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從一個抽屜中拿出了一個被布包得嚴嚴實實的東西,小心翼翼地打開之後,裏邊是一塊精美的刺繡。色彩豔麗,構圖美觀,與常見於世麵的湘繡、蜀繡、蘇繡大不相同。


    大山將刺繡拿給莫長安看了一眼,又包了迴去。他師父十分寶貴這刺繡,他小時候不懂事,從屋子裏翻到這玩意,被他師父狠狠地揍了一頓。


    如果不是莫長安說他要寫一篇關於打樹花的文章,還想要聽師父的生平,他才不會把這東西拿出來。


    “後來呢?”


    “那時候師父是逃難過去的,身無分文,就算姑娘願意嫁,師父也不舍得娶。然後師父跟她說,等他賺了錢再迴來娶她。她把這份刺繡送給了師父,但等師父賺到錢去找她的時候,聽說被附近的土匪綁去,尋了空子自殺了。”


    “風頭過了之後,師父一路向北,來到了n市。”


    走之前,莫長安來到房間又看了看王老爺子。他額頭緊皺,睡得並不踏實,時不時還咳嗽兩聲。


    莫長安注意到他從被子中露出來的手,皮膚皸裂,指甲縫裏黑漆漆的,手上全是傷痕和老繭。四五月的天才剛迴暖,老人受不得涼,莫長安幫他把手放了迴去。


    “咳咳咳咳”一陣猛烈地咳嗽把莫長安嚇了一跳。


    一抬頭,對上的是老爺子睜開的眼。


    “爺爺,您沒事吧?”莫長安想把老爺子扶起來幫他順順氣,但是王老爺子搖了搖頭,拒絕了。


    “老毛病了,幹我們這一行的,渾身都是傷。去醫院看的時候說是什麽唿吸道感染,但師父就是不肯住院,說什麽迴來表演兩次毛病又迴來了。”大山兩步走過來,將老爺子扶了起來,喂了點水。


    莫長安跟老爺子告別之後離開了這裏。


    他心中已經打好了腹稿,他想好這次要寫什麽東西了。


    還是以的形式,而主線就以老爺子的故事改編而來。


    苗繡也是現存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現已接近沒落。


    改革開放之後,傳統的耕作已經沒辦法維持所需。外麵的世界生活更好,孩子需要上學,他們不能讓孩子像他們一樣,一輩子都活在大山中。要與外麵的世界接軌,傳統村落裏的勞動力隻能外出打工。


    留在村子裏的都是老人和孩子,在生活沒辦法保證的情況下,許多人都忽視了原有的手藝。


    盛極一時的打鐵花走向末路,穿插著苦心堅守技藝的手藝人與苗族姑娘的絕美愛情故事,幾經波折,最終老手藝人還是找到了傳人。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並不是莫長安想幫忙就能幫得到的,縱使國家已經開始重視這方麵的問題。在沒有經濟支持的背景下,又有多少人能堅持得下來呢?


    雖然鐵花被煙花所替代,不過打鐵花的表演依舊震撼人心,但還有更多的技藝在國家飛速發展中消失了。比如雕刻,傳統的手工雕刻被機器雕刻替代,甚至比人工雕刻得還要精美,以至於許多手藝人被迫轉行。


    莫長安一個人並不能改變什麽,但他的微博上還有好幾百粉絲,起碼他能在自己的影響力下為他們做些什麽。


    這次的和他之前寫的不大一樣,想要打動讀者,就得將感情融入進去,就是他這段時間一直練習的東西。反複修改,把廢話都剔除出去,保證每一句話都是有用的。


    這篇短篇不長,不到三萬字,他足足寫了兩個星期。


    保守起見,他寫完之後又用係統反複批改了兩次,最後才滿意地把發到了微博上。


    期間,他接到了文澤生的電話。


    雙旦大學那邊的課程結束之後,莫長安是連夜趕迴來的,所以沒有參加結課典禮。而他們上課時統計的分數,能夠在結課典禮上領取屬於自己的獎勵。


    莫長安因為沒有在,所以他的獎勵擱淺了下來。而文澤生因為與他熟悉,所以就先忙完了開學之後的事務才來聯係他。


    莫長安身為第一,他有兩個選擇,其一就是雙旦大學中文係任一專業的保送名額,其二,就是一封文澤生的推薦信。文澤生在行業中還是有名的,不管幹什麽,他的一封推薦信能夠讓人少走許多彎路。


    莫長安並沒有去雙旦大學的想法,所以選擇了第二個獎勵。不過他現在並不需要推薦信,隻跟文澤生說需要的時候再來找他,文澤生一口答應。


    另一個劇組拍的《西行記》開播之後,胡圖影視版本的《西行記》迅速冷了下來。同樣的劇情,別人拍的更加精美,演員的演技更加好,特效做得也用心,為什麽不去看好的而來吃這口shi?


    大部分的觀眾對於誰拍的電視劇並不關注,他們關注的隻是電視劇的本身好不好看。莫長安在看了前兩集之後,也鬆了一口氣。


    雖然與他無關,但如果《西行記》被拍毀了,他也不會舒服。


    “還好還有別的劇組把《西行記》拍出來了,不然這本名著就要被胡圖影視毀了。”


    “胡圖影視滾出影視圈,簡直是業界毒瘤!”


    “有誰認識這個演孫悟空的小哥哥嗎?好帥啊,聽說是真人出演,不是武替。”


    “嘿嘿,這個你可就問對人了,聽說他是在少林寺練過武的,這可是第一次當主演。”


    “《洪荒紀元》雖然拍得好,但是總感覺少了點什麽,不過這個《西行記》就很棒了,一直能看到主角。”


    “黑子滾粗,你行你上啊。”


    “樓上的你才是黑子吧?就是有你這樣的人,安大的名聲才好不起來。”


    “等等,安大又發微博了?好像是一篇新的,我去看看他寫了什麽。”


    “安大又寫了?他有時間去寫別的東西,不來寫《尋仙》,隔一天才更一章,根本就不夠看啊!”


    莫長安悄悄地把放在了微博上,但他的粉絲這麽多,總有那麽幾個一直在刷微博的,所以很快就被發現了。


    最先出現的留言都是催更的,接近三萬字的就算看得再快,也要好幾分鍾。所以大多數網友都習慣了先留言搶座,然後再看正文的習慣。


    很快,第一條關於新的留言出現了。


    “這不是一篇悲劇,但看完之後,我的心情很沉重。”


    第二條。


    “不知道說什麽,心情有些複雜。如果不是安大,我都不知道我國還有這種技藝的存在。”


    的開頭,是莫長安特意查了資料,寫的古時打鐵花盛極一時的場麵。每當有打鐵花表演的時候,附近的龍燈會都會前來助陣,這就是有名的“龍穿花”。


    一轉眼,就過了幾百年,主人公這才出場。


    “為什麽明明手藝人找到了傳人,這是個happyending我卻哭得一抽一抽的?安大你是寫完六耳之後就愛上這種騙人眼淚的感覺了麽?”


    “我知道這個,我小時候就有看過,那些手藝人真的很厲害,我隔得遠遠地不敢靠近,他們就赤著上身站在鐵水打出的焰火中間,一點都不怕。”


    “看了安大的故事之後,我突然就想去看看這個打鐵花了,但是網上並沒有視頻,有誰能告訴我可以在哪看到嗎?”


    第105章


    李榮華給莫長安發了消息,他填詞的兩首歌都被《尋仙》劇組選上了, 並且購買了版權, 要等電視劇正式播出時才可以放到網上。作為補償, 尋仙劇組會幫她把這兩首歌mv一起製作出來。


    另一個版本的《西行記》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混得風生水起。據他們公布出來的信息, 最高的收視率已經達到了6.8。


    而微博上,一條為“打鐵花”的熱搜正節節高升。


    作為一門非常罕見民間手藝, 之前網絡還沒普及的時候,消息的傳播是有限的。但在莫長安的宣傳推廣下, 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了它。


    在物質條件越來越好, 生活得到保障了之後, 人們開始注重精神上的東西來。而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關注, 則是其表現之一。


    網上有一部分打鐵花的材料, 但都是些模糊的視頻, 和網友們隨口提及的內容。莫長安幹脆把他搜集到的打鐵花的材料整理了一下,放在了微博上。


    老城區的老人們三天兩頭給莫長安發消息,問他文章寫好了沒有, 寫好了的話就拿給他們看看, 他們想聯係報紙把莫長安的文章發上去。


    報紙並不是想上就能上的, 他們都已經想好了,如果不讓上的話, 他們就把廣告位買下來,讓報社登這篇文章。這些老人子女都已經成年,每個月都有給他們生活費, 所以並不缺錢。


    莫長安哪用他們這麽做,他的文章才發出去沒多久,就已經有三家雜誌社來微博私信他了,問他有沒有在雜誌上發表該文章的想法。


    莫長安寫這篇文章,自然是想要更多的人能知道打鐵花這一項瀕臨失傳的技藝。三家雜誌社都是影響力比較大的那種,他挑選了銷量最大的《華美雜誌》,這是國內極具影響力的報社《華美日報》旗下的雜誌。


    莫長安根據對方留的郵箱把自己的聯係方式發了過去,對方很快就找了上來。


    他們也是知道莫長安的情況的,所以直接加了莫長安的qq,所有的聯係都在qq上進行。


    莫長安拒絕了他們給的稿費,但是提了一個請求,讓他們幫忙在文章末尾登一條尋人啟事。王老爺子述說往事的時候,莫長安分明從他的眼中看到了對過去的懷念,和對兩名師兄的擔憂。


    《華美雜誌》的銷售是當初《最懸疑》的幾十倍甚至上百倍,受眾人群多,上至七八十歲的老人,下至十幾歲的小孩,都會買,或許就能夠通過他們找到這兩名手藝人。


    在聽到莫長安的請求之後,《華美雜誌》的編輯立刻就答應了下來。上麵本來就有關注傳統文化這方麵的指示,找到兩名手藝人與他們的目的並不衝突,甚至還能多一個新聞,何樂而不為呢?


    《華美雜誌》是周刊,華美報社規模大,裏邊的職工大多數都是學新聞出生的,寫作能力強,所以許多文章都是自產自銷。除了有特別需求的時候會向別人邀稿,大部分時候都保持著一個高冷的狀態。


    所以《華美雜誌》直接把這篇放在了下周的周刊上,根本就不用擠掉別人的文章,自己內部協調一下就可以了。


    莫長安把要發表的事情告訴了老城區的老人們,《華美雜誌》很有名,從民國時期一直持續到現在,他們都是聽說過的。


    在知道了這件事之後,這些老人們都十分高興,特別是王老爺子,特意找了個時間打電話過來感謝莫長安。都拍著胸脯保證,等下周的雜誌出來之後就去買來看。


    莫長安順便就跟王老爺子說了他的想法。


    “打鐵花這門手藝不應該就這麽蜷縮在n市周邊的村落中,我想找人來為你們拍個短視頻發到網上去,讓大家都能看到這門了不得的手藝。”


    “那要很多錢的……”王老爺子猶豫道:“大山那孩子很實誠,答應我的事一定會做到的。他以後會在這條路一直走下去,像我一樣,找到一名徒弟,把打鐵花傳承下去。


    子子孫孫無窮盡,總有一天,大家都會知道打鐵花的存在的。”


    “到時候您就看不到了,放心吧,我找了個認識的朋友,她給我介紹的拍攝的人,不要錢的。”


    “不要錢誰來給我們做宣傳?”王老爺子懷疑道。


    “他們是大學生,誌願者,誌願者聽過吧?他們對打鐵花這門手藝也很感興趣,自己主動想來拍的,您放心吧。到時候拍好了我就把視頻放在網上去,全華國的人都能看到。”


    “真的都能看到嗎?”


    “真的。”


    “好,我替我們打鐵花一脈謝謝你了!”


    “別,您可別這麽說,這是我應該做的。”


    “沒有誰應該做什麽,如果不是你,大家也不會知道打鐵花這門手藝……”


    免費是不存在的,但大學生是真的。李榮華是藝術院校畢業的人,莫長安要想找人拍視頻隻能借助她的關係,而她也給莫長安推薦了兩個技術不錯的學弟,莫長安包他們食宿、往來費用和酬勞。


    他們都還是在校學生,莫長安給的價錢是兩千。時間短,而且除了剪輯方麵,沒有技術上的要求,別的東西莫長安都安排好了,他們也很開心掙外快。


    而且,他們也想見見莫長安這名天才作者是個什麽樣子。


    莫長安跟王老爺子約好的時間在五月九號,他馬上就要進行期中考試了,他考完最後一科的那天,正好能去拍視頻。


    兩名藝術院校的學生提前兩天到了n市,第二天他就把人帶到了王老爺子所準備的場地那邊,讓他們看看還需要準備什麽東西沒有。


    老城區的那塊空地不大,平時作為練功的地方還行,但是要讓他們在那裏表演王老爺子是怎麽都不同意的。


    “既然要拍視頻,那就要把最好看的表演拍下來。這地方太小,根本就不能發揮出來。”


    城市裏沒有合適的地方,那些廣場上更不能做這樣的活動了,一個不慎就容易引起火災。王老爺子聯係了他常去表演的周邊的村子,借了村子平時用來表演節目的地來表演。


    李琴和莫建國是知道莫長安最近在練習的事的,從藝術院校找來的兩名學生的住宿都是莫建國幫忙安排的。對此他們非常支持,而且也很想看看讓莫長安讚不絕口的打鐵花是個什麽樣子。


    李琴在空閑的時間考了駕照,也買了車,現在已經開得很熟練了。


    莫長安晚上要去村子裏看他們拍攝,李琴和莫建國是不放心的,所以她就開車將莫長安和兩名大學生送過去。


    至於王老爺子,早在頭一天,他就已經和徒弟去那個村子準備著了。他們和村子裏的人很熟悉,所以能夠解決住宿問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文豪養成係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易少一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易少一橫並收藏文豪養成係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