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辛未。早朝上趙姝琳提出出兵之事,得到群臣的支持,但眾多大臣提議先援救廣德、四安鎮,後發常州,畢竟四安鎮離京師最近。不過趙姝琳提出擒賊擒王,擊敗了中路軍伯顏,便打亂了伯顏的部署,進入四安鎮的元兵便成了孤軍,有利於各個擊破,堅持先援救常州。在說服了大臣們後,趙姝琳詢問出兵方案,並要求立即北上,各府司立馬行動了起來,然而在兵員的數量上,卻遭到兩相的擠壓。麵對伯顏的二十萬大軍,怎麽說也得有相當的兵力才能抵擋住吧,可是陳宜中卻搬出太祖爺的規定,“朝廷禁軍一半守京畿,一半戊諸郡”並述說如今兵員急缺,又必須留有足夠的力量守京城,隻能撥出兩個軍的兵力供她大元帥差遣。趙姝琳一算總共才五千人,而京城禁軍有十五六萬,還不算募集來的廂兵、民兵、土軍幾十萬。她按著胸口,氣的發悶,還得忍著,畢竟朝廷昨日才命諸製司各舉才堪將帥者十人,怕是真是缺兵缺將難以調兵。此時太皇太後也覺得五千人太少,要求陳宜中是否在多調集一些兵馬出來,商討來商討去,陳宜中最後勉強又增加了一個軍,總共七千五百人。趙姝琳無奈,隻恨自己既不懂軍政又不懂布防,更不敢胡亂下達命令抽調各路兵馬,不說自己會不會破壞了全局,下的軍令還會受到樞密院的掣肘。
朝後趙姝琳召集群臣在大元帥府議事,兩相因有政事不來,來的有剛剛升任同知樞密院事兼權參知政事的陳文龍和同簽書樞密院事的黃鏞,還有簽書樞密院事的高斯得,三衙和兵部的各位大人等。他們這些人反而都對趙姝琳抱有一絲希望,或許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並不明顯拖她後腿,但積極也是談不上的。趙姝琳下達命令,樞密院簽發文書,三衙抽調馬步軍15個指揮,其中步兵13個指揮,滿編6500人;馬軍2個指揮,滿編800人,由楊午辰統領,並升他為軍都指揮使,這恐怕是宋朝開國以來最少的一個軍了,合計總兵力7300人,比說的還少了200人,這是由於趙姝琳要求必須有騎兵的結果。兵部調集三萬四千廂兵隨軍運糧草並押送輜重武器。宋軍的運糧還真是奇怪,除了每人身上各帶的五日幹糧,需三人養一兵,每人身上負重六七十斤糧食,加自身包裹、燒鍋百來斤,除了輜重武器基本不用騾馬、車輛,因為一旦損毀,便一並丟棄,實在浪費,不如人運方便安全節省開支。軍中還組織了艨艟戰船兩百餘艘,船上配有大量火器。朝廷對外號稱十萬大軍,其實戰鬥部隊隻有七千三百人。
趙姝琳想來想去,覺得兵馬實在太少,要求刑部從牢獄、牢城中是否可以招募到為國效命的囚犯,將功補過,不過被留夢炎給拖住了,刑部遲遲不肯迴話,其實大量的囚犯早已征做了廂兵。趙姝琳叫來了小乙,要求他迴去勸說他們的頭目接受招安,為國效力,並許諾他們高官,這一點她這個大元帥還是有點權力的,畢竟朝廷現時也是這麽個政策,不過她並沒有知會朝廷,她怕朝廷裏的有些人會阻撓她私自招募兵馬。小乙得到任務後異常高興,接過趙姝琳給他的“驛券”和“走馬頭子”跑到驛站借了匹快馬就直奔嘉興府老巢去了。
兵馬征調齊備,然而朝廷國庫並不充足隻給了趙姝琳十萬兩白銀做為軍餉,相當於二十萬貫銅錢,一百五十多萬貫會子錢,不足一月開銷,實在太少,於是為了籌錢,她提出了一係列的籌錢方法,要暫停各處的修繕工程,提議要將不太要緊的“祠祿”製暫時停止兩年,節省錢兩供應軍隊使用,並舉行募捐,要求大臣們帶頭為國出錢,弄的官員、士大夫們對她是極其不滿。朝廷不僅否了她的提議,募捐來的錢兩竟不足萬貫。
在朝廷這邊再也討不到好處的趙姝琳,遂將注意力全放在了軍隊戰鬥力上。她開始視察各個部隊,在楊午辰的陪同下她先是看了騎兵的裝備,發現每個指揮中,槍手、旗頭隻有六十多人,其餘三百多人全是弓箭手。而他們的鎧甲還不整齊,重裝騎兵少,大多身穿鐵片甲衣,有少部分銅鐵鎖子甲,武裝到馬匹,輕騎兵居多,主要都是弓箭手,戰馬上除了掛著行軍物品外,每匹馬上還掛著一個皮木圓盾牌。視察步軍時,發現步軍每個指揮有刀手四五十人,槍手百來人,其餘三百多人全是弓、弩手,他們雖各帶劍一口,但很少練習使用。大多數的步兵都是帶著範陽皮帽的輕裝步兵,重裝步兵無非是刀手和槍手,全身鐵甲,有五十多斤,還有個範陽鐵帽,加上隨身武器、飾物,重的也有個百來斤的,除了弓弩手也是人手一個長盾牌。不知為什麽看完了戰鬥部隊的裝備後,趙姝琳有種失落,或者說是失去了信心,在冷兵器時代,對方二十萬的部隊若不是烏合之眾的話,幾乎是碾壓的份了。隨後她又前往察看了輜重倉庫,才有所紓解,發現了些殺傷性比較大的武器。有很多像手雷的鐵火球、陶瓷火球、竹火球等,形狀各異,叫什麽鐵火炮、霹靂火球、震天雷、毒藥煙球等等等等,好幾種用途。還有簡易的火槍和火箭,火槍就是在長槍前端捆綁一個竹、紙製成的火藥筒,點燃既可以燒傷敵人,又同時可以用槍鋒刺殺敵人;而火箭也是在箭上綁一個火藥包或火藥筒,有借著弓、弩射出去的,有靠火藥噴射出去的,還可以把長槍噴射出去,威力、射程各不相同。可是就是沒看見大炮之類的,趙姝琳問左右有沒有大炮之類的武器,一個廂軍都說有一種竹製“突火槍”很像她說的,隻是射程太短,沒有使用價值,所以軍營不配。趙姝琳聽後,失望至極,沒有大火力,不足以戰勝對手。好歹她發現了一種弩車,名曰“床子弩”,有雙弓床弩、三弓床弩、大合蟬、小合蟬等種類,這種弩都是固定在木駕上的,由數人或數十人絞軸張弓,搭配踏橛箭,射程可達千米,打在城牆上,人可踏杆攀緣登城,這種武器威力大,可破敵方的陣型,趙姝琳看了很欣喜。還有就是拋石機,因為不方便攜帶,也就不考慮裝備部隊了。一種純銅、噴火的“猛火油櫃”著實吸引了她好一會,一旁的軍都仔細地介紹了它的構造和用途,趙姝琳拍手稱讚道:“可以用它燒敵軍的糧倉”,一旁軍都小聲地迴道:“燒糧倉,我軍用火球和火箭。”趙姝琳趕緊閉嘴,不懂最好不要發言。看完了裝載完好的各種裝備後,她感歎道:“打仗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隻箭都有好多種類,有射人的、有打馬的、有穿各種甲胄的,箭頭各不相同。最後她摸了摸堆疊如山的牛皮和牛筋,看看過河用的浮橋後,離開了倉庫。
經過三日的日夜清點和梳理,趙姝琳和楊午辰終於將整支部隊的前前後後全部弄明白了,再加上與下屬將校們的溝通商議,暫時理出來一個前期作戰方案,就是前往平江與文天祥會合。接下來就是舉行誓師大會,準備開拔。然而得知副元帥江萬載不能及時到任時,趙姝琳不打算再等他了,決定三日後,即十一日,丁醜發兵,朝廷接受了她的提議。
九日,乙亥,兵部送來一套甲胄及一把寶劍,甲胄是一種金裝甲,趙姝琳試穿之後,發現實在臃腫、笨重,要求換一件輕便的軟甲;寶劍鋒利、高貴,大約一米長,圓形護手,劍柄鑲嵌寶石鑄有龍紋,劍首扁平成卷雲紋,中間有穿孔,能係掛一些裝飾品,劍身全鋼、薄平開有血槽,劍鋒尖而短,握在手裏大約兩斤多重。趙姝琳將寶劍從精美的木鞘中抽出,在這暖烘烘的大元帥府中依然透著淡淡的寒光。看著趙姝琳平舉不起的手臂,楊午辰說道:“你會使劍嗎?”
“不會!”
“我教你吧。”
兩人支走了下人,在大堂裏楊午辰比劃了半天,才教會了她一招半式,隻是趙姝琳手腕無力,早已酸疼,索性不練了,也得虧楊午辰心有情愫,落到旁人才懶得教她。
第二日早朝完後,諸府司已將出兵的一切事宜安排妥當,麗正門外早已高台築起,皇帝、皇親國戚及京城文武百官全部到場壯行。趙姝琳朝後迴到大元帥府,打算苦思一篇誓詞激勵將士,但是想了半天都沒有頭緒,直到兵部又送來了一套軟甲才停下來。軟甲以皮革為底,上附薄銅製成,能起到防護刀槍,但不能擋弓弩,加上肩獸、肩鎖子甲、腿甲、護腕、護腰、護心鏡,還有各種披巾、胸帶、腰帶、裹肚、束袖、鎖邊、膝裙、吊腿、幫腿、虎頭靴,三十二斤的重量對趙姝琳來說也是夠重的了,這還不包括頭盔,幾十個配件一一穿上足足用了半個時辰才穿好,穿戴整齊的趙姝琳還真有些英姿颯爽,隻是嬌小的身軀怎麽看也震懾不住旁人,更別說兇猛的敵人了。當晚趙姝琳穿著這身盔甲戰袍參考了幾篇文章,終於想出了一篇令她自己都有些小激動的誓詞小短文。
十一日,丁醜,大雪。趙姝琳天還沒亮就已起床,看著屋外映在光影裏的飛雪,她凝視了好一會,感慨道:“出征遇大雪是好還是壞!”。用過早膳之後,下人們將已準備好的行裝全都放到了馬車上,她坐上馬車,沿著禦街來到了大內與皇帝一起前往麗正門。南宋的皇城是北市南宮,麗正門處於正南門,所以外無坊市,穿過嘉會門,直對遠處的錢塘江。漫天大雪下,百官雲集高台旁,皇帝的親衛隊、儀仗隊、軍樂隊等各班直全部到齊,加上七千禁軍,整個麗正門外黑壓壓一片,五色的旌旗遮天蔽日迎風飛揚,與飛雪形成鮮明對比,而百姓卻隻是三三兩兩地圍觀送行。鈞容直(軍樂隊)奏起激昂的戰歌,將寒意瞬間驅散。高台下,出征的將士分列整齊,楊午辰的騎兵靠左對齊,大家全都注視著高台。趙姝琳跟著小皇帝領著一眾簇擁的大臣緩緩等上高台,整齊的大軍在寒風、飛雪中巋然不動,讓趙姝琳頓時肅然起。感慨這是一群即將為國戰鬥,不怕犧牲的好兒郎們,他們即將在自己的帶領下上陣殺敵。趙姝琳心中忽然又生出了一種愧疚,她怕將這支部隊帶向不歸路,但是曆史告訴她,即使她不帶他們走向滅亡,後來的“崖山海戰”也會將他們全部埋葬,也許這次出征會徹底改變他們、乃至大宋的命運也說不定。登上高台,這出征的儀式也算正式的開始了,皇帝的內臣宣讀起誓文,讀了好長一段時間後終於結束,輪到趙姝琳說話了,然而長篇的誓文中她聽懂的不是很多,不過覺得已經說的差不多了,於是她站到台前,對著台下高喊了幾句:“諸位將士,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今以至誠之心,昭告天地神靈,率師迎敵,保衛漢疆,大宋艱苦經營,遺留吾人之土地,名正言順,蒙古殘暴不仁,吾輩當誓死抵抗,保衛華夏,驅除韃虜。”說完全軍高唿:“保衛華夏,驅除韃虜!保衛華夏,驅除韃虜!”
趙姝琳順勢拔出寶劍,再次高喊道:“出發”隨即戰鼓雷動、號角爭鳴,旗頭打出旗號,後軍變前軍,整軍迅速湧動了起來。趙姝琳辭別了皇帝、太皇太後與眾大臣,騎上戰馬隨著大軍浩浩蕩蕩地穿過了嘉會門奔向錢塘江渡口。
數百艘戰船橫亙江麵,糧草、輜重早先已經出發,現在隻需步兵登船即可,騎兵被安排走陸路。兩軍分離,就這樣,趙姝琳和楊午辰暫時分開了,因為中軍在船上,所以趙姝琳隻能登船。登上主戰船,趙姝琳站在甲板上看著整齊的登船部隊,飛雪下複雜的心情無以言表,或許是了解曆史的緣故,總覺得悲壯而淒涼,又或許對自己充滿信心,勝利就在前方。船艙登滿便揚帆起航,很快船隊就全部駛離了港口,船連數裏,前隊早已拐向了大運河。
船隊行駛緩慢,有時西北風刮得又急,不得不用槳、槁撐船助力,費時三日才到達平江。途中小乙趕到,訴說了他們的大頭目願意接受招安,並要求麵商,趙姝琳又讓小乙迴去,告知大頭目平江會麵。此次本想先與文天祥會師,再商議出兵常州的事,沒想到大軍剛出臨安的第二日,元兵就攻破了廣德軍,次日又破了四安鎮,朝廷急召趙姝琳迴師入衛。然而趙姝琳聽後左右為難,思慮再三最後在眾將的商議下以有損軍隊士氣為由迴絕了,朝廷不得不詔文天祥入衛,就這樣趙姝琳與千古名臣就這樣擦肩而過了。同時趙姝琳收到副元帥江萬載的來信,江萬載陳述了形勢危急,朝廷另有差遣,不能前往會合,趙姝琳看後歎了口氣。這是太皇天後召不迴趙姝琳,又看到形勢緊迫,不得不把江萬載留在京城,除了讓他處理一些大元帥府的事情外,還得繼續進行秘密遷都的事。
朝後趙姝琳召集群臣在大元帥府議事,兩相因有政事不來,來的有剛剛升任同知樞密院事兼權參知政事的陳文龍和同簽書樞密院事的黃鏞,還有簽書樞密院事的高斯得,三衙和兵部的各位大人等。他們這些人反而都對趙姝琳抱有一絲希望,或許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並不明顯拖她後腿,但積極也是談不上的。趙姝琳下達命令,樞密院簽發文書,三衙抽調馬步軍15個指揮,其中步兵13個指揮,滿編6500人;馬軍2個指揮,滿編800人,由楊午辰統領,並升他為軍都指揮使,這恐怕是宋朝開國以來最少的一個軍了,合計總兵力7300人,比說的還少了200人,這是由於趙姝琳要求必須有騎兵的結果。兵部調集三萬四千廂兵隨軍運糧草並押送輜重武器。宋軍的運糧還真是奇怪,除了每人身上各帶的五日幹糧,需三人養一兵,每人身上負重六七十斤糧食,加自身包裹、燒鍋百來斤,除了輜重武器基本不用騾馬、車輛,因為一旦損毀,便一並丟棄,實在浪費,不如人運方便安全節省開支。軍中還組織了艨艟戰船兩百餘艘,船上配有大量火器。朝廷對外號稱十萬大軍,其實戰鬥部隊隻有七千三百人。
趙姝琳想來想去,覺得兵馬實在太少,要求刑部從牢獄、牢城中是否可以招募到為國效命的囚犯,將功補過,不過被留夢炎給拖住了,刑部遲遲不肯迴話,其實大量的囚犯早已征做了廂兵。趙姝琳叫來了小乙,要求他迴去勸說他們的頭目接受招安,為國效力,並許諾他們高官,這一點她這個大元帥還是有點權力的,畢竟朝廷現時也是這麽個政策,不過她並沒有知會朝廷,她怕朝廷裏的有些人會阻撓她私自招募兵馬。小乙得到任務後異常高興,接過趙姝琳給他的“驛券”和“走馬頭子”跑到驛站借了匹快馬就直奔嘉興府老巢去了。
兵馬征調齊備,然而朝廷國庫並不充足隻給了趙姝琳十萬兩白銀做為軍餉,相當於二十萬貫銅錢,一百五十多萬貫會子錢,不足一月開銷,實在太少,於是為了籌錢,她提出了一係列的籌錢方法,要暫停各處的修繕工程,提議要將不太要緊的“祠祿”製暫時停止兩年,節省錢兩供應軍隊使用,並舉行募捐,要求大臣們帶頭為國出錢,弄的官員、士大夫們對她是極其不滿。朝廷不僅否了她的提議,募捐來的錢兩竟不足萬貫。
在朝廷這邊再也討不到好處的趙姝琳,遂將注意力全放在了軍隊戰鬥力上。她開始視察各個部隊,在楊午辰的陪同下她先是看了騎兵的裝備,發現每個指揮中,槍手、旗頭隻有六十多人,其餘三百多人全是弓箭手。而他們的鎧甲還不整齊,重裝騎兵少,大多身穿鐵片甲衣,有少部分銅鐵鎖子甲,武裝到馬匹,輕騎兵居多,主要都是弓箭手,戰馬上除了掛著行軍物品外,每匹馬上還掛著一個皮木圓盾牌。視察步軍時,發現步軍每個指揮有刀手四五十人,槍手百來人,其餘三百多人全是弓、弩手,他們雖各帶劍一口,但很少練習使用。大多數的步兵都是帶著範陽皮帽的輕裝步兵,重裝步兵無非是刀手和槍手,全身鐵甲,有五十多斤,還有個範陽鐵帽,加上隨身武器、飾物,重的也有個百來斤的,除了弓弩手也是人手一個長盾牌。不知為什麽看完了戰鬥部隊的裝備後,趙姝琳有種失落,或者說是失去了信心,在冷兵器時代,對方二十萬的部隊若不是烏合之眾的話,幾乎是碾壓的份了。隨後她又前往察看了輜重倉庫,才有所紓解,發現了些殺傷性比較大的武器。有很多像手雷的鐵火球、陶瓷火球、竹火球等,形狀各異,叫什麽鐵火炮、霹靂火球、震天雷、毒藥煙球等等等等,好幾種用途。還有簡易的火槍和火箭,火槍就是在長槍前端捆綁一個竹、紙製成的火藥筒,點燃既可以燒傷敵人,又同時可以用槍鋒刺殺敵人;而火箭也是在箭上綁一個火藥包或火藥筒,有借著弓、弩射出去的,有靠火藥噴射出去的,還可以把長槍噴射出去,威力、射程各不相同。可是就是沒看見大炮之類的,趙姝琳問左右有沒有大炮之類的武器,一個廂軍都說有一種竹製“突火槍”很像她說的,隻是射程太短,沒有使用價值,所以軍營不配。趙姝琳聽後,失望至極,沒有大火力,不足以戰勝對手。好歹她發現了一種弩車,名曰“床子弩”,有雙弓床弩、三弓床弩、大合蟬、小合蟬等種類,這種弩都是固定在木駕上的,由數人或數十人絞軸張弓,搭配踏橛箭,射程可達千米,打在城牆上,人可踏杆攀緣登城,這種武器威力大,可破敵方的陣型,趙姝琳看了很欣喜。還有就是拋石機,因為不方便攜帶,也就不考慮裝備部隊了。一種純銅、噴火的“猛火油櫃”著實吸引了她好一會,一旁的軍都仔細地介紹了它的構造和用途,趙姝琳拍手稱讚道:“可以用它燒敵軍的糧倉”,一旁軍都小聲地迴道:“燒糧倉,我軍用火球和火箭。”趙姝琳趕緊閉嘴,不懂最好不要發言。看完了裝載完好的各種裝備後,她感歎道:“打仗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隻箭都有好多種類,有射人的、有打馬的、有穿各種甲胄的,箭頭各不相同。最後她摸了摸堆疊如山的牛皮和牛筋,看看過河用的浮橋後,離開了倉庫。
經過三日的日夜清點和梳理,趙姝琳和楊午辰終於將整支部隊的前前後後全部弄明白了,再加上與下屬將校們的溝通商議,暫時理出來一個前期作戰方案,就是前往平江與文天祥會合。接下來就是舉行誓師大會,準備開拔。然而得知副元帥江萬載不能及時到任時,趙姝琳不打算再等他了,決定三日後,即十一日,丁醜發兵,朝廷接受了她的提議。
九日,乙亥,兵部送來一套甲胄及一把寶劍,甲胄是一種金裝甲,趙姝琳試穿之後,發現實在臃腫、笨重,要求換一件輕便的軟甲;寶劍鋒利、高貴,大約一米長,圓形護手,劍柄鑲嵌寶石鑄有龍紋,劍首扁平成卷雲紋,中間有穿孔,能係掛一些裝飾品,劍身全鋼、薄平開有血槽,劍鋒尖而短,握在手裏大約兩斤多重。趙姝琳將寶劍從精美的木鞘中抽出,在這暖烘烘的大元帥府中依然透著淡淡的寒光。看著趙姝琳平舉不起的手臂,楊午辰說道:“你會使劍嗎?”
“不會!”
“我教你吧。”
兩人支走了下人,在大堂裏楊午辰比劃了半天,才教會了她一招半式,隻是趙姝琳手腕無力,早已酸疼,索性不練了,也得虧楊午辰心有情愫,落到旁人才懶得教她。
第二日早朝完後,諸府司已將出兵的一切事宜安排妥當,麗正門外早已高台築起,皇帝、皇親國戚及京城文武百官全部到場壯行。趙姝琳朝後迴到大元帥府,打算苦思一篇誓詞激勵將士,但是想了半天都沒有頭緒,直到兵部又送來了一套軟甲才停下來。軟甲以皮革為底,上附薄銅製成,能起到防護刀槍,但不能擋弓弩,加上肩獸、肩鎖子甲、腿甲、護腕、護腰、護心鏡,還有各種披巾、胸帶、腰帶、裹肚、束袖、鎖邊、膝裙、吊腿、幫腿、虎頭靴,三十二斤的重量對趙姝琳來說也是夠重的了,這還不包括頭盔,幾十個配件一一穿上足足用了半個時辰才穿好,穿戴整齊的趙姝琳還真有些英姿颯爽,隻是嬌小的身軀怎麽看也震懾不住旁人,更別說兇猛的敵人了。當晚趙姝琳穿著這身盔甲戰袍參考了幾篇文章,終於想出了一篇令她自己都有些小激動的誓詞小短文。
十一日,丁醜,大雪。趙姝琳天還沒亮就已起床,看著屋外映在光影裏的飛雪,她凝視了好一會,感慨道:“出征遇大雪是好還是壞!”。用過早膳之後,下人們將已準備好的行裝全都放到了馬車上,她坐上馬車,沿著禦街來到了大內與皇帝一起前往麗正門。南宋的皇城是北市南宮,麗正門處於正南門,所以外無坊市,穿過嘉會門,直對遠處的錢塘江。漫天大雪下,百官雲集高台旁,皇帝的親衛隊、儀仗隊、軍樂隊等各班直全部到齊,加上七千禁軍,整個麗正門外黑壓壓一片,五色的旌旗遮天蔽日迎風飛揚,與飛雪形成鮮明對比,而百姓卻隻是三三兩兩地圍觀送行。鈞容直(軍樂隊)奏起激昂的戰歌,將寒意瞬間驅散。高台下,出征的將士分列整齊,楊午辰的騎兵靠左對齊,大家全都注視著高台。趙姝琳跟著小皇帝領著一眾簇擁的大臣緩緩等上高台,整齊的大軍在寒風、飛雪中巋然不動,讓趙姝琳頓時肅然起。感慨這是一群即將為國戰鬥,不怕犧牲的好兒郎們,他們即將在自己的帶領下上陣殺敵。趙姝琳心中忽然又生出了一種愧疚,她怕將這支部隊帶向不歸路,但是曆史告訴她,即使她不帶他們走向滅亡,後來的“崖山海戰”也會將他們全部埋葬,也許這次出征會徹底改變他們、乃至大宋的命運也說不定。登上高台,這出征的儀式也算正式的開始了,皇帝的內臣宣讀起誓文,讀了好長一段時間後終於結束,輪到趙姝琳說話了,然而長篇的誓文中她聽懂的不是很多,不過覺得已經說的差不多了,於是她站到台前,對著台下高喊了幾句:“諸位將士,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今以至誠之心,昭告天地神靈,率師迎敵,保衛漢疆,大宋艱苦經營,遺留吾人之土地,名正言順,蒙古殘暴不仁,吾輩當誓死抵抗,保衛華夏,驅除韃虜。”說完全軍高唿:“保衛華夏,驅除韃虜!保衛華夏,驅除韃虜!”
趙姝琳順勢拔出寶劍,再次高喊道:“出發”隨即戰鼓雷動、號角爭鳴,旗頭打出旗號,後軍變前軍,整軍迅速湧動了起來。趙姝琳辭別了皇帝、太皇太後與眾大臣,騎上戰馬隨著大軍浩浩蕩蕩地穿過了嘉會門奔向錢塘江渡口。
數百艘戰船橫亙江麵,糧草、輜重早先已經出發,現在隻需步兵登船即可,騎兵被安排走陸路。兩軍分離,就這樣,趙姝琳和楊午辰暫時分開了,因為中軍在船上,所以趙姝琳隻能登船。登上主戰船,趙姝琳站在甲板上看著整齊的登船部隊,飛雪下複雜的心情無以言表,或許是了解曆史的緣故,總覺得悲壯而淒涼,又或許對自己充滿信心,勝利就在前方。船艙登滿便揚帆起航,很快船隊就全部駛離了港口,船連數裏,前隊早已拐向了大運河。
船隊行駛緩慢,有時西北風刮得又急,不得不用槳、槁撐船助力,費時三日才到達平江。途中小乙趕到,訴說了他們的大頭目願意接受招安,並要求麵商,趙姝琳又讓小乙迴去,告知大頭目平江會麵。此次本想先與文天祥會師,再商議出兵常州的事,沒想到大軍剛出臨安的第二日,元兵就攻破了廣德軍,次日又破了四安鎮,朝廷急召趙姝琳迴師入衛。然而趙姝琳聽後左右為難,思慮再三最後在眾將的商議下以有損軍隊士氣為由迴絕了,朝廷不得不詔文天祥入衛,就這樣趙姝琳與千古名臣就這樣擦肩而過了。同時趙姝琳收到副元帥江萬載的來信,江萬載陳述了形勢危急,朝廷另有差遣,不能前往會合,趙姝琳看後歎了口氣。這是太皇天後召不迴趙姝琳,又看到形勢緊迫,不得不把江萬載留在京城,除了讓他處理一些大元帥府的事情外,還得繼續進行秘密遷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