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節
當朕有了讀心術發現所有人都在騙朕! 作者:梟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董淑妃來時,兩人便正坐在亭下,一人捧著一碗沁涼的青草湯,迎著水上的習習微風,整個人都輕快了起來一般。
遠遠的看見董淑妃,蘇明珠的眼神便是一亮,扭頭看了趙禹宸一眼,便故意起身迎了出去,不待對方提起,便抱著懟一迴賺一迴的念頭,主動笑道:“哎?淑妃怎的還是穿的這般寡淡無趣?我特意叫宮務府裏給你送去的料子,淑妃都不喜歡不曾?”
淑妃麵色溫婉,先屈膝與趙禹宸恭恭敬敬的見了禮,又細細問過了他的龍體,這才轉過身,微微啟唇,與蘇明珠柔聲道:“已見著了,隻是妹妹向來不喜奢華,那些料子給我,隻怕也用不著,倒是可惜了。”
蘇明珠仍舊笑的明豔:“哪裏沒用的,淑妃原本就寡淡,就應該試試這些鮮亮的料子才是,說不定就化腐朽為神奇了呢!”
化腐朽為神奇……趙禹宸一瞬間險些沒忍住笑出聲來,連忙低頭裝著喝了一口青草湯才遮住了嘴角的弧度,盡管不是第一迴 了,但他直到如今,都還是忍不住的奇怪蘇明珠腦子裏這些天馬行空的念頭都是從哪來?
“陛下覺著,臣妾說的可對?”
她這般說了淑妃乃是腐朽之物還不算,偏還要這般故意來問他。趙禹宸放下湯碗,盡管現在貴妃離得遠,並不能聽到心聲,但他隻單從明珠那亮晶晶的眸子裏都能猜得出她的故意,他不易察覺的深深吸了口氣,將麵上的笑意全都壓下,便隻麵無表情的嚴肅點了點頭:“貴妃說的有理。”
【賤人……賤人……我隻看你能囂張到及時!】
趙禹宸聽著淑妃氣急敗壞的心聲,又看著淑妃毫無破綻的麵色,緩緩抬手,又用了一口沁涼的青草湯——
嗯,難怪母後總是故意裝著不知道與貴妃一道氣人呢,原來這個滋味這般有趣!
第39章
雖然趙禹宸說的這般毫不留情,但董淑妃當然不會猜到陛下這時竟是在憋著笑,她看著陛下格外嚴肅,甚至都顯得有些糾結的麵色,心下便理所當然的覺著,陛下這是也早已不滿蘇明珠這般的跋扈囂張,隻是為了蘇家不得不忍耐罷了。
這麽一想,雖然被蘇明珠這般毫不遮掩的嘲諷,心內已是咬牙切齒,董淑妃的麵色卻反而越發的溫柔了起來,她越過蘇明珠,隻低頭行到了趙禹宸的麵前,聲音低柔且溫婉:“接連幾日未見陛下,看著陛下龍體大安,臣妾便也放心了。”
趙禹宸抬頭的看著淑妃的作態,麵上不顯,隻在心內靜靜分析思量。
從前沒有讀心術時,周遭眾人幾乎個個都是賢良淑德,滿麵忠貞,一眼看去,都好似全無一絲作偽,他便也從未想過細細分辨其中真偽,如今多了這一門讀心異術,他越發明白了人心難測,由著已經能聽到的內裏再返迴來去瞧外在,漸漸的,便也能瞧出許多以往不曾發覺的細節。
譬如此刻滿麵關懷的淑妃,麵上看來與以往並無差別,但細細比較,便能看出比以往更添了幾分殷勤,多少也有些不合素來不卑不亢的出塵行事,想來,自是因為他這日子的有意疏遠,又因著之前李君壬被囚之時,不知董家是否遭了拖累,還是心存不安罷了……
這種種的細枝末節,他若是能多留心,即便是之前沒有讀心術,應該也能多少察覺出些蛛絲馬跡的,看來,他之前隻是因著父皇交代他太傅忠心耿耿,他十幾年來便都堅信不疑,連帶著對董家出身的淑妃也是毫無疑心,諸多信賴,實則,還是太過輕信,隻將人心想的太過簡單了。
種種思緒在心內一閃而過,趙禹宸麵上卻隻是不動聲色,甚至還能微微帶笑點頭:“朕已無事,還勞你記掛著。”
“臣妾惶恐。”董淑妃屈膝福身,滿麵誠懇:“臣妾忝列妃位,卻於家國社稷無寸立之功,每每思之,都深感慚愧……”
這樣謙卑的話,趙禹宸以往也不是沒有聽人說過,隻不過有了讀心術之後,一邊聽著眾人的各懷私心,一麵聽著這樣的大言不慚,他的心下便總覺著可笑至極,他強忍了心頭的嘲諷微微垂眸,正打算說些什麽,耳邊卻又忽的傳來了靠近過來的蘇明珠那清脆的嘲笑聲:
【切,你一個妃子,還能對家國社稷有什麽大功?覺著妃位慚愧你往下降嘛,九嬪往下不都給你空著?我看你是慚愧著妃位太低,還想著再往上墊著皇貴妃直接升皇後才對……】
聽著這話,趙禹宸終於忍不住的一聲輕咳,他固然覺著淑妃的裝模作樣可歎可笑,一下卻也有些禁不住明珠的這般“坦直率真,”他張了張口,原本想好的話被這麽一打斷,一下子竟是有些說不出話來。
董淑妃的一番自謙說罷,久久沒能得到該有的配合與迴應,一時間便也有些尷尬無措,就這般在原地愣了半晌,卻也隻得自個給自個尋了一副台階,又轉身與蘇明珠搭話道:“蘇將軍不日便要班師迴朝,貴妃能與父母闔家團圓,當真是可喜可賀。”
蘇明珠挑了挑眉:“多謝多謝。”
“蘇將軍立下這般不世之功,萬民敬仰,此刻終於大勝歸來,想必亦是前途無量,名垂千古。”
蘇明珠在旁的事情上可以隨心隨性,對這般要命的話卻是敏銳的很,隻立即正色開口道:“身為武將,原不過是分內之事,淑妃言過了。”
趙禹宸低頭慢慢嚐著青草湯,一言不發,不置可否。董淑妃偷偷瞧著,心下便更添了十二分把握,自覺雖說中間有些不順,但這一趟倒也完美的體現了自個的大局為重與所受的委屈,又顯出了蘇明珠的囂張過分,蘇家的功高震主,最終又故意誇了蘇家幾句,又格外貼心的與趙禹宸說了一句難為陛下,這才十分滿意的福身去了。
幾人耽擱了這麽一陣,等得董淑妃剛走,清晏園的內監們便也果然抬了幾桶鮮活的大魚過來,用來觀賞的魚裏是沒有,這些都是現去禦膳房裏搬來的食材,這個季節裏,常吃的魚裏最兇猛,也就隻有湘江才上貢來的大黃魚。
魏安當前行禮,叫下頭宮人們將木桶搬到前頭來請陛下與貴妃過目,麵上滿是一本嚴肅,心內的歎息卻是不必細聽都響得十分響亮——
【可惜了可惜了這麽好的大黃魚喲,一年也就上進這麽幾桶子,路上還要憋死一半,這麽一股腦的倒進去也不知能釣上幾條來……剩下在這淺池子裏也是活活窩死的命,可惜了可惜了,倒不如紅燒出來,那個肉,又鮮又緊還沒腥氣,熬湯差了點,不過清蒸也不錯,快火一燒,端出來拿熱油一潑,霹靂吧啦,那個香味……哎呀呀呀呀……】
其專注且動情的程度,連趙禹宸聽著都頗有些食指大動,正忍不住的在心裏琢磨著,是不是先留上個幾條出來給禦膳局裏送迴去,一旁的蘇明珠便忽的起了身,又改口道:“不必倒了,我今個也累了,不釣了,都送迴去罷。”
說罷,趙禹宸便瞧見貴妃又轉過身來與他屈了屈膝,聲音毫無起伏的恭敬道:“陛下陪了臣妾半日,想來也累了,前朝國事繁忙,不敢再多勞煩陛下。”
趙禹宸聞言一頓,便忽的笑了笑,他知道在蘇明珠的心中,他這些日子的言行稱得上是蓄意示好,忍辱負重,不過是看著蘇家的軍功,才著意的縱容忍讓,但他自個卻是清清楚楚的知道,這幾日來,他日日上午在乾德殿召見各地的文武官員,一麵強忍著震驚怒意,一麵還要謹記著水至清則無魚,在雜亂無章的心聲之中仔細分辨是否得用,絲毫都不敢懈怠,那才當真是強自堅持,隻叫他從身到心疲累不已。
相較之下,反而是用過午膳之後,來尋了明朗肆意蘇明珠,陪著她幹些無傷大雅的縱情胡鬧之舉,即便貴妃待他毫無尊重,甚至常常在麵上心內諸多嫌棄,但他的心內卻才能因此當真放鬆下來一般,暫且從那一國之君的規矩與束縛之中掙脫出來,得了片刻的安寧,甚至是微微的愉悅。
因著這般緣故,趙禹宸隻如沒聽懂蘇明珠的話一般,也起身道:“也好,這會兒日頭大,朕先與你迴去歇歇。”
蘇明珠聞言,沒忍住的開了口:“陛下何苦來呢?淑妃善解人意,又溫柔體貼,遠勝於我,您其實很該多去去關雎宮的。”
言下之意,就是我都明白,你也不必在這裝模作樣的騙我了,完全可以自個找個痛快。
趙禹宸聞言看向她,聲音平靜卻又十分的正經:“淑妃胸有城府,心思深沉,遠不及你明澈剔透,你說這話,卻是過謙了。”
【喲!方才還是知情解語,溫柔賢淑呢,人一走,轉臉就成心思深沉了,怎麽什麽話都叫你說了……】
趙禹宸聽著這心聲,抬頭看了看她不加掩飾的不屑一顧,半晌,便忽的歎息了一聲,隻聲音低沉道:“明珠,你我自小相識,細算起來,也是十多年的情分,你又何至於此……”
蘇明珠聞言猛地一頓,原本是想說些嘲諷的言語,可一時竟又有些說不出口來。
其實這倒也對,她好好的一個人,又不是天生的就尖酸刻薄,已懟人為樂的,隻不過她自打進宮之後,登基了的趙禹宸就活像是規矩成精,哪哪都看她不順眼一般,她在殿裏換了些鮮亮的陳設擺件他不高興,夏日裏她將衣袖挽到了胳膊肘他說不夠“莊重”,連她自個換了短打在後院裏射箭練劍他都要說幾句有失體統!
蘇明珠對進宮這事原本都已是諸多顧忌,索性她出身蘇家,原也就遭了皇家忌憚,見狀便越發放下了最後一絲遲疑,任憑你天大的規矩,也決計不肯叫人套到自個頭上,再加上董淑妃那邊還見縫插針的往她身上潑點髒水,橫豎她也已經不通禮儀,淺薄粗俗了,這半真半假的話頭,趙禹宸相信,她就也懶得解釋。
這麽一來,她進宮之後,沒用三月功夫,原本青梅竹馬的兩個人便已是相見兩厭,怎麽說也是活了兩輩子的人,又有大千世界而來的閱曆與見識,對上一個自小就被教導“寬厚仁德”的小皇帝,言語上怎麽可能吃了虧?不論趙禹宸與她說什麽,她都有各式各樣的話頭還迴去,這兩年多來,她都已幾乎養成了習慣。
可是這猛不然的,原本對他處處嫌棄不滿的皇帝忽然換了一副態度,非但不主動挑事,甚至對著她的故意頂撞都是滿麵溫和,處處退讓,蘇明珠這個遇強則強,遇軟更軟的性子便也漸漸露了出來,對著趙禹宸的這般示弱,竟是也沒法子當真蠻不講理的繼續口出惡言。
【也罷了,橫豎我在這宮裏也待不了幾天,等爹爹交了兵權,你有的是不再裝模作樣的時候,這會兒又著什麽急?】這麽一想,蘇明珠倒也釋然,將原本話頭咽下,利落的應了下來。
待不了幾天?
什麽叫待不了幾天?趙禹宸忽的聽見這句心聲,麵色便忽的一頓,他皺了眉頭,正待好好問個清楚,亭外便有一小內監匆匆前來,跪與階下恭敬道:“稟陛下,梁王迴京了。”
第40章
梁王……
趙禹宸聞奏,心下便是一凜,梁王趙德曜,在他未曾登基之前的十餘年裏,他幾乎從未見過這位最小的皇叔,也隻有逢年過節,或是遇著父皇萬壽之時,這位常年在景山守帝陵的小皇叔不會迴京,才會上一份用詞極其謙卑順服的請安折子,偶爾也迴帶著些節禮之類,多半是些親抄的孝經佛經之流,用來在燈前供奉的,他幼時也曾翻看過,字字齊整,厚厚的幾十卷,每一張都是一般的用心,毫無丁點汙漬錯漏,且書法一年比一年更見風骨,顯然,是當真下了功夫的。
也正是因著這般的緣故,在趙禹辰登基之前,這位小皇叔在他的心裏甚至還稱得上是一位宗室裏難見的樸實純孝之人,對於父皇對其的諸多嫌惡,他還曾幫著勸過幾迴——梁王畢竟是皇祖父的老來子,受祖父偏心偏愛也是難免的,至於祖父最後有些老糊塗,有意將皇位都傳給小兒子,未曾如願之後有封了梁王,甚至將龍影衛都給了他……這事固然荒謬,但那荒謬的也是皇祖父,文帝駕崩之時,梁王才不過一個兩歲的小娃娃,皇祖父的老糊塗怎麽能怪到一個諸事不懂的小娃娃頭上?
更莫提,梁王懂事之後也算是識趣,二十餘年連都龜縮景山,與太榮太妃兩個守著帝陵,日子過的簡樸又清貧,在父皇的厭惡之下活的近乎銷聲匿跡,如履薄冰,都二十多歲了還連個正經婚事都無,隻跟身邊的自小服侍的侍女生了一個女兒,勉強不算太淒涼,即便已父皇那般深刻的成見,這麽多年都連一個問罪的由頭都尋不出來,這麽算起來,宗室裏那真正的罪人也就是如此了。
趙禹宸十四歲剛剛登基,梁王終於迴京拜賀之時,他心下甚至還想日後可以留皇叔就在京中住下,多給他幾分體麵,也算是全了他這些年來在守陵的清寒。
但不曾想,他這位素來低調識趣的小皇叔,卻是剛剛迴京之後,便給了他這個侄兒一個響亮的耳光。
先帝去的急,許多事都沒來得及準備交代,趙禹宸登基之時本就倉促,加之他兩年前也才十四,這個歲數說小不小,說大卻也不大,尤其比起梁王的將近而立之年來,就更顯得他稚嫩的過分。
主少則國疑,這話不是無的放矢,梁王迴京之後,足像是要一口氣將這二十多年的隱忍低調都一口氣找補迴來一般,先得了宗室府宗令與左右宗正的一力支持,大包大攬的操持起了先帝大喪,朝堂之上,更是謀文臣、拉武將,結黨甚眾,他登基之後多麵對的第一樁大事,便是不少朝臣紛紛上奏附議,請封立梁王為攝政王!
好在父皇生前多少還是存了些後手,加上有以太傅為首的一眾忠臣攔著,終究是將這荒謬的唿聲壓了下去。隻是經此一事之後,他固然是再不曾輕視這位小皇叔,但梁王蟄伏二十餘年,趁著他倉促登基根基不穩之時一朝而起,卻也已是樹大根深,難以輕易應對。
前些日子,梁王與他請旨,想要前去封地就藩,要知道,梁王因著有皇祖父的偏心,賜下的康梁乃是大燾頭一份的魚米之鄉、富庶非常,又天然有著水利之便。
梁王從前隻在景山皇陵,在父皇的眼皮子底下都掀起了這般風浪,趙禹宸如何肯叫放他再去康梁?當下便隻借口皇叔守陵辛勞,如今好不容易迴京,不忍分別的借口拒絕了,梁王見狀便也並不意外一般,隻說著過幾日便是文帝冥壽的由頭,又迴了景山皇陵。
如今西北才剛剛大勝,他就這般忙不迭的迴來,狼子野心,當真是丁點也不遮掩!
【這個不要臉的又迴來作甚麽?不成,我得叫人告訴明朗小心些,不要再被他算計了去……】
直到耳邊忽的聽到了蘇明珠的這般心聲,趙禹宸這才迴過了神,沒錯,梁王自從迴京,便對蘇家諸多拉攏,先是與蘇家長子蘇明光相處甚歡,之後又借著蘇明朗從拐子手裏救下他獨女的事屢屢上門,言必稱恩人。
梁王心懷不軌,蘇家手握兵權,這麽要命的兩個人湊到了一塊去,趙禹宸說不多心驚疑那是假的,此刻聽見了貴妃這句心聲,知道這一切都隻是梁王一廂情願,他方才因著梁王迴京能生出戒備不禁也略鬆快了一些,想了想後,才抬頭吩咐道:“既是才迴來,舟車勞頓,便不必請安了,叫迴去,朕過兩日再召他。”
傳話內監恭恭敬敬的低頭應了,倒退幾步,轉身退了下去。
既然聽到了蘇家幼子蘇明朗的名字,趙禹宸想到什麽,便也順勢轉過頭來,與貴妃開了口道:“說起來,蘇都尉年紀不小,卻是還未成親,也是因著蘇將軍為國征戰,沒有父母在旁,這才耽擱了。”
弟弟蘇明朗與她同胞的姐弟,算起來過了夏日的生辰便正好十七,這個歲數放在這,的確是早就能成家生子的時候了,蘇明珠點了點頭:“等的爹爹娘親迴來,想必就要給他定下親事了。”
【是得趕快定下了,我怎麽覺著梁王好像是有意把女兒定給明朗……呸,小姑娘才剛十二呢,這麽快就被親爹賣了,當真是不要臉……】
聽了這話,趙禹宸也是一驚,這倒的確不是沒可能,若隻是舍了一個侍妾所出的庶女,便能與蘇戰結了兒女親家,想必梁王定然是樂見其成,歲數小也算不得什麽,這會兒先定下,送幾個陪嫁過去叫蘇都尉再等個幾年,慢慢的走完了六禮,什麽事都不耽擱!
這麽一想,趙禹宸連忙開了口:“蘇都尉少年英才,等蘇將軍定下了,定要告訴朕一聲,朕請母後為他們賜婚!”
這是正事,且太後賜婚,體現了帝王看重,又的確是一家子的榮耀,蘇明珠倒也未曾推辭,帶了幾分真心低頭謝了,趙禹宸見狀越發覺著安心妥帖,也是親自扶起免了,蘇明珠麵上微微帶了些釋然的愜意,兩人便按著方才說好的打算不急不緩的迴了昭陽宮去。
這氣氛一好,趙禹宸一時間便忘了方才貴妃那【待不了幾天】的心聲,等到想起時,也已到了昭陽宮的門口,更要緊的,是叫梁王這麽一打岔,蘇明珠便也再沒有多想起方才的心聲,且這話頭一旦錯過去了,再轉迴去總是顯得有些刻意。
待不了不久……或許是說等得蘇將軍迴來之後,他也不需再這般“裝模作樣,”甚至還會將她打入冷宮吧?
趙禹宸想了想,覺著應該就是如此,這些日子日日相處,他自然知道,在蘇明珠的心內,一直以為他這這幾日對昭陽宮的偏寵看重都是虛情假意,等到不必忌諱蘇家之後便立即會翻臉不認人似的,他甚至還曾聽見過,明珠在心裏思量著永巷冷宮的管事是哪一個,要不要提前交好送些銀子,好叫日後好過些的念頭!
他竟是當真沒見過身處貴妃之位,便已在冷宮裏給自個找退路的嬪妃!
若是當真還會當心冷宮的日子難過,為何又不提早便按捺些性子,假意柔順些,他們便也不至走到今日這步了。
隻是才想到這,趙禹宸側眸瞧見貴妃日頭之下,仿若瑩瑩有光的麵頰,便又覺著明珠正是因著這份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高潔,才會與旁的庸碌俗人都不用,她若是也能與董氏一般,心內千般心思,麵上也隻裝著柔婉賢良,那便也不是蘇明珠。
正是因著這份純直高潔,他如今才能有這一份安寧之處,明珠不該,也不必去變,他身為帝王,日後隻好好護住這一片純粹,等著貴妃明白他的心意便也是了。
這般一想,趙禹宸心下反而一軟,開口正待說些什麽,迴了昭陽宮後的蘇明珠便仿佛看見了什麽,忽的開口問道:“這都是什麽?”
昭陽宮殿門口立著十幾個眼生的小內監,各自都捧了木箱錦盒,倒像是有人送了禮來。
白蘭方才跟著蘇明珠去了清晏園,留著守門的是一個姓李的管事太監,聞言連忙趕著幾步下了台階,行過禮後,恭恭敬敬迴了話:“主子迴來的正巧,這都是外頭梁王爺派人給送來的禮。”
“梁王?”蘇明珠皺了眉頭。
“是。”
正迴話間,前頭一個眼生太監便也緊跟著跑了下來,跪地行禮,迴的格外伶俐:“見過貴妃娘娘,王爺偶然翻出了些之前文帝爺賞下的好玩意,王爺說,好些乃是咱們大燾起事時,巾幗將軍紅夫人的遺物,卻又與那尋常脂粉不同,滿天下裏,也隻有娘娘您這般的奇女子才配得上,特命小人給娘娘送來。”
一旁的趙禹宸認出這個太監正是梁王最貼身信重的心腹,聽著這麽一番話,越發覺得不對,麵色忽的沉了下來,眉頭也隻越皺越緊。
第41章
“你與梁王……”
等得梁王那貼身內監退下,身邊也沒了閑雜人等之後,趙禹宸眉頭皺得緊緊的,便想要問個清楚,隻是才剛說出這四個字便又忽的意識到自己的口氣似乎太過嚴厲了,頓了頓,才又改了略溫和些的口氣繼續道:“你與梁王還很是熟識不成?”
在旁的事上,蘇明珠盡可以囂張任性,隨心隨性的開口,但梁王故意“碰瓷”蘇家了這麽久,這樣關乎全家性命的事,她便立即嚴肅正色了許多,立即斷然否決道:“並不!”
“梁王久居景山守陵,多年來都與臣妾素昧平生,直到先帝駕崩,臣妾與兩位兄長出門時,與他才有一麵之緣,也不過見了禮,說了兩句話而已,之後便進了宮,怎麽可能熟識?”
這是真的,兩年多前,宮中都已定下接她入宮的日子,蘇明珠的兩個哥哥可憐她日後都要困於深宮,不得自由,便帶了她最後一次進山打獵,想要叫她在進宮之前再肆意一迴。
那是先帝剛剛駕崩,正是國喪,行獵取樂這事不好外傳,他們兄妹三人便輕車簡從,又選了偏僻的深山,一路都沒曾驚動什麽人。
可偏偏就是這般偏僻的地方,他們卻竟還是撞見了剛剛迴京不久的梁王,且故意一般,隔著一條山溪,便正與她一齊射中了同一隻盤羊!
遠遠的看見董淑妃,蘇明珠的眼神便是一亮,扭頭看了趙禹宸一眼,便故意起身迎了出去,不待對方提起,便抱著懟一迴賺一迴的念頭,主動笑道:“哎?淑妃怎的還是穿的這般寡淡無趣?我特意叫宮務府裏給你送去的料子,淑妃都不喜歡不曾?”
淑妃麵色溫婉,先屈膝與趙禹宸恭恭敬敬的見了禮,又細細問過了他的龍體,這才轉過身,微微啟唇,與蘇明珠柔聲道:“已見著了,隻是妹妹向來不喜奢華,那些料子給我,隻怕也用不著,倒是可惜了。”
蘇明珠仍舊笑的明豔:“哪裏沒用的,淑妃原本就寡淡,就應該試試這些鮮亮的料子才是,說不定就化腐朽為神奇了呢!”
化腐朽為神奇……趙禹宸一瞬間險些沒忍住笑出聲來,連忙低頭裝著喝了一口青草湯才遮住了嘴角的弧度,盡管不是第一迴 了,但他直到如今,都還是忍不住的奇怪蘇明珠腦子裏這些天馬行空的念頭都是從哪來?
“陛下覺著,臣妾說的可對?”
她這般說了淑妃乃是腐朽之物還不算,偏還要這般故意來問他。趙禹宸放下湯碗,盡管現在貴妃離得遠,並不能聽到心聲,但他隻單從明珠那亮晶晶的眸子裏都能猜得出她的故意,他不易察覺的深深吸了口氣,將麵上的笑意全都壓下,便隻麵無表情的嚴肅點了點頭:“貴妃說的有理。”
【賤人……賤人……我隻看你能囂張到及時!】
趙禹宸聽著淑妃氣急敗壞的心聲,又看著淑妃毫無破綻的麵色,緩緩抬手,又用了一口沁涼的青草湯——
嗯,難怪母後總是故意裝著不知道與貴妃一道氣人呢,原來這個滋味這般有趣!
第39章
雖然趙禹宸說的這般毫不留情,但董淑妃當然不會猜到陛下這時竟是在憋著笑,她看著陛下格外嚴肅,甚至都顯得有些糾結的麵色,心下便理所當然的覺著,陛下這是也早已不滿蘇明珠這般的跋扈囂張,隻是為了蘇家不得不忍耐罷了。
這麽一想,雖然被蘇明珠這般毫不遮掩的嘲諷,心內已是咬牙切齒,董淑妃的麵色卻反而越發的溫柔了起來,她越過蘇明珠,隻低頭行到了趙禹宸的麵前,聲音低柔且溫婉:“接連幾日未見陛下,看著陛下龍體大安,臣妾便也放心了。”
趙禹宸抬頭的看著淑妃的作態,麵上不顯,隻在心內靜靜分析思量。
從前沒有讀心術時,周遭眾人幾乎個個都是賢良淑德,滿麵忠貞,一眼看去,都好似全無一絲作偽,他便也從未想過細細分辨其中真偽,如今多了這一門讀心異術,他越發明白了人心難測,由著已經能聽到的內裏再返迴來去瞧外在,漸漸的,便也能瞧出許多以往不曾發覺的細節。
譬如此刻滿麵關懷的淑妃,麵上看來與以往並無差別,但細細比較,便能看出比以往更添了幾分殷勤,多少也有些不合素來不卑不亢的出塵行事,想來,自是因為他這日子的有意疏遠,又因著之前李君壬被囚之時,不知董家是否遭了拖累,還是心存不安罷了……
這種種的細枝末節,他若是能多留心,即便是之前沒有讀心術,應該也能多少察覺出些蛛絲馬跡的,看來,他之前隻是因著父皇交代他太傅忠心耿耿,他十幾年來便都堅信不疑,連帶著對董家出身的淑妃也是毫無疑心,諸多信賴,實則,還是太過輕信,隻將人心想的太過簡單了。
種種思緒在心內一閃而過,趙禹宸麵上卻隻是不動聲色,甚至還能微微帶笑點頭:“朕已無事,還勞你記掛著。”
“臣妾惶恐。”董淑妃屈膝福身,滿麵誠懇:“臣妾忝列妃位,卻於家國社稷無寸立之功,每每思之,都深感慚愧……”
這樣謙卑的話,趙禹宸以往也不是沒有聽人說過,隻不過有了讀心術之後,一邊聽著眾人的各懷私心,一麵聽著這樣的大言不慚,他的心下便總覺著可笑至極,他強忍了心頭的嘲諷微微垂眸,正打算說些什麽,耳邊卻又忽的傳來了靠近過來的蘇明珠那清脆的嘲笑聲:
【切,你一個妃子,還能對家國社稷有什麽大功?覺著妃位慚愧你往下降嘛,九嬪往下不都給你空著?我看你是慚愧著妃位太低,還想著再往上墊著皇貴妃直接升皇後才對……】
聽著這話,趙禹宸終於忍不住的一聲輕咳,他固然覺著淑妃的裝模作樣可歎可笑,一下卻也有些禁不住明珠的這般“坦直率真,”他張了張口,原本想好的話被這麽一打斷,一下子竟是有些說不出話來。
董淑妃的一番自謙說罷,久久沒能得到該有的配合與迴應,一時間便也有些尷尬無措,就這般在原地愣了半晌,卻也隻得自個給自個尋了一副台階,又轉身與蘇明珠搭話道:“蘇將軍不日便要班師迴朝,貴妃能與父母闔家團圓,當真是可喜可賀。”
蘇明珠挑了挑眉:“多謝多謝。”
“蘇將軍立下這般不世之功,萬民敬仰,此刻終於大勝歸來,想必亦是前途無量,名垂千古。”
蘇明珠在旁的事情上可以隨心隨性,對這般要命的話卻是敏銳的很,隻立即正色開口道:“身為武將,原不過是分內之事,淑妃言過了。”
趙禹宸低頭慢慢嚐著青草湯,一言不發,不置可否。董淑妃偷偷瞧著,心下便更添了十二分把握,自覺雖說中間有些不順,但這一趟倒也完美的體現了自個的大局為重與所受的委屈,又顯出了蘇明珠的囂張過分,蘇家的功高震主,最終又故意誇了蘇家幾句,又格外貼心的與趙禹宸說了一句難為陛下,這才十分滿意的福身去了。
幾人耽擱了這麽一陣,等得董淑妃剛走,清晏園的內監們便也果然抬了幾桶鮮活的大魚過來,用來觀賞的魚裏是沒有,這些都是現去禦膳房裏搬來的食材,這個季節裏,常吃的魚裏最兇猛,也就隻有湘江才上貢來的大黃魚。
魏安當前行禮,叫下頭宮人們將木桶搬到前頭來請陛下與貴妃過目,麵上滿是一本嚴肅,心內的歎息卻是不必細聽都響得十分響亮——
【可惜了可惜了這麽好的大黃魚喲,一年也就上進這麽幾桶子,路上還要憋死一半,這麽一股腦的倒進去也不知能釣上幾條來……剩下在這淺池子裏也是活活窩死的命,可惜了可惜了,倒不如紅燒出來,那個肉,又鮮又緊還沒腥氣,熬湯差了點,不過清蒸也不錯,快火一燒,端出來拿熱油一潑,霹靂吧啦,那個香味……哎呀呀呀呀……】
其專注且動情的程度,連趙禹宸聽著都頗有些食指大動,正忍不住的在心裏琢磨著,是不是先留上個幾條出來給禦膳局裏送迴去,一旁的蘇明珠便忽的起了身,又改口道:“不必倒了,我今個也累了,不釣了,都送迴去罷。”
說罷,趙禹宸便瞧見貴妃又轉過身來與他屈了屈膝,聲音毫無起伏的恭敬道:“陛下陪了臣妾半日,想來也累了,前朝國事繁忙,不敢再多勞煩陛下。”
趙禹宸聞言一頓,便忽的笑了笑,他知道在蘇明珠的心中,他這些日子的言行稱得上是蓄意示好,忍辱負重,不過是看著蘇家的軍功,才著意的縱容忍讓,但他自個卻是清清楚楚的知道,這幾日來,他日日上午在乾德殿召見各地的文武官員,一麵強忍著震驚怒意,一麵還要謹記著水至清則無魚,在雜亂無章的心聲之中仔細分辨是否得用,絲毫都不敢懈怠,那才當真是強自堅持,隻叫他從身到心疲累不已。
相較之下,反而是用過午膳之後,來尋了明朗肆意蘇明珠,陪著她幹些無傷大雅的縱情胡鬧之舉,即便貴妃待他毫無尊重,甚至常常在麵上心內諸多嫌棄,但他的心內卻才能因此當真放鬆下來一般,暫且從那一國之君的規矩與束縛之中掙脫出來,得了片刻的安寧,甚至是微微的愉悅。
因著這般緣故,趙禹宸隻如沒聽懂蘇明珠的話一般,也起身道:“也好,這會兒日頭大,朕先與你迴去歇歇。”
蘇明珠聞言,沒忍住的開了口:“陛下何苦來呢?淑妃善解人意,又溫柔體貼,遠勝於我,您其實很該多去去關雎宮的。”
言下之意,就是我都明白,你也不必在這裝模作樣的騙我了,完全可以自個找個痛快。
趙禹宸聞言看向她,聲音平靜卻又十分的正經:“淑妃胸有城府,心思深沉,遠不及你明澈剔透,你說這話,卻是過謙了。”
【喲!方才還是知情解語,溫柔賢淑呢,人一走,轉臉就成心思深沉了,怎麽什麽話都叫你說了……】
趙禹宸聽著這心聲,抬頭看了看她不加掩飾的不屑一顧,半晌,便忽的歎息了一聲,隻聲音低沉道:“明珠,你我自小相識,細算起來,也是十多年的情分,你又何至於此……”
蘇明珠聞言猛地一頓,原本是想說些嘲諷的言語,可一時竟又有些說不出口來。
其實這倒也對,她好好的一個人,又不是天生的就尖酸刻薄,已懟人為樂的,隻不過她自打進宮之後,登基了的趙禹宸就活像是規矩成精,哪哪都看她不順眼一般,她在殿裏換了些鮮亮的陳設擺件他不高興,夏日裏她將衣袖挽到了胳膊肘他說不夠“莊重”,連她自個換了短打在後院裏射箭練劍他都要說幾句有失體統!
蘇明珠對進宮這事原本都已是諸多顧忌,索性她出身蘇家,原也就遭了皇家忌憚,見狀便越發放下了最後一絲遲疑,任憑你天大的規矩,也決計不肯叫人套到自個頭上,再加上董淑妃那邊還見縫插針的往她身上潑點髒水,橫豎她也已經不通禮儀,淺薄粗俗了,這半真半假的話頭,趙禹宸相信,她就也懶得解釋。
這麽一來,她進宮之後,沒用三月功夫,原本青梅竹馬的兩個人便已是相見兩厭,怎麽說也是活了兩輩子的人,又有大千世界而來的閱曆與見識,對上一個自小就被教導“寬厚仁德”的小皇帝,言語上怎麽可能吃了虧?不論趙禹宸與她說什麽,她都有各式各樣的話頭還迴去,這兩年多來,她都已幾乎養成了習慣。
可是這猛不然的,原本對他處處嫌棄不滿的皇帝忽然換了一副態度,非但不主動挑事,甚至對著她的故意頂撞都是滿麵溫和,處處退讓,蘇明珠這個遇強則強,遇軟更軟的性子便也漸漸露了出來,對著趙禹宸的這般示弱,竟是也沒法子當真蠻不講理的繼續口出惡言。
【也罷了,橫豎我在這宮裏也待不了幾天,等爹爹交了兵權,你有的是不再裝模作樣的時候,這會兒又著什麽急?】這麽一想,蘇明珠倒也釋然,將原本話頭咽下,利落的應了下來。
待不了幾天?
什麽叫待不了幾天?趙禹宸忽的聽見這句心聲,麵色便忽的一頓,他皺了眉頭,正待好好問個清楚,亭外便有一小內監匆匆前來,跪與階下恭敬道:“稟陛下,梁王迴京了。”
第40章
梁王……
趙禹宸聞奏,心下便是一凜,梁王趙德曜,在他未曾登基之前的十餘年裏,他幾乎從未見過這位最小的皇叔,也隻有逢年過節,或是遇著父皇萬壽之時,這位常年在景山守帝陵的小皇叔不會迴京,才會上一份用詞極其謙卑順服的請安折子,偶爾也迴帶著些節禮之類,多半是些親抄的孝經佛經之流,用來在燈前供奉的,他幼時也曾翻看過,字字齊整,厚厚的幾十卷,每一張都是一般的用心,毫無丁點汙漬錯漏,且書法一年比一年更見風骨,顯然,是當真下了功夫的。
也正是因著這般的緣故,在趙禹辰登基之前,這位小皇叔在他的心裏甚至還稱得上是一位宗室裏難見的樸實純孝之人,對於父皇對其的諸多嫌惡,他還曾幫著勸過幾迴——梁王畢竟是皇祖父的老來子,受祖父偏心偏愛也是難免的,至於祖父最後有些老糊塗,有意將皇位都傳給小兒子,未曾如願之後有封了梁王,甚至將龍影衛都給了他……這事固然荒謬,但那荒謬的也是皇祖父,文帝駕崩之時,梁王才不過一個兩歲的小娃娃,皇祖父的老糊塗怎麽能怪到一個諸事不懂的小娃娃頭上?
更莫提,梁王懂事之後也算是識趣,二十餘年連都龜縮景山,與太榮太妃兩個守著帝陵,日子過的簡樸又清貧,在父皇的厭惡之下活的近乎銷聲匿跡,如履薄冰,都二十多歲了還連個正經婚事都無,隻跟身邊的自小服侍的侍女生了一個女兒,勉強不算太淒涼,即便已父皇那般深刻的成見,這麽多年都連一個問罪的由頭都尋不出來,這麽算起來,宗室裏那真正的罪人也就是如此了。
趙禹宸十四歲剛剛登基,梁王終於迴京拜賀之時,他心下甚至還想日後可以留皇叔就在京中住下,多給他幾分體麵,也算是全了他這些年來在守陵的清寒。
但不曾想,他這位素來低調識趣的小皇叔,卻是剛剛迴京之後,便給了他這個侄兒一個響亮的耳光。
先帝去的急,許多事都沒來得及準備交代,趙禹宸登基之時本就倉促,加之他兩年前也才十四,這個歲數說小不小,說大卻也不大,尤其比起梁王的將近而立之年來,就更顯得他稚嫩的過分。
主少則國疑,這話不是無的放矢,梁王迴京之後,足像是要一口氣將這二十多年的隱忍低調都一口氣找補迴來一般,先得了宗室府宗令與左右宗正的一力支持,大包大攬的操持起了先帝大喪,朝堂之上,更是謀文臣、拉武將,結黨甚眾,他登基之後多麵對的第一樁大事,便是不少朝臣紛紛上奏附議,請封立梁王為攝政王!
好在父皇生前多少還是存了些後手,加上有以太傅為首的一眾忠臣攔著,終究是將這荒謬的唿聲壓了下去。隻是經此一事之後,他固然是再不曾輕視這位小皇叔,但梁王蟄伏二十餘年,趁著他倉促登基根基不穩之時一朝而起,卻也已是樹大根深,難以輕易應對。
前些日子,梁王與他請旨,想要前去封地就藩,要知道,梁王因著有皇祖父的偏心,賜下的康梁乃是大燾頭一份的魚米之鄉、富庶非常,又天然有著水利之便。
梁王從前隻在景山皇陵,在父皇的眼皮子底下都掀起了這般風浪,趙禹宸如何肯叫放他再去康梁?當下便隻借口皇叔守陵辛勞,如今好不容易迴京,不忍分別的借口拒絕了,梁王見狀便也並不意外一般,隻說著過幾日便是文帝冥壽的由頭,又迴了景山皇陵。
如今西北才剛剛大勝,他就這般忙不迭的迴來,狼子野心,當真是丁點也不遮掩!
【這個不要臉的又迴來作甚麽?不成,我得叫人告訴明朗小心些,不要再被他算計了去……】
直到耳邊忽的聽到了蘇明珠的這般心聲,趙禹宸這才迴過了神,沒錯,梁王自從迴京,便對蘇家諸多拉攏,先是與蘇家長子蘇明光相處甚歡,之後又借著蘇明朗從拐子手裏救下他獨女的事屢屢上門,言必稱恩人。
梁王心懷不軌,蘇家手握兵權,這麽要命的兩個人湊到了一塊去,趙禹宸說不多心驚疑那是假的,此刻聽見了貴妃這句心聲,知道這一切都隻是梁王一廂情願,他方才因著梁王迴京能生出戒備不禁也略鬆快了一些,想了想後,才抬頭吩咐道:“既是才迴來,舟車勞頓,便不必請安了,叫迴去,朕過兩日再召他。”
傳話內監恭恭敬敬的低頭應了,倒退幾步,轉身退了下去。
既然聽到了蘇家幼子蘇明朗的名字,趙禹宸想到什麽,便也順勢轉過頭來,與貴妃開了口道:“說起來,蘇都尉年紀不小,卻是還未成親,也是因著蘇將軍為國征戰,沒有父母在旁,這才耽擱了。”
弟弟蘇明朗與她同胞的姐弟,算起來過了夏日的生辰便正好十七,這個歲數放在這,的確是早就能成家生子的時候了,蘇明珠點了點頭:“等的爹爹娘親迴來,想必就要給他定下親事了。”
【是得趕快定下了,我怎麽覺著梁王好像是有意把女兒定給明朗……呸,小姑娘才剛十二呢,這麽快就被親爹賣了,當真是不要臉……】
聽了這話,趙禹宸也是一驚,這倒的確不是沒可能,若隻是舍了一個侍妾所出的庶女,便能與蘇戰結了兒女親家,想必梁王定然是樂見其成,歲數小也算不得什麽,這會兒先定下,送幾個陪嫁過去叫蘇都尉再等個幾年,慢慢的走完了六禮,什麽事都不耽擱!
這麽一想,趙禹宸連忙開了口:“蘇都尉少年英才,等蘇將軍定下了,定要告訴朕一聲,朕請母後為他們賜婚!”
這是正事,且太後賜婚,體現了帝王看重,又的確是一家子的榮耀,蘇明珠倒也未曾推辭,帶了幾分真心低頭謝了,趙禹宸見狀越發覺著安心妥帖,也是親自扶起免了,蘇明珠麵上微微帶了些釋然的愜意,兩人便按著方才說好的打算不急不緩的迴了昭陽宮去。
這氣氛一好,趙禹宸一時間便忘了方才貴妃那【待不了幾天】的心聲,等到想起時,也已到了昭陽宮的門口,更要緊的,是叫梁王這麽一打岔,蘇明珠便也再沒有多想起方才的心聲,且這話頭一旦錯過去了,再轉迴去總是顯得有些刻意。
待不了不久……或許是說等得蘇將軍迴來之後,他也不需再這般“裝模作樣,”甚至還會將她打入冷宮吧?
趙禹宸想了想,覺著應該就是如此,這些日子日日相處,他自然知道,在蘇明珠的心內,一直以為他這這幾日對昭陽宮的偏寵看重都是虛情假意,等到不必忌諱蘇家之後便立即會翻臉不認人似的,他甚至還曾聽見過,明珠在心裏思量著永巷冷宮的管事是哪一個,要不要提前交好送些銀子,好叫日後好過些的念頭!
他竟是當真沒見過身處貴妃之位,便已在冷宮裏給自個找退路的嬪妃!
若是當真還會當心冷宮的日子難過,為何又不提早便按捺些性子,假意柔順些,他們便也不至走到今日這步了。
隻是才想到這,趙禹宸側眸瞧見貴妃日頭之下,仿若瑩瑩有光的麵頰,便又覺著明珠正是因著這份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高潔,才會與旁的庸碌俗人都不用,她若是也能與董氏一般,心內千般心思,麵上也隻裝著柔婉賢良,那便也不是蘇明珠。
正是因著這份純直高潔,他如今才能有這一份安寧之處,明珠不該,也不必去變,他身為帝王,日後隻好好護住這一片純粹,等著貴妃明白他的心意便也是了。
這般一想,趙禹宸心下反而一軟,開口正待說些什麽,迴了昭陽宮後的蘇明珠便仿佛看見了什麽,忽的開口問道:“這都是什麽?”
昭陽宮殿門口立著十幾個眼生的小內監,各自都捧了木箱錦盒,倒像是有人送了禮來。
白蘭方才跟著蘇明珠去了清晏園,留著守門的是一個姓李的管事太監,聞言連忙趕著幾步下了台階,行過禮後,恭恭敬敬迴了話:“主子迴來的正巧,這都是外頭梁王爺派人給送來的禮。”
“梁王?”蘇明珠皺了眉頭。
“是。”
正迴話間,前頭一個眼生太監便也緊跟著跑了下來,跪地行禮,迴的格外伶俐:“見過貴妃娘娘,王爺偶然翻出了些之前文帝爺賞下的好玩意,王爺說,好些乃是咱們大燾起事時,巾幗將軍紅夫人的遺物,卻又與那尋常脂粉不同,滿天下裏,也隻有娘娘您這般的奇女子才配得上,特命小人給娘娘送來。”
一旁的趙禹宸認出這個太監正是梁王最貼身信重的心腹,聽著這麽一番話,越發覺得不對,麵色忽的沉了下來,眉頭也隻越皺越緊。
第41章
“你與梁王……”
等得梁王那貼身內監退下,身邊也沒了閑雜人等之後,趙禹宸眉頭皺得緊緊的,便想要問個清楚,隻是才剛說出這四個字便又忽的意識到自己的口氣似乎太過嚴厲了,頓了頓,才又改了略溫和些的口氣繼續道:“你與梁王還很是熟識不成?”
在旁的事上,蘇明珠盡可以囂張任性,隨心隨性的開口,但梁王故意“碰瓷”蘇家了這麽久,這樣關乎全家性命的事,她便立即嚴肅正色了許多,立即斷然否決道:“並不!”
“梁王久居景山守陵,多年來都與臣妾素昧平生,直到先帝駕崩,臣妾與兩位兄長出門時,與他才有一麵之緣,也不過見了禮,說了兩句話而已,之後便進了宮,怎麽可能熟識?”
這是真的,兩年多前,宮中都已定下接她入宮的日子,蘇明珠的兩個哥哥可憐她日後都要困於深宮,不得自由,便帶了她最後一次進山打獵,想要叫她在進宮之前再肆意一迴。
那是先帝剛剛駕崩,正是國喪,行獵取樂這事不好外傳,他們兄妹三人便輕車簡從,又選了偏僻的深山,一路都沒曾驚動什麽人。
可偏偏就是這般偏僻的地方,他們卻竟還是撞見了剛剛迴京不久的梁王,且故意一般,隔著一條山溪,便正與她一齊射中了同一隻盤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