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上麵三令五申強調不允許, 但林蕊覺得隻要老師正常工作時間不藏私, 沒有刻意將內容留到課外補習班去上,那就不是什麽了不得的大事。
說白了, 教師也是份工作。談待遇的時候,抓著人家拚命強調奉獻,那不就是耍流氓嘛。
人家利用課餘時間兼職,隻要沒有耽誤主業, 也沒什麽大不了的吧。
雖然常常有人本末倒置,直接搞混了自己的身份。
可是眼下這狀況,你要讓林蕊說狄老師不對,女高中生也開不了這個口。
一個人兢兢業業, 將自己奉獻於事業當中, 不管她的教學方式是否有待商榷,起碼這種精神應當值得肯定。
說這樣的人錯了, 那什麽才是對呢?
少女下意識地要撓頭。
哎,歸根結底都是沒錢鬧的。
這世間99%以上的矛盾都是金錢矛盾。
隻有生活富裕了, 談理想才能夠底氣十足。
否則總要免不了向生活低頭。
少女在心中唉聲歎氣,身體卻一動不動,整個人似乎要站到滄海桑田。
崔老師手中拎著兩瓶水,同樣沉默著沒有做聲。
整個樓道像是被誰按住了暫停鍵,所有人都陷入了123木頭人的狀態。
好在狄老師的動作要比他們想象中更快。
年輕的女教師直接一抹眼淚,扭頭又折迴屋子中去。
林蕊肯定自己聽到了崔老師如釋重負的喘氣聲。
看樣子大家都怕麵對這樣的場麵。
蘇木趕緊伸出手去,要接過崔老師拎著的熱水瓶。
崔老師搖搖頭,示意林蕊掏她的口袋:“幫我拿鑰匙開下門吧。”
門一開,林蕊走進屋才發現,崔老師的宿舍居然比鋼鐵廠筒子樓還簡陋。
整間宿舍,加在一起大約隻有六七個平方,連隔條簾子做成內外間也辦不到。
一張床占據了屋子大半的位置,床上擺著個小桌,上麵整整齊齊地碼著一摞書。
林蕊真擔心那孱弱的小方桌無法承受如此沉重的分量。
桌子中央放著筆記本,攤開了,冒出一行行清秀的鋼筆字,筆就擱在旁邊。
主人顯然是忙到一半,撂下了筆,出去打開水。
崔老師放下手中的水瓶,轉過頭,開門見山:“什麽問題?”
林蕊原本還想寒暄兩句,比方說問問崔老師的孩子跟愛人,聽到老師直奔主題,她趕緊收斂心神。
“是這樣的。”林蕊拍了下蘇木,“我們要建一個小型的魚菜共生係統。”
少年趕緊從書包裏頭拿出昨天他們畫的圖紙:“我們想在這個係統裏頭引進蚯蚓幫忙處理魚的糞便。”
崔老師拿過圖紙掃了兩眼,微微蹙眉:“為什麽要這樣?”
林蕊劈裏啪啦地解釋完情況,語氣急迫:“我想蚯蚓是最好的清道夫,隻是蚯蚓在水裏頭會被淹死。”
崔老師點點頭:“的確,蚯蚓是依靠皮膚進行氣體交換的,水中氧氣含量少,它無法存活。”
林蕊難掩失望,心存僥幸:“那有沒有能在水裏頭生存的蚯蚓呢?”
崔老師微笑:“你說的應該是水蚯蚓,不過它一般生存在淺水區流域。”
就林蕊說的那個大型儲水桶,其實並不合適。
林蕊愁眉苦臉道:“我考慮過將魚的糞便積累到一定的程度,然後再一個個進行清理。”
可如果這樣的話,就有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工作量太大了。
如果清理不及時,單純依靠儲水桶裏頭的魚菜共生係統而不勤換水的話,抽水桶也很快就會變成死水。
說話間的功夫,崔老師的愛人拎著菜籃子迴家了。
林蕊瞥了眼菜籃,裏頭一塊豆腐,幾片綠葉菜,什麽魚肉都沒有,當真是一清二白。
她剛奇怪他們為什麽不幹脆在學校食堂吃飯?又驀地反應過來,每位老師的餐票也都是有數的。
少女迷迷糊糊地想著,感覺省實驗高中的教職工待遇,可能的確還不如鋼鐵廠中學。
崔老師跟愛人打了聲招唿,抓起放在桌上的資料,朝兩位學生點點頭:“走吧,我帶你們去請教專家。”
專家住在醫院裏,是崔老師的大學老師。
白發蒼蒼的老人剛動了大手術沒幾天,身上還帶著引流管。
他聽了昔日學生的學生的問題,點了點頭,居然屈尊紆貴地仔細看那張示意圖。
林蕊都有點兒羞愧,感覺自己不應當這個時候就急吼吼的打擾人家休養。
老教授倒是豁達的很,閑在病房裏頭,他反而渾身不自在。
老人仔細看完了那幾張草圖,沒有評價林蕊的方案,也沒有講述水蚯蚓的生活習性,隻問兩位高中生:“你們安排這麽個大水箱,根本目的是什麽?”
“澆灌樹木。”
老人笑了起來:“原來如此,我還以為你們就是想養魚呢。”
林蕊的臉騰的一下紅了,少女期期艾艾:“這麽個大水箱放在那兒閑著也是閑著,搞點養殖不好嗎?”
老教授沒有迴答她的問題,反而繼續提問:“你們知道樹木究竟什麽時候需要澆水嗎?”
林蕊下意識地開始摳衣角,她老老實實地搖頭:“不知道。”
她曉得蔬菜是要經常澆水的,可是按照老人的口氣,似乎樹木不應當這樣。
“樹苗栽下去之後,的確需要經常澆水,但是存活以後,就沒有這個必要了。”老人似乎覺得很有趣,笑了起來,“不然森林的護林員怎麽辦?光是澆水,他們就得累死了吧。”
林蕊張張嘴巴,小心翼翼道:“果樹也不用澆水嗎?”
“其實按照江州的氣候,降水量本身就是比較充沛的,就是要澆水,也集中在三個階段。”
第一個是他先前說過的果樹成活前。
第二個是開花坐果期間。
第三個就是果實成長膨大的時候。
“水太多,對果樹來講也不是好事,反而容易爛根。果園裏頭都設排水溝,就是這麽個用意。”
林蕊難掩失望之情:“也就是說,我這個水桶其實基本上沒用了?”
“也不能說沒用。”老教授慢條斯理的,“起碼在這三個階段以及樹木需要施肥的時候,還是能夠派上用場的。”
他抬起頭來看崔老師,不甚滿意地搖搖頭,“急於求成不是好現象,做事情一定要先抓住主要矛盾。”
崔老師微笑著承認錯誤:“是我想問題太局限,沒考慮清楚。”
林蕊還是舍不得放棄,委屈兮兮的:“那這些樹不是太孤單了嗎?”
老教授直接笑出了聲:“你看什麽地方的樹林裏頭就隻有樹木,而沒有花草,沒有鳥,沒有蟲,沒有其他小動物?”
要論起共生,大自然是最好的共生環境。
生物都是很聰明的,他們會用自己認為最合適的方式組合在一起生活。
萬一真生態失衡了,那才是人類需要參與進去的時候。
林蕊沮喪得無以複加,相當不死心:“山上就不能養魚嗎?”
天上飛的地上跑的都有了,總該有點兒水裏頭遊的吧。
這一迴教授真是放聲大笑了,因為笑得太厲害,他甚至還牽動了肚子上的刀口,頓時疼得額頭直冒冷汗。
護士過來查房,見狀連忙勸他:“您老笑的時候,好歹顧著點手術切口呀。”
老教授相當能挨疼,已經緩過去了,擺擺手道:“沒事,多笑笑,腸子才能恢複的快呢。”
護士搖搖頭,放棄跟教授講道理,直接跟他交代:“你這袋子裏頭引流液已經不少了,我給你放出來。”
教授笑嗬嗬的:“那就麻煩你了,護士同誌。”
護士操作的時候也沒影響他接著說話,“其實也是可以養魚的,我問你,在山坡上種樹的目的是什麽?”
但凡被提問,學渣林蕊總會無比緊張,她小心翼翼地作答:“退耕還林,涵養水土。”
教授點點頭:“你說的也有道理。其實他們經常忽略了一件事,涵養水土最好的方式是在山頂、山腰以及山腳分別修築蓄水溝。這樣將雨水截下來,讓它們滲透到土裏頭,不至於急吼吼地帶著土壤往下衝。”
老教授還沒有來得及繼續敘述這是水溝的修築要領,林蕊先興奮得叫出了聲。
少女雙眼閃閃發亮:“可以挖個坑,將蓄水桶放進去呀。”
她記得鄉下茅坑就是這樣,一個大缸埋在地下,裏頭蓄積了人的排泄物。
反正必須得有個大蓄水桶。她的塑料桶怎麽可以沒有姓名?
教授愣了下,旋即搖搖頭:“蓄水坑有個重要的作用是涵養周圍的植物,你看農村水坑旁邊是不是植物都特別多?長得也很茂盛?”
塑料桶不行,塑料桶是密封的,水都不出來,植物還怎麽生長?
而沒有這些植被作為天然保護層,水土流失的問題就無法得到解決。
“可以在塑料桶上戳很多小孔啊。”林雲眼睛睜得大大的,“這樣一來,水就可以與周圍土壤直接接觸,也可以讓草木生長茂盛。”
教授啞然失笑,覺得這孩子對塑料桶執著的有趣。
“因為隻有這樣,才能夠讓人們切實地認識到,塑料製品真的很難降解。”林蕊一本正經,“其實在絕大部分時候,我們都可以用無紡布袋、紙製品以及碗碟什麽的代替一次性塑料用品。”
最重要的是桶裏頭能夠養魚啊。
不用擔心裏頭的水全跑光了,反正涵養周圍的植被,隻需要在桶壁靠上的位置戳滿小孔就可以。
下麵那麽寬廣的區域,魚兒還是可以水中遊。
養不養的活,總要養了才知道啊。
崔老師含蓄地告訴自己的大學恩師:“她申請研究了一個魚菜共生係統治理學校池塘。”
老教授點點頭,表示自己知道了,又對林蕊指出問題:“這個桶埋在地底下,危險係數很高,因為人很容易失足墮下去。”
說白了, 教師也是份工作。談待遇的時候,抓著人家拚命強調奉獻,那不就是耍流氓嘛。
人家利用課餘時間兼職,隻要沒有耽誤主業, 也沒什麽大不了的吧。
雖然常常有人本末倒置,直接搞混了自己的身份。
可是眼下這狀況,你要讓林蕊說狄老師不對,女高中生也開不了這個口。
一個人兢兢業業, 將自己奉獻於事業當中, 不管她的教學方式是否有待商榷,起碼這種精神應當值得肯定。
說這樣的人錯了, 那什麽才是對呢?
少女下意識地要撓頭。
哎,歸根結底都是沒錢鬧的。
這世間99%以上的矛盾都是金錢矛盾。
隻有生活富裕了, 談理想才能夠底氣十足。
否則總要免不了向生活低頭。
少女在心中唉聲歎氣,身體卻一動不動,整個人似乎要站到滄海桑田。
崔老師手中拎著兩瓶水,同樣沉默著沒有做聲。
整個樓道像是被誰按住了暫停鍵,所有人都陷入了123木頭人的狀態。
好在狄老師的動作要比他們想象中更快。
年輕的女教師直接一抹眼淚,扭頭又折迴屋子中去。
林蕊肯定自己聽到了崔老師如釋重負的喘氣聲。
看樣子大家都怕麵對這樣的場麵。
蘇木趕緊伸出手去,要接過崔老師拎著的熱水瓶。
崔老師搖搖頭,示意林蕊掏她的口袋:“幫我拿鑰匙開下門吧。”
門一開,林蕊走進屋才發現,崔老師的宿舍居然比鋼鐵廠筒子樓還簡陋。
整間宿舍,加在一起大約隻有六七個平方,連隔條簾子做成內外間也辦不到。
一張床占據了屋子大半的位置,床上擺著個小桌,上麵整整齊齊地碼著一摞書。
林蕊真擔心那孱弱的小方桌無法承受如此沉重的分量。
桌子中央放著筆記本,攤開了,冒出一行行清秀的鋼筆字,筆就擱在旁邊。
主人顯然是忙到一半,撂下了筆,出去打開水。
崔老師放下手中的水瓶,轉過頭,開門見山:“什麽問題?”
林蕊原本還想寒暄兩句,比方說問問崔老師的孩子跟愛人,聽到老師直奔主題,她趕緊收斂心神。
“是這樣的。”林蕊拍了下蘇木,“我們要建一個小型的魚菜共生係統。”
少年趕緊從書包裏頭拿出昨天他們畫的圖紙:“我們想在這個係統裏頭引進蚯蚓幫忙處理魚的糞便。”
崔老師拿過圖紙掃了兩眼,微微蹙眉:“為什麽要這樣?”
林蕊劈裏啪啦地解釋完情況,語氣急迫:“我想蚯蚓是最好的清道夫,隻是蚯蚓在水裏頭會被淹死。”
崔老師點點頭:“的確,蚯蚓是依靠皮膚進行氣體交換的,水中氧氣含量少,它無法存活。”
林蕊難掩失望,心存僥幸:“那有沒有能在水裏頭生存的蚯蚓呢?”
崔老師微笑:“你說的應該是水蚯蚓,不過它一般生存在淺水區流域。”
就林蕊說的那個大型儲水桶,其實並不合適。
林蕊愁眉苦臉道:“我考慮過將魚的糞便積累到一定的程度,然後再一個個進行清理。”
可如果這樣的話,就有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工作量太大了。
如果清理不及時,單純依靠儲水桶裏頭的魚菜共生係統而不勤換水的話,抽水桶也很快就會變成死水。
說話間的功夫,崔老師的愛人拎著菜籃子迴家了。
林蕊瞥了眼菜籃,裏頭一塊豆腐,幾片綠葉菜,什麽魚肉都沒有,當真是一清二白。
她剛奇怪他們為什麽不幹脆在學校食堂吃飯?又驀地反應過來,每位老師的餐票也都是有數的。
少女迷迷糊糊地想著,感覺省實驗高中的教職工待遇,可能的確還不如鋼鐵廠中學。
崔老師跟愛人打了聲招唿,抓起放在桌上的資料,朝兩位學生點點頭:“走吧,我帶你們去請教專家。”
專家住在醫院裏,是崔老師的大學老師。
白發蒼蒼的老人剛動了大手術沒幾天,身上還帶著引流管。
他聽了昔日學生的學生的問題,點了點頭,居然屈尊紆貴地仔細看那張示意圖。
林蕊都有點兒羞愧,感覺自己不應當這個時候就急吼吼的打擾人家休養。
老教授倒是豁達的很,閑在病房裏頭,他反而渾身不自在。
老人仔細看完了那幾張草圖,沒有評價林蕊的方案,也沒有講述水蚯蚓的生活習性,隻問兩位高中生:“你們安排這麽個大水箱,根本目的是什麽?”
“澆灌樹木。”
老人笑了起來:“原來如此,我還以為你們就是想養魚呢。”
林蕊的臉騰的一下紅了,少女期期艾艾:“這麽個大水箱放在那兒閑著也是閑著,搞點養殖不好嗎?”
老教授沒有迴答她的問題,反而繼續提問:“你們知道樹木究竟什麽時候需要澆水嗎?”
林蕊下意識地開始摳衣角,她老老實實地搖頭:“不知道。”
她曉得蔬菜是要經常澆水的,可是按照老人的口氣,似乎樹木不應當這樣。
“樹苗栽下去之後,的確需要經常澆水,但是存活以後,就沒有這個必要了。”老人似乎覺得很有趣,笑了起來,“不然森林的護林員怎麽辦?光是澆水,他們就得累死了吧。”
林蕊張張嘴巴,小心翼翼道:“果樹也不用澆水嗎?”
“其實按照江州的氣候,降水量本身就是比較充沛的,就是要澆水,也集中在三個階段。”
第一個是他先前說過的果樹成活前。
第二個是開花坐果期間。
第三個就是果實成長膨大的時候。
“水太多,對果樹來講也不是好事,反而容易爛根。果園裏頭都設排水溝,就是這麽個用意。”
林蕊難掩失望之情:“也就是說,我這個水桶其實基本上沒用了?”
“也不能說沒用。”老教授慢條斯理的,“起碼在這三個階段以及樹木需要施肥的時候,還是能夠派上用場的。”
他抬起頭來看崔老師,不甚滿意地搖搖頭,“急於求成不是好現象,做事情一定要先抓住主要矛盾。”
崔老師微笑著承認錯誤:“是我想問題太局限,沒考慮清楚。”
林蕊還是舍不得放棄,委屈兮兮的:“那這些樹不是太孤單了嗎?”
老教授直接笑出了聲:“你看什麽地方的樹林裏頭就隻有樹木,而沒有花草,沒有鳥,沒有蟲,沒有其他小動物?”
要論起共生,大自然是最好的共生環境。
生物都是很聰明的,他們會用自己認為最合適的方式組合在一起生活。
萬一真生態失衡了,那才是人類需要參與進去的時候。
林蕊沮喪得無以複加,相當不死心:“山上就不能養魚嗎?”
天上飛的地上跑的都有了,總該有點兒水裏頭遊的吧。
這一迴教授真是放聲大笑了,因為笑得太厲害,他甚至還牽動了肚子上的刀口,頓時疼得額頭直冒冷汗。
護士過來查房,見狀連忙勸他:“您老笑的時候,好歹顧著點手術切口呀。”
老教授相當能挨疼,已經緩過去了,擺擺手道:“沒事,多笑笑,腸子才能恢複的快呢。”
護士搖搖頭,放棄跟教授講道理,直接跟他交代:“你這袋子裏頭引流液已經不少了,我給你放出來。”
教授笑嗬嗬的:“那就麻煩你了,護士同誌。”
護士操作的時候也沒影響他接著說話,“其實也是可以養魚的,我問你,在山坡上種樹的目的是什麽?”
但凡被提問,學渣林蕊總會無比緊張,她小心翼翼地作答:“退耕還林,涵養水土。”
教授點點頭:“你說的也有道理。其實他們經常忽略了一件事,涵養水土最好的方式是在山頂、山腰以及山腳分別修築蓄水溝。這樣將雨水截下來,讓它們滲透到土裏頭,不至於急吼吼地帶著土壤往下衝。”
老教授還沒有來得及繼續敘述這是水溝的修築要領,林蕊先興奮得叫出了聲。
少女雙眼閃閃發亮:“可以挖個坑,將蓄水桶放進去呀。”
她記得鄉下茅坑就是這樣,一個大缸埋在地下,裏頭蓄積了人的排泄物。
反正必須得有個大蓄水桶。她的塑料桶怎麽可以沒有姓名?
教授愣了下,旋即搖搖頭:“蓄水坑有個重要的作用是涵養周圍的植物,你看農村水坑旁邊是不是植物都特別多?長得也很茂盛?”
塑料桶不行,塑料桶是密封的,水都不出來,植物還怎麽生長?
而沒有這些植被作為天然保護層,水土流失的問題就無法得到解決。
“可以在塑料桶上戳很多小孔啊。”林雲眼睛睜得大大的,“這樣一來,水就可以與周圍土壤直接接觸,也可以讓草木生長茂盛。”
教授啞然失笑,覺得這孩子對塑料桶執著的有趣。
“因為隻有這樣,才能夠讓人們切實地認識到,塑料製品真的很難降解。”林蕊一本正經,“其實在絕大部分時候,我們都可以用無紡布袋、紙製品以及碗碟什麽的代替一次性塑料用品。”
最重要的是桶裏頭能夠養魚啊。
不用擔心裏頭的水全跑光了,反正涵養周圍的植被,隻需要在桶壁靠上的位置戳滿小孔就可以。
下麵那麽寬廣的區域,魚兒還是可以水中遊。
養不養的活,總要養了才知道啊。
崔老師含蓄地告訴自己的大學恩師:“她申請研究了一個魚菜共生係統治理學校池塘。”
老教授點點頭,表示自己知道了,又對林蕊指出問題:“這個桶埋在地底下,危險係數很高,因為人很容易失足墮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