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了白綺語隻不過在劇本上寫下一行血字,就讓劇本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甚至左右了她的心境,差點讓她與蕭月河“徹夜長談”,吳笑笑真是倒吸了一口冷氣。
霍隨風正替笑娘抹著去疤痕的傷藥,看笑娘一副後怕不已的樣子,便寬慰道:“放心,我這次將劇本鎖入了保險櫃裏,別人拿不到它了。”
“可是白綺語也昏迷不醒,她……會不會又入了劇本裏興風作浪?”
霍隨風倒不擔心這個:“想當初,你我初入劇本時,都是曆經千難萬險。她想興風作浪,也要適應了大秦再說。而且我看她拿了劇本時間不長,壓根不會記得太多之後的情節,若是她真出現在你我麵前,隻要露出破綻,除掉她也不是難事。”
看霍隨風把人命說得輕描淡寫,深知他內裏瓤子是現代人的笑娘,想起他方才殺盜匪的樣子,忍不住問:“我看你無論是戰場還是平時,都是手起刀落,殺個把人都不猶豫的樣子……現代學到的法製意識都哪裏去了?難不成潛意思裏就有殺人的癮頭?”
霍隨風聞言倒是抬頭笑了笑,露著白牙道:“你說呢?”
吳笑笑不得不承認,影帝申遠真很適合演繹西裝禽獸,古裝妖魔一類的反派,英俊的模樣總是透著一股子說不出的邪氣。現在看來,還真說不定相由心生,他的確是遠比自己更適應這大秦的年代。
秉承著不要太了解枕邊人的夫妻相處之道,笑娘緊緊閉了嘴,不再問他此類挑戰道德觀的問題。
就在笑娘平安迴到漠北幾天之後,鳳城傳來的消息,隻說靖王劫持了年幼的皇帝與太後。
幸而那日乃是鳳城狩獵日,蕭家和許多重臣女眷都出城狩獵去了,倒是避開城變劫難,卻也給靖王兵變行了方便。
劫持了太後與皇帝後,靖王父女一路迴到關內自己地盤上,準備重新定都,靖王自封攝政王。
而且他與南夷達成了協議,劃江而治,準備靠出賣國土穩固自己的政權。
那小皇帝親自書寫的聖旨已經開始傳告天下了。
此消息一處,鳳城老臣們皆痛哭流涕,一籌莫展,有要前往靖王所在的臨都以死明鑒萬歲的,有的直嚷著要出兵臨都解救萬歲,莫受佞臣要挾。
還有些老臣則請漠北王出兵,協助勤王,解救大秦於危難之中。
而蕭家此時也有些覺得難以決斷。他們蕭家靠著征討南夷,在民間贏得了不錯的聲望,原本將萬歲接迴鳳城,更是穩固了自家把控朝堂的勢力。
可是現在萬歲在蕭家的地盤丟了,蕭家難辭其咎。加上萬歲被脅迫著發了聖旨,與南夷議和,蕭家若是再出兵打仗,就是違抗了聖旨,真真是到了進退維穀的境地。
沒有辦法,蕭老太爺覺得弄丟萬歲的罵名不能讓蕭家一人來扛,於是攛掇著眾位老臣請漠北王來商議接下來的對策。
畢竟漠北王姓霍,祖上與皇室原本就是一家。本家有難,他豈有坐視旁觀的道理?
原以為漠北王又會自掃門前雪,不會前來。蕭家便可以名正言順扣他一個枉為人臣,不管顧萬歲死活的帽子。
可沒有想到,謠傳身中劇毒的霍隨風倒是欣然來到了鳳城,與眾臣商議接下來的對策。
其實關於這位漠北王的傳言有很多,除了這位王爺在康城身中劇毒之外,還有一則傳聞說是那位漠北王妃為了給王爺求解藥,親自去了樊城找尋蕭月河相助。
更是不顧自己乃是他人之妻的身份,深夜命丫鬟找尋了蕭月河月下清談。
想那蕭月河,以前可是京城裏有名的風流種,向來是葷素不忌。如今有親自送上門的香肉,豈有推脫的道理?據聞那位惠敏縣主可是跟世子好一頓歡愉,三天三夜都沒有出房門呢!
鳳城地處偏僻,遠沒有京城繁華,眾貴胄女眷們的日子,真是說不出的枯燥。也唯有捕捉些別家深院裏的事情嚼一嚼,才能品酌些味道出來。
而蕭月河據說原本就曾求娶過還未出嫁時的漠北王妃,加之從樊城迴來的將軍也私下裏跟自家的婦人言,蕭月河的確是帶迴了漠北王妃。
這下子原本沒影兒的謠言更加有鼻子有眼了,婦人們傳話中,仿若置身帷幔裏,親眼真見王妃與蕭月河失德一般,隻把漠北王妃傳得汙濁不堪,成了鳳城第一等的笑話。
這次漠北王親來,那一眾婦人們更是個個打起了精神,要在這漠北王的身上看出些端倪來。
要是漠北王妃真的失德,恐怕那漠北王急於遮醜,必定暗中處置了家醜,不能叫那王妃再亮相在人前。
若是王妃害了急病,便也變相坐實了傳聞。畢竟富貴人家失德的婦人不好明著休妻,以告病不見人來遮掩最為體麵。
當漠北王的車馬出現在鳳城裏時,不知有多少王侯之家等著看笑話呢。
鳳城太小,眾臣們議事的行宮周遭都是官眷住所,有不少夫人竟然派了貼身的丫鬟婆子站在門前,看看那漠北王的神色可否有些憔悴鬱悶。
所以當漠北王下來的時候,整條街顯得有些熱鬧。
不過當漠北王從馬車上下來時,竟然轉身伸手,接住了一隻纖白細手。
隻見一位身著淡綠色錦衣拖尾長裙的,長發高挽,戴著金冠的明媚女子,從馬車上施施然走了下來。
這女子不是別人,正是謠傳裏失德的王妃,惠敏縣主啊!
這下子,眾家看戲的婆子們一個個更是伸長了脖子,隻不錯眼地看著王爺和王妃的神色,生怕一會給主子遞話,漏傳了隻言片語。
蕭月河也站在父親的身後,恭迎著漠北王夫妻。當看到笑娘時,他的牙根不禁一酸。
上天不是沒有給他機會,可不是為何,他每次總要跟這女子插肩而過,這種明明攥在手心裏,卻緊握不得的感覺最是撩撥人心,蕭月河有些貪婪地看著笑娘的眉眼,又瞟到霍隨風緊握著她的手,心裏的酸意更濃了。
重臣們議事,笑娘自然不必跟著前往,她剛在行館裏下榻不久,就接了帖子,說是眾府婦人們擔憂著太後與萬歲的安危,所以舉辦了祈福佛會,請王妃一同前往祈福。
笑娘覺得這種聚會的名堂冠冕堂皇,不好拒絕,於是命侍女們準備了素色的細麻佛衣,解了金冠,換上了檀木長釵,又將臉上的妝容減了幾分顏色,便手持這一串白玉佛珠,欣然前往。
這佛會乃是禮部侍郎家的夫人主持,還沒有入廳堂,已經是檀香繚繞,眾位婦人皆手持木魚,齊誦《般若波羅蜜心經》。
隻是在王妃入了廳堂時,眾人皆是眼睛半合,在煙霧繚繞裏打量著這位王妃。
隻看這王妃剛剛生產出了月子,卻是不見身材走形,隻是添了幾分誘人的風韻,那臉上的氣色甚好,雖然未曾點紅朱唇,卻抹了滋潤的口脂,粉紅自然得很,眉眼也不知用了什麽法子,渲染得明媚有神,卻不見眉筆雕琢痕跡。
那一身細麻衣裙也是裁剪得飄逸得體,一副散仙做派。
笑娘由著眾人打量,入了廳堂後,自尋了蒲團盤腿坐下,領了木魚來敲。
幸而這些夫人們心內存著事情,佛經念了一段就疲累了,於是侍郎夫人命仆人端來小幾,上麵奉了茶水點心,供夫人們潤口。
借著歇息的功夫,少不得許久不見的王妃寒暄。
問過了小世子可安好的一類話題之後,終於有人忍耐不住了。
隻見蕭月河的妾莫迎嵐突然開口道:“前些日子,聽聞我家小王爺說,曾在樊城招待過王妃,那時王妃心懸漠北王,憔悴得很,這一入樊城便病得幾日不能起身……真是叫人擔心!可今日一看,王妃你竟是好些了,也叫人能心安不少……”
自從齊司音下落不明後,莫迎嵐拔得頭籌,許多後宅的事務,也由著她主持,儼然一副取而代之,要扶正了的樣子。
那蕭晟雖然被先帝半強迫著給退休了。可是借著平定南夷的功夫又東山再起,這有老王爺重新頂了爵位,所以蕭府裏的人便稱唿蕭月河為小王爺。
莫迎嵐身為蕭月河的身邊人,突然開口說破笑娘跟著蕭月河迴樊城之事,用心真是陰毒,立意坐實了笑娘失德又失身之意。
這下子,在鳳城裏熬度得幹巴巴的眾位夫人可打了雞血,一個個嘴裏的糕餅也嚼不動了,隻等著笑娘被問得惱羞成怒,驚慌不已的樣子。
早先,她的母親胡氏被看破乃是外室身世時,沒少在宴席間被人擠兌,那胡氏不善應對,每次困窘不堪的樣子著實娛樂人。
可惜後來胡氏有了自知之明,不再出門赴宴,竟讓夫人們少了許多的樂子。
沒想到女承母業,如今這笑娘又落人口實,鬧出這麽大的醜聞來,真是叫人心生期盼,等著這位年輕的王妃露出跟她母親一般狼狽不堪的表情。
沒想到,那笑娘被蕭家的妾室突然張口抖了底兒,卻不慌不忙,隻端著茶盞,用茶蓋子撇了茶末,啜飲了一口後,再蘭花指微翹,優雅地放下了茶蓋,然後挑著細眉,冷冷看向了莫迎嵐道:“什麽時候,大秦的風氣變成了誥命與妾室同席而坐?你們蕭府無女眷了?竟由著你一個妾拋頭露麵?”
這話說得無異於狠狠刪了莫迎嵐的臉。其實她來這裏跟諸位夫人們一同交際,原本就不合時宜。
可一則蕭月河現在暫無正妻,母親申陽郡主又臥病在床,自然無人管束莫迎嵐。
二則,莫家如今正得勢,那莫家大爺會做官,人情交往皆吃得開。諸位夫人就算瞧不起莫迎嵐身為妾室,卻行正室之道,可看在莫家的臉麵上,誰也不想去得罪人,便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罷了。
可沒想到,據說是莫迎嵐同父異母姊妹的笑娘,卻絲毫不給手足臉麵,一張嘴就直擊莫家妾室的痛楚。
莫迎嵐卻騰得站起身來,隻伸手指點著笑娘,氣憤道:“你……你……”
她正要開口說些什麽,她身邊的小丫鬟卻急得一拽她的衣襟,暗示她不可人前失了儀態。
那莫迎嵐似乎得了提點,終於忍氣坐下,強壓著怒火道:“王妃倒是看重輩分尊卑,隻可惜如今是戰時,萬歲又被奸人劫掠。祈福的佛會,乃是眾生皆平等,隻要心誠,分什麽誥命妾室?倒是王妃您該明白,既然是成了婚的婦人,瓜田李下自然要迴避,這孤身跟著別的男人同行一類的事,聽了都讓人覺得醃臢耳朵!”
她這話說得刁鑽,自然是給了自己台階下。可是在場的夫人們可聽得覺得刺耳了。
後宅便是這些女人們一輩子的戰場。正室的疆土,豈容小賤人們染指?莫迎嵐的那話,讓正室們聽得都覺得不順耳。
而且就算那王妃的醜事是真,在這種佛堂場合挑明了說,跟市井蠻婦有什麽區別?真是失了身份!
有幾個跟申陽郡主相熟的老夫人覺得得了空子,該提醒著郡主整治後宅,束緊家風了。
笑娘聽了她的強辯,卻是又冷笑了一聲:“莫姨娘說得還真好。你也知道這是戰時,一個婦道人家,不好讀經養性,卻妄議軍情!按著你的意思,鳳城兵變時,萬歲與太後危在旦夕,你的夫君卻不顧國家江山,窩在樊城跟著別的婦人在瓜田李下嗎?”
莫迎嵐這些日子來,沒少收買各府的下人們傳著笑娘的謠言。
三人成虎,這道理無論古代現代皆是通用的真理。
可她萬萬沒有想到,笑娘居然反將一軍,扣了一個“不顧聖上安危獨自享樂”盆子,死死扣在蕭月河的頭上。
她這話一出,其他的夫人臉上也是表情微妙。
笑娘接著道:“你舍得下臉往你的夫君上潑糞,可別捎帶著別人!當初康城被靖王叛軍圍剿,蕭將軍與漠北王聯手抗敵是何等佳話?隻是康城城池薄弱,王爺擔憂我一個婦孺安危,便陣前托付了蕭將軍,將我護送道樊城暫避,我在樊城也不過是呆了不到一日,便深夜由王爺接迴,又迴了漠北。原本我們夫妻還滿心感謝蕭將軍的義舉……可誰想到,他府上竟然養了你這麽個滿嘴婦人短視,爭風吃醋的小婦!當真是蕭府後宅不幸!”
一時間,莫迎嵐被罵得臉色大變。她還想再辯,卻被人突然打了一掌道:“無知賤妾,還不滾迴去到郡主麵前領罪?”
第152章
這一巴掌打得,如同擊缶一般,脆響得很。
眾人定睛一看,打人的正是申陽郡主的二妹妹,同為安王爺女兒——國陽郡主。
這位郡主與高調的姐姐申陽不同,平日裏不甚愛出來交際。今日要不是為萬歲祈福的佛會,也不會出來湊趣。
沒想到在這裏,卻看到了自己外甥的妾室如此大放厥詞,給蕭家召來禍端卻不自知。
姐姐不在,少不得她代為坐鎮,止了那賤妾的威風。
當下她過去親自給了那妾一嘴巴,讓她閉了那張惹禍的嘴。
饒是這樣,那莫迎嵐卻依然瞪眼望著國陽郡主,似乎是不服不忿的樣子,依舊伸著脖子,氣憤嚷道:“老東西,你敢打我?”
虧得她身邊的小丫頭又緊拉她的衣袖,才讓她終於止了嘴。
國陽郡主的臉繃得緊緊地道:“莫說你一個妾,就是月河那孩子小時淘氣,也沒少挨我訓斥,身為你家長輩,我怎麽訓不得你?聽聞你前些日子病了,燒得糊裏糊塗,今日一看,滿嘴胡言,病果然還沒好……來人,還不快些將莫姨娘送迴府裏去,稟明給我姐姐給她找個郎中看看!”
聽聞了郡主這話,立刻有她貼身的三個婆子過去,扭了莫迎嵐便走。
而這時國陽郡主和顏悅色地對笑娘道:“還請王妃莫要對個妾室生氣,她那些話,都是偏聽了什麽街角怪話瞎說的,在座的諸位,誰不知王妃您品行端淑,深得先帝爺褒獎!”
可惜這一番恭維並無見效,笑娘的臉依舊繃得緊,道:“就算真有什麽怪話,說得也太離譜!竟然好似要挑撥了王爺和蕭家的關係一般。如今靖王謀反,劫持了萬歲與太後二聖,難不成是他布下的密探造謠,意欲讓鳳城的朝臣不和?依著我的意思,要細細查下,看誰散布了謠言,說不得會挖出幾個叛臣賊子安插的奸細呢!”
聽她這麽一說,其他的夫人們也紛紛開口了,表示這等沒譜的謠言,有誰會信?那賊子真有心拿這個做文章,也要算盤落空。隻是現在群臣都要想轍折子救下萬歲,王妃生氣固然是有情可原,但是倒也不必在這等子小事上做文章雲雲……
乖乖!真要細查這事,滿鳳城的女眷可都要成了靖王爺的細作了。於是有人起頭,大家都連忙表態,隻想讓莫迎嵐掀起的風波早早翻過去。
一時間,人人都不再相信樊城的謠言,隻誇讚著笑娘的佛衣素雅,為人周正,更有佛相顯現,看著耳垂麵相,也是逢兇化吉的主兒。
笑娘向來是見好就收的,見眾位夫人稀泥和得嘩啦響,便也很體貼地不再提此事,隻矜持微笑,接受著夫人們含而不露地奉承。
隻不過,她心頭倒是有些淡淡的疑問:那莫迎嵐可是吃了熊心豹子膽?這樣人前的場合,她先是主動挑釁自己,然後竟然要對國陽郡主動粗口迴罵的樣子,就算是莫家再飛黃騰達,她也有點被燒得不知所以然了!
……
再說那莫迎嵐,被幾個婆子丟上馬車後,便被送迴到了蕭府裏。
蕭月河正在朝堂與漠北王等人商議國事,還沒迴來。而申陽郡主又病著,並無人來申斥她。
霍隨風正替笑娘抹著去疤痕的傷藥,看笑娘一副後怕不已的樣子,便寬慰道:“放心,我這次將劇本鎖入了保險櫃裏,別人拿不到它了。”
“可是白綺語也昏迷不醒,她……會不會又入了劇本裏興風作浪?”
霍隨風倒不擔心這個:“想當初,你我初入劇本時,都是曆經千難萬險。她想興風作浪,也要適應了大秦再說。而且我看她拿了劇本時間不長,壓根不會記得太多之後的情節,若是她真出現在你我麵前,隻要露出破綻,除掉她也不是難事。”
看霍隨風把人命說得輕描淡寫,深知他內裏瓤子是現代人的笑娘,想起他方才殺盜匪的樣子,忍不住問:“我看你無論是戰場還是平時,都是手起刀落,殺個把人都不猶豫的樣子……現代學到的法製意識都哪裏去了?難不成潛意思裏就有殺人的癮頭?”
霍隨風聞言倒是抬頭笑了笑,露著白牙道:“你說呢?”
吳笑笑不得不承認,影帝申遠真很適合演繹西裝禽獸,古裝妖魔一類的反派,英俊的模樣總是透著一股子說不出的邪氣。現在看來,還真說不定相由心生,他的確是遠比自己更適應這大秦的年代。
秉承著不要太了解枕邊人的夫妻相處之道,笑娘緊緊閉了嘴,不再問他此類挑戰道德觀的問題。
就在笑娘平安迴到漠北幾天之後,鳳城傳來的消息,隻說靖王劫持了年幼的皇帝與太後。
幸而那日乃是鳳城狩獵日,蕭家和許多重臣女眷都出城狩獵去了,倒是避開城變劫難,卻也給靖王兵變行了方便。
劫持了太後與皇帝後,靖王父女一路迴到關內自己地盤上,準備重新定都,靖王自封攝政王。
而且他與南夷達成了協議,劃江而治,準備靠出賣國土穩固自己的政權。
那小皇帝親自書寫的聖旨已經開始傳告天下了。
此消息一處,鳳城老臣們皆痛哭流涕,一籌莫展,有要前往靖王所在的臨都以死明鑒萬歲的,有的直嚷著要出兵臨都解救萬歲,莫受佞臣要挾。
還有些老臣則請漠北王出兵,協助勤王,解救大秦於危難之中。
而蕭家此時也有些覺得難以決斷。他們蕭家靠著征討南夷,在民間贏得了不錯的聲望,原本將萬歲接迴鳳城,更是穩固了自家把控朝堂的勢力。
可是現在萬歲在蕭家的地盤丟了,蕭家難辭其咎。加上萬歲被脅迫著發了聖旨,與南夷議和,蕭家若是再出兵打仗,就是違抗了聖旨,真真是到了進退維穀的境地。
沒有辦法,蕭老太爺覺得弄丟萬歲的罵名不能讓蕭家一人來扛,於是攛掇著眾位老臣請漠北王來商議接下來的對策。
畢竟漠北王姓霍,祖上與皇室原本就是一家。本家有難,他豈有坐視旁觀的道理?
原以為漠北王又會自掃門前雪,不會前來。蕭家便可以名正言順扣他一個枉為人臣,不管顧萬歲死活的帽子。
可沒有想到,謠傳身中劇毒的霍隨風倒是欣然來到了鳳城,與眾臣商議接下來的對策。
其實關於這位漠北王的傳言有很多,除了這位王爺在康城身中劇毒之外,還有一則傳聞說是那位漠北王妃為了給王爺求解藥,親自去了樊城找尋蕭月河相助。
更是不顧自己乃是他人之妻的身份,深夜命丫鬟找尋了蕭月河月下清談。
想那蕭月河,以前可是京城裏有名的風流種,向來是葷素不忌。如今有親自送上門的香肉,豈有推脫的道理?據聞那位惠敏縣主可是跟世子好一頓歡愉,三天三夜都沒有出房門呢!
鳳城地處偏僻,遠沒有京城繁華,眾貴胄女眷們的日子,真是說不出的枯燥。也唯有捕捉些別家深院裏的事情嚼一嚼,才能品酌些味道出來。
而蕭月河據說原本就曾求娶過還未出嫁時的漠北王妃,加之從樊城迴來的將軍也私下裏跟自家的婦人言,蕭月河的確是帶迴了漠北王妃。
這下子原本沒影兒的謠言更加有鼻子有眼了,婦人們傳話中,仿若置身帷幔裏,親眼真見王妃與蕭月河失德一般,隻把漠北王妃傳得汙濁不堪,成了鳳城第一等的笑話。
這次漠北王親來,那一眾婦人們更是個個打起了精神,要在這漠北王的身上看出些端倪來。
要是漠北王妃真的失德,恐怕那漠北王急於遮醜,必定暗中處置了家醜,不能叫那王妃再亮相在人前。
若是王妃害了急病,便也變相坐實了傳聞。畢竟富貴人家失德的婦人不好明著休妻,以告病不見人來遮掩最為體麵。
當漠北王的車馬出現在鳳城裏時,不知有多少王侯之家等著看笑話呢。
鳳城太小,眾臣們議事的行宮周遭都是官眷住所,有不少夫人竟然派了貼身的丫鬟婆子站在門前,看看那漠北王的神色可否有些憔悴鬱悶。
所以當漠北王下來的時候,整條街顯得有些熱鬧。
不過當漠北王從馬車上下來時,竟然轉身伸手,接住了一隻纖白細手。
隻見一位身著淡綠色錦衣拖尾長裙的,長發高挽,戴著金冠的明媚女子,從馬車上施施然走了下來。
這女子不是別人,正是謠傳裏失德的王妃,惠敏縣主啊!
這下子,眾家看戲的婆子們一個個更是伸長了脖子,隻不錯眼地看著王爺和王妃的神色,生怕一會給主子遞話,漏傳了隻言片語。
蕭月河也站在父親的身後,恭迎著漠北王夫妻。當看到笑娘時,他的牙根不禁一酸。
上天不是沒有給他機會,可不是為何,他每次總要跟這女子插肩而過,這種明明攥在手心裏,卻緊握不得的感覺最是撩撥人心,蕭月河有些貪婪地看著笑娘的眉眼,又瞟到霍隨風緊握著她的手,心裏的酸意更濃了。
重臣們議事,笑娘自然不必跟著前往,她剛在行館裏下榻不久,就接了帖子,說是眾府婦人們擔憂著太後與萬歲的安危,所以舉辦了祈福佛會,請王妃一同前往祈福。
笑娘覺得這種聚會的名堂冠冕堂皇,不好拒絕,於是命侍女們準備了素色的細麻佛衣,解了金冠,換上了檀木長釵,又將臉上的妝容減了幾分顏色,便手持這一串白玉佛珠,欣然前往。
這佛會乃是禮部侍郎家的夫人主持,還沒有入廳堂,已經是檀香繚繞,眾位婦人皆手持木魚,齊誦《般若波羅蜜心經》。
隻是在王妃入了廳堂時,眾人皆是眼睛半合,在煙霧繚繞裏打量著這位王妃。
隻看這王妃剛剛生產出了月子,卻是不見身材走形,隻是添了幾分誘人的風韻,那臉上的氣色甚好,雖然未曾點紅朱唇,卻抹了滋潤的口脂,粉紅自然得很,眉眼也不知用了什麽法子,渲染得明媚有神,卻不見眉筆雕琢痕跡。
那一身細麻衣裙也是裁剪得飄逸得體,一副散仙做派。
笑娘由著眾人打量,入了廳堂後,自尋了蒲團盤腿坐下,領了木魚來敲。
幸而這些夫人們心內存著事情,佛經念了一段就疲累了,於是侍郎夫人命仆人端來小幾,上麵奉了茶水點心,供夫人們潤口。
借著歇息的功夫,少不得許久不見的王妃寒暄。
問過了小世子可安好的一類話題之後,終於有人忍耐不住了。
隻見蕭月河的妾莫迎嵐突然開口道:“前些日子,聽聞我家小王爺說,曾在樊城招待過王妃,那時王妃心懸漠北王,憔悴得很,這一入樊城便病得幾日不能起身……真是叫人擔心!可今日一看,王妃你竟是好些了,也叫人能心安不少……”
自從齊司音下落不明後,莫迎嵐拔得頭籌,許多後宅的事務,也由著她主持,儼然一副取而代之,要扶正了的樣子。
那蕭晟雖然被先帝半強迫著給退休了。可是借著平定南夷的功夫又東山再起,這有老王爺重新頂了爵位,所以蕭府裏的人便稱唿蕭月河為小王爺。
莫迎嵐身為蕭月河的身邊人,突然開口說破笑娘跟著蕭月河迴樊城之事,用心真是陰毒,立意坐實了笑娘失德又失身之意。
這下子,在鳳城裏熬度得幹巴巴的眾位夫人可打了雞血,一個個嘴裏的糕餅也嚼不動了,隻等著笑娘被問得惱羞成怒,驚慌不已的樣子。
早先,她的母親胡氏被看破乃是外室身世時,沒少在宴席間被人擠兌,那胡氏不善應對,每次困窘不堪的樣子著實娛樂人。
可惜後來胡氏有了自知之明,不再出門赴宴,竟讓夫人們少了許多的樂子。
沒想到女承母業,如今這笑娘又落人口實,鬧出這麽大的醜聞來,真是叫人心生期盼,等著這位年輕的王妃露出跟她母親一般狼狽不堪的表情。
沒想到,那笑娘被蕭家的妾室突然張口抖了底兒,卻不慌不忙,隻端著茶盞,用茶蓋子撇了茶末,啜飲了一口後,再蘭花指微翹,優雅地放下了茶蓋,然後挑著細眉,冷冷看向了莫迎嵐道:“什麽時候,大秦的風氣變成了誥命與妾室同席而坐?你們蕭府無女眷了?竟由著你一個妾拋頭露麵?”
這話說得無異於狠狠刪了莫迎嵐的臉。其實她來這裏跟諸位夫人們一同交際,原本就不合時宜。
可一則蕭月河現在暫無正妻,母親申陽郡主又臥病在床,自然無人管束莫迎嵐。
二則,莫家如今正得勢,那莫家大爺會做官,人情交往皆吃得開。諸位夫人就算瞧不起莫迎嵐身為妾室,卻行正室之道,可看在莫家的臉麵上,誰也不想去得罪人,便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罷了。
可沒想到,據說是莫迎嵐同父異母姊妹的笑娘,卻絲毫不給手足臉麵,一張嘴就直擊莫家妾室的痛楚。
莫迎嵐卻騰得站起身來,隻伸手指點著笑娘,氣憤道:“你……你……”
她正要開口說些什麽,她身邊的小丫鬟卻急得一拽她的衣襟,暗示她不可人前失了儀態。
那莫迎嵐似乎得了提點,終於忍氣坐下,強壓著怒火道:“王妃倒是看重輩分尊卑,隻可惜如今是戰時,萬歲又被奸人劫掠。祈福的佛會,乃是眾生皆平等,隻要心誠,分什麽誥命妾室?倒是王妃您該明白,既然是成了婚的婦人,瓜田李下自然要迴避,這孤身跟著別的男人同行一類的事,聽了都讓人覺得醃臢耳朵!”
她這話說得刁鑽,自然是給了自己台階下。可是在場的夫人們可聽得覺得刺耳了。
後宅便是這些女人們一輩子的戰場。正室的疆土,豈容小賤人們染指?莫迎嵐的那話,讓正室們聽得都覺得不順耳。
而且就算那王妃的醜事是真,在這種佛堂場合挑明了說,跟市井蠻婦有什麽區別?真是失了身份!
有幾個跟申陽郡主相熟的老夫人覺得得了空子,該提醒著郡主整治後宅,束緊家風了。
笑娘聽了她的強辯,卻是又冷笑了一聲:“莫姨娘說得還真好。你也知道這是戰時,一個婦道人家,不好讀經養性,卻妄議軍情!按著你的意思,鳳城兵變時,萬歲與太後危在旦夕,你的夫君卻不顧國家江山,窩在樊城跟著別的婦人在瓜田李下嗎?”
莫迎嵐這些日子來,沒少收買各府的下人們傳著笑娘的謠言。
三人成虎,這道理無論古代現代皆是通用的真理。
可她萬萬沒有想到,笑娘居然反將一軍,扣了一個“不顧聖上安危獨自享樂”盆子,死死扣在蕭月河的頭上。
她這話一出,其他的夫人臉上也是表情微妙。
笑娘接著道:“你舍得下臉往你的夫君上潑糞,可別捎帶著別人!當初康城被靖王叛軍圍剿,蕭將軍與漠北王聯手抗敵是何等佳話?隻是康城城池薄弱,王爺擔憂我一個婦孺安危,便陣前托付了蕭將軍,將我護送道樊城暫避,我在樊城也不過是呆了不到一日,便深夜由王爺接迴,又迴了漠北。原本我們夫妻還滿心感謝蕭將軍的義舉……可誰想到,他府上竟然養了你這麽個滿嘴婦人短視,爭風吃醋的小婦!當真是蕭府後宅不幸!”
一時間,莫迎嵐被罵得臉色大變。她還想再辯,卻被人突然打了一掌道:“無知賤妾,還不滾迴去到郡主麵前領罪?”
第152章
這一巴掌打得,如同擊缶一般,脆響得很。
眾人定睛一看,打人的正是申陽郡主的二妹妹,同為安王爺女兒——國陽郡主。
這位郡主與高調的姐姐申陽不同,平日裏不甚愛出來交際。今日要不是為萬歲祈福的佛會,也不會出來湊趣。
沒想到在這裏,卻看到了自己外甥的妾室如此大放厥詞,給蕭家召來禍端卻不自知。
姐姐不在,少不得她代為坐鎮,止了那賤妾的威風。
當下她過去親自給了那妾一嘴巴,讓她閉了那張惹禍的嘴。
饒是這樣,那莫迎嵐卻依然瞪眼望著國陽郡主,似乎是不服不忿的樣子,依舊伸著脖子,氣憤嚷道:“老東西,你敢打我?”
虧得她身邊的小丫頭又緊拉她的衣袖,才讓她終於止了嘴。
國陽郡主的臉繃得緊緊地道:“莫說你一個妾,就是月河那孩子小時淘氣,也沒少挨我訓斥,身為你家長輩,我怎麽訓不得你?聽聞你前些日子病了,燒得糊裏糊塗,今日一看,滿嘴胡言,病果然還沒好……來人,還不快些將莫姨娘送迴府裏去,稟明給我姐姐給她找個郎中看看!”
聽聞了郡主這話,立刻有她貼身的三個婆子過去,扭了莫迎嵐便走。
而這時國陽郡主和顏悅色地對笑娘道:“還請王妃莫要對個妾室生氣,她那些話,都是偏聽了什麽街角怪話瞎說的,在座的諸位,誰不知王妃您品行端淑,深得先帝爺褒獎!”
可惜這一番恭維並無見效,笑娘的臉依舊繃得緊,道:“就算真有什麽怪話,說得也太離譜!竟然好似要挑撥了王爺和蕭家的關係一般。如今靖王謀反,劫持了萬歲與太後二聖,難不成是他布下的密探造謠,意欲讓鳳城的朝臣不和?依著我的意思,要細細查下,看誰散布了謠言,說不得會挖出幾個叛臣賊子安插的奸細呢!”
聽她這麽一說,其他的夫人們也紛紛開口了,表示這等沒譜的謠言,有誰會信?那賊子真有心拿這個做文章,也要算盤落空。隻是現在群臣都要想轍折子救下萬歲,王妃生氣固然是有情可原,但是倒也不必在這等子小事上做文章雲雲……
乖乖!真要細查這事,滿鳳城的女眷可都要成了靖王爺的細作了。於是有人起頭,大家都連忙表態,隻想讓莫迎嵐掀起的風波早早翻過去。
一時間,人人都不再相信樊城的謠言,隻誇讚著笑娘的佛衣素雅,為人周正,更有佛相顯現,看著耳垂麵相,也是逢兇化吉的主兒。
笑娘向來是見好就收的,見眾位夫人稀泥和得嘩啦響,便也很體貼地不再提此事,隻矜持微笑,接受著夫人們含而不露地奉承。
隻不過,她心頭倒是有些淡淡的疑問:那莫迎嵐可是吃了熊心豹子膽?這樣人前的場合,她先是主動挑釁自己,然後竟然要對國陽郡主動粗口迴罵的樣子,就算是莫家再飛黃騰達,她也有點被燒得不知所以然了!
……
再說那莫迎嵐,被幾個婆子丟上馬車後,便被送迴到了蕭府裏。
蕭月河正在朝堂與漠北王等人商議國事,還沒迴來。而申陽郡主又病著,並無人來申斥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