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胡惟庸受封正德伯,隻是為什麽覺得有點諷刺?
大明:爹,論治國,你真不行 作者:縱橫小秦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諸位國公,此次出征人選,孤心中已經有了主意,所以諸位便不用再爭了。”
朱棡也在此時趕到了禦書房,並且剛一踏進門,便是看向這些喋喋不休的國公臣子,朗聲道。
“那不知殿下是想讓誰領兵?”
常遇春仍是迫不及待的看向朱棡道。
話罷,一眾國公眼中也是泛起戰意的看向朱棡。
都希望自己可以領兵西南,平定吐蕃。
“烏斯藏地處偏遠,區區蠻夷,還不足以讓諸位國公動身領兵。”
“所以這一次,孤想讓你們的後輩,替你們走一趟。”
“由沐英領兵出塞,征討吐蕃,以彰顯我大明之聲威。”
“諸位國公,意下如何?”
朱棡坐到了李文忠的身旁,便是輕聲道。
“他們資曆尚淺,軍武不足,如何能領兵出塞?如何能擔此重任?”
徐達直接搖了搖頭道。
這也不是不想讓他們的後輩出去征戰,畢竟是為大明建功立業,以後還是要靠兒孫們。
但是現在他們根本未曾上過戰場,沐英也未曾擔任過主帥,所以如何能擔負此等重任?
“老徐說的不錯,不如讓他們再曆練兩年。”
“又或者是由我們領兵,然後帶上這群臭小子,讓他們多學學,以免墮了我大明國威。”
衛國公鄧愈也是一臉沉思道。
“放心吧,咱們的孩子也該成長了。”
“如果一直吊在屁股後麵,他們如何能獨當一麵,成為軍中主帥?”
“畢竟在你們的庇護下,哪怕是即將翱翔於九天的雄鷹,也會被折斷了翅膀。”
“所以,咱才不想讓伱們插手。”
“而且不經曆挫折,又如何能成長?”
“就讓他們放手去幹吧,咱相信他們會贏的。”
朱元璋卻是搖了搖頭後,方才開口道。
此言一出,諸多國公的眼中又是掠過一抹遲疑之色。
話都已經說到了這個份上,那他們領兵的事情,肯定是吹了。
“遵旨。”
對此,哪怕是這些桀驁不馴的國公,也是紛紛躬身道。
“嗯。”
“王景弘,去將沐英、何文輝、徐允恭、鄧鎮、湯鼎、常升請來禦書房。”
見狀,朱棡又是看向一旁的王景弘,吩咐一聲道。
“遵命。”
王景弘先是看了一眼朱元璋,隻見朱元璋微微頷首示意,便是躬身退出了禦書房。
“既然如此,咱就不摻和什麽了,剩下的事情,都交由你與太子決定吧。”
隨後,朱元璋滿意的起身道。
至於朱棡節製在京諸衛這件事,朱元璋並沒有提起,就仿佛不知曉。
但這大明京師,有什麽事能真正瞞過朱元璋?
無非就是放心。
甚至朱元璋還有一種說不出來的迫切。
但是瞅了瞅上麵的朱標,朱元璋內心之中又是輕歎一口氣。
別的太子都是恨不得馬上當皇帝,隻有他們家老大朱標,一直都沒有這個心思。
你就不能提前上位?
你就不能讓咱歇一歇?
思索間,朱元璋又是滿臉怨氣的離開了禦書房。
隻是這臨走之際,又是狠狠瞪了一眼朱標。
朱標頓時露出無辜的表情,同時泛起大大的疑惑。
這老爺子今日又抽的什麽風?
“諸位叔伯,父皇已經在坤寧宮備好酒宴,請諸位入席。”
朱棡看向已經走到門口的朱元璋,又是輕聲道。
“啊?咱什麽時候要請他們吃飯啊?”
朱元璋微微一愣,便是想都沒想的脫口而出。
“忘了忘了,你們嫂子的確有點事兒要跟你們商議。”
但隨即,朱元璋又是拍了拍腦子道:“老三的婚事有著落了,老四還沒定下,你們嫂子愁啊。”
隻是此言一出,在座的諸位都是猛猛搖了搖頭。
燕王朱棣從小品行頑劣,這是不爭的事實。
誰家會把寶貝大閨女,嫁給燕王朱棣這個登徒子。
就是當年朱元璋的名聲,都要比這個小朱棣強百倍千倍。
可想而知,小時候的朱棣,究竟有多麽的混賬。
“怎麽?連你們嫂子的麵子都不給?”
朱元璋眉頭微微一挑道。
“不敢不敢。”
一眾國公又是連忙搖了搖頭,但臉上也是泛起一抹苦笑之色。
看來今日是躲不過去了,那就去坤寧宮走一趟吧。
“對了,父皇,兒臣隨軍出征西南,來日得勝還朝,還請父皇下旨賜婚,將衛國公之長女,嫁於兒臣為側妃。”
一直待在門口的朱樉,又是有些忐忑的看向朱元璋抱拳道。
“啟奏陛下,老臣願意。”
衛國公鄧愈沒有任何猶豫,也是起身抱拳道。
“嗯。”
朱元璋想了想,方才看向朱樉沒好氣道:“臭小子,便宜你了。”
“謝父皇。”
朱樉的眼中升起喜色,便是連忙叩首道。
“別丟了咱老朱家的人,給你爹長長臉,漂漂亮亮的打贏這一場仗。”
朱元璋望向眼前的朱樉,嘴角的笑容都快壓不住了,但還是沉聲道。
“大明必勝!”
朱樉堅定道。
隨後,朱元璋便帶著一眾國公前往了坤寧宮,而這禦書房,也終於清靜了下來。
“胡相國,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納糧,推行得如何?”
禦書房的大門重新合上以後,朱標方才看向眼前的胡惟庸,輕聲詢問道。
“迴稟太子殿下,如今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納糧,已經於江南推行完畢,現在已經推行到了浙東,估計再有半年,浙東沿海一帶,皆可推行完畢。”
胡惟庸並沒有隱瞞,而是如實道。
“可遇上了什麽阻礙?”
朱棡出聲道。
“迄今為止,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納糧,還未曾遇上太大的阻礙。”
“隻是推行新政,必然會引起怨氣,雖然困難,但老臣也能克服困難,為兩位殿下排憂解難。”
胡惟庸依舊如實道。
“怨氣?”
朱標微微皺眉道:“什麽怨氣?”
“無非就是那些讀書人心生埋怨,但此時科舉未開,縱然有所埋怨,也不敢過分行事。”
胡惟庸麵色依舊如常道。
不管是攤丁入畝,還是官紳一體納糧,都會觸及士紳豪強,乃至於讀書人的利益。
所以有所怨氣,有所反對,倒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可此時,大明王朝的科舉並未開啟,仍然處於封閉的狀態,所以縱然心中不願,又能如何?
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政令有所改革,也是在所難免之事。
隻不過這一口怨氣,若是不能妥善解決,來日科舉重開之日,這群讀書人登上殿堂,必然會惹起禍端。
“老二,通知錦衣衛,凡有敢阻止推行新政者,不管是士紳豪強,還是讀書人,全部嚴查。”
“而若有功名在身者,全部革除功名。”
朱棡果斷轉過頭,看向了一旁的朱樉道。
“殿下不可!”
“讀書人乃天下之根基,豈能因此寒了天下讀書人之心。”
“而若是因此讓朝廷與讀書人之間生了間隙,才是朝廷真正的損失,切莫因小失大。”
不待朱樉迴話,胡惟庸卻是連忙出聲道。
“你的意思,這天下是讀書人的?”
朱標倒是冷冷的看向胡惟庸道。
“臣不是這個意思。”
胡惟庸連忙起身,叩首在朱標的麵前道。
“那你是什麽意思?”
朱標依舊冷聲道。
“治理天下非平定天下,而若是與讀書人生出間隙,來日之朝廷,豈能還有心向我大明之官員。”
“所以老臣覺得,罰是一定要罰,但絕對不能重罰,打壓即可,要讓他們明白自己的身份,莫要惡了朝廷。”
胡惟庸仍是叩首道。
“你胡相國的意思,就是惡了這群讀書人,我大明之江山就會顛覆?”
朱棡也是冷冷的看向胡惟庸道。
“老臣言語有失,還請殿下降罪。”
胡惟庸渾身一震,便是不再解釋,而是告罪道。
現在傻子都能看出來,朱棡與朱標這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完全就是在針對他胡惟庸,又或者是想打壓他胡惟庸。
“胡相國,一個讀書人死了,可以換另一個讀書人。”
“這天下永遠都不會缺少讀書人,如果有缺,朝廷也可以從軍中提拔。”
“隻要將他們送入國子監學習,來日未必不能成才,所需要付出的不過是些許的時間。”
“大明等得起。”
“但若是將這群讀書人放在高位,放於朝中,他們隻在乎自身利益得失,那對於這天下的百姓,究竟是好是壞。”
“所以孤寧願擔萬世之罵名,也絕不會讓這群讀書人為官。”
“而若是這些讀書人還依舊如此,那科舉,也沒有必要再開啟了。”
朱棡眼眸深沉地看向胡惟庸,緩緩出口道。
“老三說的不錯,讀書人若隻在乎自身利益得失,那我大明從此便不會再開科取士。”
“傳旨。”
“從即日起,凡阻攔我大明推行新政者,不論身份,嚴查到底,絕不姑息。”
“孤就是要告訴這天下的士紳豪強,還有讀書人,大明即便沒有了他們,大明還是大明。”
“而若不能一心為國,一心為民,當官也是貪官、庸官,要之何用?”
朱標也是重重的點了點頭,隨即便是看向身旁的李恆道:“這道旨意,不僅傳檄天下,更要將其刻錄於午門之外,讓文武百官,每日警醒自身。”
“遵旨。”
李恆連忙躬身道。
“殿下聖明。”
胡惟庸的心中閃過一抹苦澀,但還是強行扯起笑臉恭謹道。
如此殺伐果斷,來日縱然能組織起一場動蕩,大明也能在瞬息間平定動蕩。
而這場本來還在設想的交鋒,根本沒有施展開來,就已經胎死腹中,這讓胡惟庸隻覺得遺憾。
“孤不需要你來恭維,辦好你該辦的事情。”
“不要讓孤對你失去耐心。”
朱標的言語依舊清冷道。
“臣明白,請殿下放心。”
胡惟庸心中又是一凜,便是叩首道。
“今日也是時候兌現給你的承諾了。”
“畢竟,孤向來一諾千金。”
說話間,朱標又是擺了擺手。
“胡惟庸接旨。”
李恆頓時會意,便是請出聖旨,高聲道。
“臣在。”
胡惟庸微微一愣,便是連忙叩首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今有中書省右丞相胡惟庸,才堪治國,德配乾坤,曆仕多載,忠心耿耿,克盡厥職。”
“朕念其勞苦功高,今日封其為正德伯,以彰其德望,褒其勳勞。”
“欽此。”
李恆的話音落下,胡惟庸卻是瞪大了眼睛,眼中更滿是驚駭之色。
雖然沒有封侯,但也是封了伯,而從今日起,胡惟庸就擁有了爵位。
那今日能封伯,來日就能封侯,封公。
“臣叩謝陛下隆恩。”
胡惟庸連忙領旨,又是連連叩首。
“大明的侯爵沒有那麽容易封,但念在你推行新政有功,所以先行封伯,來日再立新功,也能封侯、封公。”
朱標的聲音又是響起道。
“臣叩謝太子殿下大恩,臣必當鞠躬盡瘁,為我大明死而後已。”
胡惟庸又是看向朱標大禮叩拜道。
同時,也是吃下了朱標畫的這個大餅,至於怨念。
那是不可能有的,畢竟不管是侯爵,還是伯爵,分量都是很重的。
隻是欣喜之餘,胡惟庸的眼中又是一瞬間凝固。
封正德伯,但卻沒有世襲憑證,也不能與國同休,那是爵位,豈不是到死而終,根本不能福澤後輩。
而且這個正德伯,胡惟庸怎麽都覺得有點諷刺?
畢竟,正德者,正心修身,德澤四方。
可暗地裏的胡惟庸,真的就配得上這個正德伯。
“孤知道你在想什麽,想要拿到世襲罔替,你的功績,還不夠高。”
朱棡低下頭,看向胡惟庸緩緩出聲道:“所以辦好你的差事,為你的子孫求一個世襲罔替。”
意思很簡單,將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推向全國,胡惟庸就可以獲得世襲罔替。
但如果不能,別說是世襲罔替,你的九族能不能保得住,也得看皇室的心情。
“臣明白。”
胡惟庸當然明白朱棡的意思,同時也打消了心中的疑慮。
這無非就是一種手段,一種政治手段。
先給點甜頭,然後辦好差事,你才能拿到你應有的。
而如果不能,那就另當別論了。
隻是今日的胡惟庸,注定要一半喜,一半悲了。
朱棡也在此時趕到了禦書房,並且剛一踏進門,便是看向這些喋喋不休的國公臣子,朗聲道。
“那不知殿下是想讓誰領兵?”
常遇春仍是迫不及待的看向朱棡道。
話罷,一眾國公眼中也是泛起戰意的看向朱棡。
都希望自己可以領兵西南,平定吐蕃。
“烏斯藏地處偏遠,區區蠻夷,還不足以讓諸位國公動身領兵。”
“所以這一次,孤想讓你們的後輩,替你們走一趟。”
“由沐英領兵出塞,征討吐蕃,以彰顯我大明之聲威。”
“諸位國公,意下如何?”
朱棡坐到了李文忠的身旁,便是輕聲道。
“他們資曆尚淺,軍武不足,如何能領兵出塞?如何能擔此重任?”
徐達直接搖了搖頭道。
這也不是不想讓他們的後輩出去征戰,畢竟是為大明建功立業,以後還是要靠兒孫們。
但是現在他們根本未曾上過戰場,沐英也未曾擔任過主帥,所以如何能擔負此等重任?
“老徐說的不錯,不如讓他們再曆練兩年。”
“又或者是由我們領兵,然後帶上這群臭小子,讓他們多學學,以免墮了我大明國威。”
衛國公鄧愈也是一臉沉思道。
“放心吧,咱們的孩子也該成長了。”
“如果一直吊在屁股後麵,他們如何能獨當一麵,成為軍中主帥?”
“畢竟在你們的庇護下,哪怕是即將翱翔於九天的雄鷹,也會被折斷了翅膀。”
“所以,咱才不想讓伱們插手。”
“而且不經曆挫折,又如何能成長?”
“就讓他們放手去幹吧,咱相信他們會贏的。”
朱元璋卻是搖了搖頭後,方才開口道。
此言一出,諸多國公的眼中又是掠過一抹遲疑之色。
話都已經說到了這個份上,那他們領兵的事情,肯定是吹了。
“遵旨。”
對此,哪怕是這些桀驁不馴的國公,也是紛紛躬身道。
“嗯。”
“王景弘,去將沐英、何文輝、徐允恭、鄧鎮、湯鼎、常升請來禦書房。”
見狀,朱棡又是看向一旁的王景弘,吩咐一聲道。
“遵命。”
王景弘先是看了一眼朱元璋,隻見朱元璋微微頷首示意,便是躬身退出了禦書房。
“既然如此,咱就不摻和什麽了,剩下的事情,都交由你與太子決定吧。”
隨後,朱元璋滿意的起身道。
至於朱棡節製在京諸衛這件事,朱元璋並沒有提起,就仿佛不知曉。
但這大明京師,有什麽事能真正瞞過朱元璋?
無非就是放心。
甚至朱元璋還有一種說不出來的迫切。
但是瞅了瞅上麵的朱標,朱元璋內心之中又是輕歎一口氣。
別的太子都是恨不得馬上當皇帝,隻有他們家老大朱標,一直都沒有這個心思。
你就不能提前上位?
你就不能讓咱歇一歇?
思索間,朱元璋又是滿臉怨氣的離開了禦書房。
隻是這臨走之際,又是狠狠瞪了一眼朱標。
朱標頓時露出無辜的表情,同時泛起大大的疑惑。
這老爺子今日又抽的什麽風?
“諸位叔伯,父皇已經在坤寧宮備好酒宴,請諸位入席。”
朱棡看向已經走到門口的朱元璋,又是輕聲道。
“啊?咱什麽時候要請他們吃飯啊?”
朱元璋微微一愣,便是想都沒想的脫口而出。
“忘了忘了,你們嫂子的確有點事兒要跟你們商議。”
但隨即,朱元璋又是拍了拍腦子道:“老三的婚事有著落了,老四還沒定下,你們嫂子愁啊。”
隻是此言一出,在座的諸位都是猛猛搖了搖頭。
燕王朱棣從小品行頑劣,這是不爭的事實。
誰家會把寶貝大閨女,嫁給燕王朱棣這個登徒子。
就是當年朱元璋的名聲,都要比這個小朱棣強百倍千倍。
可想而知,小時候的朱棣,究竟有多麽的混賬。
“怎麽?連你們嫂子的麵子都不給?”
朱元璋眉頭微微一挑道。
“不敢不敢。”
一眾國公又是連忙搖了搖頭,但臉上也是泛起一抹苦笑之色。
看來今日是躲不過去了,那就去坤寧宮走一趟吧。
“對了,父皇,兒臣隨軍出征西南,來日得勝還朝,還請父皇下旨賜婚,將衛國公之長女,嫁於兒臣為側妃。”
一直待在門口的朱樉,又是有些忐忑的看向朱元璋抱拳道。
“啟奏陛下,老臣願意。”
衛國公鄧愈沒有任何猶豫,也是起身抱拳道。
“嗯。”
朱元璋想了想,方才看向朱樉沒好氣道:“臭小子,便宜你了。”
“謝父皇。”
朱樉的眼中升起喜色,便是連忙叩首道。
“別丟了咱老朱家的人,給你爹長長臉,漂漂亮亮的打贏這一場仗。”
朱元璋望向眼前的朱樉,嘴角的笑容都快壓不住了,但還是沉聲道。
“大明必勝!”
朱樉堅定道。
隨後,朱元璋便帶著一眾國公前往了坤寧宮,而這禦書房,也終於清靜了下來。
“胡相國,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納糧,推行得如何?”
禦書房的大門重新合上以後,朱標方才看向眼前的胡惟庸,輕聲詢問道。
“迴稟太子殿下,如今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納糧,已經於江南推行完畢,現在已經推行到了浙東,估計再有半年,浙東沿海一帶,皆可推行完畢。”
胡惟庸並沒有隱瞞,而是如實道。
“可遇上了什麽阻礙?”
朱棡出聲道。
“迄今為止,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納糧,還未曾遇上太大的阻礙。”
“隻是推行新政,必然會引起怨氣,雖然困難,但老臣也能克服困難,為兩位殿下排憂解難。”
胡惟庸依舊如實道。
“怨氣?”
朱標微微皺眉道:“什麽怨氣?”
“無非就是那些讀書人心生埋怨,但此時科舉未開,縱然有所埋怨,也不敢過分行事。”
胡惟庸麵色依舊如常道。
不管是攤丁入畝,還是官紳一體納糧,都會觸及士紳豪強,乃至於讀書人的利益。
所以有所怨氣,有所反對,倒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可此時,大明王朝的科舉並未開啟,仍然處於封閉的狀態,所以縱然心中不願,又能如何?
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政令有所改革,也是在所難免之事。
隻不過這一口怨氣,若是不能妥善解決,來日科舉重開之日,這群讀書人登上殿堂,必然會惹起禍端。
“老二,通知錦衣衛,凡有敢阻止推行新政者,不管是士紳豪強,還是讀書人,全部嚴查。”
“而若有功名在身者,全部革除功名。”
朱棡果斷轉過頭,看向了一旁的朱樉道。
“殿下不可!”
“讀書人乃天下之根基,豈能因此寒了天下讀書人之心。”
“而若是因此讓朝廷與讀書人之間生了間隙,才是朝廷真正的損失,切莫因小失大。”
不待朱樉迴話,胡惟庸卻是連忙出聲道。
“你的意思,這天下是讀書人的?”
朱標倒是冷冷的看向胡惟庸道。
“臣不是這個意思。”
胡惟庸連忙起身,叩首在朱標的麵前道。
“那你是什麽意思?”
朱標依舊冷聲道。
“治理天下非平定天下,而若是與讀書人生出間隙,來日之朝廷,豈能還有心向我大明之官員。”
“所以老臣覺得,罰是一定要罰,但絕對不能重罰,打壓即可,要讓他們明白自己的身份,莫要惡了朝廷。”
胡惟庸仍是叩首道。
“你胡相國的意思,就是惡了這群讀書人,我大明之江山就會顛覆?”
朱棡也是冷冷的看向胡惟庸道。
“老臣言語有失,還請殿下降罪。”
胡惟庸渾身一震,便是不再解釋,而是告罪道。
現在傻子都能看出來,朱棡與朱標這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完全就是在針對他胡惟庸,又或者是想打壓他胡惟庸。
“胡相國,一個讀書人死了,可以換另一個讀書人。”
“這天下永遠都不會缺少讀書人,如果有缺,朝廷也可以從軍中提拔。”
“隻要將他們送入國子監學習,來日未必不能成才,所需要付出的不過是些許的時間。”
“大明等得起。”
“但若是將這群讀書人放在高位,放於朝中,他們隻在乎自身利益得失,那對於這天下的百姓,究竟是好是壞。”
“所以孤寧願擔萬世之罵名,也絕不會讓這群讀書人為官。”
“而若是這些讀書人還依舊如此,那科舉,也沒有必要再開啟了。”
朱棡眼眸深沉地看向胡惟庸,緩緩出口道。
“老三說的不錯,讀書人若隻在乎自身利益得失,那我大明從此便不會再開科取士。”
“傳旨。”
“從即日起,凡阻攔我大明推行新政者,不論身份,嚴查到底,絕不姑息。”
“孤就是要告訴這天下的士紳豪強,還有讀書人,大明即便沒有了他們,大明還是大明。”
“而若不能一心為國,一心為民,當官也是貪官、庸官,要之何用?”
朱標也是重重的點了點頭,隨即便是看向身旁的李恆道:“這道旨意,不僅傳檄天下,更要將其刻錄於午門之外,讓文武百官,每日警醒自身。”
“遵旨。”
李恆連忙躬身道。
“殿下聖明。”
胡惟庸的心中閃過一抹苦澀,但還是強行扯起笑臉恭謹道。
如此殺伐果斷,來日縱然能組織起一場動蕩,大明也能在瞬息間平定動蕩。
而這場本來還在設想的交鋒,根本沒有施展開來,就已經胎死腹中,這讓胡惟庸隻覺得遺憾。
“孤不需要你來恭維,辦好你該辦的事情。”
“不要讓孤對你失去耐心。”
朱標的言語依舊清冷道。
“臣明白,請殿下放心。”
胡惟庸心中又是一凜,便是叩首道。
“今日也是時候兌現給你的承諾了。”
“畢竟,孤向來一諾千金。”
說話間,朱標又是擺了擺手。
“胡惟庸接旨。”
李恆頓時會意,便是請出聖旨,高聲道。
“臣在。”
胡惟庸微微一愣,便是連忙叩首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今有中書省右丞相胡惟庸,才堪治國,德配乾坤,曆仕多載,忠心耿耿,克盡厥職。”
“朕念其勞苦功高,今日封其為正德伯,以彰其德望,褒其勳勞。”
“欽此。”
李恆的話音落下,胡惟庸卻是瞪大了眼睛,眼中更滿是驚駭之色。
雖然沒有封侯,但也是封了伯,而從今日起,胡惟庸就擁有了爵位。
那今日能封伯,來日就能封侯,封公。
“臣叩謝陛下隆恩。”
胡惟庸連忙領旨,又是連連叩首。
“大明的侯爵沒有那麽容易封,但念在你推行新政有功,所以先行封伯,來日再立新功,也能封侯、封公。”
朱標的聲音又是響起道。
“臣叩謝太子殿下大恩,臣必當鞠躬盡瘁,為我大明死而後已。”
胡惟庸又是看向朱標大禮叩拜道。
同時,也是吃下了朱標畫的這個大餅,至於怨念。
那是不可能有的,畢竟不管是侯爵,還是伯爵,分量都是很重的。
隻是欣喜之餘,胡惟庸的眼中又是一瞬間凝固。
封正德伯,但卻沒有世襲憑證,也不能與國同休,那是爵位,豈不是到死而終,根本不能福澤後輩。
而且這個正德伯,胡惟庸怎麽都覺得有點諷刺?
畢竟,正德者,正心修身,德澤四方。
可暗地裏的胡惟庸,真的就配得上這個正德伯。
“孤知道你在想什麽,想要拿到世襲罔替,你的功績,還不夠高。”
朱棡低下頭,看向胡惟庸緩緩出聲道:“所以辦好你的差事,為你的子孫求一個世襲罔替。”
意思很簡單,將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推向全國,胡惟庸就可以獲得世襲罔替。
但如果不能,別說是世襲罔替,你的九族能不能保得住,也得看皇室的心情。
“臣明白。”
胡惟庸當然明白朱棡的意思,同時也打消了心中的疑慮。
這無非就是一種手段,一種政治手段。
先給點甜頭,然後辦好差事,你才能拿到你應有的。
而如果不能,那就另當別論了。
隻是今日的胡惟庸,注定要一半喜,一半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