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間,八國諸侯聯軍左翼和北海國軍隊右翼的火槍手,陷入了一種“互相傷害”的怪圈。
如果考慮到後世的戰術,此時北海國火槍手最好的選擇是上刺刀衝鋒。但是,在這個年代,上刺刀衝鋒是不明智的。因為,對方四分之三的士兵是長矛手。區區刺刀,在幾米的長矛前,根本不夠看。
另外,這也是歐洲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火槍對射的戰爭,機會難得。馬林之所以就讓手下傻傻地和對方對射,就是為了讓手下的士兵,適應這種無比殘酷的對射。
為什麽說火槍對射無比殘酷?因為,被幾十克的球形鉛彈打中,基本是好不了的。幾十克的鉛彈,帶來的傷害太大了。更可怕的是,球形的鉛彈,會在人體內翻滾,攪動血肉。一旦鉛彈打入人體,不攪個大大的血窟窿決不罷休。當然,也有例外。那就是,鉛彈打到了骨頭上……
但是,那樣一樣很慘。因為,這代表著,骨頭會被鉛彈砸斷甚至砸碎。就算能救迴來,也會變成殘廢。
還有就是,鉛彈是有鉛毒的。進入人體後,會對人體產生不利影響。此外,鉛彈在射入人體時,還會把受攻擊者的衣服碎片等夾帶著一起射入人體內。而衣服的破布碎片,包括鉛彈本身,都是很髒的。接觸到血肉的話,很容易感染。
所以,馬林上輩子在看老美的南美戰爭的電影時,醫生總是給那些腿部中彈的士兵鋸腿截肢,非常恐怖。也因此,這種球形鉛彈的火槍對射,堪稱殘酷。
甚至於,這種球形鉛彈的傷害,比後世的尖頭彈傷害都要重很多。後世的尖頭彈,雖然威力更大,射程也更遠。可是,攝入人體內,卻不會劇烈翻滾。若是鋼彈頭,很可能穿過人體,直接在人身上留下一個對穿的血洞。這樣的傷口,隻要不命中要害和動脈,包紮好了,注意止血和消毒,也就沒事了。子彈口徑越小,傷害也就越小。
比如,抗戰時鬼子的三八大蓋,因為口徑小,隻有6.5毫米,加上射程遠、威力大。結果,打在八路軍身上,穿體而過,隻留下一個血洞。很多八路軍戰士,將血洞包紮好,繼續作戰,也沒啥事。倒是漢陽造和中正式,因為7.92毫米的大口徑,加上射程近,其子彈射入人體後,容易滯留體內(尖頭彈滯留人體內的話也會有一定的翻滾效果),傷害更高。當然,這是指近距離射擊。若是遠距離對射,肯定是三八大蓋強。
而球形鉛彈不一樣,因為球形彈的造型阻力大,一般射入人體後肯定會滯留在人體內,加上會在人體內翻滾攪動,往往傷害比尖頭彈大多了。若是被來上一槍,比被後世現代步槍擊中更為致命。
……
眼下,正在戰場上對射的兩方的火槍手,對此感觸最深。尤其是,那些中彈的倒黴蛋們。此刻,他們簡直痛不欲生……
相比之下,蓋爾登伯國火槍手們的50克彈丸傷害更大。中彈的幾十名北海國火槍手,有幾人已經當場身亡。而活下來的人,不是離死不遠了,就是注定殘廢了。
但在死了或者殘廢了之前,他們現在隻能痛苦地倒在地上哀嚎……
然而,戰爭是殘酷的。不會因為他們的痛苦哀嚎,就會停下戰爭的步伐。雙方繼續對射著,但是,北海國火槍手更加占據優勢一些。
為何?因為北海國火槍手使用的是發條打火槍。因為沒有火繩,不怕誤點燃邊上戰友的彈藥。所以,北海國的火槍手們排得更緊密些,火力也更密集。而蓋爾登伯國的火槍手,因為使用的是火繩槍,相互間不得不間隔1米。論火力密度,自然比不上對手。
另外,發條打火槍的裝填,也比火繩槍要快。因為,火繩槍在裝填時,先要將火繩從夾具上取下來。然後,再開始裝填彈藥。而裝好彈藥後,又要重新把綁在左手上的火繩夾到火槍上的夾具上。然後調整好,使之能在扣動扳機後順利將燃燒的火繩頭伸進火藥池。
如此一來,火繩槍的裝填速度就慢了下來。馬林的發條打火槍,平均裝天時間隻有30秒左右。而蓋爾登伯國的火繩槍,裝填至少需要1分鍾。
一開始,第一輪三段擊的時候,還看不出來。但第一輪三段擊後,差距就顯示出來了——北海國的火槍手第二輪三段擊很快就開始了,而蓋爾登伯國的火繩槍手,卻隔了30秒以上的時間,才重新開始第二輪三段擊……
趁著這等待的30秒,北海國火槍隊指揮官趁機派人把受傷的火槍手抬到後麵送戰地醫院急救治療去了……
幾輪射擊下來,北海國的火槍手指揮官感到不對了——怎麽本方火槍手倒下的人比對方多?但是,他也沒時間想別的了,隻能咬牙堅持繼續對射……
……
而此時,北海國的中軍和左翼也沒閑著——他們在等,等八國諸侯聯軍的火炮……
果然,八國諸侯聯軍的中軍,出現了40門小青銅炮……
這40門青銅炮是八國諸侯的家底,是8家諸侯一起湊出來的,專門用來打擊北海國軍隊的中軍的。不過,這些炮口徑都不大,一般隻有一磅或兩磅級別,最大的也就三磅炮。而且,其款式,也是歐洲目前最流行的弗朗機後裝炮。
原本,這些火炮應該早早地被布置在陣前的。因為,這些火炮都是沒有炮架和炮耳的舊式火炮,隻有一根光禿禿的炮管。每次作戰前,都要派人挖坑埋設在陣前。
但是,蓋爾登伯爵查理認為過早架起那麽多火炮,會嚇得馬林不敢帶著主力出城作戰。所以,這些火炮一開始並沒有拉到陣前,而是藏在戰陣中間的位置。
當聯軍左翼的火槍手率先開始和北海國火槍手互射後,藏在中路中間的聯軍火炮,終於被抬到了陣前,開始挖坑、埋設……
而一直在陣後高處用望遠鏡觀察的馬林此時也下令道:
“終於出來了!就等你們了!傳令,我們的三磅炮也該出場了!”
於是,在軍號有節奏的指揮下,北海國軍隊中路軍也從內部拉出了幾十門三磅炮到陣前,對準了對麵的炮兵陣地……
如果考慮到後世的戰術,此時北海國火槍手最好的選擇是上刺刀衝鋒。但是,在這個年代,上刺刀衝鋒是不明智的。因為,對方四分之三的士兵是長矛手。區區刺刀,在幾米的長矛前,根本不夠看。
另外,這也是歐洲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火槍對射的戰爭,機會難得。馬林之所以就讓手下傻傻地和對方對射,就是為了讓手下的士兵,適應這種無比殘酷的對射。
為什麽說火槍對射無比殘酷?因為,被幾十克的球形鉛彈打中,基本是好不了的。幾十克的鉛彈,帶來的傷害太大了。更可怕的是,球形的鉛彈,會在人體內翻滾,攪動血肉。一旦鉛彈打入人體,不攪個大大的血窟窿決不罷休。當然,也有例外。那就是,鉛彈打到了骨頭上……
但是,那樣一樣很慘。因為,這代表著,骨頭會被鉛彈砸斷甚至砸碎。就算能救迴來,也會變成殘廢。
還有就是,鉛彈是有鉛毒的。進入人體後,會對人體產生不利影響。此外,鉛彈在射入人體時,還會把受攻擊者的衣服碎片等夾帶著一起射入人體內。而衣服的破布碎片,包括鉛彈本身,都是很髒的。接觸到血肉的話,很容易感染。
所以,馬林上輩子在看老美的南美戰爭的電影時,醫生總是給那些腿部中彈的士兵鋸腿截肢,非常恐怖。也因此,這種球形鉛彈的火槍對射,堪稱殘酷。
甚至於,這種球形鉛彈的傷害,比後世的尖頭彈傷害都要重很多。後世的尖頭彈,雖然威力更大,射程也更遠。可是,攝入人體內,卻不會劇烈翻滾。若是鋼彈頭,很可能穿過人體,直接在人身上留下一個對穿的血洞。這樣的傷口,隻要不命中要害和動脈,包紮好了,注意止血和消毒,也就沒事了。子彈口徑越小,傷害也就越小。
比如,抗戰時鬼子的三八大蓋,因為口徑小,隻有6.5毫米,加上射程遠、威力大。結果,打在八路軍身上,穿體而過,隻留下一個血洞。很多八路軍戰士,將血洞包紮好,繼續作戰,也沒啥事。倒是漢陽造和中正式,因為7.92毫米的大口徑,加上射程近,其子彈射入人體後,容易滯留體內(尖頭彈滯留人體內的話也會有一定的翻滾效果),傷害更高。當然,這是指近距離射擊。若是遠距離對射,肯定是三八大蓋強。
而球形鉛彈不一樣,因為球形彈的造型阻力大,一般射入人體後肯定會滯留在人體內,加上會在人體內翻滾攪動,往往傷害比尖頭彈大多了。若是被來上一槍,比被後世現代步槍擊中更為致命。
……
眼下,正在戰場上對射的兩方的火槍手,對此感觸最深。尤其是,那些中彈的倒黴蛋們。此刻,他們簡直痛不欲生……
相比之下,蓋爾登伯國火槍手們的50克彈丸傷害更大。中彈的幾十名北海國火槍手,有幾人已經當場身亡。而活下來的人,不是離死不遠了,就是注定殘廢了。
但在死了或者殘廢了之前,他們現在隻能痛苦地倒在地上哀嚎……
然而,戰爭是殘酷的。不會因為他們的痛苦哀嚎,就會停下戰爭的步伐。雙方繼續對射著,但是,北海國火槍手更加占據優勢一些。
為何?因為北海國火槍手使用的是發條打火槍。因為沒有火繩,不怕誤點燃邊上戰友的彈藥。所以,北海國的火槍手們排得更緊密些,火力也更密集。而蓋爾登伯國的火槍手,因為使用的是火繩槍,相互間不得不間隔1米。論火力密度,自然比不上對手。
另外,發條打火槍的裝填,也比火繩槍要快。因為,火繩槍在裝填時,先要將火繩從夾具上取下來。然後,再開始裝填彈藥。而裝好彈藥後,又要重新把綁在左手上的火繩夾到火槍上的夾具上。然後調整好,使之能在扣動扳機後順利將燃燒的火繩頭伸進火藥池。
如此一來,火繩槍的裝填速度就慢了下來。馬林的發條打火槍,平均裝天時間隻有30秒左右。而蓋爾登伯國的火繩槍,裝填至少需要1分鍾。
一開始,第一輪三段擊的時候,還看不出來。但第一輪三段擊後,差距就顯示出來了——北海國的火槍手第二輪三段擊很快就開始了,而蓋爾登伯國的火繩槍手,卻隔了30秒以上的時間,才重新開始第二輪三段擊……
趁著這等待的30秒,北海國火槍隊指揮官趁機派人把受傷的火槍手抬到後麵送戰地醫院急救治療去了……
幾輪射擊下來,北海國的火槍手指揮官感到不對了——怎麽本方火槍手倒下的人比對方多?但是,他也沒時間想別的了,隻能咬牙堅持繼續對射……
……
而此時,北海國的中軍和左翼也沒閑著——他們在等,等八國諸侯聯軍的火炮……
果然,八國諸侯聯軍的中軍,出現了40門小青銅炮……
這40門青銅炮是八國諸侯的家底,是8家諸侯一起湊出來的,專門用來打擊北海國軍隊的中軍的。不過,這些炮口徑都不大,一般隻有一磅或兩磅級別,最大的也就三磅炮。而且,其款式,也是歐洲目前最流行的弗朗機後裝炮。
原本,這些火炮應該早早地被布置在陣前的。因為,這些火炮都是沒有炮架和炮耳的舊式火炮,隻有一根光禿禿的炮管。每次作戰前,都要派人挖坑埋設在陣前。
但是,蓋爾登伯爵查理認為過早架起那麽多火炮,會嚇得馬林不敢帶著主力出城作戰。所以,這些火炮一開始並沒有拉到陣前,而是藏在戰陣中間的位置。
當聯軍左翼的火槍手率先開始和北海國火槍手互射後,藏在中路中間的聯軍火炮,終於被抬到了陣前,開始挖坑、埋設……
而一直在陣後高處用望遠鏡觀察的馬林此時也下令道:
“終於出來了!就等你們了!傳令,我們的三磅炮也該出場了!”
於是,在軍號有節奏的指揮下,北海國軍隊中路軍也從內部拉出了幾十門三磅炮到陣前,對準了對麵的炮兵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