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月球對人類有過恩惠,那似乎也是它與生俱來的使命——永遠伴隨地球,圍繞地球旋轉,而且亙古不變。
自從1969年至1972年阿波羅6次載人飛船將12名宇航員送上過月球外,人類再也沒有登上過月球。
在1972年米國“阿波羅計劃”結束以後,探月一度有所降溫。不過,受月球豐富資源的吸引,加上航天技術突飛猛進,自20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人類又把目光投向了月球。
2003年9月,歐洲第一個月球探測器“智能1號”順利升空,並在完成觀測使命後,於2006年9月成功撞擊月球。
2007年9月,日ben繞月探測衛星“月亮女神”發射升空。它描繪出世界首幅高精確度月球地形圖;發現月海底部存在彎曲的層狀構造;發現月球表麵正麵和背麵重力存在差異等。
2007年10月,華夏“嫦娥一號”衛星踏上“奔月”旅程,並在一年多後成功撞月。
2008年10月,阿三月球探測器“月船1號”發射升空,它利用攜帶的各種儀器收集月球地理結構、化學構成及礦藏等數據,並收集月球地理數據以繪製高精度的三維月球地圖。
此外,2008年7月,米國、阿三、棒子、日、加、英、法、德和意簽署了聯合探月協議,共同發起了名為“國際月球網絡”的探月活動,計劃逐步在月球上建立數個科學站。航天大國俄也製定了本國的月球探測計劃。
········
十一月份的山區地帶,是較容易行走的,沒有雨後的泥濘,沒有雪後的濕滑,走起來腳程也不算慢。
以蒙山、沂水為地域標誌的革命老區常被稱為沂蒙山,自古以來就是名人輩出的地方,遠了有曾子、諸葛亮、王羲之在這裏書寫過輝煌,近了有老一輩革命先烈在這片土地上留下過遺跡。
作為一名騎行愛好者,聶鵬多次獲得了國內大學生自行車登山邀請賽的名次,可是和大多數的騎友們不同的是,比起競速賽事,他更喜歡獨自一人騎行,騎鄉間小路,去感受嫋嫋炊煙,騎海邊公路,去感受海浪斜陽,騎冬日暖陽騎夏日徐風,喜歡感受最純粹的陽春白雪和狂風驟雨。
騎累了將車子寄存起來,徒步走到力所能及的位置,紮營,讓後再迴家,樂此不疲。
若是能在沿途發現盆景根,景觀石什麽的,帶迴去給老爹,那就更完美了。
蜿蜒的山穀中,聶鵬攥著登山杖,一邊走,一邊思索著前些天翻看的沂蒙山人文圖冊,對比著眼前的漫漫山區,頓覺此行不虛。
山連著山,樹連著樹,雖說近些年旅遊業開發旺盛,可是哪怕將大量資本平攤到這片山區中,能夠拿出的,可供人遊玩的景點還是太少,腳下這條護林人和驢友踏出來的小路,也不知多久才能迎來可觀的人潮。
拐過彎,撥開擋住視線的樹叢,聶鵬無奈的發現,前方的道路已經被山上滾落的石塊封鎖住了,從這滑落規模來看,少說得一兩個施工隊,耗上個把月的功夫才能清理幹淨,單靠自己一個人想翻過去,還是比較困難的。
尤其是這種山體滑坡,好在現在雨水不算多,滑坡麵積不會過大。
若是此時進山遇見下雨,除了一個人跑到山脊上坐著,聶鵬還真想不到有什麽躲避滑坡的方式。
嗚唿哀哉,此行廢矣。
就在他準備打退堂鼓的時候,忽然發現碎石滑落後裸露的山體處,有一道亮光照過來。
看著前方被滾石封閉,無法前行的道路,再看看距離不算很遠的發光點,聶鵬決定爬上去碰碰運氣。
一路攀行向上,難度自不必說,越向上爬,看的越清晰,剛才傳出閃光的地方分明就是個小洞口,上方一塊搓衣板大小的石塊突出來,擋住了下落的泥土,就仿佛原始礦坑的入口一般,留出了一個籃球大小的洞口。
閃光就是源自這裏。
快到洞口的位置,為了站穩,挖出兩個落腳點,踩住之後用登山杖在洞口處揮舞了幾下,見到沒有蛇蟲鼠蟻之類的動物跑出來,才試探性的向洞口看去,隻看了一眼,就感到全身的血液仿佛被抽離了身體,一陣由表及裏的痙攣遍及全身。
一隻水晶骷髏頭骨。
這隻頭骨被安放在一塊看不出什麽材質的弧形板上,顏色發烏,像電視裏看過的丹書鐵卷,用登山杖伸進去敲了敲,發現並沒有什麽機關,青銅板也是活動的,並沒有固定在洞底部,於是伸出登山杖,用尾端勾住青銅板,一點一點,小心翼翼的將青銅板和頭骨從洞裏拉出來。
勾出來後並沒有直接用手碰觸,經常在外作業的習慣令他保持了相當程度的謹慎,尤其是麵對這麽一塊神乎其神的物件,更是大意不得。誰知道這東西和印第安文化當中的厄運頭骨是不是一迴事。
據說長期接觸那個頭骨的人不是瘋了就是傻了,當時看到了,隻不過一笑而過罷了,如今這真真切切的就擺在眼前,如何讓他冷靜。
聶鵬掏出手機,靠近頭骨後發現信號強度並沒有多大變化,稍稍放下心來,又在電話上隨便撥了個客服號,靠近頭骨後發現通話依然清晰,聽到電話那頭客戶小妹柔和的嗓音清晰的從聽筒中傳出來,才敢用手去觸摸這詭異的物件。
托盤觸感冰涼,和普通的金屬板沒有什麽區別,大約有a4紙大小,仿佛電路板一樣的凹槽起伏遍布整塊麵板,邊緣處清晰的卯榫結構,能看出這應該是某個精密零部件上的一部分。隻是這上麵的水晶骷髏卻顯得那麽格格不入。然而兩個物件卻有契合的天衣無縫。
就像是科技和魔幻的另類搭配。
“好東西啊!”聶鵬閃過這樣的念頭。
於是脫下背包,小心翼翼的用雨衣將這個物件包好,裝包下山,一路騎著自行車飛奔迴家。
原計劃兩天一夜的騎行匆匆就趕了迴來,聶爸透過老花鏡瞅著放下背包拎著袋子就跑出去的聶鵬,尋思這小兔崽子又挖了什麽稀罕玩意迴來了,抬頭看看家裏擺放的各種稀罕物件,聶宏遠繼續捧起了他的文物圖冊。
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聶洪遠和文物打了半輩子交道,原以為兒子能和自己一樣能沾染些書卷氣,不求張口唐宗宋祖的,少說背誦個曆史紀年表總行吧,可這孩子偏生就是個好動的主,一刻閑不下來,轉眼就要大學畢業了。練了一副好身板,可卻從來沒提過女朋友的事,這讓聶宏遠很是心塞。
一樓的私家車庫內,幾乎就是個工作間。
牆壁上掛滿了各類的自行車工具、改裝件。打從聶鵬開始騎行以來,車庫內的雜物越來越少,專業的改裝工具是越來越多,他甚至想過有一天,能夠憑借這些工具,自己加工出一台車子來。
來到車庫,關上門,將工作台整理出空間後,小心翼翼的把青銅托水晶頭放在桌麵上,因為車庫門是向陽的,而窗口則是背陰,所以庫門關上後,光線會比較暗,於是擰過射燈頭,對準水晶頭骨,按開了開關,準備細細觀賞一番。
當燈光打在頭骨上的瞬間,整間屋子都被奇幻的流光所填充了起來,仿若極光一般飄蕩在屋子裏,明亮的光圈在頭骨下方匯聚,逐漸的放大,在金屬板上蔓延,流淌過金屬板的邊沿之後,像水波紋一般繼續在桌麵上蔓延,速度越來越快,轉眼之間就碰到聶鵬扶著桌子的手。
轟
他隻感到仿佛自己被一片白光轟過,無論眼前還是腦海中都是白茫茫一片,像是半夜起床後短片的那一瞬間,思維,邏輯,意識都被重置了一般。
如同天地初開一般的能量瞬間吞噬了他,如果此刻有人站在窗外看窗內,定會驚掉一地大牙,剛剛站在桌子前的人,就這麽消失了,那光芒就像老式的鎂光照相機加多了鎂粉,轟的一下瞬間白茫茫一片,又瞬間歸於平靜。
而剛剛釋放了光圈的頭骨,卻失去了原有的光澤,在肉眼可見的速度下塌陷,崩潰,變成了一捧粉塵。
在房間中消失不見的聶鵬又迴到了原來的位置,看著眼前的一桌粉末,無力的跌坐在地上,剛才的那一幕,真心讓他感覺到了驚心動魄的恐懼與無助,仿佛整個意識被抽離到了一個沒有邊界的黑暗空間中,一切的存在都出離了他的理解,沒有時間,沒有方向,甚至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隻有那充斥在黑暗裏的能量,肆虐著,咆哮著,如同埋伏著的野獸一般,擇機而噬。
聶鵬坐在地上瘋狂的喘息,心跳聲如同鼓點一般敲打著他的神經。
那化為齏粉的水晶頭骨與金屬板,在射燈的照耀下,顯得毫無生機,如同水泥粉末一般鋪在桌麵上。
他不知道,這50多立方米的空間裏,究竟發生了什麽事情,不知道自己的身體,或者說意識,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他更無從得知的是這一刻裏,全世界朝向月球的,用於跟蹤記錄月麵現象的觀測台,都同步錄製下了有記錄以來強度最高的月麵閃光。
如果記錄器材的精度足夠高,錄製頻率足夠大的話,那麽迴播也許會發現,在月麵閃光的中心,站著一位明顯具有中華特征的男性人類,姿態搞笑,雙眼木然。
好在由於大氣層的幹擾,以及現有技術的限製,沒有哪部設備能夠精準的留下這令人震驚的一刻。
聶鵬從地上爬起來,從屋子裏看了一圈,發現那隻原本在桌子上的水晶頭骨化成了了一地的齏粉,除此之外再無別的變化,一陣懊悔後,隻得悻悻的拍拍身上的土,裝作什麽事情都沒有發生的上樓了。
不多時,已然雲淡風輕的和老爹老媽在一起用晚餐了。
隻是此刻的華夏國家航空航天局,嫦娥計劃項目負責人歐陽白遠的桌子上,多了份報告。
《月麵靜海區監測到恆星級別耀斑》
自從1969年至1972年阿波羅6次載人飛船將12名宇航員送上過月球外,人類再也沒有登上過月球。
在1972年米國“阿波羅計劃”結束以後,探月一度有所降溫。不過,受月球豐富資源的吸引,加上航天技術突飛猛進,自20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人類又把目光投向了月球。
2003年9月,歐洲第一個月球探測器“智能1號”順利升空,並在完成觀測使命後,於2006年9月成功撞擊月球。
2007年9月,日ben繞月探測衛星“月亮女神”發射升空。它描繪出世界首幅高精確度月球地形圖;發現月海底部存在彎曲的層狀構造;發現月球表麵正麵和背麵重力存在差異等。
2007年10月,華夏“嫦娥一號”衛星踏上“奔月”旅程,並在一年多後成功撞月。
2008年10月,阿三月球探測器“月船1號”發射升空,它利用攜帶的各種儀器收集月球地理結構、化學構成及礦藏等數據,並收集月球地理數據以繪製高精度的三維月球地圖。
此外,2008年7月,米國、阿三、棒子、日、加、英、法、德和意簽署了聯合探月協議,共同發起了名為“國際月球網絡”的探月活動,計劃逐步在月球上建立數個科學站。航天大國俄也製定了本國的月球探測計劃。
········
十一月份的山區地帶,是較容易行走的,沒有雨後的泥濘,沒有雪後的濕滑,走起來腳程也不算慢。
以蒙山、沂水為地域標誌的革命老區常被稱為沂蒙山,自古以來就是名人輩出的地方,遠了有曾子、諸葛亮、王羲之在這裏書寫過輝煌,近了有老一輩革命先烈在這片土地上留下過遺跡。
作為一名騎行愛好者,聶鵬多次獲得了國內大學生自行車登山邀請賽的名次,可是和大多數的騎友們不同的是,比起競速賽事,他更喜歡獨自一人騎行,騎鄉間小路,去感受嫋嫋炊煙,騎海邊公路,去感受海浪斜陽,騎冬日暖陽騎夏日徐風,喜歡感受最純粹的陽春白雪和狂風驟雨。
騎累了將車子寄存起來,徒步走到力所能及的位置,紮營,讓後再迴家,樂此不疲。
若是能在沿途發現盆景根,景觀石什麽的,帶迴去給老爹,那就更完美了。
蜿蜒的山穀中,聶鵬攥著登山杖,一邊走,一邊思索著前些天翻看的沂蒙山人文圖冊,對比著眼前的漫漫山區,頓覺此行不虛。
山連著山,樹連著樹,雖說近些年旅遊業開發旺盛,可是哪怕將大量資本平攤到這片山區中,能夠拿出的,可供人遊玩的景點還是太少,腳下這條護林人和驢友踏出來的小路,也不知多久才能迎來可觀的人潮。
拐過彎,撥開擋住視線的樹叢,聶鵬無奈的發現,前方的道路已經被山上滾落的石塊封鎖住了,從這滑落規模來看,少說得一兩個施工隊,耗上個把月的功夫才能清理幹淨,單靠自己一個人想翻過去,還是比較困難的。
尤其是這種山體滑坡,好在現在雨水不算多,滑坡麵積不會過大。
若是此時進山遇見下雨,除了一個人跑到山脊上坐著,聶鵬還真想不到有什麽躲避滑坡的方式。
嗚唿哀哉,此行廢矣。
就在他準備打退堂鼓的時候,忽然發現碎石滑落後裸露的山體處,有一道亮光照過來。
看著前方被滾石封閉,無法前行的道路,再看看距離不算很遠的發光點,聶鵬決定爬上去碰碰運氣。
一路攀行向上,難度自不必說,越向上爬,看的越清晰,剛才傳出閃光的地方分明就是個小洞口,上方一塊搓衣板大小的石塊突出來,擋住了下落的泥土,就仿佛原始礦坑的入口一般,留出了一個籃球大小的洞口。
閃光就是源自這裏。
快到洞口的位置,為了站穩,挖出兩個落腳點,踩住之後用登山杖在洞口處揮舞了幾下,見到沒有蛇蟲鼠蟻之類的動物跑出來,才試探性的向洞口看去,隻看了一眼,就感到全身的血液仿佛被抽離了身體,一陣由表及裏的痙攣遍及全身。
一隻水晶骷髏頭骨。
這隻頭骨被安放在一塊看不出什麽材質的弧形板上,顏色發烏,像電視裏看過的丹書鐵卷,用登山杖伸進去敲了敲,發現並沒有什麽機關,青銅板也是活動的,並沒有固定在洞底部,於是伸出登山杖,用尾端勾住青銅板,一點一點,小心翼翼的將青銅板和頭骨從洞裏拉出來。
勾出來後並沒有直接用手碰觸,經常在外作業的習慣令他保持了相當程度的謹慎,尤其是麵對這麽一塊神乎其神的物件,更是大意不得。誰知道這東西和印第安文化當中的厄運頭骨是不是一迴事。
據說長期接觸那個頭骨的人不是瘋了就是傻了,當時看到了,隻不過一笑而過罷了,如今這真真切切的就擺在眼前,如何讓他冷靜。
聶鵬掏出手機,靠近頭骨後發現信號強度並沒有多大變化,稍稍放下心來,又在電話上隨便撥了個客服號,靠近頭骨後發現通話依然清晰,聽到電話那頭客戶小妹柔和的嗓音清晰的從聽筒中傳出來,才敢用手去觸摸這詭異的物件。
托盤觸感冰涼,和普通的金屬板沒有什麽區別,大約有a4紙大小,仿佛電路板一樣的凹槽起伏遍布整塊麵板,邊緣處清晰的卯榫結構,能看出這應該是某個精密零部件上的一部分。隻是這上麵的水晶骷髏卻顯得那麽格格不入。然而兩個物件卻有契合的天衣無縫。
就像是科技和魔幻的另類搭配。
“好東西啊!”聶鵬閃過這樣的念頭。
於是脫下背包,小心翼翼的用雨衣將這個物件包好,裝包下山,一路騎著自行車飛奔迴家。
原計劃兩天一夜的騎行匆匆就趕了迴來,聶爸透過老花鏡瞅著放下背包拎著袋子就跑出去的聶鵬,尋思這小兔崽子又挖了什麽稀罕玩意迴來了,抬頭看看家裏擺放的各種稀罕物件,聶宏遠繼續捧起了他的文物圖冊。
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聶洪遠和文物打了半輩子交道,原以為兒子能和自己一樣能沾染些書卷氣,不求張口唐宗宋祖的,少說背誦個曆史紀年表總行吧,可這孩子偏生就是個好動的主,一刻閑不下來,轉眼就要大學畢業了。練了一副好身板,可卻從來沒提過女朋友的事,這讓聶宏遠很是心塞。
一樓的私家車庫內,幾乎就是個工作間。
牆壁上掛滿了各類的自行車工具、改裝件。打從聶鵬開始騎行以來,車庫內的雜物越來越少,專業的改裝工具是越來越多,他甚至想過有一天,能夠憑借這些工具,自己加工出一台車子來。
來到車庫,關上門,將工作台整理出空間後,小心翼翼的把青銅托水晶頭放在桌麵上,因為車庫門是向陽的,而窗口則是背陰,所以庫門關上後,光線會比較暗,於是擰過射燈頭,對準水晶頭骨,按開了開關,準備細細觀賞一番。
當燈光打在頭骨上的瞬間,整間屋子都被奇幻的流光所填充了起來,仿若極光一般飄蕩在屋子裏,明亮的光圈在頭骨下方匯聚,逐漸的放大,在金屬板上蔓延,流淌過金屬板的邊沿之後,像水波紋一般繼續在桌麵上蔓延,速度越來越快,轉眼之間就碰到聶鵬扶著桌子的手。
轟
他隻感到仿佛自己被一片白光轟過,無論眼前還是腦海中都是白茫茫一片,像是半夜起床後短片的那一瞬間,思維,邏輯,意識都被重置了一般。
如同天地初開一般的能量瞬間吞噬了他,如果此刻有人站在窗外看窗內,定會驚掉一地大牙,剛剛站在桌子前的人,就這麽消失了,那光芒就像老式的鎂光照相機加多了鎂粉,轟的一下瞬間白茫茫一片,又瞬間歸於平靜。
而剛剛釋放了光圈的頭骨,卻失去了原有的光澤,在肉眼可見的速度下塌陷,崩潰,變成了一捧粉塵。
在房間中消失不見的聶鵬又迴到了原來的位置,看著眼前的一桌粉末,無力的跌坐在地上,剛才的那一幕,真心讓他感覺到了驚心動魄的恐懼與無助,仿佛整個意識被抽離到了一個沒有邊界的黑暗空間中,一切的存在都出離了他的理解,沒有時間,沒有方向,甚至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隻有那充斥在黑暗裏的能量,肆虐著,咆哮著,如同埋伏著的野獸一般,擇機而噬。
聶鵬坐在地上瘋狂的喘息,心跳聲如同鼓點一般敲打著他的神經。
那化為齏粉的水晶頭骨與金屬板,在射燈的照耀下,顯得毫無生機,如同水泥粉末一般鋪在桌麵上。
他不知道,這50多立方米的空間裏,究竟發生了什麽事情,不知道自己的身體,或者說意識,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他更無從得知的是這一刻裏,全世界朝向月球的,用於跟蹤記錄月麵現象的觀測台,都同步錄製下了有記錄以來強度最高的月麵閃光。
如果記錄器材的精度足夠高,錄製頻率足夠大的話,那麽迴播也許會發現,在月麵閃光的中心,站著一位明顯具有中華特征的男性人類,姿態搞笑,雙眼木然。
好在由於大氣層的幹擾,以及現有技術的限製,沒有哪部設備能夠精準的留下這令人震驚的一刻。
聶鵬從地上爬起來,從屋子裏看了一圈,發現那隻原本在桌子上的水晶頭骨化成了了一地的齏粉,除此之外再無別的變化,一陣懊悔後,隻得悻悻的拍拍身上的土,裝作什麽事情都沒有發生的上樓了。
不多時,已然雲淡風輕的和老爹老媽在一起用晚餐了。
隻是此刻的華夏國家航空航天局,嫦娥計劃項目負責人歐陽白遠的桌子上,多了份報告。
《月麵靜海區監測到恆星級別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