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節
當朕有了讀心術發現所有人都在騙朕! 作者:梟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且除了才德之外,官員之間的門別派係,趙禹宸都意無意的探聽出了不少,連幾個表麵絲毫不露,私底下卻因著各種緣故投靠了梁王的朝臣都叫他察覺了出來。
隻是雖然知道了不少,一時卻不好大肆聲張調動,鬧的人心慌慌,趙禹宸隻是在心裏默默記了,隻等著慢慢再做計較。
唯一有些不順利的,便是這讀心術一日日的用的久了,便很是耗費精神,直叫他每日迴了寢殿之時,都做了什麽苦役似的,格外的疲累,必得每日裏都多睡上一兩個時辰,才能重新緩得過來,偶爾能騰出些空來,還要去給太後請了安,剩下的空閑,去一遭昭陽宮都是來去匆匆,竟是連與貴妃說話都不怎麽顧得上。
也正是因此,在旁人眼裏,陛下整日裏吃的多,睡得香,分明不如以往辛勞勤政了,身子卻反而比從前一日日的清減了下來,竟像是有些體虛之症一般,隻叫太醫署裏已葛太醫的為首的眾太醫們暗暗憂心不少,連太後與明珠都聽聞了,真心問過了好幾遭,好在天氣一日比一日的熱,趙禹宸找了個苦夏的由頭,勉強算是糊弄了過去。
不過趙禹宸倒也並沒打算日後都一直如此,他估算著,再有個一兩月,將朝中百官都探聽個差不多之後,他騰出空來,便要想想法子,試著不叫自個再用這讀心術,若不然,一輩子都像這般嘈嘈雜雜,他也實在是有些受不了。
更要緊的,是他一直牢記著,他乃君王,雖說有了這上天所賜的機緣異術,但可以憑借使用,卻萬萬不能被這異術所縛。
他是立誌要做明君的,可古往今來,卻從來沒有靠著讀心異術治國的明君。
——————
而就在宮中的另一邊,禦花園秋楓亭內,蘇明珠正對著自己的弟弟蘇都尉麵上帶笑,關心問道:“怎麽樣?母親可給你相看好到底張家的哪一個女兒了?”
進了夏日,宮中諸人都穿的涼爽,今兒個的蘇明珠便穿了一件拿珍珠墜了花瓣兒的輕紗暑衣,內裏襯著海天霞的綢主腰,將她的腰線係的盈盈一握。
因著天熱,她不耐煩叫頭發在垂在脖頸肩膀上平白窩出汗來,便吩咐叫山茶給她高高的梳了鬟髻,也不插什麽累贅的步搖簪環,隻用珊瑚紅的絲帶綁好,又將一早新出的茉莉剪下,攢成花球,在髻邊簪了,含苞待放的茉莉在這熱氣慢慢的開出來,便一整日都會伴著一股子似有似無的花香,恬淡且甜美,比那各色熏香都來的清新舒暢。
雖說這般梳的高高的少了墮馬髻該有的柔婉嫵媚,但露出了白鷺一般修長脖頸,卻更顯的人精神利落,露出了一股後宮女子難見的勃勃生機,隱隱的,倒有些像是未進宮時,還在家中的鮮活自在。
事實上,蘇明珠這一個多月的日子,過得也的確是不錯,父母都已經迴京,父親官升太尉,順風順水,蘇家最大的死對頭董太傅自從長子出了事之後,告病告了一個月,前幾天才勉強能起身,進宮謝了一次恩,雖然趙禹宸麵上還是客客氣氣的諸多關懷,但不知是身子未好,還是董太傅自個不好意思,卻仍舊沒有上朝理事,再加上梁王這會兒還在景山安安分分的守陵,卻是再沒誰來找蘇家的麻煩。
宮外頭一派太平,宮內也是一般,董淑妃的“病”時好時壞的,整日的守在關雎宮內都不怎麽出門見人,自然也生不出什麽事。
陛下那邊近日忙於政務,也似乎不怎麽顧得上一般,隻是常常賞賜些吃穿用物,卻是不再像父親剛迴來那陣子時,每日的過來尋她說話,隻三五日過來昭陽宮一迴,每每都還很是疲憊一般,常常隻用過午膳,借著她這地界睡個午覺,便又匆匆迴了乾德殿去。
蘇明珠私心裏覺著,除了政務繁忙之外,這可能是因著趙禹宸已經派了信賴的親信武將去西北,一點點接手蘇家在西北的兵權,不必再對她特意的小意殷勤,這才漸漸的淡了。
不過她倒也並不當迴事,事實上,之前十幾日裏趙禹宸對她百依百順,又是一次次的賞東西,又是一迴迴的偏袒偏寵,甚至於連“相守一世、伉儷情深”的話都說了出來,她心底裏已經覺著格外的不對勁兒了,這會兒趙禹宸略微放下了些,她反而覺著正常,甚至鬆了一口氣似的。
看著家裏似乎一日日的在京中安穩了下來,趙禹宸的表現也一點點的趨於正常,蘇明珠便覺著離她出宮的日子也已是一日近過一日了。
這麽想著,蘇明珠的心情便也一日比一日的輕鬆高興了起來,她算著日子差不多,今兒個便尋機在禦花園了找了蘇都尉來,打算好好的問問弟弟的婚姻大事。
提起這事來,蘇都尉微微的紅了臉:“是嫡出的三小姐,已托了張家太太問過,張家也應了,如今,已問了名,母親正忙著去城外的大安寺裏算八字。”
“哦?這豈不是已經定了!”蘇明珠聞言亦是滿麵笑意。
說來也巧,分明此時沒有了董太傅拿宋玉輪出來的情形逼著,家裏有的是功夫慢慢尋,結果卻還是看重了世交張家的女兒,蘇夫人這一月來,去了張家好幾次,借著各色的名頭相看了半天,最終便瞧上了張家的嫡出幼女,如今年方十六,算來再用個一年半載的走過了六禮,剛好便能大婚。
蘇明珠笑了笑:“果然是有緣,不過娘親也當真是急脾氣,我這才催了一迴,就這麽快的連名都問過了!”
蘇都尉微微低頭,有些郝然的模樣:“也是娘娘小心,梁王家那小郡主才多大年紀,哪裏就有這般心思呢。”
之前梁王死纏爛打的硬是塞了趙巧玉過進宮來,雖然有太後一手照看著,蘇明珠自個也並未察覺出什麽不對,但她還是有些不放心,記起了當初弟弟救下這位“小郡主”時,梁王上門致謝,便有些要結親的意思,為免夜長夢多,她便忍不住給家裏傳信,叫蘇夫人給明朗的親事多緊著些,免得節外生枝。
隻不過這些日子以來,趙巧玉那個小姑娘一向都乖巧的很,如今弟弟的親事都已定了,蘇明珠便覺自己好像有了些小人之心的意思:“我倒不是對小姑娘有意見,實在是她爹梁王太過不要臉了,我總是忍不住擔心罷了。”
蘇都尉一向不太會背後說人,聞言隻是有些靦腆的笑了笑。
既然提起來了,蘇明珠想到了自從進宮便一直在靜芳齋裏安安靜靜的待著的趙巧雲,便也順口問道:“那小姑娘一直都是那麽一副內向的脾氣?你在上元節燈會上救了她時,是什麽模樣?”
蘇都尉想了想,斟酌著迴到:“就是,十分文靜,也沒哭沒鬧的,低著頭,嚇得隻咬了牙在拍花子手上一動不動的,還是我瞧著她衣著富貴,手臉都白淨淨的,實在不像是那等粗人能養得出的女兒,上前問了一嘴,這才露的餡,若不然,隻怕當真就被拐不知哪兒去了。”
“是被嚇壞了吧?”拐旁人孩子這事,放在什麽時候都叫人覺著驚險可恨的,蘇明珠想著那場景,忍不住的有些後怕:“你救迴來之後,她也沒哭不曾 ?”
蘇都尉搖頭:“沒有,嘴唇都咬破了,也沒吭出一聲來。”頓了頓,像是迴想到了什麽,便又補充道:“我把她帶到安全之處,好言哄了許久,她才抬了頭,卻也沒哭,隻跟我說了一句父王會來救她的,我這才挨著京裏的王府去問了出來。”
蘇明珠聞言想了想,正要說些什麽時,對麵蘇都尉便與周遭宮人忽的起了身,恭敬行禮道:“見過陛下!”
蘇明珠順勢迴頭,果然是一身單衣的趙禹宸,便也順勢福了身下去。
“不必多禮!”趙禹宸遠遠的便叫了起,麵上帶了笑:“才從母後那來,有些事要與你說,一問果然是在園子裏,你也不嫌外頭這暑氣了?”
蘇明珠笑笑:“總在殿裏守著冰盆也無趣,湊巧今兒個有風,還略涼快些。”
說話間,趙禹宸也瞧見了亭內的蘇都尉,叫起之後,便也毫無帝王架子,一家人閑話一般的關心道:“蘇都尉的婚事可定下了?”
“可不是巧了,臣妾方才問完了呢!”蘇明珠一笑,便將與張家三女兒已經問了名的事說了出來,趙禹宸聞言賀了一迴,又說了等走到了納征,便叫宗室府裏帶著太後加封郡主,與賜婚的聖旨一並過去。
蘇都尉恭恭敬敬的謝了恩,他聽到了方才陛下提起來找娘娘有事要說,便沒敢多留,隻幾句話後,便立即起身告了退。
“陛下要與臣妾說什麽事?”蘇明珠扇著手中的團扇開了口,麵上帶笑。
趙禹宸麵色溫和:“如今國孝已出,方才朕去了壽康宮,母後提起按著規矩,這宮中也該再進些新人了。”
蘇明珠搖扇的動作微微一停,頓了頓,便似笑非笑的抬了抬嘴角,看不出麵色:“哦?”
看著這樣的蘇明珠,趙禹宸心頭莫名的一慌,立即補充道:“朕已說了,如今戰事初定,正是休養生息之時,前朝又政務繁忙,實在不必大辦,禮聘便不必了,隻叫宮務府裏從外頭采選些聽話的良家子,貴妃你挑幾個順眼的放在儲秀宮著先教著規矩就是。”
曆來後宮添新人,最合規矩的就隻有禮聘與采選這兩種,如蘇明珠與董淑妃,便都是宮中下旨,正經的禮聘進宮,這樣的都是家世出挑的豪門貴女,接進宮後,冊封的位分也不太低,最差也是九嬪起步。
采選就略差了些,與選宮女都差不多,不計出身,隻要是良籍的,由下頭一層層的挑上來,最後由宮務府裏選出容色最出挑的幾十個送進儲秀宮,由陛下或是太後皇後、高位的妃嬪最後掌眼,被宮中這幾位貴人相中了,才能賞下位分。
當然,這樣的位分就不會太高,大多就是些選侍采女之流,能封上個貴人,便已得是十分的出色難得了。
趙禹宸之所以不叫禮聘也就是因此,他早已打算過些日子,便叫欽天監裏選個黃道吉日冊封明珠為後,偏偏明珠又是個一派純粹,從不耐煩使那些隱私心計,照顧宮中瑣碎的。
他思來想去,便覺著隻得靠他護著明珠些,近些年裏宮中都再不進高位的妃嬪,隻采選進來幾個卑順聽話的,也都暫且放在儲秀宮裏慢慢教著規矩等著。
需得等得冊後大典完了,他先名正言順的與明珠成了夫妻,最好再能生下幾個子嗣來,長到兩三歲立住了,他再去幸旁的宮中女子。
這麽一來,便不必擔心旁的人生出庶長子來,日後再生出什麽旁的心思變故,動搖了明珠,與他們日後嫡子的地位。
蘇明珠雖然不知道趙禹宸心中已經計劃出了這麽遠,但聽了趙禹宸這一番不必禮聘,隻叫她掌眼,從采選的秀女裏挑幾個順眼的話,卻也明白陛下這已算是給了她十足的體麵,當真是格外的難得了。
想到這,蘇明珠心下便頗有幾分複雜的滋味,她頓了頓,麵色便也忽的一鬆,笑眯眯的點了點頭:“好。”
趙禹宸見狀,不知為何,卻好像有些隱隱的不安,他原本都已經盡量不去窺探親近之人的心思了,可此刻想了想,卻還是忍不住凝神聽了聽——
【看在你還算有良心的份上,我給你好好挑幾個,嗯,肯定再不叫第二個董蓮花的那樣進來騙你了!】
聽著這話,趙禹宸的心下便忽的一鬆,接著,又漾出了濃濃的暖意,神色越發的溫和了起來:“隻你看著合眼緣,不會惹你厭煩的,旁的都不必理會。”
作者有話要說: 趙暗投(感動到幾乎哭出來):果然,隻有明珠對朕最好!
第68章
“宮務府已將此次采選的名冊名冊送了來,請娘娘過目。”
昭陽宮正殿內,才被分來當差沒多久的五品女官張尚宮規規矩矩的在蘇明珠麵前行了一禮,說罷,一旁便有一個身著七品女官服飾,麵上還帶著稚氣的包子臉女孩捧著一碟子名冊低頭上前,呈到了蘇明珠的手上。
蘇明珠伸手接過了,麵上帶著十分的客氣:“張尚宮請坐,張掌籍也坐吧。”
這一對兒女官,便是宮務府給蘇明珠這兒,在剛考進來的女官裏選出的佼佼者,一長一小,都姓張,原是一家出來的一對兒姑侄。
說起來,這大些的張尚宮原本還是外頭正經的六品誥命夫人,夫君早逝之後,在夫家孝敬婆媳,教導小輩,安安分分的寡居了十幾年,也是極受夫家尊敬。
原本以為她這輩子就會這般安安穩穩的過去,不曾想她開春時聽聞了宮中要招女官之事後,卻是不知為何,不顧阻攔,隻一意孤行的要來考這女官,她自己考不夠,還帶了娘家裏生母早葬的小侄女一並來。
為了這事,很是與家中起了一些爭執,好在她們姑侄二人的確是胸懷才學,詩書禮儀算術都是無一不通,在參考的眾人裏幾乎是一枝獨秀,又因著其出身大家,便破格被封了正五品的總領尚宮,連她一起帶來的小侄女,雖才年方十二,卻也因著通讀詩書領了七品的掌籍之職,隻是因著年紀太小,恐擔不得什麽事,便還叫跟著張尚宮慢慢帶著,這次也一並送到了蘇明珠宮裏來。
蘇明珠知道了這兩位女官的來曆之後,心下便對著這位張尚宮一直存著幾分敬佩,素日言行裏也是格外的客氣。
張尚宮是一位年過四十,麵目溫和且恭謹的婦人,聞言恭敬的謝了,在繡墩上低著頭坐了,小小年紀的張掌籍卻沒敢坐,謙讓了之後便隻是在姑姑身後規矩立著。
如今各地采選的秀女都已到了京中,按著規矩,先由宮務府裏的內監女官們挑出幾十個來,才能再往主子們的眼前送,這一迴趙禹宸下旨讓比尋常都精簡些,定了十二之數,那便需挑的越發精細。
但宮務府這邊怎麽挑,其實很大一部分也都是瞧著上頭主子們的意思的,若是單單為著陛下,那自然是單憑著姿容相貌,越是出挑絕色便越是能被挑出來,但若掌管著這事的乃是後宮裏的主子,宮務府的人精子們便會提前給討個章程。
畢竟是給後宮裏添人,有的主子心小,不許要那等太漂亮好看的,亦或者有的主子是某一地的,會些特有的才藝傍身,為著前途,便不想要下頭選跟自己路子手段一樣的,又或者怕著不好拿捏,隻叫選那等性子聽話馴服,這其中都是講究。
這一次,陛下擺明了要給昭陽宮臉麵,下旨采選事宜由著貴妃娘娘一手操辦,連壽康宮太後都幾乎插不進手去,下頭的人豈有不知道的?打一開頭,便忙不迭的送了名冊過來,將此次格外出挑的十二個都詳盡的寫在了前頭,詢問蘇明珠的意思,若是不妨便打算就這麽定了,若是她不許,那麽打從宮務府這兒,便自會尋了各色由頭篩出去,再填旁的上來。
蘇明珠明白了這其中的九九之後,也是不禁暗自讚歎了一會兒,蘇明珠接過名冊之後,大略的瞧了瞧,宮務府裏暫定的十二個人的姓名籍貫出身皆都清晰明了的寫在前頭,隻是采選的良家子罷了,這兒都沒什麽好瞧,最要緊的,是這每人後頭的小字,都細細的寫出了各自的出挑之處,如貴妃一向走明豔大方路子的人沒敢挑,剩下有嬌媚的,有柔弱的,有聲若黃鸝的,有纖腰盈盈的,甚至連渾身膚如凝脂,格外滑膩的都赫然在列。
不愧是皇帝啊……
這一個個的介紹,隻看的蘇明珠忍不住的嘖嘖稱奇,差點都忍不住的這會兒就都叫過來見見世麵,好容易按捺住了,便合了名冊,抬頭與張尚宮開口道:“本宮這兒都是些年輕人,也沒個有眼力的,還是得勞煩尚宮替本宮走一趟,看看這幾位秀女。”
張尚宮起身,低頭應了一句:“原便是分內之事,不敢稱勞煩。”
蘇明珠坐起身,便叮囑道:“旁的且罷了,隻是勞尚宮留神瞧瞧,隻撿那性子純淨的為上,若是心思深沉,表裏不一的,旁的便是再萬裏挑一,也叫宮務府裏退迴去罷了。”
張尚宮恭敬應是,瞧著蘇明珠隻這一個要求,想了想,便又帶著幾分婉轉問道:“若是遇上那容色著實出挑,性子也好的?”
蘇明珠聞言一笑:“那便選進來。”說著頓了頓,她垂了眼眸將這名冊放到了一邊,便又淡淡的接了一句:
“陛下乃是帝王,這些原就都是他該得的。”
可不是麽,對於這大燾的帝王來說,後宮美人,某種程度上與這金碧輝煌的宮殿,鍾鳴鼎食的排場,天下間最珍惜尊重的吃食用物一般,屬於其該得的享樂,本質上都並無什麽不同。
張尚宮聞言便讚了一句:“娘娘著實賢德,也難怪陛下信重。”
蘇明珠聽著這“賢德”二字,心下不期然想到了她剛進宮時,曾經信誓旦旦與趙禹宸說過類似“陛下休想叫我作個賢妃”的話,不禁便又是一樂。
還好她抽身抽的夠快,若不然,但凡存了一分真心,要做這“賢妃,”心底裏得咽下多少苦水去?
這麽一想,蘇明珠便隻釋然的搖了搖頭,將該說的話都與張尚宮說罷之後,便站起身,叫了白蘭幾個一道,吩咐要往壽康宮裏去一趟。
她這是要將采選的這事再與太後娘娘稟報一迴,雖然趙禹宸吩咐了這次采選由她一手操辦,太後也十分給她麵子的當真一點都沒有插手。
但太後不插手,是太後的放心大度,她自個的態度卻是要擺端正的,尤其是,自打她進宮以來,太後便對她一直偏心照拂,哪怕隻是投桃報李,她也需更對壽康宮裏擺出十二分的尊敬來。
張尚宮福身退了出去,等得出了昭陽宮,這才歎息一聲,扭頭與侄女兒低聲道:“原本隻聽聞貴妃跋扈無禮,我還存了幾分擔心,如今看來,分明最是個有禮通透的,果真傳言誤人。”
小張掌籍才剛十二,雖然天性聰慧,擅書法算術,詩書也讀得極通,人情世故上卻難免還有幾分懵懂,聞言奇怪道:“姑姑之前不是還說分在娘娘宮裏不是個好差事,不如在宮務府裏來的清貴麽?”
張尚宮搖搖頭:“按著原本聽來的說法,昭陽宮裏是不是個好差事,隻是如今觀來,隻怕再沒有比這昭陽宮裏更好的了。”
小張掌籍疑惑的抬了抬頭,張尚宮卻不再與她更多解釋,隻是又轉了話頭道:“隻是我瞧著貴妃娘娘,對你我雖客氣,卻是並無親近重用之心……”頓了頓,又慢慢道:“不過,也或許,是才分來,想來瞧瞧咱們性情的緣故。”
這麽想著,張尚宮又仔細的與侄兒女叮囑了一句:“不論如何,你我日後都在娘娘越發恭敬為上,分下的差事也著意小心些,你可萬萬莫因著我之前說來昭陽宮不是好差事的話,便疏忽大意!”
小張掌籍乖乖巧巧的應了一聲是。
————
宮中另一頭,蘇明珠進了壽康宮,與正在殿中的方太後福身行了一禮。
今日正殿中卻並非隻太後一個,除了一旁的寶樂公主外,梁王硬塞進來的趙巧雲也低著頭坐在末位,殿中立著一個穿著少監服飾的宮人,等在最後,格外伶俐的給蘇明珠跪地請了安:“小人見過貴妃娘娘!”
這個內監,蘇明珠倒是眼熟的,正是之前梁王派著,給她宮裏送紅夫人遺物的那一個,後來轉了一迴手,叫陛下賞給了家裏母親了。
看見這人,蘇明珠便有些明白,主位上的太後也適時解釋道:“梁王派了人進京來,瞧瞧巧雲,也順道送些東西。”
唯一的女兒住在宮裏,派親信過來送些東西倒也不是說不過去,蘇明珠點了點頭,因著有人,便暫且未提采選之事,請過安後,隻在一旁坐了。
梁王派來的那內監不光麵上瞧著伶俐,一副嘴皮子也是格外的會說,先口下不停的代著梁王謝過了太後慈愛之德,又誇著有太後鎮著,連壽康宮的風水都不一般,格外的養人,巧雲小郡主隻這麽些日子,便已瞧著大不相同雲雲……
隻是雖然知道了不少,一時卻不好大肆聲張調動,鬧的人心慌慌,趙禹宸隻是在心裏默默記了,隻等著慢慢再做計較。
唯一有些不順利的,便是這讀心術一日日的用的久了,便很是耗費精神,直叫他每日迴了寢殿之時,都做了什麽苦役似的,格外的疲累,必得每日裏都多睡上一兩個時辰,才能重新緩得過來,偶爾能騰出些空來,還要去給太後請了安,剩下的空閑,去一遭昭陽宮都是來去匆匆,竟是連與貴妃說話都不怎麽顧得上。
也正是因此,在旁人眼裏,陛下整日裏吃的多,睡得香,分明不如以往辛勞勤政了,身子卻反而比從前一日日的清減了下來,竟像是有些體虛之症一般,隻叫太醫署裏已葛太醫的為首的眾太醫們暗暗憂心不少,連太後與明珠都聽聞了,真心問過了好幾遭,好在天氣一日比一日的熱,趙禹宸找了個苦夏的由頭,勉強算是糊弄了過去。
不過趙禹宸倒也並沒打算日後都一直如此,他估算著,再有個一兩月,將朝中百官都探聽個差不多之後,他騰出空來,便要想想法子,試著不叫自個再用這讀心術,若不然,一輩子都像這般嘈嘈雜雜,他也實在是有些受不了。
更要緊的,是他一直牢記著,他乃君王,雖說有了這上天所賜的機緣異術,但可以憑借使用,卻萬萬不能被這異術所縛。
他是立誌要做明君的,可古往今來,卻從來沒有靠著讀心異術治國的明君。
——————
而就在宮中的另一邊,禦花園秋楓亭內,蘇明珠正對著自己的弟弟蘇都尉麵上帶笑,關心問道:“怎麽樣?母親可給你相看好到底張家的哪一個女兒了?”
進了夏日,宮中諸人都穿的涼爽,今兒個的蘇明珠便穿了一件拿珍珠墜了花瓣兒的輕紗暑衣,內裏襯著海天霞的綢主腰,將她的腰線係的盈盈一握。
因著天熱,她不耐煩叫頭發在垂在脖頸肩膀上平白窩出汗來,便吩咐叫山茶給她高高的梳了鬟髻,也不插什麽累贅的步搖簪環,隻用珊瑚紅的絲帶綁好,又將一早新出的茉莉剪下,攢成花球,在髻邊簪了,含苞待放的茉莉在這熱氣慢慢的開出來,便一整日都會伴著一股子似有似無的花香,恬淡且甜美,比那各色熏香都來的清新舒暢。
雖說這般梳的高高的少了墮馬髻該有的柔婉嫵媚,但露出了白鷺一般修長脖頸,卻更顯的人精神利落,露出了一股後宮女子難見的勃勃生機,隱隱的,倒有些像是未進宮時,還在家中的鮮活自在。
事實上,蘇明珠這一個多月的日子,過得也的確是不錯,父母都已經迴京,父親官升太尉,順風順水,蘇家最大的死對頭董太傅自從長子出了事之後,告病告了一個月,前幾天才勉強能起身,進宮謝了一次恩,雖然趙禹宸麵上還是客客氣氣的諸多關懷,但不知是身子未好,還是董太傅自個不好意思,卻仍舊沒有上朝理事,再加上梁王這會兒還在景山安安分分的守陵,卻是再沒誰來找蘇家的麻煩。
宮外頭一派太平,宮內也是一般,董淑妃的“病”時好時壞的,整日的守在關雎宮內都不怎麽出門見人,自然也生不出什麽事。
陛下那邊近日忙於政務,也似乎不怎麽顧得上一般,隻是常常賞賜些吃穿用物,卻是不再像父親剛迴來那陣子時,每日的過來尋她說話,隻三五日過來昭陽宮一迴,每每都還很是疲憊一般,常常隻用過午膳,借著她這地界睡個午覺,便又匆匆迴了乾德殿去。
蘇明珠私心裏覺著,除了政務繁忙之外,這可能是因著趙禹宸已經派了信賴的親信武將去西北,一點點接手蘇家在西北的兵權,不必再對她特意的小意殷勤,這才漸漸的淡了。
不過她倒也並不當迴事,事實上,之前十幾日裏趙禹宸對她百依百順,又是一次次的賞東西,又是一迴迴的偏袒偏寵,甚至於連“相守一世、伉儷情深”的話都說了出來,她心底裏已經覺著格外的不對勁兒了,這會兒趙禹宸略微放下了些,她反而覺著正常,甚至鬆了一口氣似的。
看著家裏似乎一日日的在京中安穩了下來,趙禹宸的表現也一點點的趨於正常,蘇明珠便覺著離她出宮的日子也已是一日近過一日了。
這麽想著,蘇明珠的心情便也一日比一日的輕鬆高興了起來,她算著日子差不多,今兒個便尋機在禦花園了找了蘇都尉來,打算好好的問問弟弟的婚姻大事。
提起這事來,蘇都尉微微的紅了臉:“是嫡出的三小姐,已托了張家太太問過,張家也應了,如今,已問了名,母親正忙著去城外的大安寺裏算八字。”
“哦?這豈不是已經定了!”蘇明珠聞言亦是滿麵笑意。
說來也巧,分明此時沒有了董太傅拿宋玉輪出來的情形逼著,家裏有的是功夫慢慢尋,結果卻還是看重了世交張家的女兒,蘇夫人這一月來,去了張家好幾次,借著各色的名頭相看了半天,最終便瞧上了張家的嫡出幼女,如今年方十六,算來再用個一年半載的走過了六禮,剛好便能大婚。
蘇明珠笑了笑:“果然是有緣,不過娘親也當真是急脾氣,我這才催了一迴,就這麽快的連名都問過了!”
蘇都尉微微低頭,有些郝然的模樣:“也是娘娘小心,梁王家那小郡主才多大年紀,哪裏就有這般心思呢。”
之前梁王死纏爛打的硬是塞了趙巧玉過進宮來,雖然有太後一手照看著,蘇明珠自個也並未察覺出什麽不對,但她還是有些不放心,記起了當初弟弟救下這位“小郡主”時,梁王上門致謝,便有些要結親的意思,為免夜長夢多,她便忍不住給家裏傳信,叫蘇夫人給明朗的親事多緊著些,免得節外生枝。
隻不過這些日子以來,趙巧玉那個小姑娘一向都乖巧的很,如今弟弟的親事都已定了,蘇明珠便覺自己好像有了些小人之心的意思:“我倒不是對小姑娘有意見,實在是她爹梁王太過不要臉了,我總是忍不住擔心罷了。”
蘇都尉一向不太會背後說人,聞言隻是有些靦腆的笑了笑。
既然提起來了,蘇明珠想到了自從進宮便一直在靜芳齋裏安安靜靜的待著的趙巧雲,便也順口問道:“那小姑娘一直都是那麽一副內向的脾氣?你在上元節燈會上救了她時,是什麽模樣?”
蘇都尉想了想,斟酌著迴到:“就是,十分文靜,也沒哭沒鬧的,低著頭,嚇得隻咬了牙在拍花子手上一動不動的,還是我瞧著她衣著富貴,手臉都白淨淨的,實在不像是那等粗人能養得出的女兒,上前問了一嘴,這才露的餡,若不然,隻怕當真就被拐不知哪兒去了。”
“是被嚇壞了吧?”拐旁人孩子這事,放在什麽時候都叫人覺著驚險可恨的,蘇明珠想著那場景,忍不住的有些後怕:“你救迴來之後,她也沒哭不曾 ?”
蘇都尉搖頭:“沒有,嘴唇都咬破了,也沒吭出一聲來。”頓了頓,像是迴想到了什麽,便又補充道:“我把她帶到安全之處,好言哄了許久,她才抬了頭,卻也沒哭,隻跟我說了一句父王會來救她的,我這才挨著京裏的王府去問了出來。”
蘇明珠聞言想了想,正要說些什麽時,對麵蘇都尉便與周遭宮人忽的起了身,恭敬行禮道:“見過陛下!”
蘇明珠順勢迴頭,果然是一身單衣的趙禹宸,便也順勢福了身下去。
“不必多禮!”趙禹宸遠遠的便叫了起,麵上帶了笑:“才從母後那來,有些事要與你說,一問果然是在園子裏,你也不嫌外頭這暑氣了?”
蘇明珠笑笑:“總在殿裏守著冰盆也無趣,湊巧今兒個有風,還略涼快些。”
說話間,趙禹宸也瞧見了亭內的蘇都尉,叫起之後,便也毫無帝王架子,一家人閑話一般的關心道:“蘇都尉的婚事可定下了?”
“可不是巧了,臣妾方才問完了呢!”蘇明珠一笑,便將與張家三女兒已經問了名的事說了出來,趙禹宸聞言賀了一迴,又說了等走到了納征,便叫宗室府裏帶著太後加封郡主,與賜婚的聖旨一並過去。
蘇都尉恭恭敬敬的謝了恩,他聽到了方才陛下提起來找娘娘有事要說,便沒敢多留,隻幾句話後,便立即起身告了退。
“陛下要與臣妾說什麽事?”蘇明珠扇著手中的團扇開了口,麵上帶笑。
趙禹宸麵色溫和:“如今國孝已出,方才朕去了壽康宮,母後提起按著規矩,這宮中也該再進些新人了。”
蘇明珠搖扇的動作微微一停,頓了頓,便似笑非笑的抬了抬嘴角,看不出麵色:“哦?”
看著這樣的蘇明珠,趙禹宸心頭莫名的一慌,立即補充道:“朕已說了,如今戰事初定,正是休養生息之時,前朝又政務繁忙,實在不必大辦,禮聘便不必了,隻叫宮務府裏從外頭采選些聽話的良家子,貴妃你挑幾個順眼的放在儲秀宮著先教著規矩就是。”
曆來後宮添新人,最合規矩的就隻有禮聘與采選這兩種,如蘇明珠與董淑妃,便都是宮中下旨,正經的禮聘進宮,這樣的都是家世出挑的豪門貴女,接進宮後,冊封的位分也不太低,最差也是九嬪起步。
采選就略差了些,與選宮女都差不多,不計出身,隻要是良籍的,由下頭一層層的挑上來,最後由宮務府裏選出容色最出挑的幾十個送進儲秀宮,由陛下或是太後皇後、高位的妃嬪最後掌眼,被宮中這幾位貴人相中了,才能賞下位分。
當然,這樣的位分就不會太高,大多就是些選侍采女之流,能封上個貴人,便已得是十分的出色難得了。
趙禹宸之所以不叫禮聘也就是因此,他早已打算過些日子,便叫欽天監裏選個黃道吉日冊封明珠為後,偏偏明珠又是個一派純粹,從不耐煩使那些隱私心計,照顧宮中瑣碎的。
他思來想去,便覺著隻得靠他護著明珠些,近些年裏宮中都再不進高位的妃嬪,隻采選進來幾個卑順聽話的,也都暫且放在儲秀宮裏慢慢教著規矩等著。
需得等得冊後大典完了,他先名正言順的與明珠成了夫妻,最好再能生下幾個子嗣來,長到兩三歲立住了,他再去幸旁的宮中女子。
這麽一來,便不必擔心旁的人生出庶長子來,日後再生出什麽旁的心思變故,動搖了明珠,與他們日後嫡子的地位。
蘇明珠雖然不知道趙禹宸心中已經計劃出了這麽遠,但聽了趙禹宸這一番不必禮聘,隻叫她掌眼,從采選的秀女裏挑幾個順眼的話,卻也明白陛下這已算是給了她十足的體麵,當真是格外的難得了。
想到這,蘇明珠心下便頗有幾分複雜的滋味,她頓了頓,麵色便也忽的一鬆,笑眯眯的點了點頭:“好。”
趙禹宸見狀,不知為何,卻好像有些隱隱的不安,他原本都已經盡量不去窺探親近之人的心思了,可此刻想了想,卻還是忍不住凝神聽了聽——
【看在你還算有良心的份上,我給你好好挑幾個,嗯,肯定再不叫第二個董蓮花的那樣進來騙你了!】
聽著這話,趙禹宸的心下便忽的一鬆,接著,又漾出了濃濃的暖意,神色越發的溫和了起來:“隻你看著合眼緣,不會惹你厭煩的,旁的都不必理會。”
作者有話要說: 趙暗投(感動到幾乎哭出來):果然,隻有明珠對朕最好!
第68章
“宮務府已將此次采選的名冊名冊送了來,請娘娘過目。”
昭陽宮正殿內,才被分來當差沒多久的五品女官張尚宮規規矩矩的在蘇明珠麵前行了一禮,說罷,一旁便有一個身著七品女官服飾,麵上還帶著稚氣的包子臉女孩捧著一碟子名冊低頭上前,呈到了蘇明珠的手上。
蘇明珠伸手接過了,麵上帶著十分的客氣:“張尚宮請坐,張掌籍也坐吧。”
這一對兒女官,便是宮務府給蘇明珠這兒,在剛考進來的女官裏選出的佼佼者,一長一小,都姓張,原是一家出來的一對兒姑侄。
說起來,這大些的張尚宮原本還是外頭正經的六品誥命夫人,夫君早逝之後,在夫家孝敬婆媳,教導小輩,安安分分的寡居了十幾年,也是極受夫家尊敬。
原本以為她這輩子就會這般安安穩穩的過去,不曾想她開春時聽聞了宮中要招女官之事後,卻是不知為何,不顧阻攔,隻一意孤行的要來考這女官,她自己考不夠,還帶了娘家裏生母早葬的小侄女一並來。
為了這事,很是與家中起了一些爭執,好在她們姑侄二人的確是胸懷才學,詩書禮儀算術都是無一不通,在參考的眾人裏幾乎是一枝獨秀,又因著其出身大家,便破格被封了正五品的總領尚宮,連她一起帶來的小侄女,雖才年方十二,卻也因著通讀詩書領了七品的掌籍之職,隻是因著年紀太小,恐擔不得什麽事,便還叫跟著張尚宮慢慢帶著,這次也一並送到了蘇明珠宮裏來。
蘇明珠知道了這兩位女官的來曆之後,心下便對著這位張尚宮一直存著幾分敬佩,素日言行裏也是格外的客氣。
張尚宮是一位年過四十,麵目溫和且恭謹的婦人,聞言恭敬的謝了,在繡墩上低著頭坐了,小小年紀的張掌籍卻沒敢坐,謙讓了之後便隻是在姑姑身後規矩立著。
如今各地采選的秀女都已到了京中,按著規矩,先由宮務府裏的內監女官們挑出幾十個來,才能再往主子們的眼前送,這一迴趙禹宸下旨讓比尋常都精簡些,定了十二之數,那便需挑的越發精細。
但宮務府這邊怎麽挑,其實很大一部分也都是瞧著上頭主子們的意思的,若是單單為著陛下,那自然是單憑著姿容相貌,越是出挑絕色便越是能被挑出來,但若掌管著這事的乃是後宮裏的主子,宮務府的人精子們便會提前給討個章程。
畢竟是給後宮裏添人,有的主子心小,不許要那等太漂亮好看的,亦或者有的主子是某一地的,會些特有的才藝傍身,為著前途,便不想要下頭選跟自己路子手段一樣的,又或者怕著不好拿捏,隻叫選那等性子聽話馴服,這其中都是講究。
這一次,陛下擺明了要給昭陽宮臉麵,下旨采選事宜由著貴妃娘娘一手操辦,連壽康宮太後都幾乎插不進手去,下頭的人豈有不知道的?打一開頭,便忙不迭的送了名冊過來,將此次格外出挑的十二個都詳盡的寫在了前頭,詢問蘇明珠的意思,若是不妨便打算就這麽定了,若是她不許,那麽打從宮務府這兒,便自會尋了各色由頭篩出去,再填旁的上來。
蘇明珠明白了這其中的九九之後,也是不禁暗自讚歎了一會兒,蘇明珠接過名冊之後,大略的瞧了瞧,宮務府裏暫定的十二個人的姓名籍貫出身皆都清晰明了的寫在前頭,隻是采選的良家子罷了,這兒都沒什麽好瞧,最要緊的,是這每人後頭的小字,都細細的寫出了各自的出挑之處,如貴妃一向走明豔大方路子的人沒敢挑,剩下有嬌媚的,有柔弱的,有聲若黃鸝的,有纖腰盈盈的,甚至連渾身膚如凝脂,格外滑膩的都赫然在列。
不愧是皇帝啊……
這一個個的介紹,隻看的蘇明珠忍不住的嘖嘖稱奇,差點都忍不住的這會兒就都叫過來見見世麵,好容易按捺住了,便合了名冊,抬頭與張尚宮開口道:“本宮這兒都是些年輕人,也沒個有眼力的,還是得勞煩尚宮替本宮走一趟,看看這幾位秀女。”
張尚宮起身,低頭應了一句:“原便是分內之事,不敢稱勞煩。”
蘇明珠坐起身,便叮囑道:“旁的且罷了,隻是勞尚宮留神瞧瞧,隻撿那性子純淨的為上,若是心思深沉,表裏不一的,旁的便是再萬裏挑一,也叫宮務府裏退迴去罷了。”
張尚宮恭敬應是,瞧著蘇明珠隻這一個要求,想了想,便又帶著幾分婉轉問道:“若是遇上那容色著實出挑,性子也好的?”
蘇明珠聞言一笑:“那便選進來。”說著頓了頓,她垂了眼眸將這名冊放到了一邊,便又淡淡的接了一句:
“陛下乃是帝王,這些原就都是他該得的。”
可不是麽,對於這大燾的帝王來說,後宮美人,某種程度上與這金碧輝煌的宮殿,鍾鳴鼎食的排場,天下間最珍惜尊重的吃食用物一般,屬於其該得的享樂,本質上都並無什麽不同。
張尚宮聞言便讚了一句:“娘娘著實賢德,也難怪陛下信重。”
蘇明珠聽著這“賢德”二字,心下不期然想到了她剛進宮時,曾經信誓旦旦與趙禹宸說過類似“陛下休想叫我作個賢妃”的話,不禁便又是一樂。
還好她抽身抽的夠快,若不然,但凡存了一分真心,要做這“賢妃,”心底裏得咽下多少苦水去?
這麽一想,蘇明珠便隻釋然的搖了搖頭,將該說的話都與張尚宮說罷之後,便站起身,叫了白蘭幾個一道,吩咐要往壽康宮裏去一趟。
她這是要將采選的這事再與太後娘娘稟報一迴,雖然趙禹宸吩咐了這次采選由她一手操辦,太後也十分給她麵子的當真一點都沒有插手。
但太後不插手,是太後的放心大度,她自個的態度卻是要擺端正的,尤其是,自打她進宮以來,太後便對她一直偏心照拂,哪怕隻是投桃報李,她也需更對壽康宮裏擺出十二分的尊敬來。
張尚宮福身退了出去,等得出了昭陽宮,這才歎息一聲,扭頭與侄女兒低聲道:“原本隻聽聞貴妃跋扈無禮,我還存了幾分擔心,如今看來,分明最是個有禮通透的,果真傳言誤人。”
小張掌籍才剛十二,雖然天性聰慧,擅書法算術,詩書也讀得極通,人情世故上卻難免還有幾分懵懂,聞言奇怪道:“姑姑之前不是還說分在娘娘宮裏不是個好差事,不如在宮務府裏來的清貴麽?”
張尚宮搖搖頭:“按著原本聽來的說法,昭陽宮裏是不是個好差事,隻是如今觀來,隻怕再沒有比這昭陽宮裏更好的了。”
小張掌籍疑惑的抬了抬頭,張尚宮卻不再與她更多解釋,隻是又轉了話頭道:“隻是我瞧著貴妃娘娘,對你我雖客氣,卻是並無親近重用之心……”頓了頓,又慢慢道:“不過,也或許,是才分來,想來瞧瞧咱們性情的緣故。”
這麽想著,張尚宮又仔細的與侄兒女叮囑了一句:“不論如何,你我日後都在娘娘越發恭敬為上,分下的差事也著意小心些,你可萬萬莫因著我之前說來昭陽宮不是好差事的話,便疏忽大意!”
小張掌籍乖乖巧巧的應了一聲是。
————
宮中另一頭,蘇明珠進了壽康宮,與正在殿中的方太後福身行了一禮。
今日正殿中卻並非隻太後一個,除了一旁的寶樂公主外,梁王硬塞進來的趙巧雲也低著頭坐在末位,殿中立著一個穿著少監服飾的宮人,等在最後,格外伶俐的給蘇明珠跪地請了安:“小人見過貴妃娘娘!”
這個內監,蘇明珠倒是眼熟的,正是之前梁王派著,給她宮裏送紅夫人遺物的那一個,後來轉了一迴手,叫陛下賞給了家裏母親了。
看見這人,蘇明珠便有些明白,主位上的太後也適時解釋道:“梁王派了人進京來,瞧瞧巧雲,也順道送些東西。”
唯一的女兒住在宮裏,派親信過來送些東西倒也不是說不過去,蘇明珠點了點頭,因著有人,便暫且未提采選之事,請過安後,隻在一旁坐了。
梁王派來的那內監不光麵上瞧著伶俐,一副嘴皮子也是格外的會說,先口下不停的代著梁王謝過了太後慈愛之德,又誇著有太後鎮著,連壽康宮的風水都不一般,格外的養人,巧雲小郡主隻這麽些日子,便已瞧著大不相同雲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