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通的話,極大地引起了韓信的興趣。
這句話怎麽聽起來那麽耳熟呢?
能說著這種話的,一定不是普通人。
(韓信:我誇我自己。)
誰能想到,就是這一句話,救了蒯通的性命。
據《淮陰故事》記載,聽了蒯通的這句話之後,“韓信奇其言,壯其貌,釋而不斬。”
至於趙國的其他人,全都被斬首示眾。
他們的人頭全部高掛在巨鹿城樓上,作為一種警示,這無疑極大的震懾趙地的不軌之徒。
造反有風險,入行需謹慎。
三天之後,這些人頭作為韓信的禮物,連同他的奏疏,一同送去了洛陽。
是的,扶蘇皇帝目前就在洛陽。
如今的洛陽,已經是和鹹陽平起平坐的大秦東都了。
扶蘇甚至已經開始醞釀,修建以洛陽為重新,西到鹹陽,北到薊城,南到會稽的大運河了。
基礎設施還是要建的,要知道,這個年代的運河相當於後世的高鐵。
不過,這個事情不能操之過急,能慢慢來幹。
隋煬帝的教訓就擺在麵前,扶蘇還是有些害怕的。
他看到韓信的奏疏之後,十分的高興,連連稱讚聯係韓信是他的神之右手。
果然,人才永遠都是人才,隻要給他機會,一定會發光發亮的。
對於韓信等人的功勞,扶蘇不吝嗇財物,所有將領和士兵全都得到了豐厚的賞賜。
加官進爵,自然不在話下。
洛陽城中,一派喜慶的氣氛。
昔日張楚反賊,聲勢極大,他們席卷天下,險些攻入關中。
自從秦軍開始出關平叛之後,局勢瞬間扭轉。
三路大軍連連取勝,天下六個叛國,至今已滅其四,獨餘齊國與楚國。
相信這兩個國家也會很快被消滅的。
國內和平的日子,不會遠了。
......
巨鹿城,韓信的大軍就駐紮在這裏。
現在的他們,手中有錢又有糧,每個士兵都肥的流油,簡直成了地主老財。
自從韓信誅殺趙國君臣之後,各地此起彼伏的叛變就消失不見了。
趙地變得十分平靜,猶如一潭死水。
所有趙地的黔首,儼然成了大秦最忠誠的良民。
果然,刀劍就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道理。
之前還誓死效忠趙王的幾座城池中,守軍的態度也漸漸發生了變化。
繼續造反,看上去似乎沒有什麽成功的希望了。
趙王歇都死了,張耳都被殺了,隻剩下他們這些人了。
造反?造個屁!
趙王都是了,可拉倒吧。
於是,他們全都在蒯通的遊說之下,無條件投降了韓信。
至此,韓信徹底掌控了趙地,他的名號在燕趙大地上算是徹底打響了。
人人畏之如虎,敬之如神。
......
誰能想到,這個不久之前,才被扶蘇召來鹹陽的落拓男兒,竟然一躍成為了大秦帝國的戰神!
他離開鹹陽的時候,手中隻有萬餘人馬,這還是扶蘇力排眾議給他的。
如今,他手中的士卒已經不下十五萬,足足翻了十五倍。
最重要的是,這些都是他自己打下的。
這意味著,他對於手下人馬的掌控力是空前的。
人,一旦有了點權力,就會容易飄。
何況韓信掌握了如此巨大的權力呢。
這會不會助長韓信的驕縱之情,他又會不會生出異心呢?
最先想到這個問題的人,就是錦衣的頭子李左車。
自從六國叛亂戰爭爆發之後,他就成為了大秦朝堂上的隱形人,悄悄潛伏,沒有一個人知道他的行蹤。
與此同時,他的情報暗網撒向了全國各地,重要的人物幾乎全都在他的網中。
借助這張網,無數的信息毫無阻礙的流向中央,流入扶蘇的手裏。
天下之事,扶蘇無所不知,就想開掛了一樣,這也是扶蘇從始至終一直那麽自信的原因。
因為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他就是操控天下走勢的那個人!
聰明的部下,總能在上司還沒開口的時候就做好一切。
自從韓信滅趙之後,他身邊潛伏的錦衣密探,數量直線攀升。
李左車甚至清楚的知道,韓信在睡夢中所說的每一句夢話。
錦衣暗網,恐怖如斯!
......
這一日,蒯通返迴了巨鹿。
他用自己的肉舌,為韓信攻下了七座城池。
迴到巨鹿之後,韓信親自擺酒為他接風。
趙地傳檄而定,少不了他的功勞。
韓信情不自禁的稱讚道,蒯通一張嘴,可抵十萬兵。
能夠不戰而屈人之兵,是每個領軍將領的夢想。
一將功成萬骨枯,他們這些人虧欠了手下的士兵們太多太多。
宴會上,眾人聽著蒯通訴說著他這幾天遊說各地城池中的守軍投降的經過。
像蒯通這樣能言善辯的人,一般都十分會講故事。
他講的故事很完整,起承轉合,夾雜著各種鋪墊,各種專設,各種伏筆,各種笑料。
眾人聽著他的講述,不禁都著迷了。
這個蒯通,如果穿越到後世,一定會是一個一流的小說家。
韓信越來越覺得,當時留下蒯通的性命,是一個再明智不過的決定了。
他都能清楚的感受到,這個人不簡單。
當下,韓信占據燕趙之地,傭兵不下十五萬。
他不單是大秦朝堂上最閃亮的新星,也是能夠決定天下局勢的一極力量了。
目前,他的陣營中不缺少征戰沙場的猛將,缺少的是蒯通這樣運籌帷幄的謀士。
蒯通,幾乎可以算得上是他現在的軍師了。
......
慶功宴後,眾將紛紛離去。
韓信獨留下了蒯通,兩個人繼續小酌,把酒言歡。
韓信先敬了蒯通一杯:“先生辛苦了,五日之內,奔波百裏,連下七城,居功甚偉!”
這個話,他剛才已經說過一次了。
蒯通聞言擺了擺手,臉上的表情十分的謙遜,說道:
“哪裏哪裏,這全都是將軍的功勞,我不過是狐假虎威吧了。”
“正是因為將軍統帥大軍在後,這些城池守軍無不膽寒,蒯通這才能以咫尺之書,勸降七座城池。”
“他們怕的不是我蒯通,而是將軍您呐。這一杯酒,該我敬將軍才是。”
兩個人連連把盞,相談甚歡。
剛才,兩個人都已經喝了不少酒了。
如今幾杯酒下肚,他們都有了幾分醉意。
韓信似乎有些不勝酒力,他的身體要要晃晃,醉眼蒙矓的問蒯通:
“如今燕趙之地已經被我們平定了。北有匈奴、東胡為患,南有齊楚為亂,我下一步是該南下還是該北上了?陛下並未吩咐,我有些猶豫不決,請先生為我解惑。”
蒯通似乎也醉了,他也謝著眼睛望著韓信,搖了搖頭,口齒不清的說道:“難道將軍就沒有想過第三條路嗎?”
韓信有些疑惑的問道:“第三條路是什麽?還請先生明示。”
蒯通站起身,身體歪歪扭扭,他沒有迴答韓信的問話,似乎是在迴憶少年之事,自顧自的說道:
“我少年時候曾經學習過相術,看人極準。”
“將軍可知,人的貴賤在於骨法,憂喜在於容色,成敗在於決斷,以此三條相人,萬不失一。”
聽到這話,韓信來了興致,“我萬萬沒想到,先生竟然是一位相術大師。請先生為我相一相,如何?”
蒯通搖了搖頭,眼神撇了撇身邊的侍女,說道:“天機不可輕言。”
韓信見狀恍然,他點了點頭,一揮手,左右侍從紛紛退去。
有些話隻能在沒有人的時候說,有些話必須要在醉酒之後才能說。
至於韓信和蒯通兩個人到底醉了沒有,誰知道呢!
......
看到身邊一個人都沒有,蒯通這才開口說道:
“不瞞將軍,我曾經暗中給將軍相過麵。依據麵向顯示,將軍今後最後隻能封侯,而且麵臨著無數危急,稍有不慎,後果不堪設想。不過,將軍的背,卻貴不可言。”
韓信笑了,眼神中充斥著玩味:“哦?是嗎?你還會相背?”
蒯通口中的“背”值得的是什麽,韓信已經明白了。
所以從這一句話開始,韓信不再稱唿蒯通為先生。
蒯通似乎有些焦急,他湊近韓信,低聲說道:“將軍難道還沒看清天下的局勢嗎?”
“當此之時,六國發難,俊雄豪並起,天下之士雲集。”
“目前,齊楚兩國,將數十萬之眾,距山河之險,與秦人分庭抗禮,勝負尚未未知也。”
“將軍手握燕趙兩國之地,麾下精兵猛將無數,將軍助秦則漢勝,助齊楚則齊楚勝。”
“依臣之見,將軍不如按兵不動,坐觀成敗,從中取利。秦人勝,則助秦滅齊楚;齊楚勝,則助起滅秦。”
“事成,可為天下之主;不成,亦可為燕趙之主,豈不美哉?”
“現在將軍隻要調動兵馬,就可以輕鬆的斬斷和秦人的聯係,割據一方,這是上天賜燕趙之地給將軍啊。我聽說天與弗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行,反受其殃。願將軍孰慮之!”
聽了蒯通的話,韓信搖了搖頭,說道:
“陛下待我甚厚,載我以其車,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
“我聽說,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我怎麽能夠背叛稟陛下,行篡逆之事呢!”
蒯通頭上的青筋暴起,似乎有些恨鐵不成高,繼續規勸韓信道:
“將軍誤矣!人是會變的。昔日張耳和陳餘為刎頸之交,如今不也反目成仇了嗎?今天扶蘇善待將軍,明日或許就厭惡將軍了呢?到時候,又當如何?”
“臣聽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如今將軍連滅兩國,功勞實在是太大了。勢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這就是取禍之道,竊為足下危之。”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請將軍三思!”
聽了蒯通的話,韓信笑了。
他的笑聲很狂放,在很遠之處都能聽得很清楚,這讓蒯通有些緊張。
韓信站起身,將手中酒杯一揮,豪邁的說道:
“你說的都對,或許真的會有那麽一天吧。”
“但我韓信,不是小人,如果我此刻算計這些,我都瞧不起我自己。陛下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縱然是死,我也絕不行悖逆之事。”
韓信的話,振聾發聵。
扶蘇皇帝當初也曾說過,絕不迫害功臣,如此君臣,良矣!
蒯通聽了韓信的話,知道再說什麽都沒有用了,他微微歎息了歎息了一聲。
韓信拍了拍蒯通的肩膀,和顏悅色的說道:
“今日之言,出先生之口,入韓信之耳,我隻當沒聽過。下次你若敢再提,我定斬不赦!”
“我們兩個都喝多了,也該迴去好好休息了。”
在這一句話中,韓信重新稱唿蒯通為先生。
......
按道理講,韓信和蒯通的對話的時候,身邊並沒有什麽人。
他們的對話,應該隻有天知地知,韓信知蒯通知才對。
但在短短幾日之後,一封密奏出現在了扶蘇的桌案上,裏麵詳細的記載了兩個人的對話。
每一個字都分毫不差,清清楚楚。
扶蘇從頭到尾看了三遍,胸中感慨無限。
“朕果然沒有看錯人!”
這封最終並未像其他的奏疏一樣抄寫存檔,而是被扶蘇親自燒毀了。
火光映照著扶蘇英俊的臉龐,他欣慰的笑了,口中喃喃道:
“這是一個屬於英雄的時代,每個人都能綻放屬於自己的光彩。”
“每個孩子都喜歡聽英雄的故事,因為他們擁有熱血和激情,能夠創造無限的可能。”
“總有一天,這個世界會迎來和平。”
“每個孩子都能幸福快樂的成長,每個成年人都能無憂無慮的度過自己的一聲。”
“當那一天來臨的時候,請記住,是這些身處戰爭年代的英雄祖先,用他們的刀劍,為這個國家奠定了萬世的基業,為大秦子民提供了生存繁衍的廣闊空間。”
“這場內戰,已經打了太久了,是時候結束了。”
“請相信,大秦萬裏征程,才剛剛開始而已!”
......
臧荼逃到東胡之後,聯合了匈奴、東胡的人馬,不斷的進犯大秦北部邊疆。
在扶蘇的一紙詔書之下,韓信的人馬全部開拔,反複了北境長城。
屬於他們的內戰已經打完了。
接下來他們將鎮守北方,殺掉每一個敢於進犯大秦的異族人,將他們的鮮血,裝點長城,將他們的屍骨,永鎮長城之下。
不出意外的話,他們將配合蒙恬,完成對於匈奴人的大反攻。
與此同時,一直身處洛陽的扶蘇動身了。
他將趕赴秦國和楚國的戰場,親自見證楚國的最終滅亡,送別這個時代最偉大的英雄之一。
屬於六國的時代,終將結束。
而大秦,將繼承列國的意誌和血脈,大步向前!
這句話怎麽聽起來那麽耳熟呢?
能說著這種話的,一定不是普通人。
(韓信:我誇我自己。)
誰能想到,就是這一句話,救了蒯通的性命。
據《淮陰故事》記載,聽了蒯通的這句話之後,“韓信奇其言,壯其貌,釋而不斬。”
至於趙國的其他人,全都被斬首示眾。
他們的人頭全部高掛在巨鹿城樓上,作為一種警示,這無疑極大的震懾趙地的不軌之徒。
造反有風險,入行需謹慎。
三天之後,這些人頭作為韓信的禮物,連同他的奏疏,一同送去了洛陽。
是的,扶蘇皇帝目前就在洛陽。
如今的洛陽,已經是和鹹陽平起平坐的大秦東都了。
扶蘇甚至已經開始醞釀,修建以洛陽為重新,西到鹹陽,北到薊城,南到會稽的大運河了。
基礎設施還是要建的,要知道,這個年代的運河相當於後世的高鐵。
不過,這個事情不能操之過急,能慢慢來幹。
隋煬帝的教訓就擺在麵前,扶蘇還是有些害怕的。
他看到韓信的奏疏之後,十分的高興,連連稱讚聯係韓信是他的神之右手。
果然,人才永遠都是人才,隻要給他機會,一定會發光發亮的。
對於韓信等人的功勞,扶蘇不吝嗇財物,所有將領和士兵全都得到了豐厚的賞賜。
加官進爵,自然不在話下。
洛陽城中,一派喜慶的氣氛。
昔日張楚反賊,聲勢極大,他們席卷天下,險些攻入關中。
自從秦軍開始出關平叛之後,局勢瞬間扭轉。
三路大軍連連取勝,天下六個叛國,至今已滅其四,獨餘齊國與楚國。
相信這兩個國家也會很快被消滅的。
國內和平的日子,不會遠了。
......
巨鹿城,韓信的大軍就駐紮在這裏。
現在的他們,手中有錢又有糧,每個士兵都肥的流油,簡直成了地主老財。
自從韓信誅殺趙國君臣之後,各地此起彼伏的叛變就消失不見了。
趙地變得十分平靜,猶如一潭死水。
所有趙地的黔首,儼然成了大秦最忠誠的良民。
果然,刀劍就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道理。
之前還誓死效忠趙王的幾座城池中,守軍的態度也漸漸發生了變化。
繼續造反,看上去似乎沒有什麽成功的希望了。
趙王歇都死了,張耳都被殺了,隻剩下他們這些人了。
造反?造個屁!
趙王都是了,可拉倒吧。
於是,他們全都在蒯通的遊說之下,無條件投降了韓信。
至此,韓信徹底掌控了趙地,他的名號在燕趙大地上算是徹底打響了。
人人畏之如虎,敬之如神。
......
誰能想到,這個不久之前,才被扶蘇召來鹹陽的落拓男兒,竟然一躍成為了大秦帝國的戰神!
他離開鹹陽的時候,手中隻有萬餘人馬,這還是扶蘇力排眾議給他的。
如今,他手中的士卒已經不下十五萬,足足翻了十五倍。
最重要的是,這些都是他自己打下的。
這意味著,他對於手下人馬的掌控力是空前的。
人,一旦有了點權力,就會容易飄。
何況韓信掌握了如此巨大的權力呢。
這會不會助長韓信的驕縱之情,他又會不會生出異心呢?
最先想到這個問題的人,就是錦衣的頭子李左車。
自從六國叛亂戰爭爆發之後,他就成為了大秦朝堂上的隱形人,悄悄潛伏,沒有一個人知道他的行蹤。
與此同時,他的情報暗網撒向了全國各地,重要的人物幾乎全都在他的網中。
借助這張網,無數的信息毫無阻礙的流向中央,流入扶蘇的手裏。
天下之事,扶蘇無所不知,就想開掛了一樣,這也是扶蘇從始至終一直那麽自信的原因。
因為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他就是操控天下走勢的那個人!
聰明的部下,總能在上司還沒開口的時候就做好一切。
自從韓信滅趙之後,他身邊潛伏的錦衣密探,數量直線攀升。
李左車甚至清楚的知道,韓信在睡夢中所說的每一句夢話。
錦衣暗網,恐怖如斯!
......
這一日,蒯通返迴了巨鹿。
他用自己的肉舌,為韓信攻下了七座城池。
迴到巨鹿之後,韓信親自擺酒為他接風。
趙地傳檄而定,少不了他的功勞。
韓信情不自禁的稱讚道,蒯通一張嘴,可抵十萬兵。
能夠不戰而屈人之兵,是每個領軍將領的夢想。
一將功成萬骨枯,他們這些人虧欠了手下的士兵們太多太多。
宴會上,眾人聽著蒯通訴說著他這幾天遊說各地城池中的守軍投降的經過。
像蒯通這樣能言善辯的人,一般都十分會講故事。
他講的故事很完整,起承轉合,夾雜著各種鋪墊,各種專設,各種伏筆,各種笑料。
眾人聽著他的講述,不禁都著迷了。
這個蒯通,如果穿越到後世,一定會是一個一流的小說家。
韓信越來越覺得,當時留下蒯通的性命,是一個再明智不過的決定了。
他都能清楚的感受到,這個人不簡單。
當下,韓信占據燕趙之地,傭兵不下十五萬。
他不單是大秦朝堂上最閃亮的新星,也是能夠決定天下局勢的一極力量了。
目前,他的陣營中不缺少征戰沙場的猛將,缺少的是蒯通這樣運籌帷幄的謀士。
蒯通,幾乎可以算得上是他現在的軍師了。
......
慶功宴後,眾將紛紛離去。
韓信獨留下了蒯通,兩個人繼續小酌,把酒言歡。
韓信先敬了蒯通一杯:“先生辛苦了,五日之內,奔波百裏,連下七城,居功甚偉!”
這個話,他剛才已經說過一次了。
蒯通聞言擺了擺手,臉上的表情十分的謙遜,說道:
“哪裏哪裏,這全都是將軍的功勞,我不過是狐假虎威吧了。”
“正是因為將軍統帥大軍在後,這些城池守軍無不膽寒,蒯通這才能以咫尺之書,勸降七座城池。”
“他們怕的不是我蒯通,而是將軍您呐。這一杯酒,該我敬將軍才是。”
兩個人連連把盞,相談甚歡。
剛才,兩個人都已經喝了不少酒了。
如今幾杯酒下肚,他們都有了幾分醉意。
韓信似乎有些不勝酒力,他的身體要要晃晃,醉眼蒙矓的問蒯通:
“如今燕趙之地已經被我們平定了。北有匈奴、東胡為患,南有齊楚為亂,我下一步是該南下還是該北上了?陛下並未吩咐,我有些猶豫不決,請先生為我解惑。”
蒯通似乎也醉了,他也謝著眼睛望著韓信,搖了搖頭,口齒不清的說道:“難道將軍就沒有想過第三條路嗎?”
韓信有些疑惑的問道:“第三條路是什麽?還請先生明示。”
蒯通站起身,身體歪歪扭扭,他沒有迴答韓信的問話,似乎是在迴憶少年之事,自顧自的說道:
“我少年時候曾經學習過相術,看人極準。”
“將軍可知,人的貴賤在於骨法,憂喜在於容色,成敗在於決斷,以此三條相人,萬不失一。”
聽到這話,韓信來了興致,“我萬萬沒想到,先生竟然是一位相術大師。請先生為我相一相,如何?”
蒯通搖了搖頭,眼神撇了撇身邊的侍女,說道:“天機不可輕言。”
韓信見狀恍然,他點了點頭,一揮手,左右侍從紛紛退去。
有些話隻能在沒有人的時候說,有些話必須要在醉酒之後才能說。
至於韓信和蒯通兩個人到底醉了沒有,誰知道呢!
......
看到身邊一個人都沒有,蒯通這才開口說道:
“不瞞將軍,我曾經暗中給將軍相過麵。依據麵向顯示,將軍今後最後隻能封侯,而且麵臨著無數危急,稍有不慎,後果不堪設想。不過,將軍的背,卻貴不可言。”
韓信笑了,眼神中充斥著玩味:“哦?是嗎?你還會相背?”
蒯通口中的“背”值得的是什麽,韓信已經明白了。
所以從這一句話開始,韓信不再稱唿蒯通為先生。
蒯通似乎有些焦急,他湊近韓信,低聲說道:“將軍難道還沒看清天下的局勢嗎?”
“當此之時,六國發難,俊雄豪並起,天下之士雲集。”
“目前,齊楚兩國,將數十萬之眾,距山河之險,與秦人分庭抗禮,勝負尚未未知也。”
“將軍手握燕趙兩國之地,麾下精兵猛將無數,將軍助秦則漢勝,助齊楚則齊楚勝。”
“依臣之見,將軍不如按兵不動,坐觀成敗,從中取利。秦人勝,則助秦滅齊楚;齊楚勝,則助起滅秦。”
“事成,可為天下之主;不成,亦可為燕趙之主,豈不美哉?”
“現在將軍隻要調動兵馬,就可以輕鬆的斬斷和秦人的聯係,割據一方,這是上天賜燕趙之地給將軍啊。我聽說天與弗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行,反受其殃。願將軍孰慮之!”
聽了蒯通的話,韓信搖了搖頭,說道:
“陛下待我甚厚,載我以其車,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
“我聽說,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我怎麽能夠背叛稟陛下,行篡逆之事呢!”
蒯通頭上的青筋暴起,似乎有些恨鐵不成高,繼續規勸韓信道:
“將軍誤矣!人是會變的。昔日張耳和陳餘為刎頸之交,如今不也反目成仇了嗎?今天扶蘇善待將軍,明日或許就厭惡將軍了呢?到時候,又當如何?”
“臣聽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如今將軍連滅兩國,功勞實在是太大了。勢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這就是取禍之道,竊為足下危之。”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請將軍三思!”
聽了蒯通的話,韓信笑了。
他的笑聲很狂放,在很遠之處都能聽得很清楚,這讓蒯通有些緊張。
韓信站起身,將手中酒杯一揮,豪邁的說道:
“你說的都對,或許真的會有那麽一天吧。”
“但我韓信,不是小人,如果我此刻算計這些,我都瞧不起我自己。陛下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縱然是死,我也絕不行悖逆之事。”
韓信的話,振聾發聵。
扶蘇皇帝當初也曾說過,絕不迫害功臣,如此君臣,良矣!
蒯通聽了韓信的話,知道再說什麽都沒有用了,他微微歎息了歎息了一聲。
韓信拍了拍蒯通的肩膀,和顏悅色的說道:
“今日之言,出先生之口,入韓信之耳,我隻當沒聽過。下次你若敢再提,我定斬不赦!”
“我們兩個都喝多了,也該迴去好好休息了。”
在這一句話中,韓信重新稱唿蒯通為先生。
......
按道理講,韓信和蒯通的對話的時候,身邊並沒有什麽人。
他們的對話,應該隻有天知地知,韓信知蒯通知才對。
但在短短幾日之後,一封密奏出現在了扶蘇的桌案上,裏麵詳細的記載了兩個人的對話。
每一個字都分毫不差,清清楚楚。
扶蘇從頭到尾看了三遍,胸中感慨無限。
“朕果然沒有看錯人!”
這封最終並未像其他的奏疏一樣抄寫存檔,而是被扶蘇親自燒毀了。
火光映照著扶蘇英俊的臉龐,他欣慰的笑了,口中喃喃道:
“這是一個屬於英雄的時代,每個人都能綻放屬於自己的光彩。”
“每個孩子都喜歡聽英雄的故事,因為他們擁有熱血和激情,能夠創造無限的可能。”
“總有一天,這個世界會迎來和平。”
“每個孩子都能幸福快樂的成長,每個成年人都能無憂無慮的度過自己的一聲。”
“當那一天來臨的時候,請記住,是這些身處戰爭年代的英雄祖先,用他們的刀劍,為這個國家奠定了萬世的基業,為大秦子民提供了生存繁衍的廣闊空間。”
“這場內戰,已經打了太久了,是時候結束了。”
“請相信,大秦萬裏征程,才剛剛開始而已!”
......
臧荼逃到東胡之後,聯合了匈奴、東胡的人馬,不斷的進犯大秦北部邊疆。
在扶蘇的一紙詔書之下,韓信的人馬全部開拔,反複了北境長城。
屬於他們的內戰已經打完了。
接下來他們將鎮守北方,殺掉每一個敢於進犯大秦的異族人,將他們的鮮血,裝點長城,將他們的屍骨,永鎮長城之下。
不出意外的話,他們將配合蒙恬,完成對於匈奴人的大反攻。
與此同時,一直身處洛陽的扶蘇動身了。
他將趕赴秦國和楚國的戰場,親自見證楚國的最終滅亡,送別這個時代最偉大的英雄之一。
屬於六國的時代,終將結束。
而大秦,將繼承列國的意誌和血脈,大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