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亨(利)檄文》的威力是巨大的,這篇檄文發布後,英格蘭國內震動了。很多人在亨利七世的高壓統治下,差不多都忘記了一些事。
比如檄文開頭的部分,就指出——亨利四世當初在承認自己的同父異母的弟弟約翰.博福特的身份合法的時候,就同時宣布,約翰.博福特和他的後代沒有繼承王位資格。
(約翰.博福特原本是岡特的約翰和情婦凱瑟琳.斯溫福的私生子,但後來岡特的約翰正式娶了凱瑟琳.斯溫福。可約翰.博福特並非實在婚後生下的,而是當初的私生子。所以,後來岡特的約翰的長子亨利四世在成為英國國王後,通過關係,讓羅馬教廷和國會都承認了約翰.博福特的婚生子身份,但這其實並不合理。所以,亨利四世同時宣布約翰.博福特和他的後人不列入王位繼承序列,其本人也毫無意見。畢竟,約翰.博福特本來就是私生子。)
也就是說,蘭開斯特公爵這一脈,從約翰.博福特開始,就沒有繼承王位的資格。而亨利七世,則是以蘭開斯特家族的首領的名義,奪取王位的。但是,他這一脈從來都沒有王位繼承權。所以,不管理查三世是否弑君,亨利七世都不應該有繼承王位的資格。
但這一點,亨利七世登位後,故意忽略了,也禁止任何人議論這個問題。亨利七世可不是什麽善茬,愛德華這個競爭對手就被他關了十幾年,還差點殺掉。要不是馬林穿越後胡亂插手,愛德華早就成了死鬼了。
所以,在亨利七世的高壓統治下,很多年沒人質疑過亨利七世的王位的合法性了。而且,亨利七世很聰明,他娶了愛德華四世的長女伊麗莎白公主。這樣,即使他那一脈沒有繼承權,也沒啥了。
可是,這一切的基本條件是——理查三世的確弑君了,以及約克家族的愛德華被控製住了……
事實上,大多數英格蘭人都知道理查三世殺死了自己的侄子。可問題是,理查三世做的太隱蔽,居然沒人能找到愛德華五世的屍骨。這樣一來,問題就非常麻煩了。你說理查三世弑君——證據呢?審判罪犯也需要證據或者讓罪犯認罪啊……
可是,亨利七世既沒有找到理查三世弑君的證據,也沒有讓理查三世親口承認弑君——廢話,理查三世都被殺了,如何認罪?
所以,亨利七世沒法證明理查三世是弑君者。如此,他自己反倒是成了弑君嫌疑人……
要是沒有外力的幹預,別人就算質疑,也沒啥。可現在,外國幹預了,這個問題就變得重要了……
《討亨(利)檄文》不但指出了亨利七世本身毫無繼承王位的資格,還從法律上強調了,亨利七世在找不到證據的情況下,自己才是弑君的嫌疑人。本身絕無繼承權,加上有弑君的嫌疑。而若是從約克家族這裏找法理上的支持,可曾經的王儲愛德華還在……怎麽看,亨利七世都沒有當國王的資格啊……
所以,檄文一出,亨利七世極為被動。而且,他完全無法反駁。因為,愛德華檄文上說的,全部都是無法反駁的鐵一般的事實。想要反駁,隻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找到愛德華五世和約克公爵理查的屍骨,證明理查三世弑君的事實……可是,他找不到啊……
亨利七世情緒極為不穩,在王宮裏打爛了很多珍貴的物件。最遭殃的,就是從東方流傳過來的珍貴瓷器了——誰讓瓷器不經摔呢,不然後世也沒有碰瓷這一說了……
憤怒的亨利七世,幾乎失去理智,準備盡起大軍,先北上解決了愛德華這個給他添堵的小表砸……
可最終,他的繼父德比郡伯爵托馬斯.斯坦利攔住了他:
“陛下,千萬別衝動啊!愛德華此舉,明顯是要激怒您啊!以老臣之見,愛德華估計是故意想把您的軍隊引到北邊去,好方便法國人的進攻啊!”
其他幾位重臣紛紛附和,在他們看來,愛德華的那1萬大軍,看著不少,但卻不是英軍的對手。隻有法國軍隊,才是英格蘭的真正心腹大患。隻要先解決了法軍,那麽,愛德華的那1萬人,完全就是送菜的了。
經過大臣們的勸阻,亨利七世終於冷靜了下來。沒錯,愛德華的檄文的確很能蠱惑人。但是,這個世界,還是靠實力說話的。如果亨利七世打敗了法國人的入侵,並消滅了唯一的競爭對手,那麽,誰人還能和亨利七世作對?
所以,對亨利七世而言,最重要的是贏得這場戰爭,並殺死愛德華,以及愛德華那個女兒。那麽,從法理上講,就沒有人和亨利七世競爭王位了。畢竟,亨利七世的妻子伊麗莎白王後,是愛德華四世的長女。在約克家族最後的男丁愛德華和其後人死後,就沒有比伊麗莎白王後的後代更正統的繼承人了……
最終,亨利七世忍下了這口氣,故意不去理會愛德華的《討亨(利)檄文》。但同時,亨利七世派出騎兵,截殺愛德華派出來張貼檄文的手下。同時,四處收繳張貼的檄文,避免檄文的影響擴大。
亨利七世已經決定了——這次一定要徹底打垮法國艦隊,盡量多殺傷法軍,好讓法國一蹶不振。最好,是趁機奪迴加萊要塞,保持對法國的威懾。
為了迷惑法國人,打贏這一仗,亨利七世故意在教廷調查團麵前,暴怒地表示,要盡起大軍北上,殲滅愛德華。
教廷調查團裏是有法國代表的,他們聽見了,自然會想辦法把情報傳迴國。這樣,法國人就更放心了……
與此同時,馬林派人繞過北海,派人上陸地給法國人送了一封信,告訴法國人——他們的軍隊已經做好準備,並徹底吸引了亨利七世的注意力,請法國做好出兵渡海的準備……
法王路易十二連忙派出船隻去英格蘭海峽對岸附近偵察,果然沒看見什麽大船,隻有一些零星的小漁船了。加上倫敦傳來的消息,說亨利七世被愛德華的《討亨(利)檄文》氣得快發瘋了,要出動所有大軍北伐……
最終,法國人入坑了,開始聚集大軍和船隻,準備橫渡英吉利海峽,攻擊英格蘭本土……
比如檄文開頭的部分,就指出——亨利四世當初在承認自己的同父異母的弟弟約翰.博福特的身份合法的時候,就同時宣布,約翰.博福特和他的後代沒有繼承王位資格。
(約翰.博福特原本是岡特的約翰和情婦凱瑟琳.斯溫福的私生子,但後來岡特的約翰正式娶了凱瑟琳.斯溫福。可約翰.博福特並非實在婚後生下的,而是當初的私生子。所以,後來岡特的約翰的長子亨利四世在成為英國國王後,通過關係,讓羅馬教廷和國會都承認了約翰.博福特的婚生子身份,但這其實並不合理。所以,亨利四世同時宣布約翰.博福特和他的後人不列入王位繼承序列,其本人也毫無意見。畢竟,約翰.博福特本來就是私生子。)
也就是說,蘭開斯特公爵這一脈,從約翰.博福特開始,就沒有繼承王位的資格。而亨利七世,則是以蘭開斯特家族的首領的名義,奪取王位的。但是,他這一脈從來都沒有王位繼承權。所以,不管理查三世是否弑君,亨利七世都不應該有繼承王位的資格。
但這一點,亨利七世登位後,故意忽略了,也禁止任何人議論這個問題。亨利七世可不是什麽善茬,愛德華這個競爭對手就被他關了十幾年,還差點殺掉。要不是馬林穿越後胡亂插手,愛德華早就成了死鬼了。
所以,在亨利七世的高壓統治下,很多年沒人質疑過亨利七世的王位的合法性了。而且,亨利七世很聰明,他娶了愛德華四世的長女伊麗莎白公主。這樣,即使他那一脈沒有繼承權,也沒啥了。
可是,這一切的基本條件是——理查三世的確弑君了,以及約克家族的愛德華被控製住了……
事實上,大多數英格蘭人都知道理查三世殺死了自己的侄子。可問題是,理查三世做的太隱蔽,居然沒人能找到愛德華五世的屍骨。這樣一來,問題就非常麻煩了。你說理查三世弑君——證據呢?審判罪犯也需要證據或者讓罪犯認罪啊……
可是,亨利七世既沒有找到理查三世弑君的證據,也沒有讓理查三世親口承認弑君——廢話,理查三世都被殺了,如何認罪?
所以,亨利七世沒法證明理查三世是弑君者。如此,他自己反倒是成了弑君嫌疑人……
要是沒有外力的幹預,別人就算質疑,也沒啥。可現在,外國幹預了,這個問題就變得重要了……
《討亨(利)檄文》不但指出了亨利七世本身毫無繼承王位的資格,還從法律上強調了,亨利七世在找不到證據的情況下,自己才是弑君的嫌疑人。本身絕無繼承權,加上有弑君的嫌疑。而若是從約克家族這裏找法理上的支持,可曾經的王儲愛德華還在……怎麽看,亨利七世都沒有當國王的資格啊……
所以,檄文一出,亨利七世極為被動。而且,他完全無法反駁。因為,愛德華檄文上說的,全部都是無法反駁的鐵一般的事實。想要反駁,隻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找到愛德華五世和約克公爵理查的屍骨,證明理查三世弑君的事實……可是,他找不到啊……
亨利七世情緒極為不穩,在王宮裏打爛了很多珍貴的物件。最遭殃的,就是從東方流傳過來的珍貴瓷器了——誰讓瓷器不經摔呢,不然後世也沒有碰瓷這一說了……
憤怒的亨利七世,幾乎失去理智,準備盡起大軍,先北上解決了愛德華這個給他添堵的小表砸……
可最終,他的繼父德比郡伯爵托馬斯.斯坦利攔住了他:
“陛下,千萬別衝動啊!愛德華此舉,明顯是要激怒您啊!以老臣之見,愛德華估計是故意想把您的軍隊引到北邊去,好方便法國人的進攻啊!”
其他幾位重臣紛紛附和,在他們看來,愛德華的那1萬大軍,看著不少,但卻不是英軍的對手。隻有法國軍隊,才是英格蘭的真正心腹大患。隻要先解決了法軍,那麽,愛德華的那1萬人,完全就是送菜的了。
經過大臣們的勸阻,亨利七世終於冷靜了下來。沒錯,愛德華的檄文的確很能蠱惑人。但是,這個世界,還是靠實力說話的。如果亨利七世打敗了法國人的入侵,並消滅了唯一的競爭對手,那麽,誰人還能和亨利七世作對?
所以,對亨利七世而言,最重要的是贏得這場戰爭,並殺死愛德華,以及愛德華那個女兒。那麽,從法理上講,就沒有人和亨利七世競爭王位了。畢竟,亨利七世的妻子伊麗莎白王後,是愛德華四世的長女。在約克家族最後的男丁愛德華和其後人死後,就沒有比伊麗莎白王後的後代更正統的繼承人了……
最終,亨利七世忍下了這口氣,故意不去理會愛德華的《討亨(利)檄文》。但同時,亨利七世派出騎兵,截殺愛德華派出來張貼檄文的手下。同時,四處收繳張貼的檄文,避免檄文的影響擴大。
亨利七世已經決定了——這次一定要徹底打垮法國艦隊,盡量多殺傷法軍,好讓法國一蹶不振。最好,是趁機奪迴加萊要塞,保持對法國的威懾。
為了迷惑法國人,打贏這一仗,亨利七世故意在教廷調查團麵前,暴怒地表示,要盡起大軍北上,殲滅愛德華。
教廷調查團裏是有法國代表的,他們聽見了,自然會想辦法把情報傳迴國。這樣,法國人就更放心了……
與此同時,馬林派人繞過北海,派人上陸地給法國人送了一封信,告訴法國人——他們的軍隊已經做好準備,並徹底吸引了亨利七世的注意力,請法國做好出兵渡海的準備……
法王路易十二連忙派出船隻去英格蘭海峽對岸附近偵察,果然沒看見什麽大船,隻有一些零星的小漁船了。加上倫敦傳來的消息,說亨利七世被愛德華的《討亨(利)檄文》氣得快發瘋了,要出動所有大軍北伐……
最終,法國人入坑了,開始聚集大軍和船隻,準備橫渡英吉利海峽,攻擊英格蘭本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