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後頭的人並不想要季連赫的命。
也是,季連將軍雖已逝世,麾下舊部卻依舊忠心耿耿,頗念舊情,要是他這唯一一根獨苗苗出了事,整個北疆怕是都要亂了。
季連赫就這樣被帶走了。
許是被帶迴了季連府,又或者被他們養在了另外一處,總之不會有性命之虞。
但衛珩覺得,假如自己再不想法子自救,他和祝宜臻這隻嬌弱的小崽子,就不知道還能活多久了。
因為話又說迴頭——
他們已在這陰冷潮濕的柴房裏被關了近八天了。
在這八天裏,他眼看著看管他們的人越來越焦躁,神情越來越凝重,分配到手裏的夥食,也從每人兩個野菜糠糠,變成一個,最後變成半個。
那位得了衛珩被子的女孩子告訴他,之前他們沒來時,屋子裏的孩子是流通的,三兩日裏總會走掉那麽幾個,又會新來幾個,估計就是人販子販賣出去了舊人口,拐進了新人口。
可自打衛珩被關進來之後,這柴房就再沒出現過人員變動。
哦,除了那被丟到山上去喂野狼的季連赫。
衛珩其實大概能猜測的出來是個什麽緣由。
他和祝宜臻丟了,雖實際上丟的不過隻是尚書府的一個女娃,和一個根本不值得一提的小官之子,但在明麵兒上,被擄走的卻是寧王的一雙兒女。
看在他被無辜牽連又出手相救的份上,燕瑛華想必不會拆穿他為了自保而撒的謊,這會兒應該在京城裏大張旗鼓地尋找她的一雙弟妹。
寧王的麵子多大?
整個京城都被看的死死的,連隻貓狗都逃不出去,更何況幾個拍花子。
這麽幾日,這些人口販子也猜出了點門道,每每送飯時,看向衛珩和祝宜臻的眼神都有些不好。
甚至有天夜裏,他還聽見了院外頭的爭吵。
“莫非這兩個娃娃真是那寧王府的......”
“栓子,你究竟是從哪兒撿的貨色?要真是寧王府丟的那小世子,咱們一個莊子的人都被你連累死了!交代你屁大點兒的事兒,你也能給我捅出這簍子來......”
衛珩覺得不行。
他想,再這麽坐以待斃下去,不是被活活餓死凍死,就是因為拖的時間太久,身份拆穿,而後被人惱羞成怒直接滅口。
他瞅著身旁小姑娘奶貓一樣的睡姿和緊緊攥著他衣擺的小手,眸色淡淡的,唇角扯出一道嘲弄的弧度。
真要拚了命找,八天的時間,怎麽可能找不到。
不過就是見自己家的兩個孩子都平安歸了府,所以不用心罷了。
死了或者傷了,又如何呢?
反正不是寧王府真正的世子和千金,頂多掉幾滴淚,可有可無地懺悔愧疚一下,也就夠了。
還有那燕瑛華,枉他送出去一把刀和兩根針,手裏頭的碳粉與火石也都費了出去,一路來這莊園的路上,還都撒了一錢袋的栗子,在每個岔路口都點明了方向,竟然還是找不到。
真是蠢貨。
那時就不該心好先放了她走,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倘若昭華郡主也被一起擄走,估計用不了三天,寧王府的暗衛就找到這莊子上來了吧。
果然還是心太善,平白救出去一個蠢貨,沒點用處也沒有。
衛珩盯著自己鞋麵,靜靜地思索了半個時辰。
到最後,他抬起頭,望著牆角堆著的柴禾,與地上用來當褥子的稻草,眼眸幽深,也不知道在想什麽。
......
“走水了!走水了!虎頭哥二亮哥栓子順子,不好了,莊子裏走水了!”
——那是祝宜臻幼年的記憶裏,最盛大也最耀目的一場顏色。
滿世界都是火光,從腳旁開始燒,一直燒到房梁,院子,柵欄,野草叢。
在她昏昏沉沉的視線中,全都是明亮的焰火,還有木頭劈裏啪啦的燃燒斷裂聲,周身一下由極冷變為極熱。
而她被人背著,在火光與灼熱的混亂裏消失,步入靜謐的山林之中。
她抱著少年的脖子,嗓音軟軟的:“哥哥,我是不是要餓死了?要和大伯父一樣,去陰司地府裏住了?”
“不會。”
少年背著她,在山林的雪地裏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嗓音很輕,但很堅定,“我不會死,你就不會死。”
她想了想,又道:“可是我發熱哩,嬤嬤說,發熱了不吃藥,就要不好。哥哥,如果我死掉了,你就把我給吃了吧,可不要餓死。”
“閉嘴。”
“......”
宜臻昏昏沉沉的,靠著他的背脊,小手抱著他的脖子,終於還是陷入了黑暗裏。
.
衛珩再次醒過來時,是在一家樸素的農家小院。
床邊坐著一個麵色蠟黃的姑娘,約莫十一二歲大,見著他醒來,驚喜地朝外奔去:“奶!醒了,他醒了!”
若不是撐起身時,看見身旁還有個熟悉的小團子,他都以為自己又穿越了。
破舊的屋門吱呀一聲,走進來一個銀發老人,穿著打滿補丁的粗布麻衣,臉上滿是溝壑,眯起的眼睛裏滿是精明的打量和算計。
“醒了?”
她咧出一個和麵相不符的慈祥笑容來,一邊把手裏的陶碗遞給他,手上滿是粗糙的繭子,“來,喝完薑湯熱熱身子。”
碗還是破的,碗沿磕了好幾個缺口。
但衛珩什麽都沒說,接過碗,一飲而盡。
這樣的狀況下,就算是毒藥,他也隻能往下喝了。
不過很幸運,這真的隻是碗薑湯。
從這老婆婆殷勤的話語裏,他也漸漸拚湊出了整個過程。
他縱了火,放跑了一屋子的被拐小孩,拿毒針紮麻了三個人販子,而後背著祝宜臻往山林裏逃。
結果走到一半的時候,終是體力不支,昏倒在了下山的路上,剛好被進山打獵的獵戶發現,發善心把他們倆救下了山。
當然,也有一部分原因可能是看他們身上的衣衫打扮不似一般人,抱著“迴報或許大於付出”的心理,把他們救迴了家裏。
可不管是出於什麽心理,對於衛珩來說,確實都是值得湧泉相報的大恩。
祝宜臻早在柴房裏關著時就發了熱,此刻也沒降下來,縮在被窩裏,哼哼唧唧,蹙著小眉毛,難受的緊。
他對老太太道了謝:“老人家,您的救命之恩,季赫記在心裏,等季赫家人尋來了,必有重謝。我那件外衫裏還有一隻錢袋子,裏麵裝了些銅板和碎銀子,煩請您幫忙去請個大夫來,給家妹看個診。”
“哎,哎,好,俺這就讓俺家大壯去村頭請大夫!”
那錢袋子自然不是衛珩的,而是他給人販子紮針時,從他們身上順來的。
對於莊戶人家來說,這些碎銀銅板已是好大一筆錢,可這男娃娃一副不瞧在眼裏的樣子,還說必有重謝......老太太笑的滿臉褶子,腳步生風的就出去了。
作者有話要說:我發誓,下一章一定長大了!!
第20章
這是京城內郊的一個小村落,因還未出外城牆,沾了皇城的光,日子並不如外頭的鄉下村莊那般難過。
這一點,從救他們的人家朝哺兩頓飯便可以看出來。
雖然粥裏摻雜著米糠,可到底不是那等子稀粥,還是能飽肚的。
衛珩知道外頭的窮苦人家過的是什麽日子。
不談別的,他身邊跟著的觀言,就是他母親當年產下他幼妹後,去寺廟還願時從街邊買來的。
說是瞧著一家子二三四個孩子,一個拉著一個跪在路邊上,麵黃肌瘦,臉頰凹的可嚇人。
觀言也跟衛珩說起過幼年時自家的日子,一日裏就開一次火,粥裏摻著樹皮和草根,水比穀米多的多,稀稀一碗,清的都可以照出人影來。
本來呢,若不是日子實在過不下去了,又有哪家的老子娘,願意把男丁拉出來賣。
這村落叫餘家村,村裏的人都姓餘,唯有救了衛珩迴來的這崔家,是早年從更北處逃難來的,與村子裏的人不同宗。
也因此,他們遠遠地住在村西頭,與宗祠隔了不少地,有個什麽動靜兒,村內的人輕易都難察覺。
赤腳大夫請來時,宜臻身上已換上了崔二丫的粗布麻衣,臉蛋和手腕都刻意塗了黑,活生生一個瘦弱的農家丫頭。
大夫診了脈,隻說燒也退了,沒什麽大礙,開的藥身上都帶著,隻煎幾副下去,出了汗,便能大好。
到第二天天剛大亮的時候,宜臻就已經醒了,衛珩拿著碗蛋羹喂她,這蛋羹裏特意加了香油,小姑娘一口一口吃的滿足,連原先蔫蔫的眼睛都多了幾分神采。
衛珩喂她吃蛋羹的時候,旁邊一直有個小丫頭巴巴兒地看著他們,吮著手指,一副饞的不得了的模樣。
小團子被她直勾勾的眼神看的不安,膽怯地往後縮,嗓音軟軟:“哥哥,她也想吃呢。”
衛珩眉風不動,眼皮都沒抬一下,一勺又一勺,穩穩地喂她吃完了雞蛋羹。
而後把碗放到一邊,衝那吮手指的小丫頭招了招手。
對方愣了愣,怯生生地走過來。
“謝謝你借給我小妹的衣服,在你家住了兩日,還不知道你叫什麽名字呢?”
“俺叫、叫二丫。”
“二丫。”
衛珩重複了一遍,目光掃過她手上的繭子和身上的殘破粗麻,彎彎唇,嗓音很溫和,“你手怎麽了?可是摔的?”
二丫一呆,低頭瞧見自己手臂上被燒火棍打出來的傷痕,仿佛能感受到那疼痛似的,吸了吸鼻子:“不是、不是摔的,是奶打的。”
“你奶奶為何打你?”
眼前小少年的神情柔和,嗓音淺淺,帶著極溫柔的安撫和關切,二丫一下就紅了眼眶,竹筒倒豆子般把緣由說了出來:“俺和小弟去喂雞,小弟把雞崽子踩死了,奶罵俺看不好小弟,就打、打了。”
“拿什麽打的?”
“燒火棍打的,可疼、可疼了。”
二丫被他溫柔的態度所蠱惑,膽子大了些,又開口道:“你怎麽把雞蛋給你妹子吃了呢?”
也是,季連將軍雖已逝世,麾下舊部卻依舊忠心耿耿,頗念舊情,要是他這唯一一根獨苗苗出了事,整個北疆怕是都要亂了。
季連赫就這樣被帶走了。
許是被帶迴了季連府,又或者被他們養在了另外一處,總之不會有性命之虞。
但衛珩覺得,假如自己再不想法子自救,他和祝宜臻這隻嬌弱的小崽子,就不知道還能活多久了。
因為話又說迴頭——
他們已在這陰冷潮濕的柴房裏被關了近八天了。
在這八天裏,他眼看著看管他們的人越來越焦躁,神情越來越凝重,分配到手裏的夥食,也從每人兩個野菜糠糠,變成一個,最後變成半個。
那位得了衛珩被子的女孩子告訴他,之前他們沒來時,屋子裏的孩子是流通的,三兩日裏總會走掉那麽幾個,又會新來幾個,估計就是人販子販賣出去了舊人口,拐進了新人口。
可自打衛珩被關進來之後,這柴房就再沒出現過人員變動。
哦,除了那被丟到山上去喂野狼的季連赫。
衛珩其實大概能猜測的出來是個什麽緣由。
他和祝宜臻丟了,雖實際上丟的不過隻是尚書府的一個女娃,和一個根本不值得一提的小官之子,但在明麵兒上,被擄走的卻是寧王的一雙兒女。
看在他被無辜牽連又出手相救的份上,燕瑛華想必不會拆穿他為了自保而撒的謊,這會兒應該在京城裏大張旗鼓地尋找她的一雙弟妹。
寧王的麵子多大?
整個京城都被看的死死的,連隻貓狗都逃不出去,更何況幾個拍花子。
這麽幾日,這些人口販子也猜出了點門道,每每送飯時,看向衛珩和祝宜臻的眼神都有些不好。
甚至有天夜裏,他還聽見了院外頭的爭吵。
“莫非這兩個娃娃真是那寧王府的......”
“栓子,你究竟是從哪兒撿的貨色?要真是寧王府丟的那小世子,咱們一個莊子的人都被你連累死了!交代你屁大點兒的事兒,你也能給我捅出這簍子來......”
衛珩覺得不行。
他想,再這麽坐以待斃下去,不是被活活餓死凍死,就是因為拖的時間太久,身份拆穿,而後被人惱羞成怒直接滅口。
他瞅著身旁小姑娘奶貓一樣的睡姿和緊緊攥著他衣擺的小手,眸色淡淡的,唇角扯出一道嘲弄的弧度。
真要拚了命找,八天的時間,怎麽可能找不到。
不過就是見自己家的兩個孩子都平安歸了府,所以不用心罷了。
死了或者傷了,又如何呢?
反正不是寧王府真正的世子和千金,頂多掉幾滴淚,可有可無地懺悔愧疚一下,也就夠了。
還有那燕瑛華,枉他送出去一把刀和兩根針,手裏頭的碳粉與火石也都費了出去,一路來這莊園的路上,還都撒了一錢袋的栗子,在每個岔路口都點明了方向,竟然還是找不到。
真是蠢貨。
那時就不該心好先放了她走,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倘若昭華郡主也被一起擄走,估計用不了三天,寧王府的暗衛就找到這莊子上來了吧。
果然還是心太善,平白救出去一個蠢貨,沒點用處也沒有。
衛珩盯著自己鞋麵,靜靜地思索了半個時辰。
到最後,他抬起頭,望著牆角堆著的柴禾,與地上用來當褥子的稻草,眼眸幽深,也不知道在想什麽。
......
“走水了!走水了!虎頭哥二亮哥栓子順子,不好了,莊子裏走水了!”
——那是祝宜臻幼年的記憶裏,最盛大也最耀目的一場顏色。
滿世界都是火光,從腳旁開始燒,一直燒到房梁,院子,柵欄,野草叢。
在她昏昏沉沉的視線中,全都是明亮的焰火,還有木頭劈裏啪啦的燃燒斷裂聲,周身一下由極冷變為極熱。
而她被人背著,在火光與灼熱的混亂裏消失,步入靜謐的山林之中。
她抱著少年的脖子,嗓音軟軟的:“哥哥,我是不是要餓死了?要和大伯父一樣,去陰司地府裏住了?”
“不會。”
少年背著她,在山林的雪地裏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嗓音很輕,但很堅定,“我不會死,你就不會死。”
她想了想,又道:“可是我發熱哩,嬤嬤說,發熱了不吃藥,就要不好。哥哥,如果我死掉了,你就把我給吃了吧,可不要餓死。”
“閉嘴。”
“......”
宜臻昏昏沉沉的,靠著他的背脊,小手抱著他的脖子,終於還是陷入了黑暗裏。
.
衛珩再次醒過來時,是在一家樸素的農家小院。
床邊坐著一個麵色蠟黃的姑娘,約莫十一二歲大,見著他醒來,驚喜地朝外奔去:“奶!醒了,他醒了!”
若不是撐起身時,看見身旁還有個熟悉的小團子,他都以為自己又穿越了。
破舊的屋門吱呀一聲,走進來一個銀發老人,穿著打滿補丁的粗布麻衣,臉上滿是溝壑,眯起的眼睛裏滿是精明的打量和算計。
“醒了?”
她咧出一個和麵相不符的慈祥笑容來,一邊把手裏的陶碗遞給他,手上滿是粗糙的繭子,“來,喝完薑湯熱熱身子。”
碗還是破的,碗沿磕了好幾個缺口。
但衛珩什麽都沒說,接過碗,一飲而盡。
這樣的狀況下,就算是毒藥,他也隻能往下喝了。
不過很幸運,這真的隻是碗薑湯。
從這老婆婆殷勤的話語裏,他也漸漸拚湊出了整個過程。
他縱了火,放跑了一屋子的被拐小孩,拿毒針紮麻了三個人販子,而後背著祝宜臻往山林裏逃。
結果走到一半的時候,終是體力不支,昏倒在了下山的路上,剛好被進山打獵的獵戶發現,發善心把他們倆救下了山。
當然,也有一部分原因可能是看他們身上的衣衫打扮不似一般人,抱著“迴報或許大於付出”的心理,把他們救迴了家裏。
可不管是出於什麽心理,對於衛珩來說,確實都是值得湧泉相報的大恩。
祝宜臻早在柴房裏關著時就發了熱,此刻也沒降下來,縮在被窩裏,哼哼唧唧,蹙著小眉毛,難受的緊。
他對老太太道了謝:“老人家,您的救命之恩,季赫記在心裏,等季赫家人尋來了,必有重謝。我那件外衫裏還有一隻錢袋子,裏麵裝了些銅板和碎銀子,煩請您幫忙去請個大夫來,給家妹看個診。”
“哎,哎,好,俺這就讓俺家大壯去村頭請大夫!”
那錢袋子自然不是衛珩的,而是他給人販子紮針時,從他們身上順來的。
對於莊戶人家來說,這些碎銀銅板已是好大一筆錢,可這男娃娃一副不瞧在眼裏的樣子,還說必有重謝......老太太笑的滿臉褶子,腳步生風的就出去了。
作者有話要說:我發誓,下一章一定長大了!!
第20章
這是京城內郊的一個小村落,因還未出外城牆,沾了皇城的光,日子並不如外頭的鄉下村莊那般難過。
這一點,從救他們的人家朝哺兩頓飯便可以看出來。
雖然粥裏摻雜著米糠,可到底不是那等子稀粥,還是能飽肚的。
衛珩知道外頭的窮苦人家過的是什麽日子。
不談別的,他身邊跟著的觀言,就是他母親當年產下他幼妹後,去寺廟還願時從街邊買來的。
說是瞧著一家子二三四個孩子,一個拉著一個跪在路邊上,麵黃肌瘦,臉頰凹的可嚇人。
觀言也跟衛珩說起過幼年時自家的日子,一日裏就開一次火,粥裏摻著樹皮和草根,水比穀米多的多,稀稀一碗,清的都可以照出人影來。
本來呢,若不是日子實在過不下去了,又有哪家的老子娘,願意把男丁拉出來賣。
這村落叫餘家村,村裏的人都姓餘,唯有救了衛珩迴來的這崔家,是早年從更北處逃難來的,與村子裏的人不同宗。
也因此,他們遠遠地住在村西頭,與宗祠隔了不少地,有個什麽動靜兒,村內的人輕易都難察覺。
赤腳大夫請來時,宜臻身上已換上了崔二丫的粗布麻衣,臉蛋和手腕都刻意塗了黑,活生生一個瘦弱的農家丫頭。
大夫診了脈,隻說燒也退了,沒什麽大礙,開的藥身上都帶著,隻煎幾副下去,出了汗,便能大好。
到第二天天剛大亮的時候,宜臻就已經醒了,衛珩拿著碗蛋羹喂她,這蛋羹裏特意加了香油,小姑娘一口一口吃的滿足,連原先蔫蔫的眼睛都多了幾分神采。
衛珩喂她吃蛋羹的時候,旁邊一直有個小丫頭巴巴兒地看著他們,吮著手指,一副饞的不得了的模樣。
小團子被她直勾勾的眼神看的不安,膽怯地往後縮,嗓音軟軟:“哥哥,她也想吃呢。”
衛珩眉風不動,眼皮都沒抬一下,一勺又一勺,穩穩地喂她吃完了雞蛋羹。
而後把碗放到一邊,衝那吮手指的小丫頭招了招手。
對方愣了愣,怯生生地走過來。
“謝謝你借給我小妹的衣服,在你家住了兩日,還不知道你叫什麽名字呢?”
“俺叫、叫二丫。”
“二丫。”
衛珩重複了一遍,目光掃過她手上的繭子和身上的殘破粗麻,彎彎唇,嗓音很溫和,“你手怎麽了?可是摔的?”
二丫一呆,低頭瞧見自己手臂上被燒火棍打出來的傷痕,仿佛能感受到那疼痛似的,吸了吸鼻子:“不是、不是摔的,是奶打的。”
“你奶奶為何打你?”
眼前小少年的神情柔和,嗓音淺淺,帶著極溫柔的安撫和關切,二丫一下就紅了眼眶,竹筒倒豆子般把緣由說了出來:“俺和小弟去喂雞,小弟把雞崽子踩死了,奶罵俺看不好小弟,就打、打了。”
“拿什麽打的?”
“燒火棍打的,可疼、可疼了。”
二丫被他溫柔的態度所蠱惑,膽子大了些,又開口道:“你怎麽把雞蛋給你妹子吃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