為了給秦國楚國的前線戰場收拾局麵,果斷放下麵子,親自乘車跑到頻陽向王翦真誠道歉,邀請他重新出任秦國軍隊的ceo,並且許諾了種種升職加薪的優厚條件,這才讓王翦在“已經老了”的退休情況下重新出山,帶了六十萬大軍滅掉楚國。
綜上所述,李信帶領大軍攻打楚國,這是一場讓秦王麵子裏子全都丟掉的戰役。
談論根本未曾發生、而且也將來未必會發生、可又確確實實發生過的事情感覺實在很奇妙。
一時間他們都感覺有些奇妙。
明夷抱拳在嘴邊輕輕咳嗽一聲,問道“陛下提起,難道這中間有什麽隱情不成?”
“有。”嬴政冷聲說道“昌平君、昌文君和朕後宮那些楚女與楚國暗通款曲,將軍情泄露給楚國項燕。”
食他秦國之祿、享他秦國之爵,卻在關鍵時刻狠狠的捅了秦國一刀。
平日裏享受秦國好處的時候不提,滅楚的時候才假惺惺的想起自己是楚國人,拿著這個理由幹忘恩負義之事,簡直不要臉!
嬴政生平極其厭惡背叛,此事一出,除了公子扶蘇等人是因為自己子嗣而沒有波及,所有還在秦國朝堂上的楚國人都被革職的革職、斬首的斬首。
嬴政還下令史官再不準記載這些楚國人。
明夷瞬間理解其中含義,“所以陛下拒絕華陽太後的楚國女子,是要提早防範了。”
第63章
秋末冬初之時,胡人退兵,蒙驁自上郡邊關迴到鹹陽城。
有這個全力支持秦王的死忠粉迴來,這間接引爆了嬴政與呂不韋之間那岌岌可危的平衡,在蒙氏家族的武力支持下,嬴政終於在朝堂上開始動手。
在一連貶斥調動或者是直接剝奪了數個平日裏親近呂不韋的大臣之後,呂不韋終於坐不住了,開始在鹹陽殿的大朝會上當眾說秦王未曾行冠禮,不得親政。
鹹陽殿上的王座上,一身玄黑色華服的秦王緩緩從座上站起來,向下走過一節節雕饕餮紋的黃銅台階,然後站到了呂不韋麵前。
“寡人為秦王,若不親政處理國家大事,朝堂之事當如何決斷?”嬴政問道。
呂不韋躬身一拜,聲音堅定的說道“臣原本不敢妄言,但是先王駕崩之時,曾親口下令臣與蒙驁、王齮、麃公等諸位將軍共管國事。”
嬴政麵上不動聲色,隻有在看向呂不韋時,漆黑的眼底露出三分難以看懂的情緒,依稀是譏誚。
“那依仲父所見,寡人未曾加冠之前,是不應當再處理秦國國政了?”嬴政平靜問道。
“臣絕無此意,隻是陛下年幼,不似先王能妥善處理朝中政務,不若先從旁學習,幾年之後對朝中政務熟稔於心,再親政也不遲。”呂不韋說道。
周圍幾個平日裏就是呂不韋提拔出的大臣,互相對望幾眼以後,紛紛出列附合丞相的話。
而不讚同此事的人見秦王的主要支持者蒙驁沒有出言反對,也紛紛在旁觀察情況,沒有擅自開口反駁呂不韋,免得丞相心中記恨。
因此一眼望過去,滿朝盡是支持呂不韋的人。
嬴政不愛多話,隻是將開口讚同的人官職姓名記在心裏,然後便負手在身後,等待他們一個個的說完。
數息之後,見沒有大臣在出列,嬴政才緩緩開口道“蒙驁、王齮、麃公等人皆是武將,不通政務,若依仲父所言,豈非秦國國政盡托於丞相之手,若是如此,這秦國究竟是寡人的,還是仲父的!”
不管呂不韋心中是不是這樣想的,至少麵上他不敢表露出來。
這誅心之言一出,呂不韋立馬扣頭在地,“咚咚咚”有力的叩首數下之後,才重新抬頭仰望少年秦王,嘶啞著聲音說道“臣絕無此意啊!”
“陛下恕老臣直言,您生長於趙國,不知秦國之事,年幼就繼承秦王之位,難免不知於如何處理秦國國政……”呂不韋痛心疾首的說道“……臣微賤商人,有幸受到先王賞識和重用,才以微末之身位居秦國高位,心中無一日不感激涕零,隻想竭力報答先王恩德,死也無憾,無時無刻不將先王囑托記在心間,生怕有什麽差池,到了黃泉之後無顏麵對先王!”
“您繼承王位不久,就任由心意而貶斥朝中三公九卿,如此行徑,幾乎與當年太甲無異,如此下去,恐怕秦國朝堂中人心惶惶,無人再盡心做事……”說到一半,見秦王依舊眉目冷漠毫不動容,呂不韋咬了咬牙,在自己大腿上狠狠掐了一把,眼含淚水的向天起誓道“……陛下若是擔心老臣行三家分晉、田氏代齊之事,等到陛下幾年後將政務熟稔於心,不會再有此荒唐行為,老臣自裁便是,如此也算對得起先王重用了!”
這話說的實在太過漂亮,三言兩語就將派係鬥爭說成是秦王因為年幼而所做的肆意妄為之舉,將自己比喻成了伊尹、薑子牙那樣的賢相。
特別是任由心意貶斥朝中重臣那句,三公九卿誰希望自己的榮華爵位隻限於別人任意的一念之間。
如果是正常的、還沒有大權在握的皇帝,看見權臣這麽說,哪怕是心裏再怎麽恨,表麵上也就咬咬牙忍了,為了拉迴人心,同樣演戲的趕緊把人扶起來,表達一番是自己誤會丞相忠心的話來找個台階下。
然而頭鐵的嬴政從不服軟,也從來不在意別人看法目光。
少年秦王任由呂不韋跪在地上,轉身幾步走迴王座,一手支撐著下頜說道“寡人處理政務,自當依照秦國曆年法規而來,那幾個被貶斥的大臣,也是因為他們犯罪以後依律處理罷了,怎麽稱得上隨心所欲,仲父小題大做了。若是有朝一日寡人做出烽火戲諸侯之流的事情,仲父再來跪地叩首的進諫也不遲。”
殿下跪地的呂不韋沒想到秦王這麽不給麵子,頓時進也不是退也不是,半響才自己一個人默默站起來,重新走迴臣子的隊列。
“不過仲父所言也有幾分道理……”嬴政略微思考一下,便甩袖子一揮,傲然下了決斷,“……既然未曾行冠禮就不便處理國政,那將冠禮提前便是,傳令,寡人不日前往雍地加封冠禮。”
呂不韋“……”
三公九卿“……”
半響,負責掌管宗廟禮儀的奉常才弱弱的出言勸解道“陛下,有道是二十而冠,始學禮,提前加冠恐怕不妥。”
嬴政聽得滿臉冷漠。
提前加冠不妥,難道延後就妥當了?他上輩子可是被整整拖了兩年,一直到二十二歲時才加冠親政,甚至還經曆了一場叛亂。
“豈不聞諸侯十二而冠也,既然周文王十二歲而冠,成王十五歲而冠,如此算來,寡人也已經到了年紀。”嬴政平靜說道。
奉常“……”
奉常想說那根本不是正統的禮法,然而剛一抬頭就剛好對上了少年秦王平靜而深邃的目光,心頭一跳,把所有的話又全都咽了下去。
消息傳到時,明夷聽著一陣無語。
“陛下是對……晚了兩年舉行冠禮多在意?這次非要提前舉行冠禮。”明夷挑眉說道。
“吃你的飧食便是。”嬴政說道“你為何總是要來吃寡人的膳食?”
明夷手中的著幾乎微不可查覺得在半空中停頓一下。
“唔……”明夷慢慢笑著說道“……太宰給陛下準備的膳食自然比我那裏好,自然要來吃。”
嬴政開始低頭看鄭國呈上來的河渠開鑿進程。
明夷突然用手中的著敲了敲一個青銅食器,說道“說起來,陛下可知道如今鹹陽庶民中是如何評價陛下的?”
自幼在死對頭的趙國長大,迴國剛剛繼承王位後,就立刻殺了一大堆大臣,還大量征發民夫去開鑿河渠,再加上某些有心人的特意造謠,這個年輕秦王的名聲已經達到了一個相當爛的地步。
鹹陽中的庶民們和低級小吏,甚至很多大臣普遍認為這個秦王年紀不大卻事兒挺多,政務上也沒什麽建樹,傲慢自負不聽臣子勸,還格外喜歡任性妄為,實在不如曆代秦王多矣。
嬴政不知道,但是能猜得到。
“不過區區虛名,有何可在意?”嬴政嗤笑一聲說道。
上輩子這輩子,嬴政從來都沒有將平民百姓和那些虛名放在眼裏。
“不過陛下再去雍地舉行冠禮,就不怕一切重演,又發生叛亂兵變。”明夷笑問道。
“嫪毐還在趙姬宮中。”嬴政不以為意的說道。
那個上輩子權傾秦國、甚至可以與呂不韋分庭抗禮的長信侯嫪毐現在還頂著一個宦官的名頭,待在趙姬宮裏努力討好著一國太後。
這消息不僅傳入了明夷的耳朵裏,也迅速的傳入到了後宮的其他大佬裏,比如華陽太後和趙姬太後,甚至隱形人一樣的夏太後都有所耳聞。
趙姬太後為此憂心忡忡。
畢竟當初就是呂不韋扶持嬴政上位的,如今她兒子還沒有掌握大權,就這麽對呂不韋,萬一兩個人的爭執間接影響到秦王和她的地位怎麽辦?
趙姬很想當麵去勸一勸嬴政,不過被他懟了那麽多次,也不想再自討冷臉了,而是在嫪毐的提議下采取迂迴戰術。
趙姬邀請明夷來她宮中做客。
宦官將人帶到以後,趙姬居高臨下端詳這個迷住了她兒子、甚至讓秦王拒絕了華陽太後提出的娶楚國公主和納楚女入後宮的少女,不明白嬴政究竟看上了她哪裏。
身邊侍奉的嫪毐輕輕咳嗽一聲,趙姬迴過神來,命明夷坐下,開始要她去勸和秦王一二,不要再去雍地加封冠禮,暫時和呂丞相服個軟,否則再這樣作對下去,對秦王沒好處。
嬴政怎麽可能聽得進別人意見!
如果聽得進,將來也不會把反對他的公子扶蘇直接打發到河套修長城了。
明夷絲毫不想參與到這件事情裏麵去,隻好開口道“陛下都已經當著滿朝三公九卿說出此言,如果再收迴豈不是威信全無,況且不過提前加封冠禮罷了,陛下心中素來有決斷,太後不如放寬心。”
明夷自認已經說得足夠婉轉了,但這還是惹毛了趙姬太後。
趙姬本就看明夷不怎麽順眼,此時聽她連勸說一下都沒有就直接拒絕,頓時心頭一怒。
嬴政是她子嗣又是秦王,這樣正麵反抗她也就罷了,眼前這少女又算什麽,也敢如此忤逆她大秦太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