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化時代,工人是很好培養的。隻要嚴格按照要求去操作機器,幾個月下來,就能熟練生產產品。有些技術含量低的,幾天就能學會用機器製造。
但在手工業時代,工匠的手藝,是很難短時間學會的。所以,這個年代,歐洲手工業普遍流行7年學徒製度。不過,當學徒的前三年,基本是在了解行業各種規則和基本常識,很難上手。而且,需要無償為師傅提供各種勞動服務。三年後,才有打下手的機會。然後,最後兩年的樣子,才會自己獨立完成工作。
如此長的時間,也不是沒好處。因為,這樣的確能夠培養出技術合格的工匠出來。長時間的培養,有利於技術的充分提高。
即使到了現代,德國等製造業強國,也重新拾起了學徒製。不過,有了變化,不再是師傅一對一帶徒弟,而是學校和企業聯合培養的製度。具體就是,學校教給基本理論知識(這一點帶徒弟的師傅沒啥空教,也未必能教好),而工廠,會安排老工匠指導學徒實踐……
事實上,這有些類似實習生製度,但比實習生製度更完善合理。學技術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期實踐。因此,後世英美係的實習製度,特別是傳到國內的實習製度,更像是走過場。三個月實習期,然後迫不及待就上崗……有的甚至三個月實習期都沒有……
可想而知,這樣培養出來的技術工,技術底子很難提高。因為沒有現代學徒製度,後來華夏工廠的技術工,大多數更像是民工,可有可無。然後,製造出來的產品,真叫一個馬馬虎虎。而那些技術厲害的人,在轉正後,往往自己要長期琢磨本職業的技術。沒有師傅帶著,往往就算努力,也要到30多歲後,技術才能算看得過去。然後,四十多歲成為大師傅,開始吃香搶手。
但這有些急功近利了,技藝是慢慢磨出來的,不是速成的。也就是後世數控機床多了,才對技術要求降低了很多。但裝配和維修等還是需要手工操作的地方,就很考驗個人技藝了。
同樣的零件給你,一個現代學徒製培養出來的合格技工,裝配出來的汽車,就是比你職業學校培養出來的技工要強。強的不是別的,就在細節上。
但我們後世似乎引進的是英美係的學校培養製度,也就是技校培養製度。可學校最多教會學生理論基礎,說到實踐,職業學校的老師可比那些幹了幾十年的大師傅差多了,雖然在理論方麵二者是反過來的。
……
眼下,北海國馬林就打算執行後世德國和北歐的現代學徒製。具體做法,就是先讓孩子們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然後,進入工廠後,找熟練工匠們帶學徒。
當然,老工匠帶學徒也不是白幹的。後世華夏很多工廠,老工人帶徒弟積極性不高,為啥?沒好處啊!還影響自己生產效率。要知道,後來可是計件製的。我停下來教你個小娃子,也就混幾根煙抽,過年收你幾包禮物,可影響自己賺錢了啊!
為此,馬林規定——工廠學徒在出師後三年內,30%的工資將會拿來孝敬師傅。這樣,老師傅就有了帶徒弟的動力了。一個徒弟出師是三年的30%工資,5個徒弟就是3年工資的150%……
羊毛出在羊(學徒)身上,反正工廠老板不虧。學徒自己也不虧,學到真正的技術了,以後就是頂好的飯碗……
但這一套,拿到後來的華夏,卻不大合時宜。為啥?因為後世小年輕,跳槽太頻繁了。好容易給你教會了,等著收你好處了,結果臭小子辭職跳槽了……老師傅會鬱悶吐血的……
這還算好的,有的年輕人,剛進廠子沒幾天就辭職不幹,然後各種換工作,根本無法定下心來學一門技術。工作多年,卻還是民工級,而不是技工。
不過在這個年代,沒這個顧慮。因為,這個年代的人,沒那麽容易跳槽。甚至,隨便跳槽會被認為人品有問題。
……
沒錢看小說?送你現金or點幣,限時1天領取!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免費領!
而目前歐洲流行的7年學徒製,其實也是這個核心。隻不過,基礎理論教育,也由老師傅一並代勞了。但很多老師傅會做,不一定說得出道理來。因此,這種培養模式,不夠科學,所需要的時間,也會更久。比如這舊式的七年學徒製,前三年學徒隻能在師傅幹活的時候在一邊看和聽。師傅有閑暇,且心情好了,才會解釋和指點幾句。若是忙起來,或是心情不好,根本懶得解釋指點。要是聽不懂,沒準會打罵學徒。比如做木匠的,若是脾氣暴躁的師傅,說了你聽不懂,或者看你走神,一怒之下,可能逮著啥就掄過來。如果掄的是斧頭鑿子……嗯,自認倒黴吧……什麽?家長有意見?那好,滾!把你崽兒領迴家去,老子不教了!
最鬱悶的是,有的時候未必是學徒的錯,而是師傅不會教。但師傅急起來,就是學徒笨,不然你就別學了……你還不敢反駁……
所以,還是現代學徒製好。先讓孩子在學校學習基礎理論知識,學好了再去接受師傅的實踐教育。有了充足的理論知識支撐,更容易跟上師傅的節奏。至於理論沒學好的,他也畢不了業啊……
……
事實上,之前馬林用工匠學校打掩護,推廣普及基礎教育。但現在,馬林覺得,工匠學校貌似真的有用!
於是,在小學之後,馬林除了招收部分成績好的繼續上初中外,還另外開設了工匠基礎班,教的是工匠基礎理論知識,專門安排一些退休了幹不動了,但理論知識豐富,而且會教徒弟的老師傅,來坐鎮,教孩子們基礎理論。為此,馬林願意支付不菲的薪水……
初中後被淘汰的那部分學生,依舊可以去學習工匠基礎知識。不過,初中生水平更高,學習的技藝也會更高級。比如,小學畢業被淘汰的學生,隻能學些木匠、泥瓦匠、麵包師等要求不高的技術的理論知識,然後也會成為此類工匠。但初中畢業的孩子,則會被安排去學習鍾表、機械生產和維修等技藝的基礎理論知識,然後去當學徒……
……
不過,這次拿來冒充“氪金”,用於和阿茲特克帝國貿易的黃銅製品,馬林也來不及慢慢培養銅匠了。畢竟,按照傳統,培養一個傳統銅匠要7年之久。而且,馬林也急用錢啊,急需要盡快地生產黃銅製品。
因此,馬林這次打算直接在德意誌和意大利等地,直接高新聘用一批銅匠,幫其打造黃銅器皿和飾物,用於和阿茲特克帝國的貿易。
實際上,馬林完全可以直接提供黃銅,把器皿和飾物的打造外包給德意誌各地和意大利的銅匠的。但黃銅這玩意,目前還屬於北海國獨家擁有,別國沒有,馬林也不樂意流出。
而且,北海國現在用黃銅鑄造銅幣,作為北海國的基本貨幣。馬林也怕這些工匠克扣邊角料,用來私鑄北海國的黃銅幣。所以,幹脆將他們招募到北海國的廠子裏來,當麵供應黃銅,讓他們打造成所需的器皿和飾物。
除此之外,馬林也指望這些老工匠們,能帶些北海國的學徒呢。等到合約期滿,就算這些老銅匠們迴家鄉了,他們培養出來的北海國本土的學徒,差不多也能挑大梁了。為此,馬林派人和他們簽合同,簽的就是附帶要求帶學徒的……
隻不過,北海國銅匠學徒們,馬林打算用現代學徒製,先讓學徒們集中起來,在學校學習銅匠所需的基礎理論知識,然後,再被分配到老銅匠們身邊,接受實踐的培訓。當然,在學習基礎知識的時候,也不時地送去廠裏,鞏固階段學習成果,以強化記憶。
這是關於黃銅製品加工的處理方式。而對於玻璃工匠,馬林則選擇了外包。畢竟,玻璃這玩意不是北海國獨有的東西,西歐多數國家都有生產。當然,技藝最強的肯定是威尼斯。而威尼斯玻璃大工匠們,多半又被集中在穆拉諾島。
北海國雖然也建了幾個玻璃製品廠,但多半還是用來生產基本的玻璃瓶子,用來裝東西的。隻有少數幾個大工匠,被馬林安排生產透光性好的鉛玻璃,用來製作望遠鏡。
威尼斯那邊,比較擅長生產花花綠綠的玻璃工藝品。而花花綠綠的玻璃工藝品,恰恰在美洲和非洲土著那邊更受歡迎。
而且,培養自己的玻璃工匠實踐太長了。而雇傭的話,成本比雇傭銅匠還高。所以,馬林幹脆把玻璃製品全部外包給威尼斯等地的作坊,自己隻要給出樣品和規格要求,讓他們照著做就行。
但自己的工匠還是要培養的,所以,馬林現在也是兩條腿走路,一邊外聘工匠或外包訂單,一邊又在用現代學徒製度培養自己的工匠。
即使到了後世數控機床時代,技藝高超的匠人都不愁飯吃,更何況是這個年代。就算進入工業化時代,也需要技藝高超的匠人。就像20世紀的八級技工,依舊是很重要的存在。所以,現代學徒製,對工業發展的促進是巨大的。在後世,德國就靠著現代學徒製(也叫雙軌製職業培訓),使得德國製造在質量上難以被超越。甚至,後世德國還把雙軌製職業培訓寫進了聯邦法律裏麵,強製要求各企業必須接受學徒。2004年的時候,德國就統一要求,全國除了少部分特別小的公司外,其他公司都必須接受學徒。學徒們一周有一半時間在學校接受文化基礎學習,另一半時間則要去公司實踐技藝,真正讓學校和公司產學一體。
這樣培養出來的學徒工,三四年下來,基本就有了達到甚至超過後世華夏要求的“2年以上”工作經驗的技藝水平。一畢業,就可以無縫銜接地上崗,不需要適應期。而華夏的職業學校呢,哎,不合工廠對接,學生們課業負擔又沒有大學重。然後,就各種混呀。不少人沒課的時候,不是出去玩耍上網,就是留著殺馬特發型,出去混。等他們畢業進入企業了,企業會發現,招進了一些混混……技藝幾乎沒有,卻心比天高,總想出人頭地,一份工作幹不了三個月……當然,這隻是部分人。但是,也說明了我們的職業教育確實做得不好。如果每周在學習的同時,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去實踐,要學技術,哪有時間去混啊。不止職業技術學校如此,大學其實也差不多。學生們在學校裏,不是混,就是浪。到畢業了,沒啥技術,隻能碰壁。而經過現代學徒製度培養出來的人,出來就堪比2年以上工作經驗的,明顯不是一個檔次的。
不說別人,就馬林自己,前世在大學裏,也是各種混,隻求及格,根本沒想過掌握啥技術,大學和企業也脫節。等到畢業工作了,忽然發現自己啥都不會啊。老師們倒是產學研結合了,給外麵廠子搞設計,拿設計費。但是,那和學生沒啥關係。甚至,有的老師對上課都不怎麽上心了。學生們除了上課,就是上網、搞社團、忙愛情。等到四年下來,大部分進入單位後,就是純萌新,工作一頭霧水,啥都要學……
很多人覺得大學裏學的沒啥用,實際上隻是從沒和實踐結合過而已。如果從一開始,就和實踐結合在一起,一邊學習技術知識,一邊去企業打下手,鍛煉自己。那麽,四年下來,就妥妥的實力派了。而且,又是忙學技術知識,又是忙實踐,根本不會有時間去玩去浪。
不過,後世很多人隻把目光放在世界第一強的阿妹你看身上,發現阿妹你看也是這樣。或者說,這一套學的就是阿妹你看的。所以,他們覺得沒問題。但是,他們卻沒看見,名聲不顯的傑門國,人家擁有全世界最高素質的技術工人隊伍,有著咱所追求的工匠精神……
嗯,貌似就是在我這裏哦,馬林看了看德意誌地圖,心裏決定——提前幾百年,在德意誌搞一搞現代學徒製度,提前讓獨國製造登上曆史舞台……
但在手工業時代,工匠的手藝,是很難短時間學會的。所以,這個年代,歐洲手工業普遍流行7年學徒製度。不過,當學徒的前三年,基本是在了解行業各種規則和基本常識,很難上手。而且,需要無償為師傅提供各種勞動服務。三年後,才有打下手的機會。然後,最後兩年的樣子,才會自己獨立完成工作。
如此長的時間,也不是沒好處。因為,這樣的確能夠培養出技術合格的工匠出來。長時間的培養,有利於技術的充分提高。
即使到了現代,德國等製造業強國,也重新拾起了學徒製。不過,有了變化,不再是師傅一對一帶徒弟,而是學校和企業聯合培養的製度。具體就是,學校教給基本理論知識(這一點帶徒弟的師傅沒啥空教,也未必能教好),而工廠,會安排老工匠指導學徒實踐……
事實上,這有些類似實習生製度,但比實習生製度更完善合理。學技術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期實踐。因此,後世英美係的實習製度,特別是傳到國內的實習製度,更像是走過場。三個月實習期,然後迫不及待就上崗……有的甚至三個月實習期都沒有……
可想而知,這樣培養出來的技術工,技術底子很難提高。因為沒有現代學徒製度,後來華夏工廠的技術工,大多數更像是民工,可有可無。然後,製造出來的產品,真叫一個馬馬虎虎。而那些技術厲害的人,在轉正後,往往自己要長期琢磨本職業的技術。沒有師傅帶著,往往就算努力,也要到30多歲後,技術才能算看得過去。然後,四十多歲成為大師傅,開始吃香搶手。
但這有些急功近利了,技藝是慢慢磨出來的,不是速成的。也就是後世數控機床多了,才對技術要求降低了很多。但裝配和維修等還是需要手工操作的地方,就很考驗個人技藝了。
同樣的零件給你,一個現代學徒製培養出來的合格技工,裝配出來的汽車,就是比你職業學校培養出來的技工要強。強的不是別的,就在細節上。
但我們後世似乎引進的是英美係的學校培養製度,也就是技校培養製度。可學校最多教會學生理論基礎,說到實踐,職業學校的老師可比那些幹了幾十年的大師傅差多了,雖然在理論方麵二者是反過來的。
……
眼下,北海國馬林就打算執行後世德國和北歐的現代學徒製。具體做法,就是先讓孩子們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然後,進入工廠後,找熟練工匠們帶學徒。
當然,老工匠帶學徒也不是白幹的。後世華夏很多工廠,老工人帶徒弟積極性不高,為啥?沒好處啊!還影響自己生產效率。要知道,後來可是計件製的。我停下來教你個小娃子,也就混幾根煙抽,過年收你幾包禮物,可影響自己賺錢了啊!
為此,馬林規定——工廠學徒在出師後三年內,30%的工資將會拿來孝敬師傅。這樣,老師傅就有了帶徒弟的動力了。一個徒弟出師是三年的30%工資,5個徒弟就是3年工資的150%……
羊毛出在羊(學徒)身上,反正工廠老板不虧。學徒自己也不虧,學到真正的技術了,以後就是頂好的飯碗……
但這一套,拿到後來的華夏,卻不大合時宜。為啥?因為後世小年輕,跳槽太頻繁了。好容易給你教會了,等著收你好處了,結果臭小子辭職跳槽了……老師傅會鬱悶吐血的……
這還算好的,有的年輕人,剛進廠子沒幾天就辭職不幹,然後各種換工作,根本無法定下心來學一門技術。工作多年,卻還是民工級,而不是技工。
不過在這個年代,沒這個顧慮。因為,這個年代的人,沒那麽容易跳槽。甚至,隨便跳槽會被認為人品有問題。
……
沒錢看小說?送你現金or點幣,限時1天領取!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免費領!
而目前歐洲流行的7年學徒製,其實也是這個核心。隻不過,基礎理論教育,也由老師傅一並代勞了。但很多老師傅會做,不一定說得出道理來。因此,這種培養模式,不夠科學,所需要的時間,也會更久。比如這舊式的七年學徒製,前三年學徒隻能在師傅幹活的時候在一邊看和聽。師傅有閑暇,且心情好了,才會解釋和指點幾句。若是忙起來,或是心情不好,根本懶得解釋指點。要是聽不懂,沒準會打罵學徒。比如做木匠的,若是脾氣暴躁的師傅,說了你聽不懂,或者看你走神,一怒之下,可能逮著啥就掄過來。如果掄的是斧頭鑿子……嗯,自認倒黴吧……什麽?家長有意見?那好,滾!把你崽兒領迴家去,老子不教了!
最鬱悶的是,有的時候未必是學徒的錯,而是師傅不會教。但師傅急起來,就是學徒笨,不然你就別學了……你還不敢反駁……
所以,還是現代學徒製好。先讓孩子在學校學習基礎理論知識,學好了再去接受師傅的實踐教育。有了充足的理論知識支撐,更容易跟上師傅的節奏。至於理論沒學好的,他也畢不了業啊……
……
事實上,之前馬林用工匠學校打掩護,推廣普及基礎教育。但現在,馬林覺得,工匠學校貌似真的有用!
於是,在小學之後,馬林除了招收部分成績好的繼續上初中外,還另外開設了工匠基礎班,教的是工匠基礎理論知識,專門安排一些退休了幹不動了,但理論知識豐富,而且會教徒弟的老師傅,來坐鎮,教孩子們基礎理論。為此,馬林願意支付不菲的薪水……
初中後被淘汰的那部分學生,依舊可以去學習工匠基礎知識。不過,初中生水平更高,學習的技藝也會更高級。比如,小學畢業被淘汰的學生,隻能學些木匠、泥瓦匠、麵包師等要求不高的技術的理論知識,然後也會成為此類工匠。但初中畢業的孩子,則會被安排去學習鍾表、機械生產和維修等技藝的基礎理論知識,然後去當學徒……
……
不過,這次拿來冒充“氪金”,用於和阿茲特克帝國貿易的黃銅製品,馬林也來不及慢慢培養銅匠了。畢竟,按照傳統,培養一個傳統銅匠要7年之久。而且,馬林也急用錢啊,急需要盡快地生產黃銅製品。
因此,馬林這次打算直接在德意誌和意大利等地,直接高新聘用一批銅匠,幫其打造黃銅器皿和飾物,用於和阿茲特克帝國的貿易。
實際上,馬林完全可以直接提供黃銅,把器皿和飾物的打造外包給德意誌各地和意大利的銅匠的。但黃銅這玩意,目前還屬於北海國獨家擁有,別國沒有,馬林也不樂意流出。
而且,北海國現在用黃銅鑄造銅幣,作為北海國的基本貨幣。馬林也怕這些工匠克扣邊角料,用來私鑄北海國的黃銅幣。所以,幹脆將他們招募到北海國的廠子裏來,當麵供應黃銅,讓他們打造成所需的器皿和飾物。
除此之外,馬林也指望這些老工匠們,能帶些北海國的學徒呢。等到合約期滿,就算這些老銅匠們迴家鄉了,他們培養出來的北海國本土的學徒,差不多也能挑大梁了。為此,馬林派人和他們簽合同,簽的就是附帶要求帶學徒的……
隻不過,北海國銅匠學徒們,馬林打算用現代學徒製,先讓學徒們集中起來,在學校學習銅匠所需的基礎理論知識,然後,再被分配到老銅匠們身邊,接受實踐的培訓。當然,在學習基礎知識的時候,也不時地送去廠裏,鞏固階段學習成果,以強化記憶。
這是關於黃銅製品加工的處理方式。而對於玻璃工匠,馬林則選擇了外包。畢竟,玻璃這玩意不是北海國獨有的東西,西歐多數國家都有生產。當然,技藝最強的肯定是威尼斯。而威尼斯玻璃大工匠們,多半又被集中在穆拉諾島。
北海國雖然也建了幾個玻璃製品廠,但多半還是用來生產基本的玻璃瓶子,用來裝東西的。隻有少數幾個大工匠,被馬林安排生產透光性好的鉛玻璃,用來製作望遠鏡。
威尼斯那邊,比較擅長生產花花綠綠的玻璃工藝品。而花花綠綠的玻璃工藝品,恰恰在美洲和非洲土著那邊更受歡迎。
而且,培養自己的玻璃工匠實踐太長了。而雇傭的話,成本比雇傭銅匠還高。所以,馬林幹脆把玻璃製品全部外包給威尼斯等地的作坊,自己隻要給出樣品和規格要求,讓他們照著做就行。
但自己的工匠還是要培養的,所以,馬林現在也是兩條腿走路,一邊外聘工匠或外包訂單,一邊又在用現代學徒製度培養自己的工匠。
即使到了後世數控機床時代,技藝高超的匠人都不愁飯吃,更何況是這個年代。就算進入工業化時代,也需要技藝高超的匠人。就像20世紀的八級技工,依舊是很重要的存在。所以,現代學徒製,對工業發展的促進是巨大的。在後世,德國就靠著現代學徒製(也叫雙軌製職業培訓),使得德國製造在質量上難以被超越。甚至,後世德國還把雙軌製職業培訓寫進了聯邦法律裏麵,強製要求各企業必須接受學徒。2004年的時候,德國就統一要求,全國除了少部分特別小的公司外,其他公司都必須接受學徒。學徒們一周有一半時間在學校接受文化基礎學習,另一半時間則要去公司實踐技藝,真正讓學校和公司產學一體。
這樣培養出來的學徒工,三四年下來,基本就有了達到甚至超過後世華夏要求的“2年以上”工作經驗的技藝水平。一畢業,就可以無縫銜接地上崗,不需要適應期。而華夏的職業學校呢,哎,不合工廠對接,學生們課業負擔又沒有大學重。然後,就各種混呀。不少人沒課的時候,不是出去玩耍上網,就是留著殺馬特發型,出去混。等他們畢業進入企業了,企業會發現,招進了一些混混……技藝幾乎沒有,卻心比天高,總想出人頭地,一份工作幹不了三個月……當然,這隻是部分人。但是,也說明了我們的職業教育確實做得不好。如果每周在學習的同時,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去實踐,要學技術,哪有時間去混啊。不止職業技術學校如此,大學其實也差不多。學生們在學校裏,不是混,就是浪。到畢業了,沒啥技術,隻能碰壁。而經過現代學徒製度培養出來的人,出來就堪比2年以上工作經驗的,明顯不是一個檔次的。
不說別人,就馬林自己,前世在大學裏,也是各種混,隻求及格,根本沒想過掌握啥技術,大學和企業也脫節。等到畢業工作了,忽然發現自己啥都不會啊。老師們倒是產學研結合了,給外麵廠子搞設計,拿設計費。但是,那和學生沒啥關係。甚至,有的老師對上課都不怎麽上心了。學生們除了上課,就是上網、搞社團、忙愛情。等到四年下來,大部分進入單位後,就是純萌新,工作一頭霧水,啥都要學……
很多人覺得大學裏學的沒啥用,實際上隻是從沒和實踐結合過而已。如果從一開始,就和實踐結合在一起,一邊學習技術知識,一邊去企業打下手,鍛煉自己。那麽,四年下來,就妥妥的實力派了。而且,又是忙學技術知識,又是忙實踐,根本不會有時間去玩去浪。
不過,後世很多人隻把目光放在世界第一強的阿妹你看身上,發現阿妹你看也是這樣。或者說,這一套學的就是阿妹你看的。所以,他們覺得沒問題。但是,他們卻沒看見,名聲不顯的傑門國,人家擁有全世界最高素質的技術工人隊伍,有著咱所追求的工匠精神……
嗯,貌似就是在我這裏哦,馬林看了看德意誌地圖,心裏決定——提前幾百年,在德意誌搞一搞現代學徒製度,提前讓獨國製造登上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