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誌忠在村裏頭呆足了一個月。


    這一個月的時間, 他不僅祭拜了素未謀麵的爺爺奶奶, 還將墳墓翻修一新。


    除此之外, 他每天絕大部分時間都跟著誌願者學習如何製作草方格防沙。


    每天早晨5:00起床,與當地學校防沙治沙專業的學生一塊兒出發。三個人一組,一起紮草方格, 一起挖坑種樹。


    一開始的時候,當地學生對台彎充滿了好奇, 不停地問東問西。


    兩邊說起各自上學時, 從書裏頭學到的對彼此的描述, 都忍不住哈哈大笑。


    如果不是橫穿了半個大陸,陳誌忠也不敢相信, 大陸居然有這麽多高樓大廈,街上也有小汽車。


    更別說,他還在大家臉上都看到了生機勃勃的笑容。他們每個人都相信明天會更好。


    陳誌忠的草方格越做越順手,他還學會了在草方格中種沙棘跟沙蓬, 依靠這樣的方式,可以治理流沙。


    他們種樹的途中,還碰到了日本誌願者。


    那位領頭的日本老人,已經堅持在中國種了十年樹。


    日本四麵環海, 氣候濕潤, 本國的沙漠少的可憐,完全被當作景觀來欣賞, 基本不存在荒漠的困擾。


    那位老人卻認為地球荒漠化是所有人的問題,他有義務幫助中國治理沙漠。


    陳誌忠覺得有趣極了, 他在釣魚島的時候跟日本人每天都對峙,好幾次都要拔槍相向。


    結果到了這裏,他們卻成了並肩作戰的朋友,大家一起商討著應當如何才能更高效率的解決荒漠化問題。


    大家得出的共同結論是除了長期綜合效益之外,還得考慮盡快產生經濟效應,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投入到植樹造林中來。


    頭發花白的老人大聲誇獎中國人治沙有方,居然能夠想到草方格這麽玄妙的好辦法。


    到了午休的時候,他們坐在一起,分享彼此的食物。


    幹糧與水都是早上出發時帶上的,在沙地裏頭一泡就是一整天,中途再迴去吃飯實在耽誤時間。


    用罷飯,誌願者雇來的當地農民唱起了本地的花兒,那高亢清亮的嗓音響徹雲霄,在藍天白雲下引得鳥兒都陪著嘰嘰喳喳直叫。


    陳誌忠也忍不住唱了一首閩南語歌,那是他小時候外婆教他唱的歌謠,他常常枕著外婆的歌聲入睡。


    那位日本老人也來了興致,同樣唱了一首本國的民歌。


    陳誌忠忍不住好奇地問他唱的是什麽,老人迴答他說是想念媽媽的民歌。


    陳誌忠忍不住微笑,他唱的民歌也一樣。


    反而是唱花兒的農民哈哈大笑,讓他們應當學會活在當下歌頌愛情。


    陳誌忠愣了下,旋即倒在沙地裏頭,也跟著笑起來。


    天那麽高,地那麽大,他有種天高雲闊的豁然開朗,心中說不出的快活。


    青海日光熱烈,即使是春天,也曬個不停。


    陳誌忠長這麽大都沒有在如此幹燥的地方生活過,呆了沒兩天,就開始流鼻血。


    嬸嬸罵他沒事找事,非得自己折騰自己。


    好好迴去,過自己的生活不行嗎?


    頭發又剃成板寸的年輕人卻固執己見。他已經缺席25年,他想參與故鄉的未來。


    嬸嬸拿這個強的跟頭牛似的孩子沒辦法,隻得每天想著法子給他做好吃的帶上。


    一直到100畝沙地的樹種好,麥草方格也鋪設其間,種子都按照那位個子跟年紀一樣小的女技術員教的方法種下去,她承諾的造紙廠終於開工了。


    經過處理以及充分氧化後的廢水灰撲撲的,粘度很高,看上去叫人生疑,好在沒有什麽怪味道。


    夜色降臨,它們經由管道運輸出來,澆灌在沙地上。


    等到第二天早晨太陽升起的時候,沙地上已經覆了一層薄薄的膜,那是造紙汙水裏頭的紙纖維。


    神奇的是,春風吹過幼嫩的樹林,那些沙子沒有再迎風飄舞。


    粘稠的造紙廢水成了最好的粘合劑,負負得正,它們在這兒找到了最好的契合方式。


    經過沙丘過濾的廢水重新流淌迴水渠當中,已經褪去灰蒙蒙的外衣,變得清澈。


    它們會重新迴歸造紙,完成下一輪製漿造紙的使命。


    生命就是以這種有趣的形式循環,周而複始奔流不息。


    陳誌忠坐上去鎮裏頭的拖拉機,他要去那兒轉車然後乘飛機迴到釣魚島上。


    對麵開進來一輛有點兒像播種機的車子,陳誌忠好奇地問大嬸:“那是什麽?”


    熱心的村民看了一眼:“噢,是草方格機。手工打草方格太累了,造紙廠的小老板就弄了這麽個機器。聽說機器不吃油,吃的是天上的太陽。一台機子一天能打100畝地的草方格呢。”


    陳誌忠一愣,看著自己已經磨出繭子的手,忍不住哈哈大笑。


    真快活呀,幸虧他迴鄉祭祖了。


    飛機朝大海的方向去的時候,另一架飛機穿越大海,抵達陸地。


    已經離開家鄉近半個世紀的老婦人沉默地看著窗外的一切,眼神中不無眷戀。


    自從1948年赴美之後,她就再也沒有返迴過大陸,即使留在大陸的姐姐去世,她也隻在紐約緬懷。


    故鄉啊,故鄉就是縱使所有的親人都已經離開,心中仍舊眷戀的地方。


    旁邊同樣已是耄耋之年的外甥女,緊張地盯著自己的姨母,生怕老人情緒過於激動:“姨媽。”


    老婦人擺擺手,示意擔憂的外甥女兒自己沒事:“我想過無數迴,但好像跟每一次想象的都不一樣。”


    她微微闔上眼睛,仿佛在養精蓄銳,好集中起精力來迴到故鄉。


    人的年紀越大就越想念故鄉。雖然二姐病重之時,她發下狠話,隻願意接二姐去紐約治病,堅決不肯迴來。


    可是誰又知道,無數次,她在夢中默默流淚,分外想念故鄉。


    誰不想念家鄉呢?即使強硬了一輩子,丈夫臨終前的遺言選擇的安葬地,也是因為像浙江老家。


    旅居美國的時間越久,身邊的親人接二連三去世,她心中的悲涼愈甚。


    明明她也是有祖國的人,卻不得不客走他鄉。


    雖然她宣稱美國是自己的第二故鄉,可她明明有自己的祖國,她為什麽就不能留在祖國呢?


    近年來,她愈發想念故土,想念母親。她告訴外甥女兒,百年之後,她希望能夠跟母親合葬在一起,因為她想媽媽了。


    結果外甥女兒隻能偷偷躲起來哭。


    因為她們都清楚,這是個遙不可及的夢。


    她是母親的小女兒,同樣也是蔣夫人。


    她身上的擔子太重,負累太多,一言一行都身不由己。


    她能做的,就是在大洋彼岸默默地想念家鄉,想念親人。


    她能做的,就是默默地關注家鄉的一切變化,從探訪她的友人口中,試圖拚湊出每一個細節。


    然而管窺蠡測,她總是無法還原出真正的模樣。


    她想起老友勸告自己的話,既然早就無官一身輕,決意遠離政治了,為什麽不能夠對自己寬容一點,為自己活幾天。


    是啊,她已經為正值奉獻了大半輩子,她都不知道上帝還留給她幾年時間,她為什麽就不能邁出這一步呢?


    她明明已經是個無足輕重的老太太。台彎早就遺忘她,他們根本不當她是迴事,她又何必將不存在的負擔強行加在自己身上。


    人生七十而隨心所欲,不逾矩。她又逾越了什麽規矩呢?


    她不過是盡為人子女的本分,為祖先掃墓而已。


    這個念頭在她的腦海中不斷地迴響,讓她愈發堅定起來。


    飛機在跑道上滑行,終於緩緩停下,機艙門打開了,時隔半個世紀,她的迴鄉悄無聲息。


    機場沒有扛著長.槍短炮的記者,也沒有烏壓壓的歡迎人群,老人的內心既平和又有種說不清的失落。


    這一切,都是按照她要求布置的,可是內心深處,她還是希望能夠更熱鬧一些。


    人的年紀越大,就越害怕孤單,害怕被遺忘。


    年逾古稀的男人跟女人站在飛機外麵迎接多年不見的客人。


    “伯母,路上還順利嗎?”戴著眼鏡的女人笑著走上前,主動做自我介紹,“我是素我。”


    老婦人點點頭,這次她迴國,從中大力斡旋的,就有舊友的兒女。


    當初老友選擇投降,她氣憤了小半個世紀,感覺自己遭受了背叛。


    可是現在,看著老友的女兒,她又覺得順順當當活下來就好。


    老婦人側過頭,示意外甥女的方向:“你們也有10多年沒見了吧?”


    戴眼鏡的女人上前同自己的老同學握手,又朝老婦人微笑:“91年的時候去紐約見過一趟,本來想去看您的,但您當時正在休養。”


    老婦人微微地歎氣:“是啊,我年紀大了,人老了,總有各種各樣的毛病。”


    戴眼鏡的女人立刻反對:“伯母,我再沒見過比你精神更好的人了。”


    跟在她身後的女人同樣滿頭白發,看著要靦腆很多,她鼓起勇氣,獻上了一束花:“媽媽,歡迎您。”


    後麵一排年逾古稀的老人跟著喊出聲:“媽媽,歡迎您迴家。”


    老婦人不由得動容,她一生未有所出,隻有革命軍遺族學校的學生稱唿她為媽媽。


    她朝這群同樣已是風燭殘年的老人點頭,突然間笑了:“你們也是老頭子老太太了。”


    那個時候,她自己自駕車去學校看望這群孩子,他們都是那樣的年輕又活潑,總是圍在她身旁,嘰嘰喳喳說個不停。


    她這一生,唯一真正做好的事情,就是辦好了遺族學校吧。


    在場的人都跟著笑起來。


    還有人笑著應聲:“我們長成大人嘍,媽媽。”


    老婦人微微點頭,感慨萬千:“是啊,你們都已經是大人了,個個獨當一麵。”


    站在最後麵的工作人員,趕緊走上前,殷勤的詢問老婦人是先去休息,還是另有安排。


    按照負責她飲食起居照應她生活的外甥女事先遞迴來的消息,她要先去飯店休息,然後再繼續下麵的行程。


    老人年紀大了,這趟迴鄉是為了祭拜父母親人,不希望被外人打擾。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八十年代錦鯉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金麵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金麵佛並收藏八十年代錦鯉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