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廖永忠為什麽要殺小明王韓林兒?(求追讀,求月票,求推薦票)
大明:爹,論治國,你真不行 作者:縱橫小秦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勿殺。”
“的確是勿殺。”
朱棡輕輕點頭,方才看向朱標正色道:“可那封奏章不是出自太原。”
“不是出自太原?”
朱標頓時一愣的看向朱棡道。
“我征伐北元,豈能有閑心關注朝廷?”
朱棡仍是點頭道。
“廖永忠假借你的名義?”
聞言,朱標的眼中頓時升起一股怒意。
但轉瞬間,朱標又是搖了搖頭,看向朱棡道:“你師從李夫子,書法造詣極高,所以那兩個字,必是出自你手。”
朱棡在大明的書法造詣,都可以排進前三之列,而身為父子兄弟,朱元璋與朱標自然不能錯認朱棡的字跡。
還有就是借廖永忠膽子,也不敢仿造朱棡的字跡,用來蒙騙朱元璋。
“我說了不是出自太原,可沒說不是出自我手。”
朱棡緊了緊身上的衣袍,方才瞥向朱標道:“洪武六年,我隻身前往太原之前,便是將這封奏章留給了廖權。”
“想借此保廖永忠一命,但決定權還在老爺子的手中。”
頓了頓,朱棡又是繼續道:“可若是老爺子執意要殺,我的那封奏章也沒有用。”
這倒是實話,朱元璋究竟殺不殺廖永忠,還是在朱元璋的一念之間。
也並不是一封奏章,就可以真的保下廖永忠的性命。
畢竟就如朱標所言,廖永忠的行為,完全就是朱元璋心中的一根刺,若是不拔除,終究還會痛。
“所以你一開始,便已經知道了老爺子要對廖永忠動手?”
朱標聞言,眼中當即閃過一抹震動道。
要明白,朱元璋在對廖永忠對手之前,可從未表露出對廖永忠的不滿。
因為那個時候,大明剛剛開國,那為了穩定國本,老朱就絕對不能對廖永忠出手。
但等大明度過這個時期,廖永忠的生死,就是在朱元璋的一念之間。
而等朱元璋下定決心動手除掉這根刺時,朱棡的奏章也是送至了禦書房。
僅僅兩個字,勿殺。
便是讓朱元璋放過了廖永忠,甚至保留了廖永忠的侯爵。
可現在朱棡告訴他朱標,這封奏章並不是出自太原,而是洪武六年就已經寫下的奏章?
這恐怕換誰都不會信吧?
“嗯。”
“廖永忠的開國之功,完全足以封以國公。”
“但就是因為他私自揣摩聖意,致使小明王身死,所以這才封了德慶侯。”
“可洪武三年,中書省左丞楊憲被殺以後,我便明白廖永忠必死,所以我才會留下那封奏章。”
朱棡想了想,方才看向朱標道。
“那便能說得通了,畢竟以你的聰慧,想看出其中的門道,並不是很難。”
朱標的眼中也是閃過一抹了然道。
怪不得,朱棡能留下先手,原來是已經猜到廖永忠必死的結局。
“所以隻是想保廖永忠一命?”
隨後朱標又是看向朱棡問道:“又或者,你隻是不想讓老爺子背上殺戮功臣的罵名?”
其實這裏朱標的確想不明白,畢竟朱棡從未與廖永忠有過交集。
可老朱為廖永忠安排的罪名是僭用龍鳳,那即便是殺了,也不會留下把柄,更不可能留下罵名。
所以朱棡這麽做,究竟是為了什麽?
“兩者皆有吧。”
“但我更想知道真相。”
朱棡的眼中閃過一抹冷然道。
“真相?”
朱標頓時皺起眉頭道。
“嗯。這麽說吧,廖永忠追隨老爺子多少年了,應該是從元至正十五年,就跟隨在老爺子身邊了。”
“而其兄楚國公廖永安,忠心為主,以死明誌,忠臣不事二主,死不降張。”
“那廖家一門忠烈,國之重臣,真會擅自揣摩聖意,從而害死小明王?”
“而且從始至終,廖永忠都沒有害死小明王的理由。”
朱棡又是看了一眼遠處的廖永忠,這才繼續看向朱標道:“所以我之所以保下廖永忠,就是想等迴京以後,查明背後的真相。”
朱棡說的不錯,廖永忠確實沒有害死小明王的理由。
畢竟小明王死不死,都不會對於廖永忠有任何的影響。
至於什麽天下正統,得國之正,不僅僅是對於廖永忠,而是所有的淮西勳貴而言,都是扯淡。
因為這天下,是他們輔佐老朱打下來的,而出生貧寒的他們,就認個死理。
那便是這天下,既然是他們打下來的,那老朱就應該是這天下的皇帝。
至於是從誰的手中接過?
你覺得這幫大老粗,會在意?
更何況,廖永忠負責迎迴小明王,那即便是揣摩聖意,也不會蠢到在返迴應天府的路上,害死小明王。
“你的意思是廖永忠被人當槍使了,而且這個人,就是已經被殺的中書省左丞楊憲。”
聞言,朱標又是沉默良久後,方才出聲道。
現在細細想來,朱標也是覺得細思極恐。
這完全就是在利用廖永忠對於朱元璋的忠心,害死的小明王。
而且廖永忠在離開應天府之前,見的最後一個人,便還是身為檢校的楊憲。
“恐怕不隻是楊憲。”
朱棡輕輕搖了搖頭道:“別忘了,楊憲在成為中書省參知政事以後,便是與哪些人走的最近。”
“浙東,江南。”
霎那間,朱標便是猛然抬起頭,更是攥緊拳頭道。
“楊憲出身檢校,可在朝中並無根基,而其兄楊希聖更是因為得罪了李伯伯,被李伯伯罷免官職。”
“那楊憲不管是為求自保,還是想為楊希聖報仇,都得依附一顆大樹。”
不同朱標的咬牙切齒,朱棡反而是依舊淡然道。
“而且這顆大樹,還必須能與李伯伯掰掰腕子。”
“可縱觀朝堂,也就是浙東先生的劉伯溫,能與李伯伯掰掰腕子。”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浙東與淮西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
朱標眼中的冷意越來越甚道。
“這一點上麵,楊憲的確挺成功的。”
“畢竟老爺子的本意,就是想在中書省插上一根釘子。”
“但楊憲最蠢的地方,就是過於小看李伯伯,更是高估了自己。”
說話間,朱棡的嘴角又是勾起一抹譏諷之色。
因為楊憲曾多次向老朱諫言李善長無大才,不堪為相。
可李善長在老朱的心中,是何等人物?
那可是能與漢之蕭何比肩的人物。
即便是晚年被老朱懷疑有不臣之心,可那也是將李善長想成了司馬懿。
那別說你區區一個楊憲,那即便是十個百個的楊憲,也抵不過李善長一根手指頭。
“的確是勿殺。”
朱棡輕輕點頭,方才看向朱標正色道:“可那封奏章不是出自太原。”
“不是出自太原?”
朱標頓時一愣的看向朱棡道。
“我征伐北元,豈能有閑心關注朝廷?”
朱棡仍是點頭道。
“廖永忠假借你的名義?”
聞言,朱標的眼中頓時升起一股怒意。
但轉瞬間,朱標又是搖了搖頭,看向朱棡道:“你師從李夫子,書法造詣極高,所以那兩個字,必是出自你手。”
朱棡在大明的書法造詣,都可以排進前三之列,而身為父子兄弟,朱元璋與朱標自然不能錯認朱棡的字跡。
還有就是借廖永忠膽子,也不敢仿造朱棡的字跡,用來蒙騙朱元璋。
“我說了不是出自太原,可沒說不是出自我手。”
朱棡緊了緊身上的衣袍,方才瞥向朱標道:“洪武六年,我隻身前往太原之前,便是將這封奏章留給了廖權。”
“想借此保廖永忠一命,但決定權還在老爺子的手中。”
頓了頓,朱棡又是繼續道:“可若是老爺子執意要殺,我的那封奏章也沒有用。”
這倒是實話,朱元璋究竟殺不殺廖永忠,還是在朱元璋的一念之間。
也並不是一封奏章,就可以真的保下廖永忠的性命。
畢竟就如朱標所言,廖永忠的行為,完全就是朱元璋心中的一根刺,若是不拔除,終究還會痛。
“所以你一開始,便已經知道了老爺子要對廖永忠動手?”
朱標聞言,眼中當即閃過一抹震動道。
要明白,朱元璋在對廖永忠對手之前,可從未表露出對廖永忠的不滿。
因為那個時候,大明剛剛開國,那為了穩定國本,老朱就絕對不能對廖永忠出手。
但等大明度過這個時期,廖永忠的生死,就是在朱元璋的一念之間。
而等朱元璋下定決心動手除掉這根刺時,朱棡的奏章也是送至了禦書房。
僅僅兩個字,勿殺。
便是讓朱元璋放過了廖永忠,甚至保留了廖永忠的侯爵。
可現在朱棡告訴他朱標,這封奏章並不是出自太原,而是洪武六年就已經寫下的奏章?
這恐怕換誰都不會信吧?
“嗯。”
“廖永忠的開國之功,完全足以封以國公。”
“但就是因為他私自揣摩聖意,致使小明王身死,所以這才封了德慶侯。”
“可洪武三年,中書省左丞楊憲被殺以後,我便明白廖永忠必死,所以我才會留下那封奏章。”
朱棡想了想,方才看向朱標道。
“那便能說得通了,畢竟以你的聰慧,想看出其中的門道,並不是很難。”
朱標的眼中也是閃過一抹了然道。
怪不得,朱棡能留下先手,原來是已經猜到廖永忠必死的結局。
“所以隻是想保廖永忠一命?”
隨後朱標又是看向朱棡問道:“又或者,你隻是不想讓老爺子背上殺戮功臣的罵名?”
其實這裏朱標的確想不明白,畢竟朱棡從未與廖永忠有過交集。
可老朱為廖永忠安排的罪名是僭用龍鳳,那即便是殺了,也不會留下把柄,更不可能留下罵名。
所以朱棡這麽做,究竟是為了什麽?
“兩者皆有吧。”
“但我更想知道真相。”
朱棡的眼中閃過一抹冷然道。
“真相?”
朱標頓時皺起眉頭道。
“嗯。這麽說吧,廖永忠追隨老爺子多少年了,應該是從元至正十五年,就跟隨在老爺子身邊了。”
“而其兄楚國公廖永安,忠心為主,以死明誌,忠臣不事二主,死不降張。”
“那廖家一門忠烈,國之重臣,真會擅自揣摩聖意,從而害死小明王?”
“而且從始至終,廖永忠都沒有害死小明王的理由。”
朱棡又是看了一眼遠處的廖永忠,這才繼續看向朱標道:“所以我之所以保下廖永忠,就是想等迴京以後,查明背後的真相。”
朱棡說的不錯,廖永忠確實沒有害死小明王的理由。
畢竟小明王死不死,都不會對於廖永忠有任何的影響。
至於什麽天下正統,得國之正,不僅僅是對於廖永忠,而是所有的淮西勳貴而言,都是扯淡。
因為這天下,是他們輔佐老朱打下來的,而出生貧寒的他們,就認個死理。
那便是這天下,既然是他們打下來的,那老朱就應該是這天下的皇帝。
至於是從誰的手中接過?
你覺得這幫大老粗,會在意?
更何況,廖永忠負責迎迴小明王,那即便是揣摩聖意,也不會蠢到在返迴應天府的路上,害死小明王。
“你的意思是廖永忠被人當槍使了,而且這個人,就是已經被殺的中書省左丞楊憲。”
聞言,朱標又是沉默良久後,方才出聲道。
現在細細想來,朱標也是覺得細思極恐。
這完全就是在利用廖永忠對於朱元璋的忠心,害死的小明王。
而且廖永忠在離開應天府之前,見的最後一個人,便還是身為檢校的楊憲。
“恐怕不隻是楊憲。”
朱棡輕輕搖了搖頭道:“別忘了,楊憲在成為中書省參知政事以後,便是與哪些人走的最近。”
“浙東,江南。”
霎那間,朱標便是猛然抬起頭,更是攥緊拳頭道。
“楊憲出身檢校,可在朝中並無根基,而其兄楊希聖更是因為得罪了李伯伯,被李伯伯罷免官職。”
“那楊憲不管是為求自保,還是想為楊希聖報仇,都得依附一顆大樹。”
不同朱標的咬牙切齒,朱棡反而是依舊淡然道。
“而且這顆大樹,還必須能與李伯伯掰掰腕子。”
“可縱觀朝堂,也就是浙東先生的劉伯溫,能與李伯伯掰掰腕子。”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浙東與淮西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
朱標眼中的冷意越來越甚道。
“這一點上麵,楊憲的確挺成功的。”
“畢竟老爺子的本意,就是想在中書省插上一根釘子。”
“但楊憲最蠢的地方,就是過於小看李伯伯,更是高估了自己。”
說話間,朱棡的嘴角又是勾起一抹譏諷之色。
因為楊憲曾多次向老朱諫言李善長無大才,不堪為相。
可李善長在老朱的心中,是何等人物?
那可是能與漢之蕭何比肩的人物。
即便是晚年被老朱懷疑有不臣之心,可那也是將李善長想成了司馬懿。
那別說你區區一個楊憲,那即便是十個百個的楊憲,也抵不過李善長一根手指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