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小跟著爺爺在鄉間行醫,楚九歌見過太多忘恩負義的人,也見過太多端起碗叫爹,放下碗就罵娘的人,還有……
永遠覺得你給的太少的人!
曾經,她爺爺遇到一個摔斷雙腿、命懸一線的人,為了救那個人,爺爺險些命喪大山,可那人是怎麽迴報她爺爺的?
那人雙腿斷了,大醫院都對他判了死刑,爺爺救下了他的命,並且保下了他一條腿,可那人不僅不感恩,反倒怪他爺爺醫術不好,沒有保住他另一條腿。
不僅如此,他還怪爺爺不善良,既然要幫他,那就好事做到底,他家缺錢,多給他一些錢呀,不然他隻有一條腿怎麽養家?
這個時候,他忘了,被大醫院宣布沒救的時候,他們一家人有多絕望?
這個時候,他忘了,要是他死了,沒有他這個勞動力,他一家老小要怎麽活?
這個時候,他忘了,大醫院把他一生的積蓄花完了,還讓他負債累累。
這個時候,他忘記,他從來就沒有給她爺爺診費,卻想要爺爺給他更多。
升米恩,鬥米仇。
醫者要有仁心,但不是每一個人都值得你的仁心,也不是每一個生病的人,都值得你去同情。
她見過很多很多治不起病的人,見過很多很多被一場大病,拖垮了的家族,也見過……
那些處在底層的人,用病訛詐大夫,訛詐醫院……
不是楚九歌對窮苦人有偏見,而是相比富人,他們在某些方麵更可怕,更愚昧。
她見過,為了不拖累兒女,為了給兒女掙一份“家業”,而犧牲自己性命的病人,也看過……
為了錢,害死病人栽贓給醫院和醫生的家屬。
而且,醫院也不是全是光明的……
有人的地方就有爭鬥,有光的地方就有陰影。
每次出現醫療事故,就有人說醫生很壞,其實真不是這樣的……
壞的不是醫生這個行業,而是壞人去當醫生了。
那些人,為了爭奪權利什麽事都做得出來,就好比丹醫堂那群丹醫。
楚九歌可以肯定,如果她親自出麵,勸說那些人用她配的治療疫症的樣,那些得了疫症的病人,絕對會死得更快。
楚九歌也可以肯定,如果她一開始就拿出藥效絕佳的藥,丹醫堂絕不會放過她,把她的功勞搶走是小,丹醫堂很有可能會製造出理大醫療事故,徹底毀了她的聲譽。
更甚至,丹醫堂也能煽動他們,怪她來得太晚,怪她有好藥都不早早上報給皇上知曉,怪她……
可以怪她的地方太多了,就算這一次不怪她,還有下一次,下一次要是再出什麽事,她沒能及時醫好那些病人,那些人可能會吃了她。
她不是誇大,而是真的見過。
有一個村子裏的人,染了會傳染的重症,她爺爺的師弟路過,見到村民的慘狀於心不忍,為了救治村子裏的人,放任自己染了重症,而後……
他研究出了藥方,治好了村民的病症。
按說,事情到這裏就結束了,村民該歡天喜地的把人送走,但是那群村民沒有這麽做,他們把人囚禁了。
理由是,他們這地方又窮又偏,得了病也舍不得去大醫院,也沒有什麽好大夫會來,這麽好的大夫怎麽能放他走?
這人得留下來,給他們村子裏的人治病。
這一囚禁就是十幾年,直到那個村子的百姓,因環境汙染染上怪病,才把她爺爺的師弟放出來,但……
她爺爺的師弟被囚禁了十幾年,不說身體已經毀了,就是心裏也多少受了影響,曾經為了病人以身冒險的他,死也不願意為囚禁他的村民醫治。
憤怒的村民,生生將她爺爺的師弟給咬死了,要不是村中一個小孩不忍,報警了,事情……
很有可能,永遠不會有人發現。
那個村子在大山裏,幾乎與世隔絕,村民又團結,他們要是不對外說,在村子裏消失個把人,根本不會驚動任何人。
在法製健全的社會,都能發生這種惡事,更不用提在這個法製不健全的社會了。
如果她真被襄城的百姓打死,朝廷也不會處置他們。
法不責眾,而且還有國師和丹醫堂的人,為他們遮掩,到時候她就是死在襄城,那也是白死的。
楚九歌也不想用自己的命,去試探人性的善與惡。是以,她一開始就沒有出麵,而是讓應池去做,最初給的藥方也隻是以調理身體為主,效果緩慢……
果然,她的做法是對的。
因為她沒有出麵,所以丹醫堂沒有去搗亂。
因為藥效見效慢,所以丹醫堂沒有下黑手。
楚九歌不覺得遺憾,在沒有官方支持的情況下,到任何一個陌生的地方,醫治大麵積的病人,都需要謹慎的試探一二,了解當地的民風。
顯然,襄城的百姓,不值得她冒險。
應池不懂這些,他隻知道他第一次辦大事就失敗了,十分的懊惱。
聽到楚九歌說停下來,應池頓時不幹了:“難不成,我們就白忙一場?明明你的藥效果很好的,先前我們都試了,為什麽他們喝了兩天後,卻不見起色?”
“因為,我把藥效減半了。”楚九歌並不隱瞞應池,在應池發怒前,又補了一句:“因為,我怕我們兩個會死在這裏。”
“怎麽可能?我們要能治好了疫症,我們就是大功臣,你知道不知道,襄城的情況是最好的,北域附近幾個城池都受疫症影響,丹醫堂根本治不好,我們能治好,不就能把丹醫堂踩下去嗎?”
應池氣得跳腳,楚九歌半點不受影響,神色平靜的道:“你確定,我們的功能能報到上麵去?你確定那些喝了咱們的藥,治好了疫症的人,第二天不會暴斃而死?”
她曾試著向朝廷上報,她有醫治疫症的方法,但可惜的是……
就是皇上也不采納。
初時她沒有想明白,但王梓鈺點醒了她。
在權勢、利益麵前,百姓的生死有時候並不重要,至少對上位者來說,死一個百姓與死一千、一萬並沒有什麽區別,隻要……
第610章 看清,把自己看得太高
隻要不搖國本,不動搖東林的根基,不動搖皇上的地位,死幾百、幾千、幾萬的人,皇上一點也不會心疼。
和人命相比,皇上更在乎他手中的權利,
她是北王的人,就算她的藥再好,能最快抑製疫症蔓延,皇上也不會用,更不用提丹醫堂的人已經控製住了疫症,疫症沒有擴散,不會影響東林的基業,皇上怎麽可能容忍她出風頭?
“這些道理,你也懂吧?”楚九歌看著應池,根本不容他逃避,“應池,再多的不甘心,都要向現實低頭,你明白嗎?”
“我……”應池雙手捂臉,眼中閃過一抹痛苦與無力,無力的蹲了下去……
他懂,他當然懂,但他還是想要試一試,想要放手搏一把,想要借此封官入仕,他……
還是不甘心從商,哪怕做的是藥材,做的是救人的生意,他仍舊不想從商。
他應家世代為將,就算他進不了軍營,當不了將軍,也想入朝為官,作一個武官,這才對得起他的姓氏。
入朝為官,走仕途是他的執念,他真的放不下。
“唉……”楚九歌輕歎了口氣,蹲在應池麵前,輕拍他的肩膀:“一朝天子一朝臣,當今聖上是不會用你的。你的身份太特殊了,你越是有才能,死的越快,長公主故意把你養廢,是為了應家的血脈傳承。下一任帝王會不會用你,我不知道,但現在……你別想了。”
皇上不會用應池,就如同在疫情得到“控製”的情況下,哪怕明知每天都有無數人百姓因此而死,皇上也不會用她的藥一樣。
她的藥效果越好,皇上越是不會用。
她也不是沒有辦法讓襄城的百姓信她,隻要她像她爺爺的師弟那般,讓自己染上疫症,然後治好自己的疫症,那些人就會信她,就會奉她如神明,但是……
她和她爺爺,和她爺爺的師弟都不同。
她楚九歌是個自私的女人,她做不到拿自己做實驗,更做不到為了一群,不一定會感恩的人而與朝廷為敵。
應池捂著臉沒有說話,也沒有看楚九歌。
楚九歌歎息一聲,說道:“就算事情如你所想,我們治好了疫症,地方的官員也為我們上表了成績,皇上便是重賞了我們,也不會讓你入朝為官,就算你僥幸入了朝有了官身,事情也不會如你所願。”
“你是憑醫好疫病入朝的,皇上在醫暑給你一個虛職就行了。你的目標到底是再續應家的榮光,還是當官?如果是前者,在當今聖上手裏就別想了,你和應頤,皇上已經選擇了應頤,你隻能等下一位了。”
“如若你隻想當官,隻要你向應頤低頭,向皇上低頭,一個虛職皇上還是願意給你的,哪怕是為了安撫應家那些老將。”
“我沒有別的路可以走,是嗎?”他應池這一生,就注定不能有出息是嗎?
哪怕他於國有用,也不能出頭,是嗎?
應池看著楚九歌,眼中沒有淚,但布滿血絲的雙眼,卻無聲宣泄了他的憤怒,還有他這段時間的努力。
他做了那麽多,最後卻是半點用處也沒有。
“有……造反!”楚九歌說的很輕,也說得很輕鬆,就好像造反是家常便飯的事一樣。
應池卻嚇得臉都白了:“楚九歌,這話不能亂說。”
造反?
楚九歌是在開玩笑嗎?
北王都做不到的事,他怎麽可能做的到。
“你知道,我沒有開玩笑……皇上不允許你冒頭,你想要冒頭,就隻有這一條路。”楚九歌眼中半點笑意也沒有,顯然她是認真的……
但,她話鋒一轉,又道:“不過,我不看好你,你不是那塊料,更甚至你入朝為官,會被人啃的連骨頭都不剩。”
楚九歌看著應池的眼神,神情嚴肅,見應池一臉呆滯的看著她,莫名覺得心累,猶豫片刻,沉重的開口:“應池……你,別太高看自己!”
“你,什麽意思?”應池全身一僵,眼中是對楚九歌的防備。
“到現在,你還沒有認清自己嗎?應池,從古自今,你說……多少驚才絕豔之輩鬱鬱不得誌?多少才華橫溢卻無施展的平台?多生人一生都觸不到朝廷?遠得不說,就說近的……王梓鈺,還有,謝玄。”說到謝玄的時候,楚九歌明顯頓了一下,但還是咬牙說了下去,“你認為,你能和他們比嗎?”
應池的瞳孔猛地放大,隨即低下頭……
楚九歌知道,她的話傷了應池的自尊心,但人……最重要的,是看清自己。
眼高手低,心比天高,也得看自己有沒有那個能力。
應池,真的沒有那個能力,他在入了官場,會被那些老狐狸啃的骨頭都不剩。
“王梓鈺、謝玄那般才華橫溢的人,都無法在官場上施展報複……北王那般人物,在皇上議和的時候,也得低頭。你認為,你憑什麽能在官場上占有一席之地?就憑你有一份健康的身體?就憑你是鎮國長公主的孫子?就憑你……”
“夠了!”應池猛地起身,推了楚九歌一把。
楚九歌雖有防備,但還是被應池推得一個仰倒,摔在地上……
“你不就是看不起我,覺得我沒有用嗎?”應池眼中閃過一抹不安,他想要上前去扶楚九歌,卻最終忍住了,“我就知道,你和那些人一樣都看不起我,覺得我沒能力。好,我就讓你看看,我應池能不能成功……”
應池說完就跑了出去,楚九歌爬起身要追過去,可剛追了兩步,就被國師的人擋住了去路:“楚姑娘,你不能走!”
永遠覺得你給的太少的人!
曾經,她爺爺遇到一個摔斷雙腿、命懸一線的人,為了救那個人,爺爺險些命喪大山,可那人是怎麽迴報她爺爺的?
那人雙腿斷了,大醫院都對他判了死刑,爺爺救下了他的命,並且保下了他一條腿,可那人不僅不感恩,反倒怪他爺爺醫術不好,沒有保住他另一條腿。
不僅如此,他還怪爺爺不善良,既然要幫他,那就好事做到底,他家缺錢,多給他一些錢呀,不然他隻有一條腿怎麽養家?
這個時候,他忘了,被大醫院宣布沒救的時候,他們一家人有多絕望?
這個時候,他忘了,要是他死了,沒有他這個勞動力,他一家老小要怎麽活?
這個時候,他忘了,大醫院把他一生的積蓄花完了,還讓他負債累累。
這個時候,他忘記,他從來就沒有給她爺爺診費,卻想要爺爺給他更多。
升米恩,鬥米仇。
醫者要有仁心,但不是每一個人都值得你的仁心,也不是每一個生病的人,都值得你去同情。
她見過很多很多治不起病的人,見過很多很多被一場大病,拖垮了的家族,也見過……
那些處在底層的人,用病訛詐大夫,訛詐醫院……
不是楚九歌對窮苦人有偏見,而是相比富人,他們在某些方麵更可怕,更愚昧。
她見過,為了不拖累兒女,為了給兒女掙一份“家業”,而犧牲自己性命的病人,也看過……
為了錢,害死病人栽贓給醫院和醫生的家屬。
而且,醫院也不是全是光明的……
有人的地方就有爭鬥,有光的地方就有陰影。
每次出現醫療事故,就有人說醫生很壞,其實真不是這樣的……
壞的不是醫生這個行業,而是壞人去當醫生了。
那些人,為了爭奪權利什麽事都做得出來,就好比丹醫堂那群丹醫。
楚九歌可以肯定,如果她親自出麵,勸說那些人用她配的治療疫症的樣,那些得了疫症的病人,絕對會死得更快。
楚九歌也可以肯定,如果她一開始就拿出藥效絕佳的藥,丹醫堂絕不會放過她,把她的功勞搶走是小,丹醫堂很有可能會製造出理大醫療事故,徹底毀了她的聲譽。
更甚至,丹醫堂也能煽動他們,怪她來得太晚,怪她有好藥都不早早上報給皇上知曉,怪她……
可以怪她的地方太多了,就算這一次不怪她,還有下一次,下一次要是再出什麽事,她沒能及時醫好那些病人,那些人可能會吃了她。
她不是誇大,而是真的見過。
有一個村子裏的人,染了會傳染的重症,她爺爺的師弟路過,見到村民的慘狀於心不忍,為了救治村子裏的人,放任自己染了重症,而後……
他研究出了藥方,治好了村民的病症。
按說,事情到這裏就結束了,村民該歡天喜地的把人送走,但是那群村民沒有這麽做,他們把人囚禁了。
理由是,他們這地方又窮又偏,得了病也舍不得去大醫院,也沒有什麽好大夫會來,這麽好的大夫怎麽能放他走?
這人得留下來,給他們村子裏的人治病。
這一囚禁就是十幾年,直到那個村子的百姓,因環境汙染染上怪病,才把她爺爺的師弟放出來,但……
她爺爺的師弟被囚禁了十幾年,不說身體已經毀了,就是心裏也多少受了影響,曾經為了病人以身冒險的他,死也不願意為囚禁他的村民醫治。
憤怒的村民,生生將她爺爺的師弟給咬死了,要不是村中一個小孩不忍,報警了,事情……
很有可能,永遠不會有人發現。
那個村子在大山裏,幾乎與世隔絕,村民又團結,他們要是不對外說,在村子裏消失個把人,根本不會驚動任何人。
在法製健全的社會,都能發生這種惡事,更不用提在這個法製不健全的社會了。
如果她真被襄城的百姓打死,朝廷也不會處置他們。
法不責眾,而且還有國師和丹醫堂的人,為他們遮掩,到時候她就是死在襄城,那也是白死的。
楚九歌也不想用自己的命,去試探人性的善與惡。是以,她一開始就沒有出麵,而是讓應池去做,最初給的藥方也隻是以調理身體為主,效果緩慢……
果然,她的做法是對的。
因為她沒有出麵,所以丹醫堂沒有去搗亂。
因為藥效見效慢,所以丹醫堂沒有下黑手。
楚九歌不覺得遺憾,在沒有官方支持的情況下,到任何一個陌生的地方,醫治大麵積的病人,都需要謹慎的試探一二,了解當地的民風。
顯然,襄城的百姓,不值得她冒險。
應池不懂這些,他隻知道他第一次辦大事就失敗了,十分的懊惱。
聽到楚九歌說停下來,應池頓時不幹了:“難不成,我們就白忙一場?明明你的藥效果很好的,先前我們都試了,為什麽他們喝了兩天後,卻不見起色?”
“因為,我把藥效減半了。”楚九歌並不隱瞞應池,在應池發怒前,又補了一句:“因為,我怕我們兩個會死在這裏。”
“怎麽可能?我們要能治好了疫症,我們就是大功臣,你知道不知道,襄城的情況是最好的,北域附近幾個城池都受疫症影響,丹醫堂根本治不好,我們能治好,不就能把丹醫堂踩下去嗎?”
應池氣得跳腳,楚九歌半點不受影響,神色平靜的道:“你確定,我們的功能能報到上麵去?你確定那些喝了咱們的藥,治好了疫症的人,第二天不會暴斃而死?”
她曾試著向朝廷上報,她有醫治疫症的方法,但可惜的是……
就是皇上也不采納。
初時她沒有想明白,但王梓鈺點醒了她。
在權勢、利益麵前,百姓的生死有時候並不重要,至少對上位者來說,死一個百姓與死一千、一萬並沒有什麽區別,隻要……
第610章 看清,把自己看得太高
隻要不搖國本,不動搖東林的根基,不動搖皇上的地位,死幾百、幾千、幾萬的人,皇上一點也不會心疼。
和人命相比,皇上更在乎他手中的權利,
她是北王的人,就算她的藥再好,能最快抑製疫症蔓延,皇上也不會用,更不用提丹醫堂的人已經控製住了疫症,疫症沒有擴散,不會影響東林的基業,皇上怎麽可能容忍她出風頭?
“這些道理,你也懂吧?”楚九歌看著應池,根本不容他逃避,“應池,再多的不甘心,都要向現實低頭,你明白嗎?”
“我……”應池雙手捂臉,眼中閃過一抹痛苦與無力,無力的蹲了下去……
他懂,他當然懂,但他還是想要試一試,想要放手搏一把,想要借此封官入仕,他……
還是不甘心從商,哪怕做的是藥材,做的是救人的生意,他仍舊不想從商。
他應家世代為將,就算他進不了軍營,當不了將軍,也想入朝為官,作一個武官,這才對得起他的姓氏。
入朝為官,走仕途是他的執念,他真的放不下。
“唉……”楚九歌輕歎了口氣,蹲在應池麵前,輕拍他的肩膀:“一朝天子一朝臣,當今聖上是不會用你的。你的身份太特殊了,你越是有才能,死的越快,長公主故意把你養廢,是為了應家的血脈傳承。下一任帝王會不會用你,我不知道,但現在……你別想了。”
皇上不會用應池,就如同在疫情得到“控製”的情況下,哪怕明知每天都有無數人百姓因此而死,皇上也不會用她的藥一樣。
她的藥效果越好,皇上越是不會用。
她也不是沒有辦法讓襄城的百姓信她,隻要她像她爺爺的師弟那般,讓自己染上疫症,然後治好自己的疫症,那些人就會信她,就會奉她如神明,但是……
她和她爺爺,和她爺爺的師弟都不同。
她楚九歌是個自私的女人,她做不到拿自己做實驗,更做不到為了一群,不一定會感恩的人而與朝廷為敵。
應池捂著臉沒有說話,也沒有看楚九歌。
楚九歌歎息一聲,說道:“就算事情如你所想,我們治好了疫症,地方的官員也為我們上表了成績,皇上便是重賞了我們,也不會讓你入朝為官,就算你僥幸入了朝有了官身,事情也不會如你所願。”
“你是憑醫好疫病入朝的,皇上在醫暑給你一個虛職就行了。你的目標到底是再續應家的榮光,還是當官?如果是前者,在當今聖上手裏就別想了,你和應頤,皇上已經選擇了應頤,你隻能等下一位了。”
“如若你隻想當官,隻要你向應頤低頭,向皇上低頭,一個虛職皇上還是願意給你的,哪怕是為了安撫應家那些老將。”
“我沒有別的路可以走,是嗎?”他應池這一生,就注定不能有出息是嗎?
哪怕他於國有用,也不能出頭,是嗎?
應池看著楚九歌,眼中沒有淚,但布滿血絲的雙眼,卻無聲宣泄了他的憤怒,還有他這段時間的努力。
他做了那麽多,最後卻是半點用處也沒有。
“有……造反!”楚九歌說的很輕,也說得很輕鬆,就好像造反是家常便飯的事一樣。
應池卻嚇得臉都白了:“楚九歌,這話不能亂說。”
造反?
楚九歌是在開玩笑嗎?
北王都做不到的事,他怎麽可能做的到。
“你知道,我沒有開玩笑……皇上不允許你冒頭,你想要冒頭,就隻有這一條路。”楚九歌眼中半點笑意也沒有,顯然她是認真的……
但,她話鋒一轉,又道:“不過,我不看好你,你不是那塊料,更甚至你入朝為官,會被人啃的連骨頭都不剩。”
楚九歌看著應池的眼神,神情嚴肅,見應池一臉呆滯的看著她,莫名覺得心累,猶豫片刻,沉重的開口:“應池……你,別太高看自己!”
“你,什麽意思?”應池全身一僵,眼中是對楚九歌的防備。
“到現在,你還沒有認清自己嗎?應池,從古自今,你說……多少驚才絕豔之輩鬱鬱不得誌?多少才華橫溢卻無施展的平台?多生人一生都觸不到朝廷?遠得不說,就說近的……王梓鈺,還有,謝玄。”說到謝玄的時候,楚九歌明顯頓了一下,但還是咬牙說了下去,“你認為,你能和他們比嗎?”
應池的瞳孔猛地放大,隨即低下頭……
楚九歌知道,她的話傷了應池的自尊心,但人……最重要的,是看清自己。
眼高手低,心比天高,也得看自己有沒有那個能力。
應池,真的沒有那個能力,他在入了官場,會被那些老狐狸啃的骨頭都不剩。
“王梓鈺、謝玄那般才華橫溢的人,都無法在官場上施展報複……北王那般人物,在皇上議和的時候,也得低頭。你認為,你憑什麽能在官場上占有一席之地?就憑你有一份健康的身體?就憑你是鎮國長公主的孫子?就憑你……”
“夠了!”應池猛地起身,推了楚九歌一把。
楚九歌雖有防備,但還是被應池推得一個仰倒,摔在地上……
“你不就是看不起我,覺得我沒有用嗎?”應池眼中閃過一抹不安,他想要上前去扶楚九歌,卻最終忍住了,“我就知道,你和那些人一樣都看不起我,覺得我沒能力。好,我就讓你看看,我應池能不能成功……”
應池說完就跑了出去,楚九歌爬起身要追過去,可剛追了兩步,就被國師的人擋住了去路:“楚姑娘,你不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