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呂宏濤為繡兒準備的兩首詩是孟浩然的《春曉》和賀知章的《詠柳》。自從康熙年間曹寅主持編撰了《全唐詩》,幾乎儒生士子們是人手一部,呂宏濤也是從這裏頭精心挑選出了一些來教繡兒。通過昨天情形來看,繡兒對那些田園詩比較能理解,所以呂宏濤挑一些這方麵的來教她。
今天的這兩首詩裏的生字比昨天的還少,那內容也淺顯易懂,繡兒一下子就理解了,呂宏濤見繡兒學得很快很高興,就對她說“今天我開始教你寫字。”
誰知繡兒搖搖頭,微微地笑著說“大少爺,能不能等會兒再學寫字呢。”
呂宏濤不解的問她說“為什麽,你怕學不好麽,沒關係的,慢慢就會好的,來坐下。”
繡兒還是搖搖頭,她笑著把那幅稿子展了開來給呂宏濤看,“我要先繡這個呢,可不能把手弄髒了,這裏沒有蟬繭水,洗了手就不能繡了。”
呂宏濤雖然沒聽懂繡兒說的意思,可他的眼光一下子被那幅鬆鶴上壽圖的稿子吸引過去了。隻見那是一塊淡米色的用明礬礬過的生絹,那長度和寬度就像平常人們掛在牆的的條幅差不多,上麵畫著一棵鬆樹和兩隻仙鶴,有著淡淡的浮雲和隱約的遠山為背景,一隻鶴單腳獨立正在展翅欲飛,另一隻鶴卻低著頭倚在那古鬆的旁邊,神情安閑。那幅畫的筆法蒼勁古樸,很有些意趣。
讓呂宏濤詫異的是這分明是一幅還未上色的工筆畫,可繡兒卻說是她要繡它,難道這畫還有不用筆描是用針線繡成的麽。
隻見繡兒把它固定在那大繃架上,轉動者上麵的小軸,調試了一下鬆緊。然後從那包袱裏拿出了針和絲線來,在那上麵比劃了起來。
呂宏濤見她真的是要在上麵刺繡,那股好奇心就再也忍不住了“繡兒,你真的要在這上頭繡麽,難道這畫還有繡出來的不成?”
繡兒點點頭,“是的,大少爺,這畫就是要用線繡出來的。”一說刺繡,是說到了她的老本行上來了,她不禁話多了起來,那羞怯的模樣也大為改觀。
“這叫做畫繡,是用上好的生絹作材料,先畫上畫兒,然後再在那上麵用絲線把它繡出來。就像這幅畫吧,那雲和山還有鬆樹的樹幹是不用繡的,就是要把那鬆枝鬆針和仙鶴繡出來就行了。”繡兒仔細的講解起來,這還是她頭一迴在呂宏濤麵前說了那麽多的話呢。
畫繡起源於明嘉靖年間,原是進士出身,又做過尚寶丞的江南名仕顧名世晚年在上海露香園築園定居。顧家又相當的富裕,家中姬妾甚多。顧家父子都雅好丹青書畫,顧家的女眷們長日無事,也喜歡繪畫等頗感興趣,其中顧名世的兒子有一個不知是排行第幾的小妾繆氏,有著一手的好針線,她聰慧靈巧,將繪畫和刺繡結合了起來,創造出了一種畫中有繡,繡上有畫的新樣技法。大家都覺得相當的別致,就在閨中流傳了起來,那顧家不但姨太太小姐們都學會了這樣的繡法,就連丫鬟侍女們也會繡上幾針。隻是她們的繡品都隻在閨中賞玩而已,並未流傳到坊間市集。後來顧家沒落了,顧名世的孫媳韓氏、曾孫女顧蘭玉等多以此繡技謀生,這才將那畫繡之技流傳到了外頭。一時間,閨閣間爭相傳授,就連江南一帶的繡坊也家家掛起了顧繡的招牌來。
不過那風靡一時的顧繡隻留傳了沒多少時候就漸漸的沉寂了下來,到現今隻是在江南一帶還能見到她的身影。其主要原因就是她的工藝技巧太複雜,要繡完一幅像樣的繡品,需花費三到四月的時間,用到上百種色彩的絲線,而且還要有很好的繪畫做底稿。就在盛行的時候,那市麵上的作品也大多良莠不齊,那些上好的繡品多為公侯王府、達官貴人們所收藏了,一般的市場上很難看到好的。
那繡兒的親娘原是姑蘇人氏,那蘇州女孩兒大多會刺繡,做姑娘的時候,她曾跟一個顧繡的傳人學過幾天,那也隻是好玩而已,誰知當譚家一場大火之後,一貧如洗,就隻能靠她的十個手指來養家糊口了,沒奈何她隻得到城裏的繡坊去接活來做。正巧那老板也是顧繡的再傳弟子,見王氏人很聰慧,又指點了她不少,使她的技藝大為精深起來。在繡兒五六歲時,她親娘就開始教她繡花,說有一門技藝在身上,到尷尬時候總能圖個溫飽。
誰知一語成讖,等繡兒八歲時,王氏隨著十三歲的兒子一起去了那陰曹地府,留下了繡兒果真靠著這繡花的技藝挑起了養家的重擔來了。那老板看著繡兒可憐,不但給她的工價要比別人多些,還經常的指點與她,那繡兒也和她娘一樣的心靈手巧,隨著年齡的增長,她倒成了那繡坊數得上的畫繡好手了。
呂家堡雖說是富甲一方、財勢雄厚,可有道是不是三世做官,不知穿衣吃飯,那呂家說到底也不過是暴發戶,土財主之輩,銀子雖多卻風雅不足。那呂宏濤年紀又輕平時又不關心這些女人們的玩意,所以他對畫繡是一無所知。那繡兒雖也對畫繡的來曆等等所知不多,她娘去世時她還小,倒是那女老板跟她說過一些,等從她嘴裏說出來又打了些折扣。不過盡管這樣還是讓呂宏濤聽的是津津有味,迫不及待的要親眼目睹一下了。
繡兒把那些絲線在上麵比了比,挑出了一個她覺得最合適的顏色,然後從當中抽出了一根來,用一枚針把它固定在那繃架上。用手捏住一端,輕輕的撚動起來,隨著繡兒小手的轉動,那根絲線慢慢地鬆散了起來。繡兒等那線變得很鬆散了以後,拿出了一根細細的針來,順著那線的頂端,緩緩地向下劃了下去,那原本一根線就這樣變成了兩根。繡兒放下一根,拿起另一根來,重複了剛才的動作,,結果在她那會變魔術般的小手撚弄之下,那本來就極細的絲線分成成了四根比頭發絲還細的多的細絲。
呂宏濤看的目瞪口呆,他望著那被繡兒一根根平放在那畫絹上的四根細絲,忍不住伸出手來想撫摸一下。繡兒剛想阻止,還沒來得及開口,那呂宏濤的手快,已經碰到那些線了。
呂宏濤隻是想輕輕的摸一下,可他的手指感覺不到那些線的存在,但在他抬起手來的時候,那線卻黏在了他的手上了。等他想把那線放迴去的時候,那線已經是亂成了一球的了。
呂宏濤不好意思的看看繡兒,抱歉般的說道“哎呀,把你的線弄亂了。”
繡兒見這大少爺一臉的歉意,忙搖著頭說“不打緊,隻有幾根呢。”臉上依舊帶著淺淺的笑意,聲音也照樣是那麽溫柔。繡兒是一邊說話一邊兩手不停的忙碌著,不一會,她已分好了十數根的線了,都整整齊齊的擺在了那畫絹上。
呂宏濤是看得楞住了,若要不是他自己親手嚐試過,光看繡兒那麽輕鬆自在的擺弄著那些絲線,哪裏能想象得出來那些絲線有多嬌嫩。他一時衝動起來,隻想好好地看看繡兒那雙手到底有什麽魔力。呂宏濤一把拉起繡兒,把她拉到了窗戶邊上,捧起了她的雙手仔細的察看了起來。
在那冬日的陽光照射下,繡兒的小手顯得格外的白嫩,猶如象牙雕琢的一般,那掌心裏還隱隱地透出了玉紅色。呂宏濤一陣心神激蕩,恨不得一時把那雙手放到嘴邊親吻一番。但是呂洪濤畢竟是個正人君子,他一來怕過於魯莽嚇著了繡兒,二來也覺得此舉太不莊重唐突了佳人。他忍下了那股子衝動,依依不舍的放開了繡兒的手,像自我解嘲似的讚了句“繡兒,你的手真的好白嫩啊,好光滑啊,怪不得不會拉毛那些線了。”
繡兒的小臉早就是羞得通紅的了,當呂宏濤捧著她的雙手時,她的心裏也有一股怪異的感覺出現,既想立時爭脫開來躲得遠遠的,又希望就這麽讓他多握一會兒。正在不知道怎麽才好的時候?:,呂宏濤終於放開了她,還讚歎似的說了那句話,倒解了繡兒不少的尷尬。
“我們作繡娘的一雙手可是最要緊的呢,它是吃飯的本錢啊,為了要保養它,每天都要用蟬繭泡水浸手呢。要不就做不了活了。”繡兒說著笑了笑,又迴到繃架前忙了起來。
繡兒所說的是實情,盡管有些繡娘的家裏很窮,可你光看她那一雙手的話,那可比那些千金小姐的手都保養得更好呢,特別是做那些細致繡活的人,手略一毛糙,就會把繡品弄毀了,那可是要賠錢的。繡兒記得十歲那年,她的後母齊氏剛過門不久,就把繡兒從老屋接到了城裏,齊氏是想有個小丫頭好使喚,她看繡兒接下的繡活不多,就命令繡兒做這做那,甚至於連劈柴這樣的事也叫她做,沒兩天,繡兒那雙手就粗糙起皮,還裂開了一道道的血口子。
那當然影響到了繡兒繡品的質量了,那時她正在繡一雙新嫁娘的紅繡鞋,那鞋麵不但花兒顯得毛糙,就連光滑如水的緞麵也被拉出了不少的絲來。那老板一看齊氏交來的鞋麵,眉頭一皺,大聲的嗬斥道,“這是什麽,這種東西也能賣的麽!,算了,看在也做了幾年的份上,這鞋麵也不用賠了,今後也別想再拿活了!”,齊氏大驚失色,苦苦哀求,那老板生平最恨的就是對繡品不負責任,馬馬虎虎的人,所以理都不理她。
齊氏沒奈何,迴到家後,她不怪是自己逼繡兒幹粗活弄傷了手,倒怪繡兒存心藏奸沒說清楚,把那從老板處受的氣一股腦的出在了繡兒的身上,操起那譚秀才教書用的戒尺狠狠地毒打了她一頓。那齊氏又想到繡兒沒了活計,家裏少了進賬更是心疼不已,惱怒之下還令她三天不許吃飯。那譚秀才雖知女兒委屈,可他又怕齊氏,不敢公然維護繡兒,隻是暗地裏偷了些冷飯給她充饑,就這樣,齊氏知道後夫妻兩個還是大吵了一通。
幸好有個衙役的妻子也是那家繡坊的繡娘,與那譚家住的很近,那譚秀才夫妻吵架的事她都聽到的,便把這事告訴了那個老板。那女老板一聽對繡兒的處境大為同情,她對繡兒母女的情形是一清二楚的,眼看著繡兒在喪母之後小小年紀就挑起了生活的重擔,原本想她爹有了館後,她可以過上安閑些的日子了,可竟又遇上了這麽個出了名的母老虎的後娘。女老板清楚地知道若是不能再繡花,繡兒的遭遇會更慘了,這讓她想起自己幼年做人童養媳時吃過的那些苦來,出於同病相憐的感覺,就決定幫她一把。
那老板帶上了一大包的蟬繭來到譚家,對那齊氏說,幸好繡兒的年紀還小,又是頭一迴傷了手的,好好將養幾天還是能恢複的。讓那齊氏每天把蟬繭泡水讓繡兒浸手,還送了繡兒一瓶子茶樹籽油抹手。臨走時,再三地對齊氏說,那繡娘的手是吃飯的本錢,繡兒雖說年紀還小,可她對刺繡很有天賦,將來會是你們的搖錢樹,可千萬別毀了她。
那蟬繭泡水浸手是那繡娘曆代相傳的護手密訣,雖不知是何道理,可絕對的神奇有效。用了不幾天,那繡兒的手就盡複舊觀依然白嫩光滑的了。自此之後,雖然齊氏照常的挑剔挫磨繡兒,可再也沒要她幹過那些粗活重活的了。所以,繡兒那雙小手,也和其他的那些繡娘一樣,保養得又白又嫩的,沒有半點粗糙毛刺,為的就是能很好的完成繡品。也真的就如那繡坊老板所說的那樣,繡兒的繡技提高的很快,能接下的活也越來越高檔,自然工錢也就多了起來,不但成了譚家的搖錢樹,也成了那家繡坊的台柱子了呢。
今天的這兩首詩裏的生字比昨天的還少,那內容也淺顯易懂,繡兒一下子就理解了,呂宏濤見繡兒學得很快很高興,就對她說“今天我開始教你寫字。”
誰知繡兒搖搖頭,微微地笑著說“大少爺,能不能等會兒再學寫字呢。”
呂宏濤不解的問她說“為什麽,你怕學不好麽,沒關係的,慢慢就會好的,來坐下。”
繡兒還是搖搖頭,她笑著把那幅稿子展了開來給呂宏濤看,“我要先繡這個呢,可不能把手弄髒了,這裏沒有蟬繭水,洗了手就不能繡了。”
呂宏濤雖然沒聽懂繡兒說的意思,可他的眼光一下子被那幅鬆鶴上壽圖的稿子吸引過去了。隻見那是一塊淡米色的用明礬礬過的生絹,那長度和寬度就像平常人們掛在牆的的條幅差不多,上麵畫著一棵鬆樹和兩隻仙鶴,有著淡淡的浮雲和隱約的遠山為背景,一隻鶴單腳獨立正在展翅欲飛,另一隻鶴卻低著頭倚在那古鬆的旁邊,神情安閑。那幅畫的筆法蒼勁古樸,很有些意趣。
讓呂宏濤詫異的是這分明是一幅還未上色的工筆畫,可繡兒卻說是她要繡它,難道這畫還有不用筆描是用針線繡成的麽。
隻見繡兒把它固定在那大繃架上,轉動者上麵的小軸,調試了一下鬆緊。然後從那包袱裏拿出了針和絲線來,在那上麵比劃了起來。
呂宏濤見她真的是要在上麵刺繡,那股好奇心就再也忍不住了“繡兒,你真的要在這上頭繡麽,難道這畫還有繡出來的不成?”
繡兒點點頭,“是的,大少爺,這畫就是要用線繡出來的。”一說刺繡,是說到了她的老本行上來了,她不禁話多了起來,那羞怯的模樣也大為改觀。
“這叫做畫繡,是用上好的生絹作材料,先畫上畫兒,然後再在那上麵用絲線把它繡出來。就像這幅畫吧,那雲和山還有鬆樹的樹幹是不用繡的,就是要把那鬆枝鬆針和仙鶴繡出來就行了。”繡兒仔細的講解起來,這還是她頭一迴在呂宏濤麵前說了那麽多的話呢。
畫繡起源於明嘉靖年間,原是進士出身,又做過尚寶丞的江南名仕顧名世晚年在上海露香園築園定居。顧家又相當的富裕,家中姬妾甚多。顧家父子都雅好丹青書畫,顧家的女眷們長日無事,也喜歡繪畫等頗感興趣,其中顧名世的兒子有一個不知是排行第幾的小妾繆氏,有著一手的好針線,她聰慧靈巧,將繪畫和刺繡結合了起來,創造出了一種畫中有繡,繡上有畫的新樣技法。大家都覺得相當的別致,就在閨中流傳了起來,那顧家不但姨太太小姐們都學會了這樣的繡法,就連丫鬟侍女們也會繡上幾針。隻是她們的繡品都隻在閨中賞玩而已,並未流傳到坊間市集。後來顧家沒落了,顧名世的孫媳韓氏、曾孫女顧蘭玉等多以此繡技謀生,這才將那畫繡之技流傳到了外頭。一時間,閨閣間爭相傳授,就連江南一帶的繡坊也家家掛起了顧繡的招牌來。
不過那風靡一時的顧繡隻留傳了沒多少時候就漸漸的沉寂了下來,到現今隻是在江南一帶還能見到她的身影。其主要原因就是她的工藝技巧太複雜,要繡完一幅像樣的繡品,需花費三到四月的時間,用到上百種色彩的絲線,而且還要有很好的繪畫做底稿。就在盛行的時候,那市麵上的作品也大多良莠不齊,那些上好的繡品多為公侯王府、達官貴人們所收藏了,一般的市場上很難看到好的。
那繡兒的親娘原是姑蘇人氏,那蘇州女孩兒大多會刺繡,做姑娘的時候,她曾跟一個顧繡的傳人學過幾天,那也隻是好玩而已,誰知當譚家一場大火之後,一貧如洗,就隻能靠她的十個手指來養家糊口了,沒奈何她隻得到城裏的繡坊去接活來做。正巧那老板也是顧繡的再傳弟子,見王氏人很聰慧,又指點了她不少,使她的技藝大為精深起來。在繡兒五六歲時,她親娘就開始教她繡花,說有一門技藝在身上,到尷尬時候總能圖個溫飽。
誰知一語成讖,等繡兒八歲時,王氏隨著十三歲的兒子一起去了那陰曹地府,留下了繡兒果真靠著這繡花的技藝挑起了養家的重擔來了。那老板看著繡兒可憐,不但給她的工價要比別人多些,還經常的指點與她,那繡兒也和她娘一樣的心靈手巧,隨著年齡的增長,她倒成了那繡坊數得上的畫繡好手了。
呂家堡雖說是富甲一方、財勢雄厚,可有道是不是三世做官,不知穿衣吃飯,那呂家說到底也不過是暴發戶,土財主之輩,銀子雖多卻風雅不足。那呂宏濤年紀又輕平時又不關心這些女人們的玩意,所以他對畫繡是一無所知。那繡兒雖也對畫繡的來曆等等所知不多,她娘去世時她還小,倒是那女老板跟她說過一些,等從她嘴裏說出來又打了些折扣。不過盡管這樣還是讓呂宏濤聽的是津津有味,迫不及待的要親眼目睹一下了。
繡兒把那些絲線在上麵比了比,挑出了一個她覺得最合適的顏色,然後從當中抽出了一根來,用一枚針把它固定在那繃架上。用手捏住一端,輕輕的撚動起來,隨著繡兒小手的轉動,那根絲線慢慢地鬆散了起來。繡兒等那線變得很鬆散了以後,拿出了一根細細的針來,順著那線的頂端,緩緩地向下劃了下去,那原本一根線就這樣變成了兩根。繡兒放下一根,拿起另一根來,重複了剛才的動作,,結果在她那會變魔術般的小手撚弄之下,那本來就極細的絲線分成成了四根比頭發絲還細的多的細絲。
呂宏濤看的目瞪口呆,他望著那被繡兒一根根平放在那畫絹上的四根細絲,忍不住伸出手來想撫摸一下。繡兒剛想阻止,還沒來得及開口,那呂宏濤的手快,已經碰到那些線了。
呂宏濤隻是想輕輕的摸一下,可他的手指感覺不到那些線的存在,但在他抬起手來的時候,那線卻黏在了他的手上了。等他想把那線放迴去的時候,那線已經是亂成了一球的了。
呂宏濤不好意思的看看繡兒,抱歉般的說道“哎呀,把你的線弄亂了。”
繡兒見這大少爺一臉的歉意,忙搖著頭說“不打緊,隻有幾根呢。”臉上依舊帶著淺淺的笑意,聲音也照樣是那麽溫柔。繡兒是一邊說話一邊兩手不停的忙碌著,不一會,她已分好了十數根的線了,都整整齊齊的擺在了那畫絹上。
呂宏濤是看得楞住了,若要不是他自己親手嚐試過,光看繡兒那麽輕鬆自在的擺弄著那些絲線,哪裏能想象得出來那些絲線有多嬌嫩。他一時衝動起來,隻想好好地看看繡兒那雙手到底有什麽魔力。呂宏濤一把拉起繡兒,把她拉到了窗戶邊上,捧起了她的雙手仔細的察看了起來。
在那冬日的陽光照射下,繡兒的小手顯得格外的白嫩,猶如象牙雕琢的一般,那掌心裏還隱隱地透出了玉紅色。呂宏濤一陣心神激蕩,恨不得一時把那雙手放到嘴邊親吻一番。但是呂洪濤畢竟是個正人君子,他一來怕過於魯莽嚇著了繡兒,二來也覺得此舉太不莊重唐突了佳人。他忍下了那股子衝動,依依不舍的放開了繡兒的手,像自我解嘲似的讚了句“繡兒,你的手真的好白嫩啊,好光滑啊,怪不得不會拉毛那些線了。”
繡兒的小臉早就是羞得通紅的了,當呂宏濤捧著她的雙手時,她的心裏也有一股怪異的感覺出現,既想立時爭脫開來躲得遠遠的,又希望就這麽讓他多握一會兒。正在不知道怎麽才好的時候?:,呂宏濤終於放開了她,還讚歎似的說了那句話,倒解了繡兒不少的尷尬。
“我們作繡娘的一雙手可是最要緊的呢,它是吃飯的本錢啊,為了要保養它,每天都要用蟬繭泡水浸手呢。要不就做不了活了。”繡兒說著笑了笑,又迴到繃架前忙了起來。
繡兒所說的是實情,盡管有些繡娘的家裏很窮,可你光看她那一雙手的話,那可比那些千金小姐的手都保養得更好呢,特別是做那些細致繡活的人,手略一毛糙,就會把繡品弄毀了,那可是要賠錢的。繡兒記得十歲那年,她的後母齊氏剛過門不久,就把繡兒從老屋接到了城裏,齊氏是想有個小丫頭好使喚,她看繡兒接下的繡活不多,就命令繡兒做這做那,甚至於連劈柴這樣的事也叫她做,沒兩天,繡兒那雙手就粗糙起皮,還裂開了一道道的血口子。
那當然影響到了繡兒繡品的質量了,那時她正在繡一雙新嫁娘的紅繡鞋,那鞋麵不但花兒顯得毛糙,就連光滑如水的緞麵也被拉出了不少的絲來。那老板一看齊氏交來的鞋麵,眉頭一皺,大聲的嗬斥道,“這是什麽,這種東西也能賣的麽!,算了,看在也做了幾年的份上,這鞋麵也不用賠了,今後也別想再拿活了!”,齊氏大驚失色,苦苦哀求,那老板生平最恨的就是對繡品不負責任,馬馬虎虎的人,所以理都不理她。
齊氏沒奈何,迴到家後,她不怪是自己逼繡兒幹粗活弄傷了手,倒怪繡兒存心藏奸沒說清楚,把那從老板處受的氣一股腦的出在了繡兒的身上,操起那譚秀才教書用的戒尺狠狠地毒打了她一頓。那齊氏又想到繡兒沒了活計,家裏少了進賬更是心疼不已,惱怒之下還令她三天不許吃飯。那譚秀才雖知女兒委屈,可他又怕齊氏,不敢公然維護繡兒,隻是暗地裏偷了些冷飯給她充饑,就這樣,齊氏知道後夫妻兩個還是大吵了一通。
幸好有個衙役的妻子也是那家繡坊的繡娘,與那譚家住的很近,那譚秀才夫妻吵架的事她都聽到的,便把這事告訴了那個老板。那女老板一聽對繡兒的處境大為同情,她對繡兒母女的情形是一清二楚的,眼看著繡兒在喪母之後小小年紀就挑起了生活的重擔,原本想她爹有了館後,她可以過上安閑些的日子了,可竟又遇上了這麽個出了名的母老虎的後娘。女老板清楚地知道若是不能再繡花,繡兒的遭遇會更慘了,這讓她想起自己幼年做人童養媳時吃過的那些苦來,出於同病相憐的感覺,就決定幫她一把。
那老板帶上了一大包的蟬繭來到譚家,對那齊氏說,幸好繡兒的年紀還小,又是頭一迴傷了手的,好好將養幾天還是能恢複的。讓那齊氏每天把蟬繭泡水讓繡兒浸手,還送了繡兒一瓶子茶樹籽油抹手。臨走時,再三地對齊氏說,那繡娘的手是吃飯的本錢,繡兒雖說年紀還小,可她對刺繡很有天賦,將來會是你們的搖錢樹,可千萬別毀了她。
那蟬繭泡水浸手是那繡娘曆代相傳的護手密訣,雖不知是何道理,可絕對的神奇有效。用了不幾天,那繡兒的手就盡複舊觀依然白嫩光滑的了。自此之後,雖然齊氏照常的挑剔挫磨繡兒,可再也沒要她幹過那些粗活重活的了。所以,繡兒那雙小手,也和其他的那些繡娘一樣,保養得又白又嫩的,沒有半點粗糙毛刺,為的就是能很好的完成繡品。也真的就如那繡坊老板所說的那樣,繡兒的繡技提高的很快,能接下的活也越來越高檔,自然工錢也就多了起來,不但成了譚家的搖錢樹,也成了那家繡坊的台柱子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