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在深思熟慮之後,最後還是決定聽從伊藤博文的意見。[]
撤,直接撤至東京,然後憑借京師得天獨厚的各種優勢建立起有效的防線,以求頂住太平軍的攻擊。
這是一個最現實,並且能將損失降到最低的辦法。
雖然從個人情感以及帝王尊嚴上來說,明治實不願意這麽做,他覺得,即使要這樣做,那也得在太平軍麵前展現出足夠的頑強之後才能這樣做,他們已經從大阪撤過一次了,當過一次逃兵,此次如果再撤,而且是一撤幾步,這無論如何讓他難以接受,但是,從現實情況出發,他內心卻非常的明白,伊藤博文的辦法的確是當前他們能想到的最好的辦法。
而既然是好辦法,那就得用,而不用管內心願意與否。
當然,明治也並不是個固執的君主,從善如流的道理,他還是懂的,否則,他也不會開創日本有史以來最讓人驚歎的盛世王朝。
所以,他能明辨是非,知道好與壞,利與弊,從而做出最有利於日軍的決定。
而一旦做出了決定,那就得付諸於行動。
於是,日本準備撤退。
可是,說撤容易,做起來卻有一定的難度。
先不說其它,就說現如今的局麵,太平軍此刻正在對日軍進行著猛烈的攻擊,日軍根本就抽不開身,更不用談安全地撤離了。
怎麽辦?
伊藤博文與明治又傷開了腦筋。
這的確是一個令他們非常之為難的問題。
“伊藤君,太平軍的進攻如此猛烈,大軍恐怕一時之間很難撤得下來,怎麽辦?”明治望著伊藤博文的臉。有點著急地道。
實在是不能再拖了,如果再拖上那麽一點時間,日軍不要說撤,就是讓太平軍放任他們跑,想必他們也跑不起來了。[更新快,網站頁麵清爽,廣告少,無彈窗,最喜歡這種網站了,一定要好評]
因為。死人是不會跑的。
也就是說,如果日軍再不想辦法撤退,那等於他們的將會是被擊潰的命運。
試問,明治能不急嗎?
可是,明治雖急,但伊藤博文卻是不慌。他似乎早已料到有如此情況發生,所以,他擺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對明治道:“陛下不必著急,臣已經謀定了。”
“哦,快快說來聽聽。”明治一聽此話。不由大喜道。
餓了一天肚子,突然間見到一桌香噴噴的飯菜,那心情可想而知,明治此時的心情,想來與此別無二致。
有點子,就是好!
“陛下,臣是這樣想的,我們在撤退之前。必須集中火力打太平軍一個反擊,並且,這還要是一個令太平軍感到意外。措手不及的反擊,而在這種反擊之下,太平軍必定會有所遲疑,而我軍主力則可借著太平軍這片刻的遲疑,安全地撤退,不過。在主力撤退的過程之中,必須留下一軍做為疑兵。以牽製陷入遲疑之中的太平軍,使其不敢輕舉妄動。”伊藤博文將自己的想法緩緩地向明治道來。
伊藤博文可以攀到日本國首相的高位。有兩把刷子那是必須地。
而伊藤博文話音剛落,明治便猛然一拍巴掌,然後高聲叫道:“好,好,伊藤首相此言正合朕意,就這麽辦,就這麽辦,哈哈…..”
明治高興地說完,接著便發出一陣肆無忌憚的大笑聲。
他高興啊,而且,他又怎能不高興,眼見令自己愁眉不展的難題有了解決之道,當然得高興。
“事不宜遲,請陛下率近衛軍先行,臣在後指揮大軍撤退。”伊藤博文果斷地道。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說幹就得馬上幹。
“好,那朕就在前督軍開路,希望伊藤君可以盡快率軍前來與朕匯合。”明治又是大叫一聲好,然後道。
“是,陛下。”伊藤博文領命。
二人計議已定,接著又商討了一些撤軍的細節,然後,伊藤博文便欲向明治告辭,徑直去指揮大軍撤離。
但是,就在這個時候,明治卻又突然叫住了他。
“伊藤君,可有櫻子的消息。”明治似乎很隨意地問道。
明治看似隨意的一問,但是卻無法掩飾其內心的擔憂與關愛之情。
伊藤博文一拍腦袋,這才省起,他此次前來這前線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尋找櫻子公主,可是,事情的進展卻超出了他的意料,最後,公主沒找到不說,日軍反到是挨了太平軍的幾悶棍,而在此之後,他又忙於考慮軍國重事,想辦法抵抗太平軍的進攻,繁忙之餘,將櫻子的事忘了個一幹二淨,如果不是明治此時問起,他可能真將這事忘得徹徹底底了。
而明治這一問,還著實令他有點不知所措。
“這個,這個,陛下,臣到前線之後,還未來得及打聽櫻子公主的下落,我軍的形勢便變得非常不樂觀起來,後來,又遇大阪撤退,再至京都,然後又是與太平軍大戰,這一路來,臣忙得是焦頭爛額,所以,關於櫻子公主一事,臣,臣,臣有負陛下重托與信任,還請陛下降罪。”伊藤博文有點愧疚也道。
此事的確是他沒有辦好,伊藤博文不能逃避責任。
所以,他老實地跪伏在地,等候明治處治。
“好了,伊藤君,你這是幹嘛,朕也就是隨口一問罷了,你也別往心裏去,這事不能怪你,櫻子沒找到,不要緊,慢慢再找,朕相信,總有一天,我們會找到櫻子的。”明治溫言相勸道。
要說明治的心中對櫻子之事沒有一點兒想法,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在現在這種時候,明治絕對不能得罪伊藤博文,不僅不能得罪,而且還要撫慰,明治對此是心知肚明,所以,這才有了上麵這一番話。
“謝陛下不罪之恩。”伊藤博文聽了明治之話,心中很是感動,他再次向明治叩頭謝恩道。
明治心中的真實想法,伊藤博文不可能知道,但是,天皇的身份卻讓他隻能仰視。
天皇在伊藤博文和全日本國民的心中,那就是天之驕子,神一般的存在,他能如此降低身份待見下麵的人,伊藤博文的心中唯有感動罷了。
“伊藤君,起來吧,我們的時間不多了,辦正事要緊,你即刻去指揮大軍撤離,朕也要做一些準備了。”明治朝跪在地上伊藤博文揮了揮手,道。
此刻仍有大事要辦,明治絕對不允許有絲毫的懈怠。
“是,臣告退,陛下一路保重。”伊藤博文從地上爬起來,抱拳對明治恭敬地道。
他是忠心於天皇的,為了天皇,即使要付出生命,他也毫無怨言,而天皇能夠平安,在伊藤博文看來更是頭等大事。
“伊藤君也要保重,我們東京再見了。”明治伸手在伊藤博文的肩膀上拍了拍,道。
明治這樣的動作明顯是想進一步拉近他與伊藤博文的距離,以結伊藤博文之心。
“是,臣一定不負陛下重托,定將大軍安全地帶迴東京。”伊藤博文鄭重地保證道。
君王麵前無戲言,伊藤博文這話等於是立了君令狀。
“好,朕等你,等你與大軍平安歸來。”明治也有些動了真感情。
在這種生離死別的時刻,最容易觸動的是心靈深處最柔軟的情感。
而二人稍稍對視片刻,便不再多言,然後簡單地執禮而別,接著各自去辦各自的事。(未完待續)
撤,直接撤至東京,然後憑借京師得天獨厚的各種優勢建立起有效的防線,以求頂住太平軍的攻擊。
這是一個最現實,並且能將損失降到最低的辦法。
雖然從個人情感以及帝王尊嚴上來說,明治實不願意這麽做,他覺得,即使要這樣做,那也得在太平軍麵前展現出足夠的頑強之後才能這樣做,他們已經從大阪撤過一次了,當過一次逃兵,此次如果再撤,而且是一撤幾步,這無論如何讓他難以接受,但是,從現實情況出發,他內心卻非常的明白,伊藤博文的辦法的確是當前他們能想到的最好的辦法。
而既然是好辦法,那就得用,而不用管內心願意與否。
當然,明治也並不是個固執的君主,從善如流的道理,他還是懂的,否則,他也不會開創日本有史以來最讓人驚歎的盛世王朝。
所以,他能明辨是非,知道好與壞,利與弊,從而做出最有利於日軍的決定。
而一旦做出了決定,那就得付諸於行動。
於是,日本準備撤退。
可是,說撤容易,做起來卻有一定的難度。
先不說其它,就說現如今的局麵,太平軍此刻正在對日軍進行著猛烈的攻擊,日軍根本就抽不開身,更不用談安全地撤離了。
怎麽辦?
伊藤博文與明治又傷開了腦筋。
這的確是一個令他們非常之為難的問題。
“伊藤君,太平軍的進攻如此猛烈,大軍恐怕一時之間很難撤得下來,怎麽辦?”明治望著伊藤博文的臉。有點著急地道。
實在是不能再拖了,如果再拖上那麽一點時間,日軍不要說撤,就是讓太平軍放任他們跑,想必他們也跑不起來了。[更新快,網站頁麵清爽,廣告少,無彈窗,最喜歡這種網站了,一定要好評]
因為。死人是不會跑的。
也就是說,如果日軍再不想辦法撤退,那等於他們的將會是被擊潰的命運。
試問,明治能不急嗎?
可是,明治雖急,但伊藤博文卻是不慌。他似乎早已料到有如此情況發生,所以,他擺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對明治道:“陛下不必著急,臣已經謀定了。”
“哦,快快說來聽聽。”明治一聽此話。不由大喜道。
餓了一天肚子,突然間見到一桌香噴噴的飯菜,那心情可想而知,明治此時的心情,想來與此別無二致。
有點子,就是好!
“陛下,臣是這樣想的,我們在撤退之前。必須集中火力打太平軍一個反擊,並且,這還要是一個令太平軍感到意外。措手不及的反擊,而在這種反擊之下,太平軍必定會有所遲疑,而我軍主力則可借著太平軍這片刻的遲疑,安全地撤退,不過。在主力撤退的過程之中,必須留下一軍做為疑兵。以牽製陷入遲疑之中的太平軍,使其不敢輕舉妄動。”伊藤博文將自己的想法緩緩地向明治道來。
伊藤博文可以攀到日本國首相的高位。有兩把刷子那是必須地。
而伊藤博文話音剛落,明治便猛然一拍巴掌,然後高聲叫道:“好,好,伊藤首相此言正合朕意,就這麽辦,就這麽辦,哈哈…..”
明治高興地說完,接著便發出一陣肆無忌憚的大笑聲。
他高興啊,而且,他又怎能不高興,眼見令自己愁眉不展的難題有了解決之道,當然得高興。
“事不宜遲,請陛下率近衛軍先行,臣在後指揮大軍撤退。”伊藤博文果斷地道。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說幹就得馬上幹。
“好,那朕就在前督軍開路,希望伊藤君可以盡快率軍前來與朕匯合。”明治又是大叫一聲好,然後道。
“是,陛下。”伊藤博文領命。
二人計議已定,接著又商討了一些撤軍的細節,然後,伊藤博文便欲向明治告辭,徑直去指揮大軍撤離。
但是,就在這個時候,明治卻又突然叫住了他。
“伊藤君,可有櫻子的消息。”明治似乎很隨意地問道。
明治看似隨意的一問,但是卻無法掩飾其內心的擔憂與關愛之情。
伊藤博文一拍腦袋,這才省起,他此次前來這前線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尋找櫻子公主,可是,事情的進展卻超出了他的意料,最後,公主沒找到不說,日軍反到是挨了太平軍的幾悶棍,而在此之後,他又忙於考慮軍國重事,想辦法抵抗太平軍的進攻,繁忙之餘,將櫻子的事忘了個一幹二淨,如果不是明治此時問起,他可能真將這事忘得徹徹底底了。
而明治這一問,還著實令他有點不知所措。
“這個,這個,陛下,臣到前線之後,還未來得及打聽櫻子公主的下落,我軍的形勢便變得非常不樂觀起來,後來,又遇大阪撤退,再至京都,然後又是與太平軍大戰,這一路來,臣忙得是焦頭爛額,所以,關於櫻子公主一事,臣,臣,臣有負陛下重托與信任,還請陛下降罪。”伊藤博文有點愧疚也道。
此事的確是他沒有辦好,伊藤博文不能逃避責任。
所以,他老實地跪伏在地,等候明治處治。
“好了,伊藤君,你這是幹嘛,朕也就是隨口一問罷了,你也別往心裏去,這事不能怪你,櫻子沒找到,不要緊,慢慢再找,朕相信,總有一天,我們會找到櫻子的。”明治溫言相勸道。
要說明治的心中對櫻子之事沒有一點兒想法,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在現在這種時候,明治絕對不能得罪伊藤博文,不僅不能得罪,而且還要撫慰,明治對此是心知肚明,所以,這才有了上麵這一番話。
“謝陛下不罪之恩。”伊藤博文聽了明治之話,心中很是感動,他再次向明治叩頭謝恩道。
明治心中的真實想法,伊藤博文不可能知道,但是,天皇的身份卻讓他隻能仰視。
天皇在伊藤博文和全日本國民的心中,那就是天之驕子,神一般的存在,他能如此降低身份待見下麵的人,伊藤博文的心中唯有感動罷了。
“伊藤君,起來吧,我們的時間不多了,辦正事要緊,你即刻去指揮大軍撤離,朕也要做一些準備了。”明治朝跪在地上伊藤博文揮了揮手,道。
此刻仍有大事要辦,明治絕對不允許有絲毫的懈怠。
“是,臣告退,陛下一路保重。”伊藤博文從地上爬起來,抱拳對明治恭敬地道。
他是忠心於天皇的,為了天皇,即使要付出生命,他也毫無怨言,而天皇能夠平安,在伊藤博文看來更是頭等大事。
“伊藤君也要保重,我們東京再見了。”明治伸手在伊藤博文的肩膀上拍了拍,道。
明治這樣的動作明顯是想進一步拉近他與伊藤博文的距離,以結伊藤博文之心。
“是,臣一定不負陛下重托,定將大軍安全地帶迴東京。”伊藤博文鄭重地保證道。
君王麵前無戲言,伊藤博文這話等於是立了君令狀。
“好,朕等你,等你與大軍平安歸來。”明治也有些動了真感情。
在這種生離死別的時刻,最容易觸動的是心靈深處最柔軟的情感。
而二人稍稍對視片刻,便不再多言,然後簡單地執禮而別,接著各自去辦各自的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