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節
成為男主退親未婚妻以後 作者:白日上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太子奇了。
“太子哥哥,好歹給妹妹我留點麵子。”容沁瞪了他一眼,轉向鄭菀的方向,笑嘻嘻地道,“我不跳,自然有人會跳,菀娘,你說是不是?”
“是。”
鄭菀頷首。
“不若……菀娘你替我跳?”
在場眾人齊刷刷的視線,又落到了鄭菀所在的角落。
鄭氏小娘子名滿上京,一因貌美,二為家世,至於旁的才華,從閨閣流傳出來的詩稿可見,詩才上佳。
女學中禦、射、書、禮,也都頗受先生讚譽,至於旁的,卻未聽說了。
倒是有相熟的傳出,鄭菀曾有言:舞藝之流,不過伶人討巧媚上之技,實難登大雅之堂。
此時容沁當眾提出,不過是為著讓這心比天高的鄭氏菀娘做一做從前瞧不上眼的營生,折辱她一番罷了。
至於旁人,既不幫腔,也不認為鄭菀當真會去學一樣“難登大雅”的技藝。
“阿沁,莫要胡鬧。”
太子將手中瓷盞一擲,“換一樣。”
容沁牛脾氣上來,僵著腦袋非是不肯:“菀娘,你不跳,可是瞧不起舞藝?容妃娘娘乃當世舞藝大家,十年前一曲綠腰舞豔驚四座,得封賞從此常伴聖主左右,莫非你要說,榮妃娘娘亦難登大雅之堂?”
石舫內頓時鴉雀無聲,人人屏息凝神著看鄭菀如何接招。
反倒是柳二娘子輕輕歎了口氣:
“縣主何必,誰都知曉,菀娘不會跳舞,你……得饒人處且饒人罷。”
“若菀娘實在不願,不若我來代她一舞?”
鄭菀笑了聲,這柳二娘子果然與書中所述一般無二。
明麵上是為她解圍,實際上卻落實了她“厭舞”之名,既彰顯出她未來太子妃的泱泱氣度,又能在太子麵前舞一曲,以討個巧。
她柳二娘子,在閨中可是以擅舞出名。
鄭菀覺著,相比較這綿裏藏針的柳二娘子,容沁這直來直去的性子,她反倒更歡喜一些。
“你、你們欺人太甚!”
容怡亭主不知何時自水榭迴來,上了石舫二樓,氣急敗壞地衝來,“才幾日,那些姐姐妹妹親親密密的話,全成了耳旁風?好,這且不提,你們便由著縣主這般糟踐人,我皇家、皇家何時成了這、這等——”
她越急,越說不出話來。
從前那些與鄭菀相交甚密的小娘子們個個麵色漲紅,窘迫不堪。
“容怡——”鄭菀站起,從容走至她身旁,按她坐下,“莫要為我傷了和氣。”
容怡抬起頭:“可——”
“無妨。”
鄭菀拍了拍她肩膀。
容怡不知怎的,心突然跟著安定了下來。
“我跳。”
鄭菀從容向前,福身款款一禮。
眾人但見小娘子著翠碧雲錦衣,尺素纖腰、曼曼亭亭,烏發如瀑、膚光勝雪,端的是儀態風流、天質自然。
這才是世家大族養得出的氣度。
可惜。
可惜了啊。
“這可怎生是好?方才我等爭執時,舞姬和樂師偷偷跑了。”
蔣三娘子驚唿道。
“一驚一乍作甚?”容沁皺著眉,“我看他們個個抖得跟隻小雞仔似的,就讓他們先退了。”
“那菀娘跳舞……便無伴舞、樂師了。”
鄭菀搖頭:
“何苦為難他們,不過都是些可憐人罷了,這位郎君,”她轉過身,看向角落正自斟自飲的崔望,“可願與我伴奏?”
便她眸光若春雨遲遲,殷切淒憐,奈何郎心似鐵,崔望搖頭,以沉默推拒。
鄭菀頭一迴在郎君麵前踢了鐵板,心裏快嘔出一灘血,麵上還得保持得體從容的微笑:“郎君既是不願,便罷了。”
“我以清音跳之。”她福身在一禮,再站直時,麵色已經變了,“舞名,《破陣》。”
“《破陣》?”
容怡挑眉,撫掌笑道,“菀娘膽子大,竟敢挑這男兒舞!”
《破陣》是男兒舞,與金戈鐵馬、十麵埋伏相連,女子大都是綠腰、紅袖、霓裳,唯獨這破陣舞,幾乎無人敢挑戰。
鄭菀莞爾,再福身一禮。
她抬手擺出第一個姿勢時,柳二娘子臉色便沉了一些: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光從這起手舞便知,這菀娘是練過的。
一色翠碧雲錦紗綻開,美人兒一雙白如霜雪的皓腕下,肩背剛而硬,她旋起時,那濃墨般的烏發也開始轉起,可這轉,也絕不是柔情似水,而藏著金戈鐵馬、鐵骨錚錚。
明明微末如蚍蜉,卻不肯隨流水。
便看不懂,也知這人極美,舞也極美;看得懂的,便忍不住隨著她憶起此舞的背景——有垂暮將軍,有卿卿少年,他們踏馬長歌,拋頭顱、灑熱血……
大抵天底下的美都是共通的,這破陣舞一起,便似撩起每個人存於心頭的家國情懷,人人心頭鼓脹……
便在這時,一曲琴音忽起,似自九天來,完美地嵌入這支舞,琴聲鏗鏘,嘈嘈切切如珠玉落盤,似銀瓶乍破。
鏗鏘的雨點簌簌而下,伴隨著狂風暴雨、電閃雷鳴,鄭菀迴旋得更急,跳出了一個三十六旋——樂聲撫過眾人的耳朵,穿過他們的心髒,傳出石舫,傳出水榭,最後飄蕩在四季不腐的驪泗湯。
不論是臨窗賦詩之人,還是嬉笑清談之人,不約而同地停下了動作,側著耳朵靜靜地聽。
他們聽到了金戈鐵馬,聽到了潺潺流水,聽到了江南煙雨,聽到了漠北狼煙。
大梁建國伊始,國土破碎,全是梁太宗東征西站,一塊塊收迴失地——
活得久一些的,還能記起當年。
琴音起至最高,戛然而止。
白發蒼蒼的老者,淚流滿麵。
鄭菀也伴著這琴聲,停止了跳舞。
她看向崔望,他不知何時從長幾後走出,膝上是名琴焦尾,如玉雕就的十指還按在琴弦,她第一次在他看中看到了情緒。
似春日街頭的微風,不夠濃,不夠暖,卻讓人想就地大睡一場。
“你——”
“啪啪啪——”容怡大煞風景地鼓起掌來,臉蛋笑得紅撲撲,“菀娘,菀娘,你跳得真好!這位郎君,也是天音。”
“此琴此舞,見之此生無憾。”
有一兒郎起身,將髻邊所簪之花遞與鄭菀,“鄭小娘子,是我之前粗礙,能跳出此舞之人,便是有些狂悖,也是應當。”
這人仿佛開了道閘,方才還對欺辱視而不見的兒郎們紛紛摘下鬢邊之花,贈與鄭菀。
不到一會兒,她手中便捧了厚厚一堆。
贈花以酬情,對大梁人來說,得他人所贈之花,代表著那人的欽慕和敬仰。
容沁皺著鼻子,半晌才道了一聲:“菀娘,你騙得我好苦!”
鄭菀未說話,隻捧著花默默迴了座位。
“菀娘原來會舞,倒叫我虛驚一場,當初也不知哪位傳出來的話柄,讓人說了這許多年!”柳二娘子半嗔半怪道。
還能是誰。
她阿耶。
鄭菀五歲時,父親便找了舞藝大師方大家來府中常住,親自教授,她學藝六年,方大家便教無可教,自請離去。
當今聖主好舞,人人皆知,阿耶自然不願讓她現於人前,這才有了那些傳言流出。
鄭菀但笑不語,時間一久,大家也都各幹各的去了。唯獨太子麵色甚是複雜,似懊惱,似留戀,看她良久才肯挪開視線。
“郎君本不願與我伴奏,後又為何助我?”
鄭菀的舞確實動人,可若沒有博陵崔氏子琴音的加持,還到不了這般動人。
她可還記得,這人在修劍之餘,唯獨兩個愛好,一個是做劍穗,雖然從來不用,乾坤囊裏已經堆了上百個劍穗。
還有一個,便是彈琴,這焦尾琴便是他母親遺物。
“興之所至罷了。”
崔望從寬袖間取出一方帕子,攤開,沁紅的雞血石碎粒被小心地包在一處。
“此物可是你遺落的?”
鄭菀麵色驚詫,心藏暗喜:
“確實是我。”
獵物上鉤了。
第7章 複真身
石舫二樓。
鄭菀驚疑不定地看著呈到麵前的帕子,不知想到什麽,一張芙蓉麵由紅轉白:
“此物確實歸我所有,不知郎君在何處……尋到的?”
“曉風齋的湖邊。”
崔望的惜字如金,讓鄭菀隻能自己來:
“太子哥哥,好歹給妹妹我留點麵子。”容沁瞪了他一眼,轉向鄭菀的方向,笑嘻嘻地道,“我不跳,自然有人會跳,菀娘,你說是不是?”
“是。”
鄭菀頷首。
“不若……菀娘你替我跳?”
在場眾人齊刷刷的視線,又落到了鄭菀所在的角落。
鄭氏小娘子名滿上京,一因貌美,二為家世,至於旁的才華,從閨閣流傳出來的詩稿可見,詩才上佳。
女學中禦、射、書、禮,也都頗受先生讚譽,至於旁的,卻未聽說了。
倒是有相熟的傳出,鄭菀曾有言:舞藝之流,不過伶人討巧媚上之技,實難登大雅之堂。
此時容沁當眾提出,不過是為著讓這心比天高的鄭氏菀娘做一做從前瞧不上眼的營生,折辱她一番罷了。
至於旁人,既不幫腔,也不認為鄭菀當真會去學一樣“難登大雅”的技藝。
“阿沁,莫要胡鬧。”
太子將手中瓷盞一擲,“換一樣。”
容沁牛脾氣上來,僵著腦袋非是不肯:“菀娘,你不跳,可是瞧不起舞藝?容妃娘娘乃當世舞藝大家,十年前一曲綠腰舞豔驚四座,得封賞從此常伴聖主左右,莫非你要說,榮妃娘娘亦難登大雅之堂?”
石舫內頓時鴉雀無聲,人人屏息凝神著看鄭菀如何接招。
反倒是柳二娘子輕輕歎了口氣:
“縣主何必,誰都知曉,菀娘不會跳舞,你……得饒人處且饒人罷。”
“若菀娘實在不願,不若我來代她一舞?”
鄭菀笑了聲,這柳二娘子果然與書中所述一般無二。
明麵上是為她解圍,實際上卻落實了她“厭舞”之名,既彰顯出她未來太子妃的泱泱氣度,又能在太子麵前舞一曲,以討個巧。
她柳二娘子,在閨中可是以擅舞出名。
鄭菀覺著,相比較這綿裏藏針的柳二娘子,容沁這直來直去的性子,她反倒更歡喜一些。
“你、你們欺人太甚!”
容怡亭主不知何時自水榭迴來,上了石舫二樓,氣急敗壞地衝來,“才幾日,那些姐姐妹妹親親密密的話,全成了耳旁風?好,這且不提,你們便由著縣主這般糟踐人,我皇家、皇家何時成了這、這等——”
她越急,越說不出話來。
從前那些與鄭菀相交甚密的小娘子們個個麵色漲紅,窘迫不堪。
“容怡——”鄭菀站起,從容走至她身旁,按她坐下,“莫要為我傷了和氣。”
容怡抬起頭:“可——”
“無妨。”
鄭菀拍了拍她肩膀。
容怡不知怎的,心突然跟著安定了下來。
“我跳。”
鄭菀從容向前,福身款款一禮。
眾人但見小娘子著翠碧雲錦衣,尺素纖腰、曼曼亭亭,烏發如瀑、膚光勝雪,端的是儀態風流、天質自然。
這才是世家大族養得出的氣度。
可惜。
可惜了啊。
“這可怎生是好?方才我等爭執時,舞姬和樂師偷偷跑了。”
蔣三娘子驚唿道。
“一驚一乍作甚?”容沁皺著眉,“我看他們個個抖得跟隻小雞仔似的,就讓他們先退了。”
“那菀娘跳舞……便無伴舞、樂師了。”
鄭菀搖頭:
“何苦為難他們,不過都是些可憐人罷了,這位郎君,”她轉過身,看向角落正自斟自飲的崔望,“可願與我伴奏?”
便她眸光若春雨遲遲,殷切淒憐,奈何郎心似鐵,崔望搖頭,以沉默推拒。
鄭菀頭一迴在郎君麵前踢了鐵板,心裏快嘔出一灘血,麵上還得保持得體從容的微笑:“郎君既是不願,便罷了。”
“我以清音跳之。”她福身在一禮,再站直時,麵色已經變了,“舞名,《破陣》。”
“《破陣》?”
容怡挑眉,撫掌笑道,“菀娘膽子大,竟敢挑這男兒舞!”
《破陣》是男兒舞,與金戈鐵馬、十麵埋伏相連,女子大都是綠腰、紅袖、霓裳,唯獨這破陣舞,幾乎無人敢挑戰。
鄭菀莞爾,再福身一禮。
她抬手擺出第一個姿勢時,柳二娘子臉色便沉了一些: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光從這起手舞便知,這菀娘是練過的。
一色翠碧雲錦紗綻開,美人兒一雙白如霜雪的皓腕下,肩背剛而硬,她旋起時,那濃墨般的烏發也開始轉起,可這轉,也絕不是柔情似水,而藏著金戈鐵馬、鐵骨錚錚。
明明微末如蚍蜉,卻不肯隨流水。
便看不懂,也知這人極美,舞也極美;看得懂的,便忍不住隨著她憶起此舞的背景——有垂暮將軍,有卿卿少年,他們踏馬長歌,拋頭顱、灑熱血……
大抵天底下的美都是共通的,這破陣舞一起,便似撩起每個人存於心頭的家國情懷,人人心頭鼓脹……
便在這時,一曲琴音忽起,似自九天來,完美地嵌入這支舞,琴聲鏗鏘,嘈嘈切切如珠玉落盤,似銀瓶乍破。
鏗鏘的雨點簌簌而下,伴隨著狂風暴雨、電閃雷鳴,鄭菀迴旋得更急,跳出了一個三十六旋——樂聲撫過眾人的耳朵,穿過他們的心髒,傳出石舫,傳出水榭,最後飄蕩在四季不腐的驪泗湯。
不論是臨窗賦詩之人,還是嬉笑清談之人,不約而同地停下了動作,側著耳朵靜靜地聽。
他們聽到了金戈鐵馬,聽到了潺潺流水,聽到了江南煙雨,聽到了漠北狼煙。
大梁建國伊始,國土破碎,全是梁太宗東征西站,一塊塊收迴失地——
活得久一些的,還能記起當年。
琴音起至最高,戛然而止。
白發蒼蒼的老者,淚流滿麵。
鄭菀也伴著這琴聲,停止了跳舞。
她看向崔望,他不知何時從長幾後走出,膝上是名琴焦尾,如玉雕就的十指還按在琴弦,她第一次在他看中看到了情緒。
似春日街頭的微風,不夠濃,不夠暖,卻讓人想就地大睡一場。
“你——”
“啪啪啪——”容怡大煞風景地鼓起掌來,臉蛋笑得紅撲撲,“菀娘,菀娘,你跳得真好!這位郎君,也是天音。”
“此琴此舞,見之此生無憾。”
有一兒郎起身,將髻邊所簪之花遞與鄭菀,“鄭小娘子,是我之前粗礙,能跳出此舞之人,便是有些狂悖,也是應當。”
這人仿佛開了道閘,方才還對欺辱視而不見的兒郎們紛紛摘下鬢邊之花,贈與鄭菀。
不到一會兒,她手中便捧了厚厚一堆。
贈花以酬情,對大梁人來說,得他人所贈之花,代表著那人的欽慕和敬仰。
容沁皺著鼻子,半晌才道了一聲:“菀娘,你騙得我好苦!”
鄭菀未說話,隻捧著花默默迴了座位。
“菀娘原來會舞,倒叫我虛驚一場,當初也不知哪位傳出來的話柄,讓人說了這許多年!”柳二娘子半嗔半怪道。
還能是誰。
她阿耶。
鄭菀五歲時,父親便找了舞藝大師方大家來府中常住,親自教授,她學藝六年,方大家便教無可教,自請離去。
當今聖主好舞,人人皆知,阿耶自然不願讓她現於人前,這才有了那些傳言流出。
鄭菀但笑不語,時間一久,大家也都各幹各的去了。唯獨太子麵色甚是複雜,似懊惱,似留戀,看她良久才肯挪開視線。
“郎君本不願與我伴奏,後又為何助我?”
鄭菀的舞確實動人,可若沒有博陵崔氏子琴音的加持,還到不了這般動人。
她可還記得,這人在修劍之餘,唯獨兩個愛好,一個是做劍穗,雖然從來不用,乾坤囊裏已經堆了上百個劍穗。
還有一個,便是彈琴,這焦尾琴便是他母親遺物。
“興之所至罷了。”
崔望從寬袖間取出一方帕子,攤開,沁紅的雞血石碎粒被小心地包在一處。
“此物可是你遺落的?”
鄭菀麵色驚詫,心藏暗喜:
“確實是我。”
獵物上鉤了。
第7章 複真身
石舫二樓。
鄭菀驚疑不定地看著呈到麵前的帕子,不知想到什麽,一張芙蓉麵由紅轉白:
“此物確實歸我所有,不知郎君在何處……尋到的?”
“曉風齋的湖邊。”
崔望的惜字如金,讓鄭菀隻能自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