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馬林想的還是有些簡單了。雖然說,全歐洲每年葡萄酒總銷售額高達幾千萬甚至上億金幣。但是,最主要銷售的,還是劣質葡萄酒。


    馬林用甘油,固然去除了葡萄酒的澀味,使得口感提高,價格也能提高。但問題是,你弄那麽多口味好的中高檔酒也沒用。因為,普通人消費能力在那兒,你弄太多好酒,也難賣。


    大概隻有一部分人,屬於那種喝不起高檔酒,但能買得起中檔酒,又講究口味,不喜歡澀味的小貴族、小富翁和中層教士,才會青睞這種甘油改良過口味的中檔葡萄酒。


    所以,這種改良口味的甘油葡萄酒,消費人群是有限的,不會說,你弄多少桶都能賣掉。因為,大部分人買不起……


    當然了,因為葡萄酒在歐洲消費群體過於龐大。即便隻有部分人願意消費甘油葡萄酒,依然是一個龐大的市場。不過,。銷售額不會達到千萬級別了,大概,在幾百萬級別的樣子。而這個數字,對馬林來說,也算暴利的了。不過,眼下馬林並不知道,而是興高采烈地組織采購法國劣質葡萄酒,然後加工成中檔葡萄酒,以謀取暴利。等到中檔葡萄酒太多了滯銷,馬林才會意識到問題。


    當然,馬林也沒虧。畢竟,劣質葡萄酒成本太低了,甘油也是生產肥皂白撿的副產品,不花什麽成本。後來,馬林把滯銷的中檔葡萄酒,在北海國教會內部用優惠價格消化掉了……


    北海國教會是一個很特殊的存在,仗著和教皇的親密關係,馬林吞並了明斯特主教國、不萊梅大主教國和奧斯納布呂克主教國,收走了教會大部分的土地。按說,北海國教會應該窮才對。


    但是,馬林為了安撫教會,又給他們提供了大量肥料,使得教會土地每畝產出從百磅左右,提升到400磅的畝產,收益是從前的接近四倍。所以,盡管土地減少,但教會反而過得更滋潤了。別小看這個畝產增加,它除了增加了產量外,卻不增加人手,收益也是巨大的。很簡單的道理,過去畝產百磅,但要留下一半用於養活農奴們,和應付各種開銷,真正到教會手裏的,不過50磅左右。而畝產400磅的話,到教會手裏的,足足有三百磅甚至更多,是以前的六倍以上。當然,因為肥料也有成本,使得每畝收益大概是從前的五倍左右。但是,這也很驚人的了。所以,即便土地少了,教會的收益是不少的,比之前還要多一些。所以,北海國的教會成員們,普遍也比較富。對於中檔葡萄酒的消費能力,也是比較強。


    隻不過,馬林忽略了一個問題——這個年代,葡萄酒歐洲人是當水喝的,不是當奢侈品消費的。


    所以,貴族和教會裏的中高層會為了逼格長期飲用中高檔葡萄酒。而底層教士,卻難以長期飲用昂貴的葡萄酒。


    就拿中檔葡萄酒來說,是20先令每加侖,也就是240便士(芬尼),價格是低檔酒的60倍。分為每品脫一大杯的話,就是八大杯。平均每大杯價格高達30芬尼,幾乎是普通人15天的收入!


    這啥概念呢?相當於後世的人,花1500塊買一大杯紅酒!這特麽的,一般人哪喝得起?就算喝得起,也就是隔上好多天才舍得喝一杯。要是天天喝……就是一般小老板也吃不消……


    所以,20先令每加侖的中檔葡萄酒是一個分水嶺。隻有貴族和中層教士才喝得起,而且,不少窮貴族和貧窮教區的中層教士也喝不起。


    倒是6個先令每加侖的中下品質的葡萄酒,在低級貴族和教士中非常流行。這種葡萄酒,是最低檔葡萄酒價格的18倍左右。平均每品脫價格為9個芬尼,也就是普通人工資的4.5倍。


    這個價格雖然偏貴,但貴族們和教士們咬咬牙,也能接受。主要是,檔次再低的話,就和他們的身份不符了。想想看,一個貴族老爺,或尊貴的教士,和泥腿子喝一樣的酸澀劣質酒,還要不要臉麵了?


    當然,還有更便宜的。中下下級別的葡萄酒。這種酒,在中檔酒中算最差的,澀味比較重。但在低檔酒中,卻算最好的。這種酒2個先令每加侖,也就是3芬尼每誇脫。


    這個價格,相當於普通學徒或傭兵一天工資。普通人不舍得喝,但窮貴族和窮教士卻是舍得喝的。首先,他們經濟情況比普通人好很多,還算喝得起。這類人,差不多相當於年薪20萬的中產階級,收入大概是普通人的五六倍。拿出收入的幾分之一買這種葡萄酒,還是拿得出的。


    最關鍵的是,再低檔的酒,喝起來不但苦澀味極重,而且麵子上也過不去。特麽的,古代階級社會,消費也是分階級的。低於2先令每加侖的葡萄酒,屬於“賤民”階層喝的。若是喝那種酒,會被同階級的人鄙視的。


    而歐洲古代貴族,特別講究等級和檔次的劃分。他們為啥拚命地壓榨農奴?還不是為了維持體麵的開銷?


    一般而言,一個騎士家族(有封地的采邑騎士),每年的開銷,再差也有幾百個金幣。以葡萄酒為例,就算是喝3芬尼每品脫的葡萄酒。一般成年貴族每天要喝2品脫中下下檔次的葡萄酒,2品脫就是6芬尼,相當於十分之一個金幣。全家按3個成人算,每年花在葡萄酒上的錢,至少110個金幣左右。這還是最差檔次的,要是換6先令每加侖的上一檔的,就是每年330個金幣。換成20先令每加侖的,特麽就要上千金幣了!


    這還隻是花銷的一部分,貴族們平時還需要花費大量金錢采購昂貴的香料,奢華的衣服,花費重金養馬,采購喝保養武器鎧甲……所以,一家貴族一年花費個幾千金幣,絲毫不奇怪。隻有落魄的窮貴族,才會把每年的花銷,壓到1000金幣以下。一般貴族為了臉麵,借錢也要維持體麵的消費。其中最“傑出”的代表,大概就是符騰堡公爵烏爾裏希了。這位老哥因為過度消費甚至變態消費,欠下了100萬金幣的巨款。要知道,法蘭西王國的一年財政收入才120萬金幣呢。你敢想象一個貴族欠下西歐第一強國年財政收入6分之5的巨債嗎?按照後世標準,法國財政收入都是超過萬億歐元的,六分之五,就是相當於大幾千億歐元啊!老馬老王都遠沒有這麽多錢呢,而烏爾裏希公爵敢欠這麽多!


    當然,賬不是這麽算的。這個年代畢竟是農業時代,沒有產值高的工業。另外就是,歐洲還沒有普遍征稅,隻靠王室領地收益和商業稅,大家收入都不高。要等到17世紀後期,歐洲才開始學習東方,實行普遍征稅製度。然後,歐洲各國稅收暴漲,也讓各國有了養活幾十萬大軍,發動全麵戰爭的資本。


    ……


    老實說,葡萄酒加甘油,也就主要去除澀味,然後讓口感更柔滑,另外加點甜味。對於酒裏麵的芳香,甘油並不起太大作用。所以,馬林可以用甘油把劣質葡萄酒變成中等葡萄酒,卻不能把劣質葡萄酒變成頂級葡萄酒。想要獲得高檔葡萄酒,就得用有香氣,但帶澀味的中檔葡萄酒,添加甘油,中和掉澀味,但保留香氣。


    在後世,按照歐盟標準,葡萄酒是不允許添加甘油的。當然,說的是高檔葡萄酒。對於後世華夏產的劣質葡萄酒,也就是十來塊一瓶的,多半是加了的。


    但加甘油也是有講究的,要用食用甘油,不能用工業甘油。工業甘油是化工合成的,比如,用石油裂解產生的丙烯為原料,用氯化法合成甘油。但問題是,這種合成法生產的甘油,因為化工原料多,毒害物質也多,不適合摻雜進食物。


    而食用甘油,就是用動物油脂和燒堿反應,提取出來的。隻要燒堿少放一點,動物油脂多放一點,就是安全的。化工合成的甘油,大多是不能作為食品甘油的。


    事實上,後世高檔紅酒裏,本身就含有甘油。不過,那是釀酒過程中天然生成的甘油,非常珍貴,對酒品質提升也很大。按照後世標準,幹紅葡萄酒的甘油含量,大概在每升1到10克左右。高檔葡萄酒之所以口感好,其實就是因為甘油含量高,直接把單寧中的苦澀味給中和掉了。所以,最高檔的兩種葡萄酒,苦澀味基本沒有,區別隻有香氣。


    馬林用甘油中和劣質葡萄酒的苦澀味,因為香氣不足,肯定是中檔酒。但這個年代的人要求也不高。能喝到沒有苦澀味的葡萄酒,就算高級了。所以,還是有一定市場的。


    但正如之前所說,因為這個年代歐洲經濟水平很差,大多數人很窮。所以,高檔酒的銷量是有限的,中檔酒也是。隻有中下層的貴族和教士,以及一些商人,才喝得起中檔葡萄酒。


    所以,馬林就算掌握了中和葡萄酒澀味的絕技,也沒辦法讓所有人買得起不便宜的中檔葡萄酒。同樣,也沒辦法讓大貴族和教會大佬們去喝香氣不足的中檔葡萄酒。


    最終,馬林能爭取到的份額,也就是中檔酒市場……的一部分……畢竟,葡萄酒市場,也是有人把持的,而且都是不易於的人。想要從他們嘴裏搶食,也不那麽容易呢。所以說,這事沒那麽簡單,不是你有技術就能稱王稱霸的。就像燧發槍在法國,開始就被火繩槍摁住幾十年,最後還是在瑞典人那裏發揚光大後,才普遍被接受……


    馬林想要爭奪中檔葡萄酒的市場,難免要經過一場爭奪廝殺,才能搶到一些份額。而有些份額,都未必能搶得下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歐皇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太上老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太上老牛並收藏歐皇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