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莫非王母瑤池仙果
大唐:從鹹魚開始無敵 作者:大唐謫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現在是貞觀元年,是李世民登基改元的第一年。
剛剛才玄武門兵變成功,鏟除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突厥可汗頡利就借著勤王保護李淵的名義發兵三十萬南下,兵臨渭水。
登基才二十多天,長安城內又無兵可用,李世民傾盡府庫,才結下屈辱的渭水之盟。
本想著勵精圖治,老天爺賞臉、給個好秋收,誰知道入秋後又發了洪水,關中大地幾乎顆粒無收,入冬後更是大雪連綿。
李世民乃是明君聖主,以民為本,大災之年,打開了含嘉倉和洛口倉賑濟災民。
長孫皇後更是賢內助,皇宮內節衣縮食,皇後帶頭,立政殿隻吃湯餅,不得食肉。
因為肉是牲畜的,而喂養牲畜必須耗費糧食,所以,即便是是貴為皇後,也是三個月沒嚐過肉味了。
可是省歸省,但仍然是坐吃山也空,兩個大倉都開了,可是糧食仍然不夠,饑民嗷嗷待哺,令李世民和長孫皇後愁眉難展。
再加上朝中的李建成餘黨又趁機興風作浪,說此為天譴,李世民應當將皇位還給李淵,甚至有人揚言,要將李世民祭天謝罪。
所以啊,長孫皇後坐臥難寧、寢食不安,今日不顧勸阻,帶著上官雲微服私訪,來到了藍田縣,既是為了視察民情,也是為了看看這裏的地主能不能找點糧食出來。
結果呢,這一路走一路看,一個比一個慘,有的莊子全部餓死了,慘不忍睹。
唯獨來到了李家莊時,發現有成群的鳥落進莊子裏。
要知道動物尋食比人高明的多,這大雪天,成群的鳥落在地上,肯定是裏麵有吃的。
並且莊子裏炊煙嫋嫋,一片安居樂業之象,而炊煙是人們生活貧富的晴雨表,從中能分辨出日子過的好壞。
特別是走到莊子大門時,竟然看到老餘端著一大碗羊肉倒給了看門狗狐狸。
長孫皇後當時就被震驚了!
本宮我都是三個月未嚐肉味,這莊子裏的看門狗居然比我這個皇後吃得還要好!
所以她就闖進了李家莊。
在宮裏,皇後都三個月未吃過一片肉,那麽上官雲這個皇後貼身護衛就更是吃不飽。
一個習武之人,每日的運動量那麽大,肚裏沒點油水,半夜經常餓醒。
所以,才一坐下,上官雲也不管是什麽肉,大筷夾起就往嘴裏塞,吃得滿頭大汗。
“錢姬,再給上官姑娘上一盤牛肉。”
錢姬馬上又端了一盤過來,上官雲秋風掃落葉,三下五除二又吃完了。
上官雲大快朵頤,她身旁的長孫皇後也沒有閑著,也是大筷夾著、大口吃著,涮出來的牛肉口感爽滑嫩,比宮裏的烤肉好吃得多。
特別是鍋裏的辣椒紅油,長孫皇後喝了幾勺子後,身上出了一層汗,瞬間感覺自己的唿吸都順暢了許多。
李盛唐看在眼裏,暗自搖頭這常大娘雖然是貴為皇後,可她這日子肯定也不好過,看把自己和這個保鏢餓的,怕不是三月沒吃過肉。
假如長孫皇後知道了李盛唐的猜想,肯定會十分驚訝……本宮還真是三個月沒吃過肉。
牛肉吃過癮了後,長孫皇後又夾了一根白菜放進銅鍋裏涮,當她吃進嘴裏,頓時一股甘甜脆爽,沁入心脾。
“小李公子,這又是何物?為何這般好吃?”
“這叫娃娃菜,一種小株白菜,我們莊子特產。”
“隆冬時節,小李道長少爺是如何種出來的?這也不像是在地窖裏儲存的過冬蔬菜呀。”
這鮮嫩欲滴的黃白菜色,一看就是剛摘下來的。
“對啊,這就是我這後院種的,剛挖的。”李盛唐笑言。
真的很邪門,長孫皇後和上官雲十分訝異,此道長少爺一定是神仙,否則何以在這大雪連天的季節裏,能在後院種出青菜?
既然他真的是神仙,那就不妨請教下唄,長孫皇後放下筷子,正襟危坐,端莊威嚴。
旁人沒注意到,李盛唐卻看在眼裏,沒錯了,這個常大娘果然是皇後娘娘。
“小李公子,雖說我們商人莫談國事,可如今朝野上下議論紛紛,都說突厥進攻,天災不斷,是什麽當今陛下為政不德,立政殿幹政的緣故,您怎麽看?”
上官雲突然停下了筷子,緊張地看著李盛唐。
眼前這位可是當朝國~母,假如李盛唐也跟其他人一樣妄議國政,那可是殺頭誅九族的大罪。
如今那些世家大族的大臣和名門望族胡說八道,李世民選擇隱忍,是因為外有突厥虎視眈眈,內有天災顆粒無收。
而糧食可是曆朝曆代的命根子!
內憂外患,若不是局麵如此糟糕,李世民早將那些人該殺的殺,該罷免的罷免了。
李盛唐冷哼兩聲,並不迴答,而是讓錢姬拿出一盤果碟,上麵盛著剛切好的西瓜。
紅紅的瓜饢,黑黑的瓜籽,一股清新的甜味。
“常大娘請嚐嚐。”
長孫皇後拿了一片,輕咬一口,甘甜可口,味蕾瞬間爆炸。
“小李公子,這又是何物啊?”
長孫皇後就象劉姥姥走進大觀園,看啥都新鮮。
“這是我莊子裏自己種的西瓜。”
大唐時期,也有西域傳入中原的甜瓜,但是甜味、口感,都不如西瓜。
長孫皇後雖貴為皇後,可也沒吃過這麽可口的瓜果。
吃完一片,皇後又吃了一片,莫非這是王母瑤池的仙果?
長孫皇後越發懷疑李盛唐是神仙下凡。
“小李公子,妾身剛才的問題您還沒有迴答呢。”
李盛唐放下筷子,吃著西瓜,靠在椅子上,不屑地說道,“統統是白癡,狗屁不通。”
長孫皇後突然來了興致,想聽聽小李神仙的意思。
這些天,皇宮裏閑言碎語不斷,皇後這次出來也有解悶兒散心的意思。
“哦,這是如何說法?還請賜教。”
李盛唐說道,“天災,什麽叫天災,人力無法左右的才叫天災,若說水旱相連就是不賢德,那麽當年大禹治水怎麽說?大禹父子可是受命於堯舜二帝,難道堯舜也是昏君?狗屁不通!”
聽了李盛唐所說,長孫皇後心中的塊壘頓時消融,前些日子胸中淤積的悶氣也出了大半。
“而且,這天災也是個機會呀。”李盛唐說道。
機會?
“怎麽說呢?”長孫皇後急切地問道。
上下五千年,強漢盛唐,後世皇帝無不傾之羨之。
但貞觀年間,李二其實真的很苦逼。
天災不斷,從貞觀元年春天起,先是河北大旱,到了夏天,山東諸州也大旱;緊跟著大旱之後,關中之地霖雨成澇,而關外則是蝗災;還沒緩過勁來,冬天又是雪災。
李世民剛登基一年,就天災不斷,莫說朝臣鄉野,恐怕就連李世民都要懷疑是不是得罪了老天爺。
長孫皇後身體不自禁地往前傾,急切地問,“天災怎麽能是機會呢,小李道長少爺為何說這天災也是機會?”
“目前人類確實沒有能力改變天災,但是我們人是可以改變的,水災、旱災、雪災,三災連連,對於李二來說確實是一個重大的挑戰,但也是一個絕佳的機會。有道是危機危機,危中有機。”
李盛唐娓娓道來,不急不徐。
李二?
長孫皇後眉頭皺皺,嘴角微抽。
因為,即便是她長孫皇後,也隻是稱唿李世民為二郎,從未敢叫過他李二。
這個李盛唐也真是的,也罷,或許他真是神仙也未可知。
“那麽,又該如何把危化為機呢?”長孫皇後最想知道這個。
李盛唐招招手,錢姬跪在地上捏腳。
上官雲心中暗綽綽想,皇後娘娘當麵正襟危坐,你卻讓丫鬟捏腳,太不成體統了。
可,皇後卻毫不在意。
李盛唐繼續說,“如今都說天災是因為李二奪了李建成的太子之位,還逼著太上皇李淵退位。”
長孫皇後身體一震。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弑兄殺弟,人所皆知,但是唯獨逼著李淵退位這件事情卻沒人知曉。
這件事情做得甚為隱秘,外人大多隻能猜測,拿不到實錘的證據,可李盛唐就是說得如此肯定,他真的是神仙?
“但如果戰勝了天災,那就又不一樣了,可收民心,可證明自己的才能,要知道,天災之年正是皇帝收攏民心的絕佳機會。而且……”
說到此處,李盛唐嘿嘿壞笑,一副高深莫測的樣子。
而且,而且什麽呀?
皇後都要急死了,總是被李盛唐吊著胃口。
李盛唐繼續壞笑著說,“而且,還可以趁此機會打壓世家大族。”
長孫皇後急切地問,“那如何收民心,又如何打壓世家大族呢?”
可是李盛唐突然停下來不說這事了,而是反問,“常大娘,你不過是個商人,為何對國政之事如此感興趣?”
在這個年代,商人是不可以參與國政的,否則就是官商勾結,孩子也不可為官,因為士農工商,商戶屬於賤籍,無法入仕。?
剛剛才玄武門兵變成功,鏟除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突厥可汗頡利就借著勤王保護李淵的名義發兵三十萬南下,兵臨渭水。
登基才二十多天,長安城內又無兵可用,李世民傾盡府庫,才結下屈辱的渭水之盟。
本想著勵精圖治,老天爺賞臉、給個好秋收,誰知道入秋後又發了洪水,關中大地幾乎顆粒無收,入冬後更是大雪連綿。
李世民乃是明君聖主,以民為本,大災之年,打開了含嘉倉和洛口倉賑濟災民。
長孫皇後更是賢內助,皇宮內節衣縮食,皇後帶頭,立政殿隻吃湯餅,不得食肉。
因為肉是牲畜的,而喂養牲畜必須耗費糧食,所以,即便是是貴為皇後,也是三個月沒嚐過肉味了。
可是省歸省,但仍然是坐吃山也空,兩個大倉都開了,可是糧食仍然不夠,饑民嗷嗷待哺,令李世民和長孫皇後愁眉難展。
再加上朝中的李建成餘黨又趁機興風作浪,說此為天譴,李世民應當將皇位還給李淵,甚至有人揚言,要將李世民祭天謝罪。
所以啊,長孫皇後坐臥難寧、寢食不安,今日不顧勸阻,帶著上官雲微服私訪,來到了藍田縣,既是為了視察民情,也是為了看看這裏的地主能不能找點糧食出來。
結果呢,這一路走一路看,一個比一個慘,有的莊子全部餓死了,慘不忍睹。
唯獨來到了李家莊時,發現有成群的鳥落進莊子裏。
要知道動物尋食比人高明的多,這大雪天,成群的鳥落在地上,肯定是裏麵有吃的。
並且莊子裏炊煙嫋嫋,一片安居樂業之象,而炊煙是人們生活貧富的晴雨表,從中能分辨出日子過的好壞。
特別是走到莊子大門時,竟然看到老餘端著一大碗羊肉倒給了看門狗狐狸。
長孫皇後當時就被震驚了!
本宮我都是三個月未嚐肉味,這莊子裏的看門狗居然比我這個皇後吃得還要好!
所以她就闖進了李家莊。
在宮裏,皇後都三個月未吃過一片肉,那麽上官雲這個皇後貼身護衛就更是吃不飽。
一個習武之人,每日的運動量那麽大,肚裏沒點油水,半夜經常餓醒。
所以,才一坐下,上官雲也不管是什麽肉,大筷夾起就往嘴裏塞,吃得滿頭大汗。
“錢姬,再給上官姑娘上一盤牛肉。”
錢姬馬上又端了一盤過來,上官雲秋風掃落葉,三下五除二又吃完了。
上官雲大快朵頤,她身旁的長孫皇後也沒有閑著,也是大筷夾著、大口吃著,涮出來的牛肉口感爽滑嫩,比宮裏的烤肉好吃得多。
特別是鍋裏的辣椒紅油,長孫皇後喝了幾勺子後,身上出了一層汗,瞬間感覺自己的唿吸都順暢了許多。
李盛唐看在眼裏,暗自搖頭這常大娘雖然是貴為皇後,可她這日子肯定也不好過,看把自己和這個保鏢餓的,怕不是三月沒吃過肉。
假如長孫皇後知道了李盛唐的猜想,肯定會十分驚訝……本宮還真是三個月沒吃過肉。
牛肉吃過癮了後,長孫皇後又夾了一根白菜放進銅鍋裏涮,當她吃進嘴裏,頓時一股甘甜脆爽,沁入心脾。
“小李公子,這又是何物?為何這般好吃?”
“這叫娃娃菜,一種小株白菜,我們莊子特產。”
“隆冬時節,小李道長少爺是如何種出來的?這也不像是在地窖裏儲存的過冬蔬菜呀。”
這鮮嫩欲滴的黃白菜色,一看就是剛摘下來的。
“對啊,這就是我這後院種的,剛挖的。”李盛唐笑言。
真的很邪門,長孫皇後和上官雲十分訝異,此道長少爺一定是神仙,否則何以在這大雪連天的季節裏,能在後院種出青菜?
既然他真的是神仙,那就不妨請教下唄,長孫皇後放下筷子,正襟危坐,端莊威嚴。
旁人沒注意到,李盛唐卻看在眼裏,沒錯了,這個常大娘果然是皇後娘娘。
“小李公子,雖說我們商人莫談國事,可如今朝野上下議論紛紛,都說突厥進攻,天災不斷,是什麽當今陛下為政不德,立政殿幹政的緣故,您怎麽看?”
上官雲突然停下了筷子,緊張地看著李盛唐。
眼前這位可是當朝國~母,假如李盛唐也跟其他人一樣妄議國政,那可是殺頭誅九族的大罪。
如今那些世家大族的大臣和名門望族胡說八道,李世民選擇隱忍,是因為外有突厥虎視眈眈,內有天災顆粒無收。
而糧食可是曆朝曆代的命根子!
內憂外患,若不是局麵如此糟糕,李世民早將那些人該殺的殺,該罷免的罷免了。
李盛唐冷哼兩聲,並不迴答,而是讓錢姬拿出一盤果碟,上麵盛著剛切好的西瓜。
紅紅的瓜饢,黑黑的瓜籽,一股清新的甜味。
“常大娘請嚐嚐。”
長孫皇後拿了一片,輕咬一口,甘甜可口,味蕾瞬間爆炸。
“小李公子,這又是何物啊?”
長孫皇後就象劉姥姥走進大觀園,看啥都新鮮。
“這是我莊子裏自己種的西瓜。”
大唐時期,也有西域傳入中原的甜瓜,但是甜味、口感,都不如西瓜。
長孫皇後雖貴為皇後,可也沒吃過這麽可口的瓜果。
吃完一片,皇後又吃了一片,莫非這是王母瑤池的仙果?
長孫皇後越發懷疑李盛唐是神仙下凡。
“小李公子,妾身剛才的問題您還沒有迴答呢。”
李盛唐放下筷子,吃著西瓜,靠在椅子上,不屑地說道,“統統是白癡,狗屁不通。”
長孫皇後突然來了興致,想聽聽小李神仙的意思。
這些天,皇宮裏閑言碎語不斷,皇後這次出來也有解悶兒散心的意思。
“哦,這是如何說法?還請賜教。”
李盛唐說道,“天災,什麽叫天災,人力無法左右的才叫天災,若說水旱相連就是不賢德,那麽當年大禹治水怎麽說?大禹父子可是受命於堯舜二帝,難道堯舜也是昏君?狗屁不通!”
聽了李盛唐所說,長孫皇後心中的塊壘頓時消融,前些日子胸中淤積的悶氣也出了大半。
“而且,這天災也是個機會呀。”李盛唐說道。
機會?
“怎麽說呢?”長孫皇後急切地問道。
上下五千年,強漢盛唐,後世皇帝無不傾之羨之。
但貞觀年間,李二其實真的很苦逼。
天災不斷,從貞觀元年春天起,先是河北大旱,到了夏天,山東諸州也大旱;緊跟著大旱之後,關中之地霖雨成澇,而關外則是蝗災;還沒緩過勁來,冬天又是雪災。
李世民剛登基一年,就天災不斷,莫說朝臣鄉野,恐怕就連李世民都要懷疑是不是得罪了老天爺。
長孫皇後身體不自禁地往前傾,急切地問,“天災怎麽能是機會呢,小李道長少爺為何說這天災也是機會?”
“目前人類確實沒有能力改變天災,但是我們人是可以改變的,水災、旱災、雪災,三災連連,對於李二來說確實是一個重大的挑戰,但也是一個絕佳的機會。有道是危機危機,危中有機。”
李盛唐娓娓道來,不急不徐。
李二?
長孫皇後眉頭皺皺,嘴角微抽。
因為,即便是她長孫皇後,也隻是稱唿李世民為二郎,從未敢叫過他李二。
這個李盛唐也真是的,也罷,或許他真是神仙也未可知。
“那麽,又該如何把危化為機呢?”長孫皇後最想知道這個。
李盛唐招招手,錢姬跪在地上捏腳。
上官雲心中暗綽綽想,皇後娘娘當麵正襟危坐,你卻讓丫鬟捏腳,太不成體統了。
可,皇後卻毫不在意。
李盛唐繼續說,“如今都說天災是因為李二奪了李建成的太子之位,還逼著太上皇李淵退位。”
長孫皇後身體一震。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弑兄殺弟,人所皆知,但是唯獨逼著李淵退位這件事情卻沒人知曉。
這件事情做得甚為隱秘,外人大多隻能猜測,拿不到實錘的證據,可李盛唐就是說得如此肯定,他真的是神仙?
“但如果戰勝了天災,那就又不一樣了,可收民心,可證明自己的才能,要知道,天災之年正是皇帝收攏民心的絕佳機會。而且……”
說到此處,李盛唐嘿嘿壞笑,一副高深莫測的樣子。
而且,而且什麽呀?
皇後都要急死了,總是被李盛唐吊著胃口。
李盛唐繼續壞笑著說,“而且,還可以趁此機會打壓世家大族。”
長孫皇後急切地問,“那如何收民心,又如何打壓世家大族呢?”
可是李盛唐突然停下來不說這事了,而是反問,“常大娘,你不過是個商人,為何對國政之事如此感興趣?”
在這個年代,商人是不可以參與國政的,否則就是官商勾結,孩子也不可為官,因為士農工商,商戶屬於賤籍,無法入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