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這裏是食堂,大家都看著呢,正常點。”
“嘿嘿,等我迴來找你。”
“嘁。”
莫長安考完試了,但是商景行還有三科要考。這就是大學學文和學理的區別,莫長安這個學期要考的隻有三科,還都是公共科目,其餘課的分數,都是由期末大作業來決定的。
莫長安還沒考完試,李琴和莫建國就已經到了他的學校。
兩人因為經常在各地出差,所以網上訂票、訂酒店使用得輕車熟路。等莫長安考完試的時候,他們已經在燕大裏邊轉了好一會兒了。
“你女朋友還在學校嗎?爸媽難得過來一趟,我們請她吃個飯。”
“算了吧,我們還年輕,哪那麽快見家長?等大學畢業再說吧。”
“年輕,我和你爸像你這麽大的時候……”
“都結婚了,說一萬遍了。”
“長大了之後越來越不可愛了。”
“……”我才覺得你們變得越來越奇怪了好吧!
莫長安帶著他們在學校轉了一圈,帶他們去看了看幾個有名的景點,他經常去的圖書館,他們上課的地方,還有食堂也吃了一餐。
晚上,莫長安送李琴和莫建國迴了學校附近的酒店,而他,為了省錢,留在宿舍睡。
也就是說,接下來的幾天,他都得先從宿舍去找他媽爸,然後再一起出門去各個景點遊玩。
作者有話要說: 腰痛好久了,今天去醫院看了看,醫生說有炎症……行吧,其實是玩農藥忘記時間了,今天就一更,明天兩更,留言為證。
感謝長發及腰小可愛的地雷
第149章
莫長安就跟商景行一起去過長城, 現在倒是跟他爸媽把別的景點都玩完了。這也好,當做提前去踩點了。
聽商景行說,她們做的實驗大概這個月就能結束一個階段,她也就能休息一段時間不用去了。
故宮的入口是單向的, 莫長安帶著李琴和莫建國在裏邊轉了三個小時,才從出口出來。
“你暑假留校有什麽事嗎?”李琴問莫長安。
“沒什麽, 就在圖書館看書。”
“你女朋友也留校了吧?”一邊莫建國插嘴道。
“知道你還問?”莫長安看了他一眼。
“臭小子一點都不謙虛, 她實驗還沒做完呢?”
“沒有, 可能這個暑假能結束。”
“反正你待在學校也見不著幾眼人, 先陪我們去旅遊幾天。”
“你倆不是要過二人世界嗎?帶我過去不嫌我當電燈泡了?”
“帶你過去正好給我倆拍照。”
“……”
“你就說去不去吧?”
“去多久?”
“一兩個星期。”
反正閑著也是閑著, 多走走能拓寬視野。
“行。”
就這樣,莫長安跟著李琴和莫建國坐上了去y省的飛機。飛機票是早就買好的,莫長安懷疑他們早有意圖, 反正就是想把他弄過去。
到了y省省府之後, 莫長安跟著他們又坐上了不知道去哪的火車, 到了y省一個沒有高鐵站也沒有機場的市。緊接著是三個小時的長途大巴, 窗外的景色越來越偏僻。
莫長安總覺得自己似乎被坑了。
“你們不會是想把我賣了吧?”
“我們想賣你至於花這麽多車費把你弄到這裏來?”李琴翻了個白眼。
“那我問你們去哪,你們又不告訴我。”
“你知道這麽多幹嘛?跟我們走就是了。”
大巴車在搖搖晃晃的盤山公路上行駛著,汽油熏著, 莫長安隻覺得一陣反胃。如果不是靠著莫建國那句“快到了”支撐著,他就要吐出來了。
“到了。”
大巴在一個小鎮裏停了下來,莫長安捂住嘴,飛快地跑下了車。他以前從來沒有坐過這麽長時間的大巴車,根本就沒想過暈車這種事會出現在自己身上。
這裏說是一個小鎮, 其實隻是沿著公路的一排房子。房子背後,就是農田,還能隱約看到半山腰上的小村落。
莫長安撐著電線杆,頭埋在街邊的綠色大垃圾桶邊上,吐了個天昏地暗。
這個鎮著實不發達,路邊停的都是麵包車和三輪車,馬路上還有牛糞被碾爛的痕跡,垃圾到處都是,還能看到有人趕著馬匹經過。一眼望去,全都是老人,幾乎沒有年輕的勞動力。
李琴打了個電話,沒一會兒,一輛三輪車從村那頭駛來,停在了莫長安他們麵前。
那是一名皮膚黝黑的中年男人,剃了個板寸,臉上頂著高原紅,衝他們露出了不好意思的笑容。
“你們來了。不好意思,我們這條件不太好。”說著他看了看自己騎來的電動三輪車,臉上的紅暈又深了一些,結結巴巴道:“學校……有點遠,放心,這車我來的時候擦了好幾遍了的,幹淨的。”
男人操著一口帶有濃濃鄉音的普通話,生怕莫長安他們不信,還用衣袖往三輪車後麵的座位上擦了擦。
“沒事,我們也是從地裏出來的,沒這麽多講究。”李琴率先登上了三輪車後麵的箱子,坐在了改造的座位上。
莫長安也無所謂,隻要不繼續坐大巴車,就都能接受。不然他寧願在車下麵跟著跑,也不會上車的。
說起來那個男人說的學校,他爸媽似乎是帶他來獻愛心的?不過當著那人的麵他也不好問,等一會兒到了目的地就知道了。
“孩子們知道你們要來,都在學校沒有迴去。平時下午四點多,他們就要迴去幫家裏做事了。”男人在前邊一邊開著車,一邊說著。
這鎮上小超市,話費充值中心,粉店,五金店倒是一應俱全,隻是幾乎都沒有客人。老板們或者在閑聊,或者在做自己的事,悠閑得不得了。
開店的和種地的就不一樣,雖然已經六點多了,但是田裏還有農民幹活的身影。七月份,大致是收割第一季水稻,第二季水稻開始插秧的時候。
過了鎮上的馬路,他們走的路就沒那麽好了,都是村裏自行修的路,剛好能供一輛車駛過。約是過了二十多分鍾,他們才到達目的地。
聽男人的意思,他是怕接到電話來晚了,所以從下午四點多就在這裏等著了的。
他們的目的地是村子裏的一所學校,看起來新修成不久,隻有一棟教學樓,樓下是一個籃球場。學校外的圍牆還有施工的痕跡,不過已經開始投入使用了。
學校的名字就叫平安小學。
走進校門,坐在教學樓前麵樓梯上的大大小小十來個小孩往這邊望過來。
可能是因為經常幫家裏人幹活,所以他們曬得格外的黑。若不是清楚這還在華國境內,莫長安差點以為自己來到了非洲。
“都過來,這就是出錢給你們建學校的莫叔叔和李阿姨。”
一群小孩見到男人過來了之後,都跑了過來,但是還是躲在男人身後,怯怯地望著莫長安他們三人,不說話。
“我們這個鎮是y省最小的一個鎮,各個村子分得很散,所以沒有學校。家裏有條件的都把小孩送去縣城上學了,就隻有這些家裏窮的,最大的十一歲了還沒讀書。
學校建成之後,我們申請的老師還沒過來,就由各個村的村支書輪流來給他們上課。也不知道講什麽,就先教他們說普通話。上麵說9月份他們派的支教老師就來了,孩子們就有書讀了。”
聽到這裏,莫長安才知道,他爸媽居然背著他捐了一所學校!
李琴招來躲在男人身後的孩子,一一詢問他們平時的生活細節,而莫建國則是和男人聊起了學校修建的情況。
“你生活的年代好了,我們那時候,比他們還苦。”莫建國和李琴跟莫長安講起那個年代的事來。
說起他們還小的時候,莫家村的事,還有那幾年浩劫。
幾乎所有經曆過那幾年的人,都不願意再提那時候的事。莫建國和李琴是在那件事結束了好幾年之後才出生的,但他們出生的地方因為地處偏僻,所以還保留著許多殘餘的惡習。
莫建國和李琴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了解了許多當年的事情。
“小時候的莫家村,有個老頭最愛跟大家講故事,你爸我幹完活沒事就喜歡去找他。那時候的事我問了村裏的好多人,就連你爺爺也不肯說。就隻有他,把一樁樁、一件件的事講給我們聽。
如果非要用一句話來形容的話,那就是人間煉獄。很多上麵下來的人都瘋了,嘴裏念著口號,幹什麽事都要和本子上的話一一對應。隻要有一點點能拉得上關係,就會被拉去批鬥。
後來我才知道,他兒子,就是在那時候死的。那時候他已經有一些老年癡呆了,為了不忘記他兒子,就一遍一遍地說著過去的事。到後來,他話也說不清楚了,也沒人願意聽了。我和你媽離開了村子,再迴來的時候,聽說在某天早上,他們發現他死在了他常坐的椅子上。”
莫長安雖然在網上偶爾會看到那個年代的消息,但是都是從網友的隻言片語中了解到的,並沒有太深的感受。隻是今天莫建國和李琴見到這些孩子,迴憶起過去的日子,順口就把過去的事講了出來。
聽莫建國說,他本來還應該有個大伯的,但是沒活過那兩年,最後餓死了。
這裏的孩子和他們那時候的生活差不多,一邊上學的同時,還得一邊幫家裏幹活。甚至農忙的時候,大人會讓小孩直接曠課,避免耽擱他們田裏的事物。
這些小孩一個個看起來黑漆漆,瘦筋筋的,其實都是農活的好手。
而李琴和莫建國讓莫長安來這裏的目的,就是讓他給那些小孩們講講外麵的世界,他們在大學裏邊的生活。
對於農村的小孩來說,隻有通過讀書,才能改變他們的未來;隻有在他們的心中埋下火種,他們才會對未來的生活報以期待。
或許這十來個學生中最後堅持下來,參加高考的就隻有一個,但李琴和莫建國已經做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了。
莫長安他們在這裏停留了兩天,莫長安充當老師給那些小孩們上課。半天講課堂知識,半天講大學的故事。
雖然這裏很落後,但燕京、水木大學的名頭幾乎響徹全國,所有人都知道,所以他們聽得很認真。
學校沒有食堂,孩子們中午的時候就拿出從家裏帶來的東西吃,雖然碗中沒點油星,好歹是能吃上米飯的。而莫長安他們,則是靠著小鎮上的一家米粉度日。
五塊錢一大碗,非常實在。
除了這個鎮,李琴和莫建國總共捐了四座學校,教學樓、操場加上桌椅板凳,共計四百八十萬元。
“那會兒賺的錢越來越多了,我跟你媽一商量反正我們也用不上,不如捐出去。但是查了好些公益組織,網上都有不好的評論,最後一合計,幹脆自己聯係貧困鄉鎮,給他們修學校。
有些鄉鎮領導也會貪汙,但是我們爭取他們的同意就行了。施工隊我們自己聯係,錢我們直接劃撥,定期派人去驗收結果,就不怕落不到實處。如果他們不同意,那我們就換個同意這麽做的鄉鎮。
確保把每一分錢落在實處。”
作者有話要說: 莫長安:總感覺我爸媽還背著我幹了什麽……
第150章
“嘿嘿,等我迴來找你。”
“嘁。”
莫長安考完試了,但是商景行還有三科要考。這就是大學學文和學理的區別,莫長安這個學期要考的隻有三科,還都是公共科目,其餘課的分數,都是由期末大作業來決定的。
莫長安還沒考完試,李琴和莫建國就已經到了他的學校。
兩人因為經常在各地出差,所以網上訂票、訂酒店使用得輕車熟路。等莫長安考完試的時候,他們已經在燕大裏邊轉了好一會兒了。
“你女朋友還在學校嗎?爸媽難得過來一趟,我們請她吃個飯。”
“算了吧,我們還年輕,哪那麽快見家長?等大學畢業再說吧。”
“年輕,我和你爸像你這麽大的時候……”
“都結婚了,說一萬遍了。”
“長大了之後越來越不可愛了。”
“……”我才覺得你們變得越來越奇怪了好吧!
莫長安帶著他們在學校轉了一圈,帶他們去看了看幾個有名的景點,他經常去的圖書館,他們上課的地方,還有食堂也吃了一餐。
晚上,莫長安送李琴和莫建國迴了學校附近的酒店,而他,為了省錢,留在宿舍睡。
也就是說,接下來的幾天,他都得先從宿舍去找他媽爸,然後再一起出門去各個景點遊玩。
作者有話要說: 腰痛好久了,今天去醫院看了看,醫生說有炎症……行吧,其實是玩農藥忘記時間了,今天就一更,明天兩更,留言為證。
感謝長發及腰小可愛的地雷
第149章
莫長安就跟商景行一起去過長城, 現在倒是跟他爸媽把別的景點都玩完了。這也好,當做提前去踩點了。
聽商景行說,她們做的實驗大概這個月就能結束一個階段,她也就能休息一段時間不用去了。
故宮的入口是單向的, 莫長安帶著李琴和莫建國在裏邊轉了三個小時,才從出口出來。
“你暑假留校有什麽事嗎?”李琴問莫長安。
“沒什麽, 就在圖書館看書。”
“你女朋友也留校了吧?”一邊莫建國插嘴道。
“知道你還問?”莫長安看了他一眼。
“臭小子一點都不謙虛, 她實驗還沒做完呢?”
“沒有, 可能這個暑假能結束。”
“反正你待在學校也見不著幾眼人, 先陪我們去旅遊幾天。”
“你倆不是要過二人世界嗎?帶我過去不嫌我當電燈泡了?”
“帶你過去正好給我倆拍照。”
“……”
“你就說去不去吧?”
“去多久?”
“一兩個星期。”
反正閑著也是閑著, 多走走能拓寬視野。
“行。”
就這樣,莫長安跟著李琴和莫建國坐上了去y省的飛機。飛機票是早就買好的,莫長安懷疑他們早有意圖, 反正就是想把他弄過去。
到了y省省府之後, 莫長安跟著他們又坐上了不知道去哪的火車, 到了y省一個沒有高鐵站也沒有機場的市。緊接著是三個小時的長途大巴, 窗外的景色越來越偏僻。
莫長安總覺得自己似乎被坑了。
“你們不會是想把我賣了吧?”
“我們想賣你至於花這麽多車費把你弄到這裏來?”李琴翻了個白眼。
“那我問你們去哪,你們又不告訴我。”
“你知道這麽多幹嘛?跟我們走就是了。”
大巴車在搖搖晃晃的盤山公路上行駛著,汽油熏著, 莫長安隻覺得一陣反胃。如果不是靠著莫建國那句“快到了”支撐著,他就要吐出來了。
“到了。”
大巴在一個小鎮裏停了下來,莫長安捂住嘴,飛快地跑下了車。他以前從來沒有坐過這麽長時間的大巴車,根本就沒想過暈車這種事會出現在自己身上。
這裏說是一個小鎮, 其實隻是沿著公路的一排房子。房子背後,就是農田,還能隱約看到半山腰上的小村落。
莫長安撐著電線杆,頭埋在街邊的綠色大垃圾桶邊上,吐了個天昏地暗。
這個鎮著實不發達,路邊停的都是麵包車和三輪車,馬路上還有牛糞被碾爛的痕跡,垃圾到處都是,還能看到有人趕著馬匹經過。一眼望去,全都是老人,幾乎沒有年輕的勞動力。
李琴打了個電話,沒一會兒,一輛三輪車從村那頭駛來,停在了莫長安他們麵前。
那是一名皮膚黝黑的中年男人,剃了個板寸,臉上頂著高原紅,衝他們露出了不好意思的笑容。
“你們來了。不好意思,我們這條件不太好。”說著他看了看自己騎來的電動三輪車,臉上的紅暈又深了一些,結結巴巴道:“學校……有點遠,放心,這車我來的時候擦了好幾遍了的,幹淨的。”
男人操著一口帶有濃濃鄉音的普通話,生怕莫長安他們不信,還用衣袖往三輪車後麵的座位上擦了擦。
“沒事,我們也是從地裏出來的,沒這麽多講究。”李琴率先登上了三輪車後麵的箱子,坐在了改造的座位上。
莫長安也無所謂,隻要不繼續坐大巴車,就都能接受。不然他寧願在車下麵跟著跑,也不會上車的。
說起來那個男人說的學校,他爸媽似乎是帶他來獻愛心的?不過當著那人的麵他也不好問,等一會兒到了目的地就知道了。
“孩子們知道你們要來,都在學校沒有迴去。平時下午四點多,他們就要迴去幫家裏做事了。”男人在前邊一邊開著車,一邊說著。
這鎮上小超市,話費充值中心,粉店,五金店倒是一應俱全,隻是幾乎都沒有客人。老板們或者在閑聊,或者在做自己的事,悠閑得不得了。
開店的和種地的就不一樣,雖然已經六點多了,但是田裏還有農民幹活的身影。七月份,大致是收割第一季水稻,第二季水稻開始插秧的時候。
過了鎮上的馬路,他們走的路就沒那麽好了,都是村裏自行修的路,剛好能供一輛車駛過。約是過了二十多分鍾,他們才到達目的地。
聽男人的意思,他是怕接到電話來晚了,所以從下午四點多就在這裏等著了的。
他們的目的地是村子裏的一所學校,看起來新修成不久,隻有一棟教學樓,樓下是一個籃球場。學校外的圍牆還有施工的痕跡,不過已經開始投入使用了。
學校的名字就叫平安小學。
走進校門,坐在教學樓前麵樓梯上的大大小小十來個小孩往這邊望過來。
可能是因為經常幫家裏人幹活,所以他們曬得格外的黑。若不是清楚這還在華國境內,莫長安差點以為自己來到了非洲。
“都過來,這就是出錢給你們建學校的莫叔叔和李阿姨。”
一群小孩見到男人過來了之後,都跑了過來,但是還是躲在男人身後,怯怯地望著莫長安他們三人,不說話。
“我們這個鎮是y省最小的一個鎮,各個村子分得很散,所以沒有學校。家裏有條件的都把小孩送去縣城上學了,就隻有這些家裏窮的,最大的十一歲了還沒讀書。
學校建成之後,我們申請的老師還沒過來,就由各個村的村支書輪流來給他們上課。也不知道講什麽,就先教他們說普通話。上麵說9月份他們派的支教老師就來了,孩子們就有書讀了。”
聽到這裏,莫長安才知道,他爸媽居然背著他捐了一所學校!
李琴招來躲在男人身後的孩子,一一詢問他們平時的生活細節,而莫建國則是和男人聊起了學校修建的情況。
“你生活的年代好了,我們那時候,比他們還苦。”莫建國和李琴跟莫長安講起那個年代的事來。
說起他們還小的時候,莫家村的事,還有那幾年浩劫。
幾乎所有經曆過那幾年的人,都不願意再提那時候的事。莫建國和李琴是在那件事結束了好幾年之後才出生的,但他們出生的地方因為地處偏僻,所以還保留著許多殘餘的惡習。
莫建國和李琴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了解了許多當年的事情。
“小時候的莫家村,有個老頭最愛跟大家講故事,你爸我幹完活沒事就喜歡去找他。那時候的事我問了村裏的好多人,就連你爺爺也不肯說。就隻有他,把一樁樁、一件件的事講給我們聽。
如果非要用一句話來形容的話,那就是人間煉獄。很多上麵下來的人都瘋了,嘴裏念著口號,幹什麽事都要和本子上的話一一對應。隻要有一點點能拉得上關係,就會被拉去批鬥。
後來我才知道,他兒子,就是在那時候死的。那時候他已經有一些老年癡呆了,為了不忘記他兒子,就一遍一遍地說著過去的事。到後來,他話也說不清楚了,也沒人願意聽了。我和你媽離開了村子,再迴來的時候,聽說在某天早上,他們發現他死在了他常坐的椅子上。”
莫長安雖然在網上偶爾會看到那個年代的消息,但是都是從網友的隻言片語中了解到的,並沒有太深的感受。隻是今天莫建國和李琴見到這些孩子,迴憶起過去的日子,順口就把過去的事講了出來。
聽莫建國說,他本來還應該有個大伯的,但是沒活過那兩年,最後餓死了。
這裏的孩子和他們那時候的生活差不多,一邊上學的同時,還得一邊幫家裏幹活。甚至農忙的時候,大人會讓小孩直接曠課,避免耽擱他們田裏的事物。
這些小孩一個個看起來黑漆漆,瘦筋筋的,其實都是農活的好手。
而李琴和莫建國讓莫長安來這裏的目的,就是讓他給那些小孩們講講外麵的世界,他們在大學裏邊的生活。
對於農村的小孩來說,隻有通過讀書,才能改變他們的未來;隻有在他們的心中埋下火種,他們才會對未來的生活報以期待。
或許這十來個學生中最後堅持下來,參加高考的就隻有一個,但李琴和莫建國已經做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了。
莫長安他們在這裏停留了兩天,莫長安充當老師給那些小孩們上課。半天講課堂知識,半天講大學的故事。
雖然這裏很落後,但燕京、水木大學的名頭幾乎響徹全國,所有人都知道,所以他們聽得很認真。
學校沒有食堂,孩子們中午的時候就拿出從家裏帶來的東西吃,雖然碗中沒點油星,好歹是能吃上米飯的。而莫長安他們,則是靠著小鎮上的一家米粉度日。
五塊錢一大碗,非常實在。
除了這個鎮,李琴和莫建國總共捐了四座學校,教學樓、操場加上桌椅板凳,共計四百八十萬元。
“那會兒賺的錢越來越多了,我跟你媽一商量反正我們也用不上,不如捐出去。但是查了好些公益組織,網上都有不好的評論,最後一合計,幹脆自己聯係貧困鄉鎮,給他們修學校。
有些鄉鎮領導也會貪汙,但是我們爭取他們的同意就行了。施工隊我們自己聯係,錢我們直接劃撥,定期派人去驗收結果,就不怕落不到實處。如果他們不同意,那我們就換個同意這麽做的鄉鎮。
確保把每一分錢落在實處。”
作者有話要說: 莫長安:總感覺我爸媽還背著我幹了什麽……
第15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