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蘇平滅齊國之後,齊地的豪強多數被扶蘇所殺。
所以,齊國雖然是山東六國當中唯一一個未曾經曆過重大戰火的國家,其國內的統治秩序也經曆了一番徹頭徹尾的改革。
未經曆過武力的統一是脆弱的,齊國國內的豪強隨時可能再次反秦。
扶蘇絕不可能給國內留下任何隱患,哪怕背負罵名。
他之前準許齊國投降,為的是減少普通士兵的傷亡。
至於那些上層人物的死活,他還真沒放在眼裏。
在經過他的一番亂殺之後,齊國的政治土壤被深耕,政治生態煥然一新。
如今,齊地已經沒有昔日參與反叛的本土貴族了,扶蘇的官員和聽話的新貴族填補了權力的真空。
這是最後一場國內戰爭了。
扶蘇用齊地的改革給平滅六國再造一統的偉業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如今,民間已經將始皇帝和扶蘇並成為二聖了。
他們一個統一了六國,一個重新統一了六國。
扶蘇的名望空前之盛,秦國的百姓全都奉若神明。
這種思潮的廣泛傳播,和扶蘇全力開動宣傳機器有很大的關係。
一句話概括就是給天下子民洗腦,將扶蘇塑造成天生的聖人、無敵的軍事家、智慧的化身,萬民的守護者。
要將昔日的列國融造成一個國家,要將各地的百姓團結在一起,不僅僅需要超強的武力,更重要的是軟實力。
扶蘇已經製定了一係列的文化改革措施,他的改革措施吸取了曆朝曆代的文化精髓,毫無疑問將塑造一個全新的大秦。
扶蘇始終認為,中華帝國能夠長生不衰,最終要最根源的東西就是因為文化。
維係這個古老民族的不是武力,不是血脈、不是民族,甚至不是語言,而是文化上的認同,是文化的先進。
它的發展曆史就想是滾雪球,文化是這個古老民族的核心。
有著文化這個核心和認同之後,雪球才能越滾越大。
不斷的有新的雪花進入,也不斷的有舊的雪花離開,無論這個雪球遇到什麽樣的艱難險阻,隻要雪球之核還在,他就能永遠都運行下去。
這也就能解釋,為什麽這個民族有的時候武力長生,有的時候武力衰弱,但他們的文化卻始終不曾斷絕。
就是因為文化。
哪怕野蠻人能夠以武力征服這個民族,他們也將很快別這個民族先進的文化做征服。
而一旦這些野蠻人認同了這種文化,他們就成為了雪球的一部分。
扶蘇現在要做的就是製造那個雪球的文化之核。
在他看來,這是比武力統一全國,征服世界更加重要的事情。
沒有文化的民族是走不遠的。
......
文化的普及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
但是扶蘇現在迫切需要讓全國的民心匯集到一起。
於是扶蘇就開始了他的輿論宣傳工作。
這個工作的第一步就是造神,無上限的神話扶蘇,讓他成為百姓心目中神一樣的存在。
作為一個穿越者,扶蘇經受過許多年科學的教育,是一個堅定的無神論者。
但現在,這個無神論者開始造神了。
當政治能夠掌控輿論的時候,就是一頭肥豬也能被吹上雲端,成為偉大的先知,讓愚蠢的子民們瘋狂的愛戴。
扶蘇怎麽說也比肥豬強吧。
截至目前為止,扶蘇的造神計劃已經初見成效,無數子民通過各種方式表達了對扶蘇的忠心愛戴。
扶蘇不禁感慨,現在的他對“聖人不仁,百姓為芻狗”這句話有了全新的理解。
黔首百姓,賤著呢!(董相國語氣)
當年,扶蘇對天下廣施恩政,又是免租稅,又是免徭役,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天下子民擁護大秦的統治。
可是結果呢?屁用沒有。
大澤鄉中戰火一起,山東六國盡數而反,這讓扶蘇十分的失望,大有恩惠喂了狗的感覺。
扶蘇不禁感慨,小醜竟是我自己。
如今,扶蘇僅僅是搞了一些封建迷信活動,就收獲了無數的擁躉。
大秦子民對於扶蘇的有著一種莫名的狂熱,認定了扶蘇就是救世者,他能夠帶領天下子民走向幸福。
就像後世的追星一樣,他們看到的,全都是扶蘇給他們看到的,但他們就是信了。
這種不擇手段的方式竟然取得了如此好的效果,扶蘇都忍不住想著更進一步了。
他想,既然天下人心都需要一個精神偶像,需要一份情感寄托,既然宗教這種形式無法徹底消滅,那他為什麽不一步到位,直接搞個大秦國教了。
到時候,大秦的統治者,不僅僅是政治上的皇帝,掌管全國的軍政大權;更是大秦國教的教主,掌控了宗教的力量。
大秦國教的構成,就是五成的中華古典哲學,加上三成的近現代科學,再加上二分的宗教原理。
這個主意十分的瘋狂,扶蘇都忍不住要試試了。
不過這個事情不急,需要一步一步來。
......
大秦的宣傳機關除了造神之外,扶蘇幹的另外一件事就是宣傳外敵入侵。
眾所眾知,對外戰爭是轉移國內矛盾的最佳方式。
大秦的宣傳十分簡單,就是號召大秦人團結起來,一起對付北方的匈奴人。
其中,免不了運用各種話術貶低敵人、抬高自己。
經過無休止的宣傳,現在幾乎每個大秦人都知道。
大秦的子民是世界上最偉大、最勤勞、最聰明、最勇敢(省略一萬字的修飾詞)的子民,而他們的敵人都是弱智。
頭曼單於十七歲還在尿床,匈奴人全都是近親結婚的產物,匈奴人的騎兵不堪一擊。
匈奴人必敗!
勝利必將屬於大秦!
我們是最棒的!
天下百姓歡欣鼓舞,陷入了自我之中,仿佛他們已經掌握了世界的走向。
隻是他們可憐的腦細胞怎麽也想不到一個簡單的問題。
為什麽弱小的匈奴人在入侵強大的秦國這麽久之後,他們還沒被徹底消滅呢?
......
邯鄲郡。
扶蘇從齊地一路北上,來到了這裏。
長時間的車馬顛簸,讓這位來自未來的皇帝身體有些吃不消。
大秦的馳道修的再好,也無法和後世的高速公路相提並論。
扶蘇再怎麽改良馬車,也無法和後世的飛機、高特相提並論。
在這個年代,長途旅行就已經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情了,更何況扶蘇這種長途行軍呢?
起初,為了裝出一副體恤將士的樣子,扶蘇還騎馬和將士們一起趕路。
短短幾天的時間,他的大腿內側就被磨得火辣辣的疼,身體好像要散架一樣。
扶蘇想想還是算了,不裝了,太累了。
於是,他又迴到了自己的經過特殊改良的豪華馬車當中。
一路無話,扶蘇率軍來到了邯鄲郡。
這已經不是扶蘇第一次來到這座名震天下的古城了。
之前,就是在這裏,扶蘇收服裏李斯,斬殺了趙國、胡亥,順利奪下了皇帝之位。
如今故地重遊,扶蘇生出了許多感慨。
邯鄲郡守羌隗出城相應,一如從前。
在這此戰爭當中,羌隗是天下郡守當中的佼佼者。
領軍出身的他,出色的完成了保境安民的人物。
在山東大部分郡縣淪陷的詳情下,他的邯鄲郡始終屹立不倒,使得燕趙逆賊和魏楚逆賊始終不能連成一連。
一座邯鄲城,就是一座屹立在北方大地上的明珠。
......
扶蘇親自攙扶起這位老臣,心中無限感慨。
要是沒有此人,北方的情況還不知道要多麽糟糕了。
從扶蘇爭奪皇帝到這次扶蘇平叛,他都堅定的站在了扶蘇這一邊,這是最難得的。
要知道,當初陳勝等人的勢頭強橫,不少大秦的郡守都選擇了依附反賊或者隔岸觀火,保存實力。
比如著名的會稽郡守殷通,叛亂起時,想得到第一件事是勾結項梁等人造反。
若是天下二千石都如羌隗一樣,大秦的天下還愁不穩定、不強盛呢!
對於羌隗的忠心,扶蘇理應給予迴報。
他對於羌隗十分尊重,在眾將麵前給足了他的名字,直接將禦駕安排在他的府上。
他已經給了羌隗新的任命,他即將卸任邯鄲郡守的職位。
之後,他將被調入都城,擔任禦史大夫,位列三公。
不但如此,扶蘇還將他十七歲的孫女收入了後宮,二十歲的孫子安排到了身邊為郎官。
從此,他們羌家不但是功臣之家,還是外戚之家,和扶蘇的關係更加親密。
扶蘇把羌氏家族的接班人放到自己身邊,也是向培養一下他。
對於這份隆恩,羌隗感激涕零。
要知道,他可是出身異族,本是西方的羌人,能夠在大秦得到如此重用,實在是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他的忠心獲得了足夠的迴報,扶蘇已經將他視為自己人了。
他知道,哪怕他百年之後,家族依然能夠長盛不衰。
......
扶蘇剛剛來到邯鄲城的時候,北方就傳來了捷報。
之前,韓信滅趙之後,奉命向北進攻。
當時,東胡在匈奴的慫恿之下,入侵了大秦的東北五郡。
他們作為匈奴的側翼,在左賢王的威逼利誘之下,不斷的侵擾大秦的邊境,掠奪人口牲畜,為匈奴人的進攻打掩護。
韓信滅趙自後,自立為趙王的臧荼逃到了東胡那裏。
他熟悉燕趙地形,在他的帶領之下,東胡不斷的越過長城,進行侵略。
他們最要的時候,已經越過了邊郡,深入了大秦內郡。
這讓燕趙之地的百姓蒙受了許多苦難。
要知道,之前的內戰才剛剛結束,百姓們的生活已經十分困苦了。
亂世之中,人不如草。
現在,他們又麵臨著東胡的侵奪。
對於百姓而言,異族的入侵戰爭是最為殘酷的。
內戰總有一個底線,內戰的雙方是為了爭奪天下的統治權,他們不會過分的殘害百姓,因為他們已經將這些百姓視為自己的子民了。
異族的入侵,往往不擇手段,竭澤而漁。
他們就是來搶掠的,他們走後,哪管洪水滔天?
在內奸臧荼的帶領之下,東胡騎兵如入無人之境,大秦的北部邊疆上,到處都是東胡騎兵的身影。
......
這種情況,直到韓信到來之後才有所改觀。
在經曆了幾次大戰之後,原本不服韓信的軍官們,全都對這個男人有著瘋狂的信任。
在他們看來,韓信就是兵仙。
如今大秦統軍的將領,戰功比韓信大的或許有,但是像韓信一樣從來都沒打過敗仗的,那真是一個都沒有了。
跟著韓信,就能打勝仗,這是韓信帳下的兵丁普遍的想法。
大秦實行軍功爵製,大家參軍就是為了殺敵建功,自從跟上了韓信,他們立下的功勞,比原來多了十本、百倍。
對於這樣的額將領,誰人能夠不服了?
韓信北境之後,立刻將兵馬撒了出去,截擊那些進入大秦境內的東胡騎兵。
他的命令很明確,一個東胡騎兵也不許放走。
東胡人和匈奴人一樣,不善於攻城,隻能分散兵力,搶奪那些沒有城池守衛的原野鄉村,因為兵力十分的分散。
麵對突然出現的秦軍,他們沒有絲毫的防備,被殺了一個措手不及。
韓信初到北境,就殺死了二千多東胡散兵。
這些人全都是剛剛劫掠而歸,身上都是財物,參與戰鬥的秦軍全都發了一筆小財。
要不是為了錢,誰願意拋出性命去打仗呢?
在境內的東胡騎兵掃滅一空之後,韓信帶兵越過長城,對著東胡人發起了進攻。
這些異族,趁著大秦內戰之際,在北部邊郡欠下了不少血債。
如今,是時候該歸還了。
韓信的兵馬越過長城,衝向了東胡的營地。
他用自己出色的指揮,給東胡人好好上了一課,各站戰術運用靈活,打的東胡人都找不到北了。
在打仗這方麵,大秦人是東胡人的祖宗。
在韓信出關的第七天,他斬殺了被自封為遼東王的臧荼。
叛國之賊,人人得而誅之!
在韓信出關的第十五天,他大敗東胡主力,卻敵百裏,將他們驅離大秦的邊境線。
東胡人損兵折將,保守估計又一萬士兵被韓信所殺。
大秦大獲全勝。
所以,齊國雖然是山東六國當中唯一一個未曾經曆過重大戰火的國家,其國內的統治秩序也經曆了一番徹頭徹尾的改革。
未經曆過武力的統一是脆弱的,齊國國內的豪強隨時可能再次反秦。
扶蘇絕不可能給國內留下任何隱患,哪怕背負罵名。
他之前準許齊國投降,為的是減少普通士兵的傷亡。
至於那些上層人物的死活,他還真沒放在眼裏。
在經過他的一番亂殺之後,齊國的政治土壤被深耕,政治生態煥然一新。
如今,齊地已經沒有昔日參與反叛的本土貴族了,扶蘇的官員和聽話的新貴族填補了權力的真空。
這是最後一場國內戰爭了。
扶蘇用齊地的改革給平滅六國再造一統的偉業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如今,民間已經將始皇帝和扶蘇並成為二聖了。
他們一個統一了六國,一個重新統一了六國。
扶蘇的名望空前之盛,秦國的百姓全都奉若神明。
這種思潮的廣泛傳播,和扶蘇全力開動宣傳機器有很大的關係。
一句話概括就是給天下子民洗腦,將扶蘇塑造成天生的聖人、無敵的軍事家、智慧的化身,萬民的守護者。
要將昔日的列國融造成一個國家,要將各地的百姓團結在一起,不僅僅需要超強的武力,更重要的是軟實力。
扶蘇已經製定了一係列的文化改革措施,他的改革措施吸取了曆朝曆代的文化精髓,毫無疑問將塑造一個全新的大秦。
扶蘇始終認為,中華帝國能夠長生不衰,最終要最根源的東西就是因為文化。
維係這個古老民族的不是武力,不是血脈、不是民族,甚至不是語言,而是文化上的認同,是文化的先進。
它的發展曆史就想是滾雪球,文化是這個古老民族的核心。
有著文化這個核心和認同之後,雪球才能越滾越大。
不斷的有新的雪花進入,也不斷的有舊的雪花離開,無論這個雪球遇到什麽樣的艱難險阻,隻要雪球之核還在,他就能永遠都運行下去。
這也就能解釋,為什麽這個民族有的時候武力長生,有的時候武力衰弱,但他們的文化卻始終不曾斷絕。
就是因為文化。
哪怕野蠻人能夠以武力征服這個民族,他們也將很快別這個民族先進的文化做征服。
而一旦這些野蠻人認同了這種文化,他們就成為了雪球的一部分。
扶蘇現在要做的就是製造那個雪球的文化之核。
在他看來,這是比武力統一全國,征服世界更加重要的事情。
沒有文化的民族是走不遠的。
......
文化的普及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
但是扶蘇現在迫切需要讓全國的民心匯集到一起。
於是扶蘇就開始了他的輿論宣傳工作。
這個工作的第一步就是造神,無上限的神話扶蘇,讓他成為百姓心目中神一樣的存在。
作為一個穿越者,扶蘇經受過許多年科學的教育,是一個堅定的無神論者。
但現在,這個無神論者開始造神了。
當政治能夠掌控輿論的時候,就是一頭肥豬也能被吹上雲端,成為偉大的先知,讓愚蠢的子民們瘋狂的愛戴。
扶蘇怎麽說也比肥豬強吧。
截至目前為止,扶蘇的造神計劃已經初見成效,無數子民通過各種方式表達了對扶蘇的忠心愛戴。
扶蘇不禁感慨,現在的他對“聖人不仁,百姓為芻狗”這句話有了全新的理解。
黔首百姓,賤著呢!(董相國語氣)
當年,扶蘇對天下廣施恩政,又是免租稅,又是免徭役,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天下子民擁護大秦的統治。
可是結果呢?屁用沒有。
大澤鄉中戰火一起,山東六國盡數而反,這讓扶蘇十分的失望,大有恩惠喂了狗的感覺。
扶蘇不禁感慨,小醜竟是我自己。
如今,扶蘇僅僅是搞了一些封建迷信活動,就收獲了無數的擁躉。
大秦子民對於扶蘇的有著一種莫名的狂熱,認定了扶蘇就是救世者,他能夠帶領天下子民走向幸福。
就像後世的追星一樣,他們看到的,全都是扶蘇給他們看到的,但他們就是信了。
這種不擇手段的方式竟然取得了如此好的效果,扶蘇都忍不住想著更進一步了。
他想,既然天下人心都需要一個精神偶像,需要一份情感寄托,既然宗教這種形式無法徹底消滅,那他為什麽不一步到位,直接搞個大秦國教了。
到時候,大秦的統治者,不僅僅是政治上的皇帝,掌管全國的軍政大權;更是大秦國教的教主,掌控了宗教的力量。
大秦國教的構成,就是五成的中華古典哲學,加上三成的近現代科學,再加上二分的宗教原理。
這個主意十分的瘋狂,扶蘇都忍不住要試試了。
不過這個事情不急,需要一步一步來。
......
大秦的宣傳機關除了造神之外,扶蘇幹的另外一件事就是宣傳外敵入侵。
眾所眾知,對外戰爭是轉移國內矛盾的最佳方式。
大秦的宣傳十分簡單,就是號召大秦人團結起來,一起對付北方的匈奴人。
其中,免不了運用各種話術貶低敵人、抬高自己。
經過無休止的宣傳,現在幾乎每個大秦人都知道。
大秦的子民是世界上最偉大、最勤勞、最聰明、最勇敢(省略一萬字的修飾詞)的子民,而他們的敵人都是弱智。
頭曼單於十七歲還在尿床,匈奴人全都是近親結婚的產物,匈奴人的騎兵不堪一擊。
匈奴人必敗!
勝利必將屬於大秦!
我們是最棒的!
天下百姓歡欣鼓舞,陷入了自我之中,仿佛他們已經掌握了世界的走向。
隻是他們可憐的腦細胞怎麽也想不到一個簡單的問題。
為什麽弱小的匈奴人在入侵強大的秦國這麽久之後,他們還沒被徹底消滅呢?
......
邯鄲郡。
扶蘇從齊地一路北上,來到了這裏。
長時間的車馬顛簸,讓這位來自未來的皇帝身體有些吃不消。
大秦的馳道修的再好,也無法和後世的高速公路相提並論。
扶蘇再怎麽改良馬車,也無法和後世的飛機、高特相提並論。
在這個年代,長途旅行就已經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情了,更何況扶蘇這種長途行軍呢?
起初,為了裝出一副體恤將士的樣子,扶蘇還騎馬和將士們一起趕路。
短短幾天的時間,他的大腿內側就被磨得火辣辣的疼,身體好像要散架一樣。
扶蘇想想還是算了,不裝了,太累了。
於是,他又迴到了自己的經過特殊改良的豪華馬車當中。
一路無話,扶蘇率軍來到了邯鄲郡。
這已經不是扶蘇第一次來到這座名震天下的古城了。
之前,就是在這裏,扶蘇收服裏李斯,斬殺了趙國、胡亥,順利奪下了皇帝之位。
如今故地重遊,扶蘇生出了許多感慨。
邯鄲郡守羌隗出城相應,一如從前。
在這此戰爭當中,羌隗是天下郡守當中的佼佼者。
領軍出身的他,出色的完成了保境安民的人物。
在山東大部分郡縣淪陷的詳情下,他的邯鄲郡始終屹立不倒,使得燕趙逆賊和魏楚逆賊始終不能連成一連。
一座邯鄲城,就是一座屹立在北方大地上的明珠。
......
扶蘇親自攙扶起這位老臣,心中無限感慨。
要是沒有此人,北方的情況還不知道要多麽糟糕了。
從扶蘇爭奪皇帝到這次扶蘇平叛,他都堅定的站在了扶蘇這一邊,這是最難得的。
要知道,當初陳勝等人的勢頭強橫,不少大秦的郡守都選擇了依附反賊或者隔岸觀火,保存實力。
比如著名的會稽郡守殷通,叛亂起時,想得到第一件事是勾結項梁等人造反。
若是天下二千石都如羌隗一樣,大秦的天下還愁不穩定、不強盛呢!
對於羌隗的忠心,扶蘇理應給予迴報。
他對於羌隗十分尊重,在眾將麵前給足了他的名字,直接將禦駕安排在他的府上。
他已經給了羌隗新的任命,他即將卸任邯鄲郡守的職位。
之後,他將被調入都城,擔任禦史大夫,位列三公。
不但如此,扶蘇還將他十七歲的孫女收入了後宮,二十歲的孫子安排到了身邊為郎官。
從此,他們羌家不但是功臣之家,還是外戚之家,和扶蘇的關係更加親密。
扶蘇把羌氏家族的接班人放到自己身邊,也是向培養一下他。
對於這份隆恩,羌隗感激涕零。
要知道,他可是出身異族,本是西方的羌人,能夠在大秦得到如此重用,實在是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他的忠心獲得了足夠的迴報,扶蘇已經將他視為自己人了。
他知道,哪怕他百年之後,家族依然能夠長盛不衰。
......
扶蘇剛剛來到邯鄲城的時候,北方就傳來了捷報。
之前,韓信滅趙之後,奉命向北進攻。
當時,東胡在匈奴的慫恿之下,入侵了大秦的東北五郡。
他們作為匈奴的側翼,在左賢王的威逼利誘之下,不斷的侵擾大秦的邊境,掠奪人口牲畜,為匈奴人的進攻打掩護。
韓信滅趙自後,自立為趙王的臧荼逃到了東胡那裏。
他熟悉燕趙地形,在他的帶領之下,東胡不斷的越過長城,進行侵略。
他們最要的時候,已經越過了邊郡,深入了大秦內郡。
這讓燕趙之地的百姓蒙受了許多苦難。
要知道,之前的內戰才剛剛結束,百姓們的生活已經十分困苦了。
亂世之中,人不如草。
現在,他們又麵臨著東胡的侵奪。
對於百姓而言,異族的入侵戰爭是最為殘酷的。
內戰總有一個底線,內戰的雙方是為了爭奪天下的統治權,他們不會過分的殘害百姓,因為他們已經將這些百姓視為自己的子民了。
異族的入侵,往往不擇手段,竭澤而漁。
他們就是來搶掠的,他們走後,哪管洪水滔天?
在內奸臧荼的帶領之下,東胡騎兵如入無人之境,大秦的北部邊疆上,到處都是東胡騎兵的身影。
......
這種情況,直到韓信到來之後才有所改觀。
在經曆了幾次大戰之後,原本不服韓信的軍官們,全都對這個男人有著瘋狂的信任。
在他們看來,韓信就是兵仙。
如今大秦統軍的將領,戰功比韓信大的或許有,但是像韓信一樣從來都沒打過敗仗的,那真是一個都沒有了。
跟著韓信,就能打勝仗,這是韓信帳下的兵丁普遍的想法。
大秦實行軍功爵製,大家參軍就是為了殺敵建功,自從跟上了韓信,他們立下的功勞,比原來多了十本、百倍。
對於這樣的額將領,誰人能夠不服了?
韓信北境之後,立刻將兵馬撒了出去,截擊那些進入大秦境內的東胡騎兵。
他的命令很明確,一個東胡騎兵也不許放走。
東胡人和匈奴人一樣,不善於攻城,隻能分散兵力,搶奪那些沒有城池守衛的原野鄉村,因為兵力十分的分散。
麵對突然出現的秦軍,他們沒有絲毫的防備,被殺了一個措手不及。
韓信初到北境,就殺死了二千多東胡散兵。
這些人全都是剛剛劫掠而歸,身上都是財物,參與戰鬥的秦軍全都發了一筆小財。
要不是為了錢,誰願意拋出性命去打仗呢?
在境內的東胡騎兵掃滅一空之後,韓信帶兵越過長城,對著東胡人發起了進攻。
這些異族,趁著大秦內戰之際,在北部邊郡欠下了不少血債。
如今,是時候該歸還了。
韓信的兵馬越過長城,衝向了東胡的營地。
他用自己出色的指揮,給東胡人好好上了一課,各站戰術運用靈活,打的東胡人都找不到北了。
在打仗這方麵,大秦人是東胡人的祖宗。
在韓信出關的第七天,他斬殺了被自封為遼東王的臧荼。
叛國之賊,人人得而誅之!
在韓信出關的第十五天,他大敗東胡主力,卻敵百裏,將他們驅離大秦的邊境線。
東胡人損兵折將,保守估計又一萬士兵被韓信所殺。
大秦大獲全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