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掉。”郝教授幹脆利落,“下霜後就立刻割掉蔞蒿在地上的部分,然後施肥澆水,覆蓋大棚。”
很多蔬菜跟韭菜是一樣的,割了一茬接著發第二茬。
等到蔞蒿新發出的枝條一個巴掌長的時候,就可以收割,留一個指甲蓋的長度便可。
再上肥料,等過一個月,就能出第二茬。
這樣子,一直長到來年四月份,沒的任何問題。
魏鎮長也拿著本子記,熱情地邀請郝教授:“您三位要不要跟我去渡家邊看看,那邊好大一片蔞蒿呢。”
村委書記急了:“哎,我說魏鎮長,咱們講好的。你不能這樣,我們這兒問題還沒解決,你就先把我們請的客人給帶走了。”
“哎喲,我的老書記哎,說好的覺悟哩。一家富裕不是富裕,家家戶戶富裕才行。你們鄭家村走在前頭,也要帶帶後麵的村子哎。”
魏鎮長嘴裏頭說著話,眼睛已經往邊上使眼色,他帶來的幾個學生立刻大著膽子將郝教授跟周教授往外頭引。
舅舅在邊上大笑:“老書記,你也有今天啊。”
當初,他就是這麽硬把人從鄭家帶去教村裏人不挖稻草根種油菜的。
一行人熱熱鬧鬧往前頭走。
鎮政府的小車被派去送鎮上中學老師去市裏頭開會了,魏鎮長自己也是騎自行車來鄭家村的。
這迴去渡家邊,他索性問承包大溝的人家借了條漁船,親自撐船送教授過去。
周教授微微一笑,沒有反對。
這位民辦小學老師出身的代理鎮長,雖然有點兒表演型人格,但終歸是在積極熱情地做事。
隻有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達成一致的時候,人才能有最大的動力。
她微笑著伸手招唿還在河岸上漫步的薛副教授:“一塊兒過去看看吧,港鎮的風景不錯。”
這種機會,林蕊怎麽可能放過。
她首當其衝,巴巴兒擠上船去。
林鑫哪裏放心她一個人,隻能皺著眉頭瞪她,也跟著上船。
郝教授笑嗬嗬地問林蕊:“你的小龍蝦養成了沒有?”
“薛教授說可以在藕塘裏頭套養!”林蕊笑容滿麵,“這樣小龍蝦的上市時間就可以提前到明年的三月份。”
薛副教授看了她一眼,沒有糾正。
郝教授樂嗬嗬的:“那好啊,提前了整整兩個月呢。這要是打開了小龍蝦市場,你可比別人占了兩個月的先。”
林蕊得意地挺起胸膛,美滋滋地欣賞河麵美景。
真是美景,十月底的河流兩岸,蘆葦花白茫茫一片,漂亮得簡直可以拍明信片。
船上的大人都被她的話給逗笑了。
林鑫也笑著摸摸她的腦袋,把她抱在懷裏,怕河麵風吹的她受涼。
林蕊看著河邊的翠綠色的杆子,立刻驚奇地招唿她姐:“哎喲,我還以為荸薺都長在水田裏頭呢。”
“說什麽傻話。”林鑫嗔了眼妹妹,“你還真是五穀不分。這是雞頭米,什麽荸薺啊。”
薛副教授突然間冒了句:“其實藕塘裏也能套種荸薺,這樣能夠增加產量。”
郝教授哈哈大笑:“我說有意思吧,比你悶著不出來有意思多了吧。除了荸薺,我看藕塘裏頭也是能套種蔞蒿的,不過種雙茬藕也好。那個雞頭米其實在水田裏頭產量更好,因為好控製水量。你套養泥鰍啊,小龍蝦啊,都沒問題。”
正在劃船的魏鎮長立刻招唿林鑫:“大學生,幫老叔個忙,趕緊記下來。”
林蕊囧,總覺得她姐成了秉筆太監。
林鑫作勢要揍妹妹。
魏鎮長卻哈哈大笑:“教授說的話可不是金科玉律?”
漁船順風順水,一路滑到下遊。
魏鎮長在前頭帶隊,他們穿過一片農田,又走過一座石板橋,然後終於到了沙壤土河灘邊。
放眼望去,大片全是綠色。風吹過來的時候,林蕊還聞到了蔞蒿特有的清香。
前麵有個戴著眼鏡的三十多歲的男人衝魏鎮長揮手,笑容滿麵地迎上來。
魏鎮長趕緊給大家介紹:“這是我們港鎮農科站站長,渡家邊是他丈母娘家,他對情況最了解。”
現在正是茨菇鑽心蟲肆虐的時候,農科站站長忙著指導茨菇種植用藥,所以沒跟著去鄭家村迎接幾位教授。
他連連道歉。
郝教授趕緊擺手:“哎喲,我們又不是你領導,要你接什麽啊。”
魏鎮長立刻接腔:“你們可比我這個紙糊的官厲害有用多了。你們的技術能帶領我們港鎮人民勞動致富。”
郝教授直奔主題,開始給農科站長上課,如何搭建大棚:“今年沒準備,等明年八月份的時候,要記得給蔞蒿打頂摘心,別讓它們開花結籽,不然養分就不往下麵走了。”
他領著人,手把手地教授如何整地施肥,大棚又該怎麽起。
“中間留半米寬的過道,還有小拱棚要加地膜覆蓋。這個你應該很熟悉了,我看你們自留地上種菜也加地膜的。”
林蕊偷偷跟她姐咬耳朵:“加地膜幹什麽啊?”
林鑫點她的腦門兒:“你還要搞種植養殖業呢,最基本的道理不懂嗎?保溫啊,用地膜保溫。大棚蔬菜,就是利用塑料膜的保溫技術。”
林蕊恍然大悟:“我還以為是為了方便往裏頭灌二氧化碳呢。”
郝教授笑得快被嗆到了,勉強點頭道:“這也可以啊,二氧化碳是保溫氣體,還能夠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
林蕊不好意思地往她姐身後蹭,努力轉移話題,借以挽迴尊嚴:“大棚可以套種吧,成本這麽高,得多種幾樣,不然容易虧本。”
郝教授笑眯眯地看著她:“那你說套種什麽好?”
林蕊眼睛骨碌碌直轉,落在河岸還沒有來得及收割的黃豆上時,她靈機一動:“毛豆,可以套種毛豆。”
具體原理她記不清楚了,好像是化學書上說的,毛豆有種什麽能力,可以不用加氮肥。
所以,農田套種的時候,大豆一直都是熱門作物。
郝教授笑著點點頭:“大豆不錯,可以有效改善土質,減少化肥的使用量。你再想想,還能套種什麽?”
這林蕊一點兒也不含糊:“絲瓜啊,黃瓜啊,反正掛著長的東西就行。”
外婆家的絲瓜都掛在牆上,基本不占土地麵積。
郝教授開懷大笑:“好,隻要你以後過了標準線,我一定收你當研究生!”
周教授在邊上拆丈夫的台:“今年就沒人報你的研究生。”
林蕊捂著嘴巴,眨巴眼睛,同情地看著郝教授。
好慘哦,好歹也是名校教授,居然混得手下連打雜幹活的小弟都沒有。自己招的博士還是他寫推薦信送出國的。
郝教授也不怕丟臉,直接擺擺手:“沒事的,以後肯定會好起來。隻要我們好了,走了的肯定想方設法迴來。人總是用腳投票的嘛。”
第107章 動植物混養
郝教授一連說了好幾條大棚蔞蒿的套種方案。
蔞蒿是種市麵上頗受歡迎的野菜, 既往一直主要依靠野生。
野生蔞蒿根莖又短又彎, 能吃的地方就三根手指頭並起來那麽長。人工用根栽培的不一樣, 要長不少,能吃的部分自然也多。
人工反季節種植蔞蒿,目前在市場上沒什麽競爭對手。
“這就是人無我有。”郝教授滔滔不絕, “一開始產品的質量就必須得過硬,讓吃過的人還願意買你的東西。別怕賣得好, 人家會一窩蜂跟著上, 隻要你的牌子打響了, 到時候消費者認的還是你家的東西。”
林蕊在邊上插嘴:“螃蟹到處都有,可大家一說起來大閘蟹, 第一個就想到陽澄湖。”
她上輩子曾經沿著京杭大運河的旅遊路線跑去高郵玩過,當地導遊說貼著陽澄湖大閘蟹標簽的很多螃蟹都是高郵湖裏頭養出來的。
可高郵湖的螃蟹不沾沾陽澄湖的水,貼上那層金衣服,就賣不出來價。
這就是品牌效應。
港鎮的蔞蒿跟小龍蝦也一樣, 得讓食客一想起吃這兩樣東西,立刻便想到港鎮的招牌。
郝教授哈哈大笑:“你這丫頭還真是什麽時候都忘不了小龍蝦。你怎麽不提對蝦啊?”
“那個在海邊推廣比較合適。”一直沒開口的薛副教授說到自己的專業問題,顯然多了興致,“我覺得剛從美國引進的南美白對蝦很不錯, 解決好種蝦來源跟育苗問題, 很有發展前景。”
林蕊眨巴眼睛,虛弱地為她家小龍蝦搖旗呐喊:“那我們還是先養小龍蝦吧。”
旁邊的大人全都笑了起來。
這丫頭還真是時刻不忘小龍蝦。
郝教授收斂了笑容, 轉頭看魏鎮長:“你先別笑。你們要搞大棚養蔞蒿,就得做出點兒樣子來, 不能搞草台班子。”
名聲要怎麽打響?一開始就做精做細了。
咱們國家大棚蔬菜種植曆史雖然不長,但是發展相當迅速。
為什麽有的地方做的好,有的地方菜卻要爛在地裏頭虧錢?
除了種植種類的選擇外,怎麽種也大有講究。
“你就說搭建大棚的材料吧。用毛竹搭建,成本肯定是最低的,但同樣的,它也是最容易損耗的。還有大棚蔬菜的澆水施肥問題等等,方方麵麵都得考慮到。”
郝教授認真地看著魏鎮長,“你想把港鎮建成生態農業示範區,要投入的成本可不小。”
“澆水可以利用滴灌技術。”林蕊不假思索。
上輩子,林主席的單位有個菜園,咳咳,當然對外宣稱是生態園。
菜園裏頭的蔬菜澆灌應用的就是滴灌技術,施肥好像也是通過滴灌進行。負責種菜的外聘菜農每天耗時最多的工作就是摘菜。
用林主席同事開玩笑的話就是管摘不管養,隻等著收菜就好。
現在電腦控製澆灌可能不太現實,但滴灌技術完全可以應用進去嘛。
郝教授點點頭,又強調:“這方麵的投入也該考慮到。”
魏鎮長豪氣的很:“這錢我們鎮肯定出。老關,這事兒我交給你負責。你打個簽報上來,我簽字批準,你找會計拿錢。”
郝教授正色道:“你可得想清楚了,這不是三文兩文就能解決的問題。你們大棚搞複合種植,材料成本不低啊。”
很多蔬菜跟韭菜是一樣的,割了一茬接著發第二茬。
等到蔞蒿新發出的枝條一個巴掌長的時候,就可以收割,留一個指甲蓋的長度便可。
再上肥料,等過一個月,就能出第二茬。
這樣子,一直長到來年四月份,沒的任何問題。
魏鎮長也拿著本子記,熱情地邀請郝教授:“您三位要不要跟我去渡家邊看看,那邊好大一片蔞蒿呢。”
村委書記急了:“哎,我說魏鎮長,咱們講好的。你不能這樣,我們這兒問題還沒解決,你就先把我們請的客人給帶走了。”
“哎喲,我的老書記哎,說好的覺悟哩。一家富裕不是富裕,家家戶戶富裕才行。你們鄭家村走在前頭,也要帶帶後麵的村子哎。”
魏鎮長嘴裏頭說著話,眼睛已經往邊上使眼色,他帶來的幾個學生立刻大著膽子將郝教授跟周教授往外頭引。
舅舅在邊上大笑:“老書記,你也有今天啊。”
當初,他就是這麽硬把人從鄭家帶去教村裏人不挖稻草根種油菜的。
一行人熱熱鬧鬧往前頭走。
鎮政府的小車被派去送鎮上中學老師去市裏頭開會了,魏鎮長自己也是騎自行車來鄭家村的。
這迴去渡家邊,他索性問承包大溝的人家借了條漁船,親自撐船送教授過去。
周教授微微一笑,沒有反對。
這位民辦小學老師出身的代理鎮長,雖然有點兒表演型人格,但終歸是在積極熱情地做事。
隻有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達成一致的時候,人才能有最大的動力。
她微笑著伸手招唿還在河岸上漫步的薛副教授:“一塊兒過去看看吧,港鎮的風景不錯。”
這種機會,林蕊怎麽可能放過。
她首當其衝,巴巴兒擠上船去。
林鑫哪裏放心她一個人,隻能皺著眉頭瞪她,也跟著上船。
郝教授笑嗬嗬地問林蕊:“你的小龍蝦養成了沒有?”
“薛教授說可以在藕塘裏頭套養!”林蕊笑容滿麵,“這樣小龍蝦的上市時間就可以提前到明年的三月份。”
薛副教授看了她一眼,沒有糾正。
郝教授樂嗬嗬的:“那好啊,提前了整整兩個月呢。這要是打開了小龍蝦市場,你可比別人占了兩個月的先。”
林蕊得意地挺起胸膛,美滋滋地欣賞河麵美景。
真是美景,十月底的河流兩岸,蘆葦花白茫茫一片,漂亮得簡直可以拍明信片。
船上的大人都被她的話給逗笑了。
林鑫也笑著摸摸她的腦袋,把她抱在懷裏,怕河麵風吹的她受涼。
林蕊看著河邊的翠綠色的杆子,立刻驚奇地招唿她姐:“哎喲,我還以為荸薺都長在水田裏頭呢。”
“說什麽傻話。”林鑫嗔了眼妹妹,“你還真是五穀不分。這是雞頭米,什麽荸薺啊。”
薛副教授突然間冒了句:“其實藕塘裏也能套種荸薺,這樣能夠增加產量。”
郝教授哈哈大笑:“我說有意思吧,比你悶著不出來有意思多了吧。除了荸薺,我看藕塘裏頭也是能套種蔞蒿的,不過種雙茬藕也好。那個雞頭米其實在水田裏頭產量更好,因為好控製水量。你套養泥鰍啊,小龍蝦啊,都沒問題。”
正在劃船的魏鎮長立刻招唿林鑫:“大學生,幫老叔個忙,趕緊記下來。”
林蕊囧,總覺得她姐成了秉筆太監。
林鑫作勢要揍妹妹。
魏鎮長卻哈哈大笑:“教授說的話可不是金科玉律?”
漁船順風順水,一路滑到下遊。
魏鎮長在前頭帶隊,他們穿過一片農田,又走過一座石板橋,然後終於到了沙壤土河灘邊。
放眼望去,大片全是綠色。風吹過來的時候,林蕊還聞到了蔞蒿特有的清香。
前麵有個戴著眼鏡的三十多歲的男人衝魏鎮長揮手,笑容滿麵地迎上來。
魏鎮長趕緊給大家介紹:“這是我們港鎮農科站站長,渡家邊是他丈母娘家,他對情況最了解。”
現在正是茨菇鑽心蟲肆虐的時候,農科站站長忙著指導茨菇種植用藥,所以沒跟著去鄭家村迎接幾位教授。
他連連道歉。
郝教授趕緊擺手:“哎喲,我們又不是你領導,要你接什麽啊。”
魏鎮長立刻接腔:“你們可比我這個紙糊的官厲害有用多了。你們的技術能帶領我們港鎮人民勞動致富。”
郝教授直奔主題,開始給農科站長上課,如何搭建大棚:“今年沒準備,等明年八月份的時候,要記得給蔞蒿打頂摘心,別讓它們開花結籽,不然養分就不往下麵走了。”
他領著人,手把手地教授如何整地施肥,大棚又該怎麽起。
“中間留半米寬的過道,還有小拱棚要加地膜覆蓋。這個你應該很熟悉了,我看你們自留地上種菜也加地膜的。”
林蕊偷偷跟她姐咬耳朵:“加地膜幹什麽啊?”
林鑫點她的腦門兒:“你還要搞種植養殖業呢,最基本的道理不懂嗎?保溫啊,用地膜保溫。大棚蔬菜,就是利用塑料膜的保溫技術。”
林蕊恍然大悟:“我還以為是為了方便往裏頭灌二氧化碳呢。”
郝教授笑得快被嗆到了,勉強點頭道:“這也可以啊,二氧化碳是保溫氣體,還能夠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
林蕊不好意思地往她姐身後蹭,努力轉移話題,借以挽迴尊嚴:“大棚可以套種吧,成本這麽高,得多種幾樣,不然容易虧本。”
郝教授笑眯眯地看著她:“那你說套種什麽好?”
林蕊眼睛骨碌碌直轉,落在河岸還沒有來得及收割的黃豆上時,她靈機一動:“毛豆,可以套種毛豆。”
具體原理她記不清楚了,好像是化學書上說的,毛豆有種什麽能力,可以不用加氮肥。
所以,農田套種的時候,大豆一直都是熱門作物。
郝教授笑著點點頭:“大豆不錯,可以有效改善土質,減少化肥的使用量。你再想想,還能套種什麽?”
這林蕊一點兒也不含糊:“絲瓜啊,黃瓜啊,反正掛著長的東西就行。”
外婆家的絲瓜都掛在牆上,基本不占土地麵積。
郝教授開懷大笑:“好,隻要你以後過了標準線,我一定收你當研究生!”
周教授在邊上拆丈夫的台:“今年就沒人報你的研究生。”
林蕊捂著嘴巴,眨巴眼睛,同情地看著郝教授。
好慘哦,好歹也是名校教授,居然混得手下連打雜幹活的小弟都沒有。自己招的博士還是他寫推薦信送出國的。
郝教授也不怕丟臉,直接擺擺手:“沒事的,以後肯定會好起來。隻要我們好了,走了的肯定想方設法迴來。人總是用腳投票的嘛。”
第107章 動植物混養
郝教授一連說了好幾條大棚蔞蒿的套種方案。
蔞蒿是種市麵上頗受歡迎的野菜, 既往一直主要依靠野生。
野生蔞蒿根莖又短又彎, 能吃的地方就三根手指頭並起來那麽長。人工用根栽培的不一樣, 要長不少,能吃的部分自然也多。
人工反季節種植蔞蒿,目前在市場上沒什麽競爭對手。
“這就是人無我有。”郝教授滔滔不絕, “一開始產品的質量就必須得過硬,讓吃過的人還願意買你的東西。別怕賣得好, 人家會一窩蜂跟著上, 隻要你的牌子打響了, 到時候消費者認的還是你家的東西。”
林蕊在邊上插嘴:“螃蟹到處都有,可大家一說起來大閘蟹, 第一個就想到陽澄湖。”
她上輩子曾經沿著京杭大運河的旅遊路線跑去高郵玩過,當地導遊說貼著陽澄湖大閘蟹標簽的很多螃蟹都是高郵湖裏頭養出來的。
可高郵湖的螃蟹不沾沾陽澄湖的水,貼上那層金衣服,就賣不出來價。
這就是品牌效應。
港鎮的蔞蒿跟小龍蝦也一樣, 得讓食客一想起吃這兩樣東西,立刻便想到港鎮的招牌。
郝教授哈哈大笑:“你這丫頭還真是什麽時候都忘不了小龍蝦。你怎麽不提對蝦啊?”
“那個在海邊推廣比較合適。”一直沒開口的薛副教授說到自己的專業問題,顯然多了興致,“我覺得剛從美國引進的南美白對蝦很不錯, 解決好種蝦來源跟育苗問題, 很有發展前景。”
林蕊眨巴眼睛,虛弱地為她家小龍蝦搖旗呐喊:“那我們還是先養小龍蝦吧。”
旁邊的大人全都笑了起來。
這丫頭還真是時刻不忘小龍蝦。
郝教授收斂了笑容, 轉頭看魏鎮長:“你先別笑。你們要搞大棚養蔞蒿,就得做出點兒樣子來, 不能搞草台班子。”
名聲要怎麽打響?一開始就做精做細了。
咱們國家大棚蔬菜種植曆史雖然不長,但是發展相當迅速。
為什麽有的地方做的好,有的地方菜卻要爛在地裏頭虧錢?
除了種植種類的選擇外,怎麽種也大有講究。
“你就說搭建大棚的材料吧。用毛竹搭建,成本肯定是最低的,但同樣的,它也是最容易損耗的。還有大棚蔬菜的澆水施肥問題等等,方方麵麵都得考慮到。”
郝教授認真地看著魏鎮長,“你想把港鎮建成生態農業示範區,要投入的成本可不小。”
“澆水可以利用滴灌技術。”林蕊不假思索。
上輩子,林主席的單位有個菜園,咳咳,當然對外宣稱是生態園。
菜園裏頭的蔬菜澆灌應用的就是滴灌技術,施肥好像也是通過滴灌進行。負責種菜的外聘菜農每天耗時最多的工作就是摘菜。
用林主席同事開玩笑的話就是管摘不管養,隻等著收菜就好。
現在電腦控製澆灌可能不太現實,但滴灌技術完全可以應用進去嘛。
郝教授點點頭,又強調:“這方麵的投入也該考慮到。”
魏鎮長豪氣的很:“這錢我們鎮肯定出。老關,這事兒我交給你負責。你打個簽報上來,我簽字批準,你找會計拿錢。”
郝教授正色道:“你可得想清楚了,這不是三文兩文就能解決的問題。你們大棚搞複合種植,材料成本不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