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重要了。早上你到吉公屋裏去,便看得到厚厚的紅布黑布掛在窗上,裏麵點著小紅燈,吉公駝著背在黑暗中來往的工作。
他那種興趣,勤勞和認真,現在迴想起來,我相信如果他晚生了三十年,這個社會裏必定會有他一個結實的地位的。照相不過是他當時一個不得已的科學上活動,他對於其他機器的愛好,卻並不在照相以下。不過在實際上照相既有所貢獻於接濟他生活的人,他也隻好安於這份工作了。
另一次我記得特別清楚,我那喜歡兵器、武藝的祖父,拿了許多所謂“洋槍”到吉公那裏,請他給揩擦上油。兩人坐在廊下談天,小孩子們也圍上去。吉公開一瓶橄欖油,扯點破布,來迴地把玩那些我們認為頗神秘的洋槍,一邊議論著洋船,洋炮,及其他洋人做的事。
吉公所懂得的均是具體知識,他把槍支在手裏,開開這裏,動動那裏,演講一般指手畫腳講到機器的巧妙,由槍到炮,由炮到船,由船到火車,一件一件。祖父感到驚訝了,這已經相信維新的老人聽到吉公這許多話,相當地敬服起來,微笑凝神地在那裏點頭領教。大點的孩子也都聞所未聞地睜大了眼睛;我最深的印象便是那次祖父對吉公非常愉悅的臉色。
祖父談到航海,說起他年輕的時候,極想到外國去,聽到某處招生學洋文,保送到外洋去,便設法想去投考。但是那時他已聘了祖母,丈人方麵得到消息大大的不高興,竟以要求退婚要挾他把那不高尚的誌趣打消。吉公聽了,黯淡的一笑,或者是想到了他自己年少時多少的夢,也曾被這同一個讀書人給毀掉了。
他們講到蘇伊士運河,吉公便高興地,同情地,把樓上地圖拿下來,由地理講到曆史,甲午呀,庚子呀,我都是在那時第一次聽到。我更記得平常不說話的吉公當日憤慨的議論,我為他不止一點的驕傲,雖然我不明白為什麽他的結論總迴到機器上。
但是一年後吉公離開我們家,卻並不為著機器,而是出我們意料外地為著一個女人。
也許是因為吉公的照相相當地出了名,並且時常地出去照附近名勝風景,讓一些人知道了,就常有人來請他去照相。為著對於技術的興趣,他亦必定到人家去盡義務的為人照全家樂,或戴著朝珠譜褂的單人留影。酬報則時常是些食品、果子。
有一次有人請他去,照相的卻是一位未曾出閣的姑娘,這位姑娘因在擇婿上稍稍經過點周折,故此她家裏對於她的親事常懷著悲觀。與吉公認識的是她堂房哥哥,照相
的事是否這位哥哥故意地設施,家裏人後來議論得非常熱烈,我們也始終不得明了。要緊地是,事實上吉公對於這姑娘一家甚有好感,為著這姑娘的相片也頗盡了些職務;我不記得他是否在相片上設色,至少那姑娘的口唇上是抹了一小點胭脂的。
這事傳到祖母耳裏,這位相信家教謹嚴的女人便不大樂意。起前,她覺得一個未出閣的女子,相片交給一個沒有家室的男子手裏印洗,是不名譽不正當的。並且這女子既不是和我們同一省份,便是屬於“外江”人家的,事情尤其要謹慎。在這糾紛中,我才又得聽到關於吉公的一段人生悲劇。多少年前他是曾經娶過妻室的,一位年輕美貌的妻子,並且也生過一個孩子,卻在極短的時間內,母子兩人全都死去。這事除卻在吉公一人的心裏,這兩人的存在幾乎不在任何地方留下一點憑據。
現在這照相的姑娘是吉公生命裏的一個新轉變,在他單調的日月裏開出一條路來。不止在人情上吉公也和他人一樣需要異性的關心和安慰,就是在事業的野心上,這姑娘的家人也給吉公以不少的鼓勵,至少到上海去看火輪船的夢是有了相當的擔保,本來悠長沒有著落的日子,現在是驟然地點上希望。雖然在人前吉公仍是沉默,到了小院裏他卻開始愉快地散步;注意到柚子樹又開了花;晚上有沒有月亮;還買了幾條金魚養到缸裏。在樓上他也哼哼一點調子,把風景照片鑲成好看的框子,零整地拿出去托人代售。有時他還整理舊箱子;多少年他沒有心緒翻檢的破舊東西,現在有時也拿出來放在床上、椅背上,盡小孩子們好奇地問長問短,他也滿不在乎了。
忽然突兀地他把婚事決定了,也不得我祖母的同意,便把吉期選好,預備去入贅。祖母生氣到默不作聲,隻退到女人家的眼淚裏去,嗚咽她對於這弟弟的一切失望。家裏人看到舅爺很不體麵地,到外省人家去入贅,帶著一點箱籠什物,自然也有許多與祖母表同情的。但吉公則終於離開那所浪漫的樓屋,去另找他的生活了。
那布著柚子樹蔭的小跨院漸漸成為一個更寂寞的角隅,那道吱吱啞啞的木梯從此便沒有人上下,除卻小孩子們有時淘氣,上到一半又趕忙下來。現在想來,我不能不稱讚吉公當時那一點掙紮的活力,能不甘於一種平淡的現狀。那小樓隻能塵封吉公過去不幸的影子,卻不能把他給活埋在裏邊。
吉公的行為既是叛離親族,在舊家庭裏許多人就不能容忍這種的不自尊。他婚後的行動,除了帶著新娘來拜過祖母外,其他事情便不聽到有人提起!似乎過
了不久的時候,他也就到上海去,多少且與火輪船有關係。有一次我曾大膽地問過祖父,他似乎對於吉公是否在火輪船做事沒有多大興趣,完全忘掉他們一次很融洽的談話。在祖母生前,吉公也還有來信,但到她死後,就完全地渺然消失,不通音問了。
兩年前我南下,迴到幼年居住的城裏去,無意中遇到一位遠親,他告訴我吉公住在城中,境況非常富裕;子女四人,在各個學校裏讀書,對於科學都非常嗜好,尤其是內中一個,特別聰明,屢得學校獎金等等。於是我也老聲老氣地發出人事的感慨。如吉公自己生早了三、四十年,我說,我希望他這個兒子所生的時代與環境合適於他的聰明,能給他以發展的機會不再複演他老子的悲劇。並且在生命的道上,我祝他早遇到同情的鼓勵,敏捷地達到他可能的成功。這得失並不僅是吉公個人的,而可以算做我們這老朽的國家的。
至於我會見到那六十歲的吉公,聽到他離開我們家以後一段奮鬥的曆史,這裏實沒有細講的必要,因為那中年以後不經過訓練,自己琢磨出來的機器師,他的成就必定是有限的。縱使他有相當天賦的聰明,他亦不能與太不適當的環境搏鬥。由於愛好機器,他到輪船上做事,到碼頭公司裏任職,更進而獨立的創辦他的小規模絲織廠,這些全同他的照相一樣,僅成個實際上能博取物質勝利的小事業,對於他精神上超物質的興趣,已不能有所補助,有所啟發。年老了,當時的聰明一天天消失,所餘僅是一片和藹的平庸和空虛。認真地說,他仍是個失敗者。如果迷信點的話,相信上天或許要償補給吉公他一生的委屈,這下文的故事,就應該在他那個聰明孩子和我們這個時代上。但是我則仍然十分懷疑。
原載1935年8月11日《大公報·文藝副刊》
模影零篇·文珍
家裏在複雜情形下搬到另一個城市去,自己是多出來的一件行李。
大約七歲,似乎已長大了,篁姊同家裏商量接我到她處住半年,我便被送過去了。
起初一切都是那麽模糊,重疊的一堆新印象亂在一處;老大的舊房子,不知有多少老老少少的人,樓,樓上憧憧的人影,嘈雜陌生的聲音,假山,繞著假山的水池,很講究的大盆子花,菜圃,大石井,紅紅綠綠小孩子,穿著很好看或粗糙的許多婦人圍著四方桌打牌的,在空屋裏養蠶的,曬幹菜的,生活全是那麽混亂繁複和新奇。自己卻總是孤單,怯生,寂寞。積漸地在紛亂的周遭中,居然掙紮出一點頭緒,認到一個凝
固的中心,在寂寞焦心或怯生時便設法尋求這中心,抓緊它,旋繞著它要求一個孩子所迫切需要的保護,溫暖,和慰安。
這凝固的中心便是一個約摸十七歲年齡的女孩子。她有個苗條身材,一根很黑的發辮,紮著大紅絨繩;兩隻靈活真叫人喜歡黑晶似的眼珠;和一雙白皙輕柔無所不會的手。她叫做文珍。人人都喊她文珍,不管是梳著油光頭的婦女,扶著拐杖的老太太,剛會走路的“孫少”,老媽子或門房裏人!
文珍隨著喊她的聲音轉,一會兒在樓上牌桌前張羅,一會兒下樓穿過廊子不見了,又一會兒是哪個孩子在後池釣魚,喊她去尋釣竿,或是另一個迫她到園角攀摘隔牆的還不熟透的桑葚。一天之中這紮著紅絨繩的發辮到處可以看到,跟著便是那靈活的眼珠。本能的,我知道我尋著我所需要的中心,和駱駝在沙漠中望見綠洲一樣。清早上寂寞地踱出院子,一邊望著銀紅陽光射在藤蘿葉上,一邊卻盼望著那紮著紅絨繩的辮子快點出現。湊巧她過來了;花布衫熨得平平的,就有補的地方,也總是剪成如意或桃子等好玩的式樣,雪白的襪子,青布的鞋,輕快地走著路,手裏持著一些老太太早上需要的東西,開水,臉盆或是水煙袋,看著我,她就和藹親切地笑笑:
“怎麽不去吃稀飯?”
難為情地,我低下頭。
“好吧,我帶你去。盡怕生不行的呀!”
感激的我跟著她走。到了正廳後麵,(兩張八仙桌上已有許多人在吃早飯)她把東西放在一旁,攜著我的手到了中間桌邊,順便地喊聲:
“五少奶,起得真早!”等五少奶轉過身來,便更柔聲地說,“小客人還在怕生呢,一個人在外邊吹著,也不進來吃稀飯!”於是把我放在五少奶旁邊方凳上,她自去大鍋裏盛碗稀飯,從桌心碟子裏挾出一把油炸花生,揀了一角有紅心的鹽雞蛋放在我麵前,笑了一笑走去幾步,又迴頭來,到我耳朵邊輕輕地說:
“好好地吃,吃完了,找阿元玩去,他們早上都在後池邊看花匠做事,你也去。”或是,“到老太太後廊子找我,你看不看怎樣挾燕窩?”
紅絨發辮暫時便消失了。
太陽熱起來,有天我在水亭子裏睡著了,睜開眼正是文珍過來把我拉起來,“不能睡,不能睡,這裏又是日頭又是風的,快給我進去喝點熱茶。”害怕的我跟著她去到小廚房,看著她拿開水衝茶,聽她嘴裏哼哼地唱著小調。篁姊走過看到我們便喊:“文珍,天這麽熱你把她帶
到小廚房裏做什麽?”我當時真怕文珍生氣,文珍卻笑嘻嘻地說:“三少奶奶,你這位妹妹真怕生,總是一個人悶著,今天又在水亭裏睡著了,你給她想想法子解解悶,這裏怪難為她的。”
篁姊看看我說:“怎麽不找那些孩子玩去?”我沒有答應出來,文珍在篁姊背後已對我擠了擠眼,我感激地便不響了。篁姊走去,文珍拉了我的手說:“不要緊,不找那些孩子玩時就來找我好了,我替你想想法子。你喜歡不喜歡拆舊衣衫?我給你一把小剪子,我教你。”
於是麵對麵我們兩人有時便坐在樹蔭下拆舊衣,我不會時她就叫我幫助她拉著布,她一個人剪,一邊還同我講故事。
指著大石井,她說:“文環比我大兩歲長得頂好看了,好看的人沒有好命,更可憐!我的命也不好,可是我長得老實樣,沒有什麽人來欺侮我。”文環是跳井死的丫頭,這事發生在我未來這家以前,我就知道孩子們到了晚上,便互相逗著說文環的鬼常常在井邊來去。
“文環的鬼真來麽?”我問文珍。
“這事你得問芳少爺去。”
我怔住不懂,文珍笑了,“小孩子還信鬼麽?我告訴你,文環的死都是芳少爺不好,要是有鬼她還不來找他算賬,我看,就沒有鬼,文環白死了!”我仍然沒有懂,文珍也不再往下講了,自己好像不勝感慨的樣子。
過一會兒她忽然說:
“芳少爺講書倒講得頂好了,我替你出個主意,等他們早上講詩的時候,你也去聽。背詩挺有意思的,明天我帶你去聽。”
到了第二天她果然便帶了我到東書房去聽講詩。八、九個孩子看到文珍進來,都看著芳哥的臉。文珍滿不在乎地坐下,芳哥臉上卻有點兩樣,故作鎮定地向著我說:
“小的孩子,要聽可不準鬧。”我望望文珍,文珍抿緊了嘴不響,打開一個布包,把兩本唐詩放在我麵前,輕輕地說:“我把書都給你帶來了。”
芳哥選了一些詩,叫大的背誦,又叫小的跟著念;又講李太白怎樣會喝酒的故事。文珍看我已經很高興地在聽下去,自己便輕腳輕手地走出去了。此後每天我學了一兩首新詩,到晚上就去找文珍背給她聽,背錯了她必提示我,每背出一首她還替我抄在一個本子裏——如此文珍便做了我的老師。
五月節中文珍裹的粽子好,做的香袋更是特別出色,許多人便托她做,有的送她緞麵鞋料,有的給她舊布衣衫,她都一臉笑高興地接收了。
有一天在她屋子裏玩,我看到她桌子上有個古怪的紙包;我問她裏邊是些什麽,她也很稀奇地說連她都不知道。我們兩人好奇地便一同打開看。原來裏邊裹著是一把精致的折扇,上麵畫著兩三朵菊花,旁邊細細地寫著兩行詩。
“這可怪了,”她喊了起來,接著眼珠子一轉,仿佛想起什麽了,便輕聲地罵著,“鬼送來的!”
聽到鬼,我便聯想到文環,忽然恍然,有點明白這是誰送來的!我問她可是芳哥?她望著我看看,輕輕拍了我一下,好脾氣地說:“你這小孩子家好懂事,可是,”她轉了一個口吻,“小孩子家太懂事了,不好的。”過了一會兒,看我好像很難過,又笑逗著我:“好嬌氣,一句話都吃不下去!輕輕說你一句就值得掀著嘴這半天!以後怎做人家兒媳婦?”
我羞紅了臉便和她鬧,半懂不懂地大聲念扇子上的詩。這下她可真急了,把扇子奪在手裏說:“你看我稀罕不稀罕爺們的東西!死了一個丫頭還不夠呀?”一邊說一邊狠狠地把扇子撕個
他那種興趣,勤勞和認真,現在迴想起來,我相信如果他晚生了三十年,這個社會裏必定會有他一個結實的地位的。照相不過是他當時一個不得已的科學上活動,他對於其他機器的愛好,卻並不在照相以下。不過在實際上照相既有所貢獻於接濟他生活的人,他也隻好安於這份工作了。
另一次我記得特別清楚,我那喜歡兵器、武藝的祖父,拿了許多所謂“洋槍”到吉公那裏,請他給揩擦上油。兩人坐在廊下談天,小孩子們也圍上去。吉公開一瓶橄欖油,扯點破布,來迴地把玩那些我們認為頗神秘的洋槍,一邊議論著洋船,洋炮,及其他洋人做的事。
吉公所懂得的均是具體知識,他把槍支在手裏,開開這裏,動動那裏,演講一般指手畫腳講到機器的巧妙,由槍到炮,由炮到船,由船到火車,一件一件。祖父感到驚訝了,這已經相信維新的老人聽到吉公這許多話,相當地敬服起來,微笑凝神地在那裏點頭領教。大點的孩子也都聞所未聞地睜大了眼睛;我最深的印象便是那次祖父對吉公非常愉悅的臉色。
祖父談到航海,說起他年輕的時候,極想到外國去,聽到某處招生學洋文,保送到外洋去,便設法想去投考。但是那時他已聘了祖母,丈人方麵得到消息大大的不高興,竟以要求退婚要挾他把那不高尚的誌趣打消。吉公聽了,黯淡的一笑,或者是想到了他自己年少時多少的夢,也曾被這同一個讀書人給毀掉了。
他們講到蘇伊士運河,吉公便高興地,同情地,把樓上地圖拿下來,由地理講到曆史,甲午呀,庚子呀,我都是在那時第一次聽到。我更記得平常不說話的吉公當日憤慨的議論,我為他不止一點的驕傲,雖然我不明白為什麽他的結論總迴到機器上。
但是一年後吉公離開我們家,卻並不為著機器,而是出我們意料外地為著一個女人。
也許是因為吉公的照相相當地出了名,並且時常地出去照附近名勝風景,讓一些人知道了,就常有人來請他去照相。為著對於技術的興趣,他亦必定到人家去盡義務的為人照全家樂,或戴著朝珠譜褂的單人留影。酬報則時常是些食品、果子。
有一次有人請他去,照相的卻是一位未曾出閣的姑娘,這位姑娘因在擇婿上稍稍經過點周折,故此她家裏對於她的親事常懷著悲觀。與吉公認識的是她堂房哥哥,照相
的事是否這位哥哥故意地設施,家裏人後來議論得非常熱烈,我們也始終不得明了。要緊地是,事實上吉公對於這姑娘一家甚有好感,為著這姑娘的相片也頗盡了些職務;我不記得他是否在相片上設色,至少那姑娘的口唇上是抹了一小點胭脂的。
這事傳到祖母耳裏,這位相信家教謹嚴的女人便不大樂意。起前,她覺得一個未出閣的女子,相片交給一個沒有家室的男子手裏印洗,是不名譽不正當的。並且這女子既不是和我們同一省份,便是屬於“外江”人家的,事情尤其要謹慎。在這糾紛中,我才又得聽到關於吉公的一段人生悲劇。多少年前他是曾經娶過妻室的,一位年輕美貌的妻子,並且也生過一個孩子,卻在極短的時間內,母子兩人全都死去。這事除卻在吉公一人的心裏,這兩人的存在幾乎不在任何地方留下一點憑據。
現在這照相的姑娘是吉公生命裏的一個新轉變,在他單調的日月裏開出一條路來。不止在人情上吉公也和他人一樣需要異性的關心和安慰,就是在事業的野心上,這姑娘的家人也給吉公以不少的鼓勵,至少到上海去看火輪船的夢是有了相當的擔保,本來悠長沒有著落的日子,現在是驟然地點上希望。雖然在人前吉公仍是沉默,到了小院裏他卻開始愉快地散步;注意到柚子樹又開了花;晚上有沒有月亮;還買了幾條金魚養到缸裏。在樓上他也哼哼一點調子,把風景照片鑲成好看的框子,零整地拿出去托人代售。有時他還整理舊箱子;多少年他沒有心緒翻檢的破舊東西,現在有時也拿出來放在床上、椅背上,盡小孩子們好奇地問長問短,他也滿不在乎了。
忽然突兀地他把婚事決定了,也不得我祖母的同意,便把吉期選好,預備去入贅。祖母生氣到默不作聲,隻退到女人家的眼淚裏去,嗚咽她對於這弟弟的一切失望。家裏人看到舅爺很不體麵地,到外省人家去入贅,帶著一點箱籠什物,自然也有許多與祖母表同情的。但吉公則終於離開那所浪漫的樓屋,去另找他的生活了。
那布著柚子樹蔭的小跨院漸漸成為一個更寂寞的角隅,那道吱吱啞啞的木梯從此便沒有人上下,除卻小孩子們有時淘氣,上到一半又趕忙下來。現在想來,我不能不稱讚吉公當時那一點掙紮的活力,能不甘於一種平淡的現狀。那小樓隻能塵封吉公過去不幸的影子,卻不能把他給活埋在裏邊。
吉公的行為既是叛離親族,在舊家庭裏許多人就不能容忍這種的不自尊。他婚後的行動,除了帶著新娘來拜過祖母外,其他事情便不聽到有人提起!似乎過
了不久的時候,他也就到上海去,多少且與火輪船有關係。有一次我曾大膽地問過祖父,他似乎對於吉公是否在火輪船做事沒有多大興趣,完全忘掉他們一次很融洽的談話。在祖母生前,吉公也還有來信,但到她死後,就完全地渺然消失,不通音問了。
兩年前我南下,迴到幼年居住的城裏去,無意中遇到一位遠親,他告訴我吉公住在城中,境況非常富裕;子女四人,在各個學校裏讀書,對於科學都非常嗜好,尤其是內中一個,特別聰明,屢得學校獎金等等。於是我也老聲老氣地發出人事的感慨。如吉公自己生早了三、四十年,我說,我希望他這個兒子所生的時代與環境合適於他的聰明,能給他以發展的機會不再複演他老子的悲劇。並且在生命的道上,我祝他早遇到同情的鼓勵,敏捷地達到他可能的成功。這得失並不僅是吉公個人的,而可以算做我們這老朽的國家的。
至於我會見到那六十歲的吉公,聽到他離開我們家以後一段奮鬥的曆史,這裏實沒有細講的必要,因為那中年以後不經過訓練,自己琢磨出來的機器師,他的成就必定是有限的。縱使他有相當天賦的聰明,他亦不能與太不適當的環境搏鬥。由於愛好機器,他到輪船上做事,到碼頭公司裏任職,更進而獨立的創辦他的小規模絲織廠,這些全同他的照相一樣,僅成個實際上能博取物質勝利的小事業,對於他精神上超物質的興趣,已不能有所補助,有所啟發。年老了,當時的聰明一天天消失,所餘僅是一片和藹的平庸和空虛。認真地說,他仍是個失敗者。如果迷信點的話,相信上天或許要償補給吉公他一生的委屈,這下文的故事,就應該在他那個聰明孩子和我們這個時代上。但是我則仍然十分懷疑。
原載1935年8月11日《大公報·文藝副刊》
模影零篇·文珍
家裏在複雜情形下搬到另一個城市去,自己是多出來的一件行李。
大約七歲,似乎已長大了,篁姊同家裏商量接我到她處住半年,我便被送過去了。
起初一切都是那麽模糊,重疊的一堆新印象亂在一處;老大的舊房子,不知有多少老老少少的人,樓,樓上憧憧的人影,嘈雜陌生的聲音,假山,繞著假山的水池,很講究的大盆子花,菜圃,大石井,紅紅綠綠小孩子,穿著很好看或粗糙的許多婦人圍著四方桌打牌的,在空屋裏養蠶的,曬幹菜的,生活全是那麽混亂繁複和新奇。自己卻總是孤單,怯生,寂寞。積漸地在紛亂的周遭中,居然掙紮出一點頭緒,認到一個凝
固的中心,在寂寞焦心或怯生時便設法尋求這中心,抓緊它,旋繞著它要求一個孩子所迫切需要的保護,溫暖,和慰安。
這凝固的中心便是一個約摸十七歲年齡的女孩子。她有個苗條身材,一根很黑的發辮,紮著大紅絨繩;兩隻靈活真叫人喜歡黑晶似的眼珠;和一雙白皙輕柔無所不會的手。她叫做文珍。人人都喊她文珍,不管是梳著油光頭的婦女,扶著拐杖的老太太,剛會走路的“孫少”,老媽子或門房裏人!
文珍隨著喊她的聲音轉,一會兒在樓上牌桌前張羅,一會兒下樓穿過廊子不見了,又一會兒是哪個孩子在後池釣魚,喊她去尋釣竿,或是另一個迫她到園角攀摘隔牆的還不熟透的桑葚。一天之中這紮著紅絨繩的發辮到處可以看到,跟著便是那靈活的眼珠。本能的,我知道我尋著我所需要的中心,和駱駝在沙漠中望見綠洲一樣。清早上寂寞地踱出院子,一邊望著銀紅陽光射在藤蘿葉上,一邊卻盼望著那紮著紅絨繩的辮子快點出現。湊巧她過來了;花布衫熨得平平的,就有補的地方,也總是剪成如意或桃子等好玩的式樣,雪白的襪子,青布的鞋,輕快地走著路,手裏持著一些老太太早上需要的東西,開水,臉盆或是水煙袋,看著我,她就和藹親切地笑笑:
“怎麽不去吃稀飯?”
難為情地,我低下頭。
“好吧,我帶你去。盡怕生不行的呀!”
感激的我跟著她走。到了正廳後麵,(兩張八仙桌上已有許多人在吃早飯)她把東西放在一旁,攜著我的手到了中間桌邊,順便地喊聲:
“五少奶,起得真早!”等五少奶轉過身來,便更柔聲地說,“小客人還在怕生呢,一個人在外邊吹著,也不進來吃稀飯!”於是把我放在五少奶旁邊方凳上,她自去大鍋裏盛碗稀飯,從桌心碟子裏挾出一把油炸花生,揀了一角有紅心的鹽雞蛋放在我麵前,笑了一笑走去幾步,又迴頭來,到我耳朵邊輕輕地說:
“好好地吃,吃完了,找阿元玩去,他們早上都在後池邊看花匠做事,你也去。”或是,“到老太太後廊子找我,你看不看怎樣挾燕窩?”
紅絨發辮暫時便消失了。
太陽熱起來,有天我在水亭子裏睡著了,睜開眼正是文珍過來把我拉起來,“不能睡,不能睡,這裏又是日頭又是風的,快給我進去喝點熱茶。”害怕的我跟著她去到小廚房,看著她拿開水衝茶,聽她嘴裏哼哼地唱著小調。篁姊走過看到我們便喊:“文珍,天這麽熱你把她帶
到小廚房裏做什麽?”我當時真怕文珍生氣,文珍卻笑嘻嘻地說:“三少奶奶,你這位妹妹真怕生,總是一個人悶著,今天又在水亭裏睡著了,你給她想想法子解解悶,這裏怪難為她的。”
篁姊看看我說:“怎麽不找那些孩子玩去?”我沒有答應出來,文珍在篁姊背後已對我擠了擠眼,我感激地便不響了。篁姊走去,文珍拉了我的手說:“不要緊,不找那些孩子玩時就來找我好了,我替你想想法子。你喜歡不喜歡拆舊衣衫?我給你一把小剪子,我教你。”
於是麵對麵我們兩人有時便坐在樹蔭下拆舊衣,我不會時她就叫我幫助她拉著布,她一個人剪,一邊還同我講故事。
指著大石井,她說:“文環比我大兩歲長得頂好看了,好看的人沒有好命,更可憐!我的命也不好,可是我長得老實樣,沒有什麽人來欺侮我。”文環是跳井死的丫頭,這事發生在我未來這家以前,我就知道孩子們到了晚上,便互相逗著說文環的鬼常常在井邊來去。
“文環的鬼真來麽?”我問文珍。
“這事你得問芳少爺去。”
我怔住不懂,文珍笑了,“小孩子還信鬼麽?我告訴你,文環的死都是芳少爺不好,要是有鬼她還不來找他算賬,我看,就沒有鬼,文環白死了!”我仍然沒有懂,文珍也不再往下講了,自己好像不勝感慨的樣子。
過一會兒她忽然說:
“芳少爺講書倒講得頂好了,我替你出個主意,等他們早上講詩的時候,你也去聽。背詩挺有意思的,明天我帶你去聽。”
到了第二天她果然便帶了我到東書房去聽講詩。八、九個孩子看到文珍進來,都看著芳哥的臉。文珍滿不在乎地坐下,芳哥臉上卻有點兩樣,故作鎮定地向著我說:
“小的孩子,要聽可不準鬧。”我望望文珍,文珍抿緊了嘴不響,打開一個布包,把兩本唐詩放在我麵前,輕輕地說:“我把書都給你帶來了。”
芳哥選了一些詩,叫大的背誦,又叫小的跟著念;又講李太白怎樣會喝酒的故事。文珍看我已經很高興地在聽下去,自己便輕腳輕手地走出去了。此後每天我學了一兩首新詩,到晚上就去找文珍背給她聽,背錯了她必提示我,每背出一首她還替我抄在一個本子裏——如此文珍便做了我的老師。
五月節中文珍裹的粽子好,做的香袋更是特別出色,許多人便托她做,有的送她緞麵鞋料,有的給她舊布衣衫,她都一臉笑高興地接收了。
有一天在她屋子裏玩,我看到她桌子上有個古怪的紙包;我問她裏邊是些什麽,她也很稀奇地說連她都不知道。我們兩人好奇地便一同打開看。原來裏邊裹著是一把精致的折扇,上麵畫著兩三朵菊花,旁邊細細地寫著兩行詩。
“這可怪了,”她喊了起來,接著眼珠子一轉,仿佛想起什麽了,便輕聲地罵著,“鬼送來的!”
聽到鬼,我便聯想到文環,忽然恍然,有點明白這是誰送來的!我問她可是芳哥?她望著我看看,輕輕拍了我一下,好脾氣地說:“你這小孩子家好懂事,可是,”她轉了一個口吻,“小孩子家太懂事了,不好的。”過了一會兒,看我好像很難過,又笑逗著我:“好嬌氣,一句話都吃不下去!輕輕說你一句就值得掀著嘴這半天!以後怎做人家兒媳婦?”
我羞紅了臉便和她鬧,半懂不懂地大聲念扇子上的詩。這下她可真急了,把扇子奪在手裏說:“你看我稀罕不稀罕爺們的東西!死了一個丫頭還不夠呀?”一邊說一邊狠狠地把扇子撕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