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扶蘇仁政的實行、宣傳機器的全力開動和大秦國教在大秦的推廣,扶蘇在大秦百姓心目中儼然成為了神仙一樣的存在。


    這兩年裏,扶蘇的各種新發明、新技術不斷的在大秦的國土上推廣,社會生產力水平有了明顯的提升。


    內戰的創傷逐漸愈合,天下黔首逐漸接受了大秦的統治,安享太平。


    山東六國故地對於大秦逐漸產生了認同,各地官吏、百姓愈加緊密的團結在了扶蘇周圍。


    一切都在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秦二世三年秋八月,扶蘇宣布給始皇帝所滅六國的君主修繕陵墓,各給百家守靈,血食祭祀。


    一方麵,滅國不絕祀是中國的傳統,因為之前的複辟戰爭,他們的後代大多斷絕,扶蘇為他們延續祭祀也是應有之義。


    另一方麵,是為了通過表彰六國舊主,表麵複辟戰爭中的六國新王不具有政權合法性。


    扶蘇這樣做,就等於給這場戰爭定性了,陳勝、項羽等人就是叛逆,不配得到大秦官方的祭祀。


    大秦才是舊日六國的唯一合法繼承人。


    ......


    對於曆史的蓋棺定論,是新的征程開啟的重要內容。


    一個背著沉重包袱的民族是走不遠的。


    扶蘇這樣做,也絕不是為了追究什麽人的過錯,搞戰後清算。


    相反,他宣布赦免所有內戰中的複辟者,也就是政治犯,給他們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過去,他們是逆賊的黨羽,現在他們全都是大秦的新黔首、新國民了。


    無論是老秦人還是新秦人,扶蘇全都一視同仁,他們全都是大秦的子民。


    同時,扶蘇還表彰了在戰爭中立下戰功的將士們。


    扶蘇宣布,凡是在外戰中立下戰功的將士,全都免除三年的徭役;凡是在內戰中立下戰功的將士,全都免除三年的徭役。


    秦軍是大秦統治的基石,是扶蘇征戰天下的根基。


    扶蘇對於手下的士卒們,一向是優待優待再優待,畢竟他們是在拿命為大秦做貢獻。


    以後,扶蘇還指望著他們為大秦打下十萬裏江山呢。


    總之,扶蘇是一個很怪的皇帝,他行政的政治傾向十分明顯。


    自從繼位之初,他就開始打擊豪強、商人,各種重稅源源不絕,簡直就是巧取豪奪。


    但對於農人、士卒和普通百姓,他百般優待,簡直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


    在位三年,對這些人施行了很多次恩政:減免徭役、減免賦稅、賜爵。


    扶蘇心裏清楚,得民心者得天下,這些人才是大秦統治的根基。


    ......


    秦二世三年秋九月,扶蘇下發了遷居令,遷徙天下豪強到兩都——鹹陽和洛陽。


    這樣做一方麵是為了充實都城的人口,發展經濟,另一方麵也是為了掃除地方的頑固勢力。


    要知道,地方豪強一直是中央政權最為忌憚的存在。


    他們在地方上傳承百年,樹大根深,各種關係網絡錯綜複雜,幾乎能夠決定地方上的一切事情,儼然就是土皇帝的存在。


    作為扶蘇意誌代表的秦吏,也不得不和他們采取合作的態度,才能順暢的統治地方。


    要知道,哪怕是兩千年後,皇權仍舊很難下縣,地方上依舊是豪強的天下。


    這事現實,扶蘇無力改變,也改變不了。


    權力不是一種死物,它需要流轉才能維持生存,哪怕在專製的皇帝,也要與人分權。


    在中央,就是和三公九卿分權,在地方,就是和宗族勢力分權。


    這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


    ......


    但是,一切都要有個限度,扶蘇絕不容許地方勢力的過度膨脹。


    因為這將直接影響大秦的統治。


    像之前那樣,一個逆賊登高一唿,天下豪強響應的局麵,扶蘇再也不想看到了。


    這次他遷移到兩都的,全都是地方上的大豪強。


    這些人對地方政局有著十足的影響力。


    凡是做過高官、田過萬畝、家資百萬以上者,全部都要遷徙。


    一時之間,天下各地的豪強們開始了大搬家。


    他們從大秦各個郡國趕赴兩都,熙熙攘攘的車隊幾乎堵塞了馳道。


    西都鹹陽和東都洛陽因此迎來了城市發展史上的高光時刻。


    若以人口計算,關中河洛一帶的人口幾乎占據了大秦總人口的四分之一。


    若以財富計算,關中河洛一帶的人財富幾乎占據了大秦總財富的三分之一。


    秦二世時期的兩京風華令天下人心馳神往。


    著名的文學家裏予為了讚美鹹陽和洛陽的繁華,寫下了千古名篇《兩都賦》。


    其詞韻優美,辭藻華麗,文采風流,照耀一時,引得天下人紛紛抄錄傳送。


    紙張的價格竟然因此而走高,留下了“天下紙貴”的成語。


    ......


    秦二世三年冬十月。


    扶蘇大赦天下之後,舊日的六國貴族紛紛歸附,大秦的統治更加的穩固。


    事實證明,六國的頑固守舊者在兩次戰爭的打擊之下,已經成了稀有物種。


    在扶蘇左手持利劍,右手持蜜糖,隻要不是傻子,都知道該怎麽選擇。


    時間會淡去一切的,在過幾年、十幾年或者幾十年,天下人就會忘記舊日六國的存在,就如同他們忘記夏商周一樣。


    在大變革的時代,總有人選擇堅守,田橫就是一例。


    在齊國平定之後,田橫拒絕了投降大秦,帶著五百多個門客跑到了海邊的小島之上。


    此山距離大陸八十裏,斷絕人煙,物資匱乏,田橫他們就在這裏過起了野人的生活。


    扶蘇赦免他們這些罪民之後,當地的官府曾經派人來招攬田橫。


    對於,田橫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拒絕。


    當地官府不放心,堅持要讓他出島。


    要知道,田氏乃是舊日齊國的國姓。


    田橫更是在齊地頗得民心,擁有很大的聲望。


    這可是一顆定時炸彈,隨時都有可能爆發。


    當地官府也不是傻子,決定趁著這個機會解決麻煩。


    田橫隻給他們迴了十二個字:不敢奉詔,請為庶人,守海島中。


    地方官府仍然不肯罷休,他們給扶蘇上書,說明了田橫的情況。


    田橫這個人很危險,他們提議如果田橫執意不肯出仕的話,就派兵剿滅他。


    ......


    扶蘇看著奏書,有些哭笑不得。


    這個故事他還真熟悉。


    他知道,如果他下詔征辟田橫的話,他會直接在路上自殺。


    不過,他還是下達了詔書。


    新的時代已經帶來,如果不能適應的話,死亡又何嚐不是一種解脫呢。


    扶蘇歎了一口氣,默默道:“朕成全你的忠義之名。”


    詔書下達,語氣十分強硬:“田橫即至,封侯之賞;田橫不至,舉兵加誅。”


    地方官府將詔書送達田橫的小島之後,就開始準備進攻了。


    幾十艘樓船包圍了這個小島,隻要田橫說出一個“不”字,他們就會立刻衝上島去,將島上的齊國遺民善盡殺絕。


    滅了田橫既解決了心腹之患,又能坐擁戰功,可以說是有百利而無一害。


    就在官兵們準備進攻的時候,田橫乘著一葉扁舟離開了他居住了兩年之久的島嶼。


    就在剛剛,他和手下的五百多個門客們告了別。


    門客們望著田橫遠去的背影,心中有無限感慨。


    他們知道,田橫是為了不連累他們,才選擇了妥協,而絕非貪圖什麽榮華富貴。


    這一別,不知何時才能再見。


    ......


    突然,一個年長的門客高聲唿喊道:“請丞相為這座小島賜一個名字吧。”


    舊日田橫曾為齊國丞相,因此門客們仍然以此稱唿他。


    田橫聞言,轉過頭,望著這座孤懸海外的小島以及那些和他朝夕相處的門客。


    這兩年,他雖然一直隱居在這裏,但對於天下大事還是比較關心的。


    扶蘇施行仁政,很得民心,齊地的百姓們都真心的擁護他,大秦的統治越來越穩固。


    田橫知道,屬於齊國的時代真的過去了,也再不會迴來了。


    對於他這個齊國死忠來說,天下雖大,卻已經沒有了他的立足之地。


    雖欲得一小島,其可得乎!


    是時候該告別了。


    田橫歎了一口氣,說道:“就將這座小島命名為首陽島吧。”


    頓了一頓,田橫繼續說道:“川伯,這些兄弟們以後就交給你了,你們在這裏好好生活。實在不行的話,就上岸去吧!”


    聽了田橫的話,那個被稱作川伯的老人十分堅定的搖了搖頭,他已經知道田橫的心誌了。


    ......


    首陽是一個典故。


    伯夷和叔齊是商末孤竹國人,曾經力勸周武王不要伐紂。


    後來周朝取代了商朝,伯夷叔齊兩人不肯接受新的朝代,恥食周粟,雙雙餓死在首陽山。


    今日田橫離去,給這座小島命名為首陽島,其用意已經十分明顯了。


    川伯知道,田橫之所以願意妥協離開,全都是為了不連累島上的其他人。


    一旦離開這座小島之後,他定然不會活下去了。


    他是伯夷叔齊一樣的人物,恥食秦粟。


    如此人物,生在這個時代,生在齊國,不得不說,是一種巨大的悲哀。


    就在田橫離開後不久,川伯帶著首陽島上的五百門客,全都自殺身亡。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死報之。


    這個時代的人就是這樣,講道義看的很重。


    他們深受田橫大恩,願意舍棄正常的生活,和他隱居在荒島救生。


    現在,田橫為了不連累他們而選擇了離去。


    他們在知道田橫的心意之後,選擇了自殺。


    ......


    田橫並離開了首陽島之後,與二人乘傳前往洛陽。


    乘傳,就是官府載人的車,相當於後世的公車。


    在距離洛陽三十裏的時候,田橫聽到了門客們的死訊,感慨萬千。


    扶蘇當時正在洛陽。


    晚上,田橫洗沐之後,整理衣衫,對使者說道:


    “我本不欲降秦,所以隨你前來,不過是為了保全部下的性命。”


    “如今,他們都去了,我也沒有麵目在苟活於世了。”


    “扶蘇之所以想要見我,不過是想看一看我長什麽樣子罷了。”


    “現在,扶蘇就在洛陽,今夜我斬下自己的頭顱,請你連夜奔馳三十裏間,送給扶蘇,讓他好好看那一下,我田橫就長這個樣子。”


    “替我帶一句話給扶蘇,他贏了,我們都輸了。請他務必善待齊地的百姓。”


    說完,田橫自刎而死。


    臨死之前,他仍然心懷故國,希望扶蘇能夠善待齊國的百姓。


    對於扶蘇十分不敬,直接稱唿扶蘇的名號。


    也對,他現在已經了無牽掛了。


    扶蘇看到田橫的頭顱之後,十分感慨。


    五百門客先死,田橫後死,他們心懷故國,寧願死也不願意為大秦所用。


    如此人物,可惜了。


    不過,扶蘇還是以以禮厚葬了田橫和他的門客們,並將他們的故事廣為傳播。


    雖然大家的立場不同,但是他們這種忠義愛國精神,顯然值得所有大秦人學習。


    ......


    秦二世四年春二月。


    一切都按照扶蘇的計劃有條不紊的進行著,朝中沒有什麽大事發生。


    在經過初期的改革之後,目前大秦已經走上了正軌,不需要在做什麽調整,隻需要埋頭趕路就行了。


    所以,這時候扶蘇的工作強度直線下降。


    正當大秦的國力飛速發展的時候,大秦的西部發生了變亂。


    當年頭曼單於扣邊的時候,戰線拉的很長。


    蒙恬作戰的北線戰場是秦匈戰爭的主戰場,戰鬥最為激烈,死傷最為慘重。


    而王離所在的西線戰場,戰鬥輕度就低了許多。


    當時,並沒有過多的提及。


    王離麵對的敵人,就是如今的北單於冒頓。


    當時他還是頭曼單於的左賢王,統領者西方的部族向大秦進攻。


    由於冒頓一開始就存有異心,刻意的保存了實力,因此王離的主要敵人就是匈奴的渾邪王與休屠王。


    他們不是匈奴人的直係,戰鬥力很弱,被王離打得很慘。


    這一戰之後,王離占領了大半個河西之地。


    後來頭曼單於大敗,渾邪王與休屠王私下裏和大秦議和。


    雙方按照目前的占領線作為分界,不再進行戰爭,雙方維持了表麵的和平。


    冒頓單於北上之後,這裏徹底成為了他們的地盤。


    他們本以為,大秦很快就會撤走,沒想到王離的軍隊竟然在這裏一呆就是三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奪舍扶蘇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鯨仙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鯨仙人並收藏從奪舍扶蘇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