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節
當朕有了讀心術發現所有人都在騙朕! 作者:梟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明珠——”趙禹宸這次卻丁點沒有了方才的出神怔愣之色,她才剛剛離座,還未站直,身旁的趙禹宸便忽的伸手,在桌下拉住了她的手腕。
即便隔了一層衣袖,都能感覺到趙禹宸手下十分用力,隻拉得她死死的,猝不及防之下,手腕上的珊瑚串子像是擠著了,在皮肉上硌得生疼。
蘇明珠疼的微微吸了一口氣,趙禹宸反應過來,便也瞬間鬆了手,隻是鬆了的手往下垂了幾分後,卻又不甘心一般,又輕輕的拽住了她的衣袖,晃了晃,開口道“貴妃且坐,魏安,為淑妃備碗筷。”
趙禹宸說這話的聲音格外的堅決,說話時的目光也隻死死的盯著蘇明珠,分毫不讓,隻不過許是因著她是站在桌前,陛下乃是從小往上的仰視著看過來,蘇明珠便總覺著趙禹宸這眼神並不像聲音那般有威勢,反而還有帶了幾分求肯一般,有些濕潤潤的意思。
蘇明珠在這目光裏愣了愣,便也果然順著衣袖上這微不足道的力氣重新坐了迴來。
對麵的梁王看著這一幕,眸光微微一凝,麵上似有所思。
相較之下,倒是一向溫柔懂事的淑妃仿佛什麽都察覺到一般,起身之後,便隻低了頭,一步步的行到了席間,在太後與梁王之間靜靜坐了,因一直微微低頭,垂著眼角,竟是誰也看不出她的神色。
趙禹宸這時也已徹底恢複了往日的平靜,看著貴妃重新坐了下來,他便鬆開了抓著她衣角的手指,目光冷然的看著董淑妃,略略凝了神,單朝她一人聽去。
但叫趙禹宸說不出是慶幸還是失望的是,董淑妃此刻卻隻是怔怔出神,心內空空蕩蕩,卻是寂然無聲。
但隻是如此,其實也已經能說明許多問題,淑妃董家嫡出,在他麵前隻如最精明的能吏對待上峰,一向口中言一心內思百,處處都冷靜自持,幾乎毫無疏漏,可偏偏今日見了梁王,便是這般六神無主,彷徨無措,連個心聲都無!
再加上方才那一句百轉千迴的“王爺,”他們二人的奸,情,不說十成十,也已有六七分之數了。
一念及此,趙禹宸的心內越發泛沉,除了被人欺瞞愚弄的怒火之外,一時卻也忍不住的想得更多——
梁王二十多年都待在景山,直到先帝駕崩之後才重迴京城,而淑妃卻是先帝駕崩一月後,在熱孝裏與明珠一道被接進的宮,滿打滿算,他們二人能自在相識相處的時間,也就這麽一個多月的功夫。
隻這月餘的功夫,淑妃便竟已是這般作態?這隻是她的一廂情願,還是兩人心照不宣,早已暗通款曲,甚至與,這私情是否隻是淑妃的一己私情?還是,其中還牽連到了董家?
【呲溜呲溜,怎麽迴事?一個個的怎麽都愣著?大黃魚都要涼了嘿!都不用把席麵撤了上茶坐著多好!還能叫他們留著,給咱家嚐嚐鮮……那詞怎麽說來著……對了,暴殄天物!真的暴殄天物啊暴殄天物!】
趙禹宸叫這嘈雜的心聲吵的忍不住搖頭,魏安其實是站在他三步之外的,隻不過因著這幾句心聲的情緒太過強烈,這才能越過旁人,徑直傳進他的耳中。
不過叫魏安這麽一打岔,趙禹宸也意識到自己的神態的確有些不太對,左右的太後與貴妃都在有意無意的打量著他的麵色,對麵的梁王嘴角帶笑,也似有所待,氣氛都因此有些凝滯了一般。
“怎的都不動筷?這湘江魚都要涼了。”迴過神後,趙禹宸便暫且將滿心的情緒都壓了下去,甚至在麵上露出幾分笑容來,按著規矩,當前請方太後先嚐了嚐正中的清蒸黃魚。
“味道果真不錯。”太後嚐了一著,便讚了一句。
皇帝太後這麽一動手,氣氛便立即鬆快了許多,梁王聞言起身,親自將這黃魚布讓了一小碟後,卻是麵帶微笑的的放到了蘇明珠麵前,隻說的溫潤如玉:“本王記得,娘娘素來喜食醬赤葷食,倒不如趁熱嚐嚐這魚。”
蘇明珠皺了眉頭,還未來得及拒絕,一旁的趙禹宸卻叫什麽紮了一般,猛的伸手將那一碟子魚肉拿了開去。
身在帝王家,周遭多少宮人處處服侍周到,梁王方才親自布菜之舉都已是十分失了規矩,就更莫提趙禹宸堂堂帝王,突兀的近乎搶奪的親自動手。
迎著眾人詫異的目光,素來循規蹈矩的趙禹宸卻是絲毫未覺不對一般,隻滿麵平靜的看向一旁的蘇明珠,開口道:“你春日裏愛犯咳疾,這魚裏帶辣,還是少吃,隨後朕叫他們專為你做一道清淡的。”
蘇明珠聞言一愣,她這一輩子天生的有些內熱之症,每到春夏之交,就很容易咳嗽上火,若是提前不小心,最厲害的時候嗓子都會疼的說不出話來,她這毛病,也就是六七歲剛和趙禹宸時提過一嘴,卻沒想到他竟然這會兒都還記得。
趙禹宸卻好似沒有發現蘇明珠的詫異一般,滿麵平靜的與她說罷之後,轉臉就麵無表情的將這一碟子魚肉遞給了身後的魏安,聲音沉的能滴出水一般:“梁王賞你的,還不謝恩?”
【陛下這是怎麽了……啊?賞我?親娘哎!居然還有這樣的好事!!!】
聽著這話,方才還在小心翼翼琢磨著麵前情景的魏安立馬什麽都顧不得了,隻喜的心花怒放,上前一步,雙手將魚肉接過,毫不耽擱,就這般跪在地上一仰頭,幾口咽了下去,便眉開眼笑的與梁王謝了恩:“小人謝王爺賞!”
畢竟,當朝親王親手布讓出的菜,最終卻落到了魏安一介宮奴的口中,這事怎麽說也是損了梁王的麵子。
雖然魏安心裏已美的找不著東南西北,但麵上卻是一派的恭謹,除了擁有讀心異術的趙禹宸,旁人都隻當他這般當場吃了魚,乃是有心配合陛下的心意,故意給梁王沒臉,倒都不覺意外。
可被下了麵子的梁王卻是毫不在意一般,仍舊君子端方的叫了免禮,甚至還有心情接著方才的話頭,一派真誠的關心一旁的蘇明珠:“娘娘春日裏愛犯咳疾?可是內熱之故?實不相瞞,本王這兒知道一則古方,是極對症的,改日便製成丸藥,與娘娘送來。”
【竟連王爺也……蘇明珠,你這賤人!】
聞言,趙禹宸還未來得及開口,耳邊便又聽到了一道極其狠厲怨毒的心聲。
自然,正是董淑妃。
類似的心聲,趙禹宸從淑妃身上其實已不是第一遭聽到了,但從前,他以為淑妃的這般嫉妒失態是因著他,甚至還在私心裏為其解釋開脫過,但現在,趙禹宸垂眸掃過正抬頭盯著明珠的董淇舒,震怒之餘,心下隻是一派冷然。
“皇叔若有對症的古方,倒不如先與淑妃看看,也難為她患著病,還穿的這般單薄。”
趙禹宸微微抬了嘴角,隻拿十分的故作平靜掩去了話中的怒氣與嘲諷,饒是如此,董淑妃聞言還是微微一慌,心虛一般的低了頭,弱弱解釋了一句:“臣妾已無大礙。”
相較之下,梁王卻是一派的坦然,甚至還當真也轉身關懷了起來:“怪不得娘娘瞧著清減許多,倒春寒厲害,既是已患了病,實在該更小心些才是。”
董淑妃聽著這話,心頭既酸且澀,隻生生的將手裏的帕子都生生攪成了一團,但對著梁王,偏偏麵上卻是一字都開不了口,隻又頷首為禮,身姿越發的柔婉飄然。
隻趙禹宸冷眼瞧著這一幕,隻抬手端了茶碗,勉強蓋了蓋自己越來越寒的眸光。
梁王不急不緩的溫聲關懷過淑妃,便又將話頭轉向了趙禹宸與蘇明珠:“才聽聞西北蘇將軍大勝,當真是可喜可賀,卻不知折子上可有提起,大軍何日奏凱迴朝?”
趙禹宸垂了眼眸,麵無表情:“山高路遠,又有大軍輜重,未定歸期。”
“哦?這事臣卻是清楚。”梁王聞言一笑,麵色格外的坦然,丁點沒有碰瓷的痕跡:“臣與蘇將軍長子蘇兄弟一見如故,倒是時常互通消息,按他算的日子,該是下月初四前後。”
作者有話要說: 一場宴席——
蘇明珠:不知道為什麽,總覺得氣氛怪怪的?
魏安:咂咂嘴,大黃魚真好吃~
淑妃:啊,王爺……
趙禹宸:呸!狗男女!
梁王(坦然笑):聽說你之前覺著我送的禮很不錯厚?實不相瞞,本王覺著小侄子你的皇位和後宮都挺好噠!
第44章
聽到了梁王這明擺著攀扯蘇家的話,蘇明珠再也不能跟方才一般冷眼旁觀,她放下碗筷,抬起頭看向梁王,開口道:“當真怪事!”
“爹爹常說大哥空有一身蠻力,隻知一味勇武,卻不通謀略不知兵書,連給大嫂寫一封家書都要帶半頁別字的,怎的到了王爺嘴裏,竟是上知天文,下曉地理,隔著多半月,便連大軍迴京的日子都算得清清楚楚?”
蘇明珠的話中滿是毫不遮掩的怒氣,這話卻問的清脆響亮,又有條有理,清清楚楚,幾乎就是在直言梁王就是故意胡說。
不過梁王卻是丁點不亂的模樣,聞言仍舊格外坦然的笑了笑:“哦?那許是蘇兄弟信口一算,也隻與我信口一提也未可知。”
叫梁王這麽一說,活像是他們二人早已親近到真兄弟一般,大哥連這樣隨意胡算的日子也要與他閑聊的提起,由此猜想,旁的東西,隻怕更是不知說了多少!
蘇明珠叫這麽一句話隻氣的麵色泛紅,她深深吸口氣,緊緊的攥了手心,正待再說些什麽時,身旁的趙禹宸卻忽的伸手拍了拍她攥得緊緊的手心,聲音溫和的開口安慰道:“皇叔這人最愛玩笑,嘴裏沒一句做的了準的,貴妃怎的還當了真?”
蘇明珠聞言一頓,抬頭看去,趙禹宸的動作與聲音雖然都十分溫和,嘴角卻是抿得緊緊的,眼眸也微微向下,似乎在掩蓋著什麽。
細算起來,她與趙禹宸打六歲時相識,之後因著太後還未生產,不知腹中嫡出乃是個公主。
趙禹宸地位尷尬,更有多半年的功夫,都幾乎日日前來蘇府,與她一並相處玩鬧。
趙禹宸這人,幾乎是她蘇明珠看著長大的,對他的諸多小細節全都了然於胸,自然便也知道,趙禹宸的這種表情,代表著他心內已經十分生氣在意,隻不過不願叫旁人瞧出來,才在麵上勉強壓抑。
蘇明珠當然不會知道陛下其實還陷在事關頭頂顏色的鬱怒之中,見著趙禹宸這樣的神色,她的心下便是猛的一緊——
他在氣憤什麽?又在壓抑什麽?
……
氣憤,自是因著蘇家與梁王勾結,既驚且怒,壓抑……是因著梁王勢大,蘇家又兵權在握,他暫且不能夠打草驚蛇,不得不暫且隱忍,且還這般強忍著情緒在麵上這般溫和的安撫於她!
趙禹宸隻怕已經信了梁王的這故意碰瓷,最起碼,也是已經心存懷疑了。
對於蘇明珠來說,也隻有這個,是眼下唯一這情況唯一合理的解釋。
一念及此,蘇明珠的心內便猛的發沉。
父母動身前去西北之前,其實便特意進宮與她深談過一次,她們蘇家雖有兵權,但如先太祖一般舉兵起事甚至黃袍加身,乃是亂世之中才有的情形,如今天下太平,若要效仿前人,隻會徒增殺孽之外,且還牽連滿門。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更何況是兵權這樣要命的東西,蘇家打從先帝起被備忌憚,自然知道這個道理,父親並不貪戀權位,也明白手上的兵權如同懸在頭頂的利刃,就算再戒備小心,落下來隻是早晚的差別。
但已先帝的性情行事,一旦放棄兵權,蘇家手無寸鐵,便更是隻能引頸受戮,同樣要丟去了滿門的性命。
就這般,父親騎虎難下,生生的等了十餘年,直到先帝駕崩,趙禹宸即位,才算是終於等到了一絲轉機。
因為蘇明珠兩世為人,自幼便要比尋常孩童□□的多,加上她與趙禹宸有自幼相處的情分,父親曾借著這個機會仔細觀察過趙禹宸的心性,認為他是一個寬和之君,便有意借著這個機會,在保全蘇家滿門平安富貴的大前提下急流勇退。
事實上,若是兩年前沒出戎狄犯邊的事,父親早在先帝駕崩之時,就已在考慮稱病退讓了。
可惜趙禹宸登基不久,西北便生出戰事,父親領兵出征,倒也是樂見其成,想著若是能靠著軍功更進一步,換個爵位,日後也不至於人走茶涼,轉眼便江河日下。
不過因為父母這兩年來都都遠在西北,不知京中情形,幾月前也曾給蘇明珠傳信,問過她陛下性情如何?可有大變?
蘇明珠當時冷靜的想了想,覺著趙禹宸登基之後雖然規矩講究都添了不少,作為丈夫和前男友都十分的不及格,但底子上還算是儒家書生們最喜歡的那種“仁德”之君,與從前並無太大的差別,她甚至還尋了時機特意試探過,趙禹宸仍舊與小時候一樣,真心認為像他這樣的“有賢有德”的君王,不必行那種狡兔死良狗烹之舉,便足可以天下歸心。
也正是因著這樣的緣故,蘇明珠才會讚同且自持父母的打算,且謀算著日後出宮。
但這一切,卻都是建立在趙禹宸是當真未曾叫這帝王之位移了性情,還當真一心“賢德仁厚”的基礎上的!
蘇明珠從前對此還稱得上確定,但到底是事關滿門性命的大事,此刻,看著趙禹宸滿麵的強自壓抑之色,她卻不禁生出了幾分猶豫——
【他何必這般生氣?可是當真信了梁王的攀扯疑心蘇家了?是不是要提醒爹爹,早做準備?】
蘇明珠的種種心緒紛紛閃過,最後落在心頭的,便隻是這麽一句深深的自問。
自然,趙禹宸能聽到的,便也隻是這麽一句猶豫。
聽到之後,趙禹宸一時間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朕不是!朕沒有!
他明明未曾相信!他明明還第一時間安慰了明珠,叫她不必多心!她不感激朕且罷了!怎的竟還想到了這個?
他是哪處做的不對?他分明已經盡力小心,口氣都特意柔和了,並未將對梁王與淑妃的怒色帶到麵上!
“是,本王不過一句閑話,娘娘何必動怒?且小心傷了身子。”
趙禹宸正在滿心無辜疑惑之時,對麵的梁王竟又麵上帶笑的應了一句。
聽了這句話,趙禹宸憋了滿心的怒火終於有了傾瀉之處,他猛地直起身,聲音滿是冷厲:“既是無稽閑話,便不該出口!皇叔這麽大的人,怎的連這個道理都不清楚?這二十餘年都白活了不成?”
趙禹宸向來守禮,少有這般失態的時候,更莫提是對著長輩的皇叔這般直接的訓斥,此言一出,在場眾人皆是一愣。
梁王亦是有些詫異一般,但即便被這般訓斥了,麵上也並無震怒畏懼之色,他按著規矩起了身,麵上帶著三分恰到好處的困惑,眸中卻閃過一絲探究,仍舊嘴角微微帶笑,仿佛隻是一句不必計較的小事一般認了錯:“陛下教訓的是。”
趙禹宸記掛著貴妃這邊的疑慮,又不欲再多看他那一派坦然的麵色,便隻咬牙道:“既是知錯,你這便退下,好好學學什麽是非禮勿動,非禮勿言!”
說罷,不待梁王有所反應,他便又將視線忽的轉向了旁邊,正滿麵擔憂的董淑妃麵上,隻又故意冷聲道:“淑妃,你去替朕送一送皇叔!”
這聖意來的毫無緣由,淑妃聞言心頭一驚,還想說些什麽,趙禹宸卻再不看她一眼。
淑妃頓了頓,看了看身旁的梁王,一時間心亂如麻,竟也顧不得再多想,隻得躬身應了,便與梁王一前一後的退了下去。
方太後瞧著情形不對,她又一向是個處處謹慎,獨善其身的,便也順勢打著更衣的名頭離了去。
轉眼間,席間便隻餘了趙禹宸與蘇明珠兩個人。
趙禹宸見狀緩緩出了一口氣,便轉過身,認真的瞧著蘇明珠的雙眸,莊重道:“明珠,朕不是那等無德無能的昏聵君王,梁王野心勃勃,方才乃是故意離間,朕如何不知?更不會因著這等逆臣之言,便疑心蘇家,疑心功臣。”
即便隔了一層衣袖,都能感覺到趙禹宸手下十分用力,隻拉得她死死的,猝不及防之下,手腕上的珊瑚串子像是擠著了,在皮肉上硌得生疼。
蘇明珠疼的微微吸了一口氣,趙禹宸反應過來,便也瞬間鬆了手,隻是鬆了的手往下垂了幾分後,卻又不甘心一般,又輕輕的拽住了她的衣袖,晃了晃,開口道“貴妃且坐,魏安,為淑妃備碗筷。”
趙禹宸說這話的聲音格外的堅決,說話時的目光也隻死死的盯著蘇明珠,分毫不讓,隻不過許是因著她是站在桌前,陛下乃是從小往上的仰視著看過來,蘇明珠便總覺著趙禹宸這眼神並不像聲音那般有威勢,反而還有帶了幾分求肯一般,有些濕潤潤的意思。
蘇明珠在這目光裏愣了愣,便也果然順著衣袖上這微不足道的力氣重新坐了迴來。
對麵的梁王看著這一幕,眸光微微一凝,麵上似有所思。
相較之下,倒是一向溫柔懂事的淑妃仿佛什麽都察覺到一般,起身之後,便隻低了頭,一步步的行到了席間,在太後與梁王之間靜靜坐了,因一直微微低頭,垂著眼角,竟是誰也看不出她的神色。
趙禹宸這時也已徹底恢複了往日的平靜,看著貴妃重新坐了下來,他便鬆開了抓著她衣角的手指,目光冷然的看著董淑妃,略略凝了神,單朝她一人聽去。
但叫趙禹宸說不出是慶幸還是失望的是,董淑妃此刻卻隻是怔怔出神,心內空空蕩蕩,卻是寂然無聲。
但隻是如此,其實也已經能說明許多問題,淑妃董家嫡出,在他麵前隻如最精明的能吏對待上峰,一向口中言一心內思百,處處都冷靜自持,幾乎毫無疏漏,可偏偏今日見了梁王,便是這般六神無主,彷徨無措,連個心聲都無!
再加上方才那一句百轉千迴的“王爺,”他們二人的奸,情,不說十成十,也已有六七分之數了。
一念及此,趙禹宸的心內越發泛沉,除了被人欺瞞愚弄的怒火之外,一時卻也忍不住的想得更多——
梁王二十多年都待在景山,直到先帝駕崩之後才重迴京城,而淑妃卻是先帝駕崩一月後,在熱孝裏與明珠一道被接進的宮,滿打滿算,他們二人能自在相識相處的時間,也就這麽一個多月的功夫。
隻這月餘的功夫,淑妃便竟已是這般作態?這隻是她的一廂情願,還是兩人心照不宣,早已暗通款曲,甚至與,這私情是否隻是淑妃的一己私情?還是,其中還牽連到了董家?
【呲溜呲溜,怎麽迴事?一個個的怎麽都愣著?大黃魚都要涼了嘿!都不用把席麵撤了上茶坐著多好!還能叫他們留著,給咱家嚐嚐鮮……那詞怎麽說來著……對了,暴殄天物!真的暴殄天物啊暴殄天物!】
趙禹宸叫這嘈雜的心聲吵的忍不住搖頭,魏安其實是站在他三步之外的,隻不過因著這幾句心聲的情緒太過強烈,這才能越過旁人,徑直傳進他的耳中。
不過叫魏安這麽一打岔,趙禹宸也意識到自己的神態的確有些不太對,左右的太後與貴妃都在有意無意的打量著他的麵色,對麵的梁王嘴角帶笑,也似有所待,氣氛都因此有些凝滯了一般。
“怎的都不動筷?這湘江魚都要涼了。”迴過神後,趙禹宸便暫且將滿心的情緒都壓了下去,甚至在麵上露出幾分笑容來,按著規矩,當前請方太後先嚐了嚐正中的清蒸黃魚。
“味道果真不錯。”太後嚐了一著,便讚了一句。
皇帝太後這麽一動手,氣氛便立即鬆快了許多,梁王聞言起身,親自將這黃魚布讓了一小碟後,卻是麵帶微笑的的放到了蘇明珠麵前,隻說的溫潤如玉:“本王記得,娘娘素來喜食醬赤葷食,倒不如趁熱嚐嚐這魚。”
蘇明珠皺了眉頭,還未來得及拒絕,一旁的趙禹宸卻叫什麽紮了一般,猛的伸手將那一碟子魚肉拿了開去。
身在帝王家,周遭多少宮人處處服侍周到,梁王方才親自布菜之舉都已是十分失了規矩,就更莫提趙禹宸堂堂帝王,突兀的近乎搶奪的親自動手。
迎著眾人詫異的目光,素來循規蹈矩的趙禹宸卻是絲毫未覺不對一般,隻滿麵平靜的看向一旁的蘇明珠,開口道:“你春日裏愛犯咳疾,這魚裏帶辣,還是少吃,隨後朕叫他們專為你做一道清淡的。”
蘇明珠聞言一愣,她這一輩子天生的有些內熱之症,每到春夏之交,就很容易咳嗽上火,若是提前不小心,最厲害的時候嗓子都會疼的說不出話來,她這毛病,也就是六七歲剛和趙禹宸時提過一嘴,卻沒想到他竟然這會兒都還記得。
趙禹宸卻好似沒有發現蘇明珠的詫異一般,滿麵平靜的與她說罷之後,轉臉就麵無表情的將這一碟子魚肉遞給了身後的魏安,聲音沉的能滴出水一般:“梁王賞你的,還不謝恩?”
【陛下這是怎麽了……啊?賞我?親娘哎!居然還有這樣的好事!!!】
聽著這話,方才還在小心翼翼琢磨著麵前情景的魏安立馬什麽都顧不得了,隻喜的心花怒放,上前一步,雙手將魚肉接過,毫不耽擱,就這般跪在地上一仰頭,幾口咽了下去,便眉開眼笑的與梁王謝了恩:“小人謝王爺賞!”
畢竟,當朝親王親手布讓出的菜,最終卻落到了魏安一介宮奴的口中,這事怎麽說也是損了梁王的麵子。
雖然魏安心裏已美的找不著東南西北,但麵上卻是一派的恭謹,除了擁有讀心異術的趙禹宸,旁人都隻當他這般當場吃了魚,乃是有心配合陛下的心意,故意給梁王沒臉,倒都不覺意外。
可被下了麵子的梁王卻是毫不在意一般,仍舊君子端方的叫了免禮,甚至還有心情接著方才的話頭,一派真誠的關心一旁的蘇明珠:“娘娘春日裏愛犯咳疾?可是內熱之故?實不相瞞,本王這兒知道一則古方,是極對症的,改日便製成丸藥,與娘娘送來。”
【竟連王爺也……蘇明珠,你這賤人!】
聞言,趙禹宸還未來得及開口,耳邊便又聽到了一道極其狠厲怨毒的心聲。
自然,正是董淑妃。
類似的心聲,趙禹宸從淑妃身上其實已不是第一遭聽到了,但從前,他以為淑妃的這般嫉妒失態是因著他,甚至還在私心裏為其解釋開脫過,但現在,趙禹宸垂眸掃過正抬頭盯著明珠的董淇舒,震怒之餘,心下隻是一派冷然。
“皇叔若有對症的古方,倒不如先與淑妃看看,也難為她患著病,還穿的這般單薄。”
趙禹宸微微抬了嘴角,隻拿十分的故作平靜掩去了話中的怒氣與嘲諷,饒是如此,董淑妃聞言還是微微一慌,心虛一般的低了頭,弱弱解釋了一句:“臣妾已無大礙。”
相較之下,梁王卻是一派的坦然,甚至還當真也轉身關懷了起來:“怪不得娘娘瞧著清減許多,倒春寒厲害,既是已患了病,實在該更小心些才是。”
董淑妃聽著這話,心頭既酸且澀,隻生生的將手裏的帕子都生生攪成了一團,但對著梁王,偏偏麵上卻是一字都開不了口,隻又頷首為禮,身姿越發的柔婉飄然。
隻趙禹宸冷眼瞧著這一幕,隻抬手端了茶碗,勉強蓋了蓋自己越來越寒的眸光。
梁王不急不緩的溫聲關懷過淑妃,便又將話頭轉向了趙禹宸與蘇明珠:“才聽聞西北蘇將軍大勝,當真是可喜可賀,卻不知折子上可有提起,大軍何日奏凱迴朝?”
趙禹宸垂了眼眸,麵無表情:“山高路遠,又有大軍輜重,未定歸期。”
“哦?這事臣卻是清楚。”梁王聞言一笑,麵色格外的坦然,丁點沒有碰瓷的痕跡:“臣與蘇將軍長子蘇兄弟一見如故,倒是時常互通消息,按他算的日子,該是下月初四前後。”
作者有話要說: 一場宴席——
蘇明珠:不知道為什麽,總覺得氣氛怪怪的?
魏安:咂咂嘴,大黃魚真好吃~
淑妃:啊,王爺……
趙禹宸:呸!狗男女!
梁王(坦然笑):聽說你之前覺著我送的禮很不錯厚?實不相瞞,本王覺著小侄子你的皇位和後宮都挺好噠!
第44章
聽到了梁王這明擺著攀扯蘇家的話,蘇明珠再也不能跟方才一般冷眼旁觀,她放下碗筷,抬起頭看向梁王,開口道:“當真怪事!”
“爹爹常說大哥空有一身蠻力,隻知一味勇武,卻不通謀略不知兵書,連給大嫂寫一封家書都要帶半頁別字的,怎的到了王爺嘴裏,竟是上知天文,下曉地理,隔著多半月,便連大軍迴京的日子都算得清清楚楚?”
蘇明珠的話中滿是毫不遮掩的怒氣,這話卻問的清脆響亮,又有條有理,清清楚楚,幾乎就是在直言梁王就是故意胡說。
不過梁王卻是丁點不亂的模樣,聞言仍舊格外坦然的笑了笑:“哦?那許是蘇兄弟信口一算,也隻與我信口一提也未可知。”
叫梁王這麽一說,活像是他們二人早已親近到真兄弟一般,大哥連這樣隨意胡算的日子也要與他閑聊的提起,由此猜想,旁的東西,隻怕更是不知說了多少!
蘇明珠叫這麽一句話隻氣的麵色泛紅,她深深吸口氣,緊緊的攥了手心,正待再說些什麽時,身旁的趙禹宸卻忽的伸手拍了拍她攥得緊緊的手心,聲音溫和的開口安慰道:“皇叔這人最愛玩笑,嘴裏沒一句做的了準的,貴妃怎的還當了真?”
蘇明珠聞言一頓,抬頭看去,趙禹宸的動作與聲音雖然都十分溫和,嘴角卻是抿得緊緊的,眼眸也微微向下,似乎在掩蓋著什麽。
細算起來,她與趙禹宸打六歲時相識,之後因著太後還未生產,不知腹中嫡出乃是個公主。
趙禹宸地位尷尬,更有多半年的功夫,都幾乎日日前來蘇府,與她一並相處玩鬧。
趙禹宸這人,幾乎是她蘇明珠看著長大的,對他的諸多小細節全都了然於胸,自然便也知道,趙禹宸的這種表情,代表著他心內已經十分生氣在意,隻不過不願叫旁人瞧出來,才在麵上勉強壓抑。
蘇明珠當然不會知道陛下其實還陷在事關頭頂顏色的鬱怒之中,見著趙禹宸這樣的神色,她的心下便是猛的一緊——
他在氣憤什麽?又在壓抑什麽?
……
氣憤,自是因著蘇家與梁王勾結,既驚且怒,壓抑……是因著梁王勢大,蘇家又兵權在握,他暫且不能夠打草驚蛇,不得不暫且隱忍,且還這般強忍著情緒在麵上這般溫和的安撫於她!
趙禹宸隻怕已經信了梁王的這故意碰瓷,最起碼,也是已經心存懷疑了。
對於蘇明珠來說,也隻有這個,是眼下唯一這情況唯一合理的解釋。
一念及此,蘇明珠的心內便猛的發沉。
父母動身前去西北之前,其實便特意進宮與她深談過一次,她們蘇家雖有兵權,但如先太祖一般舉兵起事甚至黃袍加身,乃是亂世之中才有的情形,如今天下太平,若要效仿前人,隻會徒增殺孽之外,且還牽連滿門。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更何況是兵權這樣要命的東西,蘇家打從先帝起被備忌憚,自然知道這個道理,父親並不貪戀權位,也明白手上的兵權如同懸在頭頂的利刃,就算再戒備小心,落下來隻是早晚的差別。
但已先帝的性情行事,一旦放棄兵權,蘇家手無寸鐵,便更是隻能引頸受戮,同樣要丟去了滿門的性命。
就這般,父親騎虎難下,生生的等了十餘年,直到先帝駕崩,趙禹宸即位,才算是終於等到了一絲轉機。
因為蘇明珠兩世為人,自幼便要比尋常孩童□□的多,加上她與趙禹宸有自幼相處的情分,父親曾借著這個機會仔細觀察過趙禹宸的心性,認為他是一個寬和之君,便有意借著這個機會,在保全蘇家滿門平安富貴的大前提下急流勇退。
事實上,若是兩年前沒出戎狄犯邊的事,父親早在先帝駕崩之時,就已在考慮稱病退讓了。
可惜趙禹宸登基不久,西北便生出戰事,父親領兵出征,倒也是樂見其成,想著若是能靠著軍功更進一步,換個爵位,日後也不至於人走茶涼,轉眼便江河日下。
不過因為父母這兩年來都都遠在西北,不知京中情形,幾月前也曾給蘇明珠傳信,問過她陛下性情如何?可有大變?
蘇明珠當時冷靜的想了想,覺著趙禹宸登基之後雖然規矩講究都添了不少,作為丈夫和前男友都十分的不及格,但底子上還算是儒家書生們最喜歡的那種“仁德”之君,與從前並無太大的差別,她甚至還尋了時機特意試探過,趙禹宸仍舊與小時候一樣,真心認為像他這樣的“有賢有德”的君王,不必行那種狡兔死良狗烹之舉,便足可以天下歸心。
也正是因著這樣的緣故,蘇明珠才會讚同且自持父母的打算,且謀算著日後出宮。
但這一切,卻都是建立在趙禹宸是當真未曾叫這帝王之位移了性情,還當真一心“賢德仁厚”的基礎上的!
蘇明珠從前對此還稱得上確定,但到底是事關滿門性命的大事,此刻,看著趙禹宸滿麵的強自壓抑之色,她卻不禁生出了幾分猶豫——
【他何必這般生氣?可是當真信了梁王的攀扯疑心蘇家了?是不是要提醒爹爹,早做準備?】
蘇明珠的種種心緒紛紛閃過,最後落在心頭的,便隻是這麽一句深深的自問。
自然,趙禹宸能聽到的,便也隻是這麽一句猶豫。
聽到之後,趙禹宸一時間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朕不是!朕沒有!
他明明未曾相信!他明明還第一時間安慰了明珠,叫她不必多心!她不感激朕且罷了!怎的竟還想到了這個?
他是哪處做的不對?他分明已經盡力小心,口氣都特意柔和了,並未將對梁王與淑妃的怒色帶到麵上!
“是,本王不過一句閑話,娘娘何必動怒?且小心傷了身子。”
趙禹宸正在滿心無辜疑惑之時,對麵的梁王竟又麵上帶笑的應了一句。
聽了這句話,趙禹宸憋了滿心的怒火終於有了傾瀉之處,他猛地直起身,聲音滿是冷厲:“既是無稽閑話,便不該出口!皇叔這麽大的人,怎的連這個道理都不清楚?這二十餘年都白活了不成?”
趙禹宸向來守禮,少有這般失態的時候,更莫提是對著長輩的皇叔這般直接的訓斥,此言一出,在場眾人皆是一愣。
梁王亦是有些詫異一般,但即便被這般訓斥了,麵上也並無震怒畏懼之色,他按著規矩起了身,麵上帶著三分恰到好處的困惑,眸中卻閃過一絲探究,仍舊嘴角微微帶笑,仿佛隻是一句不必計較的小事一般認了錯:“陛下教訓的是。”
趙禹宸記掛著貴妃這邊的疑慮,又不欲再多看他那一派坦然的麵色,便隻咬牙道:“既是知錯,你這便退下,好好學學什麽是非禮勿動,非禮勿言!”
說罷,不待梁王有所反應,他便又將視線忽的轉向了旁邊,正滿麵擔憂的董淑妃麵上,隻又故意冷聲道:“淑妃,你去替朕送一送皇叔!”
這聖意來的毫無緣由,淑妃聞言心頭一驚,還想說些什麽,趙禹宸卻再不看她一眼。
淑妃頓了頓,看了看身旁的梁王,一時間心亂如麻,竟也顧不得再多想,隻得躬身應了,便與梁王一前一後的退了下去。
方太後瞧著情形不對,她又一向是個處處謹慎,獨善其身的,便也順勢打著更衣的名頭離了去。
轉眼間,席間便隻餘了趙禹宸與蘇明珠兩個人。
趙禹宸見狀緩緩出了一口氣,便轉過身,認真的瞧著蘇明珠的雙眸,莊重道:“明珠,朕不是那等無德無能的昏聵君王,梁王野心勃勃,方才乃是故意離間,朕如何不知?更不會因著這等逆臣之言,便疑心蘇家,疑心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