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的戰事進展十分順利,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裏就徹底臣服了西羌。
畢竟,經過扶蘇改革之後的大秦,國力強大到無法想象,遠非昔日可比。
現在大秦打西羌,就是爸爸打兒子,妥妥的降維打擊。
作為扶蘇唯一一次禦駕親征,朝中百官免不得將這次對西羌的大勝歸功於扶蘇。
但其實,扶蘇還真沒幹啥事。
不但扶蘇沒幹啥事,就是隨駕的大臣們也沒幹啥事。
這次平滅西羌的大功臣有兩個:李由和周勃。
李由負責這次戰爭的後勤,是一項十分艱巨的挑戰。
這裏與大秦內地道路不同,路途遙遠,且地理環境存在著諸多的不確定性,但李由十分出色的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填飽了十萬大軍的肚子。
事後,扶蘇正式任命李由擔任大秦的廷尉,這也是他的父親李斯當年擔任過的職位。
李氏一族,在在經曆了依附胡亥作亂的低估之後,終於重新得到了扶蘇的重任。
其中緣由,除了李由能力出眾且忠心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李由的夫人是扶蘇的妹妹。
扶蘇這個人,對待兄弟十分刻薄,經常借事發飆,剝奪經過六國複辟戰爭之後所剩無幾的兄弟們的權力和爵位。
但是,他對於自己這些妹妹都還不錯,對於妹夫們十分器重。
第二個功臣,也是這次最大的功臣,就是河西校尉周勃。
他本就是這一帶最高的軍事長官,這次前往西羌的軍士多是他的部下,再加上扶蘇刻意的栽培,他順利成章的成為了這次軍事行動的先鋒官。
在扶蘇還沒有到來之前,他就已經得到了扶蘇的授意,令他將兵十萬人擊平西羌。
是的,這十萬兵馬中一半是大秦的軍隊,一半是各部族助戰的軍隊,有三萬的鮮卑兵,一萬的匈奴兵和一萬的烏桓兵。
這也是扶蘇的最新創造,本質上就是以夷製夷。
當然,明麵上不能這麽說,扶蘇要假惺惺的說:“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
扶蘇也因此被稱為“天可汗”。
鮮卑是這些部族中和大秦走的最近的,對於大秦十分忠心,是真心認可大秦統治的。
他們的秦化最積極,可能幾十年後,就再也分不清鮮卑人和秦人的區別了吧。
這就是扶蘇一直追求的目標。
鮮卑公主慕容夫人為扶蘇誕下皇子之後,雙方的關係更加緊密。
這次大秦攻西羌,鮮卑人表現的最積極,慕容夫人的弟弟慕容傑親自率領三萬騎兵前來助戰,作戰十分勇猛。
周勃帶領著這支五五開的聯合軍,在高原之上縱橫捭闔,取湟中,奪西海、鹽池左右,俘虜了三萬多人,斬殺了酋豪四十八人,於是諸羌皆服。
之後,大秦按照之前的套路,在西羌之地設立驛站,派兵駐守,遷徙百姓,實行屯墾。
扶蘇在西羌之地分置郡縣,設立了七郡四十九縣,仍以原來的酋長們為郡守、縣令。
同時,實行分而治之的策略,暗中分化他們。
當然,少不了要設置一位護羌校尉,持節統領西羌。
大部分人都以為這份差事迴落到周勃頭上,結果扶蘇卻任命了慕容傑擔任護羌校尉。
這也是大秦任命的第一位異族校尉,扶蘇這次真的是把以夷製夷發揮到了極致。
慕容傑的姐姐,就是扶蘇的慕容夫人,這次作戰出力不少,也該得到封賞。
此後,大批的慕容鮮卑人遷入河湟穀地,成為了這裏的主要部族之一。
慕容傑此後,他的三個兒子慕容吐、慕容穀和慕容渾繼續為扶蘇鎮守在此,維護了大秦在西羌諸郡的統治秩序,很長時間都沒有發生過叛亂。
經此一戰,高原上最強大的西羌臣服大秦,其他小的部族也紛紛效仿,投靠大秦。
很短的時間裏,大秦就將這片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高原收入囊中,拓地五千裏,納口四十萬。
之後,扶蘇更是這這裏最高的一座山命名為秦峰。
大秦最高峰的秦峰,同時也是世界最高峰。
秦二世二十二年,扶蘇巡視西南,親自來到了秦峰,舉行了他繼位以來的第一次封禪大典。
封者,祭天也;禪者,祭地也。
古之帝王,多行封禪之事,以表示對於天地的尊崇。
比如始皇帝,就先後在嶧山、泰山、梁父山等山舉行了封禪儀式,並留下了石刻詔書,彰顯後世。
但是,像扶蘇這樣,直接封禪天下最高峰的帝王,還沒從來沒有過。
沒穿越之前的扶蘇,就曾經登上過這座山峰,那時候它還叫做珠穆朗瑪峰。
現在,曆盡千辛萬苦,扶蘇才又來到這裏。
看著身邊被高原反應折磨的不成樣子的大臣們,扶蘇哭笑不得。
在他穿越前生活的那個年代,爬珠穆朗瑪峰已經成為了一門生意,隻要你能付得起錢,是條狗都能給你帶上去。
以現在的裝備條件,扶蘇可不敢爬上山上去作死。
能夠安然的來到這裏,就已經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了。
此生應該就此一次了吧。
他在秦峰腳下舉行了封禮,象征性的爬了幾步,在山上舉行了禪禮,就這樣十分兒戲的完成了第一次封禪大典。
他在山腳下留下了“禦封天下第一峰,山高三千七百丈”的刻石時候,就離開了這裏,繼續他的巡視之路。
大秦一尺大約相當於後世的23厘米,十尺為一丈,這座秦峰目前的高度,應當遠不止三千七百丈。
至於扶蘇為什麽寫山高三千七百丈,其中或許有著什麽緣由吧。
在科學的數據沒有出現之前,三千七百丈一直被當做秦峰的高度而廣為流傳。
後世無數富貴閑人,循著扶蘇的腳步,來到這裏,仰望著這座天下第一峰,瞻仰著扶蘇留下的筆記,心情無比激動。
若無扶蘇帝,豈有如今的宇宙第一強國的大秦!
他們深深懷念扶蘇皇帝生活的那個年代,懷念那個為大秦開拓萬世基業的盛世。
畢竟,經過扶蘇改革之後的大秦,國力強大到無法想象,遠非昔日可比。
現在大秦打西羌,就是爸爸打兒子,妥妥的降維打擊。
作為扶蘇唯一一次禦駕親征,朝中百官免不得將這次對西羌的大勝歸功於扶蘇。
但其實,扶蘇還真沒幹啥事。
不但扶蘇沒幹啥事,就是隨駕的大臣們也沒幹啥事。
這次平滅西羌的大功臣有兩個:李由和周勃。
李由負責這次戰爭的後勤,是一項十分艱巨的挑戰。
這裏與大秦內地道路不同,路途遙遠,且地理環境存在著諸多的不確定性,但李由十分出色的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填飽了十萬大軍的肚子。
事後,扶蘇正式任命李由擔任大秦的廷尉,這也是他的父親李斯當年擔任過的職位。
李氏一族,在在經曆了依附胡亥作亂的低估之後,終於重新得到了扶蘇的重任。
其中緣由,除了李由能力出眾且忠心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李由的夫人是扶蘇的妹妹。
扶蘇這個人,對待兄弟十分刻薄,經常借事發飆,剝奪經過六國複辟戰爭之後所剩無幾的兄弟們的權力和爵位。
但是,他對於自己這些妹妹都還不錯,對於妹夫們十分器重。
第二個功臣,也是這次最大的功臣,就是河西校尉周勃。
他本就是這一帶最高的軍事長官,這次前往西羌的軍士多是他的部下,再加上扶蘇刻意的栽培,他順利成章的成為了這次軍事行動的先鋒官。
在扶蘇還沒有到來之前,他就已經得到了扶蘇的授意,令他將兵十萬人擊平西羌。
是的,這十萬兵馬中一半是大秦的軍隊,一半是各部族助戰的軍隊,有三萬的鮮卑兵,一萬的匈奴兵和一萬的烏桓兵。
這也是扶蘇的最新創造,本質上就是以夷製夷。
當然,明麵上不能這麽說,扶蘇要假惺惺的說:“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
扶蘇也因此被稱為“天可汗”。
鮮卑是這些部族中和大秦走的最近的,對於大秦十分忠心,是真心認可大秦統治的。
他們的秦化最積極,可能幾十年後,就再也分不清鮮卑人和秦人的區別了吧。
這就是扶蘇一直追求的目標。
鮮卑公主慕容夫人為扶蘇誕下皇子之後,雙方的關係更加緊密。
這次大秦攻西羌,鮮卑人表現的最積極,慕容夫人的弟弟慕容傑親自率領三萬騎兵前來助戰,作戰十分勇猛。
周勃帶領著這支五五開的聯合軍,在高原之上縱橫捭闔,取湟中,奪西海、鹽池左右,俘虜了三萬多人,斬殺了酋豪四十八人,於是諸羌皆服。
之後,大秦按照之前的套路,在西羌之地設立驛站,派兵駐守,遷徙百姓,實行屯墾。
扶蘇在西羌之地分置郡縣,設立了七郡四十九縣,仍以原來的酋長們為郡守、縣令。
同時,實行分而治之的策略,暗中分化他們。
當然,少不了要設置一位護羌校尉,持節統領西羌。
大部分人都以為這份差事迴落到周勃頭上,結果扶蘇卻任命了慕容傑擔任護羌校尉。
這也是大秦任命的第一位異族校尉,扶蘇這次真的是把以夷製夷發揮到了極致。
慕容傑的姐姐,就是扶蘇的慕容夫人,這次作戰出力不少,也該得到封賞。
此後,大批的慕容鮮卑人遷入河湟穀地,成為了這裏的主要部族之一。
慕容傑此後,他的三個兒子慕容吐、慕容穀和慕容渾繼續為扶蘇鎮守在此,維護了大秦在西羌諸郡的統治秩序,很長時間都沒有發生過叛亂。
經此一戰,高原上最強大的西羌臣服大秦,其他小的部族也紛紛效仿,投靠大秦。
很短的時間裏,大秦就將這片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高原收入囊中,拓地五千裏,納口四十萬。
之後,扶蘇更是這這裏最高的一座山命名為秦峰。
大秦最高峰的秦峰,同時也是世界最高峰。
秦二世二十二年,扶蘇巡視西南,親自來到了秦峰,舉行了他繼位以來的第一次封禪大典。
封者,祭天也;禪者,祭地也。
古之帝王,多行封禪之事,以表示對於天地的尊崇。
比如始皇帝,就先後在嶧山、泰山、梁父山等山舉行了封禪儀式,並留下了石刻詔書,彰顯後世。
但是,像扶蘇這樣,直接封禪天下最高峰的帝王,還沒從來沒有過。
沒穿越之前的扶蘇,就曾經登上過這座山峰,那時候它還叫做珠穆朗瑪峰。
現在,曆盡千辛萬苦,扶蘇才又來到這裏。
看著身邊被高原反應折磨的不成樣子的大臣們,扶蘇哭笑不得。
在他穿越前生活的那個年代,爬珠穆朗瑪峰已經成為了一門生意,隻要你能付得起錢,是條狗都能給你帶上去。
以現在的裝備條件,扶蘇可不敢爬上山上去作死。
能夠安然的來到這裏,就已經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了。
此生應該就此一次了吧。
他在秦峰腳下舉行了封禮,象征性的爬了幾步,在山上舉行了禪禮,就這樣十分兒戲的完成了第一次封禪大典。
他在山腳下留下了“禦封天下第一峰,山高三千七百丈”的刻石時候,就離開了這裏,繼續他的巡視之路。
大秦一尺大約相當於後世的23厘米,十尺為一丈,這座秦峰目前的高度,應當遠不止三千七百丈。
至於扶蘇為什麽寫山高三千七百丈,其中或許有著什麽緣由吧。
在科學的數據沒有出現之前,三千七百丈一直被當做秦峰的高度而廣為流傳。
後世無數富貴閑人,循著扶蘇的腳步,來到這裏,仰望著這座天下第一峰,瞻仰著扶蘇留下的筆記,心情無比激動。
若無扶蘇帝,豈有如今的宇宙第一強國的大秦!
他們深深懷念扶蘇皇帝生活的那個年代,懷念那個為大秦開拓萬世基業的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