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勳貴中,一向以四大異姓王府為首,其中尤以至今仍襲王爵北靜郡王府為尊。除去皇室宗親,滿朝誥命中尊貴自然也是北靜王府太妃並王妃了。
正經論起來,北靜王太妃出身並不算高,不過將軍之女,隻是當年老王爺八字太硬,連著克死了四位侯門閨秀,滿京城尋了一圈隻有她八字壓得住,才就此聘了來,後來果然平安養下一子,還熬死了老王爺,如今風風光光做了老封君。
也就是為著這個出身,北靜郡王府裏這二三十年多出了許多事端。
北靜郡王一係雖然與國同長十分尊貴,往上數幾代王妃為倒都還算和善,當初既然是高僧批了命說這位太妃合適,上頭兩層婆婆也就把太妃當自家,既沒有多麽親熱,可也沒有絲毫刻薄慢待,下們也都恭敬,橫豎大規矩就那兒擺著,大家不過依禮而行。
可是這位太妃還是攢了一肚子怨氣。她出身上差了些,心思難免就重,旁還沒覺得把她怎麽著了,甚至話裏說都不是她,她卻總覺得是別含沙射影,瞧不起她小戶家出身。
兩層婆婆也就罷了,天底下對媳婦真心疼愛婆婆原本就不多,她默念多年媳婦熬成婆也沒有多記恨哪一個。可北靜郡王府裏還有一位常客,就是嫁到曾家二房老郡主。算起來,太妃得叫郡主一聲姑母。
老郡主出嫁前是王府裏掌上明珠,出嫁後府裏也是當家作主,很受婆婆大嫂照顧小兒媳婦,對著個晚輩說話行事難免不夠體貼意,這也是出身高貴女常有毛病,遇到心寬,不過一笑置之,都是些雞毛蒜皮一言半語事兒,多記一日都不值當。
可惜太妃就記住了,牢牢記了二十多年。這份不滿和憤懣是老王爺越過她,為獨子水溶定下了老郡主嫡孫女之時達到了頂峰。過門那麽多年,太妃一輩子都賢良淑德,就違逆了老王爺那麽一次,夫妻兩個大吵一架,半個月多連句話都沒說。
雖說後來到底還是老王爺強勢,拿了兒子婚事主意,可太妃是水溶生母,占了孝道大義,老王爺孝期一過就把兒子後院塞了個滿滿當當,其中有一位與王妃姓氏相同江南鹽商曾家女兒,讓下們每每都頗覺為難,吃不準如何稱唿。今年正旦還放出話去,說王府子孫不旺,要再選聘良家妾開枝散葉。
好水溶很是愛重自幼相識一並玩耍曾王妃,長子次子長女都是曾王妃所出,有時要是老王妃逼得狠了,他幹脆就病上一病,到時候大被一蒙,任姬妾們哭去。太妃不能拿繩子捆了兒子送去侍妾們屋子裏,隻好三不五時讓自己心腹們大肆賞賜侍妾,格外勉勵幾個還能得水溶另眼相看,允諾一有子嗣就請封側妃,不知道,還以為王府裏侍妾們多麽得臉。
老郡主自然大怒,險些打上門去,還是曾王妃勸住了。如今她子嗣上兒女雙全,夫妻間互敬互愛,哪裏能一點事情都不讓老太妃做了?老了,總要有些事情做,王府管家權是老王爺世時,由故去太婆婆越過太妃直接遞到曾王妃手裏,又有長輩遺命,又有多年經營,太妃想收也收不迴去,要是連些逗樂事兒都不讓太妃做,那太妃愈發該尋思別了。
況且曾王妃還真不怕太妃手段。那樣糊塗兒,舍真情就假意,有甚可怕?當年老郡主能得罪了太妃,不過是因為說話直白,可字字句句都是為了指點於她,一片真心被嫌。反倒是榮國府史老太君,未出閣時就善於拉攏心,一看太妃被北靜郡王府聘了去,就湊上來做了嫡親姐妹,成日不是下帖子遊園就是一道作詩,還真就有傻子掏心掏肺拿家當親親姊妹。
就連昔年忠靖侯府那什麽枕霞閣閨秀落水一事,四王八公數得上女眷都,多少太太奶奶姑娘們冷眼瞧著,事後都疏遠顧忌著史老太君,隻有自家這位太妃還真當家是為了救自己才額頭落了疤,感激到如今。
如果不是明白水溶心裏對這個寡母感情十分深厚,曾王妃還有千萬般手段等著使呢。
不論各心裏如何想,太妃大壽還是孝子賢媳操持下大操大辦起來,這一日宴就是皇親國戚開國勳貴並高官顯貴們,以王府花園為界,外麵宴官客,裏麵宴堂客。
官客裏,幾位皇子殿下都是由長子代父前來,皇孫們年紀不大,氣勢卻是足足,六個加上一個義忠郡王楚熙七坐了上首一桌。東平、西寧、南安三家往下則都是當家老爺帶著嫡親子侄們親至,給足了北靜郡王府麵子。
男們吃酒看戲聊家國大事,自有男們熱鬧,內裏女眷們之間,則是另外一番情景。
幾位皇子妃都沒有親至,輩分高南安王太妃前些日子染了風寒也沒到,場輩分高地位尊貴就是北靜王太妃,她又是今日老壽星,自然而然端坐主位受了一屋子各家小輩們禮,保養得宜白胖麵龐上滿是慈愛笑意。
這次京中各家閨秀到也齊全。四王八公十二家不消說,文官裏來也不少,地位高當推曾家幾位姑娘。論起親戚關係來,曾家來三位嫡出姑娘都是曾王妃堂妹,與王府算是近親了。
可是這是太妃院子,使喚都是太妃得用奴才,與北靜太妃為親厚榮國府史老太君三個孫女兒並忠靖侯史家大姑娘史湘雲坐了曾家姑娘上首不說,另外還有一個大家瞧著都眼生姑娘也排了前頭。
曾二姑娘與年紀小些曾五姑娘悄悄看了看她們大姐姐,已經與林崖說定親事曾大姑娘,發覺大姐姐與太太奶奶那一堆裏都被排了賈家女眷並一個眼生婦下首伯母嬸娘們都是一臉淡然,便也低眉斂目,乖巧坐好。
曾家淡然處之,沒有流露出絲毫意與不滿,旁窺視目光卻一時一刻也離不開她們。
隨賈家隨來眼生婦姑娘就是薛家母女。
以薛家身份,江南或者其他外埠還能用金陵四大家名頭,扯其他三家虎皮嚇唬,到了這天下首善之地,豪門雲集,她們自己是連北靜王府帖子都接不到,這次能來完全是借了賈家一門兩公並王子騰這個經營節度使天子重臣麵子。
——甚至連王子騰麵子都是她們自己硬扯上。王子騰本嫌棄這個妹妹腦子尤其不好使,兒女又都不爭氣,北靜王太妃壽宴,他並不想薛家母女出現。
薛家能來,一個是王夫要拉拔妹妹和外甥女,一個是賈母對林家接這門親心下不滿,有意順水推舟,想借北靜王太妃手給曾家個大大沒臉。
北靜王太妃也確實沒有辜負賈母期望,單看今日座次安排就能看得出來。
京城中曾王妃那樣賢孝名聲,曾家作為正經王妃娘家,怎麽也該撈個上座,可現瞧瞧,史家、賈家、王家都曾家上頭,連個地縫兒裏鑽出來破敗薛家都搶到頭裏去了。行事如此小家子氣,再看看旁侍立曾王妃那臉上絲毫沒有變過溫柔恭順,令眾不禁心裏慨歎還是故去先太妃看準,心裏明白誰才能當家理事。
太太奶奶裏麵消息靈通,進屋這麽久早就打聽出了薛家母女身份,心裏又添一層鄙夷。
偏偏北靜王太妃還自以為得計,這會兒應付完場麵話,就又對史湘雲和薛寶釵兩個招了招手,叫她們倆到身邊坐,一手摟了一個細細說話,無非是問些平日家都做些什麽玩些什麽等等小事,但這麽多姑娘裏單獨被太妃拉著說話,那無疑是極大體麵。
史湘雲還好些,她就算父母雙亡由叔叔嬸嬸撫養,那也是名正言順不容置疑史家大姑娘、侯門嫡女,類似場麵不知道經曆了多少迴,北靜王太妃這還不算什麽,南安王太妃見了她才是真親熱呢,是以還是該笑笑該說說,俏皮活潑,旁看她也沒什麽。
薛寶釵就差了一些。她今日明顯是著意裝扮過,平日府裏那套王夫誇了又誇素雅沉穩不愛花兒朵兒這會兒都先放下了,一身蜜色掐腰百花如意紋交領褂配藕荷色撒金水紋萱草八幅長裙,頭上一根紫色琉璃釵上嵌著東珠團花,愈發襯得她肌骨豐瑩、膚白勝雪,加上她臉上始終帶了三分端莊淺笑,初時倒也叫暗暗打量她太太奶奶們心裏點了點頭。
可是時間久了,無論太妃與史湘雲說了些什麽,她總是那一副模樣,偶爾附和兩句,便有暗笑說她該不會是對著鏡子練了許久,隻會這麽個模樣吧。這話雖然有些刻薄,可是十幾歲小姑娘,花朵兒一般年紀就端著架子跟個婦似,確實無趣呆板了些。
加上太妃與史湘雲偶然議論起太妃這兒與南安王太妃處茶,薛寶釵說話很有幾分賣弄嫌棄,諸瞧她便覺得十分上不得高台盤。
話兒還是太妃隨興說出口,原本也沒有與南安王太妃較勁比高低意思,不過是老家興致上來了逗弄逗弄喜愛晚輩,要史湘雲評論幾句而已。一般這種問題,撒個嬌或者說都好都愛也就混過去了,大家一笑。偏偏薛寶釵接,北靜郡王府待客愛用上好毛尖兒,南安王府偏好武夷大紅袍,這些細枝末節薛寶釵向來意很,到京這些日子沒少打聽,這會兒竟然就端莊高雅把毛尖兒和大紅袍品評了一番。
她自以為說極好極有見識十分體麵,殊不知一屋子高門女眷瞧瞧看看,麵上把她誇獎花兒一樣,說薛太太教養好閨女,其實肚皮都要笑破了。
這是把大家都當成了什麽都不懂,還要她個毛丫頭來教導指點傻子不成?竟然還說什麽價比千金,這些家裏吃穿用度,隨便挑一樣出來就是千金,真是脫不了商習氣。
有那知道多些,眼珠子就轉向了溫柔沉默曾大姑娘。曾大姑娘衣裳首飾都不過是京中今年時興款式,除了頭上一根品質不凡羊脂玉簪子外並無什麽十分稀罕特別之物。但就是這樣都穿花色款式,才顯出曾大姑娘果然氣質出眾,教養極好,單是那樣含笑坐著,端莊中自然流露出從容鎮定就比仿佛緊繃著薛寶釵強上許多。
再閑不住,就默默比對起了曾賈兩家姑娘。賈家也好,曾家也罷,今兒來都是三位姑娘。兩家姑娘出門,衣裳首飾也都是姊妹們一模一樣,這也是大家大族規矩。
但是細想想,便能覺出賈家不規矩。
曾家不論幾房,今天來都是曾侍郎嫡子名下嫡出姑娘,嫡出嫡出,一模一樣本就理所應當,隻有曾大姑娘頭上多了一隻羊脂玉簪,那也是她嫡長孫女理所當然比妹妹們多出來一份首飾。
賈家這邊情形卻與曾家不同。說是三姊妹,賈二姑娘賈三姑娘是庶出,賈四姑娘卻是嫡出,寧國公府當家老爺同母妹,便是衣裳一樣,首飾上也該有些區分才是。何況賈四姑娘還是史老太君以寧國公府沒有妥當為由抱過去教養,曆來這幫別養姑娘,麵子上就要比自家孩子尊貴才能顯出賢良慈愛來,哪裏能讓家嫡女外頭還跟自家庶女一樣呢?
莫不是欺負家寧國公府爺們不明白後宅女道道,珍大奶奶又是個繼室脾氣軟拿不起吧?
太太奶奶們想到這兒,再看看上頭倚老賣老與北靜王太妃說些子孫經史老太君,頗有些促狹暗暗撇嘴兒。
滿場眼神亂飛,就算姑娘們稚嫩些不曉得,今日來拜壽曾家三位太太、榮國府邢王二位夫並璉二奶奶王熙鳳、薛太太王氏都是後宅裏精子,當然覺出眾眼耳神意都她們幾家身上。
曾家太太們倒不是很意,實是自從曾侍郎入閣板上釘釘,曾家女眷外行走時便受多了這種打量。加上她們今日過來也不是為了博哪個青眼給哪位姑娘造勢而來,不過是奉老太爺老太太命來給隔房姑奶奶撐麵子,無所求自然加不乎。
賈家薛家幾位就不一樣了。
王夫從一落座就盯上了三位曾太太,想要從她們臉上瞧出哪怕一眨眼工夫不妥當,也能順順心氣,偏偏幾位曾太太就跟從來沒聽過幾家見得齷齪似,對她們就跟對別沒有區別,十分溫和有禮。薛姨媽為著林家,則是隔著席麵自以為不動聲色把曾大姑娘看了又看,越看越覺得心裏不爽。
王夫忍了許久,幾次給王熙鳳打得眼色都被席麵就她們旁邊王二太太有意無意擋了過去,末了到底沒沉住氣,笑著同曾大太太說起了話。
“說起來,還沒有恭喜貴府大姑娘得了門好親事。”王夫並不是十分善於言辭,她知道自己斤兩,也沒有圖謀一上來就把曾大太太噎個半死,而是狀似閑聊一般提起了話頭。
一旁王二太太聞弦歌而知雅意。她雖然不願意讓王熙鳳給王夫當槍使,這點小忙還是願意,隨即接口笑道:“嫡長子配嫡長女,姑蘇林家配餘姚曾家,這樣門當戶對好親事確實該飲一杯。”
欲抑必定先揚。林家嫡長子到底什麽來路誰不知道,先把他捧得高高,才好打臉。
何況都是為母,這樣一門親事,王二太太就不信曾大太太是心甘情願。還不是外頭男們那些家國大事考量,牛不喝水也強按頭了,白瞎一個這樣出眾女兒。
曾大太太還沒開口,因為自家老爺一力促成此事而落了婆婆大嫂許多埋怨曾三太太就一臉不以為然把話截了:“王二太太這話可不對,咱們這樣家,兒女親事要看門第出身不假,可看門第為什麽?還不是因為門第出身好家,子孫往往教養也好?要是個浪蕩糊塗種子,還能為了門第嫁娶不成?自然還是要挑,好才能許。”
增大太太心裏再覺得這門親事委屈了自己心頭肉,外麵那也不能下了自家麵子,十分讚同對三弟妹點了點頭:“很是,有那等好,咱們隻求女兒們一生安樂,就是下嫁又如何?但也要替孩子們張目,免得魚目混珠。”
說起來曾家妯娌也覺得賈王兩家著實逗得很。要是別家來說,她們妯娌自然少不得氣悶,這兩家可是不怕。賈家王家誰沒求娶過她們家女兒?她們老太太也好,二房郡主老封君也好,那可是一絲麵兒都沒給。
們來諷刺老太爺挑姑爺出身鄉野,們家門第就高貴了?子孫就出息了?們家還看不上呢。明明白白說給們聽,們來提小子一個就是那門第出身好家裏教出來糊塗種子浪蕩貨,一個就是那自己沒甚大出息根本不值得他們曾家女兒下嫁。
吃不著葡萄就說葡萄酸夯貨,淨出來丟現眼。
王夫和王二太太都碰了軟釘子,自己心知肚明事兒又不能真正吵嚷出來,憋著氣沒法再提,薛姨媽倒是有心說說林家小子有多頑劣,可今日席上哪裏有她說話地兒?再說罵了林崖是小,再被牙尖嘴利刻薄把她寶貝薛蟠攀扯出來嚼舌根就不妙了。
這邊暫時偃旗息鼓,外麵聽牆根兒就不樂意了。
這就完事兒了?內宅婦果然不幹脆!
想他堂堂義忠郡王,連嫡親侄兒都丟了席麵上,就為了來聽聽曾家一係與勞什子金陵四大家群戰,結果半晌就這麽沒滋沒味兩句,都沒個氣要出去換衣裳撒性子,真是無趣。
楚熙又皺眉頭又歎氣,倒弄得有心說他幾句水溶都沒了話,隻能扯楚容華長子楚煦當引子:“這當哥哥委實不像話,楚煦一個那兒,不被其它幾個吃了就是他好本事。”
誰知楚熙頭都被抬,利利索索一句就噎了迴去:“這當王爺才是不像話,家裏比那兒好點兒有限。去抱玉側妃,三叔都說哪個都是寵不如寵江南曾家。”
玉側妃這稱號還是楚熙編排。此女就是江南鹽商曾家女兒,閨名玲玉,因為姓氏犯了王妃忌諱,玲字又犯了當今正寵愛貴名諱,稱玉姑娘。曾家是投了林家,楚熙他們隻當楚容華也想拉攏林家,故而楚容華有次酒後打趣水溶,說橫豎都要寵個順順太妃心意,不如寵這個家裏有錢又老實,他們也沒多想。因為對於這些男來說,侍妾裏特別提拔哪一個,真不是什麽大事。
水溶想起家裏糟心事兒就隻有苦笑,楚熙嘴巴還不停:“這算什麽,再不會有說寵妾滅妻,沒看玲心苑、瓏思閣都蓋起來了……”
後麵話沒說下去,卻是水溶嚇得臉色慘白,把楚熙嘴捂住了。
玲心苑、瓏思閣都是當今為甄家進上兩位美修建宮苑,內中都嵌著佳之名以示恩寵,這事兒皆知,隻是楚熙這樣語氣,被聽到了可是大不敬。
水溶為是謹慎,就是自己家裏,那也不能讓楚熙說完。
楚熙明白水溶性子,當即翻了個白眼。他因為天生身份,被硬生生架到火上去烤,隻是誰想當勞什子皇太孫誰去當,他是不想。平生所願不過是有個待見他皇叔承繼大位,他能安心吃好茶、看百家戲而已。
說話何必太累心?他好祖父知道他是什麽不堪造就朽木性子,才能放心。
水溶還要再勸楚熙兩句,王府裏大太監卻白著一張臉到了。
“宮裏招兩位王爺過去呢,”為著今日壽宴,大太監原本是一身喜氣,隻是這會兒都不見了:“戴公公徒弟傳話,貞靜公主沒了,蠻子大軍,又來了。”
作者有話要說:周末呀嘛嘿喲~必須碎懶覺~嘿喲~
昨天積分已送,有遺漏請大力戳我!
明天7點喲
正經論起來,北靜王太妃出身並不算高,不過將軍之女,隻是當年老王爺八字太硬,連著克死了四位侯門閨秀,滿京城尋了一圈隻有她八字壓得住,才就此聘了來,後來果然平安養下一子,還熬死了老王爺,如今風風光光做了老封君。
也就是為著這個出身,北靜郡王府裏這二三十年多出了許多事端。
北靜郡王一係雖然與國同長十分尊貴,往上數幾代王妃為倒都還算和善,當初既然是高僧批了命說這位太妃合適,上頭兩層婆婆也就把太妃當自家,既沒有多麽親熱,可也沒有絲毫刻薄慢待,下們也都恭敬,橫豎大規矩就那兒擺著,大家不過依禮而行。
可是這位太妃還是攢了一肚子怨氣。她出身上差了些,心思難免就重,旁還沒覺得把她怎麽著了,甚至話裏說都不是她,她卻總覺得是別含沙射影,瞧不起她小戶家出身。
兩層婆婆也就罷了,天底下對媳婦真心疼愛婆婆原本就不多,她默念多年媳婦熬成婆也沒有多記恨哪一個。可北靜郡王府裏還有一位常客,就是嫁到曾家二房老郡主。算起來,太妃得叫郡主一聲姑母。
老郡主出嫁前是王府裏掌上明珠,出嫁後府裏也是當家作主,很受婆婆大嫂照顧小兒媳婦,對著個晚輩說話行事難免不夠體貼意,這也是出身高貴女常有毛病,遇到心寬,不過一笑置之,都是些雞毛蒜皮一言半語事兒,多記一日都不值當。
可惜太妃就記住了,牢牢記了二十多年。這份不滿和憤懣是老王爺越過她,為獨子水溶定下了老郡主嫡孫女之時達到了頂峰。過門那麽多年,太妃一輩子都賢良淑德,就違逆了老王爺那麽一次,夫妻兩個大吵一架,半個月多連句話都沒說。
雖說後來到底還是老王爺強勢,拿了兒子婚事主意,可太妃是水溶生母,占了孝道大義,老王爺孝期一過就把兒子後院塞了個滿滿當當,其中有一位與王妃姓氏相同江南鹽商曾家女兒,讓下們每每都頗覺為難,吃不準如何稱唿。今年正旦還放出話去,說王府子孫不旺,要再選聘良家妾開枝散葉。
好水溶很是愛重自幼相識一並玩耍曾王妃,長子次子長女都是曾王妃所出,有時要是老王妃逼得狠了,他幹脆就病上一病,到時候大被一蒙,任姬妾們哭去。太妃不能拿繩子捆了兒子送去侍妾們屋子裏,隻好三不五時讓自己心腹們大肆賞賜侍妾,格外勉勵幾個還能得水溶另眼相看,允諾一有子嗣就請封側妃,不知道,還以為王府裏侍妾們多麽得臉。
老郡主自然大怒,險些打上門去,還是曾王妃勸住了。如今她子嗣上兒女雙全,夫妻間互敬互愛,哪裏能一點事情都不讓老太妃做了?老了,總要有些事情做,王府管家權是老王爺世時,由故去太婆婆越過太妃直接遞到曾王妃手裏,又有長輩遺命,又有多年經營,太妃想收也收不迴去,要是連些逗樂事兒都不讓太妃做,那太妃愈發該尋思別了。
況且曾王妃還真不怕太妃手段。那樣糊塗兒,舍真情就假意,有甚可怕?當年老郡主能得罪了太妃,不過是因為說話直白,可字字句句都是為了指點於她,一片真心被嫌。反倒是榮國府史老太君,未出閣時就善於拉攏心,一看太妃被北靜郡王府聘了去,就湊上來做了嫡親姐妹,成日不是下帖子遊園就是一道作詩,還真就有傻子掏心掏肺拿家當親親姊妹。
就連昔年忠靖侯府那什麽枕霞閣閨秀落水一事,四王八公數得上女眷都,多少太太奶奶姑娘們冷眼瞧著,事後都疏遠顧忌著史老太君,隻有自家這位太妃還真當家是為了救自己才額頭落了疤,感激到如今。
如果不是明白水溶心裏對這個寡母感情十分深厚,曾王妃還有千萬般手段等著使呢。
不論各心裏如何想,太妃大壽還是孝子賢媳操持下大操大辦起來,這一日宴就是皇親國戚開國勳貴並高官顯貴們,以王府花園為界,外麵宴官客,裏麵宴堂客。
官客裏,幾位皇子殿下都是由長子代父前來,皇孫們年紀不大,氣勢卻是足足,六個加上一個義忠郡王楚熙七坐了上首一桌。東平、西寧、南安三家往下則都是當家老爺帶著嫡親子侄們親至,給足了北靜郡王府麵子。
男們吃酒看戲聊家國大事,自有男們熱鬧,內裏女眷們之間,則是另外一番情景。
幾位皇子妃都沒有親至,輩分高南安王太妃前些日子染了風寒也沒到,場輩分高地位尊貴就是北靜王太妃,她又是今日老壽星,自然而然端坐主位受了一屋子各家小輩們禮,保養得宜白胖麵龐上滿是慈愛笑意。
這次京中各家閨秀到也齊全。四王八公十二家不消說,文官裏來也不少,地位高當推曾家幾位姑娘。論起親戚關係來,曾家來三位嫡出姑娘都是曾王妃堂妹,與王府算是近親了。
可是這是太妃院子,使喚都是太妃得用奴才,與北靜太妃為親厚榮國府史老太君三個孫女兒並忠靖侯史家大姑娘史湘雲坐了曾家姑娘上首不說,另外還有一個大家瞧著都眼生姑娘也排了前頭。
曾二姑娘與年紀小些曾五姑娘悄悄看了看她們大姐姐,已經與林崖說定親事曾大姑娘,發覺大姐姐與太太奶奶那一堆裏都被排了賈家女眷並一個眼生婦下首伯母嬸娘們都是一臉淡然,便也低眉斂目,乖巧坐好。
曾家淡然處之,沒有流露出絲毫意與不滿,旁窺視目光卻一時一刻也離不開她們。
隨賈家隨來眼生婦姑娘就是薛家母女。
以薛家身份,江南或者其他外埠還能用金陵四大家名頭,扯其他三家虎皮嚇唬,到了這天下首善之地,豪門雲集,她們自己是連北靜王府帖子都接不到,這次能來完全是借了賈家一門兩公並王子騰這個經營節度使天子重臣麵子。
——甚至連王子騰麵子都是她們自己硬扯上。王子騰本嫌棄這個妹妹腦子尤其不好使,兒女又都不爭氣,北靜王太妃壽宴,他並不想薛家母女出現。
薛家能來,一個是王夫要拉拔妹妹和外甥女,一個是賈母對林家接這門親心下不滿,有意順水推舟,想借北靜王太妃手給曾家個大大沒臉。
北靜王太妃也確實沒有辜負賈母期望,單看今日座次安排就能看得出來。
京城中曾王妃那樣賢孝名聲,曾家作為正經王妃娘家,怎麽也該撈個上座,可現瞧瞧,史家、賈家、王家都曾家上頭,連個地縫兒裏鑽出來破敗薛家都搶到頭裏去了。行事如此小家子氣,再看看旁侍立曾王妃那臉上絲毫沒有變過溫柔恭順,令眾不禁心裏慨歎還是故去先太妃看準,心裏明白誰才能當家理事。
太太奶奶裏麵消息靈通,進屋這麽久早就打聽出了薛家母女身份,心裏又添一層鄙夷。
偏偏北靜王太妃還自以為得計,這會兒應付完場麵話,就又對史湘雲和薛寶釵兩個招了招手,叫她們倆到身邊坐,一手摟了一個細細說話,無非是問些平日家都做些什麽玩些什麽等等小事,但這麽多姑娘裏單獨被太妃拉著說話,那無疑是極大體麵。
史湘雲還好些,她就算父母雙亡由叔叔嬸嬸撫養,那也是名正言順不容置疑史家大姑娘、侯門嫡女,類似場麵不知道經曆了多少迴,北靜王太妃這還不算什麽,南安王太妃見了她才是真親熱呢,是以還是該笑笑該說說,俏皮活潑,旁看她也沒什麽。
薛寶釵就差了一些。她今日明顯是著意裝扮過,平日府裏那套王夫誇了又誇素雅沉穩不愛花兒朵兒這會兒都先放下了,一身蜜色掐腰百花如意紋交領褂配藕荷色撒金水紋萱草八幅長裙,頭上一根紫色琉璃釵上嵌著東珠團花,愈發襯得她肌骨豐瑩、膚白勝雪,加上她臉上始終帶了三分端莊淺笑,初時倒也叫暗暗打量她太太奶奶們心裏點了點頭。
可是時間久了,無論太妃與史湘雲說了些什麽,她總是那一副模樣,偶爾附和兩句,便有暗笑說她該不會是對著鏡子練了許久,隻會這麽個模樣吧。這話雖然有些刻薄,可是十幾歲小姑娘,花朵兒一般年紀就端著架子跟個婦似,確實無趣呆板了些。
加上太妃與史湘雲偶然議論起太妃這兒與南安王太妃處茶,薛寶釵說話很有幾分賣弄嫌棄,諸瞧她便覺得十分上不得高台盤。
話兒還是太妃隨興說出口,原本也沒有與南安王太妃較勁比高低意思,不過是老家興致上來了逗弄逗弄喜愛晚輩,要史湘雲評論幾句而已。一般這種問題,撒個嬌或者說都好都愛也就混過去了,大家一笑。偏偏薛寶釵接,北靜郡王府待客愛用上好毛尖兒,南安王府偏好武夷大紅袍,這些細枝末節薛寶釵向來意很,到京這些日子沒少打聽,這會兒竟然就端莊高雅把毛尖兒和大紅袍品評了一番。
她自以為說極好極有見識十分體麵,殊不知一屋子高門女眷瞧瞧看看,麵上把她誇獎花兒一樣,說薛太太教養好閨女,其實肚皮都要笑破了。
這是把大家都當成了什麽都不懂,還要她個毛丫頭來教導指點傻子不成?竟然還說什麽價比千金,這些家裏吃穿用度,隨便挑一樣出來就是千金,真是脫不了商習氣。
有那知道多些,眼珠子就轉向了溫柔沉默曾大姑娘。曾大姑娘衣裳首飾都不過是京中今年時興款式,除了頭上一根品質不凡羊脂玉簪子外並無什麽十分稀罕特別之物。但就是這樣都穿花色款式,才顯出曾大姑娘果然氣質出眾,教養極好,單是那樣含笑坐著,端莊中自然流露出從容鎮定就比仿佛緊繃著薛寶釵強上許多。
再閑不住,就默默比對起了曾賈兩家姑娘。賈家也好,曾家也罷,今兒來都是三位姑娘。兩家姑娘出門,衣裳首飾也都是姊妹們一模一樣,這也是大家大族規矩。
但是細想想,便能覺出賈家不規矩。
曾家不論幾房,今天來都是曾侍郎嫡子名下嫡出姑娘,嫡出嫡出,一模一樣本就理所應當,隻有曾大姑娘頭上多了一隻羊脂玉簪,那也是她嫡長孫女理所當然比妹妹們多出來一份首飾。
賈家這邊情形卻與曾家不同。說是三姊妹,賈二姑娘賈三姑娘是庶出,賈四姑娘卻是嫡出,寧國公府當家老爺同母妹,便是衣裳一樣,首飾上也該有些區分才是。何況賈四姑娘還是史老太君以寧國公府沒有妥當為由抱過去教養,曆來這幫別養姑娘,麵子上就要比自家孩子尊貴才能顯出賢良慈愛來,哪裏能讓家嫡女外頭還跟自家庶女一樣呢?
莫不是欺負家寧國公府爺們不明白後宅女道道,珍大奶奶又是個繼室脾氣軟拿不起吧?
太太奶奶們想到這兒,再看看上頭倚老賣老與北靜王太妃說些子孫經史老太君,頗有些促狹暗暗撇嘴兒。
滿場眼神亂飛,就算姑娘們稚嫩些不曉得,今日來拜壽曾家三位太太、榮國府邢王二位夫並璉二奶奶王熙鳳、薛太太王氏都是後宅裏精子,當然覺出眾眼耳神意都她們幾家身上。
曾家太太們倒不是很意,實是自從曾侍郎入閣板上釘釘,曾家女眷外行走時便受多了這種打量。加上她們今日過來也不是為了博哪個青眼給哪位姑娘造勢而來,不過是奉老太爺老太太命來給隔房姑奶奶撐麵子,無所求自然加不乎。
賈家薛家幾位就不一樣了。
王夫從一落座就盯上了三位曾太太,想要從她們臉上瞧出哪怕一眨眼工夫不妥當,也能順順心氣,偏偏幾位曾太太就跟從來沒聽過幾家見得齷齪似,對她們就跟對別沒有區別,十分溫和有禮。薛姨媽為著林家,則是隔著席麵自以為不動聲色把曾大姑娘看了又看,越看越覺得心裏不爽。
王夫忍了許久,幾次給王熙鳳打得眼色都被席麵就她們旁邊王二太太有意無意擋了過去,末了到底沒沉住氣,笑著同曾大太太說起了話。
“說起來,還沒有恭喜貴府大姑娘得了門好親事。”王夫並不是十分善於言辭,她知道自己斤兩,也沒有圖謀一上來就把曾大太太噎個半死,而是狀似閑聊一般提起了話頭。
一旁王二太太聞弦歌而知雅意。她雖然不願意讓王熙鳳給王夫當槍使,這點小忙還是願意,隨即接口笑道:“嫡長子配嫡長女,姑蘇林家配餘姚曾家,這樣門當戶對好親事確實該飲一杯。”
欲抑必定先揚。林家嫡長子到底什麽來路誰不知道,先把他捧得高高,才好打臉。
何況都是為母,這樣一門親事,王二太太就不信曾大太太是心甘情願。還不是外頭男們那些家國大事考量,牛不喝水也強按頭了,白瞎一個這樣出眾女兒。
曾大太太還沒開口,因為自家老爺一力促成此事而落了婆婆大嫂許多埋怨曾三太太就一臉不以為然把話截了:“王二太太這話可不對,咱們這樣家,兒女親事要看門第出身不假,可看門第為什麽?還不是因為門第出身好家,子孫往往教養也好?要是個浪蕩糊塗種子,還能為了門第嫁娶不成?自然還是要挑,好才能許。”
增大太太心裏再覺得這門親事委屈了自己心頭肉,外麵那也不能下了自家麵子,十分讚同對三弟妹點了點頭:“很是,有那等好,咱們隻求女兒們一生安樂,就是下嫁又如何?但也要替孩子們張目,免得魚目混珠。”
說起來曾家妯娌也覺得賈王兩家著實逗得很。要是別家來說,她們妯娌自然少不得氣悶,這兩家可是不怕。賈家王家誰沒求娶過她們家女兒?她們老太太也好,二房郡主老封君也好,那可是一絲麵兒都沒給。
們來諷刺老太爺挑姑爺出身鄉野,們家門第就高貴了?子孫就出息了?們家還看不上呢。明明白白說給們聽,們來提小子一個就是那門第出身好家裏教出來糊塗種子浪蕩貨,一個就是那自己沒甚大出息根本不值得他們曾家女兒下嫁。
吃不著葡萄就說葡萄酸夯貨,淨出來丟現眼。
王夫和王二太太都碰了軟釘子,自己心知肚明事兒又不能真正吵嚷出來,憋著氣沒法再提,薛姨媽倒是有心說說林家小子有多頑劣,可今日席上哪裏有她說話地兒?再說罵了林崖是小,再被牙尖嘴利刻薄把她寶貝薛蟠攀扯出來嚼舌根就不妙了。
這邊暫時偃旗息鼓,外麵聽牆根兒就不樂意了。
這就完事兒了?內宅婦果然不幹脆!
想他堂堂義忠郡王,連嫡親侄兒都丟了席麵上,就為了來聽聽曾家一係與勞什子金陵四大家群戰,結果半晌就這麽沒滋沒味兩句,都沒個氣要出去換衣裳撒性子,真是無趣。
楚熙又皺眉頭又歎氣,倒弄得有心說他幾句水溶都沒了話,隻能扯楚容華長子楚煦當引子:“這當哥哥委實不像話,楚煦一個那兒,不被其它幾個吃了就是他好本事。”
誰知楚熙頭都被抬,利利索索一句就噎了迴去:“這當王爺才是不像話,家裏比那兒好點兒有限。去抱玉側妃,三叔都說哪個都是寵不如寵江南曾家。”
玉側妃這稱號還是楚熙編排。此女就是江南鹽商曾家女兒,閨名玲玉,因為姓氏犯了王妃忌諱,玲字又犯了當今正寵愛貴名諱,稱玉姑娘。曾家是投了林家,楚熙他們隻當楚容華也想拉攏林家,故而楚容華有次酒後打趣水溶,說橫豎都要寵個順順太妃心意,不如寵這個家裏有錢又老實,他們也沒多想。因為對於這些男來說,侍妾裏特別提拔哪一個,真不是什麽大事。
水溶想起家裏糟心事兒就隻有苦笑,楚熙嘴巴還不停:“這算什麽,再不會有說寵妾滅妻,沒看玲心苑、瓏思閣都蓋起來了……”
後麵話沒說下去,卻是水溶嚇得臉色慘白,把楚熙嘴捂住了。
玲心苑、瓏思閣都是當今為甄家進上兩位美修建宮苑,內中都嵌著佳之名以示恩寵,這事兒皆知,隻是楚熙這樣語氣,被聽到了可是大不敬。
水溶為是謹慎,就是自己家裏,那也不能讓楚熙說完。
楚熙明白水溶性子,當即翻了個白眼。他因為天生身份,被硬生生架到火上去烤,隻是誰想當勞什子皇太孫誰去當,他是不想。平生所願不過是有個待見他皇叔承繼大位,他能安心吃好茶、看百家戲而已。
說話何必太累心?他好祖父知道他是什麽不堪造就朽木性子,才能放心。
水溶還要再勸楚熙兩句,王府裏大太監卻白著一張臉到了。
“宮裏招兩位王爺過去呢,”為著今日壽宴,大太監原本是一身喜氣,隻是這會兒都不見了:“戴公公徒弟傳話,貞靜公主沒了,蠻子大軍,又來了。”
作者有話要說:周末呀嘛嘿喲~必須碎懶覺~嘿喲~
昨天積分已送,有遺漏請大力戳我!
明天7點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