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命運,當然要靠個人奮鬥,但也要考慮到曆史的進程。
吳廣,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他出生貧寒,本應該在鄉野之間,度過自己枯燥且乏味的一生,然後默默無聞的死去。
大澤鄉中的篝火狐鳴,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他和陳勝順應了六國複辟的曆史潮流,率疲弊之卒,將數百之眾,喊出了“伐無道,誅暴秦”“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一躍成為了權力金字塔尖上的男人。
現在,他的官職是楚國的假王,陳勝之下,萬人之上,權勢滔天。
他能取得如此的成就,除了個人的奮鬥外,最主要的還是吃到了曆史進程的紅利。
陳勝和吳廣兩個人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陳勝有野心,有能力,是個人物,哪怕不造反,勢必也能做出一番事業來。
而吳廣就差點意思了,他的格局小,眼光低,並沒有什麽突出之處。
在這個群星閃耀的時代,他最多能算得上是一隻螢火蟲。
如果不造反的話,他的人生極限,不過是做一個刀筆小吏,寫寫公文,搞搞宣傳,僅此而已。
可現在,他這隻風口上的豬,擔任了楚國的假王。
也不知道這是他的幸運呢,還是楚國的不幸呢,抑或兩者兼有之。
......
一個人的才能是藏不住的,就像是放在布袋中的錐子,它是一定會脫穎而出的。
同理,一個人沒有才能,更是遮掩不了的,就像琦玉頭上的虱子——明擺著的事。
吳廣現在就是那隻虱子,並且所有人都知道他是那隻虱子了。
離開陳縣之後,吳廣和周文一連攻下了三十七座城池,一路勢如破竹。
看起來不少吧,其實應該這麽算:周文攻下了四十八座城池,吳廣攻下了負十一座城池,兩人合計攻下了三十七座城池。
也就是說:吳廣其實就是一個戰場拖油瓶,他的存在,限製了周文的輸出。
這點從兩人分兵之後的發展態勢就可以看出來。
分兵之後,周文一路狂飆,實力瘋狂的增長,很快達到了車千乘,卒數十萬,一直打到了函穀關下,並且差一點就攻入了關中。
反觀吳廣這邊,他坐擁眾多人馬,卻被困在滎陽城下幾個月,不得進寸步。
兩人的高下,可見一斑。
......
滎陽的守軍遠少於楚軍,防衛更不是無懈可擊,軍心也存在問題。
東部地區的快速淪陷,給了滎陽守軍極大的震撼和壓迫感。
直到李由到來,親自坐鎮一線,軍隊的士氣才逐漸提升。
李由到來的時候,連他自己的心裏都是虛的。
誰也想不到,變亂會發生的如此突然,蔓延的如此迅速,幾乎沒給東部各郡國任何反應的機會。
叛軍就像是火種一樣,打到到了哪裏,哪裏就會被點燃。
整個東部都處於風雨飄揚之中。
得人心者得天下,大秦顯然並未收獲山東臣民的真心擁戴。
大秦隻統治了這裏十幾年,而原來的六國,已經統治了這片幾百年了。
民心思故國,老百姓不擁護,這仗怎麽打?
軍隊和秦吏是大秦統治根基,現在,他們已經被叛軍徹底摧毀掉了。
其中見風使舵,就勢舉起叛旗的更是不在少數。
來到滎陽的時候,李由已經抱了必死之心。
食君之祿,忠君之事。
他想的是,二世皇帝饒了李斯,給了李家一條命,如今他為國盡忠,還了這條命。
他在滎陽,哪怕能為大秦爭取一天的時間,也是好的。
若天下官吏皆如此,大秦又何至於此呢!
......
世界上最幸福的事,莫過於抱著必死的決心,去做一件意義重大的事情,最後不但沒死,事情還辦成了。
這就是目前李由的狀態。
他抱著必死之心來到滎陽,本想著給鹹陽爭取一點時間。
萬萬沒想到,他竟然真的把滎陽給守下來了。
雖然戰鬥極其艱苦,雖然將士傷亡慘重,但滎陽至今仍在他的手中。
殘酷的戰鬥,沒日沒夜的操勞,時時刻刻繃緊的神經,無盡的戰火與硝煙,已經把這個白麵郡守折磨的麵黃肌瘦,不成人樣。
士兵們由衷的欽佩著這位三川郡守,鞠躬盡瘁、嘔心瀝血、死而後已,就像是專門為他發明的詞匯一樣。
他與戰士們同吃同住,完全沒有郡守老爺的架子。
每到戰時,他都會親臨城頭,指揮作戰,參與戰鬥,極大地激勵了將士們的士氣。
他曾經對著大秦的戰旗,向他們立下誓言,絕不會拋棄他們而去。
城在人在,城亡人亡,他將和戰士們戰至最後一滴血。
太陽漸漸落下,月亮漸漸升起,又一天過去了。
這絕不意味著可以放鬆警惕、休息一下,反而要增加小心的防備敵人的進攻。
李由巡視城防的時候,戰士們都憨笑著和他打招唿,飛快的趕著手中的工作。
在大秦,能像李由這樣出身豪門,和基層士兵們打成一片的高級官員真的不多。
......
秋風獵獵,李由望著遠處的天空,落日染紅了半邊天,殘陽如血。
他的心情是歡愉的,也會沉重的。
他高興的是後方傳來了,章邯率領大軍出關,已經擊潰周文,正向著滎陽趕來。
這個消息,他知道了,對麵的叛軍也一定知道了。
這幾天,叛軍的進攻越來越瘋狂了,每一次都不惜血本,和之前完全不一樣了。
很明顯,叛軍開始拚命了。
章邯正率領著大軍馬不停蹄的向著滎陽趕來,留給他們的時間不多了。
如果在章邯趕來之前,他們還不能攻下滎陽城的話,就會陷入被動之中,被李由和章邯兩麵夾擊。
到時候,李由在滎陽城內,章邯駐軍滎陽城外,互成掎角之勢。
眾所周知,在曆史小說裏,掎角之勢就是無敵的存在,牢不可破。
到時候,吳廣攻打任何一方都會被另一方攻擊。
吳廣甚至都有些害怕,連周文都敗了,他真的能打得過章邯嗎?
其實,他的擔心是多餘的,必然打不過啊。
他的部下們對此有著清醒的認識,已經謀劃著做些什麽事情來解決這個問題了。
吳廣,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他出生貧寒,本應該在鄉野之間,度過自己枯燥且乏味的一生,然後默默無聞的死去。
大澤鄉中的篝火狐鳴,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他和陳勝順應了六國複辟的曆史潮流,率疲弊之卒,將數百之眾,喊出了“伐無道,誅暴秦”“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一躍成為了權力金字塔尖上的男人。
現在,他的官職是楚國的假王,陳勝之下,萬人之上,權勢滔天。
他能取得如此的成就,除了個人的奮鬥外,最主要的還是吃到了曆史進程的紅利。
陳勝和吳廣兩個人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陳勝有野心,有能力,是個人物,哪怕不造反,勢必也能做出一番事業來。
而吳廣就差點意思了,他的格局小,眼光低,並沒有什麽突出之處。
在這個群星閃耀的時代,他最多能算得上是一隻螢火蟲。
如果不造反的話,他的人生極限,不過是做一個刀筆小吏,寫寫公文,搞搞宣傳,僅此而已。
可現在,他這隻風口上的豬,擔任了楚國的假王。
也不知道這是他的幸運呢,還是楚國的不幸呢,抑或兩者兼有之。
......
一個人的才能是藏不住的,就像是放在布袋中的錐子,它是一定會脫穎而出的。
同理,一個人沒有才能,更是遮掩不了的,就像琦玉頭上的虱子——明擺著的事。
吳廣現在就是那隻虱子,並且所有人都知道他是那隻虱子了。
離開陳縣之後,吳廣和周文一連攻下了三十七座城池,一路勢如破竹。
看起來不少吧,其實應該這麽算:周文攻下了四十八座城池,吳廣攻下了負十一座城池,兩人合計攻下了三十七座城池。
也就是說:吳廣其實就是一個戰場拖油瓶,他的存在,限製了周文的輸出。
這點從兩人分兵之後的發展態勢就可以看出來。
分兵之後,周文一路狂飆,實力瘋狂的增長,很快達到了車千乘,卒數十萬,一直打到了函穀關下,並且差一點就攻入了關中。
反觀吳廣這邊,他坐擁眾多人馬,卻被困在滎陽城下幾個月,不得進寸步。
兩人的高下,可見一斑。
......
滎陽的守軍遠少於楚軍,防衛更不是無懈可擊,軍心也存在問題。
東部地區的快速淪陷,給了滎陽守軍極大的震撼和壓迫感。
直到李由到來,親自坐鎮一線,軍隊的士氣才逐漸提升。
李由到來的時候,連他自己的心裏都是虛的。
誰也想不到,變亂會發生的如此突然,蔓延的如此迅速,幾乎沒給東部各郡國任何反應的機會。
叛軍就像是火種一樣,打到到了哪裏,哪裏就會被點燃。
整個東部都處於風雨飄揚之中。
得人心者得天下,大秦顯然並未收獲山東臣民的真心擁戴。
大秦隻統治了這裏十幾年,而原來的六國,已經統治了這片幾百年了。
民心思故國,老百姓不擁護,這仗怎麽打?
軍隊和秦吏是大秦統治根基,現在,他們已經被叛軍徹底摧毀掉了。
其中見風使舵,就勢舉起叛旗的更是不在少數。
來到滎陽的時候,李由已經抱了必死之心。
食君之祿,忠君之事。
他想的是,二世皇帝饒了李斯,給了李家一條命,如今他為國盡忠,還了這條命。
他在滎陽,哪怕能為大秦爭取一天的時間,也是好的。
若天下官吏皆如此,大秦又何至於此呢!
......
世界上最幸福的事,莫過於抱著必死的決心,去做一件意義重大的事情,最後不但沒死,事情還辦成了。
這就是目前李由的狀態。
他抱著必死之心來到滎陽,本想著給鹹陽爭取一點時間。
萬萬沒想到,他竟然真的把滎陽給守下來了。
雖然戰鬥極其艱苦,雖然將士傷亡慘重,但滎陽至今仍在他的手中。
殘酷的戰鬥,沒日沒夜的操勞,時時刻刻繃緊的神經,無盡的戰火與硝煙,已經把這個白麵郡守折磨的麵黃肌瘦,不成人樣。
士兵們由衷的欽佩著這位三川郡守,鞠躬盡瘁、嘔心瀝血、死而後已,就像是專門為他發明的詞匯一樣。
他與戰士們同吃同住,完全沒有郡守老爺的架子。
每到戰時,他都會親臨城頭,指揮作戰,參與戰鬥,極大地激勵了將士們的士氣。
他曾經對著大秦的戰旗,向他們立下誓言,絕不會拋棄他們而去。
城在人在,城亡人亡,他將和戰士們戰至最後一滴血。
太陽漸漸落下,月亮漸漸升起,又一天過去了。
這絕不意味著可以放鬆警惕、休息一下,反而要增加小心的防備敵人的進攻。
李由巡視城防的時候,戰士們都憨笑著和他打招唿,飛快的趕著手中的工作。
在大秦,能像李由這樣出身豪門,和基層士兵們打成一片的高級官員真的不多。
......
秋風獵獵,李由望著遠處的天空,落日染紅了半邊天,殘陽如血。
他的心情是歡愉的,也會沉重的。
他高興的是後方傳來了,章邯率領大軍出關,已經擊潰周文,正向著滎陽趕來。
這個消息,他知道了,對麵的叛軍也一定知道了。
這幾天,叛軍的進攻越來越瘋狂了,每一次都不惜血本,和之前完全不一樣了。
很明顯,叛軍開始拚命了。
章邯正率領著大軍馬不停蹄的向著滎陽趕來,留給他們的時間不多了。
如果在章邯趕來之前,他們還不能攻下滎陽城的話,就會陷入被動之中,被李由和章邯兩麵夾擊。
到時候,李由在滎陽城內,章邯駐軍滎陽城外,互成掎角之勢。
眾所周知,在曆史小說裏,掎角之勢就是無敵的存在,牢不可破。
到時候,吳廣攻打任何一方都會被另一方攻擊。
吳廣甚至都有些害怕,連周文都敗了,他真的能打得過章邯嗎?
其實,他的擔心是多餘的,必然打不過啊。
他的部下們對此有著清醒的認識,已經謀劃著做些什麽事情來解決這個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