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節
男主高攀不起,告辭(穿書) 作者:落雨秋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你這孩子,這是做什麽?快拿迴去,家裏不缺吃不缺穿的!”
“娘,這是見麵禮,你不要豈不是顯得我失禮啦?還有啊,又不是光給你的,你可不能替大嫂他們做主。”
林母笑罵,“我咋不能替他們做主了?”
這個家都是她在做主呢。她見女兒是真心實意給,就忍不住替她著想,“就算是見麵禮也用不著給這樣多。”兩匹布呢,一匹綢的一匹細棉布,都是好布。
“這布看著多,家裏那麽多人呢,一人一身就用得差不多了。二哥在書院,就做兩身吧。我看他有件長衫袖口那都磨泛白了。”
林蔚然這麽一說,林母倒舍不得了。
林蔚然的目光落到林父林母床上那張粗糙的舊被子上,細看還能看出起了不少球子,“要是這綢布還有多的,你和爹可以做個被麵啊,睡覺舒服。”若實在舍不得,就用綢的做一麵貼身的,另一麵用粗布做也行。
“這孩子,爹娘哪用得著這樣的好東西。”
不過林母想起方才給林蔚然收拾被子時,那被子褥子的觸感,心動了,尋思著要是有剩下,倒可以給孩子們縫製一兩個被麵。
“我替你哥嫂弟弟們謝謝你。”
“一家子人,哪用得著這麽客氣。”
林蔚然離開後,林母摸了摸那兩匹布,心中一暖。倒不是看重她這些東西,而是她這份心意。
稍晚,林母悄悄問了林二哥那隻帶給林昭然的包袱情況。
林則然隻說包袱已經托林昭然的親兄長轉交,卻隻字不提他連林昭然的麵都沒見上。
林母沒有深想,得知林昭然沒有將包袱退迴,她就開心,她覺著這樣才好,也算盡了一場緣分,好聚好散。
晚上的時候,林母悄悄和林父說,蔚然的性子比昭然要好。
昭然性子太獨了,從房間一事就能看出,她甚至連親姐姐都容不下(當時還未發現身世)。
而蔚然呢,當了十幾年的千金大小姐,此刻連自己唯一的閨房都願意分出去給仆人住。
兩人一比較,高下立見。
林父聽她這麽一說,也點了點頭,兩人都不約而同地覺得自家小閨女性子不錯。雖然林父林母覺得這樣想不好,但忍不住。
第37章 第三十七章
林蔚然迴來一天的功夫, 村裏就得知了這麽一個消息, 原來林青海家那小閨女林昭然不是林家親生的。親生小閨女原來一直在別人家養著, 前兩天讓他家老二林則然去接了迴來。
這消息最初是林家二伯娘傳出去的。
這裏麵一聽就有事啊, 現在又剛過了秋收, 大家都清閑了些,八卦之火熊熊燃燒。
在林家二伯娘的解說下, 村裏的人總算弄明白了怎麽迴事。
林父當年年輕時在外謀生, 然後結交了一個兄弟。當年因為某些事情, 林母大著肚子出去尋他, 尋到人的時候不小心動了胎氣就要生了。當時林父借宿在兄弟家中, 無法, 隻好將就著生了。
不巧的是,就在林母生產的時候,林父兄弟家的妻子也要生了。
結果嗎, 就是兩家婦人幾乎是同時生產, 各自產下一枚閨女。
閨女生下來不久,就有和尚化緣到了林父的兄弟家,得了一頓飽飯之後, 開口了,說他們兩家的閨女因出生時辰太過接近,擾亂了對方的命司, 須得相互換養方能平安。
誰家的女兒誰家心疼, 林父和那兄弟都不大願意, 縱然對方是兄弟, 也不能放心將孩子交給對方養啊。幸虧那老和尚說了,隻需要相互養到十五便沒有妨礙了。
當時雙方對老和尚的話半信半疑的,下不了那個決心。可那一段時間,兩個小閨女時不時地生病,甚至有一次差點就沒命了。無奈之下,兩家隻能將閨女換著養。
一眨眼十五年過去了,也到了約定換迴來的日子。
一個多月前林昭然突然不告而別,就是她親生父親來接的她,當時走得匆忙,竟來不及親自上門說一聲,後來托人送了信來告知。
而這兩日林家讓林二哥親自去了外地將親閨女給接迴來了。
這說法是林則然想出來的,是一種經過了藝術加工美化的說法。
一來維護了林昭然的名聲,她那一天不告而別,林家找了她一天一夜,縱然後來有了那封書信,也多少有些不利的影響。林則然的這一說法能將這些不利影響消除掉,盡管林昭然可能一輩子都不會迴村裏,村裏的流言也影響不到她。二來為林蔚然的歸來給台階做鋪墊,以便她能更好地融入這裏。
這些話是借了林蔚然的二伯娘的嘴巴說出去的。
這都是十五年前的老黃曆了,正巧當時林蔚然是生在外麵,林則然才敢這樣穿插,增加這一說法的真實性。
村民們迴想了當時的情形,確實能對得上。
她二哥也是用心良苦了,林蔚然心想。
這說法於林昭然而言也是一種保護,即使有一天棗林村的人無意中碰到林昭然,亦不會認為此林昭然便是彼林昭然,他們隻會覺得兩人長得像而已,因為他們認識的那個林昭然跟著親生父母去了外地了嘛。真可謂方方麵麵都考慮到了。
對比之下,侯府對外的說法就顯得很粗糙了,基本上是直述真相。不過此番遭遇更讓人對林昭然心生憐惜就是。
洗漱完畢,林蔚然在後院的柴禾堆裏找到了正在劈柴的林大哥。
林二哥昨天傍晚就迴書院裏去了,為了她的事,前前後後耽擱了不少時間,可不得趕著迴去補上嗎?
林父林母心疼兒子辛苦,卻也不敢狠留他,隻能讓他多帶些銀子傍身。
林大哥起得早,已經劈了一堆柴了,他兒子也就是她小侄子韶光在一旁幫忙壘起來,小小的人兒懂事得很,小侄女韶華在一旁玩兒。
見到這一幕,林蔚然又仿佛迴到了小時候在農村的那會。農家人即使不下地,屋裏屋外全是活,就沒半刻清閑的時候。
小韶光見了她很乖巧地喊了聲姑姑,林蔚然摸摸他的頭讓他去玩兒,想接過他的活,也好和她大哥套套話。但他搖頭,繼續壘木塊。
林大哥先是笑,眼睛瞄了一眼自家妹妹那雙白嫩的手,一看就不是幹活的,於是說道,“讓他幹吧,都是自小做慣了的,也不累人。”
林蔚然看了一會,發現確實不會太累,便沒再說啥。
“娘,這是見麵禮,你不要豈不是顯得我失禮啦?還有啊,又不是光給你的,你可不能替大嫂他們做主。”
林母笑罵,“我咋不能替他們做主了?”
這個家都是她在做主呢。她見女兒是真心實意給,就忍不住替她著想,“就算是見麵禮也用不著給這樣多。”兩匹布呢,一匹綢的一匹細棉布,都是好布。
“這布看著多,家裏那麽多人呢,一人一身就用得差不多了。二哥在書院,就做兩身吧。我看他有件長衫袖口那都磨泛白了。”
林蔚然這麽一說,林母倒舍不得了。
林蔚然的目光落到林父林母床上那張粗糙的舊被子上,細看還能看出起了不少球子,“要是這綢布還有多的,你和爹可以做個被麵啊,睡覺舒服。”若實在舍不得,就用綢的做一麵貼身的,另一麵用粗布做也行。
“這孩子,爹娘哪用得著這樣的好東西。”
不過林母想起方才給林蔚然收拾被子時,那被子褥子的觸感,心動了,尋思著要是有剩下,倒可以給孩子們縫製一兩個被麵。
“我替你哥嫂弟弟們謝謝你。”
“一家子人,哪用得著這麽客氣。”
林蔚然離開後,林母摸了摸那兩匹布,心中一暖。倒不是看重她這些東西,而是她這份心意。
稍晚,林母悄悄問了林二哥那隻帶給林昭然的包袱情況。
林則然隻說包袱已經托林昭然的親兄長轉交,卻隻字不提他連林昭然的麵都沒見上。
林母沒有深想,得知林昭然沒有將包袱退迴,她就開心,她覺著這樣才好,也算盡了一場緣分,好聚好散。
晚上的時候,林母悄悄和林父說,蔚然的性子比昭然要好。
昭然性子太獨了,從房間一事就能看出,她甚至連親姐姐都容不下(當時還未發現身世)。
而蔚然呢,當了十幾年的千金大小姐,此刻連自己唯一的閨房都願意分出去給仆人住。
兩人一比較,高下立見。
林父聽她這麽一說,也點了點頭,兩人都不約而同地覺得自家小閨女性子不錯。雖然林父林母覺得這樣想不好,但忍不住。
第37章 第三十七章
林蔚然迴來一天的功夫, 村裏就得知了這麽一個消息, 原來林青海家那小閨女林昭然不是林家親生的。親生小閨女原來一直在別人家養著, 前兩天讓他家老二林則然去接了迴來。
這消息最初是林家二伯娘傳出去的。
這裏麵一聽就有事啊, 現在又剛過了秋收, 大家都清閑了些,八卦之火熊熊燃燒。
在林家二伯娘的解說下, 村裏的人總算弄明白了怎麽迴事。
林父當年年輕時在外謀生, 然後結交了一個兄弟。當年因為某些事情, 林母大著肚子出去尋他, 尋到人的時候不小心動了胎氣就要生了。當時林父借宿在兄弟家中, 無法, 隻好將就著生了。
不巧的是,就在林母生產的時候,林父兄弟家的妻子也要生了。
結果嗎, 就是兩家婦人幾乎是同時生產, 各自產下一枚閨女。
閨女生下來不久,就有和尚化緣到了林父的兄弟家,得了一頓飽飯之後, 開口了,說他們兩家的閨女因出生時辰太過接近,擾亂了對方的命司, 須得相互換養方能平安。
誰家的女兒誰家心疼, 林父和那兄弟都不大願意, 縱然對方是兄弟, 也不能放心將孩子交給對方養啊。幸虧那老和尚說了,隻需要相互養到十五便沒有妨礙了。
當時雙方對老和尚的話半信半疑的,下不了那個決心。可那一段時間,兩個小閨女時不時地生病,甚至有一次差點就沒命了。無奈之下,兩家隻能將閨女換著養。
一眨眼十五年過去了,也到了約定換迴來的日子。
一個多月前林昭然突然不告而別,就是她親生父親來接的她,當時走得匆忙,竟來不及親自上門說一聲,後來托人送了信來告知。
而這兩日林家讓林二哥親自去了外地將親閨女給接迴來了。
這說法是林則然想出來的,是一種經過了藝術加工美化的說法。
一來維護了林昭然的名聲,她那一天不告而別,林家找了她一天一夜,縱然後來有了那封書信,也多少有些不利的影響。林則然的這一說法能將這些不利影響消除掉,盡管林昭然可能一輩子都不會迴村裏,村裏的流言也影響不到她。二來為林蔚然的歸來給台階做鋪墊,以便她能更好地融入這裏。
這些話是借了林蔚然的二伯娘的嘴巴說出去的。
這都是十五年前的老黃曆了,正巧當時林蔚然是生在外麵,林則然才敢這樣穿插,增加這一說法的真實性。
村民們迴想了當時的情形,確實能對得上。
她二哥也是用心良苦了,林蔚然心想。
這說法於林昭然而言也是一種保護,即使有一天棗林村的人無意中碰到林昭然,亦不會認為此林昭然便是彼林昭然,他們隻會覺得兩人長得像而已,因為他們認識的那個林昭然跟著親生父母去了外地了嘛。真可謂方方麵麵都考慮到了。
對比之下,侯府對外的說法就顯得很粗糙了,基本上是直述真相。不過此番遭遇更讓人對林昭然心生憐惜就是。
洗漱完畢,林蔚然在後院的柴禾堆裏找到了正在劈柴的林大哥。
林二哥昨天傍晚就迴書院裏去了,為了她的事,前前後後耽擱了不少時間,可不得趕著迴去補上嗎?
林父林母心疼兒子辛苦,卻也不敢狠留他,隻能讓他多帶些銀子傍身。
林大哥起得早,已經劈了一堆柴了,他兒子也就是她小侄子韶光在一旁幫忙壘起來,小小的人兒懂事得很,小侄女韶華在一旁玩兒。
見到這一幕,林蔚然又仿佛迴到了小時候在農村的那會。農家人即使不下地,屋裏屋外全是活,就沒半刻清閑的時候。
小韶光見了她很乖巧地喊了聲姑姑,林蔚然摸摸他的頭讓他去玩兒,想接過他的活,也好和她大哥套套話。但他搖頭,繼續壘木塊。
林大哥先是笑,眼睛瞄了一眼自家妹妹那雙白嫩的手,一看就不是幹活的,於是說道,“讓他幹吧,都是自小做慣了的,也不累人。”
林蔚然看了一會,發現確實不會太累,便沒再說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