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便迴吧……還見天的來請安問禮,不知道娘娘看著她心裏難受嗎?”柏嬤嬤抱怨著。
楚曲裳是唐家婦,抱著孩子一路跑迴豫州,她那身份自然是要住迴唐家的,不過,就像姚千枝說的,人嘛,生來就會遷怒,都是一樣燕京逼宮,結果,兒子死了,兒媳婦活著迴來,哪怕明明知道不是兒媳婦的錯,唐家人都難免冷臉。
一迴了唐家,孩子就被婆婆抱走了,四麵都是白眼,誰都不跟她說話,賠了幾天小情兒,楚曲裳受不住了!
她是豫親王女,頂上兩個親哥哥,嫁了唐睨做繼室,都因為老夫少妻被捧掌心裏,這輩子沒受過什麽委屈,熱臉貼冷屁股這種事,幹了幾天沒效果,人家就不伺候了,收拾收拾包袱,連孩子都沒管,楚曲裳甩甩袖子,直接迴了娘家。
反正,兒子是在親奶奶那兒,親啊寶啊的都不夠,半點受不著委屈。
隻是……她這個做法,痛快歸痛快,確實有點不太經得起講究,到引得府裏隱隱有些微詞。
“嬤嬤,你抱怨這個有什麽用?如今人家茶房裏等著呢,得稟告娘娘一聲,不能就那麽晾著啊。”香陽無奈的道:“她到好說……還有兩位公子的麵子呢。”
三姑娘一個外嫁庶女,娘娘能不當迴事兒,然而王爺膝下就那兩位公子,日後大業成了,娘娘不得落人家手裏過活——不看僧麵,得看佛麵啊。
誰讓三姑娘會投胎,有兩個親哥哥呢。
“唉……”柏嬤嬤長長歎了口氣,“你且等著,我去跟娘娘迴稟。”說罷,反身掀了簾子,步進裏間。
香陽就看著她恭敬走了唐王妃身邊,弓腰垂首,小聲說著什麽。而唐王妃那表情,真是一言難盡,就連她這奴婢看著,就覺得心頭酸澀。
“……讓他們進來吧。”聽了柏嬤嬤的話,唐王妃沉默了好一會兒,方啞然說。
“諾。”香陽便應聲,曲了曲膝,返身邁過門檻兒。
沒一會兒的功夫,府裏兩位公子——楚敦、楚玫並楚曲裳,便一塊進來了。
“兒子/女兒拜見母親。”三人肩挨著肩,一並恭身行禮,態度很恭敬。
唐王妃勉強彎了彎嘴角,“都起吧,一旁坐下。”她輕聲。
“多謝母親。”三人便起身,坐到一旁。
四位主子,簡單互相問候著,楚敦和楚玫‘關切’了嫡母的日常飲食和睡眠問題,得到了‘沒事’的答案,然後,就沒有話題可聊了。
往日這等時節,都是唐王妃主動開口,負責緩合氣氛,然而如今,死了兒子,人家沒那心勁兒。
於是,屋裏的情況變成了大眼兒瞪小眼兒,誰都不說話,還都不能走,氣氛——簡直尷尬到了極點。
楚曲裳敬陪末座,為了占住嘴,隻能一盤一盤的吃點心,其實,說句心裏話,她知道她這身份,來正院是惹人煩,憑胸而論,她同樣不想來,然而,實在沒辦法啊!!
她一個嫁了嫡母娘家的庶女……事情還鬧到這個份上兒,已經選擇了不受白眼,迴娘家住了,那麽,她怎麽敢不來給嫡母請安?
每日來正院受半個時辰的罪,總比一天十二個時辰在唐家挨白眼強吧?
楚曲裳悶頭喝茶吃點心,想的挺開。
不過,兩個親哥哥見她這樣難免心疼,“母親,昨夜父王曾言過,跟兒子們有大事相商,兒子們便先告辭,讓劉氏和三弟媳來陪您……”
楚敦開口,“銘哥兒早晨還吵著要見祖母呢。”
劉氏是楚敦的正妻,銘哥兒是他嫡子,孟側妃生的這兩兒子,人家都順利成親,並且沒有頻繁死老婆,如今膝下都有了兒子,孟側妃已經三代同堂,不拘是親孫還是外孫,都有了。
想到這兒,唐王妃心裏一疼,麵色就有些蒼白。
“好,你們既有事,便速速去吧,別讓王爺等著。”勉強開口,她連笑都擠不出來了,隻能無力的揮揮手。
“是,兒子們告辭了。”楚敦和楚玫便起身,同時瞧了妹妹一眼。
楚曲裳趕緊隨著大溜兒,跟著哥哥們離開了。
就留下個唐王妃,瞧著人家三兄妹親親熱熱,肩挨著肩的模樣,默默流下了淚。
柏嬤嬤和香陽臉上表情既是憤憤,又難免心疼,眼角一剜一剜的掃著三兄妹離開的方向,一口白牙都快咬碎了。
角落裏,有個灑掃的小丫鬟,無聲的將這一幕,完整的收進了眼裏。
垂著頭兒,她嘴角微微翹起,露出了一抹笑容。
——
古語有雲:有得必有失。
什麽都要想的結果,往往是什麽都得不到。
楚曲裳的人生太順遂了,她想要自在——不願意在唐家過守節挨白眼的日子,又不想失了名聲——就見天把唐王妃當‘副本’那麽刷,想要個孝女的頭銜……
仗著母妃得寵,自家兩個哥哥,未來豫親王府的一切都由哥哥繼承,她就真沒把唐王妃放在眼裏,生生拿人家當泥菩薩,怎麽擺怎麽是……
或許是燕京裏收拾繼女收拾的太順手,她已經忘了,人是會反抗的,隻把唐王妃當個刷孝女‘人設’的工具,反正,世子死了,嫡母那歲數也不能在生,她還有什麽可怕的?
然而,人生嘛,豈能事事盡如人願?人家唐王妃同樣是家裏嬌養出的‘小公主’,晚年失子這般的痛苦,本就折磨的她想毀天滅地了,偏偏庶女還天天眼前亂晃兒,且,不止是她,庶子、庶子媳婦、還有幾個庶孫子……一眾跟她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然而就要‘搶奪’她兒子一切的人,就那麽在她眼前熱熱鬧鬧,其樂融融……
晨昏定醒——每天一早一晚,她都得眼睜睜看著庶子們在她麵前上演一出夫唱婦隨、父慈子孝的情景,唐王妃心裏的痛苦就無需提了,簡直挖心掏肺一樣。
她是個性格溫和的人,兒子死了……她就算遷怒庶女,亦不過態度冷淡些罷了,不會有什麽動作,因為她明白,這事跟楚曲裳沒有關係,庶女就算沒跑,留在燕京,同樣改變不了什麽,不過白白搭進一條人命,那孩子就算性格不討喜,終歸是她看著長大的,總有兩分情誼。
她跑了,唐王妃遷怒歸遷怒,但是不恨她,但是,她永遠無法原諒——楚曲裳能抱著親生兒子跑了,那麽,為什麽不能多走兩步,帶上她的孫女呢?
她兒子是有子嗣的,哪怕是個女兒,然而,那同樣是他兒子的血脈,若楚曲裳能把那孩子帶迴豫州,幫她兒子留下骨肉,讓他九泉之下有子嗣繼承,唐王妃會感激她的。
聽護送楚曲裳迴豫州的燕京舊部說,他們離開前,是曾經提醒過‘三姑娘’,得迴燕京豫州王府找找孫小姐,準備一塊帶走。結果,是楚曲裳覺得時間不夠,怕出不得城,強令舊部們即刻離開,生生把她孫子扔在了燕京。
對豫親王來說,那不過是個孫女,局勢緊張,扔了就扔了,並未因此苛責女兒,甚至,連舊部們都沒怎麽責罰,然而,對唐王妃來說,那是她的親孫女,哪怕沒見過,亦是她在這世間最親近的血脈了……
有親孫女中間隔著,唐王妃怎麽看庶女,怎麽不順眼,偏偏楚曲裳對她不過表麵恭敬,實則根本沒把她這‘無子老婦’放在眼裏,兩邊對峙著……尤其還有姚家軍安全部玩命搓火兒,唯恐天下不亂的四處下舌頭,把個唐王妃那滿腔的幽怨自哀,生生‘搓’成了‘滅絕天下’!!
——她這半輩子就那麽一個兒子,為了豫親王的大業,小小年幼遠‘質’燕京,受了那麽多的苦,遭了數不清的罪,結果呢,他一命歸了西,奮鬥掙紮出的所有勝利果實,就如此簡單的讓別人摘走了?
‘賢良淑德’了四十多年,她的下場……難道就是在庶子手下討生活,眼睜睜看著他們享受她兒子用性命換來的榮耀,甚至,連庶女都敢看不起她?
憑什麽啊??
豫親王還說愛重她,會安排她的未來……嗬嗬,簡直就是荒謬!!
把她當傻子那麽哄呢?
她連兒子都沒了,還有什麽未來可言?
被姚家軍安全部的暗人徹底帶上了‘偏路’,唐王妃順著她們給擺下的道兒,一路奔跑著就下來了。
直接尋了娘家人,她決定要拚一拚,畢竟,王爺那個歲數,府裏進個唐家姑娘,應該還是能養下個孩子的,哪怕依然不是她的血脈,但……就像翟兒說的,局麵總不會更壞了。
反正兒子都死了,她還有什麽可怕的?
想一想,要是後半生得屈服孟側妃下頭,看她的眼色過活,那樣的日子,唐王妃真是寧可死了。
——
唐家是宛州大族,族眾過千餘,然而,能做得親王妃的位置,自然得是嫡枝嫡脈。
唐王妃的親爹是唐家的前任族長,如今已然年近八旬,其嫡長子——唐王妃的同母大兄唐頌繼承了他的族長位,如今正在相江口領兵。
族內做主的,是她二兄唐諸。
唐王妃是小女兒,閨閣裏很是受寵,她這般哭泣著迴了娘家,父兄自然心疼,尤其,此一遭燕京劫難,不止她失了兒子,唐家還失了嫡長孫呢。
唐睨是唐頌的長子,是唐老族長內定的繼承人啊。
從小將他培養起來,唐家長輩們投進了多少精力?花費了多少心血?為了豫親王大業,舍了……按理他們不該有怨言,畢竟,豫親王同樣沒了世子,但……
事情不是那麽說的啊!
那世子是唐家的外孫,是他們願意忠誠豫親王的最大理由!
“咱們家的兒郎陣前拚命,不是為了讓孟家那些酸儒摘桃子的。”安撫下妹妹,將她妥善送迴院裏休息。迴到書房,腦海裏想著她憔悴的臉,通紅的眼,唐諸心疼的不行,抬頭看著親爹,他猛的拍了拍桌案,“爹,這樣不行啊。”
“大哥年近六旬,還在相江口苦熬,大嫂失了睨哥兒,幾乎沒了半條性命,當初,咱們願意跟隨王爺起勢……他是承諾過世子位置的,如今,世子沒了,睨哥兒沒了,孟家那群單靠嘴哄事的東西到是蹦噠了起來……”
跟天下所有掌權人一樣,豫親王同樣不喜歡手下人結黨營私,唐、孟兩家既是他右膀左臂,那關係肯定不能太和諧。
——娶了唐家貴女,生下嫡子,就要納孟家賢媛,寵愛有加,唐家軍功赫赫,有他家血緣的兒子就得進京做質,孟家大賢名聲,唐王妃就要府內稱霸……此乃豫親王的‘平衡之道’。
且,不止內宅,就連政事和軍中,他都是如此做為的。
東、西兩風對持,他才好坐釣魚台,當那安穩‘主公’。
不過,如今一朝失策,唐家瞬間落得下風,眼瞧連點希望都沒了,就他們跟孟家那關係,怎麽可能眼睜睜看著他們上位?
要是豫親王事成,登基做主,孟側妃的兒子繼承了他的位置,那麽……唐家的下場,會是怎樣?
這幾年,因為豫親王的‘努力’,他們跟孟家是麵不和,心不更和,沒真打起來,就是礙著豫州大業未成啊!!
“爹,不光是為了妹妹,咱們家同樣得開始考慮未來啊。”唐諸焦急的說著,眼裏滿是憤怒,“我仔細問過,燕京逼宮,世子和睨哥兒是做萬全準備的,怎麽就被事事料了先機,北地姚家軍突然出現,摘了桃子?她們是從哪兒得來的消息?”
“說什麽韓太後宣召?這是騙鬼呢嗎?”他高聲,“在我看來,就是孟家搞鬼,一舉葬送了世子和睨哥兒,好給楚敦那庶孽輔路……說不得,就是楚曲裳下的手,否則,她區區弱女人,怎地能千裏迢迢,平安迴了豫州?”
“姚家偽王如此厲害,世子和睨哥兒都不是對手,到讓她逃了?我竟不信,定然是她早有準備。”唐諸橫眉厲目。
有大聖孟家在,三州的風氣就是如此,不大相信女人有什麽能耐,楚曲裳能順利歸來,這都成了她的‘疑點’了!!
“三王女之事且不說,世子沒了,對咱們家來說,確實是太過突然。”唐老族長都快八十了,眼皮搭拉著,他滿臉皺紋,身形削瘦的如同十歲小兒般,團坐在太師椅裏,他長長歎了口氣,“自王爺來了豫州,咱們便追隨侍奉,無一日不盡心盡力……”
“你妹妹嫁進王府做得主母,為王爺管理後宅,開枝散葉,沒有功勞亦有苦勞,如今世子爺和睨哥兒死的冤枉,三王女棄夫而逃,這其中疑點重重,王爺給得咱們家一個交代。”
“諸兒,你和頌兒就王妃一個妹妹,你們不幫她,還有誰能幫她呢。”唐老族長語重心常。
事情的真像是怎麽樣?世子和唐睨的死終究有沒有人搞鬼?那根本就不重要,重要的是,唐家需要一個理由,來讓他們突破劣勢局麵,重新占迴上風,抓住楚曲裳這個‘破綻’,他們要徹底壓下孟氏,將有孟側妃血脈的楚敦和楚玫打落塵埃,至於日後大業由誰來繼承……
不像女兒想的那麽美好,唐老族長對豫親王的生育能力沒那麽大的信心,不過,該送女孩還是要送,但是得做兩手準備。
“我記得楚玫的嫡幼子,應是剛剛滿月吧?讓你妹妹找理由抱過來養,日後,若能有個唐家血脈的孩子自然是好,若是沒有,就把那孩子過繼給世子爺,充做嫡長孫吧。”他聲音沙啞,抬頭看了兒子一眼,“你好生勸勸你妹妹,莫讓她太傷心,讓她且等著咱們給她出氣。”
“哎。”唐諸連忙應聲。
唐家,自此行動起來。
——
唐家乃是宛州大族,姚家軍潛伏豫州的那點細作,根本不能跟他們相比。
安全部的人幾乎耗盡了心血,亦不過在唐王妃和唐諸府裏動了點手腳,還都是隱晦吹風兒,鼓動他們的心思。其餘,類似——掀起輿論壓力什麽,那是根本不可能。
隻是在民間微微興起了一丁點兒話頭,他們就讓孟家的人給發現了,差點被連跟拔起,嚇的他們趕緊全麵收縮勢力,越發小心翼翼起來。
不過,這等局麵,在唐家出手後,果斷消失。
真真是——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地頭龍的能耐就是強,就幾天功夫,豫州就掀起了一股‘驚濤駭浪’。
第一百五十一章
三州的保守風氣, 因地域而隔,徐州最甚、豫州之次、宛州又次。
楚曲裳是唐家婦,抱著孩子一路跑迴豫州,她那身份自然是要住迴唐家的,不過,就像姚千枝說的,人嘛,生來就會遷怒,都是一樣燕京逼宮,結果,兒子死了,兒媳婦活著迴來,哪怕明明知道不是兒媳婦的錯,唐家人都難免冷臉。
一迴了唐家,孩子就被婆婆抱走了,四麵都是白眼,誰都不跟她說話,賠了幾天小情兒,楚曲裳受不住了!
她是豫親王女,頂上兩個親哥哥,嫁了唐睨做繼室,都因為老夫少妻被捧掌心裏,這輩子沒受過什麽委屈,熱臉貼冷屁股這種事,幹了幾天沒效果,人家就不伺候了,收拾收拾包袱,連孩子都沒管,楚曲裳甩甩袖子,直接迴了娘家。
反正,兒子是在親奶奶那兒,親啊寶啊的都不夠,半點受不著委屈。
隻是……她這個做法,痛快歸痛快,確實有點不太經得起講究,到引得府裏隱隱有些微詞。
“嬤嬤,你抱怨這個有什麽用?如今人家茶房裏等著呢,得稟告娘娘一聲,不能就那麽晾著啊。”香陽無奈的道:“她到好說……還有兩位公子的麵子呢。”
三姑娘一個外嫁庶女,娘娘能不當迴事兒,然而王爺膝下就那兩位公子,日後大業成了,娘娘不得落人家手裏過活——不看僧麵,得看佛麵啊。
誰讓三姑娘會投胎,有兩個親哥哥呢。
“唉……”柏嬤嬤長長歎了口氣,“你且等著,我去跟娘娘迴稟。”說罷,反身掀了簾子,步進裏間。
香陽就看著她恭敬走了唐王妃身邊,弓腰垂首,小聲說著什麽。而唐王妃那表情,真是一言難盡,就連她這奴婢看著,就覺得心頭酸澀。
“……讓他們進來吧。”聽了柏嬤嬤的話,唐王妃沉默了好一會兒,方啞然說。
“諾。”香陽便應聲,曲了曲膝,返身邁過門檻兒。
沒一會兒的功夫,府裏兩位公子——楚敦、楚玫並楚曲裳,便一塊進來了。
“兒子/女兒拜見母親。”三人肩挨著肩,一並恭身行禮,態度很恭敬。
唐王妃勉強彎了彎嘴角,“都起吧,一旁坐下。”她輕聲。
“多謝母親。”三人便起身,坐到一旁。
四位主子,簡單互相問候著,楚敦和楚玫‘關切’了嫡母的日常飲食和睡眠問題,得到了‘沒事’的答案,然後,就沒有話題可聊了。
往日這等時節,都是唐王妃主動開口,負責緩合氣氛,然而如今,死了兒子,人家沒那心勁兒。
於是,屋裏的情況變成了大眼兒瞪小眼兒,誰都不說話,還都不能走,氣氛——簡直尷尬到了極點。
楚曲裳敬陪末座,為了占住嘴,隻能一盤一盤的吃點心,其實,說句心裏話,她知道她這身份,來正院是惹人煩,憑胸而論,她同樣不想來,然而,實在沒辦法啊!!
她一個嫁了嫡母娘家的庶女……事情還鬧到這個份上兒,已經選擇了不受白眼,迴娘家住了,那麽,她怎麽敢不來給嫡母請安?
每日來正院受半個時辰的罪,總比一天十二個時辰在唐家挨白眼強吧?
楚曲裳悶頭喝茶吃點心,想的挺開。
不過,兩個親哥哥見她這樣難免心疼,“母親,昨夜父王曾言過,跟兒子們有大事相商,兒子們便先告辭,讓劉氏和三弟媳來陪您……”
楚敦開口,“銘哥兒早晨還吵著要見祖母呢。”
劉氏是楚敦的正妻,銘哥兒是他嫡子,孟側妃生的這兩兒子,人家都順利成親,並且沒有頻繁死老婆,如今膝下都有了兒子,孟側妃已經三代同堂,不拘是親孫還是外孫,都有了。
想到這兒,唐王妃心裏一疼,麵色就有些蒼白。
“好,你們既有事,便速速去吧,別讓王爺等著。”勉強開口,她連笑都擠不出來了,隻能無力的揮揮手。
“是,兒子們告辭了。”楚敦和楚玫便起身,同時瞧了妹妹一眼。
楚曲裳趕緊隨著大溜兒,跟著哥哥們離開了。
就留下個唐王妃,瞧著人家三兄妹親親熱熱,肩挨著肩的模樣,默默流下了淚。
柏嬤嬤和香陽臉上表情既是憤憤,又難免心疼,眼角一剜一剜的掃著三兄妹離開的方向,一口白牙都快咬碎了。
角落裏,有個灑掃的小丫鬟,無聲的將這一幕,完整的收進了眼裏。
垂著頭兒,她嘴角微微翹起,露出了一抹笑容。
——
古語有雲:有得必有失。
什麽都要想的結果,往往是什麽都得不到。
楚曲裳的人生太順遂了,她想要自在——不願意在唐家過守節挨白眼的日子,又不想失了名聲——就見天把唐王妃當‘副本’那麽刷,想要個孝女的頭銜……
仗著母妃得寵,自家兩個哥哥,未來豫親王府的一切都由哥哥繼承,她就真沒把唐王妃放在眼裏,生生拿人家當泥菩薩,怎麽擺怎麽是……
或許是燕京裏收拾繼女收拾的太順手,她已經忘了,人是會反抗的,隻把唐王妃當個刷孝女‘人設’的工具,反正,世子死了,嫡母那歲數也不能在生,她還有什麽可怕的?
然而,人生嘛,豈能事事盡如人願?人家唐王妃同樣是家裏嬌養出的‘小公主’,晚年失子這般的痛苦,本就折磨的她想毀天滅地了,偏偏庶女還天天眼前亂晃兒,且,不止是她,庶子、庶子媳婦、還有幾個庶孫子……一眾跟她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然而就要‘搶奪’她兒子一切的人,就那麽在她眼前熱熱鬧鬧,其樂融融……
晨昏定醒——每天一早一晚,她都得眼睜睜看著庶子們在她麵前上演一出夫唱婦隨、父慈子孝的情景,唐王妃心裏的痛苦就無需提了,簡直挖心掏肺一樣。
她是個性格溫和的人,兒子死了……她就算遷怒庶女,亦不過態度冷淡些罷了,不會有什麽動作,因為她明白,這事跟楚曲裳沒有關係,庶女就算沒跑,留在燕京,同樣改變不了什麽,不過白白搭進一條人命,那孩子就算性格不討喜,終歸是她看著長大的,總有兩分情誼。
她跑了,唐王妃遷怒歸遷怒,但是不恨她,但是,她永遠無法原諒——楚曲裳能抱著親生兒子跑了,那麽,為什麽不能多走兩步,帶上她的孫女呢?
她兒子是有子嗣的,哪怕是個女兒,然而,那同樣是他兒子的血脈,若楚曲裳能把那孩子帶迴豫州,幫她兒子留下骨肉,讓他九泉之下有子嗣繼承,唐王妃會感激她的。
聽護送楚曲裳迴豫州的燕京舊部說,他們離開前,是曾經提醒過‘三姑娘’,得迴燕京豫州王府找找孫小姐,準備一塊帶走。結果,是楚曲裳覺得時間不夠,怕出不得城,強令舊部們即刻離開,生生把她孫子扔在了燕京。
對豫親王來說,那不過是個孫女,局勢緊張,扔了就扔了,並未因此苛責女兒,甚至,連舊部們都沒怎麽責罰,然而,對唐王妃來說,那是她的親孫女,哪怕沒見過,亦是她在這世間最親近的血脈了……
有親孫女中間隔著,唐王妃怎麽看庶女,怎麽不順眼,偏偏楚曲裳對她不過表麵恭敬,實則根本沒把她這‘無子老婦’放在眼裏,兩邊對峙著……尤其還有姚家軍安全部玩命搓火兒,唯恐天下不亂的四處下舌頭,把個唐王妃那滿腔的幽怨自哀,生生‘搓’成了‘滅絕天下’!!
——她這半輩子就那麽一個兒子,為了豫親王的大業,小小年幼遠‘質’燕京,受了那麽多的苦,遭了數不清的罪,結果呢,他一命歸了西,奮鬥掙紮出的所有勝利果實,就如此簡單的讓別人摘走了?
‘賢良淑德’了四十多年,她的下場……難道就是在庶子手下討生活,眼睜睜看著他們享受她兒子用性命換來的榮耀,甚至,連庶女都敢看不起她?
憑什麽啊??
豫親王還說愛重她,會安排她的未來……嗬嗬,簡直就是荒謬!!
把她當傻子那麽哄呢?
她連兒子都沒了,還有什麽未來可言?
被姚家軍安全部的暗人徹底帶上了‘偏路’,唐王妃順著她們給擺下的道兒,一路奔跑著就下來了。
直接尋了娘家人,她決定要拚一拚,畢竟,王爺那個歲數,府裏進個唐家姑娘,應該還是能養下個孩子的,哪怕依然不是她的血脈,但……就像翟兒說的,局麵總不會更壞了。
反正兒子都死了,她還有什麽可怕的?
想一想,要是後半生得屈服孟側妃下頭,看她的眼色過活,那樣的日子,唐王妃真是寧可死了。
——
唐家是宛州大族,族眾過千餘,然而,能做得親王妃的位置,自然得是嫡枝嫡脈。
唐王妃的親爹是唐家的前任族長,如今已然年近八旬,其嫡長子——唐王妃的同母大兄唐頌繼承了他的族長位,如今正在相江口領兵。
族內做主的,是她二兄唐諸。
唐王妃是小女兒,閨閣裏很是受寵,她這般哭泣著迴了娘家,父兄自然心疼,尤其,此一遭燕京劫難,不止她失了兒子,唐家還失了嫡長孫呢。
唐睨是唐頌的長子,是唐老族長內定的繼承人啊。
從小將他培養起來,唐家長輩們投進了多少精力?花費了多少心血?為了豫親王大業,舍了……按理他們不該有怨言,畢竟,豫親王同樣沒了世子,但……
事情不是那麽說的啊!
那世子是唐家的外孫,是他們願意忠誠豫親王的最大理由!
“咱們家的兒郎陣前拚命,不是為了讓孟家那些酸儒摘桃子的。”安撫下妹妹,將她妥善送迴院裏休息。迴到書房,腦海裏想著她憔悴的臉,通紅的眼,唐諸心疼的不行,抬頭看著親爹,他猛的拍了拍桌案,“爹,這樣不行啊。”
“大哥年近六旬,還在相江口苦熬,大嫂失了睨哥兒,幾乎沒了半條性命,當初,咱們願意跟隨王爺起勢……他是承諾過世子位置的,如今,世子沒了,睨哥兒沒了,孟家那群單靠嘴哄事的東西到是蹦噠了起來……”
跟天下所有掌權人一樣,豫親王同樣不喜歡手下人結黨營私,唐、孟兩家既是他右膀左臂,那關係肯定不能太和諧。
——娶了唐家貴女,生下嫡子,就要納孟家賢媛,寵愛有加,唐家軍功赫赫,有他家血緣的兒子就得進京做質,孟家大賢名聲,唐王妃就要府內稱霸……此乃豫親王的‘平衡之道’。
且,不止內宅,就連政事和軍中,他都是如此做為的。
東、西兩風對持,他才好坐釣魚台,當那安穩‘主公’。
不過,如今一朝失策,唐家瞬間落得下風,眼瞧連點希望都沒了,就他們跟孟家那關係,怎麽可能眼睜睜看著他們上位?
要是豫親王事成,登基做主,孟側妃的兒子繼承了他的位置,那麽……唐家的下場,會是怎樣?
這幾年,因為豫親王的‘努力’,他們跟孟家是麵不和,心不更和,沒真打起來,就是礙著豫州大業未成啊!!
“爹,不光是為了妹妹,咱們家同樣得開始考慮未來啊。”唐諸焦急的說著,眼裏滿是憤怒,“我仔細問過,燕京逼宮,世子和睨哥兒是做萬全準備的,怎麽就被事事料了先機,北地姚家軍突然出現,摘了桃子?她們是從哪兒得來的消息?”
“說什麽韓太後宣召?這是騙鬼呢嗎?”他高聲,“在我看來,就是孟家搞鬼,一舉葬送了世子和睨哥兒,好給楚敦那庶孽輔路……說不得,就是楚曲裳下的手,否則,她區區弱女人,怎地能千裏迢迢,平安迴了豫州?”
“姚家偽王如此厲害,世子和睨哥兒都不是對手,到讓她逃了?我竟不信,定然是她早有準備。”唐諸橫眉厲目。
有大聖孟家在,三州的風氣就是如此,不大相信女人有什麽能耐,楚曲裳能順利歸來,這都成了她的‘疑點’了!!
“三王女之事且不說,世子沒了,對咱們家來說,確實是太過突然。”唐老族長都快八十了,眼皮搭拉著,他滿臉皺紋,身形削瘦的如同十歲小兒般,團坐在太師椅裏,他長長歎了口氣,“自王爺來了豫州,咱們便追隨侍奉,無一日不盡心盡力……”
“你妹妹嫁進王府做得主母,為王爺管理後宅,開枝散葉,沒有功勞亦有苦勞,如今世子爺和睨哥兒死的冤枉,三王女棄夫而逃,這其中疑點重重,王爺給得咱們家一個交代。”
“諸兒,你和頌兒就王妃一個妹妹,你們不幫她,還有誰能幫她呢。”唐老族長語重心常。
事情的真像是怎麽樣?世子和唐睨的死終究有沒有人搞鬼?那根本就不重要,重要的是,唐家需要一個理由,來讓他們突破劣勢局麵,重新占迴上風,抓住楚曲裳這個‘破綻’,他們要徹底壓下孟氏,將有孟側妃血脈的楚敦和楚玫打落塵埃,至於日後大業由誰來繼承……
不像女兒想的那麽美好,唐老族長對豫親王的生育能力沒那麽大的信心,不過,該送女孩還是要送,但是得做兩手準備。
“我記得楚玫的嫡幼子,應是剛剛滿月吧?讓你妹妹找理由抱過來養,日後,若能有個唐家血脈的孩子自然是好,若是沒有,就把那孩子過繼給世子爺,充做嫡長孫吧。”他聲音沙啞,抬頭看了兒子一眼,“你好生勸勸你妹妹,莫讓她太傷心,讓她且等著咱們給她出氣。”
“哎。”唐諸連忙應聲。
唐家,自此行動起來。
——
唐家乃是宛州大族,姚家軍潛伏豫州的那點細作,根本不能跟他們相比。
安全部的人幾乎耗盡了心血,亦不過在唐王妃和唐諸府裏動了點手腳,還都是隱晦吹風兒,鼓動他們的心思。其餘,類似——掀起輿論壓力什麽,那是根本不可能。
隻是在民間微微興起了一丁點兒話頭,他們就讓孟家的人給發現了,差點被連跟拔起,嚇的他們趕緊全麵收縮勢力,越發小心翼翼起來。
不過,這等局麵,在唐家出手後,果斷消失。
真真是——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地頭龍的能耐就是強,就幾天功夫,豫州就掀起了一股‘驚濤駭浪’。
第一百五十一章
三州的保守風氣, 因地域而隔,徐州最甚、豫州之次、宛州又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