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已經告一段落,大秦迎來了短暫的和平時期。


    雖然扶蘇的目標是征服世界,但飯總得一口一口吃。


    文武之道,一張一弛,有些事情,急不得。


    匈奴人已經被大秦打怕了,短時間內不會在進攻大秦了。


    頭曼單於的小女人明玉得到了扶蘇格外的寵幸,可以說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如果能夠通過和親的方式維持短暫的和平,那也不失為一件美事。


    扶蘇已經想好了,明年要讓匈奴中各部族都把他們的女兒送到大秦來和親。


    隻有大秦的權貴和匈奴中的權貴結成利益共同體,短時間內,匈奴才不會再次叛亂。


    扶蘇雖然從匈奴處掠走了無數的戰馬,卻也給他們送去了不少的糧食,讓他們在天災人禍之年,可以從容的活下去。


    扶蘇希望他們能夠明白這個道理:當個大秦人有什麽不好。


    ......


    迴到鹹陽的扶蘇,開始了他的休克計劃。


    由於實在不習慣大秦現在的曆法,扶蘇已經參照後世的曆法進行了修整。


    修正之後的曆法各家科學,能夠更好地指導農時,讓百姓進行耕種。


    其中值得注意的幾個點,就是扶蘇將新年從十月一日改到了一月一日。


    畢竟一月份的這種年,扶蘇過了二十多年。


    同時,他還按照新的曆法,安定了許多節日,比如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等。


    這些節日,要麽是大秦現在所沒有的,要麽是初具雛形,扶蘇全都以法條的形勢給固定了下來。


    在這些節日裏,官府會放鬆宵禁,讓百姓進行的休閑娛樂,還會舉辦形式多樣的節日活動。


    這是扶蘇豐富百姓日常娛樂生活的重大舉措。


    畢竟,百姓也是需要節日,需要休息的嘛。


    不給百姓放假的皇帝,不是好皇帝。


    ......


    三年,他給自己劃定了一個期限,在這三年的時間裏,他要做很多事情。


    秦二世二年春三月,扶蘇大赦天下,與民休息。


    在朝堂之上,扶蘇親自製定了大秦國策:以民為本,並以詔書的形勢頒行天下。


    這一次,扶蘇的手筆不可謂不大,惠民的力度前所未有。


    首先是人口的問題,因為戰亂,大秦已經損失。


    要知道,大秦現在還是比較原始的自然經濟,不具備工商造富的能力。


    現在財富最主要的來源有兩個:一是土地,二是人口。


    對於土地的開發,在扶蘇繼位之初就已經開始了。


    減少賦稅、鼓勵耕種、推廣新式農具和耕作方法等等,使得大秦的農人得到了許多好處,大秦的糧食產量也連創新高。


    現在,扶蘇開始對大秦的人口問題下手了。


    人口就是老勞力,就是大秦兵源和稅源,是源源不斷的財富。


    目前大秦的人口真的太少了,隻有二千七百六十七萬人,遠遠不能滿足扶蘇征服世界的需要。


    扶蘇的人口政策,歸根究底就是三個字:讓她生!


    ......


    扶蘇規定,女子年十八,男子年二十必須要婚配,否則征收五倍的人頭稅。


    其實,這個時代人們結婚普遍都早,十八歲、二十歲都算晚婚了。


    扶蘇的這條政策,打擊到的隻有極少數的大齡剩男剩女,效果並不明顯。


    但是扶蘇的靈魂來自遙遠的未來,在他看來十八歲和二十歲已經十分過分了。


    真讓他按照這個時代的婚俗,定個十四五歲,他還真幹不出來這種事。


    不過,鼓勵生育決不能隻靠強迫的方式,決不能牛不吃草愣按頭,還得給予足夠的獎勵。


    凡是生一個孩子,就可以免除一個人兩年的徭役,以此類推,不設上限。


    要知道,在當時,徭役是百姓非常沉重的負擔。


    這種位官府無償勞動的徭役,曆史悠久,且持續的時間很長,百姓苦之。


    生一個孩子就能免除兩年的徭役,這無疑能鼓勵黔首百姓的生育願望。


    同時,扶蘇為了鼓勵生育,專門從自己的內府中劃出了一筆錢,叫做“幼兒撫養費”。


    這筆錢,全都用於獎勵生育,幫助百姓們為大秦養育下一代。


    生男孩的家庭,國家獎勵二壺酒、一隻狗;生女孩的家庭,國家獎勵二壺酒、一隻豬。


    一胎生兩個,國家供應孩子的糧食;一胎生三個以上,國家給雇乳母。


    以上全都不設上限,按人頭分配,歡迎百姓來薅扶蘇的羊毛。


    ......


    除了關愛下一代之外,扶蘇還格外關注了社會中的弱勢群體。


    凡是鰥、寡、孤、獨、窮困之人或瀕於死亡之人,官府全都要予以救助。


    這是一項人口增殖之外,一項特別重要的考核指標,每年都要對地方官員進行考核,幹的不好的直接罷免。


    大秦不同於賤老的匈奴人,扶蘇一直提倡以孝治天下。


    秦二世二年秋九月,扶蘇下詔,賞賜天下的老人,讓他們安享晚年。


    詔曰:“老者非帛不暖,非肉不飽。使有司存問長老,賜之布帛酒肉,佐天下子孫孝養其親,彰大秦以孝治天下之意!具為令。”


    大秦凡是八十歲以上的老人,官府為每人每月提供一石糧食,二十斤肉,五鬥酒。九十歲以上的老人,每年額外提供帛二匹,絮三斤。


    這又是大秦一筆重要的支出,推動這個政策的時候,朝廷中不少官員都訴苦哭窮,但扶蘇執意要幹這件事。


    這筆錢是扶蘇目前為止花的最痛快的一筆錢。


    大秦不是沒有錢,朝堂之上的那些大臣,各郡縣地方的那些豪強,他們有的是錢。


    大秦每年的支出,是一筆天文數字,這些年難道真的都花到了扶蘇的國家身上了嗎?


    絕對不會,在大秦的龐大軀體之上,不知道趴著多少吸血的蛀蟲。


    八九十歲的老人時日無多,養活他們能夠花費大秦多少的財富呢?


    不多,拍死幾隻老虎,打死就隻蒼蠅得到的財物就足夠了。


    就讓大秦的百姓多得些好處吧!


    ......


    秦二世三年一月一日。


    這是扶蘇改革曆法之後的第一個新年,扶蘇發表了著名的《新春詔》,向全國百姓問好。


    扶蘇這個人的特點,就是有事沒事就喜歡給百姓們發詔書,也不管人家看得懂看不懂。


    反正多在百姓麵前刷刷存在感總是好的。


    現在,大秦的百姓提起扶蘇,誰不豎起大拇哥,讚歎一句:好皇帝!


    因為這個皇帝把他們當成了家人,經常給他們謀福利。


    這次的新年,扶蘇自然也沒虧待天下的百姓。


    在《新春詔》的最後,扶蘇送出了他的新年大禮包。


    “農,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務本而事末,故生不遂。”


    “朕憂其然,故今茲親率群臣農以勸之。其賜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


    扶蘇大手一揮,直接免除了天下百姓今年一半的租稅。


    這份詔書一發,天下萬眾歡騰,扶蘇的民心指數直線上升。


    對此,扶蘇苦笑不得。


    要知道,扶蘇自己又不直接從事生產,他的錢是從哪裏來到?全都是從老百姓手中得來的呀。


    現在扶蘇取之於民,還之於民,隻是把從他們手中拿走的還了一部分給他們,百姓們就高興的不得了了。


    扶蘇歎了一口氣,謙虛的說道:“不是朕做的太好,而是之前幾百幾千年的那些統治者做的不好。”


    ......


    秦二世三年夏四月。


    匈奴人向扶蘇進貢,送來了許多的牲畜和財物,都是北方草原上的特產。


    南單於朗鬆和北單於冒頓這對親兄弟一直不和,彼此攻伐不休,儼然是不共戴天的愁人。


    這正是扶蘇樂意看到的景象,一個分裂的匈奴,對大秦最有利。


    這次,他們都在奏書中指責對方的過錯,請求扶蘇允許他們去攻打對方。


    就想兩個小孩子打架,去找大人評理。


    扶蘇看著奏書,笑了,他兒子的這兩個舅舅,還是真不給他省心啊。


    是的,扶蘇有兒子了,就是頭曼單於的女兒明玉所生。


    明玉自從進入扶蘇的後宮之後,深受扶蘇的喜愛。


    扶蘇每天都泡在明玉的宮中,讓後宮中的其他人十分的嫉妒。


    在頻繁的恩愛之後,明玉懷孕了,為扶蘇生下了一位皇子。


    這也是他的第一個兒子,是長子,但不是嫡子。


    ......


    扶蘇的皇後是舊日楚國的公主,如今被稱為“羋皇後”。


    秦國早期的君主,娶了不少晉國的公主,留下了秦晉之好的成語。


    到了後期,秦國的內宮幾乎都是楚國公主的天下,可以稱之為秦楚之好。


    除了著名的秦宣太後是楚國人之外,秦始皇的皇後、扶蘇的皇後都是楚國人。


    這時候有一句流行語,叫做“秦並天下,宮備七國”。


    說的是大秦統一天下之後,各國的美女充斥了皇帝的後宮。


    始皇帝如此,扶蘇亦如此。


    隻不過,始皇帝專注七國美女,而扶蘇收攏了許多外藩公主。


    這樣做並不是因為扶蘇好色,而是扶蘇為了爭霸天下而做出的犧牲。


    畢竟廣袤的異域,將來都是大秦的領土,生幾個混血的兒子,顯然有利於大秦的統治。


    大秦後宮,爵列八品,最高的是皇後,再往下分別是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


    .....


    明玉因為生下了皇子的緣故,被扶蘇直接晉升為夫人了,宮中稱為:明玉夫人。


    明玉夫人生下的皇子,被扶蘇賜名:朔,朝堂民間稱之為公子朔。


    公子無姓,直到有了自己的封國之後,才會以國為姓。


    朔,即北也,也就是北方。


    大秦的北方,就是廣袤的草原。


    扶蘇給這個兒子定名為朔,意思已經很明顯了。


    他已經將是草原上的主人。


    無論南單於也好,北單於也罷,都不過是他的家奴吧了。


    現在,公子朔的兩個舅舅顯然還沒意識到這點,爭相在奏疏中詆毀著對方。


    扶蘇如同原來已將,將他們的禮物全都手下,將奏疏原樣打迴。


    並派了使者前去,訓斥他們,讓他們安慰一點。


    當然,使者去的時候帶去了許多糧食,這也是扶蘇一貫的作風。


    匈奴人的供奉和扶蘇的賞賜,是一種獨特的經濟行為,維持著兩國的平衡,大秦得到了戰馬,匈奴得到了糧食,雙方取個所需。


    這種披著朝貢外皮的貿易,被後世稱之為朝貢貿易。


    ......


    秦二世三年秋七月。


    轉眼之間,距離始皇帝去世已經三年的時間了。


    扶蘇祭拜驪山秦皇帝陵之後,心中產生了無數的感慨。


    這三年的時間裏,發生了太多的事情。


    扶蘇幾乎每天都在忙,日理萬機的他,所以的時間都被各種緊急的國家大事占據,很少能夠抽出完整的時間,整理思緒。


    從帶兵入關登基為帝,到擊敗胡亥、趙高,掌握了全國的政權。


    從平定六國內亂北擊匈奴,再到各項改革發展國力,一幕幕的往事從扶蘇的腦海中閃現,就如同昨日一樣。


    對於始皇帝,扶蘇的心情是複雜的。


    從身體、血脈上來說,他是始皇帝的兒子,但是從靈魂的角度來說,他並不是始皇帝的兒子。


    最近幾年,每次前來祭祀,扶蘇總是懷著緬懷偉人的心態出現在驪山。


    陵墓中所躺的,是千古一帝的祖龍,是他統一了六國,建立了大一統的秦朝。


    如果沒有他,這個國家還處在列國爭鬥當中,在無盡的內鬥中耗盡百姓們的血淚。


    如果沒有他,這個國家或許會走上一條完全不停的道路,不會有之後的盛世中華。


    在當了幾年的皇帝之後,扶蘇比任何人都要懂的始皇帝,都要敬佩始皇帝。


    當皇帝可是個技術活,不是隨便什麽阿貓阿狗都能做的。


    當皇帝難,要隨著提防著各種潛在的威脅,不斷的鞏固統治,操心天下各種事情。


    當一個好皇帝,那就更難了,幾乎要消耗無數的心血。


    現在的扶蘇,對於始皇帝的偉大有了全新的認識。


    他已經完全將始皇帝視為了他的父親。


    其實,大秦的哪個臣民,不是始皇帝的兒子呢?


    在離開驪山之後,扶蘇賜錢二十萬,令有司募民徙始皇陵。


    他們將世世代代為始皇帝守陵,在這裏繁衍生息。


    遷移百姓到陵區,是這時候的常見做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奪舍扶蘇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鯨仙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鯨仙人並收藏從奪舍扶蘇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