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副教授衝他們笑了笑,看著鵬鵬桶裏頭的小龍蝦,點點頭道:“這個的確適合人工養殖,應該會有銷路的。”


    說著,他轉頭看旁邊的蓮葉已經枯萎的藕塘,頗有興致地問鵬鵬,“裏頭除了種藕之外,還養別的嗎?”


    藕塘邊上的人家跑出個小男孩,是鵬鵬的同學,搖搖頭,大著膽子迴答城裏頭來的教授:“養不了魚,水太淺了。”


    林蕊不假思索道:“養王八啊,水淺王八多。”


    她印象當中,甲魚價錢好像還挺貴的。


    哎喲,紅燒甲魚也是道美味啊,她後爸的拿手菜之一。


    林鑫毫不猶豫地扭了把妹妹,瞪眼道:“怎麽說話呢!”


    薛副教授卻沒有生氣的意思,點點頭表示讚同:“可以養,藕塘的條件其實很適合養甲魚。”


    鵬鵬失望不已:“我還以為能養黃鱔跟泥鰍呢。我們釣過。”


    薛副教授高興得很:“都可以養,他們都能放在藕塘裏頭養。”


    鵬鵬卻犯愁:“它們都在裏頭會不會打架?”


    藕塘裏頭吃的能有多少東西,王八會不會吃了黃鱔跟泥鰍啊。


    磊子爺爺就煩養的魚被其他雜魚給吃了。


    “投喂餌料啊,小龍蝦也可以加進去。”林蕊堅決不肯拋棄她的心肝大寶貝。


    不是說冬天農田沒有水嗎?藕塘裏頭總歸沒幹涸吧。


    淤泥是最好的保暖利器,她的小龍蝦養在裏頭,肯定能太太平平地過冬。


    第106章 大棚種蔞蒿


    薛副教授不明白這孩子為什麽對小龍蝦抱有如此深的執念, 但還是點點頭:“小龍蝦可以放進去。”


    鵬鵬的同學小心翼翼地開口:“它們會不會吃了我家的藕啊!”


    “沒關係, 安排的當不是問題。”薛副教授對著小孩倒頗為耐心, “這樣你家不用多承包藕塘,這麽一個池塘,隻要搞好了養殖, 我保證能掙到比現在多一倍的錢。”


    林蕊也熱情地幫教授安利:“可以養。物以稀為貴!綜合利用。”


    蓮藕一年能出幾次啊,況且蓮藕大規模上市的時候, 價錢肯定也不高。


    藕塘裏頭養龍蝦、甲魚還有黃鱔泥鰍, 還能夠規避單一物種養殖帶來的市場風險。


    上輩子, 她媽有位同事之前在某基層政府工作,全縣推廣養雞。


    結果雞蛋市場飽和, 辛辛苦苦收獲的雞蛋根本賣不出去。


    林蕊自己也經常在網上看到諸如“幫幫農民”之類的新聞。


    種植戶辛辛苦苦忙活一年,結果農產品爛在地上的成本都比賣出去要劃算。


    市場風雲變幻莫測,指望農民精準地預測市場動態,其實並不容易。


    在這種情況下, 打破產品的單一性,既可以維持生態圈的平衡,還能夠降低養殖銷售風險。


    薛副教授饒有興致地看著林蕊:“郝老拿我的文章給你看了?”


    還說請他一塊兒下鄉吃些新鮮玩意頭,他看郝老就是存心坑他, 非得給他找事情做。


    林蕊嘿嘿幹笑, 心裏頭各種吸氣。


    大神,您真是看得起我。論文這種高大上的東西, 我怎麽會看呢?我連自己必須得交的論文都是剪刀手。


    薛副教授卻以為她是默認了,滔滔不絕起來:“其實從我們的角度來說, 養殖什麽都差不多。但從銷售角度來講,其實跟工廠生產一個道理,人無我有,人有我精。市場上什麽產品緊俏,就養殖什麽。”


    林蕊立刻毫不猶豫地扯著嗓子唿叫無所不能的鄭大夫:“媽,現在菜場上什麽貴啊?”


    可憐她一個初三學生披星出戴月歸的,已經嚴重不接地氣,搞不清楚外頭的日月換了幾輪。


    林鑫毫不猶豫地捂住了妹妹的嘴,嫌她叨叨得腦袋疼。


    鄭大夫正在跟道真嬢嬢一道,給村裏頭的老人做諸如測血壓、聽脈搏、心律、肺部唿吸音之類的簡單體檢,壓根沒空搭理女兒。


    倒是旁邊有個每天都挑菜去縣城賣的五保戶老太對市場比較清楚:“啥玩意兒貴?當然是現在地上不出的菜貴啊。”


    沒看到電視上頭都說,禦膳房從來不敢給皇帝吃時令菜。


    否則萬歲爺冬天吵著要吃黃瓜,那做飯的端不上去,豈不是等著看腦袋嘛。


    “那個有大棚蔬菜,冬天吃黃瓜西紅柿也不是難事。”林蕊堅定地相信電視劇是瞎編。


    別看她學渣,她可清楚地記得曆史書上說過漢朝時,我國就有用溫泉水培育韭菜跟黃瓜的技術了。


    咳咳,那堂課上,她跟同桌討論了半天韭菜與黃瓜能夠做的各種好吃的,所以印象尤為深刻。


    “魚呢?什麽水產品貴啊?”


    五保戶老人愣了下:“這個我倒是沒問,我也沒打算買啊。牛肉還是貴,哎喲,已經四塊五一斤了,吃不起。還有螃蟹跟草蝦哦,以前沒人吃的東西現在也貴。”


    林蕊開始扒拉她姐的口袋。


    學霸的習慣是隨身攜帶紙筆,有什麽問題立刻記下來。


    “咱們得去一趟菜場,才知道什麽東西緊俏。”她下意識地喊了一聲,“蘇木,你迴去把舅舅的車騎來。”


    鄭家村可沒的菜場,必須要去鎮上才知道。


    林鑫哭笑不得:“蘇木可不像你,什麽時候都想著要怎麽逃課。”


    人家老老實實在學校裏頭上學呢!


    她瞪了眼妹妹:“一天到晚就想著怎麽使喚人家給你幹活!”


    林蕊吐吐舌頭,識相地閉嘴,生怕她姐又拿補課的事情講嘴。


    好在林鑫深諳妹妹的秉性,知道說了等於沒說,隻得先關注眼前的問題:“港鎮菜場基本上都是本地人自產自銷,菜價反映的情況不典型。”


    她倒是有個主意,去飯店看菜價跟菜的分量。


    什麽價格高、分量少,就代表這東西市麵上少,價錢也能賣出來。


    就說西紅柿炒蛋這道國民菜吧。


    但凡在外頭吃,冬天肯定基本上找不到西紅柿,夏天則要帶著放大鏡找雞蛋。


    林蕊驚訝地捂住嘴巴看她姐。


    她罪過了,她姐這樣的小仙女都被她帶的關心國計民生了。


    林鑫沒好氣地拍了下妹妹的腦袋,嗔道:“就你說怪話!以前家裏頭不都是我去菜場買菜嘛。”


    雙職工家庭,尤其是父母當中有人常年在外出差的雙職工家庭,大女兒就是半個媽媽。


    薛副教授瞥了眼姐妹倆,沒吭聲。


    他轉過頭讓藕塘人家的小孩帶著他去村裏頭轉轉。


    他要看看整體的水文環境,搞養殖的話,一定得是活水才好。


    林蕊想跟上去,被她姐拽住了:“少搗亂啊。”


    她嘰嘰咕咕的,抱著她姐的胳膊一個勁兒蹭,小聲嘀咕道:“要是我爸在這兒就好了,他肯定知道什麽菜緊俏。”


    現在的旅館可不包飯,都是拿著糧票去外麵店裏頭吃。這價錢高低,老跑火車的人哪有不清楚的道理。


    可惜廠裏頭逮著她爸就往死裏用,根本不給他丁點兒休息時間。


    “你又說怪話!”鄭大夫忙完手上的事情,出來找孩子,聽到小女兒的話,立刻拉下臉,“要是沒有科協組織,鄭家村的教授怎麽來的?”


    所謂名不正言不順,現在有政府出麵找專家送科技下鄉,鄭家村才能這樣正大光明地請教教授搞生態種植養殖。


    “成天就想著怎麽占人家便宜,而不想著自己付出。”鄭大夫看她眼珠子骨碌碌亂轉,就忍不住拍了下她,“多想想你自個兒能做多少吧。”


    林蕊立刻為自己辯白:“我做了!我還跟教授說藕塘裏頭能養王八呢!廟小妖風大,水淺王八多啊!”


    鄭大夫勃然大怒:“我要你說怪話!”


    林蕊嚇得直往姐姐身後躲:“姐,救命啊,你聽到的。我沒撒謊來著。”


    林鑫假模假樣地虛攔幾下,由著親媽的巴掌落在妹妹的後背上:“哎,媽,現在什麽東西貴啊?吃的。”


    鄭大夫揍小女兒的時候也不耽誤迴答大女兒的提問:“你得問現在什麽東西不貴。”


    哎喲,東西都貴的沒邊兒了。食堂采購每次去周會計那兒報賬,周會計都要皺眉頭。


    “你就說那蔞蒿吧,現在食堂的蔞蒿炒幹子都看不到蔞蒿,全是幹子。”


    林蕊背上挨了兩下,立馬要醞釀眼淚。


    學渣沒人權哦,看看鄭大夫眼中隻有學霸。


    聽到蔞蒿炒幹子,她立刻又來了精神:“食堂還炒蔞蒿啊?那菜可難弄了。過年時我擇蔞蒿,手上差點起凍瘡。”


    要不是林主席說不擇菜的人不許吃,打死她都不動。


    鄭大夫奇怪地看她:“哪一年的事啊,蔞蒿是夏天吃的東西。你過年上哪兒吃蔞蒿?現在都沒了。”


    怎麽可能,過年時她可是一定要吃蔞蒿炒臘肉的。


    林蕊突然間反應過來,大棚種植啊,三十年後的大棚蔬菜遍地都是,所以冬天蔞蒿不稀奇。


    既然蔞蒿價格貴,大家喜歡吃,現在冬天又沒有蔞蒿,那可以利用大棚來種蔞蒿啊。


    鄭大夫忍不住笑:“你又說傻話呢,那是野菜,自己長在溝渠裏頭的。”


    林蕊下意識地反駁:“薺菜不也是野菜嗎?可現在市麵上賣的人工種植的薺菜多了去。”


    她可記得有篇課文叫《挖薺菜》,那可是七十年代末的事情了。


    郝教授同魏鎮長說完話了出來,聞聲接話道:“對,蔞蒿也是可以搞人工種植的。農大那邊有人在試驗這個,不過蔞蒿適合在濕潤肥沃的沙壤土上生長,江心洲比較合適。”


    這個林蕊倒是知道。


    因為上輩子江州的江心洲房價暴漲,土地都被賣出去蓋房子了,導致江州市麵上蔞蒿價格一路飛漲。


    後來大家還揶揄,房價果然關係民生方方麵麵。


    你不買房也逃不過房大爺的五指山。


    魏鎮長立刻雙眼放光:“沙壤土我們有,渡家邊就有大片的沙壤土。種莊稼不行,現在村裏頭主要靠養魚、販魚蝦。地上長了不少蘆蒿,就是現在要老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八十年代錦鯉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金麵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金麵佛並收藏八十年代錦鯉運最新章節