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節
當朕有了讀心術發現所有人都在騙朕! 作者:梟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臣見過陛下,關雎宮,昭陽宮,臣都已一一搜查過了,特來迴稟。”
趙禹宸垂著眼眸,麵色平淡:“不急,平身,大熱的天兒,且先用一碗青草湯。”
周統領聞言一頓,拱手謝恩。
見狀,一旁的宗室府宗正忠老王爺顫顫巍巍的起了身:“這等事,旁人也不好摻和,以老夫看,今日這重午宴,不若,就這般散了罷!”
這話一出,眾王爺公主便都順勢起身,想要依次告退的模樣,可趙禹宸卻並未應下,聞言看了看四周,隻又將一開始的公主之子,名叫鶴軒的八歲男孩叫了出來:“鶴軒,朕與長輩們有些話要說,還得勞你,再將小輩們都帶去前頭歇一陣子。”
虎頭虎腦的鶴軒得此“重用”很有些興奮,似模似樣的利落的應了,起身一聲招唿後,便又如方才一般,帶著一群小蘿卜頭在宮人嬤嬤的服侍下從望鄉台裏退了出去。
等得四周清靜了,趙禹宸才緩緩的放了酒盞,瓷盞在木案上磕出重重的聲響,叫人心中一驚,隻是卻都不及他話中的深意:“既然有人要趁著今日的大好日子,在諸位長輩麵前故意栽贓尋事,朕如今查清楚了,便也需在諸位長輩麵前分辨清楚才是。”
既然董氏與梁王原本是打算著在宗親長輩的麵前誣陷明珠,事情已經鬧到了這地步,趙禹宸便也不打算為這罪魁禍首在私下裏遮掩。
如果方才還不是十分確定的話,趙禹宸的這一句“栽贓尋事,”就已是明明白白的說明了蘇明珠的清白無辜。
董淑妃的手心猛地一抖,便忍不住的站起了身,好在一旁的蘇明珠與梁王因為事關自己,倒也一並起了身,倒也不顯得她十分突兀。
地上的周統領卻不管那麽多,身為龍影衛,唯一要做的便是死忠,凡是陛下所言,便言聽計從,不計生死,旁的一概不必理會,因此聽得趙禹宸說要當眾分辨個清楚,周統領便拱手抬頭:“臣親率龍影衛將兩宮查遍,貴妃娘娘昭陽宮內並無所獲。”
昭陽宮中毫無所獲?怎麽可能!董淑妃皺了眉頭,分明她已在王爺的幫手之下,在昭陽宮放了罪證,這般明擺著事,龍影衛如何這都查不出來!
“倒是淑妃娘娘的關雎宮中,臣尋到了這些情詩,這寫詩所用的雲紗絹,輕如蟬翼、薄如晨霧,極其難得,宮中亦是少見,據臣所查,都乃是梁王所贈!”周統領說著,便轉身將身後侍衛們手中的東西接過,就在這望鄉台上當眾攤了開來,瞧著倒也不算什麽,隻不過是一些素絹上所寫的詩稿,還有幾方親手所繪的綾絹扇麵之類,
“陛下!”直到看到了這地上的素絹,董淇舒的麵色才猛然一白,這雲紗絹上的字跡的確乃是她親手所書,絲毫抵賴不得。
好在雖是情詩,卻並未指名道姓,倒還並不算是不能圓全,董淑妃聞言心下一慌,卻還是撐得住,隻得跪下了身,辯解道:“臣妾隻是看這雲紗絹難得又好用,使得順手罷了,實在是並無他意,求陛下明鑒!”
但是對於董淇舒的分辨,趙禹宸卻是毫無方才麵對蘇明珠時的溫和體貼,緩緩低頭用了一口清茶,神色也仍舊隻是淡淡:“朕知道,你與梁王,也不過是在先帝駕崩之時,有過幾麵之緣罷了,你知書達理,雖與梁王一見如故,止之禮也,從頭至尾,從未有過半點逾矩之處,可對?”
這一番話,卻是又將方才梁王攀扯蘇明珠時的說法重新拿出來說了一遍,梁王的這一番話,本來就說的十分的微妙,看似句句分辨解釋,實則卻是句句說露著別有深意。
宋玉輪母子離去之後,此刻在場的,沒有一個愚笨的,又有哪個聽不出來?一個個的看向董淑妃與梁王的目光,都有些不對了起來。
蘇明珠見狀心間也瞬間恍然,她一直奇怪趙禹宸近些日子對淑妃,對她的態度怎麽都很有些奇怪,如果是發現了淑妃私下裏與梁王有私情,那這一切就都十分說得通了!也難怪陛下今日竟然早有準備!
隻是,這是真的嗎?蘇明珠有些不敢相信,董蓮花可是董家從小教導,用來進宮為後的,必然得是完璧之身啊,如何能在入宮之前就和梁王有了苟且?
嘖,梁王……還當真是夠不要臉的!
事實上,梁王這一番話故意的話,用來說他與淑妃,倒也當真沒有說錯,趙禹宸早已查了個清楚:淑妃董進宮之前,與迴京的梁王在一場詩會上第一次見麵,之後一直鴻雁傳書,互通詩文,淑妃對梁王有意是真,隻不過也的確隻是止步於詩詞相和罷了,倒也並未作出什麽苟且之事。
梁王可以無恥,但趙禹宸身為帝王,卻並不願淪落到與他一般拿著這等私情來誣陷女子的下作之事,因此他此刻便也隻是點到為止,說了這些,便看也不看淑妃一眼,隻是開口與周統領道:“你繼續說。”
“還有這兩方手帕。”周正昃說著用綢布包著,將方才趙巧雲呈上的帕子送還迴了太後身邊的半屏手裏,繼續道:“手帕確乃貴妃之物,隻是乃是貴妃身邊的宮女海棠受人指使,私下盜出,又從水仙手上送出昭陽宮外。”
說了頓了頓,周統領又屈膝請了罪:“至於是何人將帕子送到了巧雲姑娘手裏,陛下恕罪,巧雲姑娘身份貴重,又閉口不言,屬下不敢放肆,一時還未能查清。”
這話說的貌似平常,實則卻已隱隱露出了幾分狠厲的血腥氣,對趙巧雲沒敢“放肆,”但能這麽快的就將名姓背景都一一的查清楚,對著昭陽宮與關雎宮內,其它不必顧及的宮人,想必是已然下了一番狠手的。
蘇明珠緩緩出了一口氣,水仙與關雎宮有牽扯,她是早已猜到了的,即便今日沒有龍影衛來查,她迴去之後,也必定要先從水仙下手開始尋破綻。
隻是沒想到,除了一個早已暴露的水仙之外,那海棠竟也是一個釘子叛徒,如此看在,她這昭陽宮,除了白蘭之外,四個貼身服侍的宮女,竟是已倒了三個,隻一個年幼的山茶到如今還是清白的幹淨人。
話已至此,董淑妃顯然已經猜到了什麽,她的麵色一變,渾身便是一軟,果然,那周統領的下一句話,便也幹脆利落的傳了過來——
“屬下已然查明,指示海棠與水仙兩宮女陷害貴妃娘娘的人,正是淑妃無疑!”
趙禹宸一句句聽罷,便緩緩站起了身,今日第一次將目光放到了董淑妃的身上,隻是卻如視草芥一般:“龍影衛所查之事,董氏你可還有話說?”
誰都知道,龍影衛乃是獨聽陛下一人之令的帝王鷹犬,是最不可能被收買蒙蔽的,董淇舒手心攥的死緊,腦海之中攪成一亂團也似,但左思右想,卻是無論如何都想不出自己到底是何處出了差池,淪落至今日這般地步,嘴唇不停翕動著,眸光渙散,卻是再說不出一個字來。
趙禹宸抬頭,聲音幽沉的開了口:“傳朕口諭,淑妃董氏,深蒙聖恩,曾委以重任,協理後宮,然其天性不堪,妒忌怨懟,數違教令,有失婦德,念董家三朝忠貞,今廢為庶人,禁於永巷。”
董淇舒聞言手下一軟,爛泥一般癱到地上,便無往日仙子出塵的之風,趙禹宸卻並不再看她,說罷之後,便又扭頭看向了立在一旁,好似事不關己的梁王,冷聲道:“皇叔迴京不過兩載,便屢生風波,今日之事,足可見你立身不正,教女無方,如此德行,談何為先祖盡孝,祭祀守陵?”
梁王麵色不變,隻是上前一步,規規矩矩的拱了拱手:“陛下所言極是。”
趙禹宸雖也趁機罷黜去梁王的親王之位,但今日之事,雖然明知其中少不了梁王手筆,但他卻隻將董氏推在前頭,自個卻仍舊做的幹幹淨淨,連龍影衛都未曾查出丁點由頭,可謂奸猾無恥至極,隻叫他想要動手都尋不出名正言順的由頭來。
趙禹宸吸了口氣,便隻得繼續道:“傳朕口諭,即日起,梁王禁足王府修身養性,由龍羽衛看守,無詔不得擅出一步!”
其實細說起來,趙禹宸找出這條罪狀將梁王圈禁,其實也並不怎麽能站得住腳的,但梁王聞言之後,卻也並未反駁,頓了頓後,仍舊恭敬應了是。
趙禹宸即便特意凝了心神,也絲毫沒有聽到梁王有惱怒在意被圈禁之事,半晌,也隻是聽到了一句冷靜且疑惑的心聲——
【有些不對……為什麽……到底何處出了差池?】
作者有話要說: 梁王(抓腦袋):不對啊!本王操作這麽六,為什麽還總是送人頭!難道你開掛了?
第73章
好好的一場重五宴,卻鬧出了這麽一場醜事,雖說陛下英明神武,決斷及時,但這宮宴到底是有些沒什麽意思了。
梁王與董淑妃,不,現在該叫董庶人,兩人被龍羽衛們帶下之後,在場剩下的宗親們便也都沒了談笑閑話的性質,雖有一群半大的孩子嬉鬧幾句,見娘親眾人都是懨懨的,也都覺沒趣兒。
就這般,又過了不到半個時辰,隻勉強聽罷了眼前的一出戲,還沒出酉時,這宴便也散了去,瞧著瞬間清靜下來的望鄉台,趙禹宸站起身,朝中主位的方太後屈了一膝:“鬧這一場,母後想來也該累了,兒臣那還有些折子,母後且早些歇息。”
方太後點頭,臨去前想到了什麽,又轉身道:“那宋巧雲,總在宮裏困著倒也不妥,沒得叫人說咱們欺辱個孩子家,陛下若是問清楚了,便將她送迴梁王府去罷。”
趙禹宸聽得清楚,心知那宋巧雲也不過是叫梁王教出的,言聽計從的物件一般,自然也沒有去與她計較的意思,聞言倒也應了,起身先送別了太後,方才特意等著蘇明珠出來,開口道:“貴妃今日受驚了,朕送你迴去。”
蘇明珠看著這樣的趙禹宸,想想方才的情形,心下也不禁生出了真心的感激來,又福了一身:“不過是虛驚一場罷了,還是要多謝陛下的英明。”
趙禹宸搖搖頭,借著此刻還算明朗的天光,細細的看了看她的額頭。
方才在眾人麵前分辨之時,蘇明珠為表清白,重重的地上磕了下去,此刻看著,果然有一道淺淺的印記,趙禹宸瞧著,便皺了眉,伸手去輕輕的撫了撫她的眉心:“你說話便說話,何必難為自個,這會兒可還疼?”
方才在眾人麵前時,趙禹宸倒也一直握著她的手心以示安撫,隻不過那時候事關滿門的前途清白,倒也並顧不得旁的。
但等得虛驚一場之後,平靜了下來,人的五感便好似比方才更敏銳了些,便如同此刻,與趙禹宸兩兩相對著,看著唇紅齒白,麵若冠玉,發如鴉羽的少年滿麵認真,修長且骨節分明的手指緩緩的拂過自己的額頭,分明隻是隱隱約約,似觸未觸,眉心卻已是刺刺癢癢,仿佛叫雛鳥極輕極柔的毛羽輕輕掠過一般,隻叫蘇明珠瞪大了眼睛,忍不住便有些驚慌一般的退了一步。
“無……無事……”蘇明珠強忍著想要伸手按住自己眉心的衝動,頓了頓,便竟在趙禹宸的目光裏忍不住的垂下了眸去,隻連聲音都莫名的低了許多:“陛下,不必擔心。”
趙禹宸看著貴妃似乎有些微微泛紅的麵頰愣了愣,但因著耳邊並未聽到什麽聲音,便也未曾多想,隻當是明珠經了這麽一場謀害,還有些餘悸未消,因此想了想,便又開口安撫道:“你不必擔心,你的性子,還有蘇家的忠心,朕都最是清楚的,不會因著小人勾結攀扯,便信以為真。”
之前趙禹宸說這話時,蘇明珠總是存著幾分的懷疑與敷衍的,但今日,明晃晃的現實擺在眼前,蘇明珠便當真是再沒有了反駁的理由。
更莫提,她如今已經知道了其中緣故!誰能想到,董淑妃竟然私下裏對梁王有意,還叫趙禹宸察覺了出來呢!
她抬起頭,看了看身旁在春日的暮色,更顯得柔和單薄了幾分的少年君王,感激之餘,也不禁生出幾分幼時的好感來。
“陛下,對淑……董氏之事,其實不必太過在意。”蘇明珠低了頭,覺著出了這種事,定然是沒一個人心裏好受的,為了照顧小皇帝的心裏情緒,她沒有說的太細,隻是小心的解釋了幾句:“董氏是因著從小便知道要進宮,對陛下隻視作君王,一心敬畏,再加上梁王野心勃勃,蓄意撩雲撥雨,董氏她年輕,見識又短,沒撐得住旁人……”
隻是說到這,蘇明珠又忽的覺著有些不對,她是想開解趙禹宸的,怎麽好好的給董淇舒那白蓮花開脫起來了?這麽一想,蘇明珠頓了頓,便幹脆停了口,隻認認真真的誇讚道:“陛下少年英才,又是這般的人才相貌,好過梁王那個為老不尊、厚顏無恥的千百倍,董淇舒有眼無珠,日後也隻有悔不當初的份了!”
趙禹宸聽著這話,頓了一頓,忽的便沉沉笑了起來。
蘇明珠聞笑滿麵莫名,正詫異時,便見趙禹宸轉過頭,在望鄉台暮色靄靄的粼粼水光映襯下,嘴角帶笑,一雙杏眸裏也好似閃著波光一般,簡直亮的晃眼。
分明才剛剛被奸人陷害,險些失去了清白甚至性命,如今迴過神後,第一樁事不是表明自己委屈,不是追究陷害之人的罪責,而是第一個想到了朕的心事!
這宮內宮外,想來,再沒有一個比明珠待朕更好更純粹的人了!
“明珠!”這麽想著,趙禹宸深吸口氣,正待再說些什麽時,水廊上卻又疾步趕來了一位小內監,行禮之後,跪地匆匆迴道:“稟陛下,廢妃的聖旨傳於董家之後,董太傅吐血倒地,找了太醫看過,隻說是,年紀已大,這麽接連中風入體……恐怕,不好了……”
趙禹宸與蘇明珠聞言皆是一愣。
趙禹宸迴過神,聲音也顯得複雜了一些:“是哪個太醫瞧的?還有多少功夫?”
內監迴得口齒清晰:“太醫署張醫正與葛太醫都在,隻說若是運道不好,隻怕是撐不過今日,董太傅昏去之前,還說著要有負皇恩,要與陛下請罪。”
身為曆經三朝、門生遍地的文官之首,超品的太傅,如此臨去之時,是合該有著帝王親臨的恩德體麵的,更莫提,這般說來,董太傅乃是因著他廢妃的聖旨氣急而亡,雖說董氏廢的有理有據,但明麵上看來,董太傅本身卻是勞苦功高,並無錯處,他若是坐視不理,難免會落上一句薄涼。
“太傅乃朕的恩師,這個時候,朕自是要要太傅去的明明白白,才算是安心。”趙禹宸聽了這稟報之後,垂了眼眸,麵色便幽幽的有些發沉:“魏安,準備出宮,去太傅府。”
與魏安吩咐過後,趙禹宸行在水廊分岔之處,便也停了下來,便又與蘇明珠開口道:“朕出宮一遭,已是這個時辰,迴來必然會晚,你且先迴宮去,叫人給你熬一碗安神湯來細細用了,好好睡一日,朕明日下了朝,再去好好尋你說話,還有一樁事……朕也明日再一並告訴你。”
趙禹宸說這話時,除了溫和體貼之外,還隱隱帶了幾分期待似的,蘇明珠有些疑惑,卻也並不十分在意,福身答應了,立在原處等著趙禹宸的禦駕走遠之後,才也慢慢鬆了一口氣,與白蘭一道慢慢的往昭陽宮行了去。
——————
而另一邊,趙禹宸輕車簡從,也總算是趕在日後落山之前,便在一派蒙蒙的暮色之中行到了太傅府門前。
太傅府裏提早得了信兒後,也匆匆在這多半時辰的功夫裏,盡力收拾了妥當,正門大開,門前一路都掃塵灑水,處處收拾妥當,連內宅的木門都被匆匆卸了下來,好叫禦輦能一路行進太傅門前。
趙禹宸下了車攆時,董府宅院內,也已然整整齊齊的跪滿了一院子的人,太傅長子董政如今還在刑部大牢裏候著,等著秋後處斬,長房子弟們也都早已被奪去功名,與庶民無異,並沒有資格麵聖。
如今能出現在他眼前的,便是已太傅二子董嚴為首的董氏二房一眾,原本身為太傅之子,在這個時候,聖駕前來探望安撫,乃是榮耀,他們是不必擔憂的,隻是董家剛剛才接了一道廢妃,以及斥責董家教女無方的聖旨,且這原本的董淑妃,也正是這二房董嚴的嫡女。
如今見了趙禹宸,董嚴便也隻是滿心的惶恐畏懼,行了大禮之後,也仍舊不敢起身,隻在地諾諾不敢言,結結巴巴的為女兒之過請起了罪。
趙禹宸卻無意與他多言,隻擺擺手,便徑直進了屋內。
太傅正閉著雙眼躺在屏風之後的床榻上,外頭候著幾個積年的老太醫,見了他之後,皆躬身見禮,不必開口,便已低頭將董太傅的病長篇大論,一一解釋了清楚。
簡而言之,就是年紀已大,加上之前董家長子獲罪之時已經病了一場,大憂大怒,鬱結於心,原本就還未大好,隻是用些溫補之物慢慢調養著,不曾想今日又是氣急攻心,邪風入體,以這個歲數來說,隻怕就是這幾日,早晚之事了。
趙禹宸聽罷,低頭沉默一陣,便隻動步繞進了屏風之內,看著床榻上麵色枯槁,已仿佛連唿吸都瞧不出的老人,開口道:“可能叫太傅清醒片刻?”
陛下開口了,自然是有的,更莫提董太傅這身子到了這地步,原也在沒什麽好顧忌的,幾位太醫躬身上前,在董太傅身上紮了幾針,瞧著睜了眼後,便又眼疾手快的在太傅舌下塞進了一枚千年參片吊著氣,之後知道君臣之間定要有話要講,便都低著頭退了下去,魏安也退到了屏風外頭,親自守著。
“太傅。”趙禹宸在床榻邊坐了下來,親自動手在董太傅頭下墊了軟枕,扶著太傅抬了頭,又極有耐心的等著半晌,直到太傅混沌的目光漸漸清明的看向了他,才又繼續道:“太傅,是朕,您這會兒覺著如何?”
董太傅微微張口,嗓間隻如一扇漏了氣的風箱一般,努力了半晌,隱隱能聽出是陛下二字。
到了這個時候,趙禹宸卻也抱著十二分的耐心,瞧著對方說話格外的艱難,還十分體貼的開口道:“太傅不必著急,您不必說,朕聽得見。”
【竟是這麽快就大限將至了嗎?天不佑我董家……天不佑我董家!政兒命不久矣,嚴兒不堪造就,孫輩還立不起……老夫這一去……還有誰!若能再給老夫幾年光陰,半年……】
心聲想到這兒時,董太後渾濁的眼珠之中,都已隱隱泛出淚光,趙禹宸瞧著,便拿了帕子,緩緩為他按了按,低低的開口道:“太傅不必遺憾,朕觀您董家兒孫,長房倒是有幾個得用的,隻是因著董政連累,再近不得仕途一步,董嚴天資性情皆是平平,倒是生了幾個出色的兒女,隻是此刻看來,淑妃已廢,幾個孫輩雖有幾分聰穎,但等得董家兒孫為您扶靈歸鄉之後,人走茶涼,想來,也是要日漸敗落的。”
“太傅便是能再活幾年,也不過是白白勞心,倒不若早早放下的好。”
床榻上的董太傅聽了這話之後,渾濁的眼珠猛地瞪大,不知從何處生出的力氣,甚至竟都起了身,緊緊的抓住了趙禹宸的袖角。
趙禹宸卻仍舊是滿麵平靜,他看著太傅滿麵的震驚,聲音平淡:“是,朕不是說過了,太傅不必開口,您想什麽,朕都能知道。”說罷,唯恐太傅不理解一般,又解釋了一句:“不止今日,自從朕祭天時被雷劈之後,這兩月來,太傅每次麵聖,心中所思所想,朕便都能聽得清清楚楚。”
【竟是因此!竟是因此!!!】
董太傅口中仍舊說不出一句話,手心卻已微微顫抖了起來,眼中三分恍然,三分震驚,剩下的,便隻剩滿滿的悔恨。
“朕其實已經知道,世人皆有私心,太傅曆經三朝,一向忠心耿耿,又是朕的啟蒙之師,可謂勞苦功高,靠著您的功勞,想要蔭庇子孫,保董家世代富貴,也是人之常情,原本是應有之意。”趙禹宸看著麵前自己信任倚重、幾乎言聽計從了十幾年的“恩師,”聲音平靜裏卻又忍不住的露出了一絲絲的冷意:
“可太傅不該的,卻是為了董家一門之富貴,便不顧朝堂,不顧江山,逼得朕妄疑功臣,做那無能昏君!更不該為了一己私心,便勾結梁王那大逆之徒!”
【陛下……陛下……】
董太傅嘴角顫動著,說不出一句話來,可拉著趙禹宸衣袖的手心,卻是攥的更緊。
“太傅籌謀一世,連長子性命都不顧,無非想著淑妃封後之後,走外戚幹政之路,隻可惜,機關算盡,如今董氏最出息的長房一蹶不振,淑妃亦已廢為庶人,太傅所慮,都隻如水中之月,終究隻是一場虛妄罷了。”
趙禹宸垂著眼眸,麵色平淡:“不急,平身,大熱的天兒,且先用一碗青草湯。”
周統領聞言一頓,拱手謝恩。
見狀,一旁的宗室府宗正忠老王爺顫顫巍巍的起了身:“這等事,旁人也不好摻和,以老夫看,今日這重午宴,不若,就這般散了罷!”
這話一出,眾王爺公主便都順勢起身,想要依次告退的模樣,可趙禹宸卻並未應下,聞言看了看四周,隻又將一開始的公主之子,名叫鶴軒的八歲男孩叫了出來:“鶴軒,朕與長輩們有些話要說,還得勞你,再將小輩們都帶去前頭歇一陣子。”
虎頭虎腦的鶴軒得此“重用”很有些興奮,似模似樣的利落的應了,起身一聲招唿後,便又如方才一般,帶著一群小蘿卜頭在宮人嬤嬤的服侍下從望鄉台裏退了出去。
等得四周清靜了,趙禹宸才緩緩的放了酒盞,瓷盞在木案上磕出重重的聲響,叫人心中一驚,隻是卻都不及他話中的深意:“既然有人要趁著今日的大好日子,在諸位長輩麵前故意栽贓尋事,朕如今查清楚了,便也需在諸位長輩麵前分辨清楚才是。”
既然董氏與梁王原本是打算著在宗親長輩的麵前誣陷明珠,事情已經鬧到了這地步,趙禹宸便也不打算為這罪魁禍首在私下裏遮掩。
如果方才還不是十分確定的話,趙禹宸的這一句“栽贓尋事,”就已是明明白白的說明了蘇明珠的清白無辜。
董淑妃的手心猛地一抖,便忍不住的站起了身,好在一旁的蘇明珠與梁王因為事關自己,倒也一並起了身,倒也不顯得她十分突兀。
地上的周統領卻不管那麽多,身為龍影衛,唯一要做的便是死忠,凡是陛下所言,便言聽計從,不計生死,旁的一概不必理會,因此聽得趙禹宸說要當眾分辨個清楚,周統領便拱手抬頭:“臣親率龍影衛將兩宮查遍,貴妃娘娘昭陽宮內並無所獲。”
昭陽宮中毫無所獲?怎麽可能!董淑妃皺了眉頭,分明她已在王爺的幫手之下,在昭陽宮放了罪證,這般明擺著事,龍影衛如何這都查不出來!
“倒是淑妃娘娘的關雎宮中,臣尋到了這些情詩,這寫詩所用的雲紗絹,輕如蟬翼、薄如晨霧,極其難得,宮中亦是少見,據臣所查,都乃是梁王所贈!”周統領說著,便轉身將身後侍衛們手中的東西接過,就在這望鄉台上當眾攤了開來,瞧著倒也不算什麽,隻不過是一些素絹上所寫的詩稿,還有幾方親手所繪的綾絹扇麵之類,
“陛下!”直到看到了這地上的素絹,董淇舒的麵色才猛然一白,這雲紗絹上的字跡的確乃是她親手所書,絲毫抵賴不得。
好在雖是情詩,卻並未指名道姓,倒還並不算是不能圓全,董淑妃聞言心下一慌,卻還是撐得住,隻得跪下了身,辯解道:“臣妾隻是看這雲紗絹難得又好用,使得順手罷了,實在是並無他意,求陛下明鑒!”
但是對於董淇舒的分辨,趙禹宸卻是毫無方才麵對蘇明珠時的溫和體貼,緩緩低頭用了一口清茶,神色也仍舊隻是淡淡:“朕知道,你與梁王,也不過是在先帝駕崩之時,有過幾麵之緣罷了,你知書達理,雖與梁王一見如故,止之禮也,從頭至尾,從未有過半點逾矩之處,可對?”
這一番話,卻是又將方才梁王攀扯蘇明珠時的說法重新拿出來說了一遍,梁王的這一番話,本來就說的十分的微妙,看似句句分辨解釋,實則卻是句句說露著別有深意。
宋玉輪母子離去之後,此刻在場的,沒有一個愚笨的,又有哪個聽不出來?一個個的看向董淑妃與梁王的目光,都有些不對了起來。
蘇明珠見狀心間也瞬間恍然,她一直奇怪趙禹宸近些日子對淑妃,對她的態度怎麽都很有些奇怪,如果是發現了淑妃私下裏與梁王有私情,那這一切就都十分說得通了!也難怪陛下今日竟然早有準備!
隻是,這是真的嗎?蘇明珠有些不敢相信,董蓮花可是董家從小教導,用來進宮為後的,必然得是完璧之身啊,如何能在入宮之前就和梁王有了苟且?
嘖,梁王……還當真是夠不要臉的!
事實上,梁王這一番話故意的話,用來說他與淑妃,倒也當真沒有說錯,趙禹宸早已查了個清楚:淑妃董進宮之前,與迴京的梁王在一場詩會上第一次見麵,之後一直鴻雁傳書,互通詩文,淑妃對梁王有意是真,隻不過也的確隻是止步於詩詞相和罷了,倒也並未作出什麽苟且之事。
梁王可以無恥,但趙禹宸身為帝王,卻並不願淪落到與他一般拿著這等私情來誣陷女子的下作之事,因此他此刻便也隻是點到為止,說了這些,便看也不看淑妃一眼,隻是開口與周統領道:“你繼續說。”
“還有這兩方手帕。”周正昃說著用綢布包著,將方才趙巧雲呈上的帕子送還迴了太後身邊的半屏手裏,繼續道:“手帕確乃貴妃之物,隻是乃是貴妃身邊的宮女海棠受人指使,私下盜出,又從水仙手上送出昭陽宮外。”
說了頓了頓,周統領又屈膝請了罪:“至於是何人將帕子送到了巧雲姑娘手裏,陛下恕罪,巧雲姑娘身份貴重,又閉口不言,屬下不敢放肆,一時還未能查清。”
這話說的貌似平常,實則卻已隱隱露出了幾分狠厲的血腥氣,對趙巧雲沒敢“放肆,”但能這麽快的就將名姓背景都一一的查清楚,對著昭陽宮與關雎宮內,其它不必顧及的宮人,想必是已然下了一番狠手的。
蘇明珠緩緩出了一口氣,水仙與關雎宮有牽扯,她是早已猜到了的,即便今日沒有龍影衛來查,她迴去之後,也必定要先從水仙下手開始尋破綻。
隻是沒想到,除了一個早已暴露的水仙之外,那海棠竟也是一個釘子叛徒,如此看在,她這昭陽宮,除了白蘭之外,四個貼身服侍的宮女,竟是已倒了三個,隻一個年幼的山茶到如今還是清白的幹淨人。
話已至此,董淑妃顯然已經猜到了什麽,她的麵色一變,渾身便是一軟,果然,那周統領的下一句話,便也幹脆利落的傳了過來——
“屬下已然查明,指示海棠與水仙兩宮女陷害貴妃娘娘的人,正是淑妃無疑!”
趙禹宸一句句聽罷,便緩緩站起了身,今日第一次將目光放到了董淑妃的身上,隻是卻如視草芥一般:“龍影衛所查之事,董氏你可還有話說?”
誰都知道,龍影衛乃是獨聽陛下一人之令的帝王鷹犬,是最不可能被收買蒙蔽的,董淇舒手心攥的死緊,腦海之中攪成一亂團也似,但左思右想,卻是無論如何都想不出自己到底是何處出了差池,淪落至今日這般地步,嘴唇不停翕動著,眸光渙散,卻是再說不出一個字來。
趙禹宸抬頭,聲音幽沉的開了口:“傳朕口諭,淑妃董氏,深蒙聖恩,曾委以重任,協理後宮,然其天性不堪,妒忌怨懟,數違教令,有失婦德,念董家三朝忠貞,今廢為庶人,禁於永巷。”
董淇舒聞言手下一軟,爛泥一般癱到地上,便無往日仙子出塵的之風,趙禹宸卻並不再看她,說罷之後,便又扭頭看向了立在一旁,好似事不關己的梁王,冷聲道:“皇叔迴京不過兩載,便屢生風波,今日之事,足可見你立身不正,教女無方,如此德行,談何為先祖盡孝,祭祀守陵?”
梁王麵色不變,隻是上前一步,規規矩矩的拱了拱手:“陛下所言極是。”
趙禹宸雖也趁機罷黜去梁王的親王之位,但今日之事,雖然明知其中少不了梁王手筆,但他卻隻將董氏推在前頭,自個卻仍舊做的幹幹淨淨,連龍影衛都未曾查出丁點由頭,可謂奸猾無恥至極,隻叫他想要動手都尋不出名正言順的由頭來。
趙禹宸吸了口氣,便隻得繼續道:“傳朕口諭,即日起,梁王禁足王府修身養性,由龍羽衛看守,無詔不得擅出一步!”
其實細說起來,趙禹宸找出這條罪狀將梁王圈禁,其實也並不怎麽能站得住腳的,但梁王聞言之後,卻也並未反駁,頓了頓後,仍舊恭敬應了是。
趙禹宸即便特意凝了心神,也絲毫沒有聽到梁王有惱怒在意被圈禁之事,半晌,也隻是聽到了一句冷靜且疑惑的心聲——
【有些不對……為什麽……到底何處出了差池?】
作者有話要說: 梁王(抓腦袋):不對啊!本王操作這麽六,為什麽還總是送人頭!難道你開掛了?
第73章
好好的一場重五宴,卻鬧出了這麽一場醜事,雖說陛下英明神武,決斷及時,但這宮宴到底是有些沒什麽意思了。
梁王與董淑妃,不,現在該叫董庶人,兩人被龍羽衛們帶下之後,在場剩下的宗親們便也都沒了談笑閑話的性質,雖有一群半大的孩子嬉鬧幾句,見娘親眾人都是懨懨的,也都覺沒趣兒。
就這般,又過了不到半個時辰,隻勉強聽罷了眼前的一出戲,還沒出酉時,這宴便也散了去,瞧著瞬間清靜下來的望鄉台,趙禹宸站起身,朝中主位的方太後屈了一膝:“鬧這一場,母後想來也該累了,兒臣那還有些折子,母後且早些歇息。”
方太後點頭,臨去前想到了什麽,又轉身道:“那宋巧雲,總在宮裏困著倒也不妥,沒得叫人說咱們欺辱個孩子家,陛下若是問清楚了,便將她送迴梁王府去罷。”
趙禹宸聽得清楚,心知那宋巧雲也不過是叫梁王教出的,言聽計從的物件一般,自然也沒有去與她計較的意思,聞言倒也應了,起身先送別了太後,方才特意等著蘇明珠出來,開口道:“貴妃今日受驚了,朕送你迴去。”
蘇明珠看著這樣的趙禹宸,想想方才的情形,心下也不禁生出了真心的感激來,又福了一身:“不過是虛驚一場罷了,還是要多謝陛下的英明。”
趙禹宸搖搖頭,借著此刻還算明朗的天光,細細的看了看她的額頭。
方才在眾人麵前分辨之時,蘇明珠為表清白,重重的地上磕了下去,此刻看著,果然有一道淺淺的印記,趙禹宸瞧著,便皺了眉,伸手去輕輕的撫了撫她的眉心:“你說話便說話,何必難為自個,這會兒可還疼?”
方才在眾人麵前時,趙禹宸倒也一直握著她的手心以示安撫,隻不過那時候事關滿門的前途清白,倒也並顧不得旁的。
但等得虛驚一場之後,平靜了下來,人的五感便好似比方才更敏銳了些,便如同此刻,與趙禹宸兩兩相對著,看著唇紅齒白,麵若冠玉,發如鴉羽的少年滿麵認真,修長且骨節分明的手指緩緩的拂過自己的額頭,分明隻是隱隱約約,似觸未觸,眉心卻已是刺刺癢癢,仿佛叫雛鳥極輕極柔的毛羽輕輕掠過一般,隻叫蘇明珠瞪大了眼睛,忍不住便有些驚慌一般的退了一步。
“無……無事……”蘇明珠強忍著想要伸手按住自己眉心的衝動,頓了頓,便竟在趙禹宸的目光裏忍不住的垂下了眸去,隻連聲音都莫名的低了許多:“陛下,不必擔心。”
趙禹宸看著貴妃似乎有些微微泛紅的麵頰愣了愣,但因著耳邊並未聽到什麽聲音,便也未曾多想,隻當是明珠經了這麽一場謀害,還有些餘悸未消,因此想了想,便又開口安撫道:“你不必擔心,你的性子,還有蘇家的忠心,朕都最是清楚的,不會因著小人勾結攀扯,便信以為真。”
之前趙禹宸說這話時,蘇明珠總是存著幾分的懷疑與敷衍的,但今日,明晃晃的現實擺在眼前,蘇明珠便當真是再沒有了反駁的理由。
更莫提,她如今已經知道了其中緣故!誰能想到,董淑妃竟然私下裏對梁王有意,還叫趙禹宸察覺了出來呢!
她抬起頭,看了看身旁在春日的暮色,更顯得柔和單薄了幾分的少年君王,感激之餘,也不禁生出幾分幼時的好感來。
“陛下,對淑……董氏之事,其實不必太過在意。”蘇明珠低了頭,覺著出了這種事,定然是沒一個人心裏好受的,為了照顧小皇帝的心裏情緒,她沒有說的太細,隻是小心的解釋了幾句:“董氏是因著從小便知道要進宮,對陛下隻視作君王,一心敬畏,再加上梁王野心勃勃,蓄意撩雲撥雨,董氏她年輕,見識又短,沒撐得住旁人……”
隻是說到這,蘇明珠又忽的覺著有些不對,她是想開解趙禹宸的,怎麽好好的給董淇舒那白蓮花開脫起來了?這麽一想,蘇明珠頓了頓,便幹脆停了口,隻認認真真的誇讚道:“陛下少年英才,又是這般的人才相貌,好過梁王那個為老不尊、厚顏無恥的千百倍,董淇舒有眼無珠,日後也隻有悔不當初的份了!”
趙禹宸聽著這話,頓了一頓,忽的便沉沉笑了起來。
蘇明珠聞笑滿麵莫名,正詫異時,便見趙禹宸轉過頭,在望鄉台暮色靄靄的粼粼水光映襯下,嘴角帶笑,一雙杏眸裏也好似閃著波光一般,簡直亮的晃眼。
分明才剛剛被奸人陷害,險些失去了清白甚至性命,如今迴過神後,第一樁事不是表明自己委屈,不是追究陷害之人的罪責,而是第一個想到了朕的心事!
這宮內宮外,想來,再沒有一個比明珠待朕更好更純粹的人了!
“明珠!”這麽想著,趙禹宸深吸口氣,正待再說些什麽時,水廊上卻又疾步趕來了一位小內監,行禮之後,跪地匆匆迴道:“稟陛下,廢妃的聖旨傳於董家之後,董太傅吐血倒地,找了太醫看過,隻說是,年紀已大,這麽接連中風入體……恐怕,不好了……”
趙禹宸與蘇明珠聞言皆是一愣。
趙禹宸迴過神,聲音也顯得複雜了一些:“是哪個太醫瞧的?還有多少功夫?”
內監迴得口齒清晰:“太醫署張醫正與葛太醫都在,隻說若是運道不好,隻怕是撐不過今日,董太傅昏去之前,還說著要有負皇恩,要與陛下請罪。”
身為曆經三朝、門生遍地的文官之首,超品的太傅,如此臨去之時,是合該有著帝王親臨的恩德體麵的,更莫提,這般說來,董太傅乃是因著他廢妃的聖旨氣急而亡,雖說董氏廢的有理有據,但明麵上看來,董太傅本身卻是勞苦功高,並無錯處,他若是坐視不理,難免會落上一句薄涼。
“太傅乃朕的恩師,這個時候,朕自是要要太傅去的明明白白,才算是安心。”趙禹宸聽了這稟報之後,垂了眼眸,麵色便幽幽的有些發沉:“魏安,準備出宮,去太傅府。”
與魏安吩咐過後,趙禹宸行在水廊分岔之處,便也停了下來,便又與蘇明珠開口道:“朕出宮一遭,已是這個時辰,迴來必然會晚,你且先迴宮去,叫人給你熬一碗安神湯來細細用了,好好睡一日,朕明日下了朝,再去好好尋你說話,還有一樁事……朕也明日再一並告訴你。”
趙禹宸說這話時,除了溫和體貼之外,還隱隱帶了幾分期待似的,蘇明珠有些疑惑,卻也並不十分在意,福身答應了,立在原處等著趙禹宸的禦駕走遠之後,才也慢慢鬆了一口氣,與白蘭一道慢慢的往昭陽宮行了去。
——————
而另一邊,趙禹宸輕車簡從,也總算是趕在日後落山之前,便在一派蒙蒙的暮色之中行到了太傅府門前。
太傅府裏提早得了信兒後,也匆匆在這多半時辰的功夫裏,盡力收拾了妥當,正門大開,門前一路都掃塵灑水,處處收拾妥當,連內宅的木門都被匆匆卸了下來,好叫禦輦能一路行進太傅門前。
趙禹宸下了車攆時,董府宅院內,也已然整整齊齊的跪滿了一院子的人,太傅長子董政如今還在刑部大牢裏候著,等著秋後處斬,長房子弟們也都早已被奪去功名,與庶民無異,並沒有資格麵聖。
如今能出現在他眼前的,便是已太傅二子董嚴為首的董氏二房一眾,原本身為太傅之子,在這個時候,聖駕前來探望安撫,乃是榮耀,他們是不必擔憂的,隻是董家剛剛才接了一道廢妃,以及斥責董家教女無方的聖旨,且這原本的董淑妃,也正是這二房董嚴的嫡女。
如今見了趙禹宸,董嚴便也隻是滿心的惶恐畏懼,行了大禮之後,也仍舊不敢起身,隻在地諾諾不敢言,結結巴巴的為女兒之過請起了罪。
趙禹宸卻無意與他多言,隻擺擺手,便徑直進了屋內。
太傅正閉著雙眼躺在屏風之後的床榻上,外頭候著幾個積年的老太醫,見了他之後,皆躬身見禮,不必開口,便已低頭將董太傅的病長篇大論,一一解釋了清楚。
簡而言之,就是年紀已大,加上之前董家長子獲罪之時已經病了一場,大憂大怒,鬱結於心,原本就還未大好,隻是用些溫補之物慢慢調養著,不曾想今日又是氣急攻心,邪風入體,以這個歲數來說,隻怕就是這幾日,早晚之事了。
趙禹宸聽罷,低頭沉默一陣,便隻動步繞進了屏風之內,看著床榻上麵色枯槁,已仿佛連唿吸都瞧不出的老人,開口道:“可能叫太傅清醒片刻?”
陛下開口了,自然是有的,更莫提董太傅這身子到了這地步,原也在沒什麽好顧忌的,幾位太醫躬身上前,在董太傅身上紮了幾針,瞧著睜了眼後,便又眼疾手快的在太傅舌下塞進了一枚千年參片吊著氣,之後知道君臣之間定要有話要講,便都低著頭退了下去,魏安也退到了屏風外頭,親自守著。
“太傅。”趙禹宸在床榻邊坐了下來,親自動手在董太傅頭下墊了軟枕,扶著太傅抬了頭,又極有耐心的等著半晌,直到太傅混沌的目光漸漸清明的看向了他,才又繼續道:“太傅,是朕,您這會兒覺著如何?”
董太傅微微張口,嗓間隻如一扇漏了氣的風箱一般,努力了半晌,隱隱能聽出是陛下二字。
到了這個時候,趙禹宸卻也抱著十二分的耐心,瞧著對方說話格外的艱難,還十分體貼的開口道:“太傅不必著急,您不必說,朕聽得見。”
【竟是這麽快就大限將至了嗎?天不佑我董家……天不佑我董家!政兒命不久矣,嚴兒不堪造就,孫輩還立不起……老夫這一去……還有誰!若能再給老夫幾年光陰,半年……】
心聲想到這兒時,董太後渾濁的眼珠之中,都已隱隱泛出淚光,趙禹宸瞧著,便拿了帕子,緩緩為他按了按,低低的開口道:“太傅不必遺憾,朕觀您董家兒孫,長房倒是有幾個得用的,隻是因著董政連累,再近不得仕途一步,董嚴天資性情皆是平平,倒是生了幾個出色的兒女,隻是此刻看來,淑妃已廢,幾個孫輩雖有幾分聰穎,但等得董家兒孫為您扶靈歸鄉之後,人走茶涼,想來,也是要日漸敗落的。”
“太傅便是能再活幾年,也不過是白白勞心,倒不若早早放下的好。”
床榻上的董太傅聽了這話之後,渾濁的眼珠猛地瞪大,不知從何處生出的力氣,甚至竟都起了身,緊緊的抓住了趙禹宸的袖角。
趙禹宸卻仍舊是滿麵平靜,他看著太傅滿麵的震驚,聲音平淡:“是,朕不是說過了,太傅不必開口,您想什麽,朕都能知道。”說罷,唯恐太傅不理解一般,又解釋了一句:“不止今日,自從朕祭天時被雷劈之後,這兩月來,太傅每次麵聖,心中所思所想,朕便都能聽得清清楚楚。”
【竟是因此!竟是因此!!!】
董太傅口中仍舊說不出一句話,手心卻已微微顫抖了起來,眼中三分恍然,三分震驚,剩下的,便隻剩滿滿的悔恨。
“朕其實已經知道,世人皆有私心,太傅曆經三朝,一向忠心耿耿,又是朕的啟蒙之師,可謂勞苦功高,靠著您的功勞,想要蔭庇子孫,保董家世代富貴,也是人之常情,原本是應有之意。”趙禹宸看著麵前自己信任倚重、幾乎言聽計從了十幾年的“恩師,”聲音平靜裏卻又忍不住的露出了一絲絲的冷意:
“可太傅不該的,卻是為了董家一門之富貴,便不顧朝堂,不顧江山,逼得朕妄疑功臣,做那無能昏君!更不該為了一己私心,便勾結梁王那大逆之徒!”
【陛下……陛下……】
董太傅嘴角顫動著,說不出一句話來,可拉著趙禹宸衣袖的手心,卻是攥的更緊。
“太傅籌謀一世,連長子性命都不顧,無非想著淑妃封後之後,走外戚幹政之路,隻可惜,機關算盡,如今董氏最出息的長房一蹶不振,淑妃亦已廢為庶人,太傅所慮,都隻如水中之月,終究隻是一場虛妄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