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人還在磨磨蹭蹭地聚集兵馬,而奧地利這邊,卻大軍聚集完畢,準備開打了。奧地利畢竟是皇帝陛下說了算,不像立陶宛,吵架先吵幾個月。所以,這邊兵馬的聚集,比立陶宛利索多了。


    製約哈布斯堡家族出兵的關鍵,是金錢。沒辦法,哈布斯堡家族財政那叫一個慘啊。奧地利和蒂羅爾地區本就多山地,少沃土。所以,領地收入不是很多。而且,哈布斯堡家族龐大,旁支很多,大家都是尊貴的皇族血脈,都要分不少領地收入。所以,最後落到皇帝陛下手裏的,就很少了。


    尼德蘭那邊,雖然富庶,可皇帝陛下是靠聯姻取得統治權的,在當地威望不高。當地議會的大貴族們,很抵觸給錢給奧地利擴張。所以,那邊能得到的錢也不是很多。


    好在奧地利地區雖然不能提供太多錢,但人力資源豐富,也比較擁護哈布斯堡家族的統治。隻要錢給到位,人還是很多的。


    另外提一句,此時的奧地利人,還不是後世奧匈帝國的那個奧地利人。奧匈帝國時期,奧地利人沉迷文藝和音樂,維也納成為音樂之都,但奧地利人的戰鬥力急劇下降了。


    法國人也是如此,19世紀搞什麽文藝和浪漫,直接拉低了國民的戰鬥力。但在搞文藝之前,不管是奧地利人還是法國人,都是很驍勇善戰的民族。


    眼下的維也納沒有音樂,奧地利人還是有很多剽悍的山民。所以,皇帝陛下不缺勇士。用移民和馬林換來的90萬金幣,以及西班牙人貸款的50萬金幣到位後,皇帝陛下就開始擴軍了……


    原本,為了維持瑞士西部的占領,哈布斯堡家族大約維持了兩三萬的兵力。其中,最強大的就是弗倫茨貝格率領的瑞士軍團。這個軍團差不多有1.5萬人,主要是弗倫茨貝格模仿北海國軍製訓練出的10個步兵方陣(每個方陣1250人,分為5個連隊,每個連隊10個小隊),以及2500名騎兵。


    這支兵馬主要是以防禦為主,畢竟,早期的馬林方陣(西班牙方陣),就是以挖坑道正麵防禦為特色的。那2500騎兵,主要作用其實是為了追殺被擊潰的敵人。


    麵對馬林方陣,西部的瑞士抵抗軍也是束手無策。雖然瑞士長矛手驍勇善戰,但麵對刺蝟一般的初級版馬林方陣,齊格和他的瑞士抵抗軍們,也是毫無辦法。


    畢竟,和弗倫茨貝格的初級版馬林方陣對決,先遇到的不是敵軍,而是橫在陣前的三道壕溝,每道壕溝下麵,都滿是木尖樁,踩上去就傷腳,失去戰鬥力。瑞士山民再驍勇,腳板也是血肉做的,鞋子也是木底或者皮革的,難以踏破成排的木尖樁。


    最關鍵的是,木尖樁上麵,還橫著一排五六米長的長矛。你敢去拔除木尖樁,或者用東西填坑,先吃一矛……不對,不是一矛,而是成排的長矛……


    而且,馬林方陣裏,有三分之一的火槍手。你敢去填坑試試?火槍遠了雖然命中差,但在三五十米內,還是沒問題的。


    所以,瑞士長矛手,對於刺蝟般的初級版馬林方陣,束手無策。就算法國人提供一批板甲騎士當步兵,都無法突破。


    倒是用火炮效果比較好,可有個問題,就是對麵也有火炮。按照馬林早期的作戰習慣,陣前一般會橫排著50門火炮。弗倫茨貝格也有樣學樣,每次作戰都帶著50門火炮……


    雖然這次皇帝陛下貪財,把火炮賣給了格林斯基,可是,馬林悄悄地用“成本價”又給皇帝陛下鑄造了一批質量更好的火炮。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馬林給奧地利鑄造的火炮同樣是後裝的佛郎機炮。但是,北海國鑄造工藝更為先進,要求也更嚴格。所以,哈布斯堡家族軍隊現在用的後裝佛郎機炮,子銃和母銃連接時,基本嚴絲合縫,沒啥縫隙漏氣。所以,使用起來,比瑞士抵抗軍的法國製造的佛郎機炮要更優秀。


    所以,盡管人數後來削減到1.5萬人,可弗倫茨貝格靠著刺蝟般的防禦能力,讓西邊有法國支持的瑞士抵抗軍束手無措。雙方在瑞士中部地區長期對峙,誰也奈何不了誰。


    不同的是,瑞士抵抗軍是真沒法奈何弗倫茨貝格的瑞士軍團,而弗倫茨貝格之所以無法奈何瑞士抵抗軍,是兵力不足,無法展開反擊。而兵力不足的關鍵,是哈布斯堡家族沒錢長期維持三四萬大軍。


    這一次,皇帝陛下不但從馬林手裏換迴90萬金幣,還從西班牙人手裏獲得了50萬金幣的貸款,自然不會沒錢了。


    所以,拿到錢後,皇帝陛下立即開始擴軍了……


    因為馬林提供了錢包插鋼板的簡易紮甲,皇帝陛下這次打算優先擴充騎兵。原本,皇帝陛下手裏就有1.2萬板甲騎兵為主的常備軍。有錢後,皇帝陛下又招募了2萬騎士子弟,組建了人數高達3.2萬人的重騎兵軍隊。


    這還不算,大概是覺得才10金幣一套的錢包插鋼板的紮甲很好用,皇帝陛下又多招募了5000騎士子弟,組建了身穿皮包插鋼板的紮甲,手持雙手大劍的重步兵軍團。


    需要指出的是,這5000人全部來自奧地利、蒂羅爾和弗朗什孔泰的騎士家族。當然,這些人都是騎士家族的旁支,或者,來自貧窮的騎士家族。


    騎士家族的旁支和貧窮的騎士家族,因為經濟條件差,不一定能買得起昂貴的戰馬。或者說,不能給旁支子弟或沒有繼承權的騎士子弟配備戰馬。但是,這些騎士家族的旁支子弟和窮騎士家的非長子們,卻是從小勤練武藝的。至少,雙手大劍這玩意,就不是普通農家子弟能玩得轉的。畢竟,雙刃劍,傷人也可以傷己。玩脫了,就是作死。


    而馬林提供的皮包插鋼板的紮甲,全重才25磅多點,幾乎是哥特式板甲的一半。雖然防護力不如哥特式板甲,但馬林說過,這種紮甲,抵擋刀劍和弓箭足夠,和板甲差不多。遇到火槍……板甲和這紮甲一樣擋不住,兩者也是一樣的……


    所以,穿上這種紮甲,也能算板甲步兵。而且,因為重量隻有普通板甲的一半左右,這種重甲步兵機動能力比板甲步兵強不少。畢竟,少了近一半的負重,耐力能增強很多。


    特別是,對付瑞士長矛手的時候,這種重甲步兵相當好用。因為,瑞士人的長矛捅不穿這種插了鋼板的紮甲。而雙手大劍,可以撥開甚至斬斷瑞士長矛手的長矛,對長矛手的威脅極大。


    除此之外,皇帝陛下還授權弗倫茨貝格擴充了8個方陣1萬人,使得“瑞士軍團”總兵力達到2.5萬人。


    也就是說,這一波,皇帝陛下一共擴充了2萬騎兵、5000重甲步兵和1萬步兵,共擴軍3.5萬人。


    皇帝擴軍,自然瞞不過法國人和關注皇帝的諸侯們。但是,皇帝也不在乎,而是不緊不慢地進行新兵整訓,以適應戰鬥。除了新增的2萬騎兵交給了忠於皇帝的各大貴族統領外,那5000重甲步兵和1萬普通步兵,馬克西米利安一世全部交給了弗倫茨貝格進行整訓。


    而弗倫茨貝格也不負重托,他不但開始熟練地訓練普通步兵,還研究出了5000重甲步兵的使用方法——具體就是,先讓普通步兵以馬林方陣和敵人對峙。然後,讓5000重甲步兵手持雙手大劍,從側麵突然衝入戰場,突襲瑞士長矛手側翼,用重甲劍士的強大防護力和攻擊力,摧毀瑞士抵抗軍的陣型。然後,全軍出擊,消滅對手……


    至於皇帝陛下的3萬多重甲騎兵,主要負責追殺潰逃的殘敵。以及,專門對付法蘭西騎士……


    皇帝陛下和弗倫茨貝格都很清楚,這場戰爭,瑞士抵抗軍是輸定了,哈布斯堡家族的主要對手,還是法軍。所以,到時候必定有一場驚天動地的騎士對決!而馬克西米利安一世號稱騎士皇帝,他特別想要在法國人最擅長的領域打敗法國人,從而展現出哈布斯堡王朝的赫赫威名。


    現在,就等著新招募的3.5萬人整訓完畢,就可以向瑞士西部地區發起總攻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歐皇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太上老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太上老牛並收藏歐皇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