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風有信,秋月無邊。
夜色正好,周市的精神卻有些恍惚。
今天白天,部下們的勸進三連,搞得他有些措手不及。
他乃是魏人,世世代代都是魏王的臣民,如今,隻要自己點點頭,他就是魏國之主了!
世事如棋局,無人能參透,現實有的時候真的是太夢幻了。
他們所處的這個時代,階層是固化的,君世代為君,臣永世為臣,等級觀念深入人心,是刻在天下每個人骨髓裏的。
秦軍是有名的虎狼之師,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秦國實行軍功爵製,給了社會底層的人民提供了上升的通道。
但哪怕是這樣,在秦國世卿世祿仍是主流,朝堂中軍功之臣的占比不會超過三成,比例很小。
完完全全依靠軍功從底層走到上層的,恐怕連一成也沒有。
軍功爵製的偉大意義毋庸置疑,但政治始終是貴族的遊戲,這一點更毋庸置疑。
人和人從來都是不平等的,從出生起貴賤就已經注定,這就是這個時代的最大的現實。
也就是俗話說的,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打地洞。
周市,不過是一介草民;他的父親,不過是魏國基層的小吏;他的祖先,全都是普通人。
如今,因為戰爭的機會,他成了在台風口上飛翔的豬。
他距離魏王的寶座隻有一步之遙,隻要他點點頭,就可以一屁股坐上去。
但他的內心是憂慮的,糾結的,不敢輕易點頭。
烏鴉就是烏鴉,鳳凰就是鳳凰。
烏鴉落進鳳凰群,他不還是烏鴉嗎?
周市捧涼水激麵,整理著淩亂的思緒,思考著下一步棋該如何落子。
......
他想起了當初在陳縣的時候,張耳和陳餘所說的話。
他是陳勝真準備做楚王,他們二人極力的勸諫。
他們請求陳勝自己不要為王,示天下自己並無私私,要立六國之後為王,收攏天下人心。
這樣,反秦事業才能取得勝利,否則,必敗無疑。
最終陳勝還是拒絕了張耳陳餘的請求。
權力是男人的春藥,麵對著唾手可得的王位,就好像麵對著不著寸縷的美女,想不動心實在是太難了。
從前周市不懂,現在他懂了,這種感覺真的是太難受了。
天下自有其秩序,秦人滅六國並天下,是打亂了天下的秩序。
陳勝反秦,不立六國之後,同樣是打亂了天下的秩序。
鯨秦末戰爭的本質不是農民起義,而是王道複興,即戰國時代的貴族王政之複活。
這是天下的主流,也是天下的民心所向。
陳勝稱王,是一種全新的平民政權,在當時並不得人心,很快就會被貴族政權所取代。
陳勝稱王,除了和他本人的性格有關之外,還和當時的危急形勢有關。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陳勝順理成章的就稱王了。
他稱王之初,張耳和陳餘就斷定了他必敗無疑,想方設法要離開。
足見當時的時代大勢和天下民心是複六國,絕非另立新軍與新國。
......
如今,周市自認沒有陳勝的威望,也沒有在魏地一唿百應的家族聲望,因此遲遲不敢稱魏王。
周市的部下急得像是熱鍋上的螞蟻,三天兩頭跑來勸進,都被周市拒絕了。
齊國的齊王田儋,不久之前還在和周市大戰,雙方結下了深仇大恨。
如今,忽然搖身一變,化身魏國的友好睦鄰老朋友,派來了使車五十乘,請求周市自立為魏王。
周市看罷田儋的書信,哈哈大笑,對左右說道:“是兒欲使吾為其守西門,使吾居爐火之上耶!”
由此,周市終於下定決心,拒絕了部下的擁戴,決定立魏國之後為王。
他對部下們語重心長的說道:“天下昏亂,忠臣乃見。今天下共畔秦,其義必立魏王後乃可。”
至於魏王的人選,他的心裏已經有了比較合適的人,這個人就是如今在陳勝處的魏咎。
魏咎,是貨真價值的魏國王石之後,被魏王封為寧陵君。
陳勝起事之後,他投奔了陳勝,之後一直客居陳勝處。
昔日,周市曾經和魏咎有過接觸,後者仁德寬厚,人品才幹都沒的說,是一位英明之主。
主意打定之後,周市即可派人給陳勝帶去了書信,要接魏咎到魏國就位。
......
使者到了陳縣,直接被陳勝給打了迴來。
陳勝此時被氣的不輕,自己派出去的這些將領,一個個翅膀都硬了。
要麽自己稱王,要麽擁立六國後人為王,絲毫沒有把自己這楚王放在眼裏。
怎麽,是我不配嗎?
陳勝神情亢奮,破口大罵,當日有三個宮人因為陳勝的心情不好而被處死。
周市看著鼻青臉腫的使者,默默無語,歎息道:“終於還是走到了這一步啊。”
他昔日曾是陳勝的將領,但如今他是魏國的相國,
魏國,不會臣服秦人的統治,也不會甘心做楚人的附庸。
楚、趙、齊、燕,四國已經相繼複興,魏國有什麽理由不複興了?
他是魏人,怎麽能一直做楚人的部下呢?
楚王陳勝啊,你清醒一點,不管你高興也好,不高興也好,魏國已經迴來了。
“再派人去接公子咎?”周市沉聲道。
很快,使者又被陳勝打的頭破血流,狼狽不堪的迴來了。
對此,周市不動聲色:“再派!”
第三波使者和前麵兩撥一樣,也在陳縣得到了一次免費的“麵部護理”服務。
......
周市一連派了五撥使者,才將魏咎從陳縣接迴了魏國。
陳勝願意放魏咎離開,不是因為他突發善心,而是因為從這大秦主力參戰,戰局開始向著不好的方向發展。
他不得不拉攏魏國,一統抗秦。
魏咎迴到魏國之後,即成為了魏王,他愛惜百姓,深受愛戴。
周市被任命為相國,掌軍政大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是魏國的無冕之王。
至此,魏國迴來了。
夜色正好,周市的精神卻有些恍惚。
今天白天,部下們的勸進三連,搞得他有些措手不及。
他乃是魏人,世世代代都是魏王的臣民,如今,隻要自己點點頭,他就是魏國之主了!
世事如棋局,無人能參透,現實有的時候真的是太夢幻了。
他們所處的這個時代,階層是固化的,君世代為君,臣永世為臣,等級觀念深入人心,是刻在天下每個人骨髓裏的。
秦軍是有名的虎狼之師,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秦國實行軍功爵製,給了社會底層的人民提供了上升的通道。
但哪怕是這樣,在秦國世卿世祿仍是主流,朝堂中軍功之臣的占比不會超過三成,比例很小。
完完全全依靠軍功從底層走到上層的,恐怕連一成也沒有。
軍功爵製的偉大意義毋庸置疑,但政治始終是貴族的遊戲,這一點更毋庸置疑。
人和人從來都是不平等的,從出生起貴賤就已經注定,這就是這個時代的最大的現實。
也就是俗話說的,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打地洞。
周市,不過是一介草民;他的父親,不過是魏國基層的小吏;他的祖先,全都是普通人。
如今,因為戰爭的機會,他成了在台風口上飛翔的豬。
他距離魏王的寶座隻有一步之遙,隻要他點點頭,就可以一屁股坐上去。
但他的內心是憂慮的,糾結的,不敢輕易點頭。
烏鴉就是烏鴉,鳳凰就是鳳凰。
烏鴉落進鳳凰群,他不還是烏鴉嗎?
周市捧涼水激麵,整理著淩亂的思緒,思考著下一步棋該如何落子。
......
他想起了當初在陳縣的時候,張耳和陳餘所說的話。
他是陳勝真準備做楚王,他們二人極力的勸諫。
他們請求陳勝自己不要為王,示天下自己並無私私,要立六國之後為王,收攏天下人心。
這樣,反秦事業才能取得勝利,否則,必敗無疑。
最終陳勝還是拒絕了張耳陳餘的請求。
權力是男人的春藥,麵對著唾手可得的王位,就好像麵對著不著寸縷的美女,想不動心實在是太難了。
從前周市不懂,現在他懂了,這種感覺真的是太難受了。
天下自有其秩序,秦人滅六國並天下,是打亂了天下的秩序。
陳勝反秦,不立六國之後,同樣是打亂了天下的秩序。
鯨秦末戰爭的本質不是農民起義,而是王道複興,即戰國時代的貴族王政之複活。
這是天下的主流,也是天下的民心所向。
陳勝稱王,是一種全新的平民政權,在當時並不得人心,很快就會被貴族政權所取代。
陳勝稱王,除了和他本人的性格有關之外,還和當時的危急形勢有關。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陳勝順理成章的就稱王了。
他稱王之初,張耳和陳餘就斷定了他必敗無疑,想方設法要離開。
足見當時的時代大勢和天下民心是複六國,絕非另立新軍與新國。
......
如今,周市自認沒有陳勝的威望,也沒有在魏地一唿百應的家族聲望,因此遲遲不敢稱魏王。
周市的部下急得像是熱鍋上的螞蟻,三天兩頭跑來勸進,都被周市拒絕了。
齊國的齊王田儋,不久之前還在和周市大戰,雙方結下了深仇大恨。
如今,忽然搖身一變,化身魏國的友好睦鄰老朋友,派來了使車五十乘,請求周市自立為魏王。
周市看罷田儋的書信,哈哈大笑,對左右說道:“是兒欲使吾為其守西門,使吾居爐火之上耶!”
由此,周市終於下定決心,拒絕了部下的擁戴,決定立魏國之後為王。
他對部下們語重心長的說道:“天下昏亂,忠臣乃見。今天下共畔秦,其義必立魏王後乃可。”
至於魏王的人選,他的心裏已經有了比較合適的人,這個人就是如今在陳勝處的魏咎。
魏咎,是貨真價值的魏國王石之後,被魏王封為寧陵君。
陳勝起事之後,他投奔了陳勝,之後一直客居陳勝處。
昔日,周市曾經和魏咎有過接觸,後者仁德寬厚,人品才幹都沒的說,是一位英明之主。
主意打定之後,周市即可派人給陳勝帶去了書信,要接魏咎到魏國就位。
......
使者到了陳縣,直接被陳勝給打了迴來。
陳勝此時被氣的不輕,自己派出去的這些將領,一個個翅膀都硬了。
要麽自己稱王,要麽擁立六國後人為王,絲毫沒有把自己這楚王放在眼裏。
怎麽,是我不配嗎?
陳勝神情亢奮,破口大罵,當日有三個宮人因為陳勝的心情不好而被處死。
周市看著鼻青臉腫的使者,默默無語,歎息道:“終於還是走到了這一步啊。”
他昔日曾是陳勝的將領,但如今他是魏國的相國,
魏國,不會臣服秦人的統治,也不會甘心做楚人的附庸。
楚、趙、齊、燕,四國已經相繼複興,魏國有什麽理由不複興了?
他是魏人,怎麽能一直做楚人的部下呢?
楚王陳勝啊,你清醒一點,不管你高興也好,不高興也好,魏國已經迴來了。
“再派人去接公子咎?”周市沉聲道。
很快,使者又被陳勝打的頭破血流,狼狽不堪的迴來了。
對此,周市不動聲色:“再派!”
第三波使者和前麵兩撥一樣,也在陳縣得到了一次免費的“麵部護理”服務。
......
周市一連派了五撥使者,才將魏咎從陳縣接迴了魏國。
陳勝願意放魏咎離開,不是因為他突發善心,而是因為從這大秦主力參戰,戰局開始向著不好的方向發展。
他不得不拉攏魏國,一統抗秦。
魏咎迴到魏國之後,即成為了魏王,他愛惜百姓,深受愛戴。
周市被任命為相國,掌軍政大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是魏國的無冕之王。
至此,魏國迴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