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彈劾,死在想太多
英國公和他帶來的親兵被帶走後,楚九歌的小院頓時安靜了,偌大的院子隻有她與暗衛,還有……
兩隻被剝了皮,看著像肉老鼠一樣的小虎崽。
看著那兩隻慘死的小虎崽,楚九歌忍了一晚上的淚,這才落了下來:“我終究還是沒有救下你們。”
“嗬……”楚九歌長長的吐了口氣,抬手抹了一把淚,將英國公丟在一旁的兩張虎皮撿了起來,仔細的擦幹淨,而後走到小老虎身旁,單膝跪下,將血淋淋的、看不出原樣的小虎崽抱了起來,然後……
像是給小孩穿衣服一樣,小心翼翼的將小老虎的頭、手、腳塞進它的虎皮裏。
英國公剝虎皮的手法十分高超,整張虎皮沒有一絲傷痕,也沒有半點破損,小虎崽“穿”上虎皮後,沒有一點不貼合,看上去就像它身上的皮從來沒有被剝下來一樣。
給小虎崽穿好虎皮,楚九歌讓暗衛拿來針錢,仔細將腹部的切口縫合了起來,這才放在一旁。
而後,楚九歌又如法炮製,為另一隻小虎崽,穿好了它的虎皮。
“我能做的,就隻有這麽多了。”楚九歌替另一隻小虎崽縫好虎皮後,將它們輕輕放下,並脫下自己的外套,將它們包了起來,交給暗衛:“把它們,埋在它們父母一起。”
她想,她這一輩子都不會再碰動物皮毛,不會穿任何帶動物皮毛的衣物。
隻要一想到這兩隻小虎崽,被生生剝下虎皮的慘狀,她就覺得穿著動物皮毛的人,就是背著它們的屍體在行走……
暗衛抱著兩隻小虎崽的屍體,不放心的看了楚九歌一眼,有心想要安慰一二,可張了張嘴,卻不知說什麽,隻能默默地在心裏記下這事,等天後,把消息送去給王爺。
想來,王爺一定會有辦法。
暗衛走後,楚九歌一個人在院外站了很久,直到天色大亮,她才轉身,朝屋內走去……
此時,皇宮正門大開,等著文武百官進宮,上早朝。
文武百官分兩列站好,這時眾人才發現袁相與英國公缺席了。有與袁大和英國公關係不錯的人問了一句,大部分人默默地別開臉,有少部分的人也跟著尋問,但……
沒有一個人迴答。
昨晚,應頤鬧得動靜不小,消息稍稍靈通的人,都知道袁家和英國公府出事了。雖然,他們不知具體出了什麽事,但他們可以肯定,袁家和英國公府肯定要倒血黴了。
不說別的,就憑他們勾結王家二房,在王家別院興風作亂,王相就不會放過他們。
收到消息的人皆是眼觀鼻,鼻觀眼,一個個保持微笑,沉默不語,一副高深莫測的樣子,那些不知情的人、主動尋問的人一看,就知事情不對勁,一個個老實的閉上眼不安,忐忑的站在自己的位置上……
皇上一來,就發現大殿上的氣氛不對勁,但他卻隻當不知,坐在那裏等著朝臣朝拜,而後便按平日早朝的程序,與朝臣議事,等朝臣稟報新的事。
能放在早朝上議的事,都是不小事,拉扯三五天才出一個結果那是再正常不過,但今日卻很奇怪,幾乎所有的事都以最快的速度通過。
就是皇上想要在戶部等關鍵部門、關鍵崗位,安插自己的心腹,朝臣也沒有一點意見,好像吃了虧、利益受損的不是他們一樣。
皇上也不覺得奇怪,一連提了好幾件事,等到朝臣一起通過,這才罷手。
事情一議完,皇上陰沉的麵容露出幾分笑,顯然心情不錯……
自打他登基起,在早朝上就沒有這麽痛快過,哪怕他再強勢,殺了再多大臣,也總有大臣會反對他的命令,並且有理有據的一一駁迴。
他雖不想做什麽聖世明君,但也不想做那讓朝野上下都不滿的昏君。是以,他隻能忍,隻能跟朝臣慢慢拉扯,各自退讓一些。
當然,他可以選擇將反對他的朝臣都宰了,但宰了這一批還有下一批,哪怕是他的心腹,等到成長到一定的程度,也會有自己的利益團體,也會為了自己的利益團體,與他這個皇帝爭。
且,東林識字有才學能治理國家的人,就那麽多,他不想做亡國之君,就不能隨意的動朝臣,真要殺狠了,無人為官,他的國家怎麽辦?那些瑣碎的國事誰來處理?
是以,皇上明知王謝二家,在國事上的話語權過重,仍舊沒有立刻除掉他們,而是選擇徐徐圖之。
大事議完,皇上便象征性的問了一問,眾位大人還有沒有別的事?
這時,一位平日保持中立的禦史,就舉了折子站出來,要彈劾英國公府。
那位大人一站出來,原本舉著折子,準備開口的王家一派文官皆是愣住,不過他們反應很快,立時就低下頭,假裝什麽也沒有發生。
這位大人一連列出英國公十宗罪:吃空餉,搶軍功,報假功,殘暴不仁,任人唯親,用人不當、治下不嚴、內帷不休,寵妾滅妻,縱子行兇。
一條一條皆是有理有據。當然,這個“據”不是實在的證據,隻是依據罷了,但就是這樣,也把親英國公的姻親和與他走得近的人嚇得不行。
這些罪名,雖不至於條條要人命,但加在一起卻是不得了。尤其是吃空餉、搶軍功、報假功,這種事在軍中,誰家不是這麽幹的?
不過是默契的不說罷了。
現在,禦史在早朝上,鄭重其事的提此事,這要一巴掌把英國公府的打死嗎?
又或者,是前線軍費緊張,皇上想要對軍方出手,便暗示禦史出來彈劾英國公,好給北王擠出一些糧食和軍餉了?
要知道,先前朝廷隻給了北王一部分糧草與兵器,眼見著第二批就要運到前線去了,國庫卻空空如也,一兩銀子也拿不出來。
這個時候能擠出銀子和糧草的地方,就隻有軍方了。
眾朝臣隻是猜測,但看到另一位禦史站出來彈劾袁家,皇上卻沒有按下來,反倒是饒有興誌的聽著。袁家派係的官員想要打斷,還被皇上訓斥了,一眾朝臣就明白了,皇上這是要從袁家和英國公身上拔毛,給在前線的北王籌集糧草了。
要知道,袁家可是管著兵器坊的,要不是前線戰事實在緊張,皇上又怎麽可能動袁家?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
第568章 挖坑,背後站著誰
彈劾袁家與英國公府的禦史,平日裏一向保持中立,偶爾倒向皇上,從不曾為王家和謝家說話,甚至平時還會針對王家與謝家一派的官員。
顯然,這兩人此時站出來,絕不可能是受王家或者謝家指使的……
但是,要是沒有人在背後給他們撐腰,他們就是有天大的膽子,也不敢隨意彈劾一位國公和一位相爺。
一連得罪兩位位高權重的大人物,沒有更大的人物保他們,不僅他們倒黴,就是子孫後代也不會有好下場。
而,在東林,除去王謝二家外,就隻有皇上給的保障,才能叫他們不懼袁家與英國公府。
不過是瞬間,朝中大部分人就覺得自己摸到了真相——皇上要動袁家與英國公府。
皇上要動的人,誰也救不了!
袁家和英國公府的姻親,暗暗歎了口氣,他們倒是有心想要為袁家和英國公府的人說話,可他們還未開口,王家派係的文官,以及老丞相的門生們,就站了出來,與那兩位禦史一起一唱一和,專挑袁家主與英國公的錯處攻擊……
在他們的嘴裏,袁家主和英國公就是十惡不赦的大奸佞,且他們的口才極好,人又多,袁家和英國公府的姻親們,才站出來,就被他們噴的連站都站不穩,更別說替袁家主和英國公辯駁了。
你來我往,唇槍舌劍,武將有戰場,文官也有戰場。此時,大殿就是文人的戰場,在文人的戰場上,嘴和筆就是他們的利器,隻憑一張利嘴,一支利筆,他們就能殺人於無形。
這一戰,踩袁家主與英國公一派的官員,取得了碾壓似的勝利,在他們的強攻下,挺袁家主和英國公一派的人連連敗退,到最後連微弱的聲音都發不出來。
皇上坐在龍椅上,看著底下爭得不亦樂乎的文臣、武將們,嘴角噙著一抹意味不明的笑。
他沒有阻止,也沒有站在哪一邊,他高高在上的看著底下人的爭吵,如同看戲……
能有資格上早朝、能站在殿中的官員無一不是人精,他們吵了半天,見皇上沒有反應,慢慢就熄火了,轉而請求皇上定奪。
皇上一句多話都沒有,隻一句:“著應頤查辦。”
讓一個武將,去查袁家和英國公犯的事,這似乎不對吧?
眾朝臣嘴角微抽,有幾個想要站出來“忠言逆耳”,勸說皇帝,他們剛一抬腳,就看到王相站了出來,高唿皇上英明。
得,沒有“忠言逆耳”的機會了。
王相同意了,其他人就是有意見,這個時候也不敢開口,隻能跟著喊皇上英明。
退朝後,一幹大臣也沒有急著走,而是三三兩兩聚到一塊,小聲的嘀咕了起來,旁人雖聽不真切,但多多少少也能猜到一二。
也有不少人往王相身邊湊,想要從王相嘴裏探聽一點消息,摸清王家的想法,可蕭家主比所有人都快了一步,他與王相並排而行,明顯是有話要說,其他人見狀,也不好湊上去。
“你們王家……這是鬧真的?”蕭家主自然知道,昨天在拾園發生的事,隻是宮裏的事,他不太清楚。
畢竟是皇宮,他的手伸得沒有那麽長。
王相看了蕭家主一眼,笑了笑,沒有說話。
蕭家主眉頭緊皺,低聲勸說道:“你可別胡來,四大世家一損俱損,一榮俱榮。袁家倒了,你我……也沒有好下場。”
“一榮俱榮?”王相停了一步,深深地看了蕭家主一眼,道:“你們榮的時候,我王家可沒有沾光。”
前幾年,王梓鈺出事,王家沒有繼承人,王家二房在皇上的暗中支持下不斷鬧騰,袁、蕭二家可沒少占他們王家便宜,踩著他們王家討好皇上。
也就是謝家,因謝玄的關係,沒有對王家出手。
什麽一損俱損,一榮俱榮,不過都是為了自己罷了。
人性本惡。追逐最大的利益、索取自己想要的一切是人的本性。別說四個不同的家族,就是四個親兄弟也不可能一榮俱榮。
俱損倒是有可能,眼紅、嫉妒是人的天性,自己不好了,睚然也看不得別人好,恨不得把身邊所有人都拖到泥濘裏。
“你這是報複。”蕭家主臉色一變,聲音驟然提高了。
一時間,引得所有人都看向他與王相。
蕭家主的臉色更難看了,王相卻仍舊如平常,淡淡的道:“我王家還沒有那個能力。”
見蕭家主黑著臉,張嘴想要說什麽,王相一手按在他的肩膀上,湊到他耳邊,嘲諷的道:“你呀,就是想太多。你一麵巴結袁家倒向皇上,一麵暗中與北王來往,我也沒有說你沒帶著我王家一榮俱榮不是?”
王相說完便退了迴去,也不管蕭家主臉色多難看,拍了拍他的肩膀,笑著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袁少主在我王家別院暗殺我王家的客人,我總得查清楚。蕭大人,這事……我王家就是再慫,也得要查個清楚。我知道你與袁大人關係好,兩家差點又成了親家,但這事我真沒有辦法給你麵子。”
皇上擺明車馬要弄袁家,王相這時說蕭家與袁家關係好,擺明是給蕭家挖了個坑,要坑蕭家。
蕭家主氣極,想要解釋,但王相根本不給他機會,說完,便揚長而去,留下一臉黑沉的蕭家主,站在大殿外,麵對眾朝臣或明或暗的打量,解釋又不行,不解釋又不行……
殿外發生的事,皇上第一時是就知道了,但他現在沒有心情管王相與蕭家主之間的口舌,他現在想知道……
“曹禦史與寒禦史背後站的是誰?” 曹禦史與寒禦史就是第一個站出來,彈劾英國公與袁家的人。
滿朝大臣都以為,這兩人是他安排的,天知道他根本沒有授意。
他明知王家會對英國公和袁家出手,又怎麽會多此一舉的,安排禦史去收集英國公和袁家的罪證?
就算他真有這個想法,也不可能在一兩個時辰內辦到。
而他這個皇帝都辦不到的事,誰能辦到?
第569章 賣好,宣判死刑
楚九歌一覺睡到午時。
小院已恢複如常,要不是空氣裏還帶著水氣,都要讓人懷疑昨晚的一切,不曾發生。
管家臉上一塊青一紫的,但看到楚九歌出來,卻是一臉喜氣,笑的眼睛縫都沒有了。
英國公和他帶來的親兵被帶走後,楚九歌的小院頓時安靜了,偌大的院子隻有她與暗衛,還有……
兩隻被剝了皮,看著像肉老鼠一樣的小虎崽。
看著那兩隻慘死的小虎崽,楚九歌忍了一晚上的淚,這才落了下來:“我終究還是沒有救下你們。”
“嗬……”楚九歌長長的吐了口氣,抬手抹了一把淚,將英國公丟在一旁的兩張虎皮撿了起來,仔細的擦幹淨,而後走到小老虎身旁,單膝跪下,將血淋淋的、看不出原樣的小虎崽抱了起來,然後……
像是給小孩穿衣服一樣,小心翼翼的將小老虎的頭、手、腳塞進它的虎皮裏。
英國公剝虎皮的手法十分高超,整張虎皮沒有一絲傷痕,也沒有半點破損,小虎崽“穿”上虎皮後,沒有一點不貼合,看上去就像它身上的皮從來沒有被剝下來一樣。
給小虎崽穿好虎皮,楚九歌讓暗衛拿來針錢,仔細將腹部的切口縫合了起來,這才放在一旁。
而後,楚九歌又如法炮製,為另一隻小虎崽,穿好了它的虎皮。
“我能做的,就隻有這麽多了。”楚九歌替另一隻小虎崽縫好虎皮後,將它們輕輕放下,並脫下自己的外套,將它們包了起來,交給暗衛:“把它們,埋在它們父母一起。”
她想,她這一輩子都不會再碰動物皮毛,不會穿任何帶動物皮毛的衣物。
隻要一想到這兩隻小虎崽,被生生剝下虎皮的慘狀,她就覺得穿著動物皮毛的人,就是背著它們的屍體在行走……
暗衛抱著兩隻小虎崽的屍體,不放心的看了楚九歌一眼,有心想要安慰一二,可張了張嘴,卻不知說什麽,隻能默默地在心裏記下這事,等天後,把消息送去給王爺。
想來,王爺一定會有辦法。
暗衛走後,楚九歌一個人在院外站了很久,直到天色大亮,她才轉身,朝屋內走去……
此時,皇宮正門大開,等著文武百官進宮,上早朝。
文武百官分兩列站好,這時眾人才發現袁相與英國公缺席了。有與袁大和英國公關係不錯的人問了一句,大部分人默默地別開臉,有少部分的人也跟著尋問,但……
沒有一個人迴答。
昨晚,應頤鬧得動靜不小,消息稍稍靈通的人,都知道袁家和英國公府出事了。雖然,他們不知具體出了什麽事,但他們可以肯定,袁家和英國公府肯定要倒血黴了。
不說別的,就憑他們勾結王家二房,在王家別院興風作亂,王相就不會放過他們。
收到消息的人皆是眼觀鼻,鼻觀眼,一個個保持微笑,沉默不語,一副高深莫測的樣子,那些不知情的人、主動尋問的人一看,就知事情不對勁,一個個老實的閉上眼不安,忐忑的站在自己的位置上……
皇上一來,就發現大殿上的氣氛不對勁,但他卻隻當不知,坐在那裏等著朝臣朝拜,而後便按平日早朝的程序,與朝臣議事,等朝臣稟報新的事。
能放在早朝上議的事,都是不小事,拉扯三五天才出一個結果那是再正常不過,但今日卻很奇怪,幾乎所有的事都以最快的速度通過。
就是皇上想要在戶部等關鍵部門、關鍵崗位,安插自己的心腹,朝臣也沒有一點意見,好像吃了虧、利益受損的不是他們一樣。
皇上也不覺得奇怪,一連提了好幾件事,等到朝臣一起通過,這才罷手。
事情一議完,皇上陰沉的麵容露出幾分笑,顯然心情不錯……
自打他登基起,在早朝上就沒有這麽痛快過,哪怕他再強勢,殺了再多大臣,也總有大臣會反對他的命令,並且有理有據的一一駁迴。
他雖不想做什麽聖世明君,但也不想做那讓朝野上下都不滿的昏君。是以,他隻能忍,隻能跟朝臣慢慢拉扯,各自退讓一些。
當然,他可以選擇將反對他的朝臣都宰了,但宰了這一批還有下一批,哪怕是他的心腹,等到成長到一定的程度,也會有自己的利益團體,也會為了自己的利益團體,與他這個皇帝爭。
且,東林識字有才學能治理國家的人,就那麽多,他不想做亡國之君,就不能隨意的動朝臣,真要殺狠了,無人為官,他的國家怎麽辦?那些瑣碎的國事誰來處理?
是以,皇上明知王謝二家,在國事上的話語權過重,仍舊沒有立刻除掉他們,而是選擇徐徐圖之。
大事議完,皇上便象征性的問了一問,眾位大人還有沒有別的事?
這時,一位平日保持中立的禦史,就舉了折子站出來,要彈劾英國公府。
那位大人一站出來,原本舉著折子,準備開口的王家一派文官皆是愣住,不過他們反應很快,立時就低下頭,假裝什麽也沒有發生。
這位大人一連列出英國公十宗罪:吃空餉,搶軍功,報假功,殘暴不仁,任人唯親,用人不當、治下不嚴、內帷不休,寵妾滅妻,縱子行兇。
一條一條皆是有理有據。當然,這個“據”不是實在的證據,隻是依據罷了,但就是這樣,也把親英國公的姻親和與他走得近的人嚇得不行。
這些罪名,雖不至於條條要人命,但加在一起卻是不得了。尤其是吃空餉、搶軍功、報假功,這種事在軍中,誰家不是這麽幹的?
不過是默契的不說罷了。
現在,禦史在早朝上,鄭重其事的提此事,這要一巴掌把英國公府的打死嗎?
又或者,是前線軍費緊張,皇上想要對軍方出手,便暗示禦史出來彈劾英國公,好給北王擠出一些糧食和軍餉了?
要知道,先前朝廷隻給了北王一部分糧草與兵器,眼見著第二批就要運到前線去了,國庫卻空空如也,一兩銀子也拿不出來。
這個時候能擠出銀子和糧草的地方,就隻有軍方了。
眾朝臣隻是猜測,但看到另一位禦史站出來彈劾袁家,皇上卻沒有按下來,反倒是饒有興誌的聽著。袁家派係的官員想要打斷,還被皇上訓斥了,一眾朝臣就明白了,皇上這是要從袁家和英國公身上拔毛,給在前線的北王籌集糧草了。
要知道,袁家可是管著兵器坊的,要不是前線戰事實在緊張,皇上又怎麽可能動袁家?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
第568章 挖坑,背後站著誰
彈劾袁家與英國公府的禦史,平日裏一向保持中立,偶爾倒向皇上,從不曾為王家和謝家說話,甚至平時還會針對王家與謝家一派的官員。
顯然,這兩人此時站出來,絕不可能是受王家或者謝家指使的……
但是,要是沒有人在背後給他們撐腰,他們就是有天大的膽子,也不敢隨意彈劾一位國公和一位相爺。
一連得罪兩位位高權重的大人物,沒有更大的人物保他們,不僅他們倒黴,就是子孫後代也不會有好下場。
而,在東林,除去王謝二家外,就隻有皇上給的保障,才能叫他們不懼袁家與英國公府。
不過是瞬間,朝中大部分人就覺得自己摸到了真相——皇上要動袁家與英國公府。
皇上要動的人,誰也救不了!
袁家和英國公府的姻親,暗暗歎了口氣,他們倒是有心想要為袁家和英國公府的人說話,可他們還未開口,王家派係的文官,以及老丞相的門生們,就站了出來,與那兩位禦史一起一唱一和,專挑袁家主與英國公的錯處攻擊……
在他們的嘴裏,袁家主和英國公就是十惡不赦的大奸佞,且他們的口才極好,人又多,袁家和英國公府的姻親們,才站出來,就被他們噴的連站都站不穩,更別說替袁家主和英國公辯駁了。
你來我往,唇槍舌劍,武將有戰場,文官也有戰場。此時,大殿就是文人的戰場,在文人的戰場上,嘴和筆就是他們的利器,隻憑一張利嘴,一支利筆,他們就能殺人於無形。
這一戰,踩袁家主與英國公一派的官員,取得了碾壓似的勝利,在他們的強攻下,挺袁家主和英國公一派的人連連敗退,到最後連微弱的聲音都發不出來。
皇上坐在龍椅上,看著底下爭得不亦樂乎的文臣、武將們,嘴角噙著一抹意味不明的笑。
他沒有阻止,也沒有站在哪一邊,他高高在上的看著底下人的爭吵,如同看戲……
能有資格上早朝、能站在殿中的官員無一不是人精,他們吵了半天,見皇上沒有反應,慢慢就熄火了,轉而請求皇上定奪。
皇上一句多話都沒有,隻一句:“著應頤查辦。”
讓一個武將,去查袁家和英國公犯的事,這似乎不對吧?
眾朝臣嘴角微抽,有幾個想要站出來“忠言逆耳”,勸說皇帝,他們剛一抬腳,就看到王相站了出來,高唿皇上英明。
得,沒有“忠言逆耳”的機會了。
王相同意了,其他人就是有意見,這個時候也不敢開口,隻能跟著喊皇上英明。
退朝後,一幹大臣也沒有急著走,而是三三兩兩聚到一塊,小聲的嘀咕了起來,旁人雖聽不真切,但多多少少也能猜到一二。
也有不少人往王相身邊湊,想要從王相嘴裏探聽一點消息,摸清王家的想法,可蕭家主比所有人都快了一步,他與王相並排而行,明顯是有話要說,其他人見狀,也不好湊上去。
“你們王家……這是鬧真的?”蕭家主自然知道,昨天在拾園發生的事,隻是宮裏的事,他不太清楚。
畢竟是皇宮,他的手伸得沒有那麽長。
王相看了蕭家主一眼,笑了笑,沒有說話。
蕭家主眉頭緊皺,低聲勸說道:“你可別胡來,四大世家一損俱損,一榮俱榮。袁家倒了,你我……也沒有好下場。”
“一榮俱榮?”王相停了一步,深深地看了蕭家主一眼,道:“你們榮的時候,我王家可沒有沾光。”
前幾年,王梓鈺出事,王家沒有繼承人,王家二房在皇上的暗中支持下不斷鬧騰,袁、蕭二家可沒少占他們王家便宜,踩著他們王家討好皇上。
也就是謝家,因謝玄的關係,沒有對王家出手。
什麽一損俱損,一榮俱榮,不過都是為了自己罷了。
人性本惡。追逐最大的利益、索取自己想要的一切是人的本性。別說四個不同的家族,就是四個親兄弟也不可能一榮俱榮。
俱損倒是有可能,眼紅、嫉妒是人的天性,自己不好了,睚然也看不得別人好,恨不得把身邊所有人都拖到泥濘裏。
“你這是報複。”蕭家主臉色一變,聲音驟然提高了。
一時間,引得所有人都看向他與王相。
蕭家主的臉色更難看了,王相卻仍舊如平常,淡淡的道:“我王家還沒有那個能力。”
見蕭家主黑著臉,張嘴想要說什麽,王相一手按在他的肩膀上,湊到他耳邊,嘲諷的道:“你呀,就是想太多。你一麵巴結袁家倒向皇上,一麵暗中與北王來往,我也沒有說你沒帶著我王家一榮俱榮不是?”
王相說完便退了迴去,也不管蕭家主臉色多難看,拍了拍他的肩膀,笑著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袁少主在我王家別院暗殺我王家的客人,我總得查清楚。蕭大人,這事……我王家就是再慫,也得要查個清楚。我知道你與袁大人關係好,兩家差點又成了親家,但這事我真沒有辦法給你麵子。”
皇上擺明車馬要弄袁家,王相這時說蕭家與袁家關係好,擺明是給蕭家挖了個坑,要坑蕭家。
蕭家主氣極,想要解釋,但王相根本不給他機會,說完,便揚長而去,留下一臉黑沉的蕭家主,站在大殿外,麵對眾朝臣或明或暗的打量,解釋又不行,不解釋又不行……
殿外發生的事,皇上第一時是就知道了,但他現在沒有心情管王相與蕭家主之間的口舌,他現在想知道……
“曹禦史與寒禦史背後站的是誰?” 曹禦史與寒禦史就是第一個站出來,彈劾英國公與袁家的人。
滿朝大臣都以為,這兩人是他安排的,天知道他根本沒有授意。
他明知王家會對英國公和袁家出手,又怎麽會多此一舉的,安排禦史去收集英國公和袁家的罪證?
就算他真有這個想法,也不可能在一兩個時辰內辦到。
而他這個皇帝都辦不到的事,誰能辦到?
第569章 賣好,宣判死刑
楚九歌一覺睡到午時。
小院已恢複如常,要不是空氣裏還帶著水氣,都要讓人懷疑昨晚的一切,不曾發生。
管家臉上一塊青一紫的,但看到楚九歌出來,卻是一臉喜氣,笑的眼睛縫都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